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觉悟网 > 人物 > 汉传佛教人物 > 梦参法师 > 正文内容

占察善恶业报经 12

梦参法师  发表时间:2021-02-06   作者: 未知  来源: 网络  点击:     放大 正常 缩小 关闭 手机版

占察善恶业报经18-12
梦参老和尚

  现在我们讲这个心,讲唯心。唯心也不是那么简单的,要明白这个唯心很不容易,不明白到什么程度呢?你要明白了就开了悟了。人说明心见性,明了你就了了生死了。在这地藏王菩萨讲心分有心内相,还有心外相,真心、妄心,心内相又分两种,一个真,一个妄。所言真者,就是心体的本相,诸佛证得了,一切众生迷了。这个心体的本相是清净的、是圆满的、是如如不异的,心体的本相没障碍,但是不容易见到,就是不容易明白的意思,不能见性。这个心遍一切时遍一切处,本来是没有染垢清净圆满的,就是我们见不到,微密难见。又因为它常时如是,不变不异不坏,一切法都由心生,心生故法生,心灭法也就灭了,这是讲这个心体。这个心体的本相有没有?有。是什么相?是如如的,没有一点垢染的,是离念的,这叫离念真如。这是说心本来没有清净与虚妄,由你一动念,起心动念,一提念头不清净了,起念就有分别,这就叫本觉的原来的相,一起心动念失掉原来的相了,从本觉产生不觉。本来是清净圆满的本相,就是《心经》上说心的本相是无挂无碍、不垢不净、不增不减,没有妄念

  假使一起念头,起念头就是妄了。所言妄者,起念分别,缘虑见闻觉知,这个念头是念念相续永远不断的,它会生出一切境界相。一般在我们大乘教义里头讲,原来这一心是如如的不动的,一起念一动就生出来三种细相,再假外边的缘,境界为缘,那愈长愈粗了,就生六种的粗相。才刚一起念的时候,心所缘的相没离开心,还是真心,但是这个的真如叫离念真如。在你心一动念的时候,微细的分别成了业相、转相、现相,一念不觉生三细,一起心动念的时候,里头就含着三种相。业,就是我们说的八识,八识里头初相的时候就转,转了就现,现就是表现,要现境界相,这个是很微细的了。起念分别有忆想这些个事情,就渐渐产生境界相了。在这个心里头三细相之中,没有境界相。那断的时候可就难了,起如是境,业相生起转相,转相生起现相,八地菩萨断现,九地菩萨断转,十地菩萨断业相。我们要修到八地的功夫,那就很难了,不知经过多少亿劫了。所以这个时候由愈转愈粗,就起念了、分别了、缘忆了,它就相续不断的念。这个境界咱们还没达到。

  依着这个原来本觉的心,生起一切相,有细有粗。初生的叫细,由细而转粗,愈转愈粗。因为它相续不断的缘虑忆念分别,这个时候要想去分别这个相,叫智相,智慧的智,智相得七地菩萨才能达到,一起一有智相分别了,愈分别愈粗。而且这个分别不停止,相续不断,它叫相续相,相续就起执着了,执着好的要取,执着心起坏的就要舍。相续心起智相、相续相,这一取舍就起业了,就是好的取、坏的舍,舍舍不掉,好的取取不到,这个都属于我们见闻觉知分别。咱们的忆念,咱们的觉悟明白,或想求知,这求知的心但是有分别,这就取舍好坏。这心愈生愈是虚妄了,离这真实就远了,见也见不到,摸也摸不着。这个情况咱们现在还达不到,但是从经上佛菩萨教导,我们知道我们起念的是分别、是妄心。因为你起妄起念,念又着境界相,念头一生就出来现前境界相,这个境界相也是依着本觉而有的。依着本觉而有的是虚妄的,没有它虚妄的自体,见也见不到,摸也摸不着,所以就叫妄。在这个时期内,还是在心内,没到心外。这是心里自己生的相,自己分别,自己缘虑。地藏菩萨讲我们这个心相是分内分外,这个是内心相。那心外相是什么样呢?

