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文章背景颜色设置

修行问答

如何克服嫉妒心

浏览: 次 

背景色: 未选择

  问:“《无量寿经》往生正因第二十五品说,‘不当瞋怒嫉妒’;《太上感应篇》中‘常行嫉妒’之罪过;《文昌帝君阴骘文》中也讲到‘勿嫉妒人之技能’,可见古圣先贤常劝人放下嫉妒心,请教恩师如何下手、如何思惟才能远离嫉妒?”

  答:这桩事情确实是非常严肃,因为这个烦恼如果不能够把它彻底改过来,在菩提道上决定产生障碍,不但道业没有成就,堕三途的机会就特别大。怎么改法?《了凡四训》里面说得好,有从事上改,有从理上改,有从心上改,《了凡四训》可以多看看,很值得做参考。在事上改的功夫浅,勉强把自己嫉妒心压制住;这是石头压草,根没有断,这不是办法。想到嫉妒障碍的业因果报,这很可怕,才把嫉妒心稍稍压住。从理上,如果要是能够懂得是比较好一点,我跟人是一体,别人的长处就是我们的长处,别人的德能就是我们的德能,我们不但不能嫉妒人家,而且帮助人、成全人,成人之美。为什么?他的事业成就,我们社会大众得福,我们自己也得福报;这是明白这个道理。我们障碍别人,实际上就是障碍自己,是障碍社会许许多多众生的福利,哪里是对一个人?如果这个人所做的,他的作为功德利益非常大,能影响社会、能影响历史,我们从嫉妒心把他破坏,把他障碍,这罪过多重!常常想到这个道理,我们嫉妒的心自然就淡化了。

  如果从心理上改,这是最高明的。佛教菩萨就是教所有一切学佛的同修,无论在家出家,“昼夜常念善法,思惟善法,观察善法,不容毫分不善间杂”,嫉妒是不善,怎么可以把这个放在心上?把你的良心破坏掉了,把你的善行破坏掉了。你这一生本来可以作佛、作菩萨,因为一念嫉妒心,你堕地狱了。真的,天堂、地狱就在一念之间。《感应篇》、《阴骘文》是从因果报应上来讲,这是最明显的从利害上来说,你懂不懂这个利害?知道一个人要是没有嫉妒心,确实诸佛护念、龙天善神尊敬你;你有嫉妒障碍,诸佛菩萨、一切善神远离你。谁跟你接近?妖魔鬼怪跟你接近,这些道理不能不懂。常常想到别人的善,就是我们自己真性里头的一分胜德,一定要成全别人,绝对不破坏别人,就是自己的冤家对头,他要做一桩好事,我们也要把恩怨放下,帮助他。为什么?帮助社会、帮助一切众生。(净空法师《学佛问答》21-90-83)

  我的嫉妒心很强烈,看到别人比我美貌、有才华、有地位、有财富,我内心很难过,便生嫉妒,该如何降伏?如何净化?

  嫉(梵语irsya)者,乃心所(心之作用)之名,唯识百法之一。此心所能引起某种特定之染嗴心,唯识宗归之于随烦恼之一。指对于他人之善、美等生起不悦之精神作用。

  嫉妒会令人痛苦、不自在、情绪不稳、记恨对方。这种不正常的心态,往往是人类每个人都具备而有的,只是深浅广狭之别而已!有些人心生嫉妒很明显容易看出来,有些人生嫉妒心放在心坎上不表露出来,有些人心生嫉妒,却能将嫉妒心转为艺术化,但有些人心生嫉妒,马上爆发造口业(梵语vak-karman),无理批判对方……。足见嫉妒心是很难控制的,何以故?因为嫉妒心不是物质界有形相的东西,没有开关可OFF,兹当嫉妒心现前之时,就任他宰割摆布,甚为无奈!

  因此之故,我们应该化嫉妒心为随喜心,为何如此而为呢?因为你不随喜对方,别人也得有才华、有地位、有财富、有美貌,一切的一切皆如往常故;但是如果你一旦为对方随喜功德、祝贺、美言几句、乃至随喜赞叹的话,你可大胆尝试一下,当你随喜赞叹对方后,内心当下有无比的快活、清凉、法喜充满,无有对立,心中这块沉重的嫉妒心即刻化为乌有,当下脸部频频展现出会心的微笑!一两拨千斤,轻轻松松只用随喜赞叹法门对治嫉妒心,就让自己活得多自在(梵语isvara)、多快乐、多喜悦,更可贵的便是与对方广结善缘,拉近彼此之间的距离,非但没有染嗴自己的心,同时又净化自己的嫉妒心,可谓双赢,一举两得哩!

  我们要嫉妒别人,不如自己先自救,如何是自救呢?就是不断的充实自己的短缺处,若短缺处修得圆满后,与对方平等无有高下,此时此刻,你想生嫉妒心都很难,为什么呢?因为你已经把自己短缺修满了,该有的一切具足,内心嫉妒之病已痊愈了,这是根本之道,彻底解决嫉妒心的不二法门。

  假使要认真的与别人相互比较的话,那你就有嫉妒不完的痛苦心。比较是好,但应该取长补短,做为增上缘,若能如是,岂不妙哉!天下间尚未成佛之前,人人都有自己短缺之弱点,倘若你跟佛来论高低,那你就不得不自卑而生我慢,嫉妒心堆积如须弥山之高了。所以与其自卑、嫉妒、比不上别人而心痛的话,不如自己勤加充实自己的才华,勇猛奋发图强,为自己种种有不足、有欠缺之处加以修补,令其庄严圆满,若能如此,诸佛赞叹,菩萨护持,天龙八部嘉许。

  嫉妒有十二过:一、人不喜见。二、广结恶缘。三、伤及自家法身,秽自性。四、他人唾弃。五、人缘缩狭。六、鬼神不护。七、日日不安。八、诸事违逆。九、德行损折。十、命终堕落。十一、贤人远离。十二、菩提不生。(如本法师著《佛学问答》)

喜欢 (0)
阅读文章如发现错字或错误,欢迎指正,以利弘法。点此报错

热点推荐

精华推荐

  • 愿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
  • 上报四重恩,下济三途苦。
  • 若有见闻者,悉发菩提心。
  • 尽此一报身,同生极乐国。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文章内容均来自网络,本站不发布任何信息

特别声明:本站服务器置于海外,仅供海外华侨浏览

所有内容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仅供参考。

WWW.JUEWU.ORG

觉悟佛教网

没有版权,欢迎转载

关于本站

2019-现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