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觉悟佛教网 > 百科 > 佛教词汇 > 正文内容

慈悲:什么是慈悲?与世俗善良有何不同?

  作者: 未知  来源: 网络  点击:     放大 正常 缩小 关闭 手机版

背景色: 未选择

【慈悲】什么是慈悲?与世俗善良有何不同?

慈悲是什么意思?

  慈悲,梵语(karun!a),与乐曰慈,拔苦曰悲,愿给一切众生安乐叫做“慈”;愿拔一切众生痛苦叫做“悲”。涅槃经说:“大慈大悲,名为佛性。”观无量寿经也说:“佛心者,大慈悲是也,以无缘慈,摄诸众生。”

  慈即爱念,谓以爱乐欢喜,起大慈心,能与他乐也;悲即愍伤,谓以恻怆怜愍,起大悲心,能拔他苦也。今依前问答,论观世音大悲拔苦,百千苦恼皆得解脱也。依后问答,论普门示现大慈与乐,即应以得度而为说法也。良由观音之人,观于普门之法,达于实相之理,愍诸众生,理具情迷,枉受众苦,失于本性之乐。是以即起慈悲,誓拔其苦,而与其乐。故以慈悲次人法而明之也。

佛教慈悲与世俗善良有何不同?

  中国的儒释道传统文化讲究为人处事要有道德,家庭、社会、国家都必须要有道德。儒家讲“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是中庸之道,不偏之为中,不倚之为庸。道家讲清净无为,要少欲知足,过淡泊生活,属天人境界。诸葛亮讲“淡泊以明志,宁静以致远”就是道家思想,比较超脱。

  但是佛家讲慈悲为怀,出世而入世,是一种大乘菩萨境界。慈悲是佛法的中心,慈悲为本,方便为门。怎样才有慈悲?念众生苦,要救众生,这叫菩提心。菩提心必须要由慈悲来巩固,比如树根,必须要雨水滋润,才能发芽、开花、结果。大悲就像雨水一样,万事万物都离不开雨水,否则不能生长。只有大悲心的对象、空间、时间、目标才是广大的。

  慈悲为怀的对象就是胎卵湿化,甚至包括一切飞潜动植物(飞的、潜藏的、动物的、植物的),植物里有生机,也是不能随意损害的。空间很宽,指三千大千世界、无量无边世界,这么一个宽广的空间。我这个家、我这个集团、我这个民族、我这个国家,这个空间在佛教来说是很窄的,有“我”字在里面。时间长,就是不但我现在要利益他,生生世世我都要利益他,都要救苦救难,时间很长。目标远,什么目标远?使他不但得到衣食财物的解决,而且得到法身慧命,将来都成佛,入无余涅槃,证得菩提。

  所以佛家的这一个慈悲啊,就不是一般的爱、一般的仁、一般的道德了,超过道家,超过儒家,超过一切宗教。《心经》的头一段:“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这个“一切”包括得很宽,度一切苦厄到哪里去呢?到涅槃境界、菩提境界。这个境界很广大,佛心就是广大心、清净心、正直心、平等心、慈悲心。若没有这些心,就不能度众生。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精华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