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陀十大弟子传─优波离尊者
上宣下化老和尚讲述
波罗木叉是大师 依教奉行修总持
金刚宝珠常在握 美玉无瑕时护之
诸佛本源精进力 菩萨母体笃行思
西土南山规范普 缁门楷式众基石
佛陀一生,尊者清楚
优波离尊者一生都跟着释迦牟尼佛的,侍奉佛的──在佛是太子的时候,他就来做佛的护卫;佛修道的时候,他又做佛的一个护法;佛成佛了,他做佛的弟子。他这一生,没有离开过佛。因为没有离开过佛,所以叫「近事男」。他本来的名字叫「车匿」,又叫「优波离」。
佛一举一动,优波离尊者都记得;佛一生的事情,他都清清楚楚的。
释迦牟尼佛还是悉达多太子,他刚出生的时候,有位住在深山的阿私陀仙人,特地来王宫为太子祝福。他对净饭王说:「太子具足稀有的大丈夫相!若太子继承王位,将来就是转轮圣王;若出家修道,一定会成为证得宇宙真理的大觉悟者。」
净饭王因为有阿私陀仙人的预言在先,担心太子出家修道的忧虑与日俱增,所以想尽方法来讨好太子,一切事情,都是他愿意怎么样就怎么样。可是悉达多生来就沉默寡言,不贪图世间的荣华富贵,欢喜清静孤独。他的父亲就恐怕太子不愿继承国王位,所以为他建造许多美丽的宫殿和花园,还预备不知多少的宫娥婇女来服侍他。可是太子是个少欲知足的人,不贪这一些个物欲诱惑,他什么也不要,不为所动。
随游四门,生老病死
有一天,悉达多太子因为觉得在宫中很闷的,要求父亲让他到宫外去看一看。净饭王因为要讨好他,不敢拒绝他,也不敢叫他不去,那怎么办呢?于是乎,就下令预先把街道都清理干净了,撵走闲杂人,不准他们接近太子,心想这样他出去游玩游玩,大概也不要紧吧!
太子只带着车匿,先到东门去游览;东门是个生门。本来已把闲杂人都撵走了,没有闲杂人了,可是偏偏就遇到一个妇女,抱着肚子呱呱地喊叫,痛苦得不得了!太子没有见过这样的情形,就问护卫车匿:「这是怎么回事?这个女人怎么又哭又叫着?」车匿说:「这个女人要生小孩子了,小孩要出生的时候,她很痛的,受不了!」太子一听,想:「喔!生小孩子是这么痛苦啊!」就说:「我们回去啦,不要看了!」于是就回王宫。
第二天,到南门去游玩。到南门,看见个什么人呢?见到一个老人,老态龙钟的,鸡皮鹤发,牙也掉了,眼睛也花了,耳朵也聋了,头也晃头了,也迈不动步了,身体都不帮忙了。眼睛也不帮忙了,看什么东西看不清楚;耳朵也不帮忙了,也听不见人家说什么,人家说什么,很大的声:「啊!你说什么?」这么样子,太子一看,就问车匿:「这个人怎么?」车匿说:「太子!这个人老了,他老得这样子!人老的时候,耳聋眼花,牙也掉了,吃东西也不香了,这个又流口水,又淌汗啦,吃饭也不知道怎么吃了,睡觉也不知道怎么睡了,走路更不会走了。」太子说:「人老了,就这么样子?这太辛苦了!太苦了!回去了,不看了!」于是乎,又不愿意去游历,不愿意去走,就回王宫了。
第三天,悉达多太子来到西门。这回见到一个病人,他病得很厉害,身上发冷发热,又生疮长癞,流脓淌水的,看着特别难看,在那地方「哎呀…哎呀…,我真不舒服,我真难过啊!」这么样哼哼呀呀地叫着。太子一看,就问车匿:「这个人怎么这样痛苦?」车匿说:「太子!这个人是病了!」太子问:「他怎么病的?」说:「在世界上,很多人都会生病的!到生病的时候就身不由主了,坐也坐不住了,也不会走路了,甚至连水都不能喝了,也不会说话了。」太子说:「呃!有病就这么辛苦!真是!没有意思!不看了,回去了!」那么就回王宫了。
第四天,到了北门。刚刚一出门,在在门外,看见一个人死在那地方,也没有管理;那个身上又生蛆的,又流脓淌水的,又是苍蝇呀、绿豆蝇呀,满身都是生蛆下杂的。太子一看,就问车匿:「这个人为什么这样?」车匿说:「太子!这个人死了。」「什么是死啊?」「就是断气,没有呼吸气了,命根断了。」太子问:「那怎么又有生的,又有老的,又有死的,又有病的,人生都要这样吗?」车匿说:「每个人差不多都要经过这些阶段。」太子一听这样,说:「啊!这样的人生,太没有意思了!」
