须菩提即从座起。顶礼佛足而白佛言。我旷劫来心得无碍。自忆受生如恒河沙。初在母胎即知空寂。如是乃至十方成空。亦令众生证得空性。蒙如来发性觉真空。空性圆明得阿罗汉。顿入如来宝明空海。同佛知见印成无学。解脱性空我为无上。佛问圆通如我所证。诸相入非非所非尽。旋法归无斯为第一。
舍利弗即从座起。顶礼佛足而白佛言。我旷劫来心见清净。如是受生如恒河沙。世出世间种种变化。一见则通获无障碍。我于路中逢迦叶波。兄弟相逐宣说因缘。悟心无际从佛出家。见觉明圆得大无畏。成阿罗汉为佛长子。从佛口生从法化生。佛问圆通如我所证。心见发光光极知见斯为第一。
普贤菩萨即从座起。顶礼佛足而白佛言。我已曾与恒沙如来为法王子。十方如来教其弟子。菩萨根者修普贤行从我立名。世尊我用心闻。分别众生所有知见。若于他方恒沙界外。有一众生心中发明普贤行者。我于尔时乘六牙象。分身百千皆至其处。纵彼障深未合见我。我与其人暗中摩顶。拥护安慰令其成就。佛问圆通我说本因。心闻发明分别自在斯为第一。
孙陀罗难陀。即从座起。顶礼佛足。而白佛言。我初出家从佛入道。虽具戒律于三摩提。心常散动未获无漏。世尊教我及俱絺罗观鼻端白。我初谛观经三七日。见鼻中气出入如烟。身心内明圆洞世界。遍成虚净犹如琉璃。烟相渐销。鼻息成白心开漏尽。诸出入息化为光明。照十方界得阿罗汉。世尊记我当得菩提。佛问圆通。我以销息息久发明。明圆灭漏斯为第一。
富楼那弥多罗尼子即从座起。顶礼佛足而白佛言。我旷劫来辩才无碍。宣说苦空深达实相。如是乃至恒沙如来。秘密法门我于众中。微妙开示得无所畏。世尊知我有大辩才。以音声轮教我发扬。我于佛前助佛转轮。因师子吼成阿罗汉。世尊印我说法无上。佛问圆通我以法音。降伏魔怨销灭诸漏斯为第一。
优波离即从座起。顶礼佛足而白佛言。我亲随佛逾城出家。亲观如来六年勤苦。亲见如来降伏诸魔制诸外道。解脱世间贪欲诸漏承佛教戒。如是乃至三千威仪八万微细。性业遮业悉皆清净。身心寂灭成阿罗汉。我是如来众中纲纪。亲印我心持戒修身众推无上。佛问圆通我以执身身得自在。次第执心心得通达。然后身心一切通利斯为第一。
这个时候须菩提从座位上站了起来,顶礼佛陀之后,报告佛说:“我从那么多劫以来,已经得到了身心无碍,因此我能够忆念起自己无数世的生生死死,简直比恒河中的沙子都要多。最初我在母胎的时候,就已经明白了空寂的道理,甚至也能在十方世界皆成空无的情况下,都可以令众生证得空性。后来经过佛对我开示了‘性觉真空’的道理之后,我的空性才真正的证得了圆满地步,终于成就了阿罗汉果位,顿时进入了诸佛澄明空海之中,和佛的知见同一地步,被佛印证我已经成就了无学的道果。并且佛称赞我是‘解脱性空’第一之人。如果佛要我来说什么是圆通门径的话,按照我的经验和证悟,从一切相入手,明白万相皆非,但是却没有非和所非的存在,也就是说从法尘上回转以至于无,就是最上的入门路径。”
须菩提推荐的是意界空法门。
舍利弗从座位上站了起来,顶礼佛陀之后,报告佛说:“我从那么多劫以来,心中的见地一直是清净的,也能够忆念起自己无数世的生生死死,简直比恒河中的沙子都要多。任何世间出世间的种种事物的变化,我只要一见,就能全然明白,不会有任何的障碍。有一次在路上,我遇到了迦叶波三兄弟以及马胜比丘,从他们那里我听到了佛所说的因缘法义,当下就从此悟入了本心毫无边际、自在圆满的道理,因此就在佛前出家成为佛的弟子。在佛的指点之下,更加彻底地证悟了觉性圆满的法义,得到了大无畏,成为了阿罗汉,即好像佛的长子一样,就好像从佛的口中出生的一样,就好像从佛的法中化生的一样。如果佛要我说什么是圆通的门径的话,按照我的经验和证悟,从心地入手,去证悟光明圆满的这种见性,就是最上的入手路径。”
