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释迦牟尼佛说的一部经,叫做《阿弥陀经》。(这一句是这一部经的名目。)
【释】(1)佛:就是释迦牟尼佛。这释迦牟尼佛,本来早就已经成了佛的,因为要劝化这个世界上的人,所以特地来投胎做人。
在中印度迦毗罗卫国,那个国王的名号叫净饭王。他的夫人叫摩耶夫人。
释迦牟尼佛投胎到摩耶夫人的肚子里,在中国周朝的昭王26年,是甲寅年份的四月初八日,从摩耶夫人的右边胁骨中间生出来的,就是堂堂皇皇的太子。
后来长大成人了,看见世界上的人,受种种的苦恼,觉得在这个世界上做人,一点没有甚么好,就一切都看破了,情愿不做太子,出家修行。从19岁起,修到30岁就得了道、成了佛。后来就在各处地方说佛法,劝化世界上的人。到79岁,就入涅槃。
(2)阿弥陀经:为什么为一部经叫《阿弥陀经》呢?因为有一尊佛,名叫“阿弥陀佛”从前他发心修行的时候,也是一个国王。他父亲名号叫“月上转轮圣王”,母亲叫:“殊胜妙颜夫人”。在那个时候,他的国里出了一尊佛,名号叫“世自在王佛”。他听了佛说的法,觉得学佛法,有种种的好处,在世界上做人,有种种的苦恼,所以就抛弃了王位,出家去修行,法名叫“法藏”,并且还立了重誓,情愿修成了佛,现出一个清净的世界来,好让众生都投生到那里去,享受种种的快乐。
现在这部经里的西方极乐世界,就是阿弥陀佛经过了好多劫数,修福修慧,修成就了所现出来的世界。
他在修行的时候,他还在“世自在王佛”的面前,发了四十八大愿心(24),在这四十八个大愿心中的第十八心说:若是我成了佛,十方世界一切的众生,若是诚心相信,并且愿意生到我的国里去,只要念我的名号,就一定可以去的。倘若念我名号的众生,不能生到我的国里去,我就不愿成佛了。阿弥陀佛有了这样大的愿心,才能成佛的。
这部经所说的,都是说的西方极乐世界的种种好处,和往生到那里去的方法。所以这部经叫做《阿弥陀经》。
但是我们这些人,本来不晓得有西方极乐世界,也不晓得西方极乐世界有说不尽、讲不完的好处,更加不晓得用什么方法可以生到西方极乐世界去。释迦牟尼佛的心,慈悲的很,哀怜我们这些人苦恼,所以特地说这一部《阿弥陀经》。把西方极乐世界种种的好处,和修到西方极乐世界的去的最容易、最简便的方法,都在这部《阿弥陀经》里,说给我们听,教我们依了这种方法去修,就决定能够生到西方极乐世界去了。
在这《阿弥陀经》四字上面,加上“佛说”两个字,是要我们晓得这一部《阿弥陀经》是释迦牟尼佛金口说的,不是旁人假造出来的,佛是决不会说假话的。我们念这部阿弥陀经的人,都不可以有一点疑惑心的,一定要切切实实的相信。
(3)涅槃:涅槃是梵语,就是现在的印度话。涅字的解释是不生,不生就是没有生相。槃字的解释是不灭,不灭就是没有灭相。
佛因为要教化众生,所以现出投胎、出世形相来。到了教化事情完毕了,仍旧归到他本来没有生没有灭的真如实相去,这就叫涅槃。
那些不知道的人,看见佛入涅槃,就算佛死了。哪里晓得佛就是永远不会死的。这种道理,很深很深。不说明白,恐怕人家倒反要起疑惑。但是要拿白话来说明白,实在不容易。
(4)生相:觉得有生出来的形相叫做生相。
(5)灭相:觉得有消灭去的形相叫做灭相。
(6)真如实相:没有生的形相,也没有灭的形相,就是佛所证的真如实相。证是得到的意思。真如实相就是自己本性的清净心。因为没有虚假,所以说是“真”;因为完全平等,所以说是“如”。这是真实的心相,所以说是“实相”。
(7)清净心:清净心也可以叫真实心;本性的清净心也说可以叫“真性”,是看不见的,虽然看不见,但是永远不会改变、永远不会消灭的,不论什么东西,凡是会改变的、会消灭的,就是虚的、假的,这种种永远不改变、永远不消灭的“真性”才可以说是真的,并且从佛起,一直到地狱的众生都有的、都是一样的,所以叫“完全平等”。在各种佛书里,常常说到“众生就是佛”,就是这个缘故。
(8)众生:众生两个字,除了佛,从菩萨起一直地狱的众生都有的、都是一样的,在下面解释“其国众生”一句时,会详细说明白的。
(9)常住不变:常常是这个样子,永远没有变动,所以叫“常住不变”。
(10)佛的三身:法身、报身、应身。先把佛的三种身体约略说几句,使得大家可以知道佛的“涅槃”,比凡人的“死”,是大不相同的。怎么说佛的三种身体呢?凡是一个人,修到成了佛,都是有三种身体的。哪三种身体呢?一种是“法身”,一种叫“报身”,一种叫“应身”。大家不要听我说了佛有三种身体,就疑惑一尊佛三种身体,不是就变成了三尊佛么?要晓得虽然说起来有三种身体,实在仍旧只是一尊佛,并且所说的“只是一尊佛”,还是就“法身、报身”说的。若是讲到“应身”,那么一尊佛就可以变化出无穷无尽的佛来了。
譬如天上月亮的影子,印地各种水里,不论是江、是河、是海,就是很小的水缸里,也都有一个月的影子现出来的。这许多影子,究竟还是有许多的月呢?还是只有一个月呢?自然只有一个月了。佛的“应身”就是从这个“法身”上显现出来的。“法身”就譬如月,“应身”就譬如月的影子。所以“应身”虽然多得很,“法身”实在只有一个,就同这一个月可以在各处水里都印到的道理是一样的。
月碰到了清净的水,就能够显现出月的影子来。佛碰到了有根机缘分的众生,就现出“应身”来给有根机缘分的众生看。等到可以度脱的众生度完了,佛就现这种入涅槃相了。
