劝学
净空老法师讲述 2003/10/24澳洲净宗学院
诸位同学,今天利用这一节课,特别跟同学们谈谈学习。孔子说:“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这是夫子当年在世劝人求学,学圣、学贤,圣贤虽然不在世了,他们的用心、行谊、教诲依旧流传在人间。孔夫子常常赞叹尧舜,以尧舜为我们学习的榜样,而尧舜去孔子大约两千年。由此可知,圣人的德化,道德、教化渊远流长,千百年后世大家都还怀念、都还仰慕,希望向他学习。我们今天去夫子又二千五百多年了,去尧舜四千五百多年了。
夫子这几句话在《论语》上,年轻的时候读《论语》没有很深刻的印象,现在老了,老了,这大家都知道住世的时间愈来愈少了,真正是来日无多。想到这一生这一世,现在再读孔子这几句话,不但体会很深,同时也有无尽的感慨。孔子是大圣人,圣的意思就是对于宇宙人生的真相通达明了,这称为圣。中国人尊称他为至圣,就像佛法里面对佛陀那样的赞叹、尊敬,释迦如来确实是无所不知、无所不能;夫子也如是。他老人家在这里说,“我曾经一天不吃饭,一夜没有睡觉,我在这里想,想来想去,想自己、想家庭、想国家、想天下,想什么都无益,最后找到一个结论,不如学也”。这句话的意思很深!
学是学觉。《吕氏春秋.先己篇》有一句话说得很好,“凡事之本,必先治身”。这个“治身”就是儒家讲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这是孔老夫子常常想的,他思就思这些。佛家讲“思尽还源”,回过头来,如何真正能做到家齐、国治、天下平,那个根本在修身。所以说“自天子以至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这把根本找到了。所以“先己篇”里头说,“凡事之本,必先治身”,治身就是修身。“成其身而天下成”,自己把身修好了,最后最高的境界能达到天下平等。“治其身而天下治”,治也是修身的意思,把自己的烦恼、习气、过失统统都改正过来,那叫治,就是佛法里面讲的断烦恼。见思烦恼断了,尘沙烦恼断了,天下就太平了。你看看,我自己能做到,一个人做到了,你就影响一家,你这一家就影响一国,这一国就会影响天下,这是很有道理的。他后头有句话说,“为天下者”,我们今天多少人起心动念在祈求世界和平、社会安定,这是为天下。“为天下者,不于天下”,不在天下,在哪里?在自己身,这个话讲得深刻。所以,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这是中国古圣先贤治国平天下的经验。
我们要想修身,要修身怎么样?“要先正其心”,心要正,这个心是讲的思想、讲的见解,就是佛法里面讲的正知正见。你有正知正见,你的身自然就修好了,烦恼习气一切不善自自然然远离,不断自断。“欲正其心,先诚其意”。我们很想自己的见解、思想能得其正,怎么想也正不了,原因在哪里?我们缺乏诚意,“意诚而后心正”,没有诚意!我很想有诚意,但是诚意总是生不出来,什么原因?佛法讲,你有障碍!诚意是性德,自性本来具足;诚意是性德,是真妄、邪正、是非、善恶的根源。意诚,一真一切真,一正一切正,一是一切是,一善一切善;意要不诚,一妄一切妄,一邪一切邪,一恶一切恶。关键之所在,诚意!我们今天诚意不能现前,什么原因?我们迷在物欲,而不能够把物欲断掉,迷在自私自利,迷在名闻利养,迷在五欲六尘,意怎么能诚!
什么叫诚?前清曾国藩先生说得很好,他说“一念不生是谓诚”。这个念是邪念,错误的念头、不善的念头决定没有,这就是诚。起自私自利的念头,不诚;起贪瞋痴慢的念头,不诚。我常常讲,对一切人事物起一个控制的念头,诚没有了;起一个占有的念头,诚没有了。所以,性德不能现前。要把这些欲望放下、舍弃,用什么方法?用“致知”。所以儒家讲“格物”,首先从这里下手,格物是我们佛法讲断烦恼,致知是佛法里面讲的破所知障。烦恼障、所知障这两种障碍障住了我们的性德,使我们的诚意、正心不能现前。你看看,儒跟佛所讲的完全相同,要从放下做起!放下之后就看破,看破是致知,放下是格物。而后意诚,心正,身修,家齐,国治,天下平,都在学!
