净因法师一九六三年十月廿二日生于江苏省泰兴市,一九八二年江苏省泰兴中学毕业后,有志出家,同年在南京市栖霞禅寺受戒,法名净因,师承上静下之法师,依止江苏扬州大明寺,入中国佛学院南京栖霞山分院就读。两年后,学教于南京栖霞古寺的中国佛学院,一九八六年毕业。毕业后,随法缘至斯里兰卡求学,先后就读于圣法寺佛学院、克拉尼亚大学巴利语佛学研究院,总共十年。一九九五年秋到一九九八年夏,至英国伦敦大学攻读宗教研究系博士课程,研究南、北传佛教。现主修戒律、南传佛教。现任香港大学佛学研究中心主任,戒幢佛学研究所副所长,博士研究生导师,香港学术评审局委员,《信报月刊》和《明报》专栏作者,主编《敦煌心灵之旅》和《佛教与人生》丛书。
今年5月29至30日,净因法师应邀到我市陆丰清云山定光寺广东尼众佛学院讲学,记者慕名采访了他。话题就从汕尾的崇佛氛围以及普遍的认同心理和他在英国编写佛教教材推展佛陀教育开始。
几千年来,佛教在中国化的进程中,产生了成千上万的信众,自身在社会中也慢慢地被神秘化了。古往今来的多数信众都把佛教神化了,把佛菩萨当成万能的偶像来顶礼膜拜。包括汕尾在内的粤东地区,在世代相传的观念中,很多人将充满人性化的佛教误解了,忽视了丰富多彩的佛教精神和文化,把佛菩萨当成神来崇拜,而不是学习佛菩萨的慈悲行善等,这不仅成了一种带有迷信色彩的行为,而且也成了一种很普遍的心理认同感。我们姑且把这叫做“神本化的佛教”理念。
佛教信仰究竟是要坚持“人本化的佛教”理念,还是坚持“神本化的佛教”理念?
对于这个问题,净因法师明确地说,这种对立起来、否定一个的思维不是立体思维,它很危险!一是“人本化、神本化佛教”的提法值得商榷;二是非此即彼的判断无疑把佛教概念化和狭窄化,这样就把佛教伤害了。净因法师接着说,佛教的诞生是有深刻的社会背景和心理背景的。时代需要佛教,社会也需要佛教。佛教起着安定人心、有助和谐的作用。如果把社会比作一道菜,那么,佛教就是盐巴,会很好地调和菜的味道。
其实,佛教里任何一样东西都有它内在的含义,如果你不懂,它就是石头木具;如果你懂了,它就起作用了;它灵不灵,不在那木头上,而在于你的信心和正确的理解。这就是人们所说的“心即是佛”。佛教里有很多菩萨,每一位菩萨都具有不止一种的美德,地藏菩萨象征一种坚忍不拔的毅力,“众生未尽,誓不成佛。”坐在大象上面的大行普贤菩萨表示着踏踏实实地行动,展现的是行动有力。文殊菩萨代表的是智慧,彰显的是大正觉大智慧。而观音菩萨大慈大悲的化身。所以,我们学佛,拜一尊菩萨,发愿学一种美德,然后付诸行动,这时你拜的菩萨就会灵验。
净因法师形象地打了个比喻。他说,博大精深、法无定法的佛教就像是一个“自选超市”,什么样的人都可以在里面找到自己需要的东西。佛教对不同民族、不同文化、不同阶层的人,都能在某一方面或多方面发挥作用,这就使众生能够从自己的需求上得到收获,得到满足。因此,把佛菩萨当成万能的偶像来顶礼膜拜,体现的是一种社会的普遍认同心理,这是一种正常现象;把佛教人间化和人生化,看重她安抚人生、服务人间的社会作用和功能,也是正常现象。
英国鼓励小孩学佛,目的是希望要把人改造得更好。
佛教是一种有着世界影响的宗教。她的传播可以说是“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在尊基督教为国教的英国,对佛教也充满推崇。净因法师告诉记者,英国有一个高明的教育政策,那就是,无论学生信什么教,除自己的基督教外,一定要学习其它宗教。如果学生大部分是基督徒,那么学校通常会选佛教为第二宗教。同时,我亲身参加过英国许多学校的活动,接触了许多小孩子。他们特别纯真,说什么就接受什么,真的像白纸一样,所以我对推行佛陀教育很有信心。如果持续三、五十年,现在的这些小孩,或许部分人将在社会各个阶层讲述或体行佛法的教化,这个影响就深远了。
