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势至法王子。与其同伦五十二菩萨即从座起。顶礼佛足而白佛言。我忆往昔恒河沙劫。有佛出世名无量光。十二如来相继一劫。其最后佛名超日月光。彼佛教我念佛三昧。譬如有人一专为忆一人专忘。如是二人若逢不逢或见非见。二人相忆二忆念深。如是乃至从生至生。同于形影不相乖异。十方如来怜念众生如母忆子。若子逃逝虽忆何为。子若忆母如母忆时。母子历生不相违远。若众生心忆佛念佛。现前当来必定见佛去佛不远。不假方便自得心开。如染香人身有香气。此则名曰香光庄严。我本因地以念佛心入无生忍。今于此界摄念佛人归于净土。佛问圆通我无选择都摄六根净念。相继得三摩地斯为第一。
这个时候,大势至菩萨连同一起的五十二个菩萨从自己的座位上站起身来,顶礼佛陀之后,准备向佛报告自己的心得。
大势至菩萨,梵语摩诃那钵,和观音菩萨一起,是西方极乐世界阿弥陀佛的近侍大菩萨,观音菩萨在阿弥陀佛之左,主大慈悲;大势至菩萨在阿弥陀佛之右,主大智慧。
为什么他的名字叫做大势至菩萨呢?按照《悲华经》中的说法,过去在阿弥陀佛还没有成佛之前,还是一个人世间的转轮圣王的时候,大势至菩萨是他的第二王子,名字叫做尼摩。那个时候有佛出现于世,佛号称作宝藏如来,宝藏佛就给转轮圣王和王的第一太子授记,之后,第二王子也对宝藏佛说:“我愿意把我所有的身口意业的清净福德,全部都回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我愿意在遍出功德光明佛,刚刚成就佛果的时候,我是第一个请佛转动正法之轮之人,而且我也愿意在佛说法的过程中间,随其说法,修行广大的菩萨道,等到佛涅槃之后,佛陀正法灭绝之后,我也愿意次第地成就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当我作佛的时侯,愿我所作的一切佛事,我的佛土世界所有种种庄严,以及我涅槃后,正法住世的情况等等,全部都和这个佛的情况,完全一样,没有任何的差别。这就是我的誓言。”宝藏佛听到第二太子如此宏大的誓言之后,就告诉第二王子说:“你今天真诚地发出如此的誓言,你将来的世界,你将来成佛的状况和涅槃后正法住世的状况等等,都会如你所愿地实现。你一定会在那个世界中,成就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你的佛号就称作善住珍宝山王如来。也因为你通过如此大的誓愿而能成就如此大的世界,因此你的名字也就可以叫做得大势。”
另外,在《观无量寿经》中说:“以智慧光,普照一切,令离三涂(三途,就是刀途、血途、火途),得无上力,是故号此菩萨名大势至。谓想大势至菩萨,身量大小,亦如观世音菩萨。圆光面各百二十五由旬,举身光明,照十方国,作紫金色。有缘众生,皆悉得见。但见此菩萨一毫孔光,即见十方无量诸佛净妙光明,是故号为无边光。以智慧光,普照一切,令离三涂,得无上力,是故号为大势至菩萨。天冠有五百宝华,一一宝华,有五百宝台,十方佛国广长之相,皆于中现。于肉髻上,有一宝瓶,盛诸光明,普现佛事。余诸身相,如观世音,等无有异,是名大势至观。”
关于大势至菩萨头顶宝瓶,《童子教》中说:“观音为师敬,宝冠戴弥陀,势至为亲孝,顶戴父母骨。”
根据上面种种经论中的内容,我们可以知道大势至菩萨,现在极乐世界,是观音菩萨之后的第二补处菩萨。同时我们也能够知道大势至菩萨与观世音菩萨,同行同愿,历劫以来,不相违远。乃至最后的严净佛土,先后成佛,功德等也都是完全一样。而二位菩萨和他们所伴随着的阿弥陀佛,就是我们常说的西方三圣,是净土修法的资粮田。
大势至菩萨报告佛说:“我常常回忆起恒河沙数劫之前的往昔,有一佛出现于世,佛号称作无量光。由先后十二个佛一直驻世了一劫之久,最后一个佛的佛号称作超日月光。这个超日月光佛教授给我念佛三昧的法门。如果一个人专门记忆,一个人专门遗忘,那么这两个人,即使相互遇到了也和没有遇到性质是一样的。可是如果这两个人互相牵心挂念,时刻思念急迫深入,这样的两个人生生世世,就好像形影不离的关系一样。十方一切的佛陀,心中悲悯可怜一切的众生,就好像慈母时刻关心挂念自己的孩子一样,可是如果孩子逃离了母亲,忘记了母亲,那么就算佛一心在魂牵梦绕地牵挂着,却也是没有任何办法的。如果这个时候,孩子也在牵心挂念着自己的母亲,就好像母亲时刻挂念着孩子那样,那么母子二人就算经过生生世世,相互之间的距离也不会很远。同样的道理,如果有众生在心中能够一心地忆念着佛陀,念想着佛陀,那么这个众生,或者现在,或者未来,就一定可以亲自见到佛陀,能够出现在佛的身边。只要出现在了佛的身边,就算没有通过特别的方法修行,也能够心性大开。就好像薰香之人,身上自然就会带有芬芳的香气一样的道理,所以这也就叫做‘香光庄严’。因为我是从一开始,通过念佛的法门,从而让自心深入了无生法忍,因此现在也在这个世界通过念佛法门在引导度化众生。如果佛要我来选择圆通门径的话,根据我自己的经验和证悟,我认为不用其他任何的方法,只要能够收摄六根,一心念佛,逐渐就会进入三摩地正定,这就是最上的入手路径。”
