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称《明高僧传》。八卷(清藏作六卷)。明·如惺撰。此传书成于万历四十五年(1617)。收在《大正藏》第五十册。如惺号幻为,为天台宗真清的弟子,复从千松得禅师习禅宗,曾住天台山慈云寺及嘉兴楞严寺,除本传外,还有《得遇龙华修证忏仪》四卷,今存(见袁黄撰《象先禅师塔铭》及管志道撰《龙华忏仪序》)。
凡八卷。明代如惺撰。略称明高僧传。今收于大正藏第五十册。系集录南宋初至明神宗万历年中约五百年间高僧之事迹。分为译经、解义、习禅三篇,计收正传一三八人,附传七十一人。本书述作之由来,据卷首自序载,乃作者鉴于汉明帝以来所编撰之僧史或高僧传,大多终止于宋代,为彰显明代诸圣僧之行谊,俾使天下沙门见贤思齐,遂撰此书。
简称《明高僧传》。八卷(清藏作六卷)。明·如惺撰。收在《大正藏》第五十册。如惺号幻为,为天台宗真清的弟子,复从千松得禅师习禅宗,曾住天台山慈云寺及嘉兴楞严寺,除本传外,还有《得遇龙华修证忏仪》四卷,今存(见袁黄撰《象先禅师塔铭》及管志道撰《龙华忏仪序》)。
此传书成于万历四十五年(1617)。自序中谈到前代高僧传止于宋初,以后无人续编。同年,又将在庚子岁(1600)校刊的《金汤编》加以补辑。作者在涉猎史志文集中见到一些名僧的碑传,随喜录出,从南宋到明末共得若干人,题名《大明高僧传》,以备后来修史者的采摭。书名‘大明’乃指编撰的时代而言,不是指的内容范围。他本拟上继《宋高僧传》,但《宋高僧传》止于北宋初,此传则始于北宋末,中间相隔一百数十年,仍有一段空白。
此传只有〈译经〉、〈解义〉、〈习禅〉三科。〈译经〉科中著录的仅元代沙啰巴一人,〈解义〉科中著录的自南宋迄明·万历间四十四人,〈习禅〉科著录的自北宋末迄元仁宗间六十七人,共正传一一二人,另附见六十八人。其中普交卒于宣和六年(1124),则是北宋人,序中所言始于南宋,当是作者的忽略。又〈习禅〉科没有著录明代僧人,也无梁、唐、宋僧传的后面七科,可见是尚未完成的著作。传中著录的僧人,大都居南方,居北方者仅数人,金僧仅教亨(卷五)、海慧(卷七)二人。
此传根据的史料,作者没有指明。但可以考知的,如必才、允若(卷一)、弘济(卷二)、士璋、大同、慧日(卷三)诸传,是据宋濂撰的《大用才公行业碑》、《若公塔铭》、《天岸济公塔铭》、《璋公圆冢碑铭》、《别峰同公塔铭》、《东溟日公碑铭》(均见《宋学士文集》卷五、卷五十二、卷五十七、卷五十八、卷六十)等而成。真清的传(卷四)是据袁黄撰的《象先禅师塔铭》(见《天台山方外志》卷二十四)而成。〈道震传)是参考晓莹的《罗湖野录》卷上而成。全书〈习禅〉科绝大部分是据《五灯会元》删节成篇,因而语录的气氛很浓厚。又教亨(卷五)、崇岳、道悟(卷八)等传皆据《佛祖历代通载》卷二十,沙啰巴(卷一)、文才、英辩、德谦、达益巴、妙文、了性、宝严(卷二)等传皆据《佛祖历代通载》卷二十二写成。至〈沙啰巴传〉中所说︰‘今于元史仅得此人’,史字当是世字之误,因《元史》中不载沙啰巴,而在《元史》〈释老传〉卷二○二中则有必兰纳识里的传,必兰纳识里曾译经六部,不为本传所载,足证作者没有利用《元史》。
此传体裁与以前的梁、唐、宋三部僧传同,而每科之后无‘论’,当是因为全书尚未完成之故。有的传后有‘系曰’,则是仿自《宋高僧传》。在‘系曰’中,透露出作者一部分观点。〈祖觉传〉(卷六)‘系曰’︰‘古为人师者(中略)。未尝轻许而贼夫人子;今人才见灵利后生,便使拈弄公案,作得一偈顿焉称赏。’〈弥光传〉(卷六)‘系曰’︰‘世之灵利汉,靡不坐晦庵(弥光)膏肓之疾(中略)曾未服医父起死回生之剂,且急欲为人指迷,不亦谬乎?’〈蕴能传〉(卷七)‘系曰’︰‘世之师徒宾主相见,能具此(大沩禅师和蕴能)风采作略,庶两无遗憾。’明代末叶,禅宗极盛而混杂,师徒之间,问答之际,颇多狂禅滥调,自谓解人。作者此论,当是针对时弊而发。〈法忠传〉(见卷五)和〈自回传〉(见卷六)的‘系曰’都指出习教者固执门庭,歧视禅家,不知禅宗自有悟处,则是调和禅与教的论调。各宗融和,正是时代要求的反映。
