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觉悟网 > 佛经 > 中观论 > 《中伦》讲记 > 正文内容

卷三 观业品 第十七(5)

《中伦》讲记  时间:2018-04-02   作者: 智谕法师  来源: 网络  点击:     放大 正常 缩小 关闭 手机版

诸烦恼及业 是说身因缘

烦恼诸业空 何况于诸身

  唉!我休息休息。给你们问题考虑考虑,什么是身?待会儿我要问啊!等会没人答,我要点名。

  「诸烦恼及业,是说身因缘。」有人答没有?慧琛讲!

  〈琛师:因缘和合而生。〉

  〈谦师:阿弥陀佛!我猜猜,身是不是指五阴身?〉

  〈悦师:以生灭来看,诸烦恼及业是说生为身,也就是它讲身的和合是烦恼及业。烦恼业空,所以怎么会有身呢?身是空。〉

  〈经师:广义的话是众因缘生,狭义的话是五阴身。〉

  还有猜的没有?答吧!

  〈秀师:看师父的注疏有写。约变易生死来讲,无明为烦恼,行是业,以无明行,乃有识名色六入触受。约分段生死来讲,爱取为烦恼,有为业,以爱取有,乃受生老死后有之身。〉

  慧秀答对了!身就是识、名色、六入、触、受、生、死。烦恼是无明、爱、取,业是行、有嘛!你们留神,我现在提醒你们,他这是说十二因缘。无明爱取有身,可是无明爱取都是空的,无自性,那身怎么会有呢?

  下面外人就反驳了,他说:

无明之所蔽 爱结之所缚

而于本作者 不即亦不异

  他说,明明佛说过,十二因缘有无明嘛!无明爱取,爱就是无明,这是佛在经上说。无明叫发业无明,无明生行。爱是润生无明,因为爱之一念才落入生死。有两种:凡夫因为爱心,就是所谓爱见大悲,落入生死。菩萨留惑润生,就留爱之一念,因为爱众生,救众生苦,才入生死。

  《大般涅槃经》说十二因缘有四种观智,有下智、中智、上智、上上智。下智指声闻人,以下智观十二因缘,不见佛性,得声闻道。中智是缘觉人,以中智观十二因缘,不见佛性,得辟支佛道。菩萨以上智观,见佛性不了了,得十住地,登地。佛以上上智观,见佛性了了,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所以这是破小乘,声闻、缘觉。声闻缘觉人说,十二因缘里头,「无明之所蔽」,发业,「爱结之所缚」,润生。

  「而于本作者」,本作者就是众生,就是那个作业之人。「不即亦不异」,如果即的话,堕入常边。前面讲过,业要是到了果报,那还是业啊!怎么变成果报呢?业要是不是果报,它和果报没有关系嘛!所以即也不对,异也不对。

  外人前面讲过,「如芽等相续」,相续就是「不失法如券」,好比借据一样,可以使欠债、还钱相续起来。可是它是无记的,你借钱的时候,不能借个借据,还钱的时候,也不能还个借据。它仅仅有相续的作用,没有因果体性,所以不即。也不异,借的虽然是钱,因为借据的关系凭据要还债,所以借钱和还债没有差异。这是外人说的。

  你们要用心,你们懂不懂?比方你向人借钱,打个收条给他,懂吧?你的收条,他拿着这个凭据,从借钱到还债,它相续,连续关系。可是你借钱不能借个收条,它不当钱用,还债的时候,不能还个收条。可是它有信用,它有相续作用。

  懂不懂?谁不懂?你要再听不懂,我送你三个字:糊涂蛋!

  「无明之所蔽,爱结之所缚。而于本作者,不即亦不异。」所以这外人说,十二因缘讲「无明之所蔽」,发业。无明有两种,发业无明、润生无明。前面的无明是发业,后面爱取有,那个爱是润生。它这个润生无明有相续作用,没有因果体性,所以「而于本作者,不即亦不异。」这是外人说的。

  这品里头破小乘、外道、大乘执着人。连大乘都破,执着的就破。什么是大乘执着?有一辈人执着了,所以被破。学大乘执着了,所以被破。

  下面接着一偈,龙树菩萨用无生法破他:

业不从缘生 不从非缘生

是故则无有 能起于业者

无业无作者 何有业生果

若其无有果 何有受果者

  「业不从缘生」,缘生无自性,无自性不生,所以不从缘生。「不从非缘生」,非缘也是无自性,所以也不生。「是故则无有,能起于业者。」业不生,没有起业的。有生才有起,没有生怎么起呢?

  下面接着讲:「无业无作者,何有业生果?」有作者、有业,才有果报啊!既然没有业,没有作者,怎么会有果报呢?「若其无有果」,如果没有果报的话,「何有受果者」,那有受果者?受果者是人啊!人受生死是受果报,一切法性空,所以没有。

  这一品不只破外道,连小乘、大乘都破,所以不容易了解。

  今天时间到了,我们下课!

  大家看《中论》,《观业品》第十七,最后一部分。

阅读文章时如发现错别字或者其他错误,欢迎指正,以利弘法,您的支持是我们进步的动力。挑错|打印
精华文章
最新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