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觉悟网 > 百科 > 佛经典籍 > 正文内容

老子化胡经

佛经典籍  时间:2023-06-15   作者: 觉悟网  来源: 网络  点击:     放大 正常 缩小 关闭 手机版

《老子化胡经》
《老子化胡经》

  西晋惠帝时,天师道祭酒王浮每与沙门帛远争邪正,遂造作《化胡经》一卷,记述老子入天竺变化为佛陀,教胡人为佛教之事。後陆续增广改编为十卷,成为道教徒攻击佛教的依据之一,借此提高道教地位於佛教之上。由此引起了道佛之间的激烈冲突,唐高宗、唐中宗都曾下令禁止。元世祖至元二十二年,下令焚毁《道藏》伪经,第一种即为《化胡经》,从此亡佚,故明《正统道藏》不存。清末敦煌发现此书唐写本残卷,有的作《老子西升化胡经》,有的作《太上灵宝老子化胡妙经》,系同书异名。

作品名称:老子化胡经文学体裁:经文
创作年代:西晋作者:王浮

史书记载

  《三国志·魏书·乌丸鲜卑东夷传第三十》: “罽宾国、大夏国、高附国、天竺国皆并属大月氏。临儿国,浮屠经(佛经)云其国王生浮屠(Buddha)。浮屠,太子也,父曰屑头邪(Suddhodana),母云莫邪(Maya)。浮屠身服色黄,发青如青丝,乳青毛,蛉赤如铜。始莫邪梦白象而孕,及生,从母左胁出,生而有结,堕地能行七步。此国在天竺城中。天竺又有神人,名沙律。昔汉哀帝元寿元年,博士弟子景卢受大月氏王使伊存口受浮屠经曰复立者其人也。浮屠所载临蒲塞、桑门、伯闻、疏问、白疏间、比丘、晨门,皆弟子号也。浮屠所载与中国老子经相出入,盖以为老子西出关,过西域之天竺,教胡。浮屠属弟子别号,合有二十九,不能详载,故略之如此。”

  另《后汉书》载汉桓帝延熹九年(166年)襄楷所上奏章中有“或言老子入夷狄为浮屠”的说法。

文物出土

  1987年,陕西扶风县法门寺地宫发掘出土了佛骨舍利多枚。有人认为这些舍利明显不是来源于同一个体,提示历史上(释迦牟尼)佛可能不止一位,这或许可与《三国志·魏书》“浮屠属弟子别号,合有二十九”的说法相验证。

残本核心语句赏鉴

  桓王之时。岁次子一阴之月。我令尹喜。乘彼月精。降中天竺国入乎白净夫人口中托荫而生。叼为悉达。舍太子位。入山修道。成无上道。号为佛陀。始建悉昙十二文字。展转离合三万余言。广说经诫。求无上法。又破九十六种邪道。历年七十。示人涅磐。襄王之时。其岁乙酉。我还中国。教化天人。乃授孔丘仁义等法。尔后王诞六十年间。分国从都。王者无德。我即上登昆仑。飞升紫微。布气三界。含养一切。后经四百五十余年。我乘自然光明道气。从真寂境飞入西那玉界苏邻国中。降诞王室。示为太子。舍家入道。号末摩尼。转大法轮。说经诫律定慧等法。乃至三际及二宗门。教化天人。令知本际。上至明界。下及幽涂。所有众生。皆由此度。摩尼之后。年垂五九。金气将兴。我法当盛。西方圣象。衣彩自然。 来入中洲是效也。当此之时。黄白气合。三教混齐。同归於我。仁祠精舍。接栋连甍。翻演后圣大明尊法。中洲道士。广说因缘。为世舟航。大弘法事。动植含气。普皆救度。是名总摄一切法门。

由来

  《老子化胡经》不同于其它经文,它是佛道两教长期论争的产物。远在《化胡经》出现以前,东汉时社会上就流传着化胡说,当时佛教传入中国不久,为了在中国立足,必须与中国的传统信仰相结合,依附于黄帝、老子的神仙术,那时的人敬神时把黄帝、老子、佛陀放在一起合祭。后来的人根据《史记·老子传》里的话:“去而不知终所”加以生发,成为老子出关去化胡,这就是最初化胡说的雏形,以后就更为具体,《魏略·西戎传》,“浮屠所载与中国老子经相出入,盖以为老子西出关,过西域,之天竺,教胡浮屠属弟子。”这类化胡说形成于2世纪中叶,经过历代传述,化胡说就越发离奇,《齐书·顾欢传》云:“道经云:老子入关,之天竺维卫国,国王夫人名曰净妙,老子因其昼寝,乘日精入净妙口中,后年四月八日夜半时,剖左腋而生,坠地即行七步,于是佛道兴焉”。

