禅,就是用来安心的观念和方法。
释迦牟尼佛年轻时,因为发现人有生老病死,
然后说法四十九年,专为人类做安心服务。
他告诉我们身体需要物质来帮助,需要医药来治疗;
但心要依靠佛法的救济。
放松身心
今天,我们从禅的立场来谈精神健康、心理健康。首先,我们来练习让心安静下来的方法,一个非常简单的方法:
把身体放松,把手放在膝盖上,身体靠在椅背上,眼睛闭起来,眼球不耍用力,脸部肌肉放松,全身肌肉放松,同时告诉你自己你很喜欢。能够有一秒钟,或一分钟的安静,就是生活里最大的享受。我们经常把心往外面看,现在请诸位把心收回来,照顾你自己。怎么照顾呢?就是全身放松,然后以一种欢喜心情去欣赏,体验呼吸从鼻孔出入的感觉。呼吸对我们是重要的,是生命中最丰富的一种享受,任何时间都可以体验它;但我们经常忽略它,不懂得享受它。我们的心很容易东想西想,但没有关系,当你发现它跑掉了,再把它带回到享受呼吸的感觉上。
物质的享受
大家都知道,物质的享受永远无法使人的心或精神感到满足安定,但是,我们经常都是在追求怎样用物质的环境和物质的生活令自己满足,让自己感觉安全和可靠。而绝大多数的人所追求的都离不开衣食住行及男女感情这些生活所需。但这些东西的追求越多,给我们增加的麻烦和困扰也越多。这就像口渴的时侯用盐水或海水来解渴,越喝越渴,越渴越想喝;虽然喝盐水这种经验一般人大概没有,但是生活里感觉不安全和不满足却是事实,否则不然大家今天晚上也不会来听这场演讲了。
我有一位信众,他有两幢房子。在没有房子以前,生活得很快乐;现在有了两幢房子,他变得非常担心。尤其最近房地产走下坡,他很想贱价卖掉它,又舍不得;不卖呢,负担又很重;于是患得患失,内心充满了不安,毫无安全感可言。因此,追求物质的享受,绝对是不可靠也不究竟的。
心灵的追求
我们应该把心朝精神层面去追求,因为那可以使我们感觉有依靠、有寄托;但要在精神方面求得安全的保障,也是不容易的。
有些人在信仰宗教非常虔诚;也有一对自己的哲学思想深信不疑,有了这种精神上的倚靠和寄托,是可以让他们安身立命,身心健康。因此,有的人在艺术方面,或在工作上有很大的成就、很顺利时候,就会感觉到生活的安全和生命充实。但是,如果这份成就在他的生命中并未得到客观肯定,他还会感觉到生命是很有意义吗?这就值得怀疑了。
我认识一位很好、很努力的艺术家,但是他画就是不卖钱。我对他说:「你的画很好,只不过现在的人还看不懂,你千万不要失望。」然而他却说:「我不知道自己的艺术生命将来会不会有人欣赏。」我说:「没有关系,等你死了以后,也许会有人因你画而发财,像梵谷那样不是很好吗?」他说:「像梵谷那样很可怜,自己没有发财却让后人发了财。」可是这位画家并未肯定自己的努力,所以在不顺利时候,就对自己生命产生怀疑。请问在座诸位,你们之中有没有这样的人。
禅法即是安心的方法
禅,就是用来安心的观念和方法。释迦牟尼佛年轻时,因为发现人有生老病死,不知如何解脱诸苦,所以出家修道,开悟安心,然后说法四十九年,专为人类做安心的服务。他告诉我们身体需要物质来帮助,需要医药来治疗;但心要依靠佛法的救济。
身体的健康是非常重要的,可是如果一个人心理不健康,那么即使外表看起来健康,也仍是一个有病的人。在这个世界上,自认为身体健康的人很多,因为他们不知道身体是否有病;如果没有感觉不舒服,就认为健康了。可是,自以为心理完全健康的人很少。请问在座诸位,有没有人认为心理完全没有问题、很正常、很健康?——无人举手。
