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觉悟网 > 佛经 > 中观论 > 《中伦》讲记 > 正文内容

卷三 观业品 第十七(4)

《中伦》讲记  时间:2018-04-02   作者: 智谕法师  来源: 网络  点击:     放大 正常 缩小 关闭 手机版

诸业本不生 以无定性故

诸业亦不灭 以其不生故

若业有性者 是则名为常

不作亦名业 常则不可作

若有不作业 不作而有罪

不断于梵行 而有不净过

是则破一切 世间语言法

作罪及作福 亦无有差别

若言业决定 而自有性者

受于果报已 而应更复受

若诸世间业 从于烦恼生

是烦恼非实 业当何有实

  「诸业本不生,以无定性故。诸业亦不灭,以其不生故。」这一品针对外人以前说的破。

  外人以前说过「如芽等相续」,好比植物的芽一样,相续而生。「皆从种子生」,都从种子生的。「从种有相续,从相续有果。」这从生说到果,那是外人说的。

  龙树菩萨根据这个破它,说业本不生。什么原因呢?诸业是因缘生。没有因缘,没有业。既然有因缘生,因缘所生法就没有自性,没有自性就不生。所以它说「诸业本不生」。

  「以无定性故」,就是因为它因缘所生,没有自性,没有定性,所以不生。

  「诸业亦不灭」,业也没有灭。因为什么原因呢?「以其不生故」。有生才有灭,没有生怎么会有灭?

  这是破小乘。在十二因缘里,无明生行,行是业。行从无明生的,可是无明本是虚妄的,没有实性的。从虚妄生,当然不生。所以才说出这首偈来:「诸业本不生,以无定性故。诸业亦不灭,以其不生故。」

  第二偈:「若业有性者,是则名为常。不作亦名业,常则不可作。」如果说业有性,那就定性。它的意思,业是因缘生,无自性,没有生。如果说业有自性,就是常边。因为什么呢?业有自性的话,不造作也有业。好比杀业有定性,你不杀生也有杀生罪,那就落于常边了。因为常,不作嘛!作法是什么?大家还记得吧!谁记得作法是什么?作法就是生灭。如果业有定性的话,就没有生灭了;如果没有生灭,不造作也有罪。因为常边是不可作的,常是没有生灭的。

  这个意思很微细,大家要是听不懂的可以发问。看下面一偈:

  「若有不作业,不作而有罪。不断于梵行,而有不净过。」如果说有不作业,就是不造作而有业,那就说明不造作也有罪,那不合道理。你不杀人也有杀人罪,不偷东西也有偷盗罪,那不合道理。

  梵行,清净行。没有淫欲行叫梵行。色界天叫梵天,它那里的人不犯淫欲,所以称为梵行。修学佛道,就是修梵行。「不净过」,不净是犯淫欲。如果说不作也有罪的话,你不断梵行也有淫欲罪,那不合道理的。

  「是则破一切,世间语言法。作罪及作福,亦无有差别。」如果这个样的话,就破了一切世间语言法。佛以两种语言度化众生,一种是真实语言,一种是世间语言。真实语言是不生不灭法,就是真谛;世间语言所说的是世俗谛。如果不作而有罪的话,就破了世俗谛了,所以能破一切「世间语言法」。不作也有罪的话,那么作罪、作福就没有差别了。

  我们知道,行善得善报,行恶得恶报。如果不作也有罪,你不行恶也有恶报,那不合道理。世间语言法,善有善报,恶有恶报。绝不可能不善也有善报,不恶也有恶报,不可能的。如果不善有善报,不恶也有恶报,那作罪、作福,行善、行恶,就没有差别了。

  「若言业决定,而自有性者。受于果报已,而应更复受。」如果说业决定的话,就是说业有自性。「而自有性者」,那么决定性不变啊!既然决定性不变,受过报以后它还有,所以还要受报。再受报以后还有,它不灭嘛!所以受了报再受报,受了报再受报,没这个道理。所以他说:「受于果报已,而应更复受。」业有自性的话,它不可灭。既然不可灭的话,一般的常识,受过报,业就灭了。它不可灭,受过报,还要受。

  以上讲的,大家清楚不清楚?

  「若诸世间业,从于烦恼生。是烦恼非实,业当何有实。」大家仔细看,他这说十二因缘,你们看出来了没有?烦恼是无明、爱、取,我以前和大家讲过。业是什么?谁还记得?业是行、有。苦是什么?谁知道?苦是识、名色、六入、触、受、生、老死。无明、爱、取都是因缘生,因缘生没有自性,没有自性是没有。所以他说:「若诸世间业,从于烦恼生。」

  世间的业都是从无明、爱、取生的,从无明爱取生,就是从因缘生。因缘生就没有自性,就是「是烦恼非实」了,不是实在有的。烦恼不实在的,烦恼生业,烦恼不实,业当然也不实了。大家有问题没有?

  最后他说:

阅读文章时如发现错别字或者其他错误,欢迎指正,以利弘法,您的支持是我们进步的动力。挑错|打印
精华文章
最新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