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觉悟佛教网 > 故事 > 人物故事 > 正文内容
生活故事(39)
人物故事
哲理故事(103)
感应故事(58)
佛经故事(5)
因果故事(108)
六道灵异(233)
佛咒故事(1)
善报故事(28)
漫画故事(75)

如见文殊,但睹老人

人物故事  时间:2017-12-11   作者: 仁禅法师  来源: 未知  点击:     放大 正常 缩小 关闭 手机版

如见文殊,但睹老人

  佛菩萨不违大悲愿力,来娑婆世界游化众生,让我们众生偶然能够碰到、见到。但为什么说“若逢不逢,或见非见”,见了跟没见一样,碰到了跟没碰到一样“蹉过”呢?下面就举例子:即使是见到文殊菩萨,你也只能看到一个老人,或者一个贫穷的老太太,或者即使看到本相,你也不会得到任何利益。这并不是佛菩萨故意以狡诈的方式隐藏自己的本来面目,而是众生福薄、善根不够的缘故。

  关于“如见文殊,但睹老人”,下面不妨介绍一个公案:

  《虚云和尚参禅要旨》:“华严初祖杜顺和尚,是文殊菩萨化身,有弟子亲近很久,不知他的伟大,一日告假,要朝五台山礼文殊去,师赠以偈曰:‘游子漫波波,台山礼土坡,文殊只这是,何处觅弥陀!’弟子不会意,乃至五台山脚,见一老人,谓之曰:‘文殊今在终南山,杜顺和尚是也。’弟子趋归,师已于十一月十五日坐亡。至今关中于是日作文殊忌斋。不具眼识人,虽在善知识面前也认不得他是善知识。”

  华严宗初祖杜顺和尚是文殊菩萨化身,他晚年的时候,有一个弟子,亲近了他很久了,却不知道他的伟大。有一天这个弟子告假,说要去朝五台山礼文殊菩萨,杜顺和尚就赠给他一首偈颂:“游子漫波波,台山礼土坡,文殊只这是,何处觅弥陀!”但他的弟子没有明白其中的深意。后来这位弟子来到五台山脚碰到一个老人,这个老人告诉他说:“文殊菩萨在终南山,就是你的师父杜顺和尚。”这个弟子赶快跑回去,但是他的师父杜顺和尚已经于十一月十五日坐亡了。现在关中还是把这一天作为文殊菩萨的斋日。所以“不具眼识人”,即使在善知识面前,也不认得他就是善知识。

  《虚老和尚参禅要旨》里只是简单提了一下这个公案,下面再作详细介绍:

  杜顺和尚是华严初祖、文殊菩萨的化身,他特别强调劝人念阿弥陀佛,求生净土。可见不但天台,乃至华严宗也是非常注重弥陀净土法门的。现在有些人认为只有天台才注重净土法门,实际上华严宗的祖师也是如此。

  杜顺和尚晚年的时候,有一个跟他学法十多年的弟子。这个弟子开始对他还有些信心,但是后来看师父无非就是白天种种地,晚上念《华严经》,很平常,好像也看不出有什么了不起的修行。他跟着他师父学,也是白天一起干活种地,晚上念《华严经》,觉得修了这么多年了,要另外去朝拜善知识了,特别是应该去五台山拜见文殊菩萨,于是就向师父告假。

  他的师父杜顺和尚就对他讲:“你没必要去,在这里修行和到五台山拜文殊菩萨是一样的。”其实他的师父就是文殊菩萨,但这个弟子不明白,一再恳求:“我已经发愿朝山了,请你老人家慈悲,了我的心愿吧!”杜顺和尚看他心意已决,就只能同意了。对善知识来说,如果弟子心意已决,说了两回也没用,那就只能由他,否则弟子会有很大过失。

  临行的时候,杜顺和尚交给这个弟子两封信,一封给青娘子,一封给猪老母,叫他顺便按地址送去。于是这个弟子马上启程,按信上的地址去打听,找到了青娘子。想不到青娘子是一个妓女,他心里怀疑就自己的师父,怎么还有个当妓女的朋友呢?这说明他对自己的师父没有信心,还有疑惑。但是既然地址没有错,就把信交给了她。没想到这个妓女接过信,拆开一看,说:“知道了,我工作已经完了,现在该走了。”说完就马上坐着圆寂了。这个弟子觉得很奇怪,就把这封信捡起来,看见信上写的是:“观音,我现在事情办完要走了,你也跟我走吧!”原来青娘子其实就是观世音菩萨。

  但是这时候弟子还是没有醒悟过来,他做梦也想不到自己的师父就是文殊菩萨,所以还是继续赶路,去五台山朝拜。在路上,他按第二封信的地址找到了猪老母,原来就一头猪。猪老母接到信之后,用鼻子一拱,就知道里面写的是什么,于是也当场去世了。弟子又觉得奇怪,把信拿起来一看,上面写的是:“普贤,我现在事情办完要走了,你也跟我走吧!”原来这头猪就是普贤菩萨。但是这个弟子确实没有智慧,信心方面真的不够,到了这时还没有觉醒到自己的师父就是文殊菩萨,是一位圣者,所以还是依旧往五台山去了。

  在五台山脚下,这位弟子碰到一个老人,老人问:“你到五台山来做什么呀?”他回答:“来朝拜文殊菩萨。”老人说:“你师父就是文殊菩萨,你不拜你师父,千里迢迢来拜文殊,真是舍近求远!”说完就突然不见了。

  这位弟子这时才恍然大悟,总算醒悟过来了,就马上回去拜见自己的师父。但是古代的时候走路要走很久,当他回到了原来师父的住处,师父杜顺和尚已经圆寂很长时间了。

  可见,如果人没有信心,即使自己的师父就是文殊菩萨,十几年也是当面不识,还要舍近求远。而赶回来的时候,师父已经圆寂了,这是非常可悲的!这是文殊菩萨化身杜顺和尚的公案。

摘自仁禅法师《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讲记》

原文标题:为何我们和佛总是“若逢不逢,或见非见”?

文章转自微信公众号:净土解行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本文地址:

https://www.juewu.org/gushi/renwugushi/3881.html

阅读文章时如发现错别字或者其他错误,欢迎指正。挑错
精华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