我们都知道,身体的健康需要常做运动。中国人说,生活与活动,就是活着的时候有生命。生命的存在需要活动,所以身体健康需要适当的运动。可是心理的健康正好相反,它需要有适当的安静。身体最好每天都有运动时间心灵最好每天都有安静的时候。通常,人们可能每天有运动的习惯,却很少有让心安静一段时间的习惯。演讲刚开始时,教大家一个让心安静一段时间的方法,你们回去以后,可以这样练习,它会帮助你们得到比较健康的心理。
禅的心理治疗,亦即是为人安心的方法,有两项:一是放松身心;二是放下心里的牵挂。这需要练习,如果仅是听到这两句话而不去练习,是没有用的。但是,这么放松和放下也只是暂时的,不是永久的,因为我们做不到一放下就完全放下,可能可以放下一分钟两分钟,但之后还是放不下。不过,人们多半需要暂时的放下,然后才能永久的放下;也就是说永久的放下,通常是从暂时的放下开始。
中国禅宗有顿悟与渐悟之说,「渐」是通过方法的不断练习而令心理渐渐地越来越健康;而「顿」是不需要用方法,一下子就就放下牵挂,所以很多人喜欢「顿悟」。顿悟是有的,但非常稀有难得,一般人还是需要从平常生活里去练习。比如在一天中的几个时段中,或者当知道自己心里发生问题的时候,用放松身心的方法来帮助自己。
禅宗的安心故事
顿悟虽然不容易,但它却是非常的迷人。一个人顿悟以后,他一定是一个心理健康的人,中国禅宗有很多有名的顿悟的故事。
曾经有一个出家人去向曹洞宗的第二代曹山本寂请法。那出家人说:「弟子通身是病,请和尚替我医。」曹山本寂说:「我不医。」那个出家人说:「你为什么不医?」曹山本寂说:「我就是要教你求生不得,求死不得。」于是这个出家人就开悟了。这个故事的含意是什么?求生求死,就是有生有死,是两个极端;如能既没有生也没有死,那还要医什么病?
云门文偃是禅宗五家之一的云门宗第一代祖师。他还未开悟以前,心理很不安宁,有一天他去参访他的老师睦州道明禅师,希望得到帮助,但是当云门敲门,道明禅师开门一见是云门马上就把门关起来,一连数日都是如此;到最后,云门学乖了,道明禅师一开门,他马上把一只脚跨进门里,道明禅师就抓住他道:「你说!你说!」那时候云门不知要说什么好,道明禅师就赶他走,但他不肯走,结果把他一只脚关断了,云门一看自己的脚断了,很高兴,那一刻,他心里面所有的问题都解决了。
诸位,这样好象很容易,被门关断一只脚就开悟了,其实云门心里本来有很多很多的问题,经过很长时间都找不到答案,当他想请求禅师帮忙的时候,禅师却把问题交回他自己去解决,由此令他发现,想求得一个安心的法门是多余的;所以他的开悟并不是因为脚断了,但如果脚不断,他却开不了悟。
请问诸位,这个故事里的云门是渐悟还是顿悟?有人说渐悟,有人说顿悟,你们都对,为什么?依故事里事实来看,他是顿悟;但这之前他心里问题就已经存在很久了,甚至在他出生之前就已存在。因为有问题,所以才到处寻访明师来帮助他解决,但唯有在遇到睦州道明禅师时,才得到了解决。
禅宗的安心层次
现在,我们从禅的立场来介绍心理治疗,也就是安心的方法与过程。人们心理不安定的原因其实从出生开始就已经存在了,当年纪越大,还不觉得自己有问题,那才是真正的大问题。刚才我问大家,觉得自己没有问题的请举手,结果没有一个人举手;其实既然大家来听这场演讲,就表示你自己或他人有需要帮忙的地方,从这点来看,你已经是一个正常、健康的人。
所谓健康就是当你发现自己有问题、有病,而不隐藏自己问题和病,这种态度就是一种健康的行为。在这个世界上,完全没有病的人是没有的。