【所言心外相者。谓一切诸法种种境界等。随有所念。境界现前。故知有内心及内心差别。】

  所言心外相者,就是一切诸法现的所有形相。外边的境界相,你一念,念就是思惟,一思惟就有外边境界相。前头那个心是能缘的,能缘的心它缘于所缘,能缘心就缘心外的相。外相就是境界,在境界相上头起执着,这就叫心外相。知道了内心的差别,才由内心起出外相的。外相就是缘分,缘相的心,前面是能缘的,这个是很细致的,对一切法,一切法都是代表意思,一切法就一切境界相了。因为你执着现前境界相,内心就起差别了,以前业、转、相还没有起差别,从智相、相续相一下就起差别相了。

【如是当知内妄相者。为因为体。外妄相者为果为用。依如此等义是故我说。一切诸法悉名为心。】

  地藏王菩萨教授我们,你要知道你内心的妄相,内心的虚妄相是内心的妄想,咱们经常说妄想妄想,这个是因是体。所有我们妄想,由妄想而生出来很多事物,所以说这个妄想是心是体,也给一切法作因。因一定感果,感的苦报、乐报、受报,这就感到种种差缘了,由内心的妄相感触外头境界相,这就妄想纷飞了,那就起了种种作用。但是从种种作用不离开于心,这就是经常我们所说的万法唯心。但是翻过来说心生万法,万法由心生,万法还归于心,心生万法,唯万法为体,给万法作体,而在体所生的相和用还归于一心。在生起的时候叫因,因一定感果,因必感果,果是体,体一定因心而起作用。因果也好,体用也好,唯此一心。心外无法,一切法都是心生的,还归于心,心外什么相都没有。所以心生则种种法生,心灭为种种法灭。

  因此我们知道,内的虚妄相是一切法生起之因,是一切诸法之体,而产生的外头的妄相。内心的妄相产生外头的妄相,外头的妄相就是用、就是果,因必感果,体必有用。咱们讲的因果体用,在这个里头包含着起惑造业。从相反的说,我们要是修道,消灭惑,不让它造业,把所造的业还归于心。因为我们对外相不能理解,这是迷的作用,对外相你不能理解,你不知道外相就是唯心。万法唯心所起,但是我们不知道,不能理解,所以在心内相而产生心外相,内外全是一心。所以佛教经常讲万法唯心,它就从这生起的。

【又复当知心外相者。如梦所见。种种境界唯心想作。无实外事。一切境界悉亦如是。以皆依无明识梦所见。妄想作故。复次。应知内心念念不住故。所见所缘一切境界。亦随心念念不住。所谓心生故种种法生。心灭故种种法灭。是生灭相。但有名字。实不可得。以心不往至于境界。境界亦不来至于心。如镜中像。无来无去。是故一切法。求生灭定相。了不可得。所谓一切法毕竟无体。本来常空。实不生灭故。】

  地藏菩萨又打个比喻给我们讲,什么叫心外相?如你作梦所见种种境界,那是你想成的,内心的思惟所想成的,或者外头的所有事物又落归于心的影子,都是心起的。所以心外无法,一切唯心,佛教讲一切唯心是这样讲的。因为一切众生对于外相他迷了,不理解,不晓得外相就是心所所生的。因此地藏菩萨跟我们说,一切境界相都是这样子,都是唯心想所作的,没有一切是外头的,都是内心所起的。从我们上来所讲的这一系列,一切境界相都从无明而起的。如果我们不理解无明,就像我们作梦一样,业、转、现这三相就细的,智相、相续相就叫识了,就像咱们说知识知识,知是本体,识是作用,这时候取很多分别。因此这是心法的缘起,心缘起法,就是咱们的心所缘念而起的一切相。所有缘起一切境界相,咱们知道了不是真实的,是心生的。生由心生,灭也得由心灭,心生种种法,心灭种种法,心灭故种种法灭。

  这个问题只是前头大致这么一说,地藏王菩萨又给解释这个问题。因此应知道我们的心,它是念念不住的,没有停歇的时候。念念不住,换句话说,念念不停。例如我们睡眠的时候,没有用心的时候,你心照样的活动,并没有停下来。这演变的,就是你所有作的、作梦心没停,妄心缘妄境。你内心念念不住,你所见的、所缘想的、所修的一切的心境,它念念不住的。因此在我们佛教说,心生种种法生,心灭种种法灭,我们是这样讲万法唯心的。但是这个道理都叫心生灭门。在《大乘起信论》讲一心三大二门,哪二门呢?心生灭门,心真如门。因为要讲生灭相,生灭相没有实体,但有个名字,只是名言而已,你要找实体,没有,实不可得。