出家修行,能断诸苦
太子正在这儿说没有意思,正说着,忽然来了一个比丘,穿着袍、搭着衣,就这样从他身边经过。太子就问车匿:「这个人是做什么的?」车匿说:「您问问他就知道了。」于是悉达多太子就问这个比丘:「你是什么人?」他说:「我是个出家人。」
太子问:「什么叫出家人?出家人是做什么的?」比丘说:「我出家做比丘修道,就是为了要脱离生老病死苦的束缚。离开生老病死苦,然后就了道了,就能不生不死,就不受这个生老病死苦的拘束,可以成佛的。」
太子一听,这个没有生老病死,这不错的,就很注意的。这时候,太子迫不急待地问:「喔!那你可以教我怎么样出家吗?你可以做我的师父吗?」原来,这位比丘是净居天人,故意化现成一个比丘,来度悉达多太子的,来指示他,因为他机缘将要成熟,应该出家修道去了。可是,当太子一问他的时候,这位比丘把锡杖往地上这么一振,就踊生虚空,不见了。
这时悉达多太子也没有法子学道,出家的希望落空,只好又回到王宫里去了。
亲自随佛,逾城出家
回到宫中,悉达多太子终日闷闷不乐,一直想着这生老病死的问题。这个时候,在印度有一些个相师来到王宫,就对他父亲净饭王说:「太子如果在七天之内,不出家的话,他就可以成为转轮圣王,整个一四天下,就是我们整个世界的国家都要受他管。只要您留他七天,七天后,他就可以成为转轮圣王了。」这整个世界不是单单现在我们所处的世界是南赡部洲。怎么叫一四天下,就是南赡部洲、东胜神州、西牛贺洲、北俱卢洲。
净饭王深信不疑,于是下令派遣军队,把悉达多太子所住的东宫给围起来,里外的交通都断绝了,就像现在所谓的戒严。这戒严令,不准里边的人到外边去,也不准外边的人到里边来,也就是封锁,令消息都断了。
可是,悉达多太子因为有大善根,虽然被人看管着,但是他还是不迷。当时净饭王也选了很多美女,在东宫给太子娱乐。太子见到这些个美女,也就等于没有见到一样,见如不见,闻如不闻,所谓「眼观声色内无有,耳听尘事心不知」,内无身心,外无世界。
就在这个时候,净居天人又现身了,对太子说:「太子!你是不是贪图这个世间的五欲,把宿世的愿力都忘了?你现在还记不记得宿世发的愿?」悉达多太子说:「我没有忘,但是现在我也没有法子!」净居天人说:「如果你没有忘,还想要出家修道的话,我可以帮助你。」太子说:「你能帮助我,那最好了!」
于是乎,晚间就叫车匿备好车马。预备好车马,准备和车匿从后花园冲出去。正在这个时候,四大天王现身,每一位天王各捧着一条马腿,就这样悉达太子和车匿,连人带马一起踰墙而去,从虚空就飞出去了。一飞,飞了有三由旬(由旬,就是古印度计算里程的数目;一由旬,相当于现今的四十里),然后就在雪山降落。太子剃除须发之后,把宝冠及衣物交给车匿,回去禀告净饭王,请他们不必挂念。
净饭王知道候,虽然很舍不得太子出家,但是已没办法挽回了。于是就派遣五位人,伴随太子在雪山修行。修道这时候,感应到天献麻米,悉达多太子一天就吃一粒麻和一粒麦,这么维持他的生命。其中三个人,受不了这种苦,就离开到鹿野苑去修道。另外,两个人因为看到悉达多太子喝了牧女所供养牛奶粥的这种情景,就认为太子现在不能受苦了,他不会有什么成就的,所以也走了。五个人都离开了,唯有车匿就陪着悉达多太子修道,始终不离。
这个车匿,就是这位优波离尊者,所以他才说:「我亲随佛,逾城出家;亲见如来,六年勤苦;亲见如来,降伏诸魔,制诸外道。」我亲自随着佛,从东宫里就骑着马飞出城出家去;我亲自见着佛,在雪山六年之中,行这种难行的苦行,忍这种难忍的苦行;我亲自见到佛,降伏诸魔、制诸外道。怎么降伏诸魔呢?