平常生活中,禅如何教人安心的呢?禅的态度是:知道事实,面对事实,处理事实,然后就把他放下。无论遭遇何种状况,都不会认为它是一件不得了的事,因为要发生的事,能让它不发生是最好的;如果它一定要发生,担心又有什么用?担心、忧虑不仅帮不了忙,可能还会令事实变得更严重,面对它是最好的办法。
曾经有一些患了癌症的病人来看我,因为医生已经宣布他们的生命快结束了,他们好象是来向我求救,又好象是来向我告别。我给他们的建议是:一、不要怕死;二、不要等死。需要治疗就要接受治疗,能做什么就做什么,能吃什么就吃什么,过正常的生活;不勉强自己,也不要对自己的生命完全失望,这种态度就是禅的态度。
生活很重要,生命很可贵,不要被人家吓坏,也不要自己把自己吓坏吓死了,很多人都是被吓死的,或忧愁而死的。所以,用禅来安定心的方法,就是应该怎么做就怎么做。
禅宗有这么一则故事,有一次,赵州在寺里见到一个僧人,就问他:「你在这里住了很久吧?」那僧人答:「是的。」赵州说:「那你喝茶去。」然后他又见到另外一位僧人,问他:「你在这里住了很久吗﹖」那僧人答:「不,我是新来的。」赵州说:「那你喝茶去。」寺里的院主看到这情形,不明白,就问赵州怎么和尚对于旧住众、新来众都叫他们喝茶去,赵州就跟他说:「你也喝茶去。」
这就是非常有名的赵州茶公案。这个故事中究竟发生了什么事?很多人都在猜这到底是什么意思,其实很简单,因为那时候刚好是喝茶时间;这就是说,生活就是生活,什么时候该做什么事就做什么事。经验生活,享受生活,认真地生活,是很重要的。
从渐悟的法门来看,修行过程中禅的安心方法是有层次的。首先要把许多复杂的念头从外面、各种各样的对象上收回来。这好比两个人在吵架,要有第三个人把他们分开,或把其中一人拉走;如果没有第三个人,只有两个人在吵架,吵得非常痛苦,而其中的一个人就是你,你会怎么办?
曾经有位居士住在我们寺院中,这位居士经常发脾气,我的一位出家弟子每次看到这位居士发脾气时,就马上注意自己的呼吸,马上注意自己的心为什么会觉得很烦?这就是把心从外面的对象收回来。
当你不想跟人家吵架,人家偏要找你吵架的时候,当你无法避免,逃也逃不掉的时候,可以试试这个方法:注意自己的呼吸,注意自己的心念。当然,如果你很喜欢吵架,或认为吵架是一种享受,那就令当别论了。
今天我从报上看到一则报导,有一对八十岁的老夫妻,每天都吵架。他们二十岁的时候就结婚,到现在已经吵了六十年。他们认为吵架是一种健康的沟通。请问诸位之中有没有这样的人呢?如果不能像他们一样,对吵架有另外一番看法,那么最好还是用收心的方法,把心从外境收回来。
当你把心收回来后,就要令它平静。令它住于方法,这叫作摄心。摄心的方法有多种,比如数呼吸、参话头和只管打坐。我们每个人都有呼吸,随时随地都在呼吸,这是最好用的方法,参话头和只管打坐则属于禅宗的修行法门。
当你通过修行,而令自己的心安定之后,连这个安定的心也不要执着。因为如果你只是一味令心安定下去,到后来可能变成一个很消极的人,你可能随时随地只希望打坐,不想跟任何人接触。所以唯有当你能够做到连安定的心也不执着,也能放下的时候,才算达到真正的心理健康。
这个从收心、摄心到放心的修行过程,可以用人骑马来作譬喻。第一阶段,骑马的时候,知道有马,知道马不好骑,这是因为那还是一匹未经训练的野马;这里的马,就是我们充满杂念妄想的心,这些杂念妄想一刻不停,不受控制,正如一匹野马。这个阶段叫做散心修。
