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主一粒米.大如须弥山
──西方寺八关斋戒过堂开示
公历2013年11月17日至18日,香港西方寺举行两天三夜的「八关斋戒暨精进念佛法会」,来自中、港两地的居士及善信,十分踊跃,參加人數约近二百之多。
佛陀制定「八关斋戒」的由来,是因为佛教有出家和在家弟子,都以出世解脱为目的;所谓「出世解脱」,就是要「了生脱死」;而要了生脱死,就必须以「断漏为上,出家为要」,但是,很多人因种种的因缘不能出家,所以慈悲的佛陀为了让这些弟子能学习出家的思想和生活,于是制定了八种防止我们做身、口、意三恶业的戒条,让在家的弟子暂住在出家之僧团里,过出家人远离恶业的生活,这八种戒条即称为「八关斋戒」。
八关斋戒法会的活动内容:包括授戒、唱赞、礼佛、拜愿、念佛、绕佛、靜坐、佛学开示等。由于法师们领导有方,戒子们皆依教奉行,如法如仪,法会庄严殊胜,法喜吉祥。现将17日方丈宽运大和尚过堂开示全文刊出,以飨读者。
各位法师、各位居士︰
大家,慢慢的吃,而且一定要吃饱。因为八关斋戒,是过午不食,过了中午就不吃了,所以一定要吃饱。如果大家觉得饭菜不够,可把碗放到枱前,让行堂的义工们添加。但原则上第一次给你的,你可以吃剩,但第二次你自己要求添加的,为了惜福的原故,就不要吃剩。这个「不吃剩」的原则,就是希望大家能惜福。我们经常说,「施主一粒米,大如须弥山」;因为每一粒米,都是施主供养的;每一滴水,都是行者担来的。虽然,现在不用行者去担水,但是寺里的自来水,是要付费的。所以十方道场,所靠的是十方供养,普结十方的缘,因此大家要懂得惜福。
我们佛教非常重视因果,所谓「菩萨畏因,众生畏果」,由于菩萨深明因果的道理,所以他不种因;没有因,那自然就没有果。而我们众生呢,就是不知因果,所以不畏因,造了恶业受报的时候才知道害怕。好像我们的人生,有生就有死;没生也就没有死了。也就是说,不生自然就不灭,道理就是这样的。所以,佛教教我们不种因,不造业,那就能超越生死──「不生不灭」,這看起来,好像高深莫测,其实就是我们修行的终极追求。
佛陀之所以制定八关斋戒,目的就是方便在家的居士,来尝试体验出家人的生活。根据《萨婆多论》的说法,八关斋戒是以下八种戒律。确实地说,应该称为「七戒一斋」,七戒是:不杀生、不偷盗、不淫欲、不妄语、不饮酒、不着华鬘香油涂身,不歌舞观听、不坐卧高广大床;一斋是:不非时食。
这「七戒一斋」,其实是以五戒为基础。不过五戒是「不邪淫」,而八关斋戒期间是要求「不淫」;因为出家人的生活是不淫欲的,非但身体上做到不淫,就是意念亦要一念不生,因为起心动念,都是罪过。一般来说,在家人还是有染污的心,而出家人则修净行,所以就没有染污的意念或想法。当然了,除了前五戒外,还有不着华鬘香油涂身、不歌舞观听及不坐卧高广大床,而最后的「一斋」即是过午不食,因为依照佛教的说法,早上是天人吃饭的时间,中午是诸佛吃饭的时间,而晚上则是三涂吃饭的时间。今天大家既然来学佛,那么,佛就是我们的榜样。我们要以佛的言行作为仿效的对象。
