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觉悟佛教网 > 文库 > 经论讲记 > 正文内容

第一百二十一课

  作者: 觉悟佛教网  来源: 网络  点击:     放大 正常 缩小 关闭 手机版

背景色: 未选择

音频 文本 视频下载

现在《中观庄严论释》快讲完了,大家应该生起欢喜心。虽然并不是所有法传完了,还有很多很多的法要传,但是一部法完成的时候,心里总是会有一种轻松感。而且在传讲的过程中没有出现什么违缘,这对现在末法时代来讲,的确是很不容易的。

辛二、别说为正见摄持与否之因果

这里主要宣讲以正见摄持的因果法和未以正见摄持的因果法这两个问题。

有量妨害故,于事有缘者,

如阳焰等识,尽颠倒分别。

从最究竟、最了义实相这一层面来讲,任何一种执著都不合理。一切分别全部是虚妄的,为什么呢?只要存在一种法,就必定与正量有妨害,以正量和逻辑推理可以将其推翻。就像阳焰本不成立为水,只是雾气形成的一种幻象,愚痴的野兽却将它执著为清凉的水。同样,对任何一种事物,只要存在一种能缘所缘——不论好的执著或不好的执著,在最究竟实相的角度来讲都需要一概推翻。

是故彼力生,修持施度等,

如倒我我所,所生力微弱。

依靠这一执著力,所修持的布施持戒、安忍到智慧六波罗蜜多,也可以说全部是虚假、不真实的。

《入中论》说:凡是具有三轮执著的布施、持戒等,全部属于世间的波罗蜜多;三轮体空的持戒、布施等称为出世间波罗蜜多。《现观庄严论》也说:具有执著之道称为远基智,距离佛果很遥远的缘故;无有执著即称为近基智。

因此,所有执著在修行过程中都是一种障碍。当然,作为初学者来讲,暂时发菩提心、生信心和悲心非常有必要,但从最究竟角度来讲,这也是一种所知障,在最究竟的境界中不会有这种执著。就像外道承认的遍计我和我所的颠倒执著一样,依靠它所产生的善根力,与无缘善根相比非常微弱。一般来讲,凡夫人所作的善根无论如何殊胜,也肯定是有执著的,而到一地菩萨以上,全部以无缘的见解摄持,其功德相当大。

于事无缘中,所生广大果,

增因所生故,如良种芽等。

所以,于无有执著的境界中作布施、持戒等,其功德极为广大,因为在无缘之因中可以产生无缘之果,就像依靠良好的种子可以产生优质的苗芽一样。无垢光尊者《宗派宝藏论》、麦彭仁波切《澄清宝珠论》里面都引用佛经教证说:一地菩萨的见解是依靠无分别的直接因产生的,从有分别当中不可能产生无分别,如同依靠稻种不可能产生青稞芽一样。

作为凡夫人也应该打破自相续中对能取所取的执著,不论对人、对事都要放下执著,哪怕对善根产生执著,依此善根所产生的力量也不会特别强大。比如有些人对佛法很执著,暂时来讲这种执著很有必要,从最究竟来讲,这种执著必须要断除。

那是不是对一切法都不执著,现在全部放下呢?也不是这样的,应该有一种次第,首先将不好的念头全部推翻,然后在入定时将好和不好的念头全部放下,安住在自然本智当中,这就是修行空性和无我最基本的一种方法。一旦将所谓我的执著全部推翻,其他我所的执著很容易推翻,如果我和我所的执著不存在的话,对其他法的执著不会很强。

我们从自己修行的过程中也可以看出来,所谓的执著直接、间接都与自己有关系,尤其自相续产生的烦恼,必定与自己有关系。很多人可能并不知道,但我们相续中的忧愁、痛苦等各种烦恼,归根结底就是源于“我”的本体。正因为执著“我”,我对别人生起嗔恨心;正因为执著“我”,我对别人生起嫉妒心;正因为有了我,我会感受到身心的痛苦……。其实大家仔细观察就会发现:所谓的我就像阳焰水一样本不存在,既然“我”并不存在,我们在轮回中为什么拼命执著?对这方面应该观察。

