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夫之心总是不断生灭,只是自己不曾察觉,也不会去注意。一般人对生死大事平时也无警觉,只有学佛的人才会用心去了解生死。
佛陀在世时,他的周围有很多大智慧者,如文殊菩萨将佛陀的教法弘扬至偏远地区,以其智慧发挥佛陀的精神,说明佛法的微妙,平常的人应该都能接受而开启智慧。不过,却还是有人问:“明明知道生死是虚妄的,为什么人们还是在生死中流转?”这表示问话的人虽能接受文殊菩萨的教法,却仍无法体会生死的究竟之道。
现世间就像一个大染缸,在险恶的社会中,常人都迷茫于生死,很多人看到我都会说:“师父,请您为我加持,让我开智慧。”其实,凡事都要靠自己下功夫。文殊菩萨所说的生死大法,周围的人无法完全体悟,这是因为修行的工夫还不够,所以需要不断自我努力,并没有什么人可以给你智慧,也不是谁就能为你加持。
学佛,分分秒秒都要身心一致,不让心念散乱。譬如坐下来时,身体静止了,但是心静定了吗?若只是一味在文字上寻找生死的妙法,难免徒劳无功。有一位学僧请教禅师生死之法,这位学僧说:“明明知道生是无生法,我怎么还是在生死迷茫中流转?”禅师回应他说:“你知道笋子长大了是竹子,而笋子是竹子生出来的;笋子长成竹子,又可拿去做竹筏。你用心想一想。”禅师的开示只是到此为止。
大家也来想一想,笋子是竹子生的,笋子长大了是竹子,而竹子拿去做竹筏,这段话是什么意思呢?这段话其实是告诉我们: 知道生死倒不如体会生死;可以体会生死,不如契合生死;要契合生死,不如利用生死!
只是知道生死,一旦面临生死边缘,往往就慌乱无措、烦恼不已,这是因为面对问题的人是“自己”。如果是发生在别人身上,我们大可理性的说“生是死的起点,死就是生的开头”,一副看得很淡的样子,这是对他人生死的体会。体会之后最好能进一步去契合,比如较亲近的人往生,你会有惶恐、烦恼、悲哀的感受,这表示你还不能完全契合生死的道理。
所以,不论生死的课题是发生在什么人身上,我们都要学会“一切放下”,再进一层做到“利用生死”。我常说“身是载道器”,将来到底何去何从,不是坐在那里说“知道”,生死就可以自己做主。最要紧的,是利用此有生有死的身体赶快去造作,训练心不随境转,造作未来的净业,消除一切烦恼业障。
“知生死,不如体会生死;体会生死,不如契合生死;契合生死,不如利用生死。”总之,我们要“利用生死”,难得来人生一趟,不要浪费时间,要好好利用人生,这才是真正体会、契合生死之理。
第一章 生死大事——生死乃世间之主题 第一节 佛...
广东高州迴水庵2010年农历十月念佛七法会 仁焕法...
「速证菩提」,对我们学佛的人来讲,比什么都重...
这几十年的修学,把这桩事情搞清楚、搞明白了,...
佛在经中的开示,祖师大德为我们的提醒,人生第...
【念佛易生西】生死大事自己了办,纵然至亲无可...
在舍卫城郊外祇园精舍,有一天佛陀召集比丘们,...
【念佛易生西】生死大事自己了办,纵然至亲无可...
【学佛随缘开示】有事无事都须精进念佛,生死大...
【学佛随缘开示】有事无事都须精进念佛,生死大...
生死可不可怕?不可怕。生死非常正常,只要你明...
摘自《学佛答问》(答香港参学同修之六十六) 问:...
就是一句佛号!为什么人家能成就,我们不能成就...
【世人共争不急之务。於此剧恶极苦之中。勤身营...
编者按:近代高僧谛闲法师(1858~1932)毕生辛勤...
自了法师:日暮途远--无量寿经学习班报告 尊者师...
法华云。诸佛世尊。唯以一大事因缘故。出现于世...
原文: 古有偈:“修慧不修福,罗汉应供薄。修福...
学生:《无量寿经科注》学习班心得报告,释自了...
世间一切有为法,刹那生灭而不常住,不论老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