譬如水干了,月的影子也没有了,但是水干了后,月的影子虽然看不见了,但是月还是好好地在那里,一点也没有变动,不可以说没有月了。况且水干的地方,即使看不见月的影子,但那些有水的地方,仍旧都可以看见这月的影子的。
从这个道理想起来,就可以晓得佛入了涅槃,不可以说佛没有了,不过,我们这个地方看不见罢了。或者我们这些人,同佛没有缘分,所以看不见的,并不是佛没有了。
况且佛有三种身体,就有三种名号:现在所说的释迦牟尼佛,他的法身名号,梵语叫“毗卢遮那”;他的报身佛名号叫“卢舍那”;他的应身佛名号,就是现在所说的“释迦牟尼”,也是梵语,释迦两字,就是中国文的“能仁”两个字。
我们到寺院里去,看见大雄宝殿上,中间塑的一尊很大的佛,就是“释迦牟尼佛”。各种佛经都是释迦牟尼佛说的。
(11)法身:是拿所有一切法平等的“真实性”来做的“本体”,不可以把形色来拘泥的。
(12)报身:产因为所修的种种功德,修得长久了,积得多了现出这个极庄严的形相来,享受快乐的报应。这种报身,只有大菩萨能够看的见,凡夫是看不到的。
(13)应身:因为众生的根机缘分感应了佛,所以变化出这种身体的形相,到世界上来专门度脱众生的。
(14)法:“法”字在佛经里解释起来,不论什么东西、不论什么事情、不论什么境界,凡是有名目可以叫得出的、有形相可以看得见的,都叫“法”。
“一切法平等”,就是不论随便什么都是一样的、没有分别的,这就是佛的“本体”,也就是佛的身体的根本,所以叫拿这个真实性来做“本体”。这个道理实在是佛法真正的道理。但是很深、很不容易懂的,又没有法子把浅的话来解释明白。所以,若看了不懂,可以暂时不去管他,只要记牢了佛的法身不是同人一样有形色相貌的就是了。
(15)本体:本体的“体”字,实在就是从佛起,一直到“地狱”的众生本来有的那个“真实性”,也实在就是身体的根本,但是并不是我们这种血肉的身体,千万不可弄错的。
(16)庄严:庄严二字有端正、尊重的意思。在下面解释“池中莲华”一节的小注里会说明的。
(17)毗卢遮那:中国文叫“遍一切处”。就是无论什么地方,没有不周遍的意思。
(18)卢舍那:中国文叫“光明遍照”。就是身上的光明,广大得很,无论什么地方,都可以照到的意思。
(19)能仁:“能”是能干。“仁”是慈悲。
(20)牟尼:“牟尼”两个字就是中国文的“寂默”两个字。“寂”就是寂静不动的意思。“默”是符合本性的意思。
(21)誓:就是俗话说产赌咒,有决定要做到的意思。
(22)劫:就是记年代的大数目,在下面解释“无量无边阿僧祗劫”一句里会详细讲明白的。
(23)慧:“慧”是明白真实的道理,不起一丝一毫的妄想的念头。“妄想”就是乱转念头。
(24)四十八大愿心:在《无量寿经》里有详细的说明。
(25)十方:指东方、南方、西方、北方、东南方、东北方、西南方、西北方、上方、和下方,叫做“十方”
【解】这部《阿弥陀经》本来是西域(就是现在的印度国)的梵语(印度国的文字)。在从前南北朝的时候,姚秦国有一位精通各种经书的大法师,名字叫鸠摩罗什翻译成就中国文字的。(这一句说明这一部《阿弥陀经》是某人翻译的。在念这部《阿弥陀经》的时候,这“姚秦三藏法师鸠摩罗什”的一句,是不要念的。)
【释】(1)姚秦:我们中国,在南北朝的时候,乱的很,分了好几国,都是自己称皇帝的。那人时候,前后两个秦国,一个秦国的皇帝姓符,名字叫坚,所以大家称他做“符秦”,也称“前秦”;后来被姚苌夺了皇帝,虽然仍然叫秦国,但是皇帝改了姓姚的,所以大家称他做“姚秦”,也称“后秦”。
因为这位法师是姚秦时候的人,所以称他做“姚秦三藏法师”。
(2)三藏法师:三藏是指“经、律、论”三种。藏字是包藏的意思。因为“经、律、论”三处都包藏着许多的道理在内,所以叫“三藏”:就是“经藏、律藏、和论藏”三种。
这位法师是精通这三种学问的,所以称他做“三藏法师”。
法师是精通佛法的出家人,能够把佛法来教导世人的。
(3)经藏:是佛说的各种经。“戒”、“定”、“慧”的道理在经藏里都讲到的,有过讲“定”的地方最多。
(4)律藏:是讲应该守的各种戒。譬如我们世间的法律一样的。律藏是专门讲一种“戒”的道理。
(5)论藏:是专门讲许多佛法的道理的。论藏是专门讲一种“慧”的道理。
(6)戒、定、慧:“戒”是自己禁戒自己,不但是不做种种恶事,就是恶劣的念头也一点不转。“定”是一心一意,专诚用功佛法,不去转一丝一毫别种念头。已经讲明白进的。戒、定、慧三种道理,实在是佛经里要紧修的,能够在这三种道理上用功夫,才可以把一个人的种种坏处渐渐去掉。
(7)鸠摩罗什:是法师的名字。法师是印度地方中天竺国人,生在葱岭东的龟兹国(qiuci)。他的父亲,名字叫鸠摩罗琰,做过宰相的,他七岁的时候就明白佛法的道理,后来就专心功,精通佛法。
符坚听到了他的大声名,就派一名将军,叫吕光的,去攻打龟兹国,接法师来,等到吕光接到了法师,回到凉州地方,姚苌已夺了皇帝的位,所以在凉州住了几年。后来姚苌的儿子姚兴做了皇帝,才把法师迎接来,就拜他做了“国师”。
(8)国师:是皇帝拜他做师父的尊称。皇帝拜了他师父,就请他在全国各地传扬佛法了。
(9)译:译是翻译的意思。中国所有的佛经,本来是许多很高明的大法师把梵文翻译成中国文字的。这部《阿弥陀经》就是鸠摩罗什翻译出来的。