大势至菩萨推荐的是都摄六根一心念佛的法门。
念佛法门,在《观佛三昧经?十观佛密行品》中说:“佛告阿难:住于念佛者,心印不坏,亦复如是。”
那么,念佛的意思是什么呢?从具体的字面意思来理解,所谓的念佛,就是忆念佛陀。怎么个忆念法呢?佛有三十二相、八十随好,佛有如来、应供、正等觉、明行圆满、善逝、世间解、无上丈夫调御士、天人师、佛、薄伽梵十大名号,佛有无上正等正觉涅槃的常乐我净四德,佛有法身、报身、化身等三身,等等。在心中随时忆念着以上种种佛的不共之处,这也是念佛。
在心中时时刻刻忆念佛所说过的种种法义,尤其是究竟了义的真谛,那也是念佛。
在心中时时刻刻地忆念着佛的法身、体性身非有非空中道实相的真谛,这还是念佛。
在心中时时刻刻地按照一定的传承要求,清晰观想佛菩萨祖师上师空行护法的资粮田,这还是念佛。
当然在我们大家的一般印象中,所谓的念佛,现在已经特指:从心而出、从口而念、从耳听闻的这种称念佛号或者咒语的修行方法了。
更甚至于,我们所说的念佛,基本上已经在汉传佛教中,特指念诵“南无阿弥陀佛”六字洪名!这也就是净土法门最主要的修行方法了。
《往生要集》中说:“明寻常念相者,此有多种,大分为四:一定业,谓坐禅入定观佛。二散业,谓行住坐卧,散心念佛。三有相业,谓或观相好,或念名号,偏厌秽土,专求净土。四无相业,谓虽称念佛欣求净土,而观身土即毕竟空,如幻如梦,即体而空。虽空而有非有非空,通达此无二,真入第一义空,是名无相业。”
《观无量寿经》中说:“若念佛者,当知此人是人中分陀利华。”《大乘起信论》中说:“以专意念佛因缘,随愿得生他方佛土。”
也就是说,通过念佛法门这样的修行方法,最差的成就,都是可以往生到西方极乐世界等自己所意愿的净土之中,从而在该净土,在佛前,尽快地成就无上菩提正果。
念佛法门,是一个三根普被的慈悲方便,大家一定要重视。
到此为止,第五卷的内容就结束了。
在第五卷中,一开始佛就又一次强调了“十方一切佛,一路涅槃门”的道理,也强调了在修行的过程中“人空、法空、无生法忍”的证空次第,并且用六结开解的演示,告诉了阿难修行要抓住重点一门深入的诀窍。
然后为了帮助阿难很好地选择一个适合于自己的入门路径,就请在座的阿罗汉和菩萨法王子等人,有代表性地各自报告了自己最开始修行时候的入门过程,囊括了十八界和地水火风空识六大,还有大势至菩萨所推荐的“都摄六根净念念佛”的法门。
在这么多的二十四中圆通法门当中,大家应该也都留意到了,十八界其实还缺少一界的相关内容。对了!有关耳根圆通的法门在这一卷中并没有人报告出来,这是怎么一回事情呢?
答案就是:因为耳根圆通法门至关重要,因此就放在第六卷的内容里面了!
那么就请大家拭目以待第六卷吧!
https://www.juewu.org/fojing/lengyanjing/lyjmm/5291.html
第九卷 第二章 五不还天、无色界天 《大佛顶首楞...
第九卷 第五章 色阴境界十种魔境 《大佛顶首楞严...
第五卷 第四章 二十五圆通法门(一) 《大佛顶首...
第十一卷 第三章 论戒律(以淫戒为主) 整个楞严...
第二卷 第七章 见性无大小 《大佛顶首楞严经》原...
第八卷 第五章 众生内分、外分 《大佛顶首楞严经...
第一卷 第十章 思维体即心,也错了! 《大佛顶首...
第十卷 第七章 此经此咒福德无量不思议 《大佛顶...
第九卷 第八章 想阴境界十种魔境(上) 《大佛顶...
第二卷 第五章 八还辨见 《大佛顶首楞严经》原文...
第十一卷 第三章 论戒律(以淫戒为主) 整个楞严...
第十一卷 第二章 论因缘 所谓因缘,就是因与缘,...
第十一卷 第一章 论佛教世界观 佛教的世界观,我...
第十卷 第七章 此经此咒福德无量不思议 《大佛顶...
第十卷 第六章 再说五阴虚妄 《大佛顶首楞严经》...
第十卷 第五章 识阴境界十种魔境(下) 《大佛顶...
第十卷 第四章 识阴境界十种魔境(上) 《大佛顶...
第十卷 第三章 行阴境界十种魔境(下) 《大佛顶...
第十一卷 第五章 论在家出家 在《楞严经》第一卷...
第十卷 第二章 行阴境界十种魔境(中) 《大佛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