夫子说他一生学习的过程,很值得我们效法,他“十五有志于学,三十而立”。立是成立,就像我们现在所讲的毕业了,十五岁开始学习,学到三十岁,也是十五年。古时候,日本几乎各个佛门宗派那些开山的祖师大德,都曾经在比叡山苦修过。我去访问的时候打听了一下,最少他们在山上住多长的时间,山上执事人员告诉我,最少的都在山上住满十六年才下山。下山去弘法,建立一个宗派,这是个宗派的创始人,那是学问成就了。夫子,要是我们中国的算法算起来,十五岁开始到三十岁,也刚刚好十六年,连头带尾十六年。古时候一般讲七年小成,九年大成,十六年的功夫圆满。释迦牟尼佛学习的时间大致上都相彷佛,释迦牟尼佛示现三十岁成道,也是十几岁出去旅游,看到民间的疾苦,立志求道,帮助一切众生离苦得乐。学成之后,终身从事于教学工作,教学相长。所以,三十而立。
“四十不惑”,不惑就是不会再受这个世间名闻利养、五欲六尘的诱惑;换句话说,这是心得定了,这是很深很深的禅定。禅,意思就是不着相,不取于相。我们六根对外面的境界,眼对色,耳对声,鼻对香,舌对味,身对触,意对知,不为六种境界所诱惑。也就是说,在顺境不生贪恋,在逆境不生瞋恚,永远保持着心地的平等清净,不受诱惑,功夫到家了。夫子三十岁之后,用佛法的术语讲是历事练心,是在生活当中、在工作当中、在处事待人接物里面提升自己的境界,在境界里面磨炼,这才成就真实智慧,真实的德能。在世间确实没有比这桩事情更殊胜,没有比这桩事情更有意义、更有价值,所以他说别的没有利益,意思在此地,不如学也。学习圣贤,超过世间所有一切行业,我们要能体会得到。
“五十”,境界大幅度提升了,“知天命”,天命的意义很深很广,在我们佛门里面来讲是大彻大悟、明心见性,这个境界。知道宇宙、剎土、众生,诸法实相!浅而言之,知道业因果报的理论事实。“六十耳顺”,耳顺,岂不就是《华严经》上所讲“理事无碍”。到七十岁,“从心所欲不踰矩”,从心所欲,矩是规矩,不踰矩是什么?决定不违背性德,起心动念、言语造作,自自然然的从性德里头流露出来。这种享受,不但世间人没有法子跟他相比,天人也比不上,这个境界超越二十八层天,是十法界里面四圣法界的境界。还要高,再超越四圣,就超越十法界了,这是一真法界的境界。《华严经》上讲的“事事无碍”!从这个地方,我们才真正体会到他所讲的“不如学也”。这几句话说明,他立志学圣学贤,他的烦恼逐渐逐渐减轻了、远离了;智慧逐渐逐渐增长,境界逐渐逐渐向上提升,这是讲个人的修养。
下面还有一段话说他的成就。“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原文这个“说”是个“悦”字,古时候“说”跟“悦”是一个字,但是念,在这个地方要念悦。后人把言字边改成竖心,古时候这两个字通用,是一个意思。我们换成竖心边,大家更好懂。悦是喜悦,佛法里面讲“法喜充满”,大乘经里面我们常常念到“常生欢喜心”,就这个意思。你把你所学习到的,落实在你的生活里面。“时”是时时刻刻,“习”是做到,不是念在口上,不是记在心上,是要落实在生活当中,落实在工作之中,落实在处事待人接物,你就常生欢喜心,法喜充满。谚语又说“人逢喜事精神爽”,你生活得好快乐!一天到晚欢欢喜喜,生活快乐,叫一般人羡慕。早年,我们住在美国的时候,那时候我们道场的人比现在少很多,大概只有现在我们这个道场的十分之一,十几个人,不到二十个人。我们生活在一起,天天学经教、念佛,真的是快乐无比。我们的邻居当地人,看到我们满面笑容,听到我们都是欢乐的笑声,非常羡慕。有几次他来打听,问我们年轻的小法师,他们语言没有障碍,问他,“你们是做哪个行业的,为什么你们的生活这么快乐?”跟他相形之下,差距太大了,他们的工作很辛苦,有压力,活得很苦!
中国人讲求福报,修福,你才能够得福报。福报是真实的,外国人没有修福,不懂得修福。但是我们中国人看到他们的生活,他们享福,中国人看外表,看他们每个人家住的房子都很好看,洋房;每个人家都有汽车可以代步,到他们家里去看,生活都是电器化的。尤其中国那时候刚刚开放,还是相当落后的时候,看到外国人家里面都有彩色电视,羡慕得不得了,厨房都是电器化的,干干净净,一尘不染,对于外国人非常羡慕。馆长第一次回到家乡,我们也一同到大陆去观光旅游,好像是公元一九八八年,八七年还是八八年,我们到大连。她家乡那些父老亲戚朋友,听说我们从美国来的,都投以很羡慕的眼光。美国他们没有去过,看到美国人生活是从电影里面看到的,从电视里面看到的。有一天他们的家乡父老请我们吃饭,宴请我们一行人,有四、五桌,我们的人大概是两桌,他们的人有三桌,也做得很丰富,我们很感激。请我说话,我也跟他们讲几句安慰安慰他们,但是这是事实。我说你们从电影、电视里面看到外国人的生活,你们非常羡慕,实际上他们都不如你们。这些人马上都呆了,眼睛都看着我,“怎么他们的生活不如我们”?我说一点都不错,我说,我问你一句话,你们回答我,在座的你们三十多位朋友们,你们哪一位是负债过日子的。他们彼此互相看看,没有一个负债的,这是中国人讲福报,真的福报,你没有负债。外国人过的生活,你看的很好的,全是负债来的,等于说是统统是赊帐赊来的;他的房子负债,银行贷款买的,汽车也是负债的,家里所用的一切东西统统是负债的。