他所翻译的佛经,总共有390多卷。差不多要死的前几天,对了许多人说道:我翻译的佛经,若是没有翻译错,那么我死后,烧起我的身体来,我的舌头不会烂的。后来他死了,就照佛教的规矩,把他的身体火化了,身体烧得一点没有了,独有一条舌头还是好好的没有烧去。所以可见得他所翻译的这部《阿弥陀经》是决定没有错的。
【解】我亲自听得佛陀这样说的。有一个时候,释迦牟尼佛(以后简称佛)在舍卫国的一个花园里,这个花园叫祗树给孤独园。(这一句说明佛在什么地方。)
【释】(1)如是我闻:这一部《阿弥陀经》虽然是释迦牟尼佛说提的,但是佛说过了,当时并没有记下来。后来佛的堂弟,就是佛的弟子,名叫阿难的,恐怕日期长久了,大家都记不得,所以特地把佛所说过的佛法,一句一句的都编集起来。
“如是我闻”的“如是”两字,是“这个样子”的意思,就是总指这部经。“我”字是阿难自己称呼。
佛差不多要入涅槃的时候,阿难问佛:“将来编集起佛经来,开始第一句怎么样说法?”佛回答阿难道:“佛旨第一句一定要有用‘如是我闻’四个字才可以证明这部经都是你阿难自己亲听佛说的,不是从旁人那里听来的。”因为佛这样吩咐过阿难的,所以阿难编集的各种佛经,开头第一句都有“如是我闻”四个字的。
(2)一时:是有这么一个时候的意思。因为“时候”各处不同的,所以不能够说定某年某月。譬如说我们现在用的阳历正月初一,在阴历还是十一月。又像夏朝的十一月到周朝就算是正月了;又像忉利天的一昼一夜,在我们这外世界已经是一百年了;夜摩天的一昼一夜。在人间已经是二百年了;所以佛经上讲到佛法的时候,都浑说一个时候,不能够就定是在什么年份、月份,就为这个缘故。
(3)忉利天、夜摩天:在后面解释“无量诸天大众俱”一句里会详细讲明白的。
(4)舍卫国:舍卫国“是一个大国的名,就是现在印度的地方。
(5)祗树给孤独园:是舍卫国内的一个花园。舍卫国有一位有财、有势、有学问、有道德的人,名叫“须达多”。他时常周济穷苦的人,所以都叫他“给孤独长者”。
那个时候,舍卫国的国王有一个太子,名叫“祗陀”。他有一个花园,叫“逝多园”,园内有很多的树木,这位长者想问祗陀太子买下这个花园,在园内造一点房屋,请佛来说法。太子假意不肯,说要把金子铺满这个花园的地,才肯卖给你。给孤独长者听了,就拿出自己家中提金子来,铺在花园的地上。那太子看他诚心的很,就把这个花园送给他了。后来就把他们两个人的名字做了这个花园的名字,所以叫做“祗树给孤独园”。
【解】在祗树给孤独园内,同佛常常在一起的有出家的1250人。(这一句是同佛在一处的人数。)
【释】(1)与:是“同”的意思。
(2)比丘:比丘是梵语。出家的男子,受了“具足戒”的,叫“比丘”。就是俗人称他们为“和尚”的男子。出家的男子受的“具足戒”,总共有250条,受了这250条“具足戒”的男子,才可以算是“比丘”。凡生到西方极乐世界去的人都是男身。就是妇女们,倘然生到西方极乐世界去,也都会变成男身的。这是阿弥陀佛四十八外大愿,其中有一个愿说道:“我若是成了佛,倘然生到我国里来的女人,仍旧是女身的,我就不愿成佛。”阿弥陀佛发过这样的大愿心,所以西方极乐世界只有男身、没有女身的。所以只有“比丘”没有“比丘尼”。
(3)大比丘:在这一句经里,“比丘”前加一个“大”字,可见得这些比丘都是道行很高的,并不是初出家的人能够比的上的。
(4)大比丘僧:在这部经里所说的“大比丘”,那都是释迦牟尼佛的弟子,在舍卫国听佛说法的,并不是西方极乐世界的人。佛得道后,最先度脱他们的。
(5)僧:是许多人和合在一处的意思,因为出家人都是许多人和合在一处修行的,所以“出家人”叫“僧”。又“僧”字,从菩萨起直到初出家受过具足戒的,都可以称“僧”。
(6)具足戒:“具足”两个字是完全的意思。“戒”是防备做不了规矩的事情和禁止做恶事情的方法。“戒”有好几种,有多有少的。受“具足戒”就是受“全戒”,没有比这种戒再多的了。受过了戒不可以再犯了。譬如受了“杀戒”,就不可以杀活的东西了。
(7)比丘尼:出家的女人,受了戒的叫“比丘尼”。就是俗人称她们为“尼姑”的女人。出家的女人受的“具足戒”总共有500条,受了这500条具足戒的女人,才可以算是“比丘尼”。
【解】上面所说的1250人,都不是平常的出家人、都是大阿罗汉。大众人都知道他们、认识他们的。(这两句话是说同佛在一处的许多人是怎么样的一等人)
【释】(1)阿罗汉:就是俗人叫做“罗汉”的。
(2)修行:一个人修行,将来就会得到好报应。一个人造业将来就会得到苦报应。
修行到样样完全、样样圆满,就成佛了。
修六度万行的,就是菩萨。
修四谛的,就是声闻。
修上品十善业的,生在天道,就是生到天上,做天上的人。
修中品十善业的,生到人道。还有一种说法,是守五戒的,生在人道。
修下品十善业的,生在阿修罗道。
犯下品十恶业的的,生在畜生道。
犯中品十恶业的,生在饿鬼道。
犯上品十恶业的,生在地狱道。
以上是先把修行、造业的各种人所受的报应,所以不相同的缘故,大略说一点,在下面再把一种一种的说清楚。
(3)业:凡是所持的念头、所做的事情,不论善的、恶的,都叫做“业”。
(4)善业:转善念头、做善事情,就叫“善业”。
(5)恶业:转恶念头、做恶事情,就叫“恶业”。
(6)上品、中品、下品:修得最认真的叫做“修上品”,差一点的叫做“修中品”,再差一点的叫做“修下品”。
