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觉悟网 > 寺院 > 河南寺院 > 正文内容

河南光山净居寺

河南寺院  时间:2021-06-11   作者: 未知  来源: 网络  点击:     放大 正常 缩小 关闭 手机版

光山净居寺  

  光山净居寺

  光山净居寺,位于河南省光山县,又名“敕赐梵天寺”,乃中国第一个佛教宗派——天台宗的光山净居寺门发源地。北齐天保五年(公元554年),高僧慧思来到光州大苏山结庵,开坛说法。宋真宗题名“敕赐梵天寺”石刻5个大字匾额,现仍嵌在门头上。寺内大雄宝殿,系明代建筑。寺中尚存有明万历“皇帝敕粉”碑、清康熙“钦赐大苏山梵天寺重建记碑”等历史名人、学者游净居寺所题诗赋碑刻30余块,其中尤为珍贵的是“宋苏轼游净居寺诗并叙”碑。

光山净居寺

光山净居寺

  豫南光山净居寺以其1440年的悠久历史,风光绮丽而灵秀的山水,孕育了繁盛的佛教文化,几代高僧,吸引着不少文人墨客来此探微揽胜,为我们留下了不少美好的佳话和瑰丽的篇章。本文继“历史的考证,试图将一位位名僧、名人及其优秀作品展现在读者面前,以招徕众多游客来此观光。

  “天下名山僧占多”。净居寺所坐落的净居山既是风光秀丽的名山,经考证为弥勒佛道场,它很有可能成为五台山、峨眉山、九华山、普陀山四大佛教名山之后的又一名山。同时又是佛教天台宗的实际发祥地。因而这里造就的名僧也多,其中在佛教中赫赫有名的名流亦不在少数,可说是高徒行全国,名僧遍天涯。我们从《中国唐代佛教》、《中国人名大辞典》、《中国寺庙与菩萨》、明、清、民国《光山县志》以及海内外有关资料中得知,这里的名僧有:

  慧思(公元515—577年)。南北朝僧人,净居寺开山祖师,为中国佛教天台宗三祖,是天台宗实际创始人智顗位列第四)的老师,在我国江浙、台湾以及日本、东南亚民间流传着这样一句话:“文圣孔丘,武杰关羽,天台佛祖慧思”。佛教天台宗是中国自创的第一大宗,流行江浙、台湾、日本、朝鲜、东南亚。他们师徒二人都在《中国人名大辞典》,在中国佛家流派上赫赫有名。据史料记载:慧思、武津(今河南上蔡县东)人,俗姓李,顶有肉髻,牛行象视,《中国人名大辞典》称其“能遇雨不湿,履泥不污,人以为神”(注:可能精于武功)。他十五岁出家,依慧文受法。人称“思大和尚”。在北地(今洛阳以东晋冀鲁豫及内蒙)因与其他佛教首领观点不一,先后四次被人谋杀未死。后因东魏和北齐战乱,于北齐天保中(约公元554年)领众徒南徙至光山大苏山结庵,为众演《大般若波罗密多经》、《妙法莲花经》,随文发解,每命门人智顗代讲。陈废帝光大中(公元567—568年)率徒去南岳,后入天台山。(宣帝)太建九年(公元557年)寿终,时六十二岁。慧思生前既注重禅法践行,也注重义理推究,“昼读义理,夜便思择”、“定慧双开”著作多半是口授的讲义,由门徒记整理而成,如《出二十四字门》、《安乐行》、《次第禅要》、《三智观门》、《无净行门》、《释论云》、《随自意》、《立誓愿文》等。据净居寺风景名胜区论证材料之一考证,慧思最早在光山净居寺结庵讲法传佛为北齐文宣帝天保五年(公元554年),以此地为根基,在光州游历达14年之久。