亲见如来,降伏诸魔
本来释迦牟尼佛在雪山就可以成佛道,但是因为恐怕世人误会,说是这成佛道一定要受苦才能成佛,所以就不在雪山成道。于是乎,走到菩提树下安坐,他就发愿了,说:「我如果不成佛道,我始终不起于座。」于是坐到这个地方就不起身。
不起身坐到第四十八天时,这六欲天的魔王波旬,作了一个梦,梦见有三十二种的变化。魔王也会算,也会观察的,看看为什么我作这么一个稀奇古怪的梦呢?一观察,喔,悉达多太子坐在菩提树下,就快要成佛了!这是不可以的!我一定要去破坏他的定力。于是就派了四个魔女,都生得非常美貌。魔就是妖怪,妖怪虽然是妖怪,但是她们也不愿意丑陋,欢喜漂亮。这四个魔女,就去扰乱悉达多太子的定力。现三十二种的媚相,来引诱悉达多太子,想要叫他生出一种凡心来,生出一种爱欲心来。
悉达多太子既没有爱,又没有欲,虽然不是木头,但是他可在这种境界上而不被境界转,所谓「眼观声色内无有,耳闻尘事心不知」,他不被魔女这种魔力所摇动。魔女虽然再美貌,诱惑的力量虽然再大,他也如如不动,了了常明。坐到那个地方,寂然不动,一点都没有动心,不生这种爱欲心。能以对境界上而不动这种心,对境无心。
这个时候,悉达多太子就作一种不净观。他就观想着:「呃!妳们现在来骗我?妳虽然相貌生得美丽,不过都是带肉的骷髅,九孔常流不净。眼睛就有眼屎,耳朵就有耳屎,鼻子就有鼻涕,口就有口水、黏痰,那么再加大小便,更是不净。每一个毛孔里头生了好多虫,周身都不清净,污浊邋遢。」那么这样一作观,把这四个魔女都给观得就像老太婆似的,老态龙钟的样子。
这四个魔女,一看自己后,就互相一看,妳看我也老得这么样子,鸡皮鹤发,行步龙钟。她看她也是鼻涕黏痰,周身都是污秽、不洁净,周身都是虫。她们这四个魔女,对面互相一看,也就作起呕来了,互相这么一吐,知道自己都是老得这个样子,也没有法子骗悉达多太子了,于是都跑了。这个把这个魔给降了。
这魔王看四个魔女失败回来,很愤怒的,于是亲自率着魔子魔孙一起来,想把悉达多太子杀了。可是悉达多太子怎么样呢?还是如如不动,了了常明,也不生恐惧心,在那坐着入了无诤三昧,不和人斗争。因为要是一动念,就和魔会接触上;若念头不动,魔也就没有办法了。所以魔王也不能恼乱悉达多太子,没有法子了,就率着魔子魔孙都退了,也就跑了。
这就是优波离尊者,亲眼看见如来降伏诸魔的事情。
亲见如来,制诸外道
佛没出世以前,在印度都是婆罗门教。这婆罗门教,也是一种外道的宗教。那么,佛没成佛以前,外道很盛行的,人人都去拜外道做师父。等佛一成佛道之后,这些外道的弟子就都去拜释迦牟尼佛做师父。好像老迦叶尊者、目连尊者、舍利弗尊者等等,他们原都是修外道的,都拜佛做师父。很多人就去跟随释迦牟尼佛,其他外道就妒忌,屡次想要害佛。
有一个外道,名字叫申日。他怎么样啊?他在饭里下毒,预备供养给释迦牟尼佛。佛看见这毒饭来了,他先这样想:「天下凡有三毒:一者贪淫,二者瞋恚,三者愚痴。我心里没有毒,吃这个毒也不会毒死我;内里头没有,它就不会发生作用的。」于是乎,把这毒饭也吃了,也没有毒死,也没有事情,这是一种。
有一次,有外道就用酒把五只象给灌醉了,预备到这个地方来把佛给撞死。因为象醉了,醉象的力量最大,也没有人可以制服得住。殊不知,这五只醉象冲着释迦牟尼佛来了,佛把手一伸,由这五个手指头上就变化出五只狮子。这五只狮子一出来,那五只醉象就伏地不动,都骇得就趴到地上,几几乎给骇死。