基于这个现实因素,我分别给中学和小学编写了两本佛教教材,推展佛陀教育。由于英国政府不强迫哪个学校用哪本教材,学校有权利选择,事实上有很多学校选择了佛教。据跟踪回访,现在全英已有4000多所中小学校采用我的教材。
我曾就为什么西方人鼓励小孩去学习佛教的问题进行过采访,发现原因很多,有一点比较突出的就是,在所有宗教里,佛教最讲包容与容忍,尽管她的形态是多种多样的,但根本精神则是不变的,最重要的是充满着大智慧,她所讲的慈悲为怀、包容天下的气概,为西方人提供了一个新的思维模式。西方人让小孩接触、学习佛教,不是让他们成为百分之百的佛教徒,重要的是要把佛教的智慧吸收过来,以点缀、武装自己,把自己的毛病除掉,把人改造得更好。
净因法师坦言,把中国佛教智慧介绍到西方,只有依靠我们自己。在这种理念之下,香港大学前年成立了一个佛教研究中心,以英文为主,已招收了几十名硕士研究生与博士生,同时对本科生提供一些课程给他们选学,大概有二、三百名本科生选了这些课程。短短一年时间,有这么多回应,这也证明了在香港对佛教感兴趣的程度。现在,我正在研究另一个问题:如何利用佛教资源,来充分提高香港中小学生的整体素质。
净因法师还认为,汕尾是一个具有深厚的传统文化底蕴的地方,对她来说,让小孩接触学习佛教,这不无裨益!
由于佛教主张四大皆空,佛教徒靠化缘或供养而生存,因此,世俗中有许多人就认为,佛教是一种贫穷的宗教;出家人也多是穷困潦倒的。
净因法师说,这是一种误解。他幽默地说,你看看,大家去旅行时,有很多景点都能看到佛教的寺院,而那些寺院多是琉璃碧瓦,金碧辉煌;依寺院而起的山峰多是名山,所谓“天下名山僧占多”,这些说明了什么?说明了佛教的荣华富贵。他解释说,荣华富贵不是我们平常所说的意义,而是指精神与物质都富有、高贵的意思。他简要地从两个方面进行分析:其一,佛教强调报应的因果观在于有意地体现出荣华富贵。世俗中一生行善积德的人,佛门中一生修炼勤行精进的人,他们都能够获得很好的福报,都能获得成功,都能找到光明。这样的人就能够拥有两种庄严,一是自己生存环境的庄严,包括居食住穿等;二是自己精神状态的庄严。有了这两种庄严,就会使他的心态处在一个好的状态,使自己的生命力非常坚强壮大,使自己活得很体面,很“荣华富贵”。其二,佛教营造的极乐世界更是世界上一个最好的净土与国度,其荣华富贵是难以用语言来表述的。
对于佛教以及学佛的人来说,“根”在哪是一个现实而又重要的问题。
净因法师通过多年的潜心研究,充满信心地宣称:世界佛教的中心毫无疑问在中国!他说,大家都知道佛教在公元前六世纪产生于印度,佛教最大的一个支派,即梵文一派,于公元一世纪左右传入中国,这便是我们的大乘佛教。不幸的是,公元十三世纪,佛教在它的故乡印度已经彻底消失了。而后来在印度再发展起来的各种形态的佛教,在中国都能找到它的模型。这就是说,尽管佛教在印度曾经消亡过,但所有不同时期的各种形态的佛教在中国都得到了保存,这是十分可贵的资源。
因此,寻根,即是寻找佛教精神与佛教文化的根,这就显得特别重要和特别有意义。大凡有志学习佛教的人,都想要去追溯渊源,要去发迹地或者祖庭参学、实习。像追溯玄奘大师就会到西安大雁塔;追溯禅宗就会到古佛道场柏林寺及祖庭少林寺;知道六祖的人就可能找到南华寺。到了这些地方自然会感到亲切,有一种皈依处的感觉。从这个意义讲,日本佛教兴盛过,现在也很强大,但日本也是要到中国来寻祖寻根的。韩国、港台等地的佛教,他们的根也都在大陆。中国佛教将来一定会是中心,随着世界人民对佛教文化、佛教思想的认同,寻根追源一定会到中国来。中国是唯一保存大乘佛教的国度,而且是大乘佛教的发祥地,这是我们非常有利,也非常自豪的。
当前的网络时代,知识大爆炸的,科技教育水平普遍提高,现代人重视理性,信仰上强调智信,应如何搞好佛教教育呢?