  地藏菩萨这段经文告诉我们,应当知道你的内心念念不住的,你所见是内心所见,所缘的外边一切境界相,那个境界相也是你心起的,内心起境界相,内心缘自己境界相,念念不住。在这个义理上,所以地藏菩萨告诉我们,你一生心,种种法就生了;你不生心,种种法就灭了。但是这个种种法、这个生灭,但有个假名,你找实在的东西得不到,没有实在东西,它是假名而已。所以让你的心不要住在境界相上,心不住境界相,一切外边境界相也不来你的心。这个道理很难懂,所以地藏菩萨举个例子,像你照镜子,那镜子相是真的、是假的?镜里头有相吗?没有。你不照的时候,镜子里没相。无来无去,在一切法求个生灭的定相,我们找一个定相,什么是生灭的定相?既属于生灭,就没有定相可言。但有个名字,实在不可得,得不到个真实的。咱们的心没有住在境界相,境界相也没来到心。所以镜中相就这样形容着,相也没到镜中去,镜中本来也不能生相。你照镜子,还有什么来去吗?没有。因此一切法要实在求个生灭相,找个生灭的定相,怎么样生起的、怎么样灭的,不可得。为什么不可得呢?一切法毕竟无体,本来是空的,常空,空的还有生灭吗?空中也没有生灭。

【如是一切法实不生灭者。则无一切境界差别之相。寂静一味。名为真如第一义谛。自性清净心。彼自性清净心。湛然圆满。以无分别相故。】

  这段就是讲的不生灭。生灭是心,不是法,心生故种种法生,心灭故种种法灭。在我们讲《占察善恶业报经》,讲这个就很短,略略这么一说。因为这个时候当机众是坚净信菩萨,地藏王菩萨跟坚净信菩萨说的,他这么样说,当然知道坚净信菩萨一定能理解;但是我们众生要来学得深入,不是我们短暂就能进入的。从语言到你内心的思惟,你假修证就证实,你观察你这个心所有的生灭,一天起心动念的,咱们认为心又生起了又灭了。生也是心,灭也是心。咱们叫思想,咱们经常爱说思想问题,思想问题就是生灭问题,生灭问题就没有个生灭相。所有外边一切境界差别相,实实际际没有的,是寂静的。把这个没有自性的,这个是自性心,名为真如第一义谛自性的清净心,本性清净,湛然圆满,不起分别。

【无分别相者。于一切处无所不在。无所不在者。以能依持建立一切法故。】

  因为一切法本来是没有的,是不生不灭的。没有生灭的就是没有,没有生灭相,哪里有一切法!但是境界之中有差别,在这个差别上,故相归于体的、相归于性,境界差别的相没有个来、也没有个去。地藏菩萨举那个镜中相,你说那镜里头有相吗?没有。人没照的时候,那镜中相有吗?不只说人了,反正你看镜中一切境界相,没有。相的本体没有差别的,为什么?空的,不是实有的,也就是一味,没分别相。我们一切众生的心,清净那个心,在凡夫不减,没有减少一点,在诸佛、在圣人也没有增加,这个心是平等平等的,在凡不减,在圣不增,也没有来去相,无相。但是这个心是遍满的,如虚空一样,依持它能建立一切法。

  这个相是讲的什么相呢?心相。前头地藏王菩萨跟坚净信菩萨讲的心,解释心是什么样子,解释这个心相,这个相还是心,没有什么样子。不过在这个地方讲得很略,因为地藏菩萨不是跟我们大众说的,是跟坚净信菩萨说的,说得很深入很略。我们一般讲教理,或者依四教,或者依着五教,或者依着唯识,那讲得就多了,从粗浅到深入。在这个地方讲,这个清净的本心是没有分别的。没有分别,哪还有个木轮轮相呢?前半部说的是一切凡夫,后半部说的一切圣人,你要进入此法,必须得把业障消了,所以让你先忏罪,把罪消了才能学习唯心法门。后半部就是唯心法门,单讲清净心。清净心是什么样子?没有分别,遍一切处,什么地方都有心,依这个能持受建立一切法。

  万法唯心,这个说的心生万法。这个清净心是圆满的,没分别的,跟佛是无二无别的。佛是修成的,我们是本具的。如果我们本具不具这个清净心,你怎么修也修不成佛。你捡都是一些石头,把它煮成当饭吃,办不到的,石头就是石头,石头不能变成大米。这个清净心只有一体,一切善法依着清净心而建立的,一切恶法也是依清净心而建立的,心无善恶。如果有决定性的话,你断恶断不到、修善修不成。这不是决定的,这样来认识我们的心。当然你要明白这个了,你也不会用占察轮了,用占察轮就是显现的。因为在佛法界都是妙用,佛利益众生都是用,在用上显相显心。佛有无穷无尽妙用,诸大菩萨也有无穷的妙用,从用上显心,凡夫从体上明心。

