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觉悟网 > 佛经 > 中观论 > 《中伦》讲记 > 正文内容

卷三 观缚解品 第十六

《中伦》讲记  时间:2018-04-02   作者: 智谕法师  来源: 网络  点击:     放大 正常 缩小 关闭 手机版

中论讲记:观缚解品第十六

  我先和大家讲,它的原理还是一个。相假就是性空,性空就是相假,这也是从般若经出。色受想行识是相假,其性是空的,就是色即空;空性就是相假,所以说空即色。

  原来他是把一句话作很多句说。你如果不懂道理的话,不知道原则,就迷惑在里面了。

  这个《缚解品》也是一样,因为世间人遍计执性太重,他认为有五阴色、受、想、行、识,所以他执着五阴。从五阴又执着有我,五阴和合有我,所以叫众生。因为我,又执着有生死。因为他不知道有为即无为,无为即有为。

  他说有五阴,五阴和合有我,五阴叫法我执。他又执着有我,我是五阴和合而生。五阴和合是众因缘生,所以这个我就是众生,这个就是人我执。这就落入遍计执了。

  执着人我执,产生一种障碍,叫烦恼障,一切烦恼由人我而产生。执着法我执,产生一种障碍,叫所知障。烦恼障,障涅槃;所知障,障菩提。菩提是慧,涅槃是定,这就是佛道二道─定慧二道。

  凡夫具足诸缚,所以不见佛道。声闻乘,见一部分,他空人我。空人我,得涅槃,称为解脱。可是他初得解脱,不上求佛道了,急取涅槃,定性二乘了。他也证菩提,证到声闻菩提,只管自己。菩萨就不然了,空人我以后,不取解脱,留惑润生。留惑就是在烦恼障里头留爱之一惑,度化众生。出空入假,所以能够究竟菩提。

  大家平时都说:庄严无上佛菩提。怎么庄严呢?庄严菩提从发心开始,所以叫发菩提心。什么是发菩提心?上求下化,发菩提心。度化众生,发菩提心。大悲心叫菩提心,平等心叫菩提心,清净心叫菩提心。净土法门提出直心、深心、回向心叫菩提心。

  众生认为有人我、法我往来生死,称为缚。如果没有生死,称为证入涅槃,叫解脱。大家不要迷惑了,这是二乘的看法。

  在后面《中论》还是破他:你脱离生死,取证涅槃,被涅槃所缚,龙树菩萨所破的。看到后面就知道了!

诸行往来者 常不应往来

无常亦不应 众生亦复然

  外人执着有五阴,法执;五阴和合有我,人执。产生二障。由于二障,烦恼障落入分段生死,所知障落入变易生死,所以说往来生死。这是外人执着的。

  龙树菩萨先破往来,破往来就是破生死。往来是什么呢?执着有定法。实在说如来是什么呢?无来无去嘛!执着往来生死,执着有定法。执着定法─取相,随着六根六尘走。

  他破往来的时候,用常、无常来破。往来生死叫行,这个行是造作。经上说过嘛!「色是质碍相,受是领纳相,想是取相相,行是造作相,识是了别相。」行是虚妄造作的。你说往来生死,没有生死,生死即无生无死。怎么生死即无生无死呢?生死不断吧!要是断的话,没有生死,有不断才有生死啊!可是你想一想,那个不断不生也不死,所以生死以无生无死为意义。

  不断就是常,既然是常,是不生不死,怎么有诸行往来呢?诸行往来,你执无为有啊!这个我们可以举出很多例子来。镜中之花,看似实在有花,一丝一毫不错!可是没有,不相信你闻一闻,一点儿不香。水中之月,似有而实无,明明水中有月亮,可是没有。你不相信,你捞一捞,捞不上来。我们众生就可怜在这个地方,天天争夺,以无为有。本来一切都是无的,如幻如化的,可是他为名利二字,天天争夺不休。

  所以「诸行往来者」,往来生死。如果常,不应该有往来,常是不生不死嘛!那如果无常呢?「无常亦不应」,也不应该往来。为什么呢?无常是生灭啊!生灭是空的,没有法啊!生灭仅仅是因缘。生是因缘生,不是法生;灭是因缘灭,不是法灭。所以说「生灭是因缘,于法无所有」嘛!既然是无常,就没有。一生就灭,怎么会有呢?