他们工作非常认真、非常勤奋,为什么?还债!哪有你们这样清闲自在!你们的工作多么轻松,没有一点压力。下班之后,几个朋友在一块聊天,门口摆几个小桌子、小凳子,聊天,有说有笑,在那里吃花生米、喝老酒,外国人哪有这种闲情逸致!我这给他一解释,他们慢慢能体会到,外国人从生下来就负债,到老死都还不清。还不清怎么办?还不清来世要还,我们中国人晓得因果报应丝毫不爽。人不是一生就完了的,一生就完了,没事了,欠债欠再多,死了一切都完了。中国人知道债负多了,死了就不得了,来生要还,生生世世永远还不清,你说这个日子多苦!所以美国人那种生活,我们中国人不会去过。今天有汽车公司可以贷款给你买汽车,你要不要?不要。有银行贷款给你买房子,你要不要买?你也不要。为什么?无债一身轻。
所以圣贤人教诲我们,我们落实在生活上,心里头没有忧虑、没有牵挂、没有负担,这个日子好过。物质生活苦一点,精神生活充沛。所以,中国跟美国比较起来,他有他的好处,中国人有中国人的好处,中国人好处是真的,他那个好处未必是真的。所以,我让他们多想想,你们智慧就开了。我们中国人在海外,有很多年岁比较大的,念过中国古圣先贤教诲的,在外面生活都很老实,总以不负债为原则,非不得已决定不贷款,决定不负债。这就是“学而时习之”,要把我们所学到的落实,这是真的有用,你才能得法喜充满。
你的学问、道德成就了,谚语所谓“实至名归”,你的名声自然就远闻。于是慕名而来跟你学习的,这是朋友,“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真乐,为什么?他到你这个地方来,想得到的是什么?想得到的是道!想得到的是学!他是为道学而来的,他不是为名闻利养来的,不是为五欲六尘来的,这种朋友志同道合。你学圣贤有成绩了,他想学,不知道从哪里学起,来向你请教。孔老夫子如是,来自四面八方的学生跟他学习,我们在书本里面看到记载,夫子有学生三千人,弟子三千。这三千学生里面有成就的,有七十二个人。
凡是跟圣人,哪有不成就的道理!但是成就的成绩一定有高下不等,这是一定道理,于是像儒家讲的圣人、贤人、君子。三千人,我们深深相信至少也是君子之人;成就更高的是贤人,七十二贤;圣人。以后在中国尊称孟子是圣人,孔子为至圣,孟子为亚圣;亚圣,换句话说,仅次于孔子。人本来是圣、是贤,这个我们一定要肯定,儒家讲的“人之初、性本善”,要肯定这句话。学佛的人要肯定一切众生皆有佛性,这比什么都重要,这是我们学习能够达到颠峰的基础、根本,这个认知要坚定、要坚固,决定不动摇。人性本善,皆有佛性。现在又能够立志学圣,当然他能够成圣。为什么成不了圣?烦恼习气没有断干净。在佛法里面讲,见思烦恼断尽了,证阿罗汉果,佛教里头的小圣;再把尘沙烦恼断尽,证辟支佛果,这是佛法里头的中圣;再把无明断尽,这是佛法里面的大圣。大圣是佛,大圣是法身菩萨,中圣是缘觉,小圣是声闻。儒家的贤人是中圣,儒家的君子是小圣,都是善人,佛经里面讲的善男子、善女人、善知识,都是。夫子当年在世,私人教学,五年有这样殊胜的成就,不可思议。
所以,教学一定要懂得尊师重道,学习有没有成就,关键是在你对于圣学有没有尊重的心。印光大师所讲的“一分诚敬得一分利益,十分诚敬得十分利益”。如果你去求学,你去修道,对于道学没有诚敬的心,佛来教你,夫子亲自来教你,你也得不到利益,这是一定的道理。老师差一点,但是你自己具足十分的诚敬心,你还是得十分利益,你肯定超过老师,这就是古人常说的“青出于蓝,而胜于蓝”,老师的道学还没有达到那么高,你超过了。你为什么超过?你对于道学诚敬的心超过他,我们明白这个道理。所以你要能信得过,这个东西第一就是相信自己,自信心摆在第一位。
佛法跟基督教不一样,过去我在美国达拉斯,我跟这些宗教相处得也非常好。有一天基督教有四、五个牧师来看我,他们提出说净土宗第一个讲信,信就能往生。他说我们基督教也讲信,信就得救,我们是相同的。我跟他讲不同。他说为什么?我说我们信,第一信自己,第二才信佛。你们第一个信上帝,你们没有信自己,不一样。蕅益大师在《弥陀要解》里面讲信讲六个,第一个信自己,第二个信佛,第三个信理(道理),第四个信事,第五个信因,第六个信果。信里头讲六条,你们只是信上帝,其它的没有讲,我们这个跟你的不一样。所以最重要是要有自信心,自己相信自己能成就。相信人性本善,相信皆有佛性,这是信因;相信自己修学一定成就,那是信果。在教学当中,师生统统提升境界,不亦乐乎!世间还有什么事情比这个更快乐的。现在时间到了。
诸位同学,我们接着看下面这一段,“学圣学贤”。第一要以“真诚、清净、平等、正觉、慈悲”存心。世尊在大乘经里面常常告诉我们,“一切法从心想生”。《华严经》上讲的,宇宙、虚空、法界、剎土、众生,“唯心所现,唯识所变”;识就是心想,我们现在讲的思想。《楞严经》上讲,“诸法所生,唯心所现,一切因果,世界微尘,因心成体”。这些话讲得非常清楚、非常明白,于是我们应当存什么样的心,这是修行成就的关键。
