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觉悟网 > 百科 > 佛经典籍 > 正文内容

金刚

佛经典籍  时间:2023-06-15   作者: 觉悟网  来源: 网络  点击:     放大 正常 缩小 关闭 手机版

金刚手菩萨
金刚手菩萨

  “金刚”为密宗术语,梵语vajra,巴利语vajira。金刚一字的梵文是“缚日罗”、“伐折罗”,本来是指神话中的武器。现今金刚为钻石的简称,也可比喻身材巨大有力的人。

  金刚一词的来源释音金刚,即矿物中最精最坚之金刚石。《三藏法数》所下定义一语破的:“金刚者,金中最刚。”以金刚所造之杵为金刚杵,为古印度兵器,后逐渐演化为密宗法器。而金刚杵在藏传密宗里又为男根之表徵。 金刚由金、铜、铁和山岩制成,有四角或一百个角,还有一千个利齿。古印度兵器金刚杵也作为丰产的象征,在佛教密宗中则表示伏魔、断烦恼、坚利智的法器。而所谓的金刚力士就是一些手持金刚杵,在佛国从事护法的卫士。金刚密迹又叫密迹金刚、密迹力士、秘密主,是手持金刚杵给佛担任警卫的夜叉神的总头目,在佛教中金刚密迹成了护法“八部众”之一。

金刚的不同析义

十字金刚杵
十字金刚杵

  (1).即金刚石。因其极坚利,佛家视为希世之宝。《大藏法数》卷四一:“梵语跋折罗,华言金刚。此寳出於金中,色如紫英,百鍊不销,至坚至利,可以切玉,世所希有,故名为寳。”《太平御览》卷八一三引 晋 郭□ 《玄中记》:“金刚出 天竺 大秦国 ,一名削玉刀,削玉如铁刀削木,大者长尺许,小者如稻米。” 南朝 梁 沉约 《谢齐竟陵王示<华严><璎珞>启》:“法身与金刚齐固,常住与至理俱存。” 唐 玄奘《大唐西域记·缚喝国》:“伽蓝北有窣堵波,高二百馀尺,金刚泥涂,众寳厕饰。” 季羡林 等校注:“梵文Vajra,音译跋折罗,即金刚石。佛教之金刚常喻坚贞不坏。”

  (2).引申喻如来之智慧。 唐 一行 《<大日经>疏》卷十二:“金刚喻如来之秘密慧也。金刚无有法能破坏之者,而能破坏万物,此智慧亦尔。”

  (3).指金刚力士。执金刚杵的佛的侍从力士。 宋 元照 《行宗记》卷二上:“金刚者,即侍从力士,手持金刚杵,因以为名。”

  (4).指寺院山门内所塑的天王像。《敦煌变文集·降魔变文》:“三门楼下素(塑)金刚,院院教画丹青像。” 清 侯方域 《重修白云寺碑记》:“三年乃创大殿,建立三佛像,与夫金刚、罗汉、 韦驮 、伽蓝之属。” 清 李渔 《奈何天·误相》:“纔进得古刹回廊,参了 韦驮 、谒了金刚。” 巴金 《爝火集·忆个旧》:“其实 李鑫 并不是身长丈二的金刚,然而他的人格放射出万丈光芒。”

  (5).见“ 金刚杵 ”。

  (6).《金刚般若波罗蜜经》略称。 明 徐渭 《大苏所书<金刚经>石刻》:“《金刚》、《楞伽》二经,并 达磨 首举以付学人者,而 文忠 并两书之。”

  (7).指五行中金的刚劲之气。《晋书·地理志上》:“ 梁 者,言西方金刚之气强梁,故因名焉。”

