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所听到的教化是这样的:
当时,佛陀(那已与真理绝对契合的觉者)住在净化了的佛国世界褃,佛的智慧和功业散发出巨大的光明,光明所及之处,到处珍宝罗列,璀璨夺目,交相辉映。那光明无边无际向四面八方辐射开去,不仅笼罩著有欲望的生命世界、没有欲望但有肉体的生命世界、既无欲望又无肉体但残存思想活动的生命世界,而且从三重世俗生命世界穿透出来,充溢一切存在著的宇宙空间。那庄严美丽的佛国世界是从生命中基本的良善品性褃引发出来的,这良善品性与日常生活的道德心理不同,它是真理的基础。光明普照的佛国世界摆脱了一切的生灭和变化,它是已净化的心识之产物。佛陀是这光明世界的主要创造者,那些大菩萨也云集而来,八部天龙常常侍奉他们、护卫著他们,佛国世界中的所有生命都被真理滋润著,充满喜乐和愉悦。佛国世界褃到处都是有益众生身心性命的事业,这些事业能消除生命活动中一切痛苦烦恼的系缚和污垢,能远远摆脱开诱惑生命的各种邪恶势力。佛国世界是佛一切功业的源泉和归宿,同情众生,誓愿救济一切生命的广大志向及智慧指导下的一切修行活动便是引导到佛国世界的康庄大道。修行人认真学习心念相续的思维方法和观照思维的修行方法,彻底研究一切存在没有实体、认识对象没有实体,以及不作任何会给未来生命带来恶劣影响的身心事业这三条原理,这就等于找到了通向佛陀宫殿的大门。那枛红莲雕饰而成的金碧辉煌的宫殿是佛、菩萨、天龙八部以及其他一切众生用美德和智慧创造出来的。
世尊,他已经获得最高、最圆满的觉悟,他生命的一切活动都是净化了的,既不像一般众生那样如胶似漆地执著著生死状态,也不像要求摆脱一切身心活动的修行人,贪恋著安宁安乐的内心感受,身心也不得自由!佛的一切生命活动都出于真理,出于存在的真实本性,他的一切生命活动又都归向真理,归向存在的真实本性。他同性生命,珍视生命,永远用慈悲的心肠感受著世俗生命的种种苦痛。他的智慧同其他契合真理的觉者相似,他的道业也与他们相同。他已破除对自我的实体执著,身心自由、圆满安乐;他已破除一切知识障碍,他把存在的实态看得清清楚楚,他的教法是真理的表述,一切世间的学说和理论都不能将它动摇。他面对的一切境界和对象都不能障碍他、系缚他,或者诱惑他,他在一切境界褃徜佯往复,就像信步走在真理的家园 。他借助世间语言成立的佛教教法是奇妙殊胜的,对之不可用日常意识妄加推测,也不可用世间语言轻率论断。他在现实的生命活动褃,能正确地推断过去周期的生命状况,对未来将会发生的一切他也能正确地预知。他已彻底打消了过去、现在、未来的时间隔别,那种时间间隔只是世俗生命活动的形式,真正的生命绝不会在流动的时间中被拘束。他能就著众生的需要,同一时刻到一切生命世界现身。他已获得圆满知识,对一切现象都会有正确的决择,绝不犹疑。他熟知生命的情性差别,对于不同的人的需求,他能适宜的因材施教,方便善巧地把他们引向真理。他对一切教法都研究得清清楚楚,根据不同人的根器和理解力,他能选择适当的教法去开导他们。佛虽然经常现身于一般生命的世界中与世俗生命共在,但他的身体已经没有邪恶情绪及生存行为所带来的染污,因此:不能对他的身体妄加分别执著,怀疑他和一般生命的肉体究竟是同还是不同;他的智慧正是那些后学者应当追求的,佛已成为他们的表率。佛的真正生命摆脱了一切的差别和对待,它超出流转和变化,已达到生命活动的最完美状态。他的生命又是绝对智慧的产物,他拥有自身的同一性,不与其他佛的身体相混杂。他不执著任何极端的观念,也不在各种极端的观念间谋求调和。他亲身融入的存在实态是平等无差别的,他亲自体会的真理也是平等无差别的。一切的实体执著均已被突破,一切的差别和对待也已被打破。他净化了的生命活动充盈天地,他救度众生的功业无边无际。他的智慧和功业弥满全宇宙,从无边无际的过去直到无穷无尽的未来,他帮助众生,救济众生。他把喜乐和欢笑带给众生,他庄严的事业永无终止!
佛同那些对苦、集、灭、道四种真理很有研究的大弟子们聚在一起,这些弟子们接受了佛的教化,已能懂得佛的心意,他们都从佛证悟的真理中得到了新的生命。他们已经摆脱了世俗的贪欲与愚昧无知的状态。他们已能遵守一切戒律,对极其细微的邪恶行为也都能自我警省。他们期求进化自己的生命,以真理为乐事。他们听过佛的多次教诲,已有很高的记忆力,佛陀教典中的道理已经融入在他们的生命褃,在其生命中扎了根,再也不会遗忘。他们生命中的一切活动,以思想、语言到行为都已得到净化,只要一听到佛的话语,他们就立刻懂得这些话语中包含的道理,他们经常思考这些道理,其中的任何曲折细微处也能心领神会。他们已获得摆脱生命流转的奇妙智慧,运用这些智慧,他们就能理解什么是生命的真正安乐和自由。因此这些修行人有能力讨论一切与真理相关的问题,其智慧广大无边,遇到任何难题都能举一反三、触类旁通。他们的智慧是契合于真理的,所以其智慧足可穷尽一切存在的底蕴。由此智慧,就能成就生命向上发达的宏伟道业,它是生命活动中最奇妙难得的珍宝。
这些修行人由于开发出内在的智慧,就获得三种认识能力:其一,他们能认识过去生命周期中的一切生命活动:其二,他们对日常生命状态看得清清楚楚:其三,他们懂得一切错失消除以后的生命状况究竟会是怎样。他们已经获得这种思维功能,在此思维中,其精神活动注意于存在的本性,再也不会从真理上退缩下来。他们已摆脱痛苦烦恼,其生命如同经过修治的良田,良田能茁发一切资生的事物,经过改造的生命能引发出一切的善行。他们的行、住、坐、卧都显得安宁、和平,其日常一切身心动作也都是真理的体现:他们已能忍受一切环境的逼迫,即使别人无法接受的压迫和残害,他们也都能以柔和的心情接受它。这些大修行人已经实证了佛的教法,已经使生命从痛苦的渊薮中提拔出来。他们现在又聚在佛的身边,亲近佛,恭聆他的教诲,希望百尺竿头、更上一步,返求最圆满的觉悟。
又有无量无数的大菩萨从其他佛国世界中赶来聚会。这些大菩萨都坚持以成佛教法作为自己的修学方法,认为同情众生、帮助众生、救济众生是自己的应尽责任。他们根据切实的修行成佛教法,在他们内心中,一切众生都是平等而无差别的。他们不再用意识对存在妄加分别、计较,也不像有些修行人那样勉强地要去消除一切思维能力。他知道,引导众生堕落的一切邪恶势力和压迫势力都没有真实的存在,他们绝不贪求种种名利,一切邪恶势力都对他毫无办法。他不像那些期求解除一切生命活动的修行人,他志向高远,目光远大,以成就最高最圆满的觉悟来策励自己。他用那从真理中流溢出来的喜乐和愉悦滋养自己,他的生命活动下再靠世间其他营养成分来调剂。他的思想、语言和行为都是净化了的,下再有任何邪恶的生命活动,因此也就消除了一切恐怖心理产生的前提。他不需要再运用意志或观念自我调控,他生命的一切活动都是自然而然的。他具有深厚的慈爱与怜悯,每当其他生命遭受苦恼逼迫时,他都能出现在他们面前,拔除他们的痛苦,给与他们喜乐。他们当中有解甚深义密意大菩萨,有如理请问大菩萨,有法涌大菩萨,有善清净慧大菩萨,有广慧大菩萨,有德本大菩萨,有胜义生大菩萨,有观自在大菩萨,有慈氏大菩萨,有曼殊室利大菩萨等,这些菩萨是当时集会中最重要的一些大修行人。
当时,如理请问大菩萨就在佛陀面前问解甚深义密意大菩萨说:最胜子(从佛的教法获得新生命的大修行人)!佛陀曾经说过,对一切存在现象都不能用表示对待关系的世间概念来理解。什么叫做“一切存在现象”呢?什么叫做“不能用表示对待关系的概念来理解”呢?