这是释迦牟尼佛制诸魔外道这种的力量。这都是优波离尊者他亲自见到的,他说:「亲见如来,降伏诸魔,制诸外道。」他又亲自看见释迦牟尼佛在菩提树下,夜睹明星而悟道。
往昔发愿,严持戒律
释迦牟尼佛看见优波离尊者,在过去无量诸佛的教中,他都是持戒第一;他在往昔就发愿严持戒律,要修行这戒法。现在释迦牟尼佛来到娑婆世界成佛,优波离尊者仍然同时来到这个世界上来,所以佛就教他在这个佛法里边专门来修行戒律。
「优波离」是梵语,翻译成中文的意思是「出现」。怎么叫出现呢?就是太阳出来的时候他出世,所以这就叫「出现」,翻译这个意思。还有一个意思,就是翻译为「上首」,他是持戒最第一的,对佛所说的戒律丝毫都不犯的,对于戒律上最精严;所以在佛的弟子中,优波离尊者是持戒第一。他是规行矩步的,丝毫也不马虎,对于行住坐卧这四大威仪,都特别注意。这四大威仪之中,他没有一样不合乎规矩的,都是中规中矩的。
在佛教里中,有「律师」,就是专门修持戒律的;有「法师」,就是讲经说法的。就单「法师」两个字,有两个意思:讲经说法,「以法施人」,以佛法来布施给人,这叫「法师」;又有一个讲法,就是「以法为师」,以佛法为自己的师父,也叫「法师」;法师,就讲经说法的。还有「教师」,就是研究教理的。又有「禅师」,就是参禅打坐的。又有律师,就是研究戒律的。因为佛在世的时候,以佛为师;佛入涅槃之后,比丘就要以戒为师。所以修行最要紧的,要精持戒律。
结集律藏,主持毘尼
释迦牟尼佛入灭后,弟子均极悲伤,因此发起结集三藏。所以,佛入灭后的初夏,五百弟子在王舍城七叶窟举行结集,由阿难尊者先诵经,结集成经藏。尔后,结集律藏时,由优波离尊者为律主,来诵律,在一夏之间,一日诵一律,分八十次诵出根本律法,而结集出律藏,这就是所谓的《八十诵》。
这《八十诵》,就是当时比丘犯戒呢,佛就随时订戒律,说:「以后就不准犯这个规矩啦!」每犯一条就订一条,每犯一条就订一条,都是对优波离先说,然后命尊者当众宣布,他才对大家来说,这个以后就成为戒律。那么这样子,优波离尊者因为亲耳听到佛的吩咐,要大家遵守戒律,所以他自己对戒律也特别精严,严持不犯,所谓「旛幢高树,登峰造极」,戒律的戒幢,树得很高的,对于戒律,尊者是最有研究了。
律藏,音译「毗奈耶藏、毗尼藏」,意译「调伏藏」,是佛陀为调伏弟子烦恼,对治生活恶习所制定的教团规则;也就是在修道生活中,佛陀针对弟子所犯的过失而定的规范,是随犯随制,属随缘制戒。律藏就是整理佛陀所制戒法的典籍,亦即「戒」由律藏所诠说,而律藏则为「戒」的根据典籍。
戒,就是止恶防非。这个戒律,也是出家人一个最好的准绳,最好的规矩,所以这个就是大众的一个基础,像石头那么坚固的一个基础。如果出家不持戒律,那就没有基础了,将来一定会堕落的。
执身执心,得阿罗汉
佛问每一个弟子、每一个菩萨,各人所证得圆通的道理。优波离尊者从座位起来,顶礼佛足,对佛说:「我曾经亲自随着世尊逾城出家,亲见世尊在雪山修行六年的种种勤苦,也亲见世尊降伏诸魔、制诸外道。从此之后,我深深地知道这个贪欲为诸漏的根本,狂心顿歇,就解脱了世间种种贪欲烦恼。世尊教我专门持戒律,乃至教我持守三千威仪、八万细行,一切的性业、遮业,都清净了。因为守戒守得清净,所以业也都清净。身心都非常清净、非常寂静,于是就证果成阿罗汉了。」
怎么叫「三千威仪」呢?出家人,比丘有二百五十条戒律。二百五十条戒律,配以行住坐卧四威仪,行有二百五十条、坐也有二百五十条、住有二百五十条、卧有二百五十条。这行、住、坐、卧,这叫「四大威仪」,行要有个行的相、住有住的相、坐有坐的相、卧有卧的相。