逐渐地,进入第二个阶段。骑马的时候,知道有马,但发现马已能够听从自己的指挥。这表示你的心已比较安定,表示你已能够照顾自己的心,如果有人找你吵架,或批评你,让你感觉不舒服,你也已能够做到不受影响。这个阶段叫做专心修。
第三个阶段,骑马的时候,不再感觉有马。这就像最好的骑士骑在马上,马跑得很快,人已忘掉了马,马也忘掉了人,到达了人马一体的境界。修行到这个阶段,周围环境里的任何人、任何事对你来说都是一体的,不是分割开来的。这时候,你对一切人、一切东西都感觉到很亲
切,因为它就是你,你就是它。这个阶段叫做统一心修。
但到达了统一心,还不是最好的,第四个阶段,叫做无心修。这时候,不觉得有马,也不觉得有人。这也就是刚才所说的,不执着心理的安定或不安定。但是,这并不等于什么事都不做、什么事都不管了,而是生活就是道场。这时候,你会活得更正常、更平和、更有爱心。
黄蘗希运禅师说:「终日吃饭,未曾咬着一粒米;终日行,未曾踏着一片地。与么时,无人我等相,终日不离一切事,不被诸境惑,方名自在人。」这就是说,在日常生活中的一切,没有喜欢或不喜欢,只是那么自然地生活着。这就是自在,就是得解脱。
如果我们能够以这样的态度来生活,来适应我们的环境以及环境里的所有人,至少我们会少一些麻烦,但是,应有自己的立场,不要因此放弃自己的立场。例如,我是一个和尚,没有老婆是对的;你们是在家居士,有老婆也是对的。所以,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立场,有他自己应该被尊重的程度。人与与人之间有许多问题的发生,是因为我们常站在自己的立场去否定别人看法和想法,才引来了很多的困扰,才变成心理不健康。
听众问:如果一个人作心灵方面的追求,而且经过了很长的时间,仍然觉得内心充满烦恼。他该怎么办?是否应该继续追求下去?
师父答:烦恼原来是虚妄的,心中无执着,烦恼便消失。你现在的情况,可能是因为你的观念不是那么的正确,方法不是那么的有用;也可能你的烦恼事实上已减少了,但你自己却不知道,或对自己的进步不满足。我借用一个譬喻,黎明前总是最黑暗的。如果你现在觉得很黑,可能离天亮已经不远了。
我们经常说平安健康,那这算求吗?假如是的话那我...
信众:我有一个问题想要问,为什么我的身体一直...
问题十八、 这有一个纸条:请问师父,有不少学佛的...
音乐是一种有规律的声波,能对神经系统、内分泌...
问:做甘露施食担心影响风水,招来很多鬼怪在家,又...
问:我身体不好,看网站上说可以读诵《金刚经》...
问:药师佛发愿救疗种种病苦。虽修弥陀净土法门...
所谓的过午不食,是佛陀为出家比丘制定的戒律。...
问:您在各地演讲时,经常谈及身心健康、幸福等...
在家人诵《地藏经》,能不能对治不健康的身体?或...
身体是否健康、内心安宁与否,是决定一个人能否...
以前我不知道看黄、手淫的危害,后来接触了一些...
从前有个国家,素无马匹,国王时刻忧愁,唯恐他...
健康 健康是指一个人在身体、精神和社会等方面都...
我的孩子刚满4周岁,大约9月18日的下午,我下班发...
弟子问: 师父,我家近90岁的母亲,生活方式特别...
现在好多人都在透支健康,燃烧生命,经常借口工...
当我们一无所有的时候,我们也能够说:我很幸福...
在《法句经》二零四章看到了四句话,似清风和甘...
音乐是一种有规律的声波,能对神经系统、内分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