解甚深义密意菩萨对如理请问菩萨说:善男子(修行佛法的善人)!佛陀所说的“一切存在现象”概括起来指的就是这样两种事物:其一是有造作、有生灭变化的存在现象:其二是没有造作、没有生灭变化的存在现象。什么叫做不能用表示对待关系的概念来理解“一切存在现象”呢?这意思是说,对于有造作、有生灭变化的存在现象,不能认为真的有那样一种实体,它的名字是“有造作、有生灭变化的存在现象”:也不能这样想:既然“有造作、有生灭变化的存在现象”并无实体存在,那么此种现象就必然是没有生灭变化的,它有永恒不变的真实本性。显然,用这些对待关系的概念来理解有造作、有生灭变化的存在现象是不妥当的。同样,对于没有造作、没有生灭变化的存在现象,你也不能认为真的就有那么一种实体存在,它的名字就是“没有造作、没有生灭变化的存在现象”,你也不能认为既然此种存在现象没有实体存在,那它就必然是有生灭变化的现象了。显然,用这些对待关系的概念来理解没有生灭变化的存在现象也是不妥当的。
如理请问菩萨又问解甚深义密意菩萨说:最胜子!不能用对待关系的概念来理解存在的两类现象,这话说得太抽象了,您能不能为我们更详细地解说呢?
解甚深义密意菩萨对如理请问菩萨说:善男子!你应当知道,所谓“有造作、有生灭变化的存在现象”,这只是佛陀假借语言成立的一个名称、一个概念,如果它只是佛假借语言成立的一个名称,那就是说,当人们周遍感知、到处观察万物时,人们总是用语言把所观察到的一切素材、内容用名称标志出来,如果人们只是运用名称把感觉、知觉到的一切素材、内容标志出来,那么,这就说明那被标志出来的对象本身只是周遍观察、处处计较的意识虚构之产物,它本身是绝对没有实体存在的,可见,那被称为“有造作、有生灭变化的存在现象”,就不是说有这样一个存在现象,它能发生作用,能生灭变化。
善男子!如果据此就成立一个新的名称,说这“有造作、有生灭变化的存在现象”,其实是“没有造作、没有生灭变化的现象”,这一概念仍然只是个名称,而名称又只是周遍观察,处处计较的意识用来标志其感知内容的,因此,“没有造作、没有生灭变化的现象”这个名称所指示的实体也是不存在的。有人认识到概念的此种矛盾性,企图在以上两种现象之外再成立一个概念,说这个概念所表达的存在既不能被看成有生灭变化,也不能被看成没有生灭变化,它的本性是不可用语言称说的,这种人的企图仍然是要失败的,因为“不可用语言称说的存在”仍然只是个名称,意识企图用这个名称标志它感知到的某个内容,因此,也绝不能把这个名称看作有实体存在。然而,佛陀并不是毫无缘故地成立“有造作、有生灭变化”这样一个名称概念,佛陀这样做的原因究竟何在呢?那些根据真理践修的圣者,用他们与真理相应的智慧和见地,彻底舍弃了对语言名称的实体性执著,对于存在的本性认识得清清楚楚,他们知道存在的本性是必须在突破语言的实体性执著以后才会灿然显现的,为了让其他众生也能对存在获得圆满觉悟,他们就假借语言成立一个名称,希望一般人也能根据这个名称进行思考以引发智慧,这就是“有造作、有生灭变化的存在现象”这一概念的由来和含义所在。
善男子!所谓“没有造作、没有生灭变化的存在现象”,这也只是佛陀假借语言成立的一个名称,一个概念,如果它只是佛陀假借语言成立的一个名称,这就表示,当人们周遍观察、了解一切存在现象时,人们总是借助语言把观察到的一切内容和素材标志出来,如果人们只是运用名称把感知到的内容和素材标志出来,这就表明,那被标志的对象本身只是意识虚构之产物,它本身也是绝对没有实体存在的。可见,那被称为“没有造作、没有生灭变化的存在现象”,就不是说有那样一个实体,它没有造作、它没有生灭变化。
善男子!如果据此就成立一个新的名称,说这“没有造作、没有生灭变化的存在现象”,其实是“有造作、有生灭变化的”,这一概念也仍然只是一个名称,它也绝对不指向能发生作用,能生灭变化的实体。有些人为避免以上同样的困难,在两种存在现象之外再成立一个“不可用语言称述的存在”概念,如上所说,这些人的企图注定会失败。那么佛陀究竟为什么要成立“没有造作、没有生灭变化的存在现象”这样一个概念呢?那些根据真理践修的圣者,用他们与真理相应的智慧和见地,彻底打破了对语言名称的实体性执著,对于存在的本性认识得清清楚楚,他们知道存在的本性是必须在透破语言的实体性执著以后才会灿然显现的,为了让其他众生也能对存在获得圆满觉悟,他们就假借语言成立了一个名称,这就是“没有造作、没有生灭变化的存在现象”这一概念的由来和含义所在。
当时,如理请问大菩萨又问解甚深义密意菩萨说:最胜子!您刚才说到,那些觉悟了的修行人以其智慧和见地,透破语言的实体性执著,对存在已获得正确见解,才假借语言成立“一切有造作、有生灭变化的存在现象”,和“一切没有造作、没有生灭变化的存在现象”这两个概念、名称。现在我想知道,这其间的细微奥妙之处究竟应当怎样思考?
