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觉悟网 > 百科 > 佛经典籍 > 正文内容

大宝积经

佛经典籍  时间:2023-06-15   作者: 觉悟网  来源: 网络  点击:     放大 正常 缩小 关闭 手机版

宝积简介

  《大宝积经》,梵名Mahā ratna kū?a sūtra ,又作《宝积经》,唐代菩提流志等译,凡一二〇卷,收于大正藏第十一册。系纂辑有关菩萨修行法及授记成佛等之诸经而成。宝积,即‘积集法宝’之意。因其为大乘深妙之法,故谓之‘宝’;聚集无量之法门,故谓之‘积’。全经计收四十九会(部),其中,魏晋南北朝隋唐之诸译经家,用不同经名,陆续译出二十三会八十卷余,称为‘旧译’;菩提流志新译出二十六会三十九卷半,称为‘新译’,本经即为新旧译之合编本。全经内容泛论大乘佛教之各种主要法门,涉及范围甚广,每一会相当一部经,亦各有其独立主题,例如四十六会‘文殊说般若会’,主要论述‘般若性空’之思想;第五会‘无量寿如来会’,宣说弥陀净土之信仰;另如第二、第三、第七、第十一、第二十四会等则阐扬密教之各种重要教义。此外,本经各会所属部类亦极纷杂,如第十四会‘佛说入胎藏会’属于小乘部,第一‘三律仪会’、第二十三‘摩诃迦叶会’属于律部,第四十六会‘文殊说般若会’属于般若部,第四十七会‘宝髻菩萨会’属于大集部。故可说全经每一会虽然各有特色,然若就整体而言,则缺乏一贯之系统。又于菩提流志所译二十六会中,有十一会二十二卷为初次翻译者,其余十五会则属重译部分。

西藏译本

  本经另有西藏译本,题为‘大宝积法门十万章’(藏Dkon-mchog brtsegs-pa chen-poh!i chos-kyi-rnam-gran%s leh!u ston%-phrag-brgya-pa ),亦有四十九会,然西藏译本原为各会单独传译,且缺少其中若干会,后乃自汉译本补充数会,并仿其四十九会之制而集成者。本经各会之注疏极多,北魏菩提留支所译之《大宝积经论》四卷(安慧著)为第四十三会之释论,同为菩提留支所译之《大宝积经释》为第四十一会之注释,潜真之《大宝积经疏》三卷为第十五会(不空译本)之注释,康僧会之《大宝积经子注》为第十九会(安玄译本)之注释,此外,第五会、第四十八会之注疏甚多。

梵本残片

  本经之梵本,今仅存部分断简残片。据大慈恩寺三藏法师传卷十等载,玄奘自印度归返时,曾带回本经之梵本,玄奘译完大般若经六百卷后,诸方名德又敦请玄奘再译本经,然其时玄奘已精力殆尽,而预知寂期不远,遂舍却所请。但玄奘所带回之梵本,今已不存。另据多罗那他之《印度佛教史》第十三章、第二十章等所载,本经之梵文原本,与《华严》、《大集》、《般若》等经相同,均有十万颂之多,后因辗转传译,而仅余今之四十九会一二〇卷。

书籍概述

  《大宝积经》内有重大义理的几会,特别是小本《宝积》为大本《宝积》之先河,要义如上。以下即依次略述其余各会的大概。

  第一〈三律仪会〉,三卷。唐·菩提流志新译,与旧译《大方广三戒经》同本。佛因大迦叶问,而说菩萨种种应作、不应作的三法。

  第二〈无边庄严会〉,四卷,新译。佛为无边庄严菩萨说一切法自性无性,不可以相表示;然是一切诸法本性,非由染净之所建立,无住无起,本性清净。菩萨如实解了无明诸有为法,悟智见等无为法,入清净法门,获遍持光明智慧,圆满所有不思议善根等愿。

  第三〈密迹金刚力士会〉,七卷,西晋·竺法护译。密迹金刚力士说如来身口心三秘密真实之法。目连欲穷佛声边际,过西方九十九恒河沙佛土终不能得,其音常近不远。应持菩萨过上方百亿恒河沙佛土,欲见佛顶相亦不能见。