真正大乘根基的修行人,对中观和密法的教言会越学越有信心,否则可能学起来还是很吃力的。如果学习世间的知识,比如计算机、电子学等,从暂时的运用操作方面还是很有信心的,但是继续研究下去的话越学越糊涂,自己也是一种云里雾里的感觉。而大慈大悲佛陀留下来的这些珍贵教言,对每位后学者来讲,可以说是殊胜无比的珍宝,越学收获越大,的确是妙不可言的一种境界。所以,大家对中观空性法门应该生起信心。

前面已经笼统说明了果清净与否完全取决于因的道理,下面讲有缘布施等是不清净资粮、无缘布施等为清净资粮的道理。

有人想:为什么有缘执会导致资粮不清净呢?

对于一切万法,通过因明推理进行观察,不论好的法还是不好的法,根本不存在一种实有,就像本论总义所破斥的那样,任何法都不可能成为实有。当然,柱子也好、瓶子也好,包括须弥山在内的法,其实质如果真实存在,中观派也不会毁谤它,正因为它与龟毛、兔角无有差别,是本不存在之法,我们却将它执著为存在,显然已经被分别颠倒念所染。

如同阳焰根本无有水的成分,却将它看成可以解渴的清凉之水,这种执著完全不合理。或者,将手上旋转的火烬看作火轮,以及谈论石女的儿子长相非常庄严等等,都是不合理的。同样,我和我所根本不可能存在,我们却认为它确确实实存在,这种念头或执著完全是于对境实相的颠倒分别。

但大家在学习中观的过程中应该掌握一个分寸,不应该说:一切万法不存在的话,于世俗中也不必积累资粮。也不要认为:所行持的善法乃至佛果之间也不会空。当然,“万法皆空,因果不空”这种想法也说不过去,一切法本性空性,暂时在名言中一定要取舍因果,而取舍因果也并非永远不可舍,如同渡海时需要船只,上岸以后便可将船只舍弃一样。

所以,具有执著的布施、持戒等任何一种善举,以最究竟的智慧进行观察,均对认识法的本体具足一定的障碍,已经被颠倒执著分别念所染污。

《金刚经》云:“若以色见我,以音声求我,是人行邪道,不能见如来。” 不要说不清净的法,即使执著佛陀存在、佛法存在,也是一种颠倒分别,对这个道理必须明白。这种说法,一般具有一定闻思境界的人才能接受,对大乘佛法没什么基础的人,这些甚深法语,在他们耳边不能传、不能说。如果对这种人宣说甚深空性,他们要么认为佛陀根本不存在,产生一种断空的邪见;要么连暂时世俗的所有善根也会失坏。

就像裸体外道或密行派等认为解脱存在,以遍计我执导致,认为我和我所也存在,对于这种我和我所,通过五火或沐浴、割肉等苦行可以断除。这显然是一种邪见,首先对我和我所的执著不合理;其次,即便我和我所存在,通过沐浴等也不可能遣除,因此,这些行为并不成为圆满正等觉的因。

由于具有实执,依之获得的善根当然是非常脆弱的。但我也再三给大家强调了,你们不要认为:只要有执著,行持善法也不是成佛之因,还是不要执著,即使善法也不要做……。这种想法是不对的,因为这只是从最究竟角度来讲的。

相反,以无缘产生的布施等五波罗蜜多,是随着万法之实相无误智慧而转的,可以说是成佛的直接因,因为万法本不存在,于不存在的境界中安住符合万法实相。《般若经》说:所有河流最后全部汇入恒河,布施等五波罗蜜多依靠慧度而汇入佛果的海洋。为什么这样讲呢?若无智慧摄持,其他布施、持戒等功德,也只是暂时的一种世间波罗蜜多,所以,必须以智慧摄持。以比喻来讲,由于是能增上的清净之因所生的缘故,就像优良的种子会长出优质的芽与穗等一样。