十恶业犯的最重、最多的叫做“犯上品”,差一点的叫做“犯中品”,再差一点的叫做“犯下品”。
(7)六道:若是一个人不修到西方极乐世界去,就总在这六道里出出进进,逃也逃不出。六道有“三善道”、“三恶道”二种。
(8)三善道:善的就生在“天道”、“人道”、“阿修罗道”,叫做“三善道”。
(9)三恶道:恶的就堕落到“畜生道”、“饿鬼道”和“地狱道”,叫做“三恶道”。
(10)六度:又叫“六波罗蜜”。
第一是“布施”,梵语叫“檀那波罗蜜”。布施有两种:一种叫“法施”,就是拿佛法来劝化人;一种叫“财施”就是拿钱财、物件来周济、苦人。
第二是“持戒”,梵语叫“尸罗波罗蜜”,就是守住佛的禁戒,不造各种恶业。
第三是“忍辱”,梵语叫“羼提波罗蜜”,就是忍耐一切苦痛,受了旁人欺负,不同他争闹。
第四是“精进”,梵语叫“毗梨波罗蜜”。就是各种善事肯发狠去做,各种恶事肯发狠去禁止。
第五是“禅定”,梵语叫“禅那波罗蜜”。就是把这个心,安住在“真如实相”的道理上,不放他散开来想杂乱的念头。
第六是“智慧”,梵语叫“般若波罗蜜”。就是能够分别真正的道理,破除种种的迷惑。
(12)十二因缘:
第一是“无明”。就是不明白真正的道理产意思。因为不明白道理,就会生出种种烦恼来,所以又叫做“烦恼的根本”。
第二是“行”。行字意思就是没有停歇。因为种种的烦恼没有停歇的时候,常常动起心来,就造出种种的“业”来了。
第三是“识”。识是“业识”,就是妄想分别心。因为一个人前世有了种种的“业”,就被这种种的“业”感动了这个“识”,看见了可以投胎的地方,就去投胎了。
第三是“名色”。就是投了胎,“识”和身体都渐渐的长大起来了。
第五是“六入”。又叫“六根”就是眼、耳、鼻、身、口、意(即念头)。完全成就了,要出胞胎了。
第六是“触”。就是初生出来,年纪二、三岁的时候,对于各种的东西、各种的事情,还不很会分别它的好的、坏的、苦的、乐的。
第七是“受”。就是年纪到了六、七岁的时候,对于各种的东西、各种的事情,渐渐的会分别起好坏来。就觉得的有时受着乐,有时受着苦了。
第八是“爱”。就是年纪到了十几岁的时候,就会生出种种爱的心、贪的心来了,并且生得很厉害的。
第九是“取”。就是到了成人的时候,这种种的爱心、贪心更加厉害。想到什么,就一定要得到手了。
第十是“有”。有字,就是“业”字的意思。因为有了“要”的心,就会生出烦恼来了。有烦恼,就会造出种种业来了。既然造了业,就会有将来的报应了。
第十一是“生”。就是按照现在所造的善业、恶业,将来就要受生生死死的苦,并且还不知道生到什么地方去。
第十二是“老死”。就是既然有了“生”的苦,就一定有“老”的苦、“死”的苦了。
第一种的“无明”,最是迷惑人的东西。有了这种“无明”,一个人就糊糊涂涂的随便造业;造了业,就要受报应了;受报应,就是在这个人生生死死里,出了又进,进了又出;或是投人身、或是投畜生,总归逃不出这个关头。所以,这个“无明”实在是一个人生生死死的根本。有了这个根,就是会生出第二种的“行”,一直生出第十二种的各种因缘来了。
一个人死了去,死的是躯壳,他的灵性仍旧还在的、不会死的。他的“无明”也仍旧没有破去,所以免不得还要投生做人。
(13)因缘:“因”字是种子的意思。“缘”字是帮助成就的意思。譬如种稻,一粒谷是“因”。地土、雨水和种田人是“缘”。不论什么事情,都要有“因”、有“缘”才会成就,一个人所以生了又生、死了又死,逃不了这个生死的苦,就因为有了这十二种“因缘”的缘故。
(14)缘觉:“缘觉”晓得生生死死的苦,所以就在这十二种因缘上用功,自己开悟了、得了道,就成就了一个不生不死的身体。因为他们觉悟了这十二种的“因缘”,所以称他们做“缘觉”。
(15)分别:不论什么事情、什么东西、都去分别他好的、坏的、喜欢的、不喜欢的。
(16)名色:这个时候,一个人的“识”还没有什么大用处,只有这个“识”的名目,所以叫做“名”。身体虽然没完全成就,但是已经渐渐的要成就色身了,所以叫“色”。
(17)灵性:是最灵妙的“知觉性”,并不是大家所说的“灵魂”。灵魂是常常要变的,灵性是永远不变的。
(18)知觉性:是众生本来就有的“性”,有了这个“性”才有知觉,没有这个性,就同木石一样了。所以叫做“知觉性”。
(19)四谛:
第一是“苦谛”。谛字是见到了真实的道理,一点也没有错的意思。“苦谛”,就是苦报应。
第二是“集谛”。集是聚集的意思。就是“贪、瞋、痴”等种种烦恼和种种的恶业,能够聚集起各种苦报应来。
第三是“灭谛”。就是灭除生生死死的苦恼。
第四是“道谛”。就是照真正的道理修行。
因为有了第二种的烦恼恶业,就有了第一种的苦报应。所以要修真正的道理,才可以灭除生生死死的苦恼。
“声闻”明白了这种道理,所以就在这四种道理上用功夫,修到了不生不灭的地位。
(20)声闻:“声闻”还有四种分别,叫做“四果”。“果”字,就是结果的意思。修到什么功夫,就结成就什么果。也有叫做“果位”的,加一个“位”字,就是得到什么位子的意思。第一果叫“须陀恒”,第二果叫“斯陀含”,第三果叫“阿那含”,第四果叫“阿罗汉”。
须陀洹:这个名字是梵语。翻译出中国文来,叫做“入流”,也叫“预流”。意思就是刚刚明白真正的道理,可以进到圣人一类的地位了。