【复次。彼心名如来藏。所谓具足无量无边不可思议无漏清净功德之业。】

  因此这个心就叫如来藏,具足了无量无边不可思议无漏的清净功德之业。在这地方加个“业”字,业是作用义,作用是修行而显现的意思。因为这个样子,你才能够。不是原来本具有的,你修也修不成。就像我刚才举例,你煮石头让它成饭,办不到的。因为它具有,所以它能做得到。彼心名为如来藏,如来藏者,如来藏的解释就是真如。为什么叫如来藏,不叫真如?因为两种含义,真如已经在烦恼当中,就叫如来藏。这个意思,《大乘起信论》这样说的,《华严经》这样说的。如来藏,就是真如在凡,谓之如来藏。那要真如除了烦恼藏之外,没有烦恼,那叫法身,法身是清净的。

  复次彼心名如来藏,这个彼心就是一切众生现前一念心。咱们每位道友,你现前这一念心就具足如来藏性,就是我们现在一念心的体。现前一念心的体,它具足了无量功德的业用,含藏有,人人都能修成佛。人人都有如来藏性故,所以能修成佛。如果你没有,你绝对修不成。因为我们现前众生的心,具足了无量功德之业。无量功德业在你现前具足了,这个就叫如来藏。这个心跟已经成就的平等平等,已经修成了诸佛证得此个法身,众生迷了这个法身。那众生也悟了呢?众生悟了就不叫众生了,就是佛了。这说缘起。缘起就是修,缘起就如来所修的一切,行证了果,就具足无漏性功德了。如来一切不可思议的功德,怎么来的呢?行来的,他的功德是行,修行证得的。假使没有空义,没有空的义这个道理,功德建立不起来。建在什么地方?所以依着真空建立妙有,含着真空不空,妙有非有。妙有不是真有,真空是不空的,它具足无漏性功德,妙有非有即是真空。

【以诸佛法身。从无始本际来无障无碍自在不灭。一切现化种种功业。恒常炽然。未曾休息。所谓遍一切世界皆示作业种种化益故。以一佛身即是一切诸佛身。一切诸佛身即是一佛身。所有作业亦皆共一。所谓无分别相。不念彼此。平等无二。以依一法性而有作业。同自然化。体无别异故。】

  这经文你自己看起来,感觉着很多不可理解不能进入。因为这个义理都是显性的,显我们那个心体的,是从这说理。在理性上讲进入很难,那就得从事上假譬喻、假我们生活习惯来印证。你要把这些个问题,都把它理解在你生活当中,你就渐渐能印入了。在体上,从无始来,一切众生跟十方一切诸佛无二无别,这是本体。从理上讲,本来没障碍。体,本身不生灭,在相上、用上就不同了。这里就含了个业,体虽如是,相用不一样了。为什么不一样了?这是讲无我。众生翻过来迷了,迷这个体了,迷这个体就变化了,在用上不一样了。体虽同,用有差别。这个道理,我们从生活当中现象上讲,我们都是人,那差别就大了。人有各种种类的人,白的、黑的、黄的,还有红的,这就不同了。但本身都是人,人性是一样的。虽然我们与佛无二无别,由于执着,一切众生的人我执、法我执、无明障,这就不同了。这些个业也是遍一切处的、遍一切时的,众生跟诸佛就不一样了,这是报化不一样。诸佛是修成的,功德修成的,恢复他原来的法身,这个修德当中跟众生就不一样了。但是修圆满了,修无所修,才知道还是恢复原来本具的。十方一切诸佛化度众生的事业,都是度众生成佛,但是业用不一样。阿弥陀佛就示现极乐世界来度众生,释迦牟尼佛就示现娑婆世界度众生,这个不一样了。

【如是诸佛法身遍一切处圆满不动故。随诸众生死此生彼。恒为作依。】

  诸佛的法身同的,也遍一切处,都是佛佛道同,圆满不动。但是他能随众生的缘,每个佛度每一类的众生随众生的缘。诸佛如来的法身遍一切处,十法界都具足佛,乃至地狱道他也具足佛性,这叫如来随众生。而众生又学佛逐渐的转化,众生又学佛,众生也可以成佛,这叫流转。一切诸佛与众生不相离,同一体性。体性是不相离,诸佛给众生恒常为依,众生依着诸佛所说的法教授而能成道。

