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世界历史上,有这么一群人,他们在长达几个世纪的时间里,为了同一个目标而前赴后继——他们翻越雪山、横穿大漠、远渡重洋,他们以信念支撑起万里之行,他们用生命绽放出最美的红莲。他们就是西行取经的中国僧人。
因为一部《西游记》,唐僧取经的故事家喻户晓。其实在唐朝之前,就已经有大批的僧人踏上了漫漫取经之路。
公元260年,三国争霸的硝烟仍在弥漫。朱士行,中国第一位正式受比丘戒的僧人,从雍州出发取道西行,“誓志捐身,远求大本”。这一年,他58岁。
朱士行一路向西抵达西域于阗国。于阗是崇尚佛教的国度,但取经的过程却很不顺畅——当地流行的是小乘佛法,而朱士行所求的《般若经》属于大乘的范畴。一直到282年,也就是出发22年之后,梵文本的大品《般若经》才辗转由其弟子弗如檀带回洛阳。
朱士行可能不是第一位踏上这条取经之路的,但他是第一位成功取回了佛经的。说“取回”也许并不太贴切,因为他此行一去未回——异域的风土人情留不住他回国的心,却将他的人永远地留在了那里。
历史犹如滚滚的车轮,在不断轮回中前行。
公元399年,又是一个战乱的年代,又有一位年近六旬的老人义无反顾踏上取经之路,他就是东晋高僧法显大师。
大师横穿西域,翻越葱岭,成为了第一位踏入天竺的中国人。随后在天竺游历九年,遍寻圣迹,于412年携带十一部经律从海路返回。
大师回国后撰写《佛国记》一卷,详细记录了取经的行程及路途中的见闻。这一珍贵的著作不仅激励了更多后人投身取经事业,也为西行取经的僧人们提供了详实的第一手资料,成为取经路上的重要参考。
“宁向西天一步死,不向东土半步生。”这是玄奘大师取经路上的豪言壮语。历史上真实的玄奘大师,并非《西游记》里那胆小懦弱的唐僧。大师没有四位徒弟一路同行,更没有与唐太宗结拜兄弟,甚至是混在难民群里“偷渡”出国的。
大师的西行之路远不止九九八十一难,才刚上路就险些被大唐官府抓回;穿越八百里大漠时,因水袋打翻,大师五天四夜滴水未进;抵达高昌后,高昌王极力劝留,大师绝食三日终将其打动;两次翻越雪山,险死还生。除此之外,大师还数次遭遇强盗洗劫,被视为异教徒驱散,甚至被信奉突伽天神的信徒们当做祭品,差一点就被活活献祭。
大师一路行来,耗时17年,行程五万余里,带回经卷共计657部。
晋宋齐梁唐代间,高僧求法离长安。
去人成百归无十,后者焉知前者难!