解甚深义密意菩萨对如理请问菩萨说:善男子!你观看过魔术表演吗?打个比方说,这好比一个魔术大师带著他的弟子们在四通八达的市集中表演魔术。他们搬来枯草、落叶、树木、砖瓦、石块等,利用这些材料,把它们当场变成各式各样的东西,如大象、战马、车辆、行人等动物,如意、珍珠、琉璃、螺贝、璧玉、珊瑚等各种珍奇以及钱财、谷物、仓库等杂物,魔术表演精彩夺目,市集口围拢了一大群人观看,大家都深深为之倾倒。其间有一些观众愚昧无知,看到魔术师用神奇手法变幻出的种种事物后,这些人心里就想:我们看到大象、战马、车辆、行人了,我们看到如意、珍珠、琉璃、螺贝、璧玉、珊瑚等种种珍奇了,我们看到钱财、谷物、仓库等种种杂物了,这种种神奇的事物真的让魔术师给变幻出来了!于是,根据他们自己的听见听闻,这些愚昧无知的观众就牢牢地执著著自己的错误观念,说他在市集场上看见的魔术大师变幻而出的种种事物都真实存在,而其他各种看法是完全错误的,这些人实在不懂得魔术表演的性质,要想对魔术表演有一个正确的认识,他们还需要多多观察、多多思考。
另外一些观众有智慧、有知识,他们对一般事物往往都有清晰的见解,在观看魔术表演时,看见魔术师把枯草、落叶、砖瓦、石块等变幻成了种种事物后,这些人就根据所见所闻在心里揣摩说:我们看到大象、战马、车辆、行人,看到如意、珍珠、琉璃、螺贝、璧玉、珊瑚种种奇珍,看到钱财、谷物、仓库等种种杂物,但这种种事物都不过是魔术师用神奇手法制造出来的幻象,这些幻象能迷惑人的眼睛,让人看上去感觉这一切好像都是真的,于是就习惯性地根据感觉到的幻象推测说,这是大象,这是大象身上各个不同的部分,乃至于推测每一个所看见的事物,推测它的自身结构,它与其他事物的差别。这些观众在这样思考后,就不再执著自己亲眼看见,亲耳听见的一切,不会说:我所看见的一切都是真实存在的,其他人的看法都是错误的。同样,为了把自己的正确看法陈说出来,他也必须借助于语言概念这个表达工具。这些观众已懂得魔术表演的特性,他们对此已认识得清清楚楚,不需要再去观察、再去思考了。
如上面所举魔术表演的例子相似,有那么一类众生,他们的心识尚处在蒙昧状态,他们在痛苦烦恼中流转变动著的生命,还没有获得超越世俗生存之上的智慧,对于一切存在现象必须透破语言的实体性执著才会显示其本性这一道理无法理解,在听到“有造作、有生灭变化的存在现象”和“没有造作、没有生灭变化的存在现象”这两个概念之后,他们就在心理这样推测:我听到那些有智慧的人说有这样两种存在现象,其一是有造作、有生灭变化的,其二是没有造作、没有生灭变化的,这就是说,世界上确确实实有两种实体,它们存在著。根据他们亲眼所见、亲耳所听,这些众生就牢罕的执著著自己的错误观点,说:我的看法是正确的,其他人的任何看法都不过是无知和虚妄的表现罢了。这些众生尚未对存在的本性获得认识,要想体会教法中包含的真正义旨,他们还需要多多观察、多多思考。
另外一些有知识的众生,他们已如实研究过佛陀教法中的四种真理,并且获得超出世间生存活动之上的智慧,他们对于必须透破语言的实体性执著才能如实认识存在的本性这一道理已非常理解,在听到“有造作、有生灭变化的存在现象”和“没有造作、没有生灭变化的存在现象”这两个概念之后,他们就思索说:我听到关于存在现象的两个名称,这两个名称绝不指向两种存在著的实体,只不过当我们运用语言去分别事物、称呼事物时,那被语言标志出来的现象就像是魔术师幻化出来的事物那样,极易迷惑人的感觉和理性:我们习惯性地把被语言指称的对象看成是有实体存在的,说这个实体是有造作、有生灭变化的,那个实体是没有造作、没有生灭变化的,同时,我们还千方百计地在这两类被虚构的实体间寻找其差别。在这样思考后,这些众生就不再执著于自己亲眼所见,亲耳所听的语言概念,不会说:我的看法是正确的,其他人的看法都是无知和虚妄的表现。这些有智慧的修行人为了把他们自己对存在的正确理解表述出来,帮助他人,仍然也必须借助于语言工具。他们已经看到语言概念的本性,他们不需要在这个问题上继续观察、继续研究了。
因此,善男子!那些觉悟了的修行人根据其与真理相应的智慧和见地,他们舍弃了对语言的实体性执著,因而清清楚楚地认识了存在的本性,为了把透破实体性语言执著后显示出来的存在本性向其他人揭示出来,以便帮助更多的生命获得对存在的正确知识,所以他们借助语言,成立了“有造作、有生灭变化”和“没有造作、没有生灭变化”这两类存在现象。你应当知道,佛借助于语言向我们陈说教法,而我们则只有透破语言的实体性执著才能领会教法,我们先前说过,存在的真正本性是无法用对待关系的世间概念来表述的,其道理正是如此。
当时,解甚深义密意大菩萨想用简明的语言把以上教法的大旨概括出来,以便一般人记忆和掌握,就说了不面一些偈颂。他说:
佛陀说存在的本性是透破语言的实体性执著的,不能用表示对待关系的语言概念来称谓真理,这其中的意蕴深奥无比,寻常人的思维绝对无法理解。愚昧无知的人被无知状态束缚著,他们喜欢那些为生存状态的语言概念,凡语言指称的一切,他‘都说那是有实体存在的,他们颠倒所说,无非偏见。这些生命有的还不能确定未来的发展方向,有的则势必堕入邪恶的生存状态,他们在漫长的生死苦痛中流转著,忽上忽不,起伏缠绵,对于真理的声响则充耳不闻。那愚昧而又执著的生命真是可怜,他们将来势必变成畜生和饿鬼,他们势必在地狱之中饱尝苦辛!