舍利弗推荐的是眼识界心地见光圆满法门。
普贤菩萨从自己的座位上站了起来,顶礼佛陀之后,准备向佛报告自己的心得。
普贤菩萨,和文殊菩萨二人,是释迦牟尼佛教化众生最主要的助手菩萨。于佛教四大菩萨(文殊、普贤、观音、地藏)中,以“大行”著称。普贤菩萨曾经在华严会上说普贤十大愿王,导归极乐,所以普贤菩萨又是法界净土宗之始祖。
普贤菩萨报告说:“我曾经在无量无边犹如恒河沙数那么多的佛跟前做过法王子,而且十方诸佛也都曾经教导他的弟子们说:要具备菩萨根基的人,都来修行‘普贤行’。这也是从我的名字而立的修行方法。我能够用我自己的心闻,清楚地分辩一切众生的所有的知见。即使在非常遥远的其他国土中,哪怕只有一个众生能够在心中立下誓愿要修行普贤行,我当下就会乘坐着六牙白象,在百千万亿的分身之中,必然就会有一个分身来到这个众生的旁边,纵然他因为有很深的障碍而不能见到我的面容,我也能够在暗中给这个众生赐予摩顶安慰,鼓励他支持他不断地坚持普贤行,一直到他最终成就。如果佛要我说圆通的门径的话,按照我的修行过程,我认为从心闻入手,逐渐清晰明了,是最上的入手路径。”
普贤菩萨推荐的是耳识界心闻分别的法门。
孙陀罗难陀从自己的座位上站了起来,顶礼佛陀之后,准备报告自己的心得。
孙陀罗难陀,是佛的亲弟弟,佛在回到王城之后就度化他出家了。孙陀罗,意思是艳,是他俗家妻子的名字,色美端严无比,因此叫做艳。喜是自己的名字。艳喜合在一起,就说明了他是艳的喜,因此就可以和其他叫做难陀的人区分开来。
孙陀罗难陀,报告佛说:“我刚开始跟随佛出家修行的时候,虽然也能够守持各种戒律,但是对于三摩地,却从来都是心念散动,从来都没有在无漏方面有丝毫的进步。后来佛就教授给我和拘晞罗两个人专著观照鼻端白的法门,我经过三七日的专心关照,就能够观察到从鼻子中出入的呼吸好像烟雾一样的进进出出,身心之内一片光明,这个光明也能够遍照外部世界,并且能够观察到整个世界透彻清净就好像琉璃造成的一样。后来逐渐地烟相也慢慢地消亡了,鼻子中的呼吸出入完全变成了白净的了,从而就得以心性大开,烦恼漏尽,一切的出入呼吸全部都化成了光明,这个光明能够遍照十方世界,我也因此成就了阿罗汉的果位。也得到了佛的印证,佛也给我授记说我未来一定可以完全证的无上菩提。如果佛要我说圆通门径的话,根据我的经验和证悟,我认为观照呼吸、呼吸和缓、呼吸放光,逐渐就会光明圆满烦恼漏尽,这就是最上的入手路径。”
孙陀罗难陀推荐的是鼻识界销息发光法门。
富楼那这个时候也站了起来,顶礼佛陀之后,向佛报告自己的心得说:“我从久远劫以来,辩才无碍,无人能敌,而且我一直都在广泛宣说着苦空无我的法义,我也因此而在实相方面非常深入。就这样经过了无数佛陀的教化过程,对于一切佛的秘密法门,我也能够在众人之中非常微妙地开示其中的法义,已经具足了种种的大无畏。佛也知道我的辩才很好,也就鼓励我继续宣扬佛的教化,我也因此而能够在佛前帮助佛转动正法之轮。我因为讲法的狮子吼声而成就了阿罗汉果位,而且佛也印证我是说法无上之人。如果佛要我说圆通门径的话,根据我的经验和证悟,我认为通过不断地讲法的法音,降伏各种魔怨,从而得以消亡所有的烦恼而得到漏尽,是最上的入手路径。”