斯陀含:功夫稍深的一点的叫“斯陀含”。也是梵语,翻译出中国文来叫“一来”。意思就这个人死了就生到天上去,做一世的天上的人,再生到我们人的世界上来,做一世的人,就能断尽生死的苦恼,不再受生死了。
阿那含:功夫更深一点的,叫“阿那含”。也是梵语,翻译出中国文来,叫做“不来”。意思就是这个人死了,生色界天上去,有的就在这一层天上,证到第四种果的就“了生死”的;有的要在色界的各层天里,一层一层的升上去,受了几次的生,才“了生死”的;还有的要从“色界天”上,一直生到了“无色界天”去才了生死的。但是,总归在天上修,一直要修到烦恼都断得清清净净不再生到人的世界上来。
阿罗汉:在“声闻四果”中,“阿罗汉”的功夫最深。阿罗汉也是梵语,翻译出中中文来,叫做“无生”。意思就是一切烦恼都断清清净净,一点也没有,不再受生死的苦恼了。“罗汉”是“声闻”中最高的一“位”。
(21)小乘——大乘:“缘觉”和“声闻”只知道自己要逃脱这生生死死的苦,不肯发心度人的,不象“菩萨”一边自己修,一边就专门度尽世上人的苦,所以,“声闻”和“缘觉”叫小乘。
“声闻”和“缘觉”虽然有致于再到我们这个世界上来做人、受生生死死的苦,但是倘然不发度人的大愿心、修菩萨的道,那就终究不过是“声闻”、“缘觉”罢了。不独是不能成佛,并且也不会成菩萨的。所以,一个人修行,总是要发大愿心,不可以只管自己、只顾自己的。
但是,“声闻”、“缘觉”即然修到了“阿罗汉”、“辟支佛”的地位,他们不论迟早,决定会回转“小乘”的心来,归向到“大乘”的佛道上去。发大愿心,学做菩萨,情愿再来世界上来,度脱一切苦恼的众生的,到了这样的地步,就是“菩萨”了。不过,有的就在这一世里发大心的,有的则要过了许多劫数才发大心的,但是决定没有永远不发大心的。
(22)乘:“乘”就“车”。“大乘”譬如大的车,可以装很多东西的。“小乘”譬如小的车,不能够多装东西的。
这是譬喻菩萨的心量大,能够度一切众生;声闻、缘觉的心量小,不能够多度众生。
度脱的众生多,就是修行的功德大,等到修行的功德圆满了,就成佛了。
(23)了生死:就是不再生了又死、死了又生。
(24)色界天、无色界天:在下面解释“无量诸天大众俱”一句中,都会详细说明的。
(26)心量:“心”就是“心思”;“量”就是限量。“心量”实在就是俗话的“度量”。凡夫的心量有限制的,所以小;菩萨的心量没有限制的,所以大。
(27)十业:是“身三业”,就是身体上造出来的三种业:第一是杀业,第二是盗业,第三是“淫业”。
“口四业”就是口上出来的四种业:第一是“妄言”中,第二是“两舌”,第三是“恶口”,第四是“绮语”。
“意三业”就是意识里造出来的三种业:第一是“贪”,第二是“瞋”,第三是“痴”。
(28)杀业:不要说杀人了,就是最小的虫子,也是一样有生命,都不可以杀的。不吃素的人,这杀业犯得多极了。
(29)盗业:不要说强抢了,就是拿别人的东西,你没有告诉他,他也没有应许你,先就拿了,就算是盗。
(30)淫业:不要说淫人家的妻女了,就是嫖妓,也就犯了淫了。妇女同旁人家的男子,私下往来,也一样犯淫业。
(31)妄言:就是说假话。
(32)两舌:就是搬弄是非。
(33)恶口:就是骂人。
(34)绮语:就是说轻薄话。
(35)贪:就是贪心不足。
(36)瞋:就是动火发恨。
(37)痴:就是心里转念头不合正当的道理,并且不相信“因果”,不相信一个人死了,他的灵性仍旧不灭的道理。
(38)因果:粗话说起来,就是“报应”,在下面解释“彼佛何故号阿弥陀”一句中,会详细讲明白的。
(39)五戒:同“十善”差不多。第一是戒杀,第二是戒盗,第三是戒淫,第四是戒妄语,第五是戒饮酒。这“五戒”若守不住,就不敢保住这个人身;倘然守住“五戒”这个人身就一定靠得住了。
(40)优婆赛:凡是在家的男子受了“五戒”,叫做“优婆赛”。
(41)优婆夷:凡是在家的女人受了“五戒”,叫做“优婆夷”。
(42)妄语:包括“两舌”、“恶口”和“绮语”在内。
(43)饮酒:因为酒最容易迷人的心。一个人喝醉了酒,就会做出种种不规矩的事情来,所以要戒的。
在“释”中,只有(1)与经文有关系,从(2)至(3)就同经文没有关系了,那么为什么要去讲它呢?因为在佛法里,这些大略的道理也都应该要晓得一点的。所以一齐把它来大略说说。看了懂的自然好,看了不明白的,可以暂时不去管它。
【解】他们是道行高、出家的年数多的舍利弗等十六位长老,有这样的许多大弟子。(这一段是说一千二百五十人,都是大阿罗汉,其中不某某等这几位,并说明他们都是佛的大弟子、是阿罗汉,都不是平常的出家人。)
【释】(1)长老:“长”字是说道行高;“老”字是说出家的年数多。“长老”两个字,不独是称“舍利弗”一位,从“舍利弗”起至“阿nu楼陀”总共十六位,都是道行高的,还有出家的年数多的,所以都称他们做“长老”。
但是“道行高”和“出家年数多”两种,其中只要有了一种,也不可以称“长老”的。
(2)舍利弗:就是“舍利子”。在佛的许多弟子中,要算“智慧”最高,所以称他智慧第一。
(3)目犍连:就是“目连”,神通最大,所称他神通第一。
(4)摩诃迦叶:专门苦修的,佛哀怜他年纪大了,劝他休息,他仍旧苦修,所以称他头陀第一。
(5)摩诃迦旃延:同旁人讲起道理来,能够使得大家相信他、佩服他的说法,所以称他论议第一。
(6)摩诃俱俱絺罗:口才最好,随便问什么,都能回答的,所以称他答问第一。