当时,法涌大菩萨禀告佛陀说:世尊!从这里向东方去,越过七十二条恒河沙数的世界,有一个世界被称作“美名远扬的地方”,在那片国土上,那位与真理相应的佛被人们称作“美名远扬的觉者”。我是刚刚从那个国土来到这里的。世尊!我在那个国土上,曾看见过一个地方,当时七万七千之外道正在聚会,上首坐著他们的导师。当时他们在思考这样一个问题,即:从真理的角度看,一切存在的本来样子究竟是什么?这些与会人士在一起研究、讨论、比较、观察,可是他们都无法清清楚楚地了解一切存在本来的样子,他们只能根据自己的偏见给予一个解答,这些解答千差万别,有些人还不断地修改自己的意见,一会儿说存在是这个样子的,一旦被人们驳倒又赶紧说存在是那个样子的。大家观点各异,无法统一,各人坚持自己的意见为是,他人的意见为非,纷纷指责其他人观点的错误,纷纷然争论不休。最后与会大众还是不能达成一致的看法,各人心怀怨愤,离会而去。
世尊!当时我私不想:与真理相应的佛出现在与其他生命共在的世界上,这真是奇妙、难得。为什么呢?因为有佛出现在世界上,对于那超越意识思维、超越语言描述的存在实态,修行人也就能从理性上完全把握它,从修行上亲身实现之。
法涌菩萨讲完这段话后,当时世尊就告诉他说:善男子!一切正如你所说的,我已经能清清楚楚地看见存在的真实相状了,为了让其他生命也有领会真理的可能性,也能享受那完美的知识,我就成立了一套教法语言,希望把真理揭示出来,为其他众生的向上进化提供方便。
为什么这样说呢?我明明白白地告诉你们,一切存在的本来面目,这是修行人在其精神生活中自己亲身体会出来的,这是他的直接知识。而意识猜度、语言描述的一切对象只不过是从他人那里辗转而得的一些间接知识。根据这个道理,我们可以说,存在真正的实态是超出间接知识的经验范围的。一切存在的本来面目,它只会呈现在消除一切实体执著后的认识中,这种认识里绝对没有认识对象与认知活动二者之间的对立并峙了,而日常意识则是充满实体性的执著的,在日常意识的思维活动中,主体与客体,对象与认知分庭抗礼、互相对峙:据此我们可以结论说,存在的真正实态是超出主、客对立的思维模式的。一切存在的本来样子,这不是能用语言来称说或传达的,而日常意识所针对的内容则始终不出语言指向的范围:根据这个道理,我们可以说,存在真正的实态是超过语言的陈述范围的。一切存在的本来样子,这不是可用某种具体事物或某种具体活动表现出来的,而日常意识所认识的则始终只是可用具体事物、具体活动加以表现的东西:根据这个道理,我们可以说,存在真正的实态是超过日常意识的范围的。一切存在的本来样子,这绝对不是说,它是既可用这一套概念来描述,又可用另一套概念来描述的,而日常思维所及的内容则往往既可以这样来界说,又可以那样来界说,有时各种界说会互相抵牾,但却都是同一个内容的不同表述:根据这个道理,我们可以说,存在的真正实态是超越互相矛盾的语言表述的。
法涌菩萨!打个比方来说,你应当知道,如果一个人一生一世都只习惯于辛味和苦味,他的口味已定型,那么,你跟他谈起蜂蜜和石蜜的美妙滋味,他是无法设想、无从比较,也绝难相信的。同样道理,如果一个人的所有立场、观点都被内心中的贪欲所支配著,他贪求著各种感官的感受和享乐,贪求著名誉、财产、权势等,他内在的欲望非常强烈,像烈火一般烧灼著他,以致于覆盖住他的灵性,使他无时不处在无知的暗夜里。那么,这种人对于放弃一切声色娱乐后内心中那种奇妙、愉悦、宁静和喜乐也是无法设想,无从比较,也绝难相信的。如果一个人的所有立场、观点都被语言所支配,他爱好世间那虚伪的、浮夸的、不真实的、有染污的闲词碎言,他喜欢玩弄语言、玩弄修辞,他不知道语言的真正本性,不知道语言上固有的实体执著性,以致于他无时不处在无知的暗夜里。那么,他对于那种摆脱一切语言系缚后内心里那种静穆感受也就不能设想、无从比较,难以相信了。如果一些人的任何立场、观点都被见闻觉知这些具体、可感的东西所支配,他们执著于世上那一切感性的东西,你要他稍稍超出可感事物之外去思考一些抽象的问题时,他就非常困难,以致于他完全被见闻觉知这些感性行为困缚著,无时不处在无知的暗夜里,那么,对于那种摆脱了一切感性活动,同时也消除了对所有感性活动中主体的实体性执著后的生命绝对自由境界也就不能设想,无从比较,绝难相信了。
最后,如果一些人的任何立场、观点都被诤论的爱好所支配著,他喜欢辩论,喜欢指责他人的不是,他的本质上并不是为了认识真理,他爱好争论,只是因为他过分地执著著自己的偏见,他无法从自己偏见织成的网上走出来,以致于他对争论的这种偏执态度使他无时不处在无知的暗夜里。那么,这种人对于北拘卢洲人豁达和平的精神品性也就不能设想、无从比较、绝难相信了。法涌菩萨,同上面那些例子相似,一切习惯于日常意识日常思维的人,对于那以超越日常意识思维的智慧所体认的存在实态就必然不能设想,无从比较、绝难相信了。
当时世尊想把以上教法的要义用简明的语言概括出来,以便一般人记忆和掌握,就说了下面这个偈颂。他说:
那自己亲身体会的存在实态是超越主客对立的认识之对象,它不能用世间语言来描述,也不可用具体活动来显现,在真理面前,种种争论到此止步,真理绝不是日常意识和世俗思维可以理解的。
当时,善清净慧菩萨禀告佛陀说:佛陀出现在与其他生命共在的世界上,这真奇特、难得。佛已清清楚楚地看见存在本来的样子,为了开悟众生,又借助语言把真理巧妙地陈说出来。世尊,您曾经说过存在本来的样子是细微难见的,一般人的肉眼绝然看不见:存在本来的样子又是深奥难知的,一般人的思维也无法达到它;既不能说它与生命活动是完全同一的,也不能说它与生命活动截然差别:它远远超出“同一”和“差别”的对立范畴,这一道理极为艰深难懂。
世尊!我曾经看到有过一个地方,许多菩萨在一起聚会,这些菩萨已达到这样的修行阶位,他们正力图对教法进行深入的研究,以便从其中确立一些正确的观念,做为以后进一步的修行。当时他们正在研究这样一个问题:存在的真正样子是与生命活动完全同一呢,还是与生命活动截然差别呢?当时与会大众中,有一类菩萨坚持说:存在的真正样子与生命活动没有一点差别,它们是完全一致的:另一类菩萨反对前者,他们认为不能说没有一点差别,应该是有差异的:还有一类菩萨在两种意见之间犹疑徘徊,无法决择谁对谁错,他们说:究竟那一类人说得对,哪一类人说得错呢?究竟谁追随真理而行,谁则追随邪恶呢?他们有的说存在的真正样子与生命活动没有一点差别:有的说二者之间风马牛不相及,究竟谁代表了觉者的声音?
世尊!我当时看到那番情景,心里想:这些修行佛法的善人都很愚昧无知,固执己见,他们缺乏智慧,不与真理相应,也不善于与真理相应;那存在的真正样子是远远超出“同一”和“差别”这些范畴范围的,而他们却在此争论不休。
当时,佛陀告诉善清净慧菩萨说:善男子!一切正如你所说的。那些修行人愚昧固执,缺乏智慧,他们所思所为尚未与真理相应,他们没有按照真理去调节自己的行为。存在的真正样子是微细难见、深奥难知的,它本身超越于“同一”和“差异”这些对待范畴之上,而那些修行人对此尚未觉悟。为什么这样说呢?善清净慧,当修行人思考存在实态与生命活动之间的关系时,或者说它们是绝对一致的,或者说它们是截然差别的,这种偏执的态度即表明,他们根本还没有领会所谓“存在实态”究竟指什么,更毋从谈去亲身证人存在的真实本性了。这究竟是为什么呢?
