当前位置: 觉悟网 > 百科 > 佛经典籍 > 正文内容

佛祖统纪

佛经典籍  时间:2023-06-15   作者: 觉悟网  来源: 网络  点击:     放大 正常 缩小 关闭 手机版

  《佛祖统纪》,五十四卷(现行本缺十九、二十两卷),宋释志磬撰。志磬号大石,天台宗僧,尝住四明(今浙江鄞县)福泉寺及东湖月波山。著作除本书外,另有《法界圣凡水陆胜会修斋仪轨》六卷,今存。

编撰历史

  天台宗从吴越王钱俶求得智者遗书于海外以后,教学中兴。宋朝政和年间(1111~1117),吴兴释元颖始撰《天台宗元录》一百卷,“始自正象统纪,终于教藏目录”,纪述天台宗授受的源流,并把从北齐到宋元祐年间的历代传承,系以图表,明其道统。庆元年间(1195~1200)婺女吴克己增广《宗元录》,撰《释门正统》一书,内分纪运、列传、总论三科,未及刊行而逝世。嘉定年间(1208~1224)余姚释景迁(号镜庵)取以上二书重加诠次,增立新传六十余人,名《宗源录》。到嘉熙初(1237),钱塘良渚释宗鉴又就吴书扩为八卷,分本纪、世家、诸志、列传、载记五科,这样百多年来,天台一宗史传的撰述,可说已粗具规模。但本书作者志磬认为以上各书都还没有达到完整无缺的阶段,他曾指出:“镜庵则有不立体统之失,良渚则有名位颠错之谬。至于文繁语鄙,事缓义乖,则皆有之。”(本书《通例》)又说:“良渚之著《正统》,虽粗立体法,而义乖文薉;镜庵之撰《宗源》,但列文传,而辞陋事疏。至于遗逸而不收者,则举皆此失”(本书《自序》)。作者为了弥补这些缺点,使所述能更好的显出天台一宗的全貌,于是在《正统》、《宗源》二书的基础上,加以改编,并扩大范围,依仿《史记》和《资治通鉴》体例,编成本书。内分本纪、世家、列传、表、志五科。不仅内容增加,而且组织严密,并广泛涉及佛教各方面,而不限天台一宗。作者自宝祐六年(1258)着笔,到咸淳五年(1269)八月,凡阅十年,五次改易其稿,夜以继昼,撰成本书。其用力的辛勤,可以想见。完成之后,又请释必升、慧舟、善良、宗净、法照五人校正,才作为定本。咸淳七年(1271)刊成行世,他已经是卧病的暮年了。

通例

  本书卷首有《通例》一篇,说明本书的体制、内容、写作的旨趣和方法。关于本书的命名,作者解释说:“佛祖者何?本教主而系诸祖也;统纪者何?通理佛祖授受之事也。”表明本书是释迦牟尼和以下各祖师教法传授的历史记载。关于近代诸师的立传,作者提出三个标准:一是“观行修明”,二是“讲训有旨”,三是“著书明宗”。此外“经理法事,旁赞教门”的僧人以及通达台宗的搢绅名贤儒生居士,也有所收录。关于诸师的称谓,作者标出从国号、山名、师号、生地、寺名、自号、郡名、著书之名八例。关于引用的书籍,列举有大藏经典七十二部,天台教文二十一部,释门诸书二十四部,儒宗诸书四十一部,道门诸书二十部,事实上引用的典籍文章还不止此数。至于本书的体裁,是每类的前面有“序”,本纪的后面还有“赞”。书中凡是遇到要辩论释疑的地方,则用“述”来阐明。引用前人的议论作按语则标明姓氏。有些名相或事实需要解释的,则用双行小字注于文中。资料的来源则注于篇末,有些地方不注出处,则是“或因旧文以删削,或集诸文以补足,或取师友之论著,或考碑碣之撰述,不复一一注所出者,修史之法当若是也”。从这些凡例上,可以看出作者是十分讲究史法,而且是有着较深研究和著述经验的。

内容

  本书内容:本纪部分凡八卷(卷一至八)初为《释迦牟尼本纪》,从明本迹、叙圣源起、至分舍利、集三藏止,引用经论教文,按年排次,从天台宗的角度来阐述释迦一生的法化,共四卷。次为《西土二十四祖纪》,自大迦叶尊者至师子尊者,都是历代嫡传的大师,悉依《付法藏经》叙述,凡一卷。三为《东土九祖纪》,自北齐慧文禅师至荆溪湛然禅师,是中国从北齐到唐代远宗龙树开创天台宗派和继承显扬的诸师。其中智顗以下六人是吴越王钱俶请谥过的,共二卷。四为《兴道下八祖纪》,自兴道法师(道邃)至法智法师(知礼)共八人,继荆溪之后传播台教,但都没有师号,所以作者摭取他们的行实,冠以尊号,同于私谥,共一卷。