所以我们守斋就要「过午不食」,过了中午就不吃,或只吃流质的食物;这就是「持午」,也就是「斋」。我们一般学佛人,过了午还吃,那就只是「茹素」;茹素就是不吃「荤」,即不吃「五辛」。五辛,指的是葱、洋葱、韮菜、蒜,还有兴渠。这个「兴渠」是我们中国没有的,它原产在哪里呀?在印度。是一种咖哩里面的调料。这个中国没有,因为这个五辛,生食增淫,熟食增瞶;对我们的身体有刺激性的作用,而且食后令身体发出异味。如果我们吃了葱,吃了蒜,龙天护法就会不欢喜,而且就会远离我们。既然五辛有那么多的不好处,所以我们就不应该吃。
与此同时,大家在受持八关斋戒的时候,更要勤修六念;六念即是:念佛、念法、念僧、念戒、念施、念天;念佛,是因为佛是慈悲导师;念法,是因为法是三世佛母;念僧,因为僧是人间福田;念天,因为天是长寿安乐;念戒,因为戒能令我们身心清净;念施,因为施舍能普济贫穷。
另外,期间还要实行「禁语」,不过,这个「禁语」,不是戒,而是甚么呢?是条例。好像我们香港有入境条例,这个条例就是规范、就是规举,大家必须遵守、奉行。这些都是一个佛弟子应该具备的德行。这是起码的条件。以此为基础,再往前推进就是菩萨戒、沙弥戒、比丘戒、比丘尼戒。现在是由五戒再往上,发展成八戒。不过,很多人心里头,可能会觉得八关斋戒之中有八條之多,会不会很难守?因此便生起了退心。
说到这里呢,我想起了佛在世时的一个公案︰
佛陀在世时,在「祇树给孤独园」带领弟子们修行,日日精进不懈。当时舍卫国的百姓对佛陀非常敬仰,对僧伽也很尊重,每天僧众出去托钵,队伍都很整齐,当地的人民都很恭敬地供养。
有些年轻人看了,心里很羡慕。其中有一位长者子心想:佛陀贵为王子,却能舍弃富贵出家、修行证果,得到天下人的仰慕尊重。于他也希望能远离名利,学佛出家。因此就向父母提出要求,父母当然是舍不得,但是他的父母也是佛教徒,最后还是把儿子送到佛陀的面前,请求佛陀完成儿子的心愿。
佛陀于是收下这名弟子,然后请长老比丘代为教导;长老比丘就将他们生活中的规律一一为他解析,教他要守戒──五戒、十戒,甚至要守二百五十戒。
这位年轻比丘一听,竟然有那么多戒,心里觉得很惶恐。他想:「出家必须守这么多戒,一不小心就会犯了其中一条,我一定守不好;既然守不好,不如还俗好了,还俗可以做一个在家居士,不但可以经营事业、娶妻生子,又可以护持佛法。」
他心里打定主意后,于是向长老比丘提出请求。
长老比丘听了觉得很不安,因为这位年轻人是佛陀亲自交给他们教导的,现在起了还俗之念,是不是自己教得不对呢?长老比丘着实为难,即向年轻的比丘说:「你想还俗不是不可以,但是要向佛陀表明心意。」
于是几位长老比丘就陪他到来到佛陀面前,长老比丘一五一十地向佛陀说明情况;佛陀就问年轻人道:「你为何刚出家又想要还俗呢?」
年轻的比丘也很坦白地说:「佛陀的教团里,大家都要守持净戒,但是这些戒律太多了,我怕守不好犯了戒,那就污染了僧团,这不是很罪过吗?所以我想还俗,将来也可以护持佛法呀!」
佛陀说:「你听了这些出家人的戒律就退道心,那道心未免太浅薄了?」
佛陀向长老比丘说:「你们为何一下子就跟他说那么多戒律,让他害怕呢?要依人依时渐进才好,一下子把那么多戒加在他身上,太快了吧!把他交给我好了。」
年轻的比丘听了宽心许多,佛陀接着向他说:「年轻人,修行不像你想的那么复杂,守规矩也不像你想的那么可怕!你先不用管那么多戒条,我只要你守三项戒规就够了。」年轻的比丘听到只有三项,高兴地说道:「三项?那应该容易多了,我愿意守持。」
佛陀说:「我只要你守好身、口、意。这三业能够清净,则一切的戒都可以渐渐达成。」
年轻的比丘听了非常欢喜,他向佛陀叩头礼拜,愿意终身信受奉行。