  (8).方言。指某些昆虫(如苍蝇)的蛹。

与金刚有关的词

  四金刚1.即四大金刚。

  四大金刚易错认为“四大天王”就是四大金刚,这是错误的。在佛教中,金刚和天王是不可混淆的。

  烈火金刚形容人的意志坚强,经过严峻考验而不改变。

  立地金刚比喻人力大气壮,异常威武。

  金刚藏1.佛教语。金刚神之化身。

  金刚禅1.民间秘密宗教组织名。

  金刚杵1.原为古印度的一种兵器﹐佛教密宗也采用作为表示摧毁魔敌的法器。用金﹑银﹑铜﹑铁等为之﹐长八指到十二指﹐中间为把手﹐两端有独股﹑三股﹑五股等的刃头。

  金刚骨1.指枣木作的杵臼。 2.植物名。即菝葜。

  金刚坚1.佛珠。传说有毒能消毒﹐有热能除热﹐并能使怨家亲善。又名如意珠。

  金刚揭帝1.即金刚力士。

  金刚揭谛1.见"金刚揭帝"。

  金刚力士1.佛之侍从力士。也称密迹金刚或执杖药叉。

  金刚努目形容面目威猛可畏。# 形容面目威猛可畏。

  金刚怒目怒目:睁大眼睛,眼珠突出。形容面目威猛可畏。# 形容面目凶恶。 # 见“金刚努目”。

  金刚圈1.一种用作武器的金属圈。

  金刚砂①指碳化硅,纯的为无色晶体,硬度很大,质脆。工业上用做研磨材料。 ②用做磨料的金刚石、刚玉、碳化硅等的统称。‖也叫钢砂。

  金刚山在朝鲜半岛太白山脉北段。最高点毗卢峰海拔1638米。山体由花岗岩等构成。奇峰峭壁,清泉飞瀑,林木参天,为著名游览区和疗养地,是朝鲜第一名山。建有许多休养所。

  金刚神1.佛寺门两胁所立之金刚夜叉。

  金刚石矿物,碳的同素异形体,多为正八面体结晶,纯净的无色透明,有光泽,有极强的折光力,是已知最硬的物质。用做高级切削和研磨材料等。也叫金刚钻。

  金刚石婚1.西方风俗称结婚六十周年或七十五周年为金刚石婚。

  金刚水1.佛教密宗受灌顶时所饮的香水。也称誓水。

  金刚舞1.舞名。

  金刚眼1.见"金刚眼睛"。

  金刚眼睛指目光锐利能洞彻原形的眼睛。# 指目光锐利能洞彻原形的眼睛。

  金刚钻金刚石。

  金刚座1.指释迦牟尼成佛之座。

  护法金刚1.执金刚杵(杵为古印度武器)守护佛法的天神。即今佛寺山门前所塑的守护神。见《大宝积经》卷八。后亦用以比喻卫护某种事物的人。

  金刚不坏身1.指佛身。

  金刚老儿当1.明武宗时宦官的别称。

  时轮金刚法会1.佛教密宗中的一种仪式。

  大金刚黎叔 1.黑黑的黎叔,计量少女的偶像。

佛教中的金刚

上乐金刚
上乐金刚

  (一)梵语vajra,巴利语vajira。音译作伐阇罗、跋阇罗、跋折罗、缚日啰、伐折罗、跋日罗。即金中最刚之义。经论中常以金刚比喻武器及宝石,较常用于比喻武器。以金刚比喻武器,乃因其坚固、锐利,而能摧毁一切,且非万物所能破坏。以金刚比喻宝石,及取其最胜之义。

  (二)以金刚比喻武器,如帝释天及密迹力士所持之武器,称为金刚杵;其不为任何物所破坏,而能摧破一切,犹如金刚。故经论中常出现金刚坚固、金刚不坏、金刚身、金刚顶、金刚界、金刚心、金刚坚固之信心等词汇。又金刚般若经疏论纂要卷上载,真谛以六种金刚之色,比喻般若(智慧)之体用,即:(1)青色能消除灾厄,以喻般若能消除业障。(2)黄色随人之所须,以喻无漏之功德。(3)赤色对日而生出火光,以喻智慧对本觉而生出无生之智稹?4)白色能澄清浊水,以喻般若能清除疑浊。(5)空色令人行坐于空中,以喻般若之慧能破除法执,而令人住于真空之理。(6)碧色能消除诸毒,以喻智慧能净除三毒。此皆以金刚之坚固、非万物所能破,来比喻般若之体;以金刚之锐利、能破万物,来比喻般若之用。

  于密教,金刚一词亦常用于武器方面,如独钴(即独股形状之金刚杵或金刚铃)、三钴、五钴等,多作为诸尊之三摩耶形,乃诸尊之本誓或内证之德的表征,具有摧破众生之烦恼、去除惑业之障难、惊觉众生等各种含义,此外亦以之为诸尊所住三摩地之标帜。又持金刚杵之力士,称为执金刚,略称金刚。寺院中之四天王像,俗称为四大金刚。