富楼那推荐的是舌识界法音降魔法门。
优波离从自己的座位上站起身来,顶礼佛陀之后,准备向佛报告自己的心得。
优波离,意思是近取,近执。最初是佛出家前的执事近臣。随佛出家之后,是持戒律第一之比丘。
优波离报告佛说:“当年,我跟随着佛离城出家,亲眼目睹了佛六年苦修的过程,也亲眼见到佛菩提树下成道降魔,更跟随佛降伏了诸多的外道行者,在此过程中,我也得以大大地减少了对世间的贪欲烦恼。特别是我能够按照佛所要求的那样,严格守持着三千威仪八万微细,性业和遮业全部都得到了清净。”
三千威仪八万微细,是比丘具足戒以外的微细行仪。比丘所应守之二百五十戒,配以行、住、坐、卧之四威仪,合成一千戒,各有三世,即成三千威仪。再配以身口七支(杀、盗、淫、妄语、恶口、绮语、两舌)、贪嗔痴三毒及等分之四种烦恼,共成八万四千。诸经举其大数,但称八万细行。其实三千和八万都只是形容要求非常细致入微而已,并不需要牵强地拼凑出如此的数量。
性业和遮业,也称做性罪和遮罪,也称做性戒和遮戒。按照《圆觉经略疏钞》中所说,性罪,就是杀、盗、淫、妄四种重戒,不用等到佛来制定相关的戒律,这几种行为本来就是恶行,因此只要为犯,就会有罪报。遮罪,也就是酒戒,因为这个酒,可以让人增加性罪的违犯机会,因此佛制此酒戒,就是为了帮助守护性戒,如有违犯,就会获遮制之罪。
“因此我就身心得以寂灭,成为了阿罗汉,而且我也成为了佛弟子中持戒精严,掌管戒律之人。佛也印证了我守持心戒把持身心的成就,并且称赞我为弟子中持戒第一之人。如果佛要我说圆通门径的话,根据我的经验和证悟,我认为先把持身体,让身体得到自在,然后渐次地把持内心,令心通达实相,最后就可以身心全部通达无碍,这种入手路径就是最上的。”
优波离推荐的是身识界严格守持身心戒律的法门。
https://www.juewu.org/fojing/lengyanjing/lyjmm/5282.html
第九卷 第二章 五不还天、无色界天 《大佛顶首楞...
第九卷 第五章 色阴境界十种魔境 《大佛顶首楞严...
第五卷 第四章 二十五圆通法门(一) 《大佛顶首...
第十一卷 第三章 论戒律(以淫戒为主) 整个楞严...
第二卷 第七章 见性无大小 《大佛顶首楞严经》原...
第八卷 第五章 众生内分、外分 《大佛顶首楞严经...
第一卷 第十章 思维体即心,也错了! 《大佛顶首...
第十卷 第七章 此经此咒福德无量不思议 《大佛顶...
第九卷 第八章 想阴境界十种魔境(上) 《大佛顶...
第二卷 第五章 八还辨见 《大佛顶首楞严经》原文...
第十一卷 第三章 论戒律(以淫戒为主) 整个楞严...
第十一卷 第二章 论因缘 所谓因缘,就是因与缘,...
第十一卷 第一章 论佛教世界观 佛教的世界观,我...
第十卷 第七章 此经此咒福德无量不思议 《大佛顶...
第十卷 第六章 再说五阴虚妄 《大佛顶首楞严经》...
第十卷 第五章 识阴境界十种魔境(下) 《大佛顶...
第十卷 第四章 识阴境界十种魔境(上) 《大佛顶...
第十卷 第三章 行阴境界十种魔境(下) 《大佛顶...
第十一卷 第五章 论在家出家 在《楞严经》第一卷...
第十卷 第二章 行阴境界十种魔境(中) 《大佛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