善清净慧!如果果如一类修行人所说的,存在实态与一切生命活动没有一点差别,那么,应该推论出来,就在我说话的当下一刻,一切有染污的生命都应该已经看见真理,已经进入真理的范囿,都应该获得最圆满安乐的自由境界,或者都应该获得最高最圆满的觉悟了。如果果如另外一类修行人所说的,存在实态与一切生命活动之间没有任何共同点,那么,可以推论出来,已经看见真理的修行人肯定没有排除身心活动中的染污成分,既然没有排除自己身心活动中染污成分,那么他也就无法摆脱认知活动过程里的一切实体性执著,如果他尚且连认知活动过程里的实体执著都无法摆脱,那也不可能摆脱实体执著的心理潜势力了。如果一个修行人不能从显在和潜在的两种实体执著的重重束缚中脱离出来,那么,我们一方面说,有些修行人已经看见真理了,另一方面我们又说,已看见真理的人必然不能达到最圆满的安乐自由境界,也不可能获得最高最圆满的觉悟了。
善清净慧!让我们从事实出发,在我陈说教法的这当下一刻,并不是所有染污中的众生都已看见真理,也不是所有染污中的众生都已经获得圆满安乐或者最高觉悟,而且恐怕在将来的很长时间里情况也只会如此。所以,说存在实态与生命活动二者之间没有一点差别,这显然是不符合道理的。如果一些人坚持存在实态与生命活动的绝对一致性,他甚至根本就无须修行活动了,那么,他由此引发的一切思想和行为就必然不可能与真理相应。
善清净慧!让我们再从事实出发,现在,那些已看见真理的人,不是说他们没有排除有染污的生命活动,反而恰恰是勤勉不懈地排除著生命现象中的一切染污:不是说他们没有摆脱认识过程中的实体执著,相反是通过勤勉不懈的修学,极力去摆脱这些实体执著;不是说他们没有彻底消除生命现象中的烦恼潜势力,而是自始至终在努力地消除任何染污生命本性的烦恼潜势力:正因为修行人都解除了身心两重系缚的痛苦烦恼,所以他们能获得圆满安乐和最高觉悟。所以,说存在实态与一切生命活动截然差别,这显然也是不符合道理的,如果一些人顽固坚持存在实态与生命活动的绝对差异性,那么,他事实上就无法改造自己的现实生活,那么,他由此所引发的一切思想和行为也就绝对不符合真理。
善清净慧!让我们再进一步思考这个问题。如果说存在的真实样子与生存活动没有任何差别,那么,可以推论说:既然生存活动是有染污的,存在的真正样子也应该是染污的:善清净慧!如果说存在的真正样子与生存活动没有任何共同点,那么就不应该说存在的真正样子是一切生命现象的共同面目或者共性了。
善清净慧!我们现在知道一些事实,即,存在的实态是净化的,是绝对不会有染污的,而存在的真正样子又是一切生命现象的共同本性,所以,说存在实态与生命活动完全一致,这是错误的,说存在实态与生命活动完全不一样,这也是错误的。如果有些人在这里顽固地维护他们的错误观念,要么执著著同一性,要么执著著差异性,这种态度根本就不适合讨论真理,随之引发出来的一切思想和行为就绝对不会和真理相符契。
善清净慧!如果说存在实态与生命活动之间没有任何差别,就可以推论说:既然存在实态同任何生命活动都是没有差别的,那么,不同的生命活动之间也势必是没有差别的。这样,当修行人把生命活动作为一个对象进行思考时,他就会认为,无论是视觉活动、听觉活动,或是感觉活动、知觉活动,举凡生命现象中的一切活动,其价值都是一致的,它们都是同一个生命实态的表露。同样道理,修行人也不必在研究生命现象的一切活动之后,再去寻找存在的真正样子究竟是什么,他们会得出结论说:什么是存在的真正样子?它就是我见闻觉知的一切活动,它就是我起心动念的一切活动。这是因为,我们现前已经假定,存在的真正样子与生存行为应该是完全一致的。
如果说存在实态同生命活动之间没有任何共性,那么,我们就不应该说,在生理心理复合而成的生命活动里,透破自我主体和对象客体的实体性执著后显示出来的生命现象,就是生命的实际情态。再者,如果我们勤勉不懈地改造著自己的精神生活,以期实现染污生命的净化,而我们又同时坚持生命的实际情态与染污生命之间绝不相伴,那么,这岂不是说,当我们看见存在实态时,应该不排除染污生命,或者说,不排除生命活动中的染污成分:当我们看见染污生命时,也应该不妨碍存在实态的显现,这样,同时同地针对同一个生命现象,我们就必须承认有两个生命现象存在著,其一是有染污的生命活动,其二是存在实态,他们之间没有任何联系,但它们同时同处并存著。
善清净慧!我们现在看到这样一些事实,即生命现象的一切活动,彼此无论是在功能上还是在价值上都是有差别的,而修行人在对生命活动进行研究时,又总在见闻觉知等感性生命活动之中再进一步去寻找存在的真正样子:再者,我们确实是把突破两种实体执著后显现出来的生命现象叫做存在实态的,而在同时同地同一个生命活动中,又绝对不能承认有两个生命现象存在著,所以,无论是坚持存在实态与生命活动的绝对同一,还是差别,两种观念都是错误的,由此引发出来的一切思想和行为也势必不能与真理相符契。
善清净慧!你不妨好好考虑一下下面这些例子。我们能说螺贝上那种鲜嫩的白色是和螺贝同一的呢,还是其间有差异?我们能说金上的黄色是和金本身同一的呢,还是其间有著差异?箜篌这种乐器能奏出美妙的音乐,箜篌乐器上的潜在音乐性能与它所奏出的声音究竟是同一的呢,还是其间有差异?黑沉能散发出香气,我们能说黑沉上的这种功能究竟与黑沉是同一的呢,还是其间有差异?胡椒上有极其浓烈的辣味,我们能说这种辣味同胡椒本身究竟是同一的呢,还是其间有差异?我们解说诃梨的苦涩味道究竟与诃梨是同一的呢,还是其间有差异?再比方说,蠹罗绵上有柔软的纤维性能,这种纤维性能究竟与蠹罗绵是同一的呢,还是其间有差异?熟酥上有上好之味,这种上好之味与熟酥究竟是同一的呢,还是其间有差异?