(7)离婆多:他的心情很正的,没有一点颠倒的念头。又是很定的,没有一点散乱的念头,所以称他无倒乱第一。
(8)周利槃陀伽:他的根机是很钝的。佛教了他两句偈,就一心一意的读这两句,想这两句的道理,后来竟然就明白一切的佛法了,所以称他义持一。
(9)难陀:是佛的同胞弟,最讲究礼节,并且相貌也好,所以称他仪容第一。
(10)阿难陀:是佛的堂弟,就是编集这部《阿弥陀经》的。他做佛的侍者,做了25年。佛每次说法,他总是听到的。并且佛从前所说的法,他没有听到的,佛也重新给他说一遍。他所听的佛法就比大众格外多了,所以称他多闻第一。
(11)罗睺罗:是佛的太子,他的功行秘密的很,只有佛知道他,所以称他密行第一。
(12)憍凡波提:因为他过去千万世的时候,嘲笑了出家人,所以经过许多劫数的时代,堕落在畜生道里做牛,后来报应满了,做了人,吃起东西来,还象牛倒噍的样子,佛恐怕旁人看见了要嘲笑他,就造成轻慢圣人的罪了,所以教他长在天上、受天人的供养,所以称他受天人供养第一。
(13)宾头颇罗堕:佛吩咐他长久住在世界上,受这末法时代的供养,所以称他福田第一。
(14)迦留陀夷:是佛常常差他出去教化人的,所以称他教化第一。
(15)摩诃劫宾那:懂得天文的,所以称他知星宿第一。
(16)薄拘罗:因为他从前周济过一个有病的出家人,并且还能够守不杀生戒,有了这两种功德,就世世做人,都是长寿的,所以他寿命第一。
(17)阿nou(非常抱歉,这个字打不出来,一个少、一个兔,上下结构)楼陀:也是佛的堂弟,因为眼睛瞎了,佛教他修一种定心的方法,就得了“天眼通”,比旁人的天眼更加特别,所以称他天眼第一。
(18)诸大弟子:照这部经里说,同佛在一块的罗汉有1250人之多,若是把他们的名字,一位一位都提出来,那就烦得不得了。所以只把这“道行最高”、“出家年数最多”、并且各有一样“特长”的十六位大弟子提出来,做个榜样的。
(19)智慧:“智慧”和“聪明”,虽然差不多,但是究竟不同的。聪明可以用在正路上,也可以用在邪路上;智慧是能够分明邪正的道理的。
(20)头陀:是梵语,有“除去”和“洗净”的意思,总共有十二种刻苦修行的规矩,都是出家人学的,大概都是除去种种烦恼、洗净心思的方法。
(21)钝:就是没有智慧。
(22)偈:是梵语,就是中国的一个“颂”字,是称颂,颂扬的意思。在佛经中,凡是句子有长短的叫做“长文”;句子的字数多少一样的叫做“偈”,也叫做“颂”。有一句三个字的、有一句四个字、五个字、六个字、七个字的,各样的偈,同我们中国的诗差不多。
(23)义持:“义”字就是道理,“持”字就是守牢的意思。
(24)仪容:“仪”字就是礼节,“容”字就是相貌。
(25)侍者:近身服侍的叫做“侍者”。
(26)倒噍:是咬嚼。牛吃东西,吃过后,往往停了一刻,再吐到嘴里咬嚼一回,就叫做“倒噍”。这位憍凡波提罗汉,有这样一种的形相。
(27)末法、像法、正法:从释迦牟尼佛成佛的时候算起,叫做“正法”时代,总共是一千年;过了一千年,叫做“像法”时代,总共也是一千年;其后是 “末法”时代,总共是一万年。现在正是在末法的时代,已经过了九百五十多年了。
(28)福田:“福田”是说修了功德,一定能够受到享福的报应,同下了种子在田里,一定得以收成一样的意思。
(29)教化:“教”是教导的意思,“化”是劝化的意思。
(30)天眼通:在下面解释“其土众生,常以清旦”一节里,会说明白的。
【解】还有许多大菩萨,就是文殊师利法王子等各位大菩萨。(为一段是说不独是有1250位大罗汉,并且还有许多大菩萨,其中有某某等几位。)
【释】(1)菩萨摩诃萨:是梵语,若是完全说起来,应该说“菩提萨埵”、“摩诃菩提萨埵”。“菩提”是觉悟的意思,“觉”就是不迷,“悟”就是醒悟,又有使得旁人醒悟的意思。“萨埵”是众生的意思。“摩诃”是大的意思。“菩萨摩诃萨”五个字,并起来说:就是能够把佛法来化导众生,使得众生能够明白真实的道理,并且是大大的化导,要一切众生都成佛。若是照字眼讲起来,就是“大菩萨”三个字。
(2)文殊师利法王子:就是文殊菩萨。在许多菩萨中,智慧最高,所以把他的名字排在各位大菩萨的第一位,同把舍利弗排在许多罗汉中的第一位是一样的意思。
(3)阿逸多菩萨:就弥勒菩萨。现在各处寺院里,山门口的一尊开了口笑的菩萨,就是他的形像。但是要晓得,这一尊像,是唐朝时候,一位布袋和尚是弥勒菩萨出来的应化身。所以塑这样的像,使人晓得菩萨常常在世界上显现的道理。若是讲到弥勒菩萨的本像,那就和文殊菩、普贤菩萨一样的。
从释迦牟尼佛后,将来第一个成佛的,就是经上的这位阿逸多菩萨,将来就称做“弥勒佛”。他的心是最慈悲的。
(4)乾陀诃提菩萨:就是“不休息菩萨”。因为他不晓得经过了几千万万年,一直修行,从来不休息的,所以得了这个名字。
(5)常精进菩萨:照《大宝积经》说:这位菩萨为一个众生,不晓得费了多少年代去劝服他,还是不肯受劝,但这位菩萨却仍旧跟着他,用种种方法教化他,没有一点厌倦心的,所以称他叫常精进。
(6)诸大菩萨:佛说法的时候,来听法的菩萨也多得很,若是把他们的名字一位一位都提出来的也太烦了,所以拣几位提出来。但是为什么提出他们这四位呢?那是有一个道理的。因为修这个生到西方极乐世界的方法,必定人有“信”、“愿”、“行”三种心才能够成就。
