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称参禅的人。也指禅僧,和尚。“和”,有亲和的意思。如宋·圆悟《碧岩录》第二则评唱:“如今禅和子,问著也道:我亦不知不会。”又如《水浒传》第五八回:“当日便收拾腰包行李棚头笠,只做禅和子打扮。”也可以省称“禅和”。如元·无名氏《猿听经》第四折:“大众,还有精进的佛子,俊秀禅和,未悟宗机,再来问答,有也是无?”
和,谓和尚。宋苏轼《禅戏颂》:“已熟之肉,无复活理,投在东坡无碍羹釜中,有何不可!问天下禅和子,且道是肉、是素?喫得、是喫不得?是大奇大奇。一盌羹,勘破天下禅和子。”
《水浒传》第五十八回:“当日便收拾腰包行李,鲁智深只做禅和子打扮,武松装做随侍行者。”《初刻拍案惊奇》卷二八:“﹝冯京﹞虽读儒书,却又酷好佛典,敬重释门,时常瞑目打坐,学那禅和子的模样。”
您知道「禅和子」的老祖宗是谁吗?没错!就是释迦牟尼佛。您知道释迦牟尼佛在还未成道之前,曾参学过吗?确实是!他曾经以六年的时间,到雪山上去参访各式各样的苦行修道人,也曾经历过最苦的修行法门,每日只食一麻一麦,色身只剩下皮包骨的情况。但是经过之后,他发现这不是解决生命答案的究竟的方法,于是洗净了身体,也洗净了身体上的污垢,接受了乳糜的供养,恢复了元气。坐在菩提树下修行禅观思惟,他对自己说,不搞一个清楚的话他不起座。不知经过了多少的时间过去了,就在有一天凌晨之时,东方升起了一颗启明星,佛陀睹明星而彻悟。
以他累积无量劫以来修行的功德力,而于这一世在娑婆世界成道,完成自觉、觉他、觉行圆满的佛果。佛陀证道之后,说了一句:「法尔如是」,但是对于障重垢重的众生,除了悲悯之外,他感觉到实在没办法说;因为说了,不会被人理解,而且没有办法接受。这个时候,幸而有梵天诸神请佛陀住世说法,请佛说法来度众生,佛陀才开始针对不同根器的众生,说不同的法门,这些都收集在佛教的三藏十二部经典当中;但除此之外,佛陀还有做一次不立文字、教外别传的印心法门,说:「吾有正法眼藏,涅盘妙心,实相无相,微妙法门,不立文字,教外别传,付嘱摩诃迦叶,阿难副二。」这就是灵山会上,佛陀拈花迦叶微笑的公案,也就是后世禅宗的由来
心心相印,而法的旨意却丝毫不差,这是要凭修养才能办得到的,所以禅宗首先要打破的,就是自我意识的执著,只要有丝毫的自我意识就是「魔」,而不是「觉悟」。所以古德常说:「直心是佛」,舍直心是佛者成魔,后世学佛的修行者,会把毕生投入禅之旅,为的是要体验佛陀的修行历程及心境体悟,才能完成相通于佛的证悟,否则如何完成灯灯不灭、薪火不断的传承呢?
这种专门从事于静虑法门的修行者,我们称之为「禅行者」,也可以称他们为「禅和子」。和是和气的和,因为这种修行人最随和,也可以说佛门行人中,禅和子通常是一个大修行人,不管文事武功,他都具备一身真功夫。禅和子在修行路上,对自己的要求相当高,缘于他们以禅道佛心为己任,由于这类禅和,必须是上上根器者,必须在三藏十二部文字之余,所谓禅通三藏,他还必须直契、直了佛陀的本怀。
所以说,于禅道佛心是真的,我们称之为禅和,不是的话,那就叫做「禅混」了。被叫做禅混是很丢人的,所以一位禅师可真要具备真修养的,那是千锤百链才成就的。禅门里面流行一句话说:「腊月三十一到,能否洒脱自在、来去自如呢?」什么是腊月三十?这是一种象征性的说法,指的就是人生要咽气的那个时刻,真正禅和子的修养是洒脱自在的,他早就已具有了像罗汉尊者一样的境界,舍报自在、来去自如,不同的是他们虽同于有尊者的修养,却是道道地地的菩萨行者,以众生为念,身系娑婆。
我相(佛教解释) 我相 佛教中,我相(梵a^tma-s...
供佛(佛教解释) 供佛 注音:gngf 词语解释 供 ...
所依(佛教解释) 所依,指作为教义信条等存立之...
性空(佛教解释) 性空 (术语)十八空之一。见...
自觉(佛教解释)...
见性(佛教解释) 见性 黄檗传心法要曰:“即心...
佛堂(佛教解释) 字面意思有两个 一是佛所住的...
受戒(佛教解释) 佛教徒通过一定的宗教仪式接受...
依止(佛教解释) 依止 即依存而止住之意;或以...
觉支(佛教解释)...
俗称参禅的人。也指禅僧,和尚。“和”,有亲和...
净土宗所立。 一、恭敬修,又名尊重修,即至心恭...
shixiang 实相 佛教术语。一切诸法的真实体相,又名...
僧多粥薄 “僧”与“粥”是很有缘分的。据《佛本...
佛家称出家人为“僧”,在家人为“俗”。僧人剃...
进入“禅定”境界中,人会感到身心安然愉悦,谓...
是“掌中庵摩勒果”的省略语。《维摩诘经·弟子...
嗔拳不打笑面 古时江淮一带有“嗔拳笑面”之戏,...
指三种福业。为往生极乐之行因,即世福、戒福、...
睡眠,为佛家所说的“五欲”之一。嗜睡之人怠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