大乘法里面以菩提心为体,发菩提心。没有菩提心,小乘、中乘,也就是说声闻缘觉,菩提心没有发出来!权教菩萨虽然发了菩提心,不圆满。什么叫菩提心?马鸣菩萨《起信论》上说的,是历代许许多多祖师大德常常引用的,菩提心之体,是“直心”。菩提心的作用,作用又分两种,一个是自受用,对自己的,直心怎么对自己,对自己起的作用叫“深心”;对别人,叫“大悲心”,《论》上讲的。世尊在《观无量寿佛经》上说,也说三种,菩提心之体是“至诚心”,自受用是“深心”,他受用是“回向发愿心”。我们把《经》跟《论》合起来看,意思就格外的明显了。《论》上讲的直心,《经》上讲的至诚心,我们知道,菩提心是真心,真心之体是真诚、至诚,真诚到极处,这是菩提心之体,也就是自性性德之体,就是真诚。它起作用,《经》跟《论》自受用都讲的深心,古大德解释什么叫深心?好善好德,这个话讲得也不错。我们在此地依照《无量寿经》上的说法,我们把自受用,什么叫深心?清净心、平等心,正觉心,这是深心,自受用。所以,你自己用什么心对待自己?第一个要清净,决定不能够染污,净而不染;你要用平等心对待自己,要养自己的平等心;要养自己的正觉心,觉而不迷;平等心是正而不邪。这就是觉正净,觉正净是三宝!自性三宝,自受用。大悲心、回向发愿心,就是慈悲心,我们用十个字五句来说菩提心,大菩提心,就很容易懂。
所以最重要的,体最重要,真决定不是假的,诚决定不是虚妄的,真诚到极处。真诚的样子是什么?下面这四句是真诚的样子,清净、平等、正觉、慈悲,这是真诚的流露。在戒定慧三学里面,清净是戒学,平等是定学,正觉是慧学,你看这就是戒定慧,是自性里面的戒定慧,本来具足的。现在为什么失掉?是迷了自性,迷了真诚,真心迷了就变成妄心,妄心不真不诚,所以称之为妄心。妄心起作用当然跟这个相违背,清净平等觉没有了,戒定慧没有了。清净变成了染污;平等则变成了不平,贡高我慢;智慧变成愚痴,正觉变成愚痴。这就是三毒烦恼贪瞋痴,清净的反面,贪;平等的反面,瞋恨;正觉的反面,愚痴;迷了就是贪瞋痴,觉了就是戒定慧。所以,清净平等觉是三学,戒定慧三学;又是三宝,正觉是佛宝,平等是法宝,清净是僧宝。你看看三学、三宝是自性里头本来具足的,我们为什么不用它?
修行、学佛、修道,修的是什么?学的是什么?就是学这个,换句话说,今天我们要的是回头,从虚伪里面回归到真诚,从贪婪里面回归到清净,从嫉妒、障碍回归到平等,从愚痴回归到正觉,就学这个。你用真诚、清净、平等、正觉心对待一切众生,对待一切人一切事一切物,就是大慈大悲,就是神圣之爱。世间许多宗教讲神爱世人,上帝爱世人,真主对一切众生是仁慈的,这就是大慈大悲。没有前面这四句,哪里来的慈悲?慈是帮助一切众生得乐,悲是帮助一切众生离苦。我们用这个心,用这个心的人就叫做菩萨,菩萨是觉悟的人,用这个心就是觉悟的人。起心动念与这个相违背,他是迷惑的人,他没有觉悟。迷惑的人是六道凡夫,觉悟的人是菩萨,菩萨跟凡夫在这一念之间。
大菩提心落实到日常生活,在生活里面,工作,处事待人接物,用的是菩提心,用的是真心。所表现的一定是看破,看破就是明了,明了宇宙人生的真相。宇宙人生的体性、现相清楚明白了,理事、因果就把世出世间一切法包括尽了。六个字,性相、理事、因果,你都能通达明了,这是看破,看破之后你肯定放下。放下什么?放下一切妄想、分别、执着。放下执着,见思烦恼断了,放下了;放下分别,尘沙烦恼断了;放下妄想,无明烦恼也断了,你的自性圆圆满满的显现出来。圆圆满满显现出来的这个人,我们就称他为究竟圆满佛。
所以,佛门里面修学最重要的原则,总的纲领,章嘉大师传授给我的,就是看破、放下。你能看破一分,你就会放下一分。你为什么放不下?你没有看破,没有看破是你不了解事实真相,所以你放不下。这个社会一般人,也是讲一切众生,为什么把生死看得那么重,贪生怕死。为什么看得这么重?原因是他不了解生死的真相,他要真的了解生死真相,他把生死就放下了。生死的真相是什么?身有生灭,灵性没有生灭,你能懂得这个道理,这身有什么了不起!身就像一件衣服一样,身死了,这个衣服脱掉了,丢了,不要了!灵性是自己,他又去换一件衣服,如果在六道,他又去找个身体,又换一件。
所以,真正聪明人,真正明白人,有智慧的人,他生生世世干什么事情,提升自己的灵性,不是搞别的。这是他生生世世生活第一个目标,第一桩大事,他不是别的,提升。觉悟的人他就懂得,开始提升,生生世世不断的提升,提升到最高的究竟圆满佛果,真的是一个目标、一个方向。经典里面讲无量劫,三大阿僧祇劫,这么长的时间生生世世在学习,生生世世在提升,生生世世一点一点慢慢把烦恼习气放了。到放尽了,见思烦恼断尽了,超越六道;尘沙烦恼放下,放干净了,超越十法界;无明烦恼也统统放下,四十一品无明统统断尽了,证究竟圆满佛果。你要问这些人生生世世在六道、在十法界干什么?就干这桩事情,不断在放下,不断在提升自己的境界,这就是看破。所以放下帮助看破,看破帮助放下,就是这两种方法相辅相成,才达到究竟圆满。
