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觉悟网 > 寺院 > 海外寺院 > 正文内容

慈林寺—美国寺院

海外寺院  时间:2021-12-21   作者: 觉悟佛教网  来源: 网络  点击:     放大 正常 缩小 关闭 手机版

曾银湖译于Deva Kuti 2001.11.4   ■ 美国慈林寺( Metta Forest Monastery)简介
  慈林寺位于北圣地亚哥县,群山和丛林环抱的鳄梨果园之中。慈林寺提供在家人来此个别长、短期禅修安居的机会,它也提供了人们在上座部传统里剃度,并在泰国森林(比丘)传统的修习模式中接受训练的机会。
  ■ 缘由:
  慈林寺是1990年由尊者阿迦曼的弟子-长老阿迦苏瓦寇 (Phra Ajaan Suwat Suvaco) 所成立。现任的住持-谭尼沙罗比丘乔福烈.迪可拉弗 (Geoffrey DeGraff) -是在纽约和维吉尼亚的乡村长大,后来于1976年在泰国剃度、出家。他依止在森林(比丘)传统的阿迦芳 (Ajaan Fuang Jotiko) 座下修习,一直到1986年阿迦芳去世为止。1991年他返美协助毅立慈林寺之后,于1993年被指定为慈林寺的住持,并于1995年成为正式的戒师。
  泰国森林(比丘)传统是由尊者阿迦索和尊者阿迦曼在19世纪所建立的,这个传统以严持戒律、头陀行生活方式和强调全时段禅思修习而闻名。
  虽然它在泰国已经发展成为一个很大的拥护团体,但它直接、不妥协的特质,使它远离许多泰国社会典型的价值观。这项事实让它成为迁徙美国的一个理想传统,因为那个特质大幅减少了文化的矫饰,直截了当地专注于生命的要素、死亡和心意的解脱;同时也因为它扮演着一个提醒者,让我们不会太匆促于美国化的佛教,因为真实的佛教修习有别于居士社会中,不论在那里所成立,的优越价质观。
  ■ 禅修安居
  虽然慈林寺基本上是一个寺院,但山边另设有专区供在家众来个别禅修安居并须遵守日常的作习表。
  作习表开始于日出之前,因为比丘们早起地个别地禅思。早课在5:30前开始,接着是1小时的团体禅修会,有开示或简短的阅读。会后,在家众帮忙准备饭食,而比丘们则扫地并在8:30准备托钵。因为附近没有佛教村落,所以我们在寺地一带开发了一个小村落:客房和禅修居士区。比丘们前往客房托钵并返回山顶上的禅堂去用餐,在家众则做早课。比丘们用餐后,在家众用餐,协助清理厨房,然后就可以自行禅思直到傍晚。接着,在短暂的聚会并答复修习问题之后,每人都要参加黄昏打杂工作。日落之后不久,全体集合作晚课,还有一小时的团体禅修会,再度有开示或阅读。会后,也有发问的时间,然后每人回到自己的园林住处去个别禅思。
  从五月到十月里的有些周末,我们也提供团体禅修。在那期间,我们额外地增加了一次团体禅修会-在我们园林西边树下的〝户外禅堂〞举行-下午三点左右。详细情形请洽寺方。
  禅修开示是遵照泰国森林(比丘)传统,尊者阿迦李达摩达罗的方式。Accessto Insight 的网站中有可以下载的档案。(中译注:寺内典藏中〝念住呼吸〞即是其中之一,已译成中文。)
  ■实务
  过夜的拜访请事先写信到寺里,首次的禅修者最多只许停留二周。停留一周以内的到访者被要求持守八戒中的前五戒,停留较久的则要求持守八戒,期望全员都全程参与寺方每日的作习表。我们不收膳宿费,我们所有的活动都来自奉献的基金。我们的住宿很简单:一栋客房有三间宿舍,我们的园林树下有一块可以扎营帐的平地,建议访客携带手电筒、闹钟(表)、帐篷、睡袋、宽松的衣服(不要短装)。夏天较为干热,冬天则下雨湿冷。我们要求所有的访客理解聚会在这儿的不同文化-泰、寮和美国-并拥护比丘所遵守的戒律。
  ■剃度出家
  准备出家的人必须在寺里住上一年,持守八戒,以便让他们熟识比丘的生活。在这段期间,他们按照一般大众作习表(如上),但他们也必须承担较多日常杂务的责任:厨房的工作,园林的帮忙,到城里出差。年终,如果得到住持的同意,他们就有资格出家。新学比丘至少五年内要留住在慈林寺或泰国相关的寺院里,才能自行离去。新学比丘不担任教导工作,直到戒师觉得他们准备好了才行。
  比丘们严守戒律和一些头陀行,例如日中一食。偶而也必须承担粗重的杂务,包括建筑物的物理维护工作,虽然我们尽量减少这类工作。我们也设法安排科罗拉多高原的露营禅修,每年至少一次,和我们的〝森林传统〞之根保持联系。
  ■寺院生活
  上座部寺院制度在今日流传美国的佛教中,是最小和最少受到青睐的,大部份是因为它广泛地受到误解。单身的寺院生活提供了一种自在与限制的模式-与在家生活大不相同-那是佛陀明白制定以帮助心意的训练。普遍的错觉认为戒律只是遵守佛陀时代印度人的偏见,而和我们自己较开明的多数人是无关的。然而,仔细阅读戒律则显示它们之中有许多与在印度的其它教派有显著的差异,而发现它们终极的理由则在于法义本身的原则。
  或许在家和寺院生活最根本的差别,就在于进入寺院僧伽时,就远离了在家人的金钱经济和贸易,而进入了布施的经济。比丘们不许买卖,即使与在家人交换东西也不行,在家人供给物质必需品给比丘,而比丘则提供法施给予护持者。因为这些施与都是自愿的,就营造了一种温暖和愉悦的修习气氛。同时,这种经济教导了许多重要的心灵课程。寺院不掌理他们生活的必需品,这件事迫使他们去学习许多有价值的功课,耐性、容忍、接受业行。当他们反省自己所用的一切都是别人慷慨布施的成果时,就会提醒他们,修习的功德不仅是攸关他们自己而已,也关系到整个护持的团体。这激励他们尽最大的努力去修习,承受别人慷慨布施的利益,当有机会或有必要时,他们自然要免费与别人分享修习的成果。
  ■联络
  更详细的信息请写信到寺里。(慈林寺)
  Metta Forest Monastery
  P.O.BOX 1409
  Valley Center, CA92082
  U.S.A

阅读文章时如发现错别字或者其他语法错误,欢迎指正,以利弘法,您的支持是我们进步的动力。挑错
精华文章
最新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