行,要「行如风」,这个「风」,并不是像刮飓风那种风,是轻风徐来,好像微风那么慢慢地;走路不是那么慌里慌张、冒冒失失地,不是那样子,是慢慢走。住,站到那个地方,一定也要有一个站相;怎么样的站相呢?「立如松」,好像一棵松树似的,在那儿站得直直地;不是东歪西倒这样子,站有站相。坐,要「坐如钟」,坐到那个地方,像一座钟似的;古来钟摆在那个地方,它不动弹的。卧,要「卧如弓」,身体像一张弓似的弯着。卧的时候,要吉祥卧;就是躺到那地方,右手托腮,左手搭胯。
威仪,是「有威可畏,有仪可法」;这就是行有行的威仪、坐有坐的威仪、站有站的威仪、住有住的威仪。那么「行、住、坐、卧」四大威仪圆满,就各具足有二百五十条功德,这合起来成一千功德。三聚净戒,就是摄律仪戒、摄善法戒、饶益有情戒。受持这三聚净戒圆满,就各具足有一千功德,所以这成为「三千威仪」。
怎么叫「八万细行」呢?这个细行,本来是有八万四千。以三千威仪,再配以身口七支(杀、盗、淫、两舌、恶口、妄言、绮语),就有二万一千功德。二万一千功德再配以贪瞋痴三毒,也就是去贪就有两万一千的功德,去瞋就有两万一千的功德,去痴就有两万一千的功德,再加上一个「等分」,去这个烦恼,又是两万一千的功德,这总共是八万四千功德,又称为八万细行。细行,是很微细很微细的。
怎么叫「性业」呢?性业,是它的本体,不必你犯才犯戒;就是没有犯,这个本体就是罪恶。这戒是什么呢?这叫「性戒」;性戒如果不制止,你一犯就成业,好像「杀、盗、淫、妄」的四根本戒,是为性业。这四种戒你若犯了,不通忏悔的;可是,讲是这样讲,你若犯了,真正痛改前非、生大惭愧心,也可以的。所以性戒是制止性业造的业,就是杀、盗、淫、妄。
怎么叫「遮业」呢?就好像本来你不会犯戒的,因为你用某种东西,它就导引着你去犯罪了。好像有一个人受了五戒,他有一天,就守不住这个五戒了;他就想:「我好喝酒,酒没有关系嘛!受五戒,杀、盗、淫、妄都可以受,这酒戒犯了,大约也不成问题。」他自己给自己讲道理,自己给自己做辩护律师,说喝点酒不要紧。于是就去买了白兰地、或者威士忌;买回来要喝酒,一想:「啊!没有什么菜。」中国人喝酒,一定要吃预备一点好的菜,这才能喝酒。他想:「若有一个小鸡子来送酒,这最好了!」偏偏他这儿想鸡,邻居就有一只鸡跑过来了;他左右望望都没有人,啊!一把就把这鸡给抓来了。把这只鸡抓来,这犯了盗戒了;然后他把这只鸡就杀了,这又犯个杀戒。正这儿喝酒、吃鸡肉,邻居这个女人就过来找鸡,就问:「我有一只鸡丢了,你看见了没有?」他说:「我没看见哪!」这也打妄语了,妄语戒也犯了。他又看看这个女人,生得虽然不太十分美貌,但也都过得去,于是就生了一种淫欲心,把这个女人也给强奸了。本来他以为就犯一戒不要紧,结果因为喝酒,就犯了盗戒、犯了杀戒、犯了妄语戒,又犯了淫戒,杀、盗、淫、妄、酒,五戒一齐都犯了!就因为这一个「要饮酒」。
所以佛叫我们不要饮酒,饮酒,这就叫「遮业」。好像你吃荤,你就犯了杀戒了;你若不吃荤,自己与这杀业就没有关系;这「吃荤」也是遮业。或者是你开垦地,受戒的人,不能种田、不能种地的;因为什么呢?你种植、开垦地,也会杀了很多畜生的,所以这都是遮戒。在真要持戒的人,就不能饮酒、不能吃荤、不能开垦土地,这种种的事情不能做的,这叫「遮戒」;要遮止、禁止这一件事情,这叫「遮业」。