净因法师主张,各佛学院应突破传统的以八宗为纲的教学模式,以切合实际的课程来带动各地佛教院校的办学,使办学能为现实服务。以继承和发扬为步骤,“继承”要求我们深入经藏,对古德们的学修心得进行系统的学习、研究与整理,找出适合当今现实世界的佛法精神之所在;“发扬”,即是把这种佛法的精神与当今的社会现实相结合,对当今社会思潮普遍存在的问题,提出应对的方法与模式,即新型的佛教表现形式。
净因法师认为:人的素质最重要的是“悟性”,僧格培养是根本。要用“悟性教育”来形成和提升学僧的平面思维和立体思维,养成高尚的僧格。他说,目前培养合格僧才的关键有二,一方面我们理应借鉴学术界学者们通用的现代学术规范,强化对僧才的培养和训练,包括在佛理上、宗教信仰上、心理上等各方面的培养和训练,这也是佛陀教育政策中不可或缺的一环。另一方面,在正确观念的指导下,引导学僧合理地、正确地使用现代学术方法,用高科技知识充实学僧,跨学科地研究佛教,穷达佛法的真实义理,并依此而修证。
汕尾与香港“近在咫尺”,清云山“和谐而低调”,佛学院学生“阳光而好学”
这次来陆丰清云山广东尼众佛学院讲学,净因法师显得颇有兴致,还专门带来了美国普林斯顿大学宗教学博士生Douglas Gildow (中文名顾立德),来此作“关于中国僧教育问题”的学术
文章来源:汕尾日报
慈悲心是化解怨恨、解脱痛苦最好的办法。你觉得...
作词:释隆奇 作曲:李杰 从生到死有多远 呼吸之...
病的范围很广,简单的分为两种,一个是身体的病...
【02 生命科学与禅修实践研究-南怀瑾 南禅七日】...
我们看电视或是听算命先生都会听到,此人业障深...
女人的五障十恶 在生时,欢喜嫉妒、障碍、贪小便...
现在我们这里没有什么形式,不是打七,也不是参...
什么叫做遣余呢?在颂词中讲了它的定义,所谓的...
南无妙色身如来 [来世长得非常美貌] 南无无边香最...
履仁行慈, 博爱济众, 福常随身, 卧安觉安。...
在古老的佛教哲学中,烦恼的定义是指一切干扰人...
众生的执著几乎遍布生活的时时处处,经论中将此...
唐代飞天由天人转变为楚楚动人的宫娥舞女,完全...
原标题:索达吉堪布:一定要为亡者多做善法,尤...
佛家虽不执著于身,但视身为道本。佛家养生,注...
如何使用财富才不违背因果规律,看看佛经怎么说...
宗教对民族文化素质的影响和作用 释心月 闽南佛...
恭摘自《群书治要360》学习分享 蔡礼旭老师...
锐气藏于胸,和气浮于面,才气见于事,义气施于...
人在做,天在看,是忠是奸天会辨,是恶是善天会...
众生的执著几乎遍布生活的时时处处,经论中将此...
原标题:索达吉堪布:一定要为亡者多做善法,尤...
恭摘自《群书治要360》学习分享 蔡礼旭老师...
锐气藏于胸,和气浮于面,才气见于事,义气施于...
人在做,天在看,是忠是奸天会辨,是恶是善天会...
一念嗔心起,百万障门开,而且还火烧功德林,把...
大乘佛法的教义规定禁绝吃肉,纯粹是出于利益众...
佛说:世界上的事情,最忌讳的就是个十全十美,...
世上的事有得必有失 终点回到起点,起点已是终点...
李辛,毕业于北京中医药大学,心身医学硕士;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