【譬如虚空悉能容受一切色相种种形类。以一切色相种种形类。皆依虚空而有建立生长住虚空中。为虚空处所摄。以虚空为体。无有能出虚空界分者。当知色相之中。虚空之界不可毁灭。色相坏时。还归虚空。而虚空本界无增无减。不动不变。】

  这个道理地藏王菩萨举个例子,譬如虚空能容受一切色相种种的形类。虚空是包容一切的,什么色相现都可以。一切的色相就不一样了,种种形类,还有包括一切众生畜生,还有无情山河大地,都不一样了。但是能离开虚空吗?不论任何成生长都离不开虚空,同住在虚空当中。虚空是总,一切种种形相是别,这些个别都在虚空当中,为虚空所摄。虚空就是一切的物质的体,依着虚空而建立的,没有一事物能够离开虚空而单住一个地方,不可能!虚空之外,没有一个地方你可以住。一切色相在虚空当中,虚空永远不会毁灭的,一切色相随时变化,一切有形有相的东西化了还归于虚空。咱们这地球到化的时候,毁灭的时候,变了微细尘,微细尘又还于虚空。虚空有能毁灭吗?虚空永远不会毁灭。一切事物生长毁灭,生长在虚空中,毁灭还在虚空中,在虚空是不增不减、不动不变。这拿虚空来比喻,虚空就是一切众生之体,也就是拿虚空形容着诸佛的法身。

【诸佛法身亦复如是。悉能容受一切众生种种果报。以一切众生种种果报。皆依诸佛法身而有建立生长。住法身中。为法身处所摄。以法身为体。无有能出法身界分者。当知一切众生身中。诸佛法身亦不可毁灭。若烦恼断坏时。还归法身。而法身本界无增无减。不动不变。】

  诸佛的法身亦复如是,像虚空一样能容一切众生的种种果报。在你做的很多的因,因一定感果。众生种种类类所受的果报不同,一切众生的果报依着什么来的?一切众生的果报皆依诸佛法身而建立生长的,诸佛的法身即是众生的法身,众生的法身即是诸佛的法身,众生的果报即是诸佛法身,诸佛法身摄着一切众生,一切众生的法身的体跟诸佛无二无别,没有一众生是出离了法界身之外,都在法界之内。咱们不是讲万法唯心吗?这个法是指心,法即是心,心即是法,心生种种法生,心灭种种法灭,都为法身所摄,没有出于法身界外的。当知,这是地藏王菩萨跟坚净信菩萨说,要知道一切众生的身中,诸佛的法身是不可毁灭,一切众生的心永远不会毁灭。假使众生没有一切烦恼,无明的烦恼断了之后,那也归于佛的法身。法身是不增不减的、不垢不净的、不变不动的,这叫法身。

  这是假诸佛的法身跟虚空来比喻,比喻什么呢?比喻我们现前的果报。众生现在的果报不一样的,一个人有一个人的果报。这个众生包含着不止人类,畜生类、有情类都是众生。依着这个含义说,众生的身就是诸佛的法身,诸佛的法身含着一切众生的法身,因此众生烦恼尽了,那又回归法身本体了,那也是诸佛。法身本身不增不减、不生不灭,众生悟了,恢复于法身。有那么句话,“打得妄想死,许汝法身活”。如果你没有虚妄这些分别,你自然就恢复你的法身了。法身是不生不灭的,与诸佛是无二无别的。六凡法界,天、人、地狱、饿鬼、畜生,四圣法界佛、菩萨、缘觉、声闻,十法界唯此一心,四圣是悟,悟的程度不同,分四个法界四种形相。六凡是迷,六凡的法界迷的不同。法身在凡夫没有减少,在佛也没有增加,法身永远如是不动不坏、不增不减。我前头讲了虚空那些意思,就是形容法身,拿虚空来形容法身,只有迷悟的差别,除了无明而非一切凡夫,断了无明而成一切圣人,断的究竟了就是佛了。