缘我而希求圆满菩提的一切善法,均属于大乘随解脱分的善根,是成佛的因。而希求自己快乐、相貌端严等,以此造作的只是随福德分善根,并非成佛之因,这一点,在《开启修心门扉》中讲得也比较清楚。

所以,大家对修行的目标一定要清楚,希求获得解脱、获得佛果非常重要。为了利益一切众生获得佛果而行持善法,以及小乘希求从轮回中获得解脱,此二者同为随解脱分善根,但前者是为了利益众生而成就,后者是为了自己离开痛苦而获得阿罗汉果位,从这个角度来讲,小乘的随解脱分与大乘的随解脱分有天壤之别。

既然缘我希求圆满菩提的一切善法也是随解脱分善根,那它是不是成佛的直接因呢?不是直接因,它毕竟有一种缘法的执著,在未断除我见之前不可能获得真实的解脱道。以菩提心为例,未以无缘智慧摄持之前,菩提心也仅仅是成佛的间接因。真正的直接因,在加行道胜法位时产生无分别的智慧,这种无分别智慧称为见道之因,《现观庄严论》第七品讲到:十地末尾有一种异熟刹那,此异熟刹那的善根应该称为成佛的直接因,因为此时是无有任何执著的一种状态。

既然修菩提心是成佛的间接因,那是不是不用修持呢?并非如此。《华严经》中说:所有善法中,菩提心为最。一切有缘的菩提善法中,修行菩提心是最为善妙殊胜的,但也不能执著其为实有。

众生不得解脱的原因,正是被颠倒之见所染的缘故。本论《自释》说:“无间不成真实圆满菩提支。”只要执著所谓我等任何法,一切资粮都不是成佛之因。所谓的无间,意思就是中间需要由经其他途径之义。也即必须要依靠空性见解方能获得解脱,单单修持一个菩提心不可能马上成就。利他是一种前提,当利他心越来越强时,所谓的空性境界也会得到。寂天菩萨说“此等一切支,佛为智慧说”的原因就在这里,此等五波罗蜜多均是为了现前自相续的智慧而宣说。

我们现在讲菩提心也好、讲安忍也好,讲任何有缘之法的最终目的,就是要通过这种善妙因缘在自相续生起空性见。平时修菩提心以后,对善根、众生甚至包括佛陀在内的一切对境,都不要执著,在弘法利生的过程中可能有成功或失败的情况,这时也无须执著。对任何事情特别执著都不是一件好事,执著善法虽然也是修道的一种过程,但也应该掌握一定的限度,因为世间任何法的真相并不是存在,特别执著只是自己欺骗自己,仅仅是暂时依靠这种因缘现前无我智慧而已。

所以,对诸佛菩萨供养或者对三界众生作饶益等,布施、持戒、安忍、禅定精进五波罗蜜多,全部以三轮体空之智慧摄受,则成为所有智者随喜之处。为什么呢?只有这种善根才是最殊妙无上的。

具有三轮执著的布施,对凡夫人来讲的确值得赞叹,但从菩萨的角度来看,这种布施无有可赞叹之处。那是不是不布施会让菩萨欢喜呢?也不是这样的。比如一个小学生作业写得非常好获得表扬,在博士生的眼里根本没什么。从凡夫角度看,布施和不布施肯定有差别,就像小学生得到表扬特别开心一样,我们现在虽然做不到无有执著,但从道理上必须明白。

《摄正法经》中云:“世尊,不见诸法则是真见。”如果没有见到任何法就是真见。当然,这种不见并非愚痴而不见,就像《定解宝灯论》也说:未见就是最殊胜的见。

《般若三百颂》说:“‘须菩提,于此如何思维?东方之虚空易衡量否?’ 须菩提白佛言:‘世尊,否。’……‘须菩提,菩萨不住一切、普皆不住发放布施之福蕴亦不易衡量。’”佛陀问解空第一的须菩提:你是怎么想的?东方的虚空容易衡量吗?须菩提回答:不容易衡量。佛陀说:同样,一位菩萨不住一法而作布施等,其福德之量也不易衡量。