路远碧天唯冷结,沙河遮日力疲殚。
后贤若不谙斯旨,往往将经容易看。
这首《题取经诗》的作者,是在取经路上与法显、玄奘齐名的唐朝高僧义净法师。义净法师游历天竺十余载,搜集大量取经僧人的资料,编写《大唐西域求法高僧传》,记录了56位西行求法高僧的行谊。上面这首诗可说是法师一路行来发自肺腑的心声。
“晋宋齐梁唐代间,高僧求法离长安。”自魏晋以来,多少高僧大德怀揣着济世悲心踏上远途,多少佛门子弟寄托了期望翘首以盼,但现实是残酷无情的,“去人成百归无十”,对绝大多数人来说,取经之路是一条不归路。
法显大师先后与十位僧人同行,最终只身一人返回。昙无竭一行25人出发,归来者仅仅5人。更有令人动容者,如常慜法师师徒二人,在沉船危难之际,主动将乘小船逃生的机会让与他人,“可载余人,我不去也!”师徒二人合掌面西,在弥陀圣号中葬身海底……
除此之外,还有更多的高僧连名字也未曾留下,他们留下的,只是一堆白骨,为后来的取经僧人们指明道路,正如法显大师《佛国记》所载“上无飞鸟,下无走兽,遍望极目,欲求度处,则莫知所拟,唯以死人枯骨为标帜耳。”《大慈恩寺三藏法师传》也记载“(玄奘)自是孑然孤游沙漠矣,唯望骨聚马粪等渐进。”
“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取经之路是对这句话的完美诠释,这是一条历代高僧用鲜血与白骨铺就而成的死亡之路,也是一条见证了高僧们不畏艰险舍身求法的新生之路。
“后贤若不谙斯旨,往往将经容易看。”一千多年后的我们,已经很难想象当时的高僧们为取经所付出的一切。也许只有了解了这一段取经的历史,才能体会世尊为何会在《无量寿经》中说出“诸佛经道,难得难闻;菩萨胜法、诸波罗蜜,得闻亦难;遇善知识,闻法能行,此亦为难;若闻斯经,信乐受持,难中之难,无过此难!”这样的话语。
我们现在觉得阅读佛经很容易,要知道,那是无数的高僧用生命换来的。借用一句流行语来说,哪有什么岁月静好,不过是有人替你负重前行。
当你随手翻开一本佛经时,请记住,今天的容易来之不易。当你在电脑上点开一部讲经视频时,请记住,今天的容易来之不易。当你在手机上点开一款佛教电子书时,请记住,今天的容易来之不易。
原文标题:有一条路,叫做取经之路
文章转自微信公众号:净土宗弘愿寺
https://www.juewu.org/gushi/renwugushi/3851.html
农历十一月二十四,是天台宗祖师智者大师圆寂纪...
一九九五年十一月二十九日是一个吉祥殊胜的日子...
第十一世班禅额尔德尼确吉杰布,俗名坚赞诺布,...
慧深法师一路修行,庄严国土、利乐有情! 1940年...
以前,有个傻子,给地主放羊。在他常放羊的一块...
中国藏传佛教的杰出领袖十世班禅大师,在半个世...
公元前6世纪,史称哲学的突破时期。老子、孔子和...
偶然在论坛上看到纯印老人的事迹后,深受感动。...
摘自《楞严经原文卷一》 原文: 尔时。阿难因乞...
拿我来说,刚出生以后,甚至在娘胎里边就受到(...
在释迦牟尼佛时代,曾有一个叫提婆达多的人(在...
有一次,尊者阿难随着佛陀到憍萨罗国首都舍卫城...
佛陀在舍卫国传法的时候,有一个比丘心智昏钝不...
有一年闹饥荒,佛陀住世的时候僧人是托钵的,自...
佛陀在世时,有一户大富人家,一家六口不仅和乐...
在各民族文化信仰中,都有许多优美的故事与传说...
人与人之间,相处得欢喜或满腹烦恼,需看过去是...
读者诸君如有看过金庸的武侠小说《天龙八部》,...
南天竺国有个比丘,修学十分勤奋,从不懈怠,而...
编者按: 楞嚴經云:【幻妄称相】,又云:【却来...
在释迦牟尼佛时代,曾有一个叫提婆达多的人(在...
有一次,尊者阿难随着佛陀到憍萨罗国首都舍卫城...
有一年闹饥荒,佛陀住世的时候僧人是托钵的,自...
在各民族文化信仰中,都有许多优美的故事与传说...
人与人之间,相处得欢喜或满腹烦恼,需看过去是...
读者诸君如有看过金庸的武侠小说《天龙八部》,...
在很久以前,有一个叫做摩诃迦叶的年轻人,他是...
有神通力的目犍连尊者,非但不会给有魔力的弊魔...
叹世人!梦里不知身是客,一晌贪欢!纵然美绝莲...
摘自《楞严经原文卷一》 原文: 尔时。阿难因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