禅和戒这两个怎么更好的合拍,没有那么多的纠结?学戒的人要去戒律道场,学禅的要去禅宗道场,这是历来参学者的认知。禅和戒结合的道场会怎么样?
实际上禅和戒本来就没有矛盾。不论修任何法门,比如禅的法门、净土的法门、密法的法门等,任何法门都是要以戒为基础。把戒和禅分开,只是修学上的方便。
在戒律上规定,比丘受了比丘戒以后要五年学戒,然后再听教、参禅。当然得学通了戒,学不通还得再学五年;十年还学不通,就要终身学。比丘尼受了比丘尼戒,要六年学戒,学不通再学六年,十二年学不通,那就终身学。
认真地学、专心地学戒五年,学完戒之后,有了戒律的基础,止持、作持也就差不多能通了。止持,就是比丘的两百多条戒,比丘尼的三百多条戒;作持,就是关于衣药、结界、安居等作法的那些犍度,就是僧团运作及个人在日常生活中要如法的受持这些衣食的。
止持、作持学通,个人出家的生活就会符合于戒,符合于解脱。作持通了,在僧团里就能和合共住,与人相处和生活方面就没有障碍,也就是一个如法僧团里面的一员了。在一个道场里面,僧团按作持来运作就会没有问题。
止持更多是个人的,作持是个人和团体的。止持就是不要做一些不符合于戒律的事;作持是让自己长养善法,以及僧团稳定运作。
五年学戒之后,再听教、参禅,听教就是听闻教理,参禅就是禅宗了。当然,这里的“禅”也可以是广义的禅,就是次第禅或一心禅。一心禅是禅宗的禅;次第禅就是包括止观(定慧)等各种修持,然后这里有解脱道的止观,也有菩萨道的止观,这是不同的。
所以,禅和戒本来就没有冲突。有冲突是什么?有的人学戒律、戒条,学得比较死;学禅的人又比较豁达,有点狂妄,这就感觉有冲突。学戒律、戒条学得有点拘谨,有点教条,就容易对参禅的人看着左右不顺眼。那参禅的人学得豁达过度、狂妄过度,就贬低学戒的,觉得死板,事实上不知道自己有可能就是狂慧。所以这都是学得有点过或者不足,狂妄、豁达过度就有点过,拘谨就有点不足,实际上禅和戒是没有矛盾的。
这里面还有佛制的戒律和祖制的清规相上好像有冲突,得会圆融。事实上,祖制清规的内容和精神是和戒律符合的,符合于佛制。因为不符合于佛的戒律精神,就不符合于解脱。佛的戒律精神就是解脱,别解脱戒的戒律精神就是导向解脱。菩萨道的精神是三聚净戒,祖制清规也是符合菩萨道的三聚净戒。这里面就得学通了,还得会圆融,否则就会有冲突。
法,本来是导向解脱的,是导向觉悟的。所以学戒律要把握好戒律的精神是导向解脱、觉悟。但是不能因此就否定戒相、戒条,然后落入豁达空。豁达空,莽莽荡荡造罪殃,乱造业将来就有因果。
所以这里面要把握一个尺度,这个尺度就是要扣准解脱、觉悟,还要符合于当下的情况。佛制和祖制有冲突的时候,还是要把握一个中道,不违背戒律的精神、解脱道的解脱和菩萨道的大乘精神。戒律和禅是符合的,禅主要是实修。
那听教参禅,听教,主要是在教理上弄通,学好戒律有了正见,修行就有了保障。假如说光有教理、有正见,但戒律不去做,那也没用,那就是高谈阔论,是戏论。所以要学教,教理一定要以戒为基础,然后再去落实禅修,不论是次第禅还是一心禅,有了戒才能够解脱、觉悟。
所以戒律和教理、和禅法都是没有冲突的,是可以圆融的。
实际上,佛陀说一切法都是为了证入不可思议的本心,本心本来不可思议,不可说。问题是不可说,我们就不可能知道,不可能懂,所以佛陀依世俗谛和胜义谛来演说法,这是龙树菩萨所说。凡是有言说的,都可以说是世俗谛,世俗谛都是方便,实际上都是为了导向胜义谛。
戒、定、慧三学,当没有证入法性真如的时候,也都属于世俗谛的方便。所以法是没有冲突的,它的目的是胜义谛的证入,这才是究竟的。所以从究竟的角度来看,一切言说、戒定慧、八万四千法门、大小乘、显密教、五乘佛法、三士道,通通都是言说方便。
在某一个阶段,当你需要的时候,你必须这样做,才能导向解脱、觉悟,这时候它是重要的,而且是必要的,应该肯定的。但是当你超越了,乃至你证入胜义谛的时候,它们就只是方便而已,不可执着;或者当你不适合的时候,那么它对你也不重要。
当你执着了某个法,而障碍了你的进一步的解脱、觉悟,它也不是重要的。但是当它有利于你的解脱、觉悟的时候,它就是重要的,是不可否定的,这里面要圆融的。
“佛说一切法,对治一切心,若无一切心,何用一切法?”因为你有种种的妄想、分别,所以佛说一切法。那大小乘、显密教,五乘佛法、三士道都是对机说法,目的都是引导你从分别、妄想中走出来。所以这是要注意的。
有时候,我们看到一些学各种法门宗派的互相攻击、互相贬低,事实上那都是愚痴,都是无明。有时间好好学自己的法,学得解脱、觉悟才重要。不要浪费在那种没有意义的互相吵架里面,那都是凡夫的恶习。
文章转自微信公众号:空中大道场
四念处是修习共法 四念处禅修,是佛教根本的一些...
什么是禅净双修? 其实禅和净本来就不是两个,...
学佛修禅者在生活工作中,也难免常遭遇恶人的诽...
为何需要修习四念处? 《地藏经》中说,阎浮提众...
1.熟能生巧,贵在坚持 一旦开始禅修,最重要在于...
编者按 本讲座为深圳东山寺监院法广法师2014年7月...
问:三月二十一日禅师开示时提到:禅修者修未来缘...
问:我的兴趣爱好比较广泛,做事也容易风风火火...
问:请示禅师下列问题: 在禅师所教授的业处当中...
何谓有分心?是不是指有分别的心? 有分心可以翻...
正念禅为什么被称作智慧禅呢? 那是因为通过正念...
什么是禅净双修? 其实禅和净本来就不是两个,...
禅修时的烦扰心理称为心魔,诸如烦恼心理的贪、...
若长命百岁,但不知究竟正法, 不如得见究竟正法...
问题: 禅和戒这两个怎么更好的合拍,没有那么多...
为何需要修习四念处? 《地藏经》中说,阎浮提众...
四念处是修习共法 四念处禅修,是佛教根本的一些...
阿罗汉不积聚[1],进食时如实知进食的意义[2]。...
学佛修禅者在生活工作中,也难免常遭遇恶人的诽...
修禅定首先一定要找个目标、对象,就是所缘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