  智顗。陈隋时高僧,是慧思和尚的法嗣,净居寺第二代和尚,是中国佛教天台宗的实际创史人。人称:“天台佛圣”。《中国人名大辞典》介绍,智顗俗姓陈,字德安,祖籍颍州(今河南许昌),后迁荆州华容(今湖北潜江西南),出身贵族,其父为梁益阳侯,十八岁丧二亲,投湘州果愿寺法绪出家,陈天嘉元年(公元560年)二十三岁来光州大苏山拜慧思为师,学禅法,修行法华三昧而寂然大悟。陈太建七年(567年)学佛有成,遵师嘱离开大苏山去金陵(今南京市),讲《法华经》等,博得听众敬服。陈太建七年(公元575年)率弟子慧辩等二十余人入天台山(今浙江省东部)建草庵,研习经典,讲学修辞九年,人称“天台大师”智顗在研究师祖慧文、老师慧思学说的基础上,进一步发展形成了“一念三千”和“三谛圆融”为中心的独立学派,它集合南北各家义学与辉观之加以整理和发展而成一家之言,从而创立中国佛教第一大宗天台宗。该教派在当时深受朝野支持与信奉,隋炀帝为晋王时,曾请他到扬州为之受戒,受“智者大师”称号,他本是天台宗的实际创始人,后因他的老师及师祖们也来到天台山,而使其屈居四祖的地位。开皇十五年他为晋王杨广撰《净名经文疏》,次年辞归天台山,重整天台寺,开皇十七年(公元597年)智顗圆寂,作“观心偈”,跌坐而逝,建肉身塔于佛陇山(天台山五峰之一)真觉寺内,称“智者大师塔院”供人巡拜。智顗在世时,深受陈宣帝(陈顼)、陈后主(陈叔宝)的器重,尊以为师。陈灭后隋文帝杨坚下诏问候,隋炀帝杨广又尊以为师,陈、隋都封他为国师。据有关资料介绍,智?在世共造寺36所,造金铜塑画佛像八万躯,亲度僧4000余人,传业弟子32人,其中灌顶、智越、智璪等当时很负盛名;天台宗高僧辈出,到唐代苏州寒山寺住持山拾得和国际子午线一度的长度算出天文学家、《大衍玄图及义决》的作者一行等皆名传于世。智顗著述40余部160多卷,是中国佛教在海外包括日本、台湾、东南亚作有影响的人物之一。智顗坐化后的第二年(公元598年)杨广派人按其遗图在天台山建寺,赐“国清寺”之额,以应智顗“寺若成,国必清”的谶语.这就是今日在海内外享有盛名的天台山国清寺的来历。天台宗是藤牵海内外,名僧遍天涯。但究其根底,其祖庭虽在天台山,其创史人的学说奠定基础却根植于光山净居寺。这就是净居寺为何成为海外佛教天台宗寻根探祖之地的由来。

  道岸(公元654—717年)。唐代律宗僧人,后与禅宗融合,亦称道岸禅师。道岸是净居寺寺院的创建者。据史料记载,他亲自主持在大苏山建净居寺,始名净居寺。《中国人名大辞典》介绍:道岸俗姓唐,世居颍州(今河南许昌),祖上历任大官,为大族,永嘉南渡,中宗嗣圣元年(公元684年)迁居光山(时年30岁)。道岸少年好学,后落发出家灵感寺拜当时名僧文纲为师,坚修义律,深入禅慧,远近闻名,后居会稽(今浙江绍兴)龙兴寺人才传法,时号大和尚。唐神龙初年(公元705年),武则天卒,中宗复位为其追福,道岸被诏入朝,图形于林光宫,御制像赞,于内道场设斋,为中宗受菩萨戒,并历任白马寺、中兴寺、庄严寺,荐福寺、冈极寺纲维总务。唐中宗神龙三年,(公元707年)道岸辞还光山,于大苏山度人置寺,曰“净居寺”。唐开元五年(公元717年)道岸圆寂于绍兴龙兴寺,道俗执丧盈万。道岸一生颇有创树,对净居寺贡献也最大,除兴建净居寺外,还在大小苏山广植厅花异树,美化环境,装点关山。传说如今寺门前尚存的一排五株唐柏和银杏,皆为道岸同定易二和尚合栽。

  慧门(公元1626—1686年),法号智胜,四川南充县人,俗姓李。幼年出家,十五岁至赣州宝华寺受戒,后从焦山破和尚得曹洞正法。清顺治十四年(公元1657年)因礼少室(去登封少林寺)过光山,见大苏山道场颓废,曰:“祖庭陵替(衰落)山僧之咎也。”为葺理居一年余,旋赴歙(今安徽),转黄檗,力出广长舌,遍说十方筹措,邑令重 其戒行,重延住持。顺治十七年(公元1660年)乃发大愿募粒,磨杵团纱,艰辛喻岁,鼎建后大殿,各五楹,东西禅房各倍之,使净居寺佛宇僧舍次第焕然,法像庄严,金壁辉耀。如是僧徒云集,宗风大振。卒后,众僧为其建“舍利塔”于苏谷口,现净居寺佛殿院内尚有《重建大苏山梵天寺慧门禅师行繇碑》一道。如果说:道岸是净居寺的缔造者,那么慧门可以是重振净居寺佛事活动,促其兴旺的杰出功臣。因此,道岸、慧门都是历史名僧,也都是对净居寺卓越贡献的佛界名流。

阅读文章时如发现错别字或者其他错误,欢迎指正,以利弘法,您的支持是我们进步的动力。挑错
精华文章
最新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