【但从无始世来。与无明心俱。痴暗因缘熏习力故。现妄境界。以依妄境界熏习因缘故。起妄相应心。计我我所。造集诸业。受生死苦。说彼法身名为众生。】

  这段说你无明心生了,那就起业了,就造业了,依着你自己本具的明白,清净无染的真心起来不觉了。那个真心叫本觉,依着本觉而起不觉,就是在你根本无明痴心所生起的。这个道理很难讲得明白,讲不清楚,只能意会。例如在历史上,这类开悟的善知识很多。我经常说在唐朝的鱼朝恩,他请问国师这个烦恼从什么地方起的?他说:何者是烦恼,烦恼从何起?或者说无明从何生、何者是无明?国师没答覆他,你答覆他说不清楚。国师用个比喻,善巧方便吧!说:你个奴才都问佛法。他就骂这个宰相。那宰相就发火了,说:我是个奴才,我是皇上的奴才,一个宰相还万万人之上。这就是答覆他了,国师就跟他讲:无明从此起,此就是无明。你不是问我无明怎么生的?什么叫无明?这就叫无明。说,说不清楚,等他一发火,用事实跟他一解释,他当下就开悟了,他就明白了。在禅宗很多机锋转语,对什么机说什么法,对什么机说什么法。所以佛讲一切经,就八万四千法门对着八万四千机说的,无明是一样的。无明就是你不觉了,这个不觉从哪来的?从本觉来,从觉悟来的,觉悟才有不觉,相对而言的。

  在你那个痴心,愚痴心,就是黑暗心,这个黑暗心跟法身本体,二而一,一而二。在《大方广佛华严经》讲体相用,体就是相,相就是体,体相而生起作用,作用就是体相,体相就是作用,三个即是一,心体心相。迷这个心,所以一切作用就是众生,悟这个心就是圣人了。因为在你迷体之后而起业,起业了,业就把你栓住了,这叫生死苦。你开悟了,明白了,修行,恢复你本觉,那叫解脱了。迷也是这个法身,悟也是这个法身。所以当你一心执着一切境界相,这个时候的心是妄心为主的,所以一切都是虚妄;乃至于你修法,乃至我们现在念阿弥陀佛,全是妄,你修法也是妄心法,依着妄心而修的妄法。但是里头有真实的,佛、菩萨、声闻、缘觉、天、人、阿修罗、地狱、鬼、畜生,十法界一心。你的心起妄的境界,以妄心为主就是六凡;以清净心为主,生起一切法,那就是四圣。妄也是这个心,真也是这个心,受六道轮回苦的还是这个心,成佛菩萨声闻缘觉还是这个心,看你与哪个心相应,就归到哪个界去了。现在你妄,能够断一分妄,你就解脱一分,你烦恼就轻了。别人执着的、生烦恼的,你不会生烦恼,你没这个分别意念。因此都在你的执。断无明、断烦恼来断你的位置,圣凡没有一定标准的。你不烦恼了,你断了一切烦恼了,你就是圣人。你要生烦恼,你就是众生,烦恼愈重,堕得愈深;堕到地狱,堕到饿鬼,堕到畜生,那烦恼到了顶点了。我们在人类当中,知识就是力量,知识就是智慧,就是断烦恼的表现,有智慧的人烦恼就轻,没智慧的人烦恼就重。社会上也讲知识就是力量,没知识的人总是给那有知识的当佣人,看你知识大小,知识愈大,你主人的地位愈高。

【若如是众生中。法身熏习而有力者。烦恼渐薄。能厌世间。求涅槃道。信归一实。修六波罗蜜等一切菩提分法。名为菩萨。】

  这是以本觉的心体的为法身,但是他是用善法熏真如,而增长了一切善业,那烦恼渐渐就轻了。对于世间名闻利养,世间一切法都是生灭法,他想求个不生灭法。像我们这在座的诸位,我们都是求不生灭法的,都是想断烦恼,证菩提,了生死,这是学不生灭法的。那就听学,从闻到佛所说的法,完了就思惟,思惟我怎么去做,做就是修行,做完了你就成就了,成就就得道了。《大乘起信论》讲二种熏习,一个染熏净,愈熏愈粗,一天跟那个杀心重的人在一起,你渐渐杀心也重了;你跟贪心人在一起,那你贪心也就生起了。为什么要起贪心?没得智慧。这叫无明愚痴,你看破了一分,你轻一分。这方面轻了,那方面就重了。你贪瞋痴轻了,戒定慧就重了。贪瞋痴熏戒定慧,戒定慧就轻了,贪瞋痴就重了。