  第四〈净居天子会〉,二卷,西晋·竺法护译,旧名《菩萨说梦经》。净居天子问菩萨所行相貌摄受诸法,佛言梦中见相一百八事,应随梦境进修,净除业障。

  第五〈无量寿如来会〉,二卷,新译,与旧《无量清净平等觉》、《大阿弥陀》、《无量寿经》等同本。佛说阿弥陀佛因地愿力,极乐国土种种清净庄严,劝人往生。

  第六〈不动如来会〉,二卷,新译。与旧本《阿■佛国经》同本。佛说妙喜世界种种胜妙,不动佛行愿功德,劝人往生。

  第七〈被甲庄严会〉,五卷,新译。佛为无边慧菩萨说菩萨被大甲胄,乘于大乘,行于大道,为诸众生作大利益。

  第八〈法界体性无分别会〉,二卷,梁·曼陀罗仙译,与罗什译《法界体性经》同本。文殊师利说一切法皆法界体性,是污染者法界体性,若知污染是法界体性是名白净。然第一义无有污染,若污染法若白净法,名佛出世。佛出世者,诸法无生,是无生法,都无生死,亦无涅盘。又广说菩提之相,菩萨闻已,能于诸法体性无所分别,即名为佛。

  第九〈大乘十法会〉,一卷,元魏·佛陀扇多译,与梁译《大乘十法经》同本。十法者︰(1)信成就,(2)行成就,(3)性成就,(4)乐菩提心,(5)乐法,(6)观正法行,(7)行法慎法,(8)舍慢大慢,(9)善解如来秘密之教,(10)心不希求二乘。

  第十〈文殊师利普门会〉,一卷,新译。与旧《普门品经》等同本。佛说色、声、香、味、触、人、天、善、恶等法,了知其性空,本自无生起,皆悉寂静,是名诸三昧普入不思议法门。

  第十一〈出现光明会〉,五卷,新译。佛答月光童子问,说如来因地善根资粮圆满,成就相好光明等法门。

  第十二〈菩萨藏会〉,内容见上文有关《菩萨藏经》之说明。

  第十三〈佛为阿难说人处胎会〉,一卷,新译,与旧译《胞胎经》同本。佛说人受生入胎种种事。

  第十四〈佛说入胎藏会〉,二卷,唐·义净译。佛说种种方便,化难陀离欲出家事。

  第十五〈文殊师利授记会〉,三卷,唐·实叉难陀译,与《文殊师利佛土严净经》同本。佛说文殊师利于往昔雷音佛所初发菩提之心,过不可思议微尘数劫行菩萨道,劝教十万无量无边如来,然后作佛名为普见,刹土功德庄严,极乐世界非所比量。

  第十六〈菩萨见实会〉,十六卷,高齐·那连提黎耶舍译。佛成道已,还迦毗罗城,为净饭王说六界差别法门。

  第十七〈富楼那会〉,三卷,姚秦·鸠摩罗什译,旧译名《菩萨藏经》,亦与《大悲心经》同本。佛为富楼那说菩萨藏。

  第十八〈护国菩萨会〉,二卷,隋·阇那崛多译。佛为护国比丘说菩萨清净无畏,喜舍调伏等四十八法。

  第十九〈郁伽长者会〉,一卷,曹魏·康僧铠译,与《法镜经》及《郁迦罗越问菩萨行经》同本。佛为郁伽长者说在家种种过患功德及出家菩萨修行功德之法。

  第二十〈无尽伏藏会〉,二卷,新译。佛说菩萨有贪行、嗔行、痴行等分行,说法等五伏藏,成就殊胜功德,速证菩提。

  第二十一〈授幻师跋陀罗记会〉,一卷,新译,与旧译《幻士仁贤经》同本。王舍城幻师变幻供养验试如来,不知如来现证诸法如幻,悔悟发心而得授记。

  第二十二〈大神变会〉,二卷,新译。如来有大神变,说法教诫,答商主天子问,说云何名无生,云何名无生忍。

  第二十三〈摩诃迦叶会〉,二卷,元魏·月婆首那译。佛为迦叶说出家比丘妄言得果,贪著名利等种种罪相。

  第二十四〈优波离会〉,一卷,新译,与旧译《决定毗尼经》同本。优波离问佛戒律轻重开遮,文殊师利言一切诸法毕竟寂灭,心寂灭故名究竟毗尼,乃至是名法界究竟毗尼,诸佛世尊依此成道。若善男子于是法中不善观察,则为远离如来净戒。