再比方说,一切生理心理的活动现象都具有变动无常性的特点,一切有错失的生命活动都具有痛苦烦恼的情绪特征,一切存在现象上都没有实体存在著,等等,我们能说“变动不居的特点”究竟和生理心理的活动本身是同,是异呢?痛苦烦恼的情绪特征究竟和错失的生命活动是同,是异呢?没有实体存在的存在本性究竟和存在的一切现象是同,是异呢?再比方说,一切贪欲活动都具有扰动不安和染污污秽的表现特征,我们能说这种表现特征究竟与贪欲活动是同,是异呢?另外几种不健康的心理活动,例如愤恨、愚昧、偏执等,情况也可据此类推。
善清净慧!同样道理,我们也很难说存在的实态究竟与生命的现实活动本身二者之间究竟是同是异。善清净慧!我对那细微难见、深奥难知、理性认识能力极难洞澈的存在之真实样子已经完全觉悟,我知道,存在实态是绝对超越于“同一”或“差别”的对待范畴之上的,它是绝对超越于世间的任何语言表述与任何日常思维之上的。在我获得对真理的圆满认识后,我已经用各种各样的方式把这一真理陈说出来了。
当时,世尊想把以上教法道理用很简略的话概述出来,以便一般人记忆和掌握,就说了下面这些偈颂。他说:
生命现象和存在实态,这二者之间既不可说是同一的,又不可说它们截然差别,如果用“同一”和“差别”的概念理解它们,那就绝不可能与真理契合了。生命不仅遭受实体执著的系缚,而且被种种烦恼潜势力所推动,必须认真练习观照思维和心念相绩,最后才能获得解脱、获得自由。
当时,佛告诉大弟子善现说:善现!请你现在观察生命世界,有哪些修行人,内心中骄矜固执,他们还没有理解佛的教法,就说自己完全理解了,他们还没有取得乐观的修行成果,就说自己已经收获累累了,他们被自己的骄慢之气主宰著,只认可自己所理解的那一类教法:还有哪些已摆脱了骄矜、固执?他们陈说自己的心得体会却丝毫没有执著的心态?
当时,佛的大弟子善现回答佛陀说:世尊!我知道生命世界虽然遍布于宇宙,但其中却只有很少部分的众生摆脱了骄慢、偏执,他们能陈述自己的心得,能与其他同道交流,而没有丝毫主观执著的情绪以及先入为主的观念。世尊!我还发现在生命世界里,有无量无数的修行人都怀有偏执和骄慢,他们被自己的骄慢习气主宰著,总觉得只有自己所领会的那部分教法才最有价值,而其他的教法则不值得注意。我曾经到过一片寂静的大森林中,当时这片大森林里有很多修行人,他们也和我住在一起。每天我看见他们陆陆续续地从各个栖息地聚集起来,根据自己修行所得的体会,各自陈说种种教法,各自把自己所陈说的教法看成是最正确最有价值的。在他们当中有一类修行人对于“生命蕴集体”的教法很有研究,他们认识到,生命是由几个部分复合而成的,而每一个复合成分又由更多的成分聚集起来;生命活动有产生、有变动,也有消亡,现实生命是充满苦痛和烦恼的;生命活动全盘抛弃的境界是安宁、安乐的:而要达到这一境界则需要正确的修行方法,如此等等。这一类修行人就把“生命聚集体”的理论看成是最正确的,其他的教理则不值一哂。
还有一类修行人对于生命活动中的认知功能之构造颇有研究,他们就把“认知功能之构造”的理论看成是最正确的,其他的教理则不值一哂。
第三类修行人对于生命活动的展开颇有研究,他们就把“生命活动展开之十二环节”的理论看成是最正确的,其他的教理则不值一哂。
第四类修行人对于有情生命的资生方式颇有研究,他们认识到,资生方式是复杂多样的,不同生命以不同的方式作为资生依据,生命怎样利用资生要素来维持身体的存在和发育,这一向外界摄取的功能到了什么程度会衰落下来:世俗资生方式全盘抛弃以后的境界是安宁、安乐的,而要达到这一安宁、安乐的境界则需要正确的修行方法,如此等等。这一类修行人就把“生命资生方式”的理论著成是最正确的,其他教理则不值一哂。 第五类修行人,对于四种真理颇有研究,他们认识到各种真理的自身界限,痛苦烦恼的生命现象,与其原因,痛苦烦恼的断然抛弃,及断除的具体方法,如此等等,这一类修行人就把四种真理看成是最正确的,而其他的教法则不值一哂。
第六类修行人,对于宇宙世界构造成分颇有研究,他们认识到各种成分的界限,认识到十八种基本的构造成分,而每一成分中又可进行更详细的分类:他们认识到十八种成分在消除实体执著后的圆满安宁状态,而要达到这一安宁状态,则需要正确的方法,如此等等。这一类修行人就把宇宙世界构造成分的理论看成是最正确的,而其他的教理则不值一哂。
第七类修行人,对培养注意力的方法颇有研究,他们认识到为什么需要培养注意力,每一种培养注意力的方法自身拥有什么功能:又能克服身心中的何种毛病;培养注意力的具体方法:如何从精神分散状态一下子过渡到精神集中状态,又如何在赢得初步成果后,使注意力更加强化、集中、深化和扩展,如此等等。他们就把注意力的培养看成是全部教法中最重要的,而其他的教理则不值一哂。有些人著重研究去恶行善的意志力之培养,美德和智慧的四种心理基础之培养、基本良善的心理品性之培养、基本良善的心理品性之提高、觉悟能力的培养,等等。
第八类修行人,著重研究走向真理的八条生活道路,他们认识到为什么要选择八条生活道路:八条道路各自包含什么功能,又能克服身心中的何种毛病,如何按八条道路指示的方法去切实践修:如何从错误的生活道路上走到“八条道路”提示的正确人生道路上来,如何在八条生活道路上站稳脚跟、绝不退回,也不走岔,如此等等。他们就把“八条走向真理的道路”看成是全部教法中最精彩的部分,而其他的部分则不值一哂。
世尊!当时我听到他们的讨论,心里就想:这些修行人根据他们各自的体会,各自陈说他们理解的比较透彻的教法,认为其他的教法都不足一哂。我知道这些修行人都怀有强烈的骄傲心理,他们沾沾自喜于自己的修行成果,他们把自己封闭在修行成果里面,心灵世界未能进一步的打开;他们被自己骄慢心主宰著,对于真理遍布于一切教法,一切教法都拥有同样一个意蕴的深奥道理就无法理解。所以我说,与真理相应之佛出现世间,这是奇特、难遇的,他已透彻地体认了真理,并为著救济其他众生的需要,假借语言成立了各种善巧的教法。存在的真正样子是幽微难见,深奥难知的,它根本无法用一般的意识结构来思考,它存在于一切的存在中,它是一切存在现象的共同面目。
世尊!按照您的教法修学的人对于存在实态的这一特性尚且懵懂糊涂,更何况佛教之外其他的理论和学说呢?要知道这些理论和学说都是从日常思维结构里产生出来的。