【若如是菩萨中。修行一切善法满足。究竟得离无明睡者。转名为佛。】

  什么叫佛?什么叫众生?没标准的,看你的行为来定。你修一切善法都成就了,这叫佛了。你修习恶法,咱们中国有句老话恶贯满盈,他非下地狱不可,修恶业修得太多了。善法满足,就叫佛。善法还没满足,比佛差一点,就叫菩萨。断了见思惑了,就叫声闻缘觉。十法界是用他惑业的深重来分的,没得惑业了就是四圣。就是善恶来分别,善恶两途,两条道路,看你走哪条道路。

【当知如是众生菩萨佛等。但依世间假名言说故而有差别。而法身之体毕竟平等。无有异相。】

  地藏王菩萨跟坚净信菩萨说,你当知道众生菩萨佛,这都是世间的假名,依假名而安立的差别。前头讲的法身之体,遍一切处,遍一切时,遍一切有情无情,所以它是平等的,没有差异。

【善男子。是名略说一实境界义。】

  前头说证得一实境界,什么叫一实境界?就是心体。地藏王菩萨讲那么多,就是讲的“心”一个字,这就是实相。但是这个实相怎么能得到呢?最初进趣方便。就是你趣向什么,你相信什么,你想做什么,做对了就趣向佛乘,就进趣方便。你把这种情况全了解之后了,你就开悟了。这叫析空,经过分析慢慢你懂了,这叫析空观。他当下顿悟叫体空,不假分析,当体即空。你认识到一切事物都空的,本来都没有,原来就没有一件物质,原来无一物,什么也没有,原来是空的。你增加很多烦恼,那就不空了。因为烦恼想断,又增加一些善业,断烦恼才证菩提。这都是不空,善随顺空义,恶违背空义,行善修道渐渐能达到空理,作恶就不容易了,就违背空理。这就是地藏王菩萨讲的,先把这个道理讲清楚,唯是一心。

【若欲依一实境界修信解者。应当学习二种观道。何等为二。一者唯心识观。二者真如实观。学唯心识观者。所谓于一切时一切处随身口意有所作业。】

  你要修行,一个学唯心识观,观唯心唯识。在一切时一切处,随身口意有所作业,在你一切时,包括二十四小时,昼夜二十四小时,你睡觉也好,吃饭也好,作梦也好,工作上班也好,你的六根(眼耳鼻舌身意)所做的,对到外界的色声香味触法,眼耳鼻舌身意对着色声香味触法,在这个中间你产生一个识别,叫眼识耳识鼻识舌识身识意识,这三个加一起叫十八界,一切时一切处你的作业离不开这十八种。这十八种由哪起来的?无明。咱们前头刚才讲过的,依着无明而起的,应该你观察这一切法,就是眼耳鼻舌身意色声香味触法,眼识耳识鼻识舌识身识意识,十八个种。这十八个,你的行、坐、住、睡眠、说话、语言,包括你一切动作,一样也离不开,境界(色声香味触法)你也离不开。

【悉当观察。知唯是心。乃至一切境界。若心住念。皆当察知。勿令使心无记攀缘不自觉知。于念念间悉应观察。随心有所缘念。还当使心随逐彼念令心自知。知己内心自生想念。非一切境界有念有分别也。所谓内心自生长短好恶是非得失衰利有无等见无量诸想。而一切境界未曾有想起于分别。当知一切境界自无分别想故。即自非长非短非好非恶。乃至非有非无。离一切相。如是观察。一切法唯心想生。若使离心。则无一法一相而能自见有差别也。】

  行住坐卧、语言、动作,色声香味触法,这十二件事,你的一举一动,在这十二件事当中,你去学一学,全是心,全是识。你把这十二种观察了,离开我的心,离开我的识,一样也没有,不要在这个去起执着。怎么样把它破除,你不是想断烦恼吗?你在这十二件事上下功夫。你观察外边所有一切现相,包括你的言语,包括你的行动,包括一切人的言语、行动,就是行住坐卧一切作做,任何人都离不开。你眼睛看见的一切色相,耳朵听的一切声音,鼻子所受的香嗅,你舌根所感受的味道,耳朵所听的音声,心里头知道这叫法,心里知道一切事物都叫法,在这十二种事物当中,你观察观察,哪样离开你的识、离开你的心?在这上你下手。下什么手呢?作修行的功夫。离开色声香味触法、眼耳鼻舌身意,你还有什么东西?没有了,让这些止住。你观的时候让这些止住,让它不干扰你的心。

