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我法门是佛教中重要的教义,被列为三法印之一(诸行无常、诸法无我、涅磐寂静)。在佛教中,判断佛法是否究竟,即以此三法印来衡量。若是与三法印相违,即使是佛亲口所说,也不是了义之法;反之,若能契合三法印,即使不是佛陀所说,也可认为是纯正的佛法。因此,对于学佛者来说,正确地把握三法印的含义,对整个修行来说是极为关键的。本文将通过对原始佛教的基本经典《阿含经》的考察,来探讨佛教无我法门的内涵。
在佛陀出现的时代,印度的思想界极为活跃,各种宗教团体和哲学学派林立,在佛典中有九十六种外道的记载。这些不同的学派和宗教团体各自提出了自己对宇宙人生的看法。《阿含经》中佛陀曾把当时思想界关于“我”的认识总结归纳为三大类:
其第一师见现在世真实是我,如所知说(而无能知命终后事)者,名曰断见;彼第二师见今世、后世真实是我,如所知说者,则是常见;彼第三师不见现在世真实是我,命终之后亦不见我,是则如来、应、等正觉说,现法爱断、离欲、灭尽、涅磐。(杂阿含105经)
佛陀在这里所说的第一师相当于现在的唯物论者,他们认为现在活着的就是“我”,死后一切消散,“我”也不复存在。佛陀将之称为断见;第二师相当于一般的宗教,比如基督教之类的,他们认为现在活着的是“我”,死后,“我”也可以长存,或者在天堂享乐,或者在地狱受苦,或是不断净化达到与梵、神我合一。佛陀将之称为常见。这两种人由于错误的知见和执著而轮回生死不能解脱。第三师则是佛教的无我观,是针对以上两种错误观点而说,认为不论是现在世还是命终之后,都没有一个所谓的“真实的我”的存在,因去除了我执而可以现证涅磐。
“无我”一词乍听上去,似乎与我们的常识相违,明明有一个自己存在,为什么要说无我呢?一般人很难接受。我们还是先看一看《阿含经》中佛陀是如何来论述无我法门的吧。
在杂阿含110经中有一段佛陀与萨遮尼犍子的精彩对话。
萨遮尼犍子:“譬如世间一切所作皆依于地,如是色是我人,善恶从生;受、想、行、识是我人,善恶从生。”……
佛告火种居士:“凡是主者,悉得自在否?”
答言:“如是,瞿昙!”
佛告火种居士“汝言色是我,受、想、行、识即是我,得随意自在,令彼如是,不令如是耶?”
时萨遮尼犍子默然而住。
执著于色受想行识是“我”的萨遮尼犍子,在佛陀的质问前只能无言以对。
在杂阿含33经中佛陀也曾这样开示弟子:
“色非是我。若色是我者,不应于色病、苦生,亦不应于色欲令如是、不令如是。以色无我故,于色有病、有苦生,亦得于色欲令如是、不令如是。受、想、行、识亦复如是。”
佛陀在这里从对色受想行识都不能自在,不能自由主宰的角度,否定了外道认为五蕴是我的邪见,提出了无我的主张。
佛陀曾在杂阿含265经中如此说到:
“眼生灭故,若眼是我者,我应受生死;是故说眼是我者,是则不然。如是若色、若眼识、眼触、眼触生受若是我者,是则不然。所以者何?眼触生受是生灭法;若眼触生受是我者,我复应受生死;是故说眼触生受是我者,是则不然,是故眼触生受非我。如是耳、鼻、舌、身、意、触生受非我。”
很明显可以看出,在这里佛说无我的理由就是因为六识、六触等都是生灭的,所以不能说是“我”。
在杂阿含30经中佛与输屡那曾从无常的角度讨论过无我:
“输屡那!于汝意云何?色为常、无常耶?”
答言:“无常。”
“输屡那!若无常,为是苦耶?”
答言:“是苦。”
“输屡那!若无常、苦,是变易法,于意云何?圣弟子于中见色是我、异我、相在不?”
答言:“不也。”
外道所执著的“我”,是一个常、恒、不变的本体,而佛陀则指出一切是无常、苦的,因此并不存在所谓的“我”。
一些宗教家认为有一个上帝或大梵,他是宇宙间最初的,独一无二的,自然有的,由他创造了万物。而佛陀则指出这种说法的虚妄。他在长阿含21经中揭示了大梵的来历:
复有余众生命、行、福尽,于光音天命终,来生空梵天中。其先生众生便作是念:“我于此处是梵、大梵,我自然有,无能造我者。我尽知诸义典,千世界于中自在,最为尊贵,能为变化,微妙第一,为众生父。我独先有,余众生后来,后来众生,我所化成。”其后众生复作是念:“彼是大梵,彼能自造,无造彼者,尽知诸义典,千世界于中自在,最为尊贵,能为变化,微妙第一,为众生父。彼独先有,后有我等,我等众生,彼所化成。”
佛陀在这里明确指出大梵并不是独一、自然而有、能化生其他众生的,大梵和其他众生一样都是由于业力,因缘和合而生,因此并无这样一个绝对的“神我”的存在。
佛在杂阿含1202经中告诉我们,有情是因缘和合而成的,只有假名的存在,并无一个实有的“我”:
唯有空阴聚,无是众生者。如和合众材,世名之为车;诸阴因缘合,假名为众生。
在上面的论述中,可以看出,由于蕴、处、界都是因缘和合的,是无常的,所以都不是“我”,也不是我所。然而又有人提出,在五蕴之外有一个“我”在。佛陀否定这种观点,他认为离开了五蕴,则无法为人所感知,也不可能有任何作用,所谓的“我”成为一种虚谈,没有任何意义。他在杂阿含39经中说:
“若离色、受、想、行、识有若来、若去、若住、若生者,彼但有言数,问已不知,增益生痴,以非境界故。”
https://www.juewu.org/rumen/fojing/9706.html
晚上可以读《心经》吗?网上说晚上不能读《心经...
楞严经多少个字?楞严经全文多少字? 《楞严经》...
金刚经读诵仪轨 步骤一:香赞 l xiāng zh r fǎ ji m...
《地藏经》,从香赞开始念,念到回向偈,结束。...
读金刚经其中有一点非常重要的,就是要知道《金...
《金刚经》 不是写出来的 ,是由 释迦牟尼佛亲口...
《地藏经》从《地藏经》赞到《地藏经》回向偈共...
妙法莲华经全文共 八万余字 。《法华经》是中国...
如何诵《妙法莲华经》?《法华经》的读诵方法...
抄写金刚经的注意事项 一、认真抄写,切忌潦草,...
言读诵大乘者,此明经教,喻之如镜,数读数寻,...
释迦牟尼佛讲经分为五个时期:一、华严,二、阿...
为什么《地藏经》有三个名字?各代表什么含义?...
微友: 阿弥陀佛,师父吉祥,弟子妙成常以毛笔小...
我们诵完经回向时,只祝福某人身体健康、家庭和...
为什么要跪着诵经呢?我有个比喻,你为对方坐着...
《华严经》中的华字究竟有什么含义呢?原来,...
《金刚经》,来源于六百卷 《大般若经》 中的第...
《大方广佛华严经》简介 《华严经》,全名《大方...
《金刚经》 不是写出来的 ,是由 释迦牟尼佛亲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