此传在编纂方面,并不是没有缺点的,首先,一些篇传所载事迹较略,如性澄、蒙润(卷一)、本无(卷二)、祖你、绍宗(卷三)在《续佛祖统纪》中都有传,又了然、若讷(卷一)在《释门正统》(卷七)中有传;善悟、士圭(卷五)在《僧宝正续传》(卷四、卷六)中也有传,所记事迹和卒年等,都较此传为详,可以参阅。另外,在其他地方也时有错误。
(1)祖觉在卷一有传,卷六中又重出,而卷六的传系据《五灯会元》,较卷一的传为详,未将二传合并,误作二人,分入二科,实嫌疏忽。
(2)沙啰巴姓积宁氏(见《佛祖历代通载》卷二十二),允若俗姓相里(见《宋学士文集》卷五),乃认积宁、相里为地名,误作籍贯。
(3)又〈文才传〉谓元成宗署才为真觉国师,‘总释源宗,兼佑国住持事’。按《佛祖历代通载》卷二十二︰洛阳白马寺是佛教创始的庙宇,故称‘释源’。其宗主殁,诏以师继之。作者删节不当,乃致原意晦碍难明。
(4)此外,〈宗杲传〉作绍兴三十一年(1161)卒,应据《大慧年谱》作隆兴元年(1163)卒;〈道冲传〉作理宗三年(原书年号不明)卒,应依赵若璩撰的《径山痴绝禅师行状》(见《痴绝道冲禅师语录》卷下)作淳祐十年(1250)卒为确。
(5)建文帝出家号应能事,为千古疑案,传说纷纭,殊不足据。作者谓〈应能传〉‘于僧传是不可阙’,实则加入不可靠的记载,有欠妥当。
正如作者自序所说,是随喜录之,以备后之修史者采摭,因而没有严肃加工整理,不免存在缺点,尤其不是全豹,不能算作代表某一时期的综合传记,也无法满足后世的要求。虽然如此,但是在本书中还保存了一部分为它书所无的传记,而且纂集三个朝代部分僧传在一起,对佛教史的研究仍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在过去这类传记缺乏的年代里,将它作为前三部高僧传的继续,实际它是很难和前三部具有代表意义的僧传相并提的。(苏晋仁)
清代: 顺治: 爱新觉罗氏皇卿
康熙: 启仑法师字天祯; 启戟法师; 真应法师; 真序法师。
雍正: 宗梅法师; 宗祖法师; 益航法师。
乾隆: 识莹法师; 识凡法师字西莲; 广煜法师字璨明;
僧照法师字云昭; 普度法师字韦航
嘉庆: 世瑞法师字泰华; 达熹法师字通惠。
道光: 脱庆法师字元亨; 元亨法师(古印度人,竺裔高僧)
咸丰同治:湛明法师字清石; 湛莲法师字清池。
光绪: 然境法师。 能觉法师(俗名李定民,湖南人,清兵统领)。
清末民国:仁德法师(1879-1948 四川峨眉人)
中华人民共和国:圣意法师(1914-1995 铜陵太平乡人)
观音菩萨 观音菩萨,梵文 Avalokite?vara,又作观世音...
大乘起信论 《大乘起信论》(梵文 Mahāyāna ?radd...
渐备一切智德经佛经名。10卷。西晋竺法护于晋惠...
佛说观普贤菩萨行法经 《佛说观普贤菩萨行法经》...
《观无量寿佛经》,为净土宗五经之一。本经是释...
佛说大阿弥陀经 大阿弥陀经,梵名Aparimita^yuh! -su^...
《庄严菩提心经》全一卷,系姚秦鸠摩罗什译,又...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波罗奈仙人鹿苑中,与大比丘...
后汉 失译师名 惟念法比丘,乃从世饶王, 发愿喻...
阿弥陀鼓音声王陀罗尼经 阿弥陀鼓音声王陀罗尼经...
简称《明高僧传》。八卷(清藏作六卷)。明·如...
简介 《付法藏因缘传》也称做《付法藏传》,或《...
四卷。元·觉岸着。简称《稽古略》。收在《大正...
古今译经图纪 【古今译经图纪】 四卷。唐·靖迈撰...
《佛祖统纪》,五十四卷(现行本缺十九、二十两...
《涅槃经》,又称《涅盘经》,昙无谶译(一般指...
出三藏记集 《出三藏记集》是现存最早的佛典目录...
基本信息 瑜伽论 作者:(印度)室利·阿罗频多...
【 略诸经论念佛法门往生净土集 】 凡三卷。今残...
基本信息 胜鬘经 【胜鬘经 (?rīmālā-simha-nāda-s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