  观的时候得有智慧,照了全是虚妄的,把你的心住在你的思惟起心动念上,让你心好的不去攀缘,不好的也不要去舍离。就是不起分别,好的不贪恋,不好的也不弃舍,这叫无分别一心。我们都趣向好的想得到,生希求想得到的心,你不高兴的事听都不想听,但是你非听不可,为了生活你必须得去做。谁愿意下苦力?没办法,为了生活。假如你生活看淡一点,一个一个你就追源溯本,先从你内心上起,心不计较这些了,欢喜的自己不求得到,得到是祸害,厌恶的也不求舍离,随遇而安,遇到什么境界就受什么境界。

  但是要认识它,怎么样认识它呢?这些都是假的、暂时的,不是永久的。第一个观你这个肉体,顶多一百年,也有活不到,咱们依最大的限度拿一百年来定吧!不看自己,你观察观察别人吧!观察那个生的,观察那个死的,死了之后他把什么带走了,生的时候他带什么来了。咱们中国说句俗话,生不带来,死不带去,人类都是这样子,有的认识到,有的不认识。不认识什么样呢?贪求,没完没了,永远追求,给来生作业,就是这样子,到处都攀缘,这叫攀缘心。在他攀缘时候,自己还不知道,在造业,造生死业。

  在你念念间都应当观察,你心里所缘念的,心里所想的就是缘念的,有些个好的缘念不舍,愈想愈大,求发财,愈多愈好,愈大愈好,没完没了。你自己很清楚,自己的心很明白。得到,要得到个什么?你这个就用你另一个观念说,你得到,究竟能得到个什么?最后死掉了,还不是失掉了吗?外边一切境界相,像财富,你最后能得到吗?得到会失掉。你到死亡的时候,哪件能带得去!这是粗观察。细观察,一切有形有相所知道的事,无形无相的事,都是你心想的,是心的相;心相是虚妄的,没有一个实在的。在这个时候,你念佛念法念僧。特别是念法,念什么法呢?生灭无常苦的,一切法没有是个快乐的。咱们所贪恋的,再念生老病死、爱别离、怨憎会、五蕴炽盛、求不得,这八苦交煎,哪个你能离得了?你的思想就念这些个,这些个所有一切的唯心所现、唯心所变,没有一个真实不变的。你这样念,你就正念现前了。

  不论长短、好的恶的、得了失掉的,这些个见,无量的想法,你自己去观察,都是分别,自己心里在那分别。这一分别,问题就有了。你喜欢的好的,你想得到,据为己有。你不想得到的,不好的,你要排斥。你想想你这个思想,你把它拿出来自己认识自己,心有这些相吗?你观察观察你自己的心。如果我们学佛的弟子,学了佛,入了佛门,你想到佛法僧,有这个缘念。根本闻不到佛法的,闻到他也不相信的,他有这个缘念吗?他缘念是车、财,怎么样发财;色,色包括一切所喜欢的东西,一切物质,喜欢的想得到,不喜欢想舍掉;乃至事物的长短、方圆、大小、好恶,你心常想这些都是虚妄不实。

  内心想不分别这些个,离开这些东西。这些东西没有一定标准的,你认为是坏的,他认为是好的;你要舍,他要贪。为什么?无始劫来的一种惯力。造业的心,那个心有种惯的力量。很多人,如果我们佛弟子看到这个是不对的、是非,有很多人看着对、不是非,那就矛盾了。有些是顺生死的,他去造业顺生死流。有些是逆生死的,不顺生死流,逆转它,像我们佛弟子就是这样子。但是无论哪一个,顺境、逆境、好坏、是非,都是心生的。所以大家经常都念心生种种法生,众生心生的,心灭种种法灭,把这一法离开心。这个心是妄,妄心,离开心,哪一法能够自己自立。法跟法有差别吗?没有差别的。众生的心要能达到这样子,你还有什么善、有什么恶。“因缘所生法,我说即是空”,凡是因缘所生的,善法也是空的,恶法也是空的。如是观察一切诸法,唯心想生。若离开心,一法一相自见无有差别。有差别是众生心的分别,法本身无差别。

【常应如是守记内心。知唯妄念。无实境界。勿令休废。是名修学唯心识观。若心无记。不知自心念者。即谓有前境界。不名唯心识观。】
 

阅读文章时如发现错别字或者其他语法错误,欢迎指正,以利弘法,您的支持是我们进步的动力。挑错|打印
精华文章
最新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