佛教相关

  东汉时佛教在中国立足已稳,佛教为了自身的发展,必须摆脱黄老神仙术的影响,消除化胡说的印象,遂出现了《理惑论》,这是东汉时的牟融撰写的,其中记述了释迦牟尼的身世、出家、成道、传教的事迹,以及佛教在中国的传播情况,以历史事实否定了化胡说。到了两晋南北朝时,佛道二教都有较大发展,为了取得社会上的优势地位,双方在化胡问题上激烈争论。道教为了抵御佛教对国人的思想的侵蚀,由王浮作出了《老子化胡经》。王浮为西晋惠帝时天师道的道长,后人在王浮所写的,《化胡经》基础上,陆续增补,达十卷,此《化胡经》就成为道教抵抗佛教,借以阐明道家的论据。

佛道争论

  《老子化胡经》出现后,佛道两教的争论更加激烈,各自为了压倒对方就争取帝王的宠信,企图借助皇权压制对方。北魏以佛教为国教,利用佛教稳定政权,北魏太武帝即位时,对佛教也很信任,可是后来他重用了信道不信佛的崔浩为重臣,崔浩向太武帝进言,说佛教对国家有害,他的进谏使太武帝认识到佛教的不利影响,推荐道长寇谦之给太武帝,并取得太武帝的信任,于是道教被定为国教,太武帝自称为太平真君,并将年号改为太平真君。崔浩又进一步向皇帝阐明:佛教有损国家财政,导致人民迷恋夷狄之教,必须对佛教加以镇压。在太平真君七年(公元446年)太武帝下令全国废佛,焚毁佛像与经典,诛长安僧人,废除长安寺院。公元450年崔浩被判刑处死,两年后太武帝暴死,新皇即位后发布了复佛令,为了表示赎罪,花巨资命工匠凿出了云岗石佛。

唐代国教

  到了唐代,皇族姓李,道教供奉的老子也姓李,唐朝皇帝把道教视为同族的宗教,就定为国教。到唐高宗时,佛道两教严重对立,高宗数次召两教的代表在自己面前辩论,唐高宗于公元668年召集群臣、道士与僧侣讨论《老子化胡经》的真伪,最后确定《老子化胡经》是伪作,命令将该书烧掉,允许寺院里免挂老子像,甚至毁掉化胡图。可是到了唐武宗即位,情况发生变化,唐武宗醉心于道教,他规定每年的二月十五日为庆祝老子诞辰的隆圣节,全国朝野放假一天,他又召集81名道士进宫设九玄坛,自己亲临受法,成为一名道士皇帝,道教受到帝王的保护。从会昌元年(公元841年)起,开始对佛教镇压,勒令3500多个僧尼还俗,将寺庙所占的土地、庄园、钱粮充公,逮捕新入教的僧人300余人加以杀害,规定全国各州只保留一座寺院,废止了4600多所寺院,26万僧尼还俗。这次镇压使佛教教团势力被大大削弱,直到武宗死后,宣宗即位,他命令诛戮了道长赵归真,撤销了禁佛令,这次大劫难才停止。

《老子化胡经》 - 简介

  老子入夷狄为浮屠”之说起于东汉后期。西晋惠帝时,天师道祭酒王浮与沙门帛远争二教邪正,浮遂推演此说,造《老子化胡经》以贬佛。后人陆续增广改编为10卷。在历代佛道斗争中,此书成为道教徒借以抬高道教地位、贬低与排斥佛教的论据;而佛教徒则进行激烈的反击。唐高宗、中宗时曾下诏禁毁,但仍有流传。元宪宗、世祖二朝(1251~1294),佛道之争迭起,僧道辩论《老子化胡经》真伪甚烈。朝廷下令禁断道书,此经首在焚毁之列,由此亡佚。清末发现的敦煌遗书中有此书10卷本残卷,存1、2、8、10等卷,为唐玄宗时写本。第1卷记西域81国名称,多与唐代典籍所载相同,而不见于唐前,当出于初唐。第10卷《老子化胡经玄歌》则为北魏作品,可见此本非一人一时之作。

(0)
0%
(0)
0%
阅读文章时如发现错别字或者其他语法错误,欢迎指正。挑错
精华文章
最新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