讲这么长的时间,这是讲中下根性的人。上上根人所谓是一闻千悟,他不需要这么长的时间,他在一生当中就能证得究竟圆满。为什么?他一放就彻底放了,不是藕断丝连,不是断断续续。中下根性的人没有这么高的智能,他慢慢放,一点一点的放,古人形容他叫寻枝摘叶。我们现在不要这棵树了,把它去掉,他怎么办?树上叶子很多,把叶子一片一片拔掉,然后小枝条一点一点把它修掉,枝没有了再来是干,干没有了是本,最后再挖根。你说这个多费事,寻枝摘叶,中下根性的人断烦恼、提升境界用的是这个办法,时间长,很辛苦!聪明人知道,统统不要动树叶花果,挖根,根挖掉之后不就没有了吗?这些枝叶花果自然就死掉了,他挖根。所以,上上根人是从根本修,从根本修的人(根本是心),前面讲的真诚、清净、平等、正觉,那是从根本修,这一了一切都了了。总而言之,要真干才行!这东西不能干假的。
修行,理事要兼顾到,理上顿修、顿证;事上要渐除,理跟事要相应。不杀生,念头上确确实实没有伤害一切众生的念头,但是在事相上,你看到一个蚊虫来叮着咬你了,你要一巴掌把牠打死了,你的行为跟你的心不相应,你还是在杀生。没有起杀生的念头,自自然然有行为,这是习气,就是你杀生的念头虽然断了,习气没断。断习气可不是简单事情,要在实际上、事相上去磨炼,历事炼心,炼到真的微细的小动物你都爱牠,你都不会伤害牠。蚊虫蚂蚁,决定没有伤害的念头,决定没有伤害的行为,这个才真正到身心清净,这才真正显示你的慈悲,慈悲心真正流露出来了。
所以,章嘉大师当年传授给我的,菩提道、菩萨行是什么?就是这看破、放下,他讲六个字,“看得破、放得下”。我向他请教:从哪里下手?他告诉我:从布施,布施是从事上下手,真放下了。放下名闻利养,放下对五欲六尘的贪着,放下贪瞋痴慢,最后放下自私自利。自私自利从哪里放?对一切人事物,对世出世间一切法,决定没有控制的念头,不能有这个念头,决定不能够有占有的念头。你有控制的念头,有占有的念头,你自私自利没有放下。这些都是破四相的前方便,这些东西做不到,你破四相没那回事情。
我们晓得,破四相才能证圣果,这是做预备功夫,预备功夫做得好,你才能真正破四相,进一步再破四见。这条路说长不长,说短不短,行之在人。人人根性不相同,根性何以不同,还是累劫修行功夫不一样。譬如我们在中国看到禅宗惠能大师,在古印度我们看到龙树菩萨,这些人是上上根人,上上根不是天生的,累劫修行成就的。我们要相信世间决定没有偶然的事情,没有突发的事情,相信因果相续,因果转变、相续、循环永远不断,这叫因果不空。所以,上上根人是他过去世修得好,他修成了;我们中下根人,过去生生世世没认真修,成绩不怎么好,这个道理要懂得。
上上根人一闻千悟,他可能在这一生成就了、成熟了;中下根人,善导大师讲的“遇缘不同”,如果遇到的缘殊胜,这一生当中也能成就。最殊胜的缘是遇到净土法门,这个缘也不是很简单,你要遇到真善知识,你对他真有信心,接受这个法门,学习这个法门。虽然我们是中下根性,四土三辈往生,实报土、方便土我们做不到,凡圣同居土是肯定能成就!下下根人都能成就,他要遇到这个缘的话。深信不疑,一门深入,长时熏修,这个长时通常大概是三年到五年,他就成功了,真的往生!生到西方极乐世界,你要晓得,皆作阿惟越致菩萨,这还得了吗?阿惟越致,七地以上。我们想象当中,凡圣同居土的,大概就是七地菩萨的样子;方便有余土的,可能就是八地的样子;实报庄严土的,就是九地、十地的样子。不可思议!这叫难信之法,总在看破放下。
所以,你要放不下,放不下是你的业障,这个业障障碍你,业障拖累你,你不能成就。我常常劝勉同学,要放下自私自利,要放下名闻利养,要放下五欲六尘,要放下贪瞋痴慢,我讲这十六个字;这十六个字你果然能放得下,你的业障去了一大半。大彻大悟、明心见性你做不到,但是往生西方极乐世界,你肯定有把握。但是你要记住,这十六个字有一个字放不下,就会造成你往生的障碍,你这一生念佛功夫用得很勤,也只能跟极乐世界结个善缘,不能往生。什么原因?这个障碍严重!那个力量太大。真正修道人,无论我现在过的什么样的生活,无论我在这个社会上是什么样的地位,从事哪个行业,你决定会自在。为什么?我在这个世间,我有这个身体在,身体需要养活,那我这个生活只要求一个普通的水平就够,就很快乐了。粗茶淡饭能吃得饱,粗布的衣服能保暖,有个小房屋能够遮蔽风雨,够了,快乐无比。知足常乐,决定不攀缘,决定不会求一切物欲上的享受,决定不求,你就得大自在。
这一生当中随缘度日,决定不攀缘。就是在佛法弘法利生来说,也是随缘,也不攀缘。攀缘是我自己想要怎样怎样做,那如果有障碍,做不到,你就很苦。随缘所谓是水到渠成,自然而然不操一点心,做起来轻松愉快,不生烦恼。这一生当中生活、学习,一定要懂得这个原则,自在随缘。我们知道佛法的教育好,对于一切众生有真实的利益,所以称之为宝!佛法称为法宝,宝不能据为己有,一切众生共有,是一切众生自性里面流露出来的。除非他不接触,他一接触自然相应,我们一般讲的与他的良心相应,他一接触当然生欢喜心。