当时佛陀告诉大弟子善现说:一切正如你所说的,善现!我对那幽微难见、深奥难知、一般意识根本无法思考的、作为一切现象共同面目而遍布于一切存在现象中的存在实态,已经有圆满的觉悟,我觉悟后,又向他人阐述这一真理,并假借语言成立了教法体系。为什么这样说呢?善现!我已经指明,在一切生命活动中,作为净化了的精神结构之对象,就是这一真理:我已经指明,在认识构造、生命流转、生存方式,四种真理、宇宙构造成分,培养注意力的方法、去恶行善的意志力之培养、美德和智慧的心理基础、基本的良善品质、基本良善品性的强化、决择能力、八条生活道路等等一切教法中,作为净化了的精神活动之对象,就是这一真理。这一真理在一切生命活动中都是平等无差别的,同样道理,它在认识构造活动乃至于在八条生活道路上也都是平等无差别的。因此,善现,你应当知道,真理普遍地存在于一切现象之中,它是平等而无差别的。
善现!那些致力于改造精神结构的修行人,在透彻地体会到生命中的某一些事物,透破一切实体执著后显示出来的存在本性后,就不需要再分别地研究生命构造、认识构造、流转过程、资生方式、四种真理、注意力的培养方式、意志力的培养方式、美德和智慧的心理基础、基本的良善心理品性之发掘、良善心理品性的强化、决择能力的培养、八条生活道路等等诸多事物,以便逐个地从中发现存在之本性。
这就是说:他依据他在生命某一聚集体中体会到真理的智慧,就可以对普遍存在于一切现象中的真理,运用理性细致地审查,通过修行,亲身去证入。善现!修行人可以通过透彻研究某一事物,而得以认识普遍一切事物中的存在本性,这一现象也定以证明真理是遍在于一切生命活动中的,它平等而无差别。
善现!那构造生命的五类聚集体是在相互联系、相互作用中不断地变化著的,与五类聚集体的情况相似,认识构造、生命流转过程、生存方式、四种真理、宇宙构成、注意力的培养、意志力的培养、美德和智慧的心理基础,基本的良善心理品性之发掘、良善心理品性之强化、决择能力、八条道路等种种事物在现实的生存活动中也是不断变化、发展著的,如果那突破一切实体执著之后显示出来的真理也有变化发展的话,那么,我们所谓的“存在真实本性”也就成了有条件的东西,它是从其他条件中产生出来的,如果存在的真实本性是从其他条件中引发出来的,那它就是有造作、有生灭变化的东西,如果它是有造作、有生灭变化的东西,那我们就不会说它是真理了,如果它还不是真理,那么修行生活就理当再求出另外一个真理来。
善现!由于存在的真实本性是透破一切实体执著后显示出来的真理,所以它没有产生它的条件,它不是从条件中引生出来的东西,它不是有造作生灭变化的东西。因此,不是说,它先前并不存在,是我们使它存在了,它是绝对的存在真理:找到了这个真理,就不需要再去寻找其他的存在真理了。不管与真理相应的觉者是否会出现在一般生命世界上,从遥远的过去直到今天,从今天一直到无穷无尽的未来,那一切存在现象的本性是平安的,不被扰动的,是存在在自己的真实本性中。所以,我说,善现,绝对真理是存在于一切现象中的,它遍在于一切现象之中,平等而无差别。
善现!打个比方说,物质的类型千差万别,物质的具体表现也是千差万别的,可是在千差万别的物质世界,在繁杂缤纷的形体世界,虚空虽然没有一个具体的形象,但它却平等地渗入物质世界和形体世界之中,虚空在感知世界里无所不在,但它却又不随感知世界而有变动生灭。因此可以说,在不同特质、不同形态的一切存在现象中,真理遍在于其中,平等而无差别。
当时佛陀想用简略的语言把以上教法的大意概括起来,以便一般人记忆和掌握,就说了一个偈颂。他说: 这遍在于一切现象中的真理是平等无差别的,只有与真理绝对相应的觉者才可以陈说它,如果有人不了解这点,说这个佛的真理不同于那个佛的真理,那他一定是个愚昧无知的修行人,因为他仍然抱著世俗的偏见去理解超越世俗的真理,他没有放弃自我实体执著,他骄傲、狂妄而又愚蠢。
当时广慧大菩萨禀告佛陀说:世尊!您曾经说过有透彻了解精神活动奥秘的菩萨 。现在我想知道,究竟怎样才算了解了精神活动的奥秘呢?那与真理相应的佛究竟根据什么认可菩萨证悟的阶次,他们已经深深领会了心灵世界的奥秘呢?
当时世尊告诉广慧菩萨说:广慧!你问得太好了!你今天能提出这样深奥的问题来,我知道,你是为了帮助一切众生,为了让他们获得利益安乐,才提出的。你同情那无穷尽的世界上无量无数的苦难众生,你想用真理救济他们,让他们都能真有所获 。你现在要一心谛听,我要为你分析心灵世界的奥秘。
广慧!你应当知道,在天、人、阿修罗、地狱、饿鬼、畜生这六种生存状态褃流转变化的一切生命,都要根据其过去行为的牵引力而在新的形式下开始其下一期的生命,他们取得新生命的方式有四种,有的是在卵中孵化而出的,有的是在母胎褃孕育诞生的,有的是通过潮湿发酵或霉变产生出来的,还有的靠修行力量牵引出新的生命 。生命发生的具体过程大致是这样的,首先在两期生命之间有一个过渡阶段,那过渡阶段中的身体是由极微细的物质构造成的,它被包含在拥有各种潜能的深层心识褃,这深层心识处在不断的变化和发展中,它引发现实生命的潜能在逐渐成熟,此后,通过诸如父母交合等外部条件的影响和作用,生命潜能就会进一步增长、扩大,变得有力量,能统摄住两种事物,把它们领会为自己的所有物,把它们作为认知之对象,并且对它们产生出内在的感受来。被深层心识领会为感知对象的这两种事物是:其一,五种物质性的感觉器官以及感觉器官所依据的肉体,深层心识把感觉器官和肉体领会是自己生命整体中的一个部分,因此对它们发生感受:其二,深层心识既然有了自己的感知对象,也就有了对对象与表述对象的名称之间的分别,随著名称和名称表述的对象之间的区分,也就进一步产生出命题和判断来,有了命题和判断,接著也就产生出种种观念种种学说来,这些名称、判断、观念和学说有的是上期生命活动滞留下来的,它们作为潜在势力在深层心识褃盘踞著,有的是随著身心的发育、随著生命活动的展开而逐渐孕育出来的,它们也落实到深层心识中,化为心理上的潜在力量,—— 现在,深层心识也把种种心理上的潜在力量领会为是自己生命整体中的一个部分,因此对它产生感受。以上说的是欲念世界中拥有潜能的深层心识之一般状况,在没有欲念但有肉体的生命世界褃,此种潜能心识仍然包含上面两个方面的内容,到了既无欲念又无肉体但残存思想活动的生命世界褃,潜能心识在内容、对象上就有了一些变化 。
