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台之名,由来已久。华严定位,三传传焉。文殊显圣,五顶通智。高僧之心斋,帝王之宫阙,文人之墨盘。自摄竺以来,积淀蕴厚,波及华宇。
五台之形,文殊之神,相合以冠,名登高位。孰初以合?得此美名。唐之四祖澄观而已矣,论曰:“清凉山,即代州雁门郡五台山也,于中现有清凉寺。以岁积坚冰,夏仍飞雪,曾无炎暑,故曰清凉。五峰耸出,顶无林木,有如垒土之台,故曰五台,表我大圣五智已圆,五眼已净,总五部之真秘,洞五阴之真源,故首戴五佛之冠,顶分五方之髻,运五乘之要,清五浊之灾矣。”澄观之言,合形神以二,绕形神以五,二五之精,奥义现矣。饱丰之五台,分之蓄藏五智、五眼、五部、五阴、五佛、五髻、五乘,以此各清五浊。是谓:五台,文殊之形也;文殊,五台之神也。后世人杰,竞相访之,往谒五台,求见文殊。
文殊师利,诸佛之师,七佛之母,返师为徒,辅佐释迦,度化众生。其威严洒落之态,犀利逼人之锋,披荆斩棘之功,悲世悯人之心,或塑于殿宇庙堂之形,或彰于十二分教之说,或隐于无示无答之言。左手执剑,斩断无量烦恼;右手托经,示现般弱智慧;座以雄师,欲出勇猛精进。自迦毗罗卫至五台山,沿路僧人,或睹其容,或闻其声,顶礼膜拜,五体投地。然教外之人,视以奇闻异说,其以科学理性之思维,求见般若甚深之智。
澄师寓形以神,往后信众,或见形曰神,或遇神廓形。昔者或补遽罅漏缀以成文,或拾人牙慧拼凑成章,然不分形神难以贯通。形者,枝叶也;神者,根本也;形神合一者,五台山文化也。其根者,盖文殊般若智慧也。般若之内涵、分类、善巧、方便,或汩没于浩瀚典籍不复出也,框限于精英难降大众,有悖于人间佛教之宗旨,乖违于佛菩萨救世之悲悯,倘藏于经阁,民众渺然或睹其皮毛而已矣。
般若学,发端于南印,北及北印,中转于阗,放光洛阳,合玄魏晋,格义偏即,肇论性空,三论假有,融于宋明,遂不复也。其性空假有之理,可以理寻,难以事诘,故被华严经具象化于五台之文殊,自此文殊信仰思想分三焉:文殊本体信仰、五台山圣山信仰、般若信仰。曩者不求般若反顶礼文殊、抚摩五台,殊不知五台文殊乃般若之表也,开启智慧者般若自性也,非乞诸他力而获解脱,且文殊般若,混于经典,难求实相,是故彰明般若以开心明性用诸身心者,当理顺文殊之般若体系,求诸实相,传播智慧。鉴此,肖黎民先生、秦亚红女士之《文殊智慧哲学精义》(宗教文化出版社、2005年6月),本诸西哲,重构般若;由上而下,推展“神学”;体用一如,掘根溯源。是接引澄观之论而解其神、掘其根也。
文殊司者,般若也,何来智慧,缀以文殊?曰般若即智慧,是二者一源而二名,此智慧非聪明之智,乃人生之根本大智,通其有无,则几于文殊,故曰文殊智慧;哲学者,何也?西哲之研究,必分之以本体、认识、方法、价值、实践,此之视其为方法;精义,一同于精髓、根本。合而名之以《文殊智慧哲学精义》,既以哲学之方法探究文殊智慧之根本精髓,此有别于宗教学之方法,亦区分于宗教信仰之思想,是于五台山文化资源寻求理性之思、哲学之源、价值之根。其体系构筑,第一义谛、不二法门、自在三昧、烦恼菩提、不即不离、淤泥莲花,六论结合,静以文殊智慧之理念,动以文殊智慧之实践;体于形而上之思,用于形而下之行;源于太极人极之思,行于自然缘起之道。是谓:五峰巍峨腾滹沱,文殊腾跃现般若;智慧体系六妙门,门门趣元根尘落,试以论之。
第一义谛、不二法门、自在三昧,文殊智慧之形而上思想也,三者之为本体论、认识论、方法论,于遮诠中显诠,于沉默中达空,于寂寞中自由,探讨诸法 之实相以沉默,表征万有之假象以机智,第一义谛,真谛、圣谛、胜义谛、涅槃、真如、实相、中道、法界、真空之义也,是以诸法之原初本质耳。僧肇曰:“(圣人乘千化而不便,履万惑而常通者,)以其即万物之自虚,不假虚而自虚也”,“立处皆真也”,是言万物自虚,非借人力而为也,其析法为性空,此之谓也。其为本体论,是入于哲学范畴,道却万有之本义。不二法门,认识第一义谛之门径也,“不二”即“无差别”,吉藏云:“有人言,不二法门则真谛理也;有人言,不二法门谓实相般若;有人言,不二法门则性净涅槃阿梨耶识;有人言,不二法门谓阿摩罗识自性清净心。”是论不二法门之自性。此之不二,同乎能所,即为认识主体,亦为认识对象,能所双亡,即刻入空。其为认识论,是入于哲学范畴,通达第一之空义。自在三昧,寂寞之妙趣也,远离烦恼昧之执缚,达到自由自在之境界,以无心用道之禅定,游刃于性空假有,其为方法论,是入于哲学范畴,融主体之于客体。