  「众生亦复然」,众生是什么呢?就是人我执,称为众生。他认为五阴和合有人,其实是错误的。

  不相信我们分析分析,如果说五阴和合有人,那就说明不和合没有人。这么说,第一个我们知道和合法是无常法,它不是常时间的和合,它是无常的。无常就没有,就空的,如幻如化的。既然如幻如化是空的,当然没有往来。

  再一个角度分析,五阴和合有人,那不和合时没有人啊!这么说起来,色没有人。色如果有人,不必等到和合了,它自己就有人嘛!受没有人,如果受有人的话,自己就有人了,不必和合。这么推想起来,色受想行识,单独都没有人,非要等和合才有人。那么有问题!色受想行识,它们五个没有人,五个没有人,和合起来怎么变成有人呢?不合道理的。所以说「众生亦复然」,没有众生嘛!

  这个法就是说,五阴和合,应该还是五阴,五阴和合不能变成人。生是五阴生,灭是五阴灭,于人无所有。按照这一偈的意思是说,来是五阴来,去是五阴去,于人无所有。所以说,生是因缘生,灭是因缘灭,于人于法皆无所有。既然于人无所有了,没有人,那当然没有来也没有去,没有生也没有死,你说生死来去,虚妄的。

  这一偈讲完了!「诸行往来者,常不应往来,无常亦不应,众生亦复然。」大家都听懂了没有?有没有不懂的?好,都懂了,见好就收!看下面一偈。

若众生往来 阴界诸入中

五种求尽无 谁有往来者

  这个就是刚才我们讲的道理了,众生空的,没有的。一般人认为所谓众生是六道众生,其实它的意思,「众生」众因缘生。所以鸠摩罗什大师他不叫五阴,他叫五众。

  你要是说众生往来生死当中,可是没有众生啊!刚才我们说过了,五阴和合有众生,不和合没有众生。那这么说的话,在色受想行识没有和合的时候,没有众生。既然没有和合的时候,没有众生,和合不能变成有众生。

  举个例子说吧!你没吃饭,我没吃饭,他没吃饭。三个人和合的时候就都饱了,没这个道理的。既然没有众生,就没有往来,所以他说:「阴界诸入中,五种求尽无。」

  他是说三科是有为法,五阴、十二入、十八界称为三科。十二入、十八界是根据五阴来的,所以我们就知道,十二入、十八界皆空。怎么知道呢?它根据五阴来的嘛!《心经》讲过,五阴皆空。五阴皆空,那就说明十二入空,十八界空。

  这个我要问大家了,既然五阴、十二入、十八界皆空,怎么又有五阴、十二入、十八界呢?谁知道?

  它是因缘假啊!五阴是假的,十二入是假的,十八界也是假的。假的就空嘛!空的就假。

  说了半天,还是色即空,空即色。三科皆假就是色即空;空非定法,是因为假才空,所以空即色。若有定法,即非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所以根据这个道理,我们修念佛法门,因为色即空,所以念佛要念而无念;因为空即色,所以无念而念││称为念佛。

  念是佛的报化身,无念是佛的法身。念而无念,念报化身佛就是念法身佛;无念而念,要念法身佛,就要念报化身佛。

  所以如果众生往来,往来生死的话,「阴界诸入中,五种求尽无」。五种就是色受想行识,都没有。没有不能变成有,说「没有」和合变成有,不合道理。所以他最后讲「谁有往来者?」既然没有众生,谁往来生死呢?所以这是虚妄的。如果你执着有,就是遍计执。如果执着遍计执,虚妄的。如果知道法是依他起,就是随缘了。

  法依他起,没有自性,就是圆成实。圆成实就是依他起,圆成实是空,就是依他起,就是色,那还是无为即有为。知道依他起就是圆成实,就是知道色即空;知道圆成实就是依他起,就知道空即色。

  我们今天讲到此地!

  大家看《中论》。

阅读文章时如发现错别字或者其他错误,欢迎指正,以利弘法,您的支持是我们进步的动力。挑错|打印
精华文章
最新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