优波离尊者说:「我是大众里边的一个纲领、一个管纪律的,就是大众里边的上座,给大家作模范,众人都跟着我学。纪是法纪,所有的戒律都归优波离来管。世尊亲自印证我持戒精进这种心,大众认为我是修行严持戒律,是持戒第一。现在佛问谁是圆通,修哪个法门最为圆通。依我修证,以执持戒律来修身就得到大自在,非常快乐、非常自在。我修身把身戒不犯了,其次我又持戒修心,执持心戒,使心得到大光明。身戒,是属于小乘的阿罗汉所持的;心戒,就属于菩萨了,在心意识都不犯戒的。这时候,身戒也持得圆满,心戒也持得圆满,所以身心就都通达了,都通利了。通利,就是非常的自在、非常的快乐。身心一切都得圆通,所以这持戒律修身的法门,我认为它是第一了。」
南山规范,缁门基石
「波罗木叉是大师,依教奉行修总持」:波罗提木叉是梵语,翻译中文是敬法,也就是敬解脱。要修善法,对治不善法,而得到解脱。你修戒律,修这个金刚光明宝戒,就好像在黑暗中遇到光明,又好像穷人得到宝藏。释迦牟尼佛入涅槃的时候,阿难尊者以四事问佛:「佛住世,以佛为师,佛入涅槃之后,以谁为师呢?」佛答复,要「以戒为师」。所有一切的比丘、比丘尼,必须要依照戒律去修行。若不依照戒律去修行,佛法就会灭亡;依照戒律修行,佛法就住世。所以持戒,依戒修行,是最重要的。依教奉行修这个戒律,也就等于一种总持。总持,总一切法,持无量义。
「金刚宝珠常在握,美玉无瑕时护之」:金刚宝珠也就是戒律。优波离尊者常常护持戒律,就好像金刚宝珠总在手里这么执持一样。美玉无瑕,也就是护持这个戒律,就像护持一块美玉似的,不能把它随便,不保护就会跌碎了。所以时时都要保护它,时时要护持这个戒律。
「诸佛本源精进力,菩萨母体笃行思」:什么叫诸佛本源呢?就是戒律。戒律就是成佛的一个源流,你若不持戒律就不能成佛,你持戒律才能成佛。要精进,又要用功,勇猛精进去修这个戒律,才能达到佛果。这个戒律也是菩萨的母体,所以你要很诚恳的,很坚固的去修行,审思之,明辨之,要这样子。
「西土南山规范普,缁门楷式众基石」:西土,就是印度;南山,就是道宣律师。道宣律师因为精修戒律,所以感动天人陆玄畅给他来送饭。所以这部《南山律》,在中国是很普遍的,也是缁门楷式的众基石。
佛陀十大弟子传─舍利弗尊者 上宣下化老和尚讲述...
佛陀十大弟子传─摩诃迦叶尊者 上宣下化老和尚讲...
佛陀十大弟子传─阿难尊者 上宣下化老和尚讲述...
佛陀十大弟子传─须菩提尊者 上宣下化老和尚讲述...
佛陀十大弟子传─摩诃目犍连尊者 上宣下化老和尚...
佛陀十大弟子传─优波离尊者 上宣下化老和尚讲述...
佛陀十大弟子传─阿那律尊者 上宣下化老和尚讲述...
佛陀十大弟子传─迦旃延尊者 上宣下化老和尚讲述...
佛陀十大弟子传─罗睺罗尊者 上宣下化老和尚讲述...
佛陀十大弟子传─富楼那尊者 上宣下化老和尚讲述...
佛陀十大弟子传─阿难尊者 上宣下化老和尚讲述...
佛陀十大弟子传─罗睺罗尊者 上宣下化老和尚讲述...
佛陀十大弟子传─优波离尊者 上宣下化老和尚讲述...
佛陀十大弟子传─迦旃延尊者 上宣下化老和尚讲述...
佛陀十大弟子传─富楼那尊者 上宣下化老和尚讲述...
佛陀十大弟子传─须菩提尊者 上宣下化老和尚讲述...
佛陀十大弟子传─阿那律尊者 上宣下化老和尚讲述...
佛陀十大弟子传─摩诃迦叶尊者 上宣下化老和尚讲...
佛陀十大弟子传─摩诃目犍连尊者 上宣下化老和尚...
佛陀十大弟子传─舍利弗尊者 上宣下化老和尚讲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