我这一生闻到佛法就生欢喜,宿世因缘!我这一生从事这个行业,走这条路,章嘉大师替我选择的。我在这以前也是公务员上下班的,我问章嘉大师,将来我从事哪一个行业好,他教我走这个路。他说这个路子好,比哪个行业都好;哪一个行业都免不了有过失,免不了造罪业;这个行业没有,有百善而无一过。他老人家教导我放下,要放下自己的想法看法、说法做法,要放下自己的,要随顺经典里面的教诲;换句话说,经典教诲就是佛菩萨教诲。佛菩萨教我们怎么想,我们就怎么想;佛菩萨教我们怎么说,我们就怎么说;佛菩萨教我们怎么做,我们就怎么做,学佛菩萨。学佛菩萨就过佛菩萨的生活,这里头有乐,前面所说的“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我感谢老师,念念不忘老师指导的恩惠。为什么?这五十二年确实一年比一年快乐,心地一年比一年清净,烦恼一年比一年轻,智慧一年比一年增长,快乐无比。要不是老师指导,要不是老师教诲,这样幸福美满的生活你怎么能得到!这种机缘真的就是佛法里头常说的,“百千万劫难遭遇”,彭际清居士讲无量劫来希有难逢的一天,我们遇到了。遇到你要能把它抓住,决定不能放松,信受奉行,你得的利益是真实的。
所以,自在、随缘是我们的生活态度,决定不能有丝毫勉强。弘法教学,哪个地方有缘到哪里去,哪个地方没有缘,我们就离开,不生烦恼。离开,欢欢喜喜,住在这个地方也欢欢喜喜,天天都在欢喜当中。挫折在所不免,释迦牟尼佛,经典上记载,有三个月马麦之报。外有六师外道,内有六群比丘,这不听话的、调皮捣蛋的,都是示现,看看佛怎样处理。孔老夫子在陈绝粮!至圣、如来,在一生示现当中,都不能没有挫折,我们过去、今生没有遇到佛法之前造作的罪孽很多,你怎么能免得了果报!
所以,逆境、恶缘决定不能避免,在以往我们遇到这个就会起瞋恨心,有报复的念头,那就错了,那就变成冤冤相报没完没了。现在我们觉悟了,知道这一切挫折,譬如毁谤、无根的谣言,没有事实,人家造谣生事来伤害、来陷害。陷害当然他是为了眼前的一点小利,障碍弘法利生的机缘,我们遇到了,遇到什么样心态?我永远是感恩的心态。所以有人问我:不理他就算了,你为什么还感谢他?要感谢!那就是世间决定没有突发的事情,这是果报。果必有因,过去我造作不善的因,现在果报现前,这个帐就了了,一笔勾消,所以我感谢。这个勾消了,你看烦恼轻了,智慧就增长,境界愈来愈殊胜。每个挫折,每次把我大幅度向上提升,我怎么能不感恩!在美国遇到挫折,在台湾遇到的挫折,我们到新加坡来,新加坡又遇到挫折的时候,我们到澳洲来,我们环境、果报愈来愈殊胜,烦恼轻,智慧长。到了澳洲,我们跟学校结了缘,因学校我们参与联合国的和平活动。我们想三宝加持,圣贤教导我们怎样去求和平安定,很可能在我们这一生能见到,真正能落实在此时此处,这都不可思议。所以,恶缘逆境是好事不是坏事,我们要懂得怎样提升自己,怎样处理这些事情。最后念佛,念佛是我们终极的目标,我们要以看破、放下、自在、随缘,念佛度日,其乐无比。
“心地纯净,行为纯善”,这是最近两年我天天都在说,纯净纯善。我们刻了两个印章,有一个圆形的,我们的纯,一个是正面的,一个那个字是反面的,这个有意思,反、正都是纯净纯善。正面的就是善缘顺境,反面的是逆境恶缘,统统都要做到纯净纯善。“成圣成贤”,成圣是成佛,成贤是成菩萨;“成己成物”,成己是自度,成物是度众生,“总在好学”。这也是我常常讲,你这一生有没有成就,能不能成为圣人,成为贤人,能不能成为菩萨,关键在你好学,自行化他,离开好学统统都落空了。
中国古人说“学所以治己”,治己就是修身,在佛法里面讲就是自度。“教所以治人”,治人就是度他,自度度他,是学、是教。“不学则不智”,不智就是愚痴。“不教则不仁”,就没有慈悲了。所以教学相长,孔老夫子一生跟我们讲的“不如学也”。一生都在求学,都在做学问,自己学同时也教他,教学相长,所以能够成为大圣,能够成为至圣。《礼记·学记》里面讲“建国君民,教学为先”,建立一个国家,建立一个政权领导全国人民,第一优先的是什么?是把教育办好。我过去常讲四个教育,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宗教教育,这四个教育办好了,天下太平。你看看中国过去这些帝王,开国的帝王聪明绝顶!他做的是什么?就是做这四个教育,天下太平,社会安定。
“富在知足,贵在知退,福在受谏”,就是接受别人的劝告,“存之所由也”。“于身”,我一身;“于家”,我这一个家庭;“于国”,我这一个国家,“壹是皆以此为本”。这几句话非常重要!我的身富,知足,我身富;我这一家知足,我的家富;我这一国知足,我的国富。我能听从别人的劝导,听从别人的劝勉,改过自新,这是永远存在的一个道理,国家长治久安,永远不坠,道理在此地,不能不知道。好,现在时间到了。
