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觉悟网 > 寺院 > 四川寺院 > 正文内容

眉山象耳寺(4)

四川寺院  时间:2021-01-11   作者: 未知  来源: 网络  点击:     放大 正常 缩小 关闭 手机版

  寺前是水库,名太白湖,出寺沿湖前行,草丛之中有李白读书台。 据《四川通志》、《蜀中名胜记》载,李白少时,游学象耳,数载未果,欲弃学而去。行至寺下小溪,见一老妪正磨铁杵,甚奇,问:“磨杵何用?”曰:“磨针以使。”李白震撼,大悟,遂返。后常登此石勤学不辍,终成大器。“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即典出于此,此石也得名“李白读书台”。《太白全集》有诗为证:“象耳读书处,头白好归来。”据《彭山县志》载,台前石壁上,原有晚唐诗人杜光庭的题诗:“山中犹有读书台,风扫晴岚画幛开。华月冰壶依旧在,青莲居士几时来?” 据说,老媪自言姓武,所以后来李白将溪旁一岩取名“武氏岩”,并将磨针处取名“磨针溪”。

  象耳诸山,古为武阳茶叶市场和武阳名茶生产加工基地--硼门茶茶坊所在地。"自古高僧爱饮茶"。茶与佛教有不解之缘,僧人生活讲清虚,离尘脱俗,戒荤戒酒。但坐禅时间长,易疲劳,消除疲劳的饮料,就是茶。喝茶便成为僧人不可缺少的事。茶圣陆羽说:"茶叶至寒,最宜精行修德之人"。可见,大圣寺(今象耳寺)的选址条件,与当时规模巨大的硼门茶场和主要交通要道有关。古硼门茶场始建于何时,无资料可考。但可以断定与武阳茶叶市场的形成时间相差不会很大。据中国茶叶专家朱自振著《茶叶史话》说"唐朝中期以后,我国史笈中才出现了不少有关大型茶园的记载,如《仙传拾遗》记四川彭山有个地主,他的君山茶园在每年采菜季节,单采茶的雇工就有百余人。"六十年代中国茶叶研究所考证其遗址在今彭祖山一带地区,并命名茶场村。这样规模巨大的茶场,其形成时间当与武阳茶市等同,其位置当靠近水陆交通要道的武阳茶叶茶市等同,其位置当靠近水陆交通要道的武阳茶叶销售中心。符合这两个条件的位置,只有象耳寺所在的象耳山等一大片深山峡谷,烟雾迷漫的茂密森林区,这一带东邻锦江(今府河)边,南连江门镇武阳茶市,水上交通运输极便,陆路有象耳彭家桥--关子门--楼子山--江门的成都至江门要道,往返都很便利。

  为了弘扬茶叶文化,展现茶叶与长寿的关系,就在象耳寺不远处的江口古镇茶楼子规划了"武阳茶肆"。重现远古时代的风采,并结合现代文化生活方式,展示出不同国度、民族的茶馆和饮共民俗,有古代武阳茶肆、富士茶道馆、蒙古奶茶、英美红茶、茶文化博物馆等近10种建筑规划。

  象耳寺现任主持“昌泉法师”。

阅读文章时如发现错别字或者其他错误,欢迎指正,以利弘法,您的支持是我们进步的动力。挑错
精华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