世家部分

  世家部分凡二卷(卷九至十),《诸祖旁出世家》,都是传教明宗,分灯照世,与本纪诸祖互相辉映的大师,凡有南岳、天台以至宝云十三世家,二百有五人(不尽有传纪)。

列传部分

  列传部分凡十二卷(卷十一至二十二)首为《诸师列传》,自慈云以下,至法智十世止,而以广智、神照、南屏三家最为繁衍,共十卷。次为《诸师杂传》,为净觉、神智、草庵三家,认为这三家都曾“背宗破祖,别树门庭”,所以区别开来。共一卷。三为《未详承嗣传》,载东阳傅大士以下四十余人,因“有功教门事远失记”,所以别为一卷。三类列传,合四百四十一人(现行本有传者仅百七十一人)。

表的部分

  表的部分凡二卷(卷二十三至二十四)。首为《历代传教表》,从梁武帝天监元年(502)起,到宋仁宗明道二年(1033)止,以年为纲,排比慧文至知礼诸师的大事,以明台宗的授受和传播,共一卷。次为《佛祖世系表》,就前面本纪、世家、列传中诸人(末尾略有所增),列表来表示传承的关系,共一卷。

志的部分

  志的部分凡三十卷(卷二十五至五十四),首为《山家教典志》,为慧思、智顗等六十一人的著述目录,同于史书的《艺文志》,共一卷。二为《净土立教志》,首载莲社七祖、十八贤和入社百二十三人和不入社三人的传,附有宋契嵩撰的《东林影堂六事》。十八贤传是据宋陈舜俞、释怀悟等所刊正详补的传又加增补而成。次纪往生高僧一百三十四人、高尼七人、杂众六人、公卿三十一人、士庶二十三人,女伦四十三人、恶辈五人及往生禽鱼等,这些乃是根据宋释海印撰的《净土往生传》十二卷删削而成。后附往生续遗十人,引自《报应记》、《冥祥记》等书,共三卷。三为《诸宗立教志》,记禅宗达摩等六人,贤首宗法顺等九人,慈恩宗玄奘等二人,瑜伽密宗金刚智等五人,南山律学道宣等三人,共一卷。四为《三世出兴志》,记过去,现在、未来三世成住坏空大小各劫的演变和人世及佛教的情况,共一卷。五为《世界名体志》,绘有华藏世界、万亿须弥、九山八海、大千三界、忉利天宫、诸天和震旦、西域、五印及地狱等国,并引经文作为说明,共一卷。六为《法门光显志》,记录佛教各种仪式和事相的起源,共一卷。七为《法运通塞志》,主要是记佛教的出现、传播及中国佛教盛行与衰落的状况,同时也记载历史上的大事,自周昭王二十六年(公元前1023)起,依年月编次,到宋理宗宝庆三年(1227)止,是一部佛教大事记,尤详于宋代,约占其中三分之一的篇幅。这一志是参考宋释祖琇的《佛运统记》、释德修的《释氏通纪》而成,共十五卷。八是《名文光教志》,选录有关天台宗的重要的碑文、序言、论述、书牍等,前面是名人居士的文章十七篇,后面是高僧及作者自撰的文章七篇,共二卷。九是《历代会要志》,集有关佛教的史实,旁及道教,按时代先后分类编排,凡六十五项,共四卷。

相关事件

  在宋代,禅宗和天台宗为了西土传承二十八祖和二十四祖的问题,曾有过一段争论。释契嵩据《宝林传》,主张二十八祖,子昉则谓这些“渎乱正法,瑕玷禅宗”(卷二十一本传)。本书内,以台宗的立场,认为:“吾宗谓祖承止师子,而禅林加四人,于是竞相是非,连代不息。……嵩明教作《定祖图》,谓禅经具载二十八祖。今检经但列九人,而名多不同。昉法师作《止讹》以斥之,宜矣”(卷五《师子尊者纪》)。此中门户之见,自然难免了。不但如此,即在天台宗内,宋代也有山家、山外二派的分别。作者是拥护山家派的,曾撰《宗门尊祖议》一文(见卷五十)尊山家派为正统;对于山家的倡导者知礼的所谓辟异端、再清教海的功绩,是极端称赞的(见卷八本传)。因此在列传内,另辟《诸师杂传》一类,收“录诸师之未醇正者,故净觉以背宗录、神智以破祖录,草庵以失绪录”(卷二十一《诸师杂传序》)。这三家都是山外派,《释门正统》把前二人列于《扣击宗途传》内,对他们还有恕词(见卷五),本书则加以贬黜,“置之杂传,以示家法之所在”(卷二十一《神智传论》)了。 作者