  第二十五〈发胜志乐会〉,二卷,新译,与旧译《发觉净心经》同本。佛说初业菩萨既出家已,应离乐着利养、愦闹、俗言、睡眠、众务、戏论等过失,修出世道慈念众生。

  第二十六〈善臂菩萨会〉,二卷,姚秦·鸠摩罗什译。佛为善臂菩萨说菩萨当具足六波罗蜜法。

  第二十七〈善顺菩萨会〉,一卷,新译,与旧译《须赖经》同本。舍■城有菩萨名善顺,方便度人,示现极贫,佛为说法,授以佛记。

  第二十八〈勤授长者会〉,一卷,新译。佛为舍■城勇猛授等五百长者,说应观身四十四种过患,厌离身命妻子,舍宅衣服车乘香鬘一切乐具,速能成就六波罗蜜,疾得无上菩提。

  第二十九〈优陀延王会〉,一卷,新译,与旧译《优填王经》同本。优陀延王因第二夫人诬陷,对第一夫人及如来圣众发起嗔恚,悟后忏悔。佛为说先知丈夫过患,然后多种观察女色欲染过患。

  第三十〈妙慧童女会〉,一卷,新译,与旧译《须摩提经》及先译《妙慧童女经》同本。长者女妙慧问佛︰云何得端正身乃至临终诸佛现前?佛为说于恶友所不起嗔心等四十行。

  第三十一〈恒河上优婆夷会〉,一卷,新译。佛与恒河上优婆夷问答,说一切法如幻化,如虚空,心尚不可得,何况心所生法,一切法皆无所得名真修梵行。

  第三十二〈无畏德菩萨会〉,一卷,与《阿阇世王女阿术达菩萨经》等同本。阿阇世王女无畏德,见声闻不起迎问礼,为王广说二乘与大菩萨人种种差别,与舍利弗等问答妙法。

  第三十三〈无垢施菩萨应辩会〉,一卷,与《离垢施女经》及《得无垢女经》同本。波斯匿王女与声闻迦叶、舍利弗等,及菩萨文殊、观音等,问答法要。

  第三十四〈功德宝花敷菩萨会〉,一卷,新译。佛因问,为说持诵十方现在佛名所得殊胜功德。

  第三十五〈善德天子会〉,一卷,与先译《文殊师利所说不思议佛境界经》同本。文殊演说诸佛不思议甚深境界。

  第三十六〈善住意天子会〉,四卷,与《如幻三昧经》及《圣善住意》等同本。文殊与善住意于佛前问答不施不悭、不戒不犯、不忍不诤、不进不耽不禅不乱、不智不愚、无凡夫无佛、不因缘不无缘等甚深法。

  第三十七〈阿阇世王子会〉,半卷,与旧译《太子刷护》、《太子和休》二经同本。王太子问佛︰何因缘得端正莲华化生、知宿命、生天上、得六神通等?佛随问演说。

  第三十八〈大乘方便会〉,二卷半,东晋·竺难提译,与《慧上菩萨问大善权经》等同本。佛因智胜菩萨问,说诸菩萨依回向,随喜,以一抟食给施一切众生,一香一华供养十方佛等善权方便法门。

  第三十九〈贤护长者会〉,二卷,原名《移识经》,隋·阇那崛多译。贤护问佛,众生有识如宝在箧,不显不知,身谢识迁,如梦迁化,受种种身,往来苦乐等事。

  第四十〈净信童女会〉,一卷,新译,波斯匿王女问菩萨正修行法、得坚固力、安住生死、成熟众生、六度、四无量等。

  第四十一〈弥勒菩萨问八法会〉,一卷。本名《弥勒菩萨所问经》,与《大乘方等要慧经》同本。佛说菩萨成就深心等八法,于胜进法中不退不转,速成菩提。

  第四十二〈弥勒菩萨所问经〉,半卷,与旧译《弥勒菩萨所问本愿经》等同本。佛说弥勒以善权方便安乐行,昼夜六时礼佛忏悔,劝请诸佛,愿于来世人民无垢秽奉行十善时成佛。释迦以身命布施,勇猛精进,愿于五浊恶世成佛度生。