佛陀向长老比丘们说:「我把愿意终身信受奉行的年轻人再交给你们调教,你们要好好培养他。」
这位年轻的比丘,每天就这样守持进修,因三业清净,所以他天天都过得很愉快,不久之后便证得了阿罗汉果。
很多比丘都很赞叹佛陀的威德,因为佛陀简单的几句法语就能让一个人开解欢喜、坚持守戒,可以把很复杂的规则浓缩,让他一生守持清净。这就是佛陀最大的慈悲。
所以,同样道理,今天大家不要给八关斋戒的八条戒吓到,就要从身、口、意三方面下功夫,身、口、意三业能够保持清净,这就是真正的戒。前面已经说了,而且我们还要勤修「六念」,精进念佛;因为一句佛号能灭八十亿劫的生死重罪,而且正如经上所说:「忆念念佛,现前當来必定成佛。」只要我们心不旁骛,一心一意,不夹杂、不间断,时间久了,功夫自然就会纯熟,就会成片。一念的「阿弥陀佛」,功德实在不可思议。因为阿弥陀佛是所有诸佛中最慈悲的佛,被称为「第一佛」。他发了四十八愿,誓要度脱一切众生,往生彼国。阿弥陀佛他因地成就,果地圆满,所以这四十八愿实在非常的不简单,每一个愿,都是接引众生,令他们都能离苦得乐,而且我们只要念佛,就可以带业往生。
这其中包含了「自力」和「他力」;自力就是我们自己的信、愿、行,而他力就是阿弥陀佛的接引力。有了这两种力,我们就可以一起去到西方净土。去那里做甚么?去继而学习、继续修行。所以大家经过这两天一夜以后,回到家里,不要忘记「勤修六念,緊护八支」;这个「八支」就是我们八关斋戒中所受的八条戒;而六念,刚才已经为大家解释过了,相信大家都能明白。这两天一夜的法会,难得大家放下俗务来到寺庙体验、感受出家人的清静生活;所以希望大家能做到身清净、口清净、意清净,再进一步做到身业行慈、口业行慈、意业行慈。这样的话,大家来受戒,就真正的没有白来了!如此,我们这两天一夜,才能功德无量、无量功德。好了!我们结斋。
幸福何处求? ──珍惜目前所拥有 人生在世所追...
切实弘扬佛教文化 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宽运法...
孝亲尊师.善交益友 ──宽运法师「两会」港区委...
推动佛教发展 加强两岸交流 ──宽运法师与中华...
喜悦人生 自在生命 ──知足第一富 无忧第一乐...
春回大地.百花盛开 ──东林念佛堂2014年春茗素...
忧民之所忧.乐民之所乐 ──香港政改咨询的思考...
良言一句三冬暖 春风化雨润心田──爱语的力量...
灯树千光照 花焰七枝开──古代高僧元宵节讲经说...
虚心学习.体现人生 ──世间上哪有绝对的完美?...
得闻弥陀名 地狱化清凉—宽运法师佛七开示 以前...
人身难得·佛法难闻—宽运法师佛七开示 《妙法莲...
心不附物 是真修行 念佛人最重要的是要有一颗至...
何谓「三不坚」「三心」「三福」 何谓三不坚呢...
浅谈净业三福 一般人都畏苦求乐,希望改变不好的...
净土经典概说及其思想源流 净土三经即《无量寿经...
西方寺佛七开示——修行道上的难与易 这两天我们...
八关斋戒精进佛七开示 西方寺从七七年已开始念佛...
何谓布施 布施是梵语「檀那」的音译,意译为财施...
万佛忏五观堂开示 拜万佛忏比较辛苦,但它在诸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