  (三)以金刚比喻宝石,因金刚石透明无色,且光耀璀璨,一经日光照射,即显现出各种光耀之色彩,于夜中亦能放出萤光,而为诸宝中之最胜者。经论中亦以金刚宝石来比喻菩萨所证得之金刚三昧;以取其最胜之义。然经论中较少用此譬喻。

  此外,据金刚顶疏卷一之说,世界之金刚有不可破坏、宝中之宝、战具中之胜等三义。另据北本涅盘经卷二十四、大乘义章卷九等举出,金刚有能破、清净、体坚、最胜、难测、难得、势力、能照、不定、主、能集、能益、庄严、无分别等十四德。[大日经疏卷一、卷十五、金刚般若波罗蜜经疏、金刚般若经赞述卷上、金刚仙论卷一、秘密曼荼罗十住心论卷十、梵语杂名、慧苑音义卷上、希麟音义卷七](参阅‘金刚二义’3534)

  (四)为金刚草履之略称。即指由蔺或槁做成之草履。

金刚般若波罗蜜经

  法会因由分第一 如是我闻。

  一时佛在舍卫国,祗树给孤独园,与大比丘众、千二百五十人俱。尔时,释尊食时,著衣持钵,入舍卫大城乞食。于其城中次第乞已,还至本处。饭食讫,收衣钵,洗足已,敷座而坐。

  善现启请分第二 时长老须菩提,在大众中,即从座起偏袒右肩,右膝著地,合掌恭敬而白佛言:

  “希有世尊。如来善护念诸菩萨,善付嘱诸菩萨。世尊,善男子善女人,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应云何住?云何降伏其心?”

  佛言:“善哉!善哉!须菩提,如汝所说,如来善护念诸菩萨,善付嘱诸菩萨。汝今谛听,当为汝说。善男子善女人,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应如是住,如是降伏其心。”

  “唯然,世尊,愿乐欲闻。”

  大乘正宗分第三 佛告须菩提:“诸菩萨摩诃萨,应如是降伏其心。所有一切众生之类,若卵生,若胎生,若湿生,若化生,若有色,若无色,若有想,若无想,若非有想,非无想,我皆令入无余涅盘而灭度之。如是灭度无量无数无边众生,实无众生得灭度者。何以故?须菩提,若菩萨有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即非菩萨。”

  妙行无住分第四 “复次,须菩提,菩萨于法应无所住,行于布施。所谓不住色布施,不住声香味触法布施。须菩提,菩萨应如是布施,不住于相。何以故?若菩萨不住相布施,其福德不可思量。”

  “须菩提,于意云何?东方虚空可思量不?”

  “不也,释尊。”

  “须菩提,南西北方,四维上下虚空,可思量不?”

  “不也,释尊。”

  “须菩提,菩萨无住相布施,福德亦复如是不可思量。须菩提,菩萨但应如所教祝”

  如理实见分第五

  “须菩提,于意云何?可以身相见如来不?”

  “不也,释尊。不可以身相得见如来。何以故?如来所说身相,即非身相。”

  佛告须菩提:“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若见诸相非相,则见如来。”

  正信希有分第六 须菩提白佛言:“释尊,颇有众生,得闻如是言说章句,生实信不?”

  佛告须菩提:“莫做是说。如来灭后,后五百岁,有持戒修福者,于此章句能生信心,以此为实。当知是人,不于一佛二佛三四五佛,而种善根,已于无量千万佛所种诸善根。闻是章句,乃至一念生净信者,须菩提,如来悉知悉见,是诸众生,得如是无量福德。何以故?是诸众生无复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无法相,亦无非法相。何以故?是诸众生,若心取相,则为著我人众生寿者。若取法相,即著我人众生寿者。何以故?若取非法相,即著我人众生寿者。是故,不应取法,不应取非法,以是义故,如来常说,汝等比丘,知我说法,如筏喻者,法尚应舍,何况非法。”

(0)
0%
(0)
0%
阅读文章时如发现错别字或者其他语法错误,欢迎指正。挑错
精华文章
最新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