  第四十三〈普明菩萨会〉。

  第四十四〈宝梁聚会〉,二卷,北凉·释道龑译。佛说沙门善恶垢净,梵行非梵行种种事相。

  第四十五〈无尽慧菩萨会〉,半卷,新译。佛说十波罗蜜及入十地先相等法(与华严部《庄严菩提心经》同)。

  第四十六〈文殊师利说般若会〉,一卷半,萧梁·曼陀罗仙译。文殊师利菩萨说般若波罗蜜及一行三昧法。

  第四十七〈宝髻菩萨会〉,二卷,西晋·竺法护译。佛说六波罗蜜、三十七菩提分法、菩萨净行等。

  第四十八〈胜鬘夫人会〉,内容见上文有关〈胜鬘夫人会)之说明。

  第四十九〈广博仙人会〉,一卷,新译。佛为广博仙人说三十三垢染布施不得果报及说种种上施、生死转识、诸天欲乐衰相等事。

  关于《宝积经》的注释,《瑜伽师地论》〈摄抉择分〉有释文与经配合,但不牒经文。对勘四译,唯晋译结构比较相近,可以对读。元魏·菩提流支译有释论一种,名《大宝积经论》,凡四卷,不详作者,译文也错乱拙劣。西藏藏经中同有此本,题安慧作,考其体例,是依《瑜伽》配合经文,详为之解,家法井然,或者真是安慧之作。第四十一〈弥勒菩萨问八法会〉有释论五卷,名《弥勒菩萨所问经论》,元魏·菩提流支译。第四十七〈宝髻菩萨会〉有释论《宝髻菩萨四法经论优波提舍》一卷,天亲菩萨造,元魏·毗目智仙译,也都可资参研。

  五部之一

  《大宝积经》,在中国佛教界,被称为五大部之一,有着崇高的地位。《般若》、《宝积》、《大集》、《华严》、《涅盘》组成中国佛教史上所称的五大部。

  蕴涵意义

  本经的经题,古代的译者,或从人立名,如〈大迦叶品〉,〈普明菩萨会〉 。或从法喻得名,如《大宝积经》、《宝顶经》、《摩诃衍宝严经》、《佛遗曰摩尼宝经》。或从人法喻得名,如《大迦叶问大宝积正法经》。然据经文的「珍宝之积」、「宝积」、「宝严」来说,本经实应名「宝积」。古人或译为「宝顶 」,或译为「宝严」,梵文都是Ratnakū?a。 什么叫宝积?宝是譬喻,凡稀有的,珍贵的,有妙用的,叫做宝。宝所喻的是法宝;宋译作「正法」,也就是妙法。正法,是佛所证的,依此而觉悟成佛的 。约圆满说,「唯佛与佛,乃能究竟诸法实相」;如来的自证化他,是最清净的妙法(喻如白莲),如《法华经》所说。但是,菩萨也能分证妙法;二乘圣者, 也同样的契证妙法,所以说∶「须陀洹初得法身」等。正法虽是本来如此的,但从实践而体悟来说,这是稀有的,珍贵的,有妙用的。因为唯有信解、随顺、通达,才能转迷启悟,超凡入圣,才能了生死,才能度众生,才能无边福德庄严,才能究竟成佛。这是不共世间的正法珍宝。

  本经与《金刚经》一样,「一切贤圣,皆以无为法而有差别」,是依三乘共证的正法说。三乘圣者的体证正法,都不离无所得的中道。所以古人说∶「无所得小,无所得大」。又说∶「一切大乘经,同以无二显道为宗。乃至小乘经意,亦不外此」。然本经的主要意趣,是宣说大乘行,著重在从加行位到通达位。大乘的核心 ,是大菩提愿为本,大悲心为上首,空慧为方便的。如本经所明的菩萨道,略分三段:一、修广大正行,重于菩提愿。二、习甚深中观,重于空慧。三、作教化事业,重于大悲心。综贯这三德而修行,才成为菩萨正道。

  依此来解释经题,可约宝积、宝顶、宝严——三义来说。

  一、正法的珍宝,是依三德而证正法。这是真实菩萨行,一定是广集无边福智功德珍宝的。如经中说到真实菩萨,就说有「四大藏」、「摄诸善根」、「无量福德庄严」。为了说明「菩萨福德无量无边」,用大地等十九种譬喻来显示。所以菩萨的正法珍宝,是宝积;这是经题的本义。

  二、极广大的,才能极崇高。如宝塔一样:塔基广大,又一层层的叠积起来,才有高耸云空的塔顶。所以,由于正法珍宝的无边积集,显出了菩萨体证正法的高超。如经说菩萨是真实佛子,绍隆佛种;初发心菩萨,就已胜出声闻,为人天所礼敬。因为是宝积,所以成宝顶。积是积集,积集了就崇高。《维摩诘经》有香积世界,奘译作香台,台也就是高的意思。这与一般的好高骛远,说心说悟,而不知平实的广积功德,是怎样的不同!

  三、这样的正法,极广大又极崇高,显出了正法的宏伟庄严,不同于小乘,如塔的广大崇高,显出了宏伟而庄严一样。所以又称为宝严。同一梵语,而古德三译不同,意义还是一贯的,相显相成的。梵语摩诃,译为大而含有多与胜二义。本经所说的正法珍宝,宝积是众多义; 宝顶是殊胜义;积而至顶的宝严,是大义。所以本经叫《大宝积经》。

(0)
0%
(0)
0%
阅读文章时如发现错别字或者其他语法错误,欢迎指正。挑错
精华文章
最新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