诸位同学,大家好!学院前几天正式举行开幕,大家也都辛苦忙了不少天,现在还有些贵宾在此地跟我们共同学习,还没有离开。也正好在这个时候我接受印度尼西亚那边朋友们的邀请,参加当地一个宗教联谊的活动。明天我就要下山,本来明天还可以讲一堂课的,因为从香港运来的货柜今天才到,这里面有些礼物,我们开幕典礼的时候没有用上。这一次有缘到印度尼西亚去,也正好派上用场,不过时间匆促了一些。现在南半球是夏天,我就想到扇子很好用的,上一次在浙江,铁老书记送了我一箱折扇。我想利用明天这一上午的时间,我来写几把扇子作为礼物。所以明天上午这两个小时我就不讲了,下午休息之后我就到布里斯本,晚上跟那边的同学,还有从台湾来的一个团体,晚上大家做个聚会,解答他们的问题。后天早晨我们就启程,十一月二号回来,回来我们继续讲《华严经》。
在这几天我们看到江逸子老师的千手观音,非常庄严,人人看到都生欢喜心,我们深深相信这是不朽的作品,流传于后世。另外,他画了一幅伟大的地狱变相图,总共长度有五十公尺,五十米。这个图高有六十多公分,长有五十米。我听说过去吴道子曾经画过地狱变相图,但是我没见过。在我想象当中,他这幅图肯定超过吴道子,这是在艺术史上、佛教史上一个伟大的创作。我相信跟法师讲《地藏菩萨本愿经》的功德,有过之而无不及。我们发心把这个图复制,现在响应的人很多,照原来的图一样大复制一千套,我们有意思赠送各地的博物馆,让博物馆收藏展览,再加以说明。另外,可以把它缩小,做小的卷子,成本就降低很多。可以一般,我相信佛弟子喜欢供养的人一定很多,中国的艺术家,乃至于外国的艺术家,我相信都乐意收藏。至于在佛教上教学用途,当然最理想的,还是把它做成VCD或者DVD的光盘,详细的讲解说明,我相信两片应当就够了,这真正是弘法利生。把《地藏本愿经》里面最精华的一部分,最重要的一部分,有图有说,在教学里面,这也是祖师大德们(佛菩萨不必说了)极力提倡的因果教育。
在中国自古以来,一直到民国年间,每个县市都有一个城隍庙,城隍庙里面有阎王殿,十殿阎王。我对这个印象非常深刻,我还在很小的时候,六、七岁,常常跟着母亲到城隍庙去烧香,每去一次都细细去看一次阎王殿、十殿阎王。大人会给我们讲,造什么样的恶业,你看看就是这样的果报。从小,真的所谓是“先入为主”,起心动念、言语造作不敢有过失。为什么?知道造作罪业要受果报。以后年岁大了,离开家乡在外面工作,就很少看到城隍庙了。城隍庙是有,各地方都有,但是很少进城隍庙,于是这些印象逐渐逐渐就又模糊了。等到学佛入了佛门,读了《地藏经》,读了《太上感应篇》,这个印象,童年的印象不知不觉的又浮现起来。
早年,社会上人认为是迷信,现在我们知道这不是迷信,连西方人也相信因果报应。前天从美国买来的美国的预言家,睡眠的预言家,大家都知道,卡西,这本小册子买了不少本;中文译本,我们在台湾也买了二、三十本。准备在学院做为英语教材,大家在这边学英语用这个做教材,语文也学会了,而且一定加深我们对于轮回、因果的认知、肯定。卡西说得好!这本书中文译本我读过,我把里头重要的句子节录了十几页,最重要的节录了十几页。
他肯定世间任何一个人,在他一生当中决定没有突发的事情;换句话说,正是中国古人所讲的“一饮一啄,莫非前定”。他肯定人身体有死亡,身体有生有灭,物质!灵性不生不灭,而且灵性生生世世都在学习,那是真正的自己。这个身体灭了之后,他又去投胎,他会再来,肯定人有轮回。我们知道这个事实。他这些资料不但在美国,全世界许许多多人都在研究,因为他的资料非常完整,一万四千多个案例,详细记载着,确确实实有轮回,确确实实有善恶果报。我们学佛之后,这些数据我们一看,跟佛经一对照完全相应。
他有一句话说得非常好,他是虔诚的基督徒,他说基督绝对不是一个人,基督的精神、基督的意识就是爱。跟佛法讲的,佛法是什么?慈悲为本,方便为门,你看看这意思多接近,他没有接触过佛教。我们今天学佛,佛是什么?佛是觉悟。我们为什么要学佛?我们迷而不觉,现在我们希望觉而不迷,但是学佛,先决的条件,也就是最基本的条件是什么?你要不知道,你这一生学佛要想成就很困难。第一个信念是什么?你一定要肯定、要认知“一切众生皆有佛性”。正如儒家所讲的人性本善,“人之初,性本善”。那个“初”不是刚刚生下来。刚刚生下来,现在我们知道,人有轮回,过去无始,未来无终,初是什么?初就是过去无始。
最初是本性,本性是善的。但是很不幸,一念妄觉这就堕在无明里头,于是愈迷愈深,愈陷愈不能自拔,搞到今天这个样子。如果你有这个认知,你有这个肯定,惭愧心就生起来了。你看看诸佛如来,我也跟他们是一样的,诸大菩萨,我也跟他们是一样的,他们都成菩萨、成佛,见思、尘沙、无明一扫而光,干干净净一尘不染。我们今天的身心是个染缸,无量无边的烦恼习气,佛在经上常讲“八万四千尘劳烦恼”,我们这一生统统具足。有什么脸见佛菩萨,有什么脸面对自己本来面目,此世今生总算是运气不错,遇到佛法,遇到真善知识。真善知识是谁?本师释迦牟尼佛,真善知识!