倘言诸上三论旷渺精微难以致思,却其心上功夫付诸行动可矣,既烦恼菩提、不即不离、淤泥莲花,此三者,文殊智慧之形而下实践也,以人生观、社会观、价值观为方便,其以烦恼解烦恼、以出世为入世、以污泥盛荷莲之论,融个人于社会,拔神圣于污浊,于众人乐,除众生苦,是菩萨精神之显现也。其论以三:菩提五逆无二,入世出世合一,卑泥滋茂神圣。人之生也,其一心耳,倘以正见始,则谐和萦绕。超名绝利,离言绝象,始为入道,入道即不二。名利理想不二,若知名利假相而入于实相则于理想永固、于世间不诤,不缚不解,不着不累,是为解文殊智慧。世间之人,或争为人王,或夺为法王,然得道者曰:法王人王不二,法王即是人王,人王即是法王,法王不绝世间觉,人王不离出世间,是二王皆系心于民、心存魏阙、突破自身、奉献社会,能了知此理者,是为了达文殊智慧。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诚哉斯言。
上诸六论,合上下于一,统体用于元,呼唤个体入于社会,无私无我,以菩萨之精神,慈悲济世。张载之“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已融入《精义》、汇于“元”流。于此文殊之智、五台之形、天地之心,生民之命,往圣之学,万世之平,《精义》之元皆为不二。五台之形即是文殊之智,文殊之智即是五台之形,五台之形不异文殊之智,文殊之智不异五台之形。了知《精义》哲学,则知文殊之智,五台之形、人、心、命、学、平、元亦复如是。若知其共相则于宇宙“第一义谛”、“一念三千”,于社会不即不离、勇猛精进,于人生污泥莲花、坦荡磊落。合此入于心,从而在呼吸之间、时时处处以平常心度己、以平常心量人、以平常心看物。深悟此理者,是为达五台山文化之根本也。
或有言曰:般若智慧其为根本也,何以不亦于五台文殊之枝叶?对曰:不二也,枝脉同根也,倘其为一法,析之以性空假有耳,则般若其为性空也,五台文殊其为假有矣。吾之寻根,是遵循《精义》之缘督取经也,《精义》有史记文殊、三世文殊、化现文殊之三位一体之位格文殊,然皆统汇于般若,五台山文化之枝末,亦统汇于般若智慧也,五台山文化之般若智慧之于文殊五台,犹为“实指”双向统一与“虚指”尔!
1、真观照。保持秒秒安祥。一日明心见性。灵光普...
五台山是文殊菩萨道场;妙光菩萨教化八王子,令...
文殊菩萨心咒 mp3 下载 1. 文殊菩萨心咒 (中速悠扬...
大唐天竺三藏菩提流志译 如是我闻。一时婆伽婆住...
文殊菩萨圣诞:农历四月初四 文殊菩萨出家日:农...
从前有一个国王,名为萨恕擅。这个国王心地善良...
尼泊尔的一个传说 五台山是文殊菩萨的道场,见于...
文殊菩萨之所以能为诸佛母、菩萨师;能说诸佛功...
传记载:唐朝大历年间,曾有无著禅师,及法照禅...
文殊菩萨,带果行因,本其无上智慧,广作无边佛...
西晋居士聂道真译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
文殊者,梵意妙吉祥,大乘佛教七佛之师、菩萨之...
1、真观照。保持秒秒安祥。一日明心见性。灵光普...
文殊师利,以智慧著称,在中国示现为菩萨,与观...
各位法师、居士、听众,今晚本人又出席宝莲寺主...
1) 有恐怖处当须摄心,念诵此咒即得除怖。 2) 若欲...
文殊是诸佛之智慧所化现,是智慧的本尊。文殊菩...
东晋天竺三藏佛陀跋陀罗译 身口意清凈 除灭诸垢...
文殊师利所说摩诃般若波罗蜜经释要(卷上) 【如...
克罗齐说过:“一切历史其实都是当代史”;我们...
西晋居士聂道真译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
文殊者,梵意妙吉祥,大乘佛教七佛之师、菩萨之...
1、真观照。保持秒秒安祥。一日明心见性。灵光普...
文殊师利,以智慧著称,在中国示现为菩萨,与观...
各位法师、居士、听众,今晚本人又出席宝莲寺主...
1) 有恐怖处当须摄心,念诵此咒即得除怖。 2) 若欲...
文殊是诸佛之智慧所化现,是智慧的本尊。文殊菩...
东晋天竺三藏佛陀跋陀罗译 身口意清凈 除灭诸垢...
文殊师利所说摩诃般若波罗蜜经释要(卷上) 【如...
克罗齐说过:“一切历史其实都是当代史”;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