若是没有大智慧的人,就不能够发起真实的信心来;没有大慈悲的心,就不能发起度脱一切众生的愿心来,倘然不发度脱众生的这个大愿心,那就同阿弥陀佛的愿心不能够相应了。那么就是愿意生到西方极乐世界去,恐怕也不能够成就了。
有了这信心、愿心,还要切切实实的修行——念佛,不可以一天不念。若是今天念了,明天不念,那也是不会成就的。并且要把念佛求生到西方极乐世界的念头,时时刻刻放在心上,不可以念过了佛,就把这个念头抛开的。
所以必定要学那文殊菩萨的真智慧,发起信心来;学那弥勒菩萨的大慈悲,发起愿心来;再学那不休息、常精进二位菩萨修行的样子,一心一意的念佛才能成就。这里特地提出他们四位来,就是给修行人做个榜样的意思。
(7)信、愿、行:(“行”,凡是作修行解释的,都读“恨”音)信是相信,愿是情愿,行是照修行的方法修。在下面解释“众生闻者,应当发愿”一节内会详细说明的。
【解】还有释提桓因等许多天上的人,同各种人都在一块儿。(这两句是说不独是大罗汉、大菩萨,还有许多天上的人、各方世界上的人,和龙王等,都在那里听佛说法。)
【释】(1)及:“及”字,是“同”的意思。
(2)释提桓因:就是道教里所说的“玉皇大帝”。实在就是第二层天上的“天帝”。第二层天叫“忉利天”在须弥山的顶上,就是我们的头顶上的天。这一层天的天王,就是“释提桓因”也叫“帝释”。
佛经上说过,他从前在迦叶佛的时候,是一个平常的女人,他因为看见迦叶佛入了涅槃,就发了一个大愿心,要造一座塔来供养迦叶佛。在那时,还有三十二个女人帮助他造塔,成就了这个大愿心。靠了这种善业,他就做了“忉利天王”。在“忉利天”的四边东南西北,各有八天,总共有三十二天,各天的天王就是那三十二个女人做的。但是这三十二天,都归释提桓因管的。
可见造塔、造庙的功德大得不得了的,所以有这样大的好报应。
(3)无量:是很多、很多的意思。
(4)诸天:“诸”是许多的意思。因为天多得很,不但是一直上去的二十八天,包括忉利天四面的三十二天,所以叫“诸天”。
(5)大众:“大众”二字,不独是说天上的许多人,并且包括“阿修罗”和其他世界的各种人,还有龙王等,种种都在内。
(6)俱:就是在一块的意思。
(7)天:共有二十八天,欲界六层天,色界十八层天,无色界四层天。都叫做“天道”。
(8)欲界天:
1、四大天王:在须弥山腰的四周围,各有一位天王。东天王名叫持国天王,南天王名叫增长天王,西天王名叫广目天王,北天王名叫多闻天王。这四位天王因为在须弥山山腰的四周围,所以盖不到我们这个世界的。
2、忉利天解释见上(2)。
3、夜摩天
4、兜率天
5、化乐天
6、他化自在天
从我们这个世界下边的最下一层地狱——阿鼻地狱起,向上经过我们的这个世界,一直到位“他化自在天”,总共有六层天,都叫做“欲界”,因为生有这里的人,都有男女情欲的,所以叫做“欲界”。
(9)色界天:
从欲界天再上去,叫做“四禅天”,就是“色界”,总共有十八层天。其中是:
1、初禅三天:有“梵众天”、“梵辅天”、“大梵天”,这三层天叫“初禅天”。
2、二禅三天:有“少光天”、“无量光天”、“光音天”,这三层天叫“二禅天”。
3、三禅三天:有“少净天”、“无量净天”、“遍净天”,这三层天叫“三禅天”。
4、四禅九天:有“福生天”、“福爱天”、“广果天”、“无想天”、“无烦天”、“无热天”、“善见天”、“善现天”、“色究竟天”,这九层天叫做“四禅天”。
凡是生到这九层天的人,都没有淫欲了,并且只有男人没有女人的。不过,那些人的身体,都还有形状和颜色,可能看得见的“色身”,所以这十八层天,叫做“色界”。
(10)无色界天:从“色界”十八层天再上去,又有四层天:叫做“空无边处天”、“识无边处天”、“无所有处天”和“非想非非想处天”。住在这四层天上的人,连色身都看不见了,所以叫做“无色界”。
(11)迦叶佛:在下面解释“其中多有一生补处”一句中会说明白的。
(12)阿鼻地狱:“阿”是梵语,就是中国的“无”字,“鼻”字就是中国的“间”字,所以又叫“无间地狱”。在那里就是常常不停歇的受苦,没有一点间断的时候。地狱的种类很多,这“阿鼻地狱”是最苦的、犯罪最重的,就要堕到“阿鼻地狱”里去的。
(13)色身:就是有形状颜色可以看见身体的。
(14)三界:佛经里常常说的“三界”就是这“欲界”、“色界”、“无色界”。
【解】在那个时候,佛告诉长老舍利弗道:从我们这个世界一直向西方去,经过十万亿佛的世界,那个地方,另外有一个世界,叫做“极乐世界”。在那个西方极乐世界中,有一尊佛,名叫“阿弥陀佛”,现在在那里说佛法。(这一段经文是说西方极乐世界在什么地方和西方极乐世界,有哪尊佛在那里?在那里做什么事?》
【释】(1)尔时:“尔时”二字,是那个时候的意思,就是佛说法的时候。
佛向来说法,都是先有人问了再说的,独有这部《阿弥陀经》是没有人问,佛自己说的。这是因为佛看见我们这个世界上的人,造业太多了,受苦受得太深了,哀怜我们世界上的人的心里太悲切了,急急要人晓得有这么一个好地方,有这么一个好方法,可以使得我们这个世界上的人不要再受种种的苦,所以等不得人问就先说了。
但是这种很深很妙的方法,若然不是真正有智慧的人,恐怕听了,心里不免要有些疑惑。倘然有了一点疑惑心,那就不能够发起愿心来,照了这样的方法,切切实实去修行了。
要晓得天下的事情,都是靠了这个切实的信心做成就的,何况修学佛法呢!