一地菩萨布施的功德相当大,以凡夫人的布施根本无法与之相比。因此,佛经中说:修习大乘佛法无有为难。为什么?表面看来需要三阿僧祇劫等,实际上,菩萨依靠方便法,于一刹那间可以圆满无量无边众生之因缘、积累无量无边之资粮。

又云:“须菩提,譬如,有目之人入于暗处时一无所见,如是而观堕入有实法慷慨布施之菩萨;须菩提,譬如,天亮日出后明目之人亲见种种色相,如是而观不堕有实而慷慨布施之菩萨。”比如具有眼目者于黑暗当中见不到任何法一样,具能取所取之执著的布施与此等同,这种布施不成为最高的布施。天亮以后或者有了灯光以后,具眼目者便可以见到种种色法,未堕入实有执著而慷慨布施的菩萨也与此同。

丁二(以赞如是二谛之理而摄义)分二:一、安立二理宗轨;二、对此赞叹。

戊一(安立二理宗轨)分二:一、安立名言真如;二、安立二理双运之道。

己一、安立名言真如:

作为因果法,皆必是唯识,

由自成立法,彼即住为识。

既然说名言中因果存在,那是外境中真正存在,还是内心的一种现相呢?作为因和果的所有法,不在外境中存在,应该是自己的识。

《百业经》经常说:众生所造的业不会成熟在地水火风等四大上,而是成熟在补特伽罗自己的相续当中。所以,因和果只是众生心识的一种幻现,就像梦中所现的因果法,除自心以外根本没有。即使梦中历经百年,也只是自心的一种迷乱现相,同样,现在正在感受的任何因果等法,全部都是自己的心……挖地的工人是自己的心、监工的法师也是自己的心,除自心以外没有公路、没有吉普车或者高级轿车。

前文已经再三讲过,一切有为法均不离因果。有为法所摄的一切包罗万象各种各样的法,是自己的心还是外境中真实存在?

对于这个问题,清辨论师等认为:这些法全部由外境所摄,是自相存在的。因为清辨论师属于经部中观,而静命论师是瑜伽派中观,一般经部中观认为:外境是存在的。当然,这也是暂时的观点,清辨论师在《中观宝灯论》的最后也是将外境抉择为心,只不过暂时抉择名言时承认外境存在。这是印藏大德们共同承认的。

那么,《楞伽经》等很多经典说万法唯心造,佛陀如此宣说的密意和目的是什么呢?清辨论师对此解释说:为了遮破除心以外的其他作者,佛陀作了如是宣说,因为外境是自己的心不合理。月称论师在《入中论》中,依靠教证、理证对《十地经》的观点作过宣说,原因就是外境的作者不存在。

本论观点与清辨论师有些不相同,成为因与果的法必定是唯一之识。比如我们见到农民这几天很高兴,因为下雨了,这对春天的播种是很好的一个缘起,到秋天可以获得大丰收。我们也许觉得这是农民的因果关系,实际应该是我们自己的心,为什么呢?比如你在做梦,有人在田地里面播下种子、最后收获庄稼,这是不是你自己的心呢?应该是。《入中论》中说:未醒觉前三者都是存在的,醒觉以后三者都不存在。

与此道理完全相同,因果等所有法唯一是自己的识。除心以外无有单独存在的外境,因为因果等所有法依靠自己的识可以明明清清领受。本论总义已经讲过,现在见到的任何一个因果法,实际就是心的一种幻现,应了知,名言中承许万法唯识,胜义中远离一切戏论。这一点,在学习这部中观论典时一定要了解。否则,在实际生活中,认为所见到的任何法都真实存在,可能还是《中观庄严论》学得不是很好,因此平时在修行过程中必须掌握这个大问题。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精华文章
最新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