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觉悟网 > 人物 > 汉传佛教人物 > 宽运法师 > 正文内容

贪着美味 祸从口入

宽运法师  发表时间:2021-03-06   作者: 未知  来源: 网络  点击:     放大 正常 缩小 关闭 手机版
贪着美味.祸从口入

──宽运法师弥陀佛七开示

  我们昨天讲了五欲中的「香」,提及一名沙弥因为贪着龙宫的饭香和龙女的体香,最终转生为龙,被麟甲包裹全身,非常痛苦。这说明了香也是害人之物。

  今天我们继续讲「色、声、香、味、触」中的「味」。大家都知道,广东人很贪味,天上飞的除了飞机不吃,地上走的除了汽车不吃,海里游的除了潜水艇不吃外,其他全部都吃尽。有人可能会问:「爱味有什么罪过呢?为什么要断除呢?」因为味觉会令人生起贪念,例如吸毒、抽烟的人就是对鸦片、烟丝的味道生起染着,才让毒素有机会慢慢进入身体内,导致自己上瘾、不舒服、不自在,甚至患上肺癌等疾病。如果我们对「味」有种种贪着,佛教的对治方法是观想烊铜灌口或吞烧铁丸。这样观想后,所有味觉自然便消失了。

  有一个公案是这样的:从前有一名小沙弥,非常喜欢吃奶酪。奶酪是用牛奶制造,味道很香。每当有檀越布施奶酪给他,他总是要多吃几口,即使碗里只剩下少许奶酪,他也要全部吃光。由于他贪着奶酪的味香,所以死后没有生人天道,只是转生为一条蛆虫,整天在奶酪中爬来爬去。一天,他生前的师父与大众一同分享奶酪,看见一条蛆虫在装奶酪的瓶子里爬动。师父随即对其他人说:「千万不要伤害我的小沙弥。」大家都觉得很奇怪,追问师父:「这是一条蛆虫,怎么会是您的小沙弥呢?」师父解释道:「因为我这小沙弥,生前十分贪着奶酪,也很喜欢这个瓶子,所以死后就变成蛆虫在这瓶里爬来爬去!」大家想想,小沙弥因为生前贪着奶酪的味道,死后就转生为蛆虫,这是多么不值得啊!

  另外,过去有一位国王的儿子,由于身为太子而娇生惯养,非常贪吃,最喜欢吃美味的东西。当时,皇室有很大的园林,园林里有很多果树,树上有种种美味的果实。其中一棵大树上有一个鸟巢,巢内养着许多小鸟,鸟妈妈经常飞去其他地方摘取果实回来喂饲小鸟。一次,鸟妈妈从别处摘了一个皇室园林中没有的水果回来,但却不小心掉在地上,守园人发现了这个既又好看又特别的水果,于是将之献给国王,国王不舍得吃,又把它送给王子。王子吃过后,觉得十分美味,第二天坚持嚷着要再吃这种水果。

  守园人觉得很为难,因为这水果并非来自皇家园林中的果树,是鸟儿从别处带回来的。守园人对王子说没有办法,可是王子仍然坚持要吃;守园人只好每天无奈地守在鸟巢下,等待鸟妈妈带着相同的水果回来,然后再想办法把它抢过来。鸟妈妈辛辛苦苦找回来的水果屡次都被守园人抢走,导致巢中的小鸟天天捱饿,令鸟妈妈感到非常的懊恼及生气,于是牠起了一个坏念头,找了一个和那水果一模一样的有毒果实带回来,守园人不料有诈,照样抢去给王子吃,结果王子就全身发烂,毒发身亡了。大家想想,因为贪着一点点的美味而失去人身,是多么的可怕啊!

  所以,我们念佛人要尽量茹素,因为素菜的毒素比肉类少。虽然现在很多蔬菜都有农药,但我们把蔬菜彻底洗干净便较为安全了。相对来说,人们为了催生家禽、畜生,令其早熟,使用大量的化学物品饲养,令肉类所含的毒素远高于蔬菜。如果我们因为贪着肉类的美味而中毒,失去人身,便得不偿失了。再者,修行人茹素,还有修善积福、长养慈悲心的作用。

  我们佛教徒最重视的是正确、善良的心态,那么对待味道应抱有怎样的态度呢?《华严经.普贤菩萨行愿品》里面说得很清楚:

「若得美食,当愿众生,满足其愿,心无羡欲。」

  意思是说,若我们得到美味的食物,便要祝愿众生心愿满足,内心不要生起爱着或贪欲;

「得不美食,当愿众生,莫不获得,诸三昧味。」

  这是说即使得到不好吃的食物,也要发起回向的心,愿其他众生能得到美好的食物,更能得到「诸三昧味」或「法味」,也就是入三摩地,法喜充满。其实食物的作用只是滋养我们的身体,令我们的生命可以延续下去,让我们有机会借假修真,获得禅味法食,如此才是修行人的究竟目的。

「得柔软食,当愿众生,大悲所熏,心意柔软。」

  「柔软食」是相对粗糙的食物来说的。我们得到一些较好的食物时,应发愿希望众生都能发慈悲心、柔软心。

「得粗涩食,当愿众生,心无染着,绝世贪爱。」

  得到粗涩或不好的食物,我们都不应该生起染污的心,挑饮挑食,也不应该贪着种种美味,妄动种种心思。如此才是佛教徒应该有的心态。

「若饭食时,当愿众生,禅悦为食,法喜充满。」

  我们每次用午斋时都会唱颂这首偈,却未必知道它原来出自于《华严经》。其大意是说:我们吃饭时,也要发愿回向众生「禅悦为食,法喜充满」。所有食物都是十方供养的,我们应该恭敬受用,依教发愿。

  色、声、香、味、触,表面看来只不过是简单的官能享受,但全都是障道的根本,令我们沉溺贪恋,无法出离生死,因此当我们明白了之后,就不应贪着五欲,而应远离五欲。

  五欲之中我们还未说「触」,留待明天继续再讲。今天就说到这里,阿弥陀佛!

阅读文章时如发现错别字或者其他语法错误,欢迎指正,以利弘法,您的支持是我们进步的动力。挑错|打印
精华文章
最新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