广慧!深层心识也可以叫做「执持识」 ,为什么把它叫做「执持识」呢?因为它 始终追逐著身体的一切活动,身体在哪儿,它也就在哪儿,它把身体中的感觉器官和 肉体统摄为一个整体,从而才能使生命的一切活动表现为某一个生命的活动。深层心识也可以叫做「藏识」,为什么把它称作「藏识」呢?因为它把身体活动统摄著,对身体的一切活动都能产生感受,就好像身体是藏在它的框架中似的,同时它又像是隐 藏在身体中似的,它与身体同安共危。深层心识也可以叫做「心」 ,「心」是什么意思呢?心是集聚、生起的意思,就是说,由于这个心识,就能把视觉可及的颜色、听觉可及的声音、嗅觉可及的香气、味觉可及的味道以及触觉可及的细滑冷暖等一切事物都贮藏起来、收集起来,使它们在精神结构褃稳定地积淀下来,而一旦条件成熟的时候,这些积集在深层心识褃的事物又会滋生出来、显现出来,而这也就是表层心识活动的发生过程。
广慧!让我们对表层心识活动的发生过程作一个更仔细的观察。以执持身体的心识作为依靠之处,这个生命活动的统摄者就会使表层心识的现实活动成为可能。具体地说,表层心识就是眼识、耳识、鼻识、舌识、身识和意识这六种心识。六种表层心识发生现实作用的情况是这样的:以眼睛这一视觉器官和视觉可及之颜色、物体作为条件,就会产生出眼识——视觉活动来,随著视觉活动的展开,在同一时刻、面对共同的感知对象,就会有对感知材料进行分析、整理和判断的意识产生出来。同样道理,以耳朵、鼻子、舌头、身体以及听觉可及之声音、嗅觉可及之香气、味觉可及之味道、触觉可及之细滑冷暖等作为条件,就会产生出耳识——听觉活动,鼻识——嗅觉活动,舌识——味觉活动,身识——触觉活动,同以上感觉活动一起,伴随著诸种感觉活动,在同一时刻、面对同一感知对象,就有对感知材料进行分析、整理和判断的意识活动产生出来。
广慧!如果感知活动发生时,只有视觉功能的展开,那么此时就只有一个能分析、整理、判断的意识与这个视觉功能一起展开,如果感知活动发生的时候,不仅仅只有视觉的展开,而且其他诸种感觉活动也同时展开著,那么此时仍然只有一个能分析、整理、判断的意识与诸种感觉活动同时展开。
广慧!生命现象中精神活动的这种展开是比较难理解的,打个比方说,这就奸像是一片巨大的水流,在此湍急的流水中,如果有引发一个浪花的外部条件存在,那么就会有一个浪花从平整的水体中飞溅而出,如果有引发两个浪花乃至多个浪花的条件存在著,那么就会有两个浪花乃至多个浪花从水体中飞溅出来,可是,不管浪花是多是少,也不管每一个浪花是生起还是消失,那整个一片巨大的水流始终延续著,作为一个整体,它稳定地存在著,绝不会有间断,也绝不会有终结。再比方说,这就好像有一个擦得很乾净的镜面,如果有产生一个影像的条件存在,此时镜面上就会呈现出一个影像来,如果有产生两个乃至多个影像的条件存在著,那么镜面上就会呈现出两个乃至多个影像,这绝不是说镜面直接变成了影像,不管镜面上的影像是产生还是消失,镜面本身则既无产生、又无消失可言。
广慧!你应当知道,统摄生命一切活动的深层心识就像是那湍急的水流,也像是能映现万像的镜面,它是生命现象一切展开活动的依据,它的存在乃使其他显在心识表层的现实活动成为可能。当使视觉活动发生现实作用的内外条件成熟时,这时就会依据深层心识引发出视觉活动来,当使五种感觉功能发生现实作用的内外条件成熟时,就会有五种感觉活动同时展开出来!
广慧!正如前面所说的,如果菩萨们根据因果作用的道理来观察心灵世界的结构,他已认识到,精神活动的一切展开都被深层心识统摄著,由于深层心识的统摄功能,一切表层心识的现实运作才有了可能,到此地步,可以说菩萨对精神活动的结构已经极其透彻的理解,然而,那些与真理相应的觉者们,并不承认到此地步就可以把他 叫做彻底理解了精神奥秘的修行人。
广慧!如果那些菩萨在修行生活褃,确确实实地再也不执著于深层心识的统摄作用,不执著于那个统摄心识的存在,不执著于藏识的作用,也不执著于藏识的存在,不执著于深层心识引发表层心识的作用,也不执著于这个心识活动展开的依据者之存在,也不执著于深层心识贮藏生命活动潜能的作用,不执著于视觉的作用,也不执著于视觉功能的存在,不执著于听觉的作用,也不执著于听觉功能的存在,不执著于嗅觉作用,也不执著于嗅觉功能的存在,不执著于味觉的作用,也不执著于味觉功能的存在,不执著于触觉的作用,也不执著于触觉功能的存在,不执著于意识的作用,也不执著于意识功能的存在,到此地步,修行人就已经彻底认识了真理。那与真理相应的觉者,根据菩萨在修学上的这种进步,就说他们已经透彻领会了精神世界的奥秘,我就是根据这一点才成立一类菩萨,说这类菩萨已经完全洞彻了心灵世界的奥妙。
当时佛陀想把以上教法中的道理用极为简略的语言概括起来,以便于一般人记忆和掌握,就说了下面这个偈颂。他说:
那统摄生命活动的深层心识幽微难觛,它贮存著生命活动的一切潜能,它自身虽然变动不居,却又持续稳定,维持著生命现象的同一,就像那湍急的水流,虽然浪花四溅,但却从无间断。对于一般众生,我不敢把精神结构中的这一层次直接揭示出来,因为他们将会执著于深层心识的存在,把它看成生命内部的自我和主宰。
《解深密经》讲义科判 壹、序品第一:序品五事...
《解深密经》纲要 佛陀转正*轮 ,三时判教。其二...
《解深密经》解题 《解深密经》略称为《深密经》...
《解深密经》有两大特点: 一,唯识经典:这部经...
《解深密经.胜义谛相品第二》 各位老师、各位同...
【悬 论】 解深密经有八品,此次所讲的是末后一...
解深密经的系统 星月法师 清楚地表达瑜伽行派思...
题解 《解深密经》是佛教唯识宗所依据的「六经十...
庚午春以来,笔者(济群法师)担任《解深密经》...
《解深密经》的阿赖耶识 性空 闽南佛学 一、引言...
题解 《解深密经》是佛教唯识宗所依据的「六经十...
唯识思想前后期价值取向之重要变化 《解深密经》...
《解深密经》简介 《解深密经》,略称《深密经》...
玄奘思想研究:玄奘译《解深密经》之唯识思想(徐...
白话文:解深密经 题解 《解深密经》是佛教唯识宗...
庚午春以来,笔者(济群法师)担任《解深密经》...
解说 《解深密经》的中心思想是揭明佛陀一代时教...
解深密经疏卷第一 解深密经序品第一 将欲释经四...
《解深密经》讲义 《解深密经》是释迦牟尼佛三时...
试谈对大乘瑜伽止观的认识及体会 《解深密经分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