  本书作者幼年曾从儒者袁机受学(见卷四十五嘉祐七年及庆历八年条),在文、史学以及文章方面,都有一定的基矗而平日又留心僧传,爱好钻研,所以他曾说,“昔鲁直(黄庭坚)见僧传文鄙义浅,欲删修之而不果,惜哉!如有用我者,吾其能成鲁直志乎?”(卷四十二端拱元年条)本书的注重体例和章法,溶合纪传、编年、会要于一书,正证明作者在史学方面的湛深修养,故能纲举目张,文采斐然,在佛教史传中,可算是成就较高的著作。作者在选择史料上,态度也颇为矜慎,重视史料的真实性。如《传灯录》谓志公令人对慧思说何不下山教化众生。作者根据南岳愿文,证明志公早已逝世,慧思没有可能见到他,所以正文中不记此事(卷六《慧思纪》)。又晁说之撰《明智塔铭》,谓荆溪传法于行满,行满递传法于广修。作者则根据《大宋高僧传》,作荆溪道邃、广修递相传受(卷八《道邃纪》)。此外在智顗(卷六)、义通(卷八)、知礼(卷八)等纪中,对旧传的一些错误,也于注中加以纠正。另外在本书各部分中,还保存了许多珍贵的佛教史料。《法运通塞志》载太平兴国七年(982)六月译经院建成,天息灾述译经仪式(见卷四十三),淳熙十年(1183)释若讷上试经度僧的札子(见卷四十七),嘉泰二年(1202)臣寮请禁止吃菜事魔的奏状(见卷四十八),在各卷中又引用了许多条(宋)《国朝会要》(见卷四十三乾德三年小注),这些多是有关一代典章制度和社会史料,甚为可贵。在《历代会要志》中,关于佛教制度的建立和沿革,佛教盛衰消长的演变,都有简明的记载,并旁及儒家、道教、摩尼教、白云菜等,足供研究社会动态和宗教发展的参考。

缺点

  本书是一部洋洋五十万言的巨著,因而在前后照顾上,也不免有些误失。如卷十五《法邻传》中说,高丽义天请法邻“跋所受教乘归国、师援笔立成”。注说“文见《名文光教志》”,但《光教志》中实无此文。卷三十三《十王供》中,欧阳修梦十王下注见《通塞志》嘉祐六年,实应作熙宁五年。但这些都是很细微的缺点。

版本

  本书现有两种版本,一是明南藏和嘉兴藏本,作五十四卷;一是日本卐字续藏本,作五十五卷。但卷二十一空卷,第二十二卷就是明藏本的第二十一卷,所以二者仍是一样的。

残缺部分

  本书列传部分,残缺极多,有些人在其他书中,还可以找到传记。如卷十八所缺的正庵端信、晦庵慧明,在《释门正统》卷七中都有传存在。同卷的古镜文杲、卷二十的顽空智觉,也见于《续佛祖统记》卷上。此外卷十七的佛光法照,卷十八的云梦允泽,古源永清,也都见于《续统纪》卷上。而且法照逝世于咸淳九年(1273),允泽逝世于元大德元年(1297),永清逝世于元至元二十八年(1291),这些人的卒年晚于本书的刊行年代,他们的传是不应出现在本书中。《续佛祖统纪》著者所见到的本书,和现今流传的版本不一样,是没有这些人的,故此才在《续统纪》中著录。本书现在流通的本子,则是经过后人的增补。再,卷十八现存目录上,载有佛光照法师法嗣子庭师训等二十三人,佛光照就是法照,也是本书的校正人之一,不应列入本书,更谈不到他的法嗣了。卐字续藏本在卷十九目录后面,还存《文节传》一篇,他是元至正二年(1342)逝世的,卷四十八还载有咸淳以后直至元顺帝至正二十八年的记事,后人附益进去的痕迹,更为显然。又卷二十四《佛祖世系表》中,也载有以上元代逝世的人。卷五十三《历代会要志》经目僧数条也记录元世宗时代僧尼人数和寺院所数,同样都是后人所补入的。

(0)
0%
(0)
0%
  • 上一篇:涅盘经
  • 下一篇:没有了
阅读文章时如发现错别字或者其他语法错误,欢迎指正。挑错
精华文章
最新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