(2)舍利弗:在佛的弟子中间,舍利弗是第一个有智慧的人。对佛说的这种道理,容易明白些,所以佛叫了他的名字,同他说。虽然像是只同舍利弗一个人说,实质是同大众说的。并且佛说的时候,凡是在那里的大众,没有一个不听得的。当他们看见舍利弗这样有智慧的人,听了佛说的这种方法,大家就知道这个方法,断断乎没有可以疑惑的地方,都应该发起信心、愿心来了。佛所以叫舍利弗的意思,就是要大众发起信愿心来。这层道理,不可以不说明白的。
(3)从是:“是”字,就是指我们这个世界。我们这个世界叫“娑婆世界”。
(4)十万亿佛土:“亿”就是一千万,“十万亿”就是一万万万。“佛土”就是佛所住的、所教化的世界,一个“佛土”是一个三千大千世界。过十万亿佛土,就是从我们这个世界起,一直向西过去,经过一万万万个“三千大千世界”便到极乐世界了。
(5)阿弥陀佛:是西方极乐世界的教主。所以永远在西方极乐世界,并且永远在西方极乐世界说法的。
(6)今现在说法:释迦牟尼佛出世的时候,阿弥陀佛已经在那里说法了,现在仍旧在那里说法,就是再过无穷无尽的年代,也还在那里说法。这是阿弥陀佛同别个世界的佛特别不同的情形。生到西方极乐世界去真实的好处,实在就在这一层道理上。因为常常可以听到阿弥陀佛的说法,永远不会停歇的,所以能够容易成就。
(7)娑婆世界:“娑婆”二字是梵语,是会“忍耐”的意思。就是说我们这个世界上的人,会忍耐受这种苦。
现在我们所住的地方叫做“南赡部洲”,在须弥山的南边。
(8)亿:“亿”有十万、百万、千万、万万四种说法。
在《华严经》中所说的:“亿”都是在“百万”之后,可见得“亿”的数目,必定比较“百万”还大。
在《金光明经》中所说:一个大千世界,有百亿日月、百亿须弥山,合算起来,“亿”就是作“一千万”。
这部《阿弥陀经》中所说的“亿”,不可以照“十万”算的。因为记大数目,必定是用大的计数的。
灵峰澫益大师的《弥陀经要解》中就说这“亿”是“一千万”。大师的注解一定是有根据的。
(9)三千大千世界:一千个“小千世界”叫一个“中千世界”。一千个“中千世界”叫一个“大千世界”,也叫做一个“佛土”。因为其中有“小千”、“中千”、和“大千”三个“大千”的数目,所以叫“三千大千世界”。
并不是在一个“佛土”中,有三千个“大千世界”。不要解释差了。
(11)世界:每一个世界从“直”系上讲来“从地狱起,一直向上到“大梵天”,其中有一个“日”,一个“月”,一座“须弥山”。“日”和“月”都在“须弥山”的山腰周围运行。
从“横”系讲起来:在须弥山外面,有“香水海”,再外面,有“七金山”,每一座山隔着一道香水海。总共有七道香水海和七座金山。在须弥山的周围,总共有四个洲:东边的叫“东胜神州”,也叫“弗婆提”;南边的就是我们这个“南赡部洲”,也叫“阎浮提”;西边的叫“西牛贺洲”,也叫“瞿陀尼”;北边的叫“北俱卢洲”,也叫“郁单越”。
那“须弥山”都是四种宝贝合成就的。不像我们现在所看见的山是泥土和石合成的。
须弥山在水底下,有八万“由旬”(每一“由旬”有四十里。)在水面上,也有八万“由旬”。
第一座金山,比须弥山一半的高;第二座比第一座一半的高,每向外一座,高就减少一半。
在第七座金山东外边,有一道“咸水海”,上面所说的东、南、西、北四个洲,就在这“咸水海”上面。
咸水海的外边,就是“铁围山”。
我们许多的天,许多的山,许多的海,算是一个世界。这样的世界,叫一个“小千世界”。
https://www.juewu.org/fojing/amtj/4020.html
《佛说阿弥陀经》视频读诵木鱼版...
佛说阿弥陀经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三称) 【开...
佛说阿弥陀经原文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舍卫国,祇...
佛说阿弥陀经纯正文字数为一万八千多字。佛说阿...
一、少善根是什么意思? 所谓少善根,依字解义即...
佛经上讲,业障从心而有。心若亡时罪亦灭,心亡...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与...
问题: 早上念《阿弥陀经》,晚课念《普门品》可...
每天晚上诵一下阿弥陀经,清净自己的磁场 最近小...
各位善知识,今天在沙田大会堂讲经是宝莲禅寺主...
佛说阿弥陀经略解圆中钞 PDF下载...
此经只讲事实真相,不谈玄妙理体;只讲易行之道...
佛说阿弥陀经原文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舍卫国,祇...
佛说阿弥陀经纯正文字数为一万八千多字。佛说阿...
《佛说阿弥陀经》视频读诵木鱼版...
佛说阿弥陀经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三称) 【开...
佛说阿弥陀经动画视频版...
《阿弥陀经》是最简单、最容易的一部经典。一般...
问题: 一心愿生极乐净土,以专念《阿弥陀经》为...
《阿弥陀经》是最为普及的一部经典。有人说: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