佛虽然不在世了,但是他的声教(音声教化),音声变成文字,依然流传在人间。我们有幸能遇到,遇到之后,最重要的要认真学习。有同学来问我,学习是不是什么样的经论都要去读,都要去看?说得没错,但是也不完全对,为什么?你看不懂,你不能契入;换句话说,你的烦恼习气决定断不了,不相信试试看。这不能再学!到底怎样才叫学?学这个字,你们查查字典怎么讲法。这个字的本意是效法、实习,这叫学。释迦牟尼佛是什么样的心,我们要在经典里细心去观察,诸佛菩萨、法身菩萨他们用真心,我们六道凡夫、九法界众生用妄心,用心不一样。用真心,就能成佛、成菩萨,妄心可不行。
妄心用得正,什么叫用得正?正就是放弃自己的想法、看法、做法。我自己想怎样怎样,错了!为什么这样说法?佛在经上讲的,你没有证得阿罗汉以前,你不能相信自己的意思。阿罗汉就可以相信自己的意思吗?对!阿罗汉是正觉,阿罗汉见思烦恼断了;换句话说,他的思想、见解是正确的。我们今天只要心里面还有见思烦恼,见思烦恼是什么意思?见是见解的错误,思是思想的错误。思想怎么错误?思想里头有贪瞋痴慢疑,见解里面有身见、边见、见取见、戒取见、邪见,你的见解怎么会正确?你的思想怎么会正确?阿罗汉这个断掉了,所以阿罗汉才是正知正见,能相信自己的意思了。这一点是学佛的基础,是学佛的入门,就是初学佛的人怎样才能够上轨道?才能慢慢入佛境界?你得听话!没有人管教你,你要自己约束自己,随顺佛陀教诲。佛陀的教诲太多太多,你要一样一样的学,你学一百年也学不完。那怎样?佛给我们讲过,八万四千法门,你只能走一门,这一门通,就一切都通,你要懂这个道理。
我们今天选择的是净土法门,净土法门里面,又选择的是持名法门。净土法门也很多,我们走的是持名念佛,依据小本《弥陀经》跟《无量寿经》,《无量寿经》跟小本《弥陀经》都是主张持名念佛的,我们走这个路子。持名念佛怎么修法?佛在《观经》里面教韦提希夫人往生净土的方法,在没讲之前,先给我们讲“净业三福”。这是什么?你想入佛门,你想修行证果,你先要做准备工作,净业三福是准备工作。你充分的预备,然后才能起步。
净业三福里头,第一个是孝亲,第二个是尊师。亲是父母,这个事情对现代人来讲,难了,为什么?现在人从小没有接受过伦理的教育,他不懂得什么叫孝,也不知道什么叫养?你说这个难吗?真难!“孝养父母”这个题目,这就是一个课程,这个课程如果在大学里头开课教学,至少也得要四年,八个学期。学什么?学孝养父母,哪有那么容易的事情!奉事师长,师长是谁?本师释迦牟尼佛是我们的师长。如何奉事?要向老师学习,学得很像,才叫奉事;学,学得不像,这不行。
菩萨、罗汉、历代祖师大德,都是释迦牟尼佛的学生,我们今天也是释迦牟尼佛的学生。菩萨、罗汉、祖师大德是我们的学长,他们修学已经有了成就,可以做我的榜样,可以做我的模范,他代佛担负助教的责任,他是佛的助教,我们依他就跟依佛没有两样。他所依靠的是经典,他不能自己造一部经来教我们,这个不可以,那他就不是我们的善知识了,他所使用的教科书决定是释迦牟尼佛讲的。他把他自己修学的经验、修学的心得,为我们说明,让我们一起共享,如是而已!这个我们称为善知识,我称他为和尚,你要知道第一和尚(和尚是亲教师),第一位和尚是释迦牟尼佛,他们是代表和尚。孝亲尊师,你要懂!
自己修学有没有成就,印光大师讲得好,完全在你自己“诚敬”。在中国社会常讲的“敬业”,你对学业、你对道业有没有尊敬的心,一分诚敬得一分利益,十分诚敬得十分利益。我们许许多多人经年累月学了多少年,十几年、几十年了,烦恼习气一点都没有断。什么原因?你对于这个道学没有诚意。“我有诚意!”是的,你自己以为有诚意,这个不是假的,你说的话不是假的;但是你那个诚意不是真的诚意,你自己都误会了。自己不晓得自己的心是个妄心,妄心里怎么能出诚意,哪有这种道理!连儒家讲诚意、讲正心,也有条件的,不是随便讲的。
儒家讲“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格物是什么?这是真正做功夫了,我们想想我们有没有做。物是物欲,用现代通俗的话来说,就是五欲六尘的贪恋。你对于五欲六尘的贪恋有没有放下?我常常勉励同学们,你想真的学佛、想真有成就、想真正有把握往生,你必须要放下自私自利,要放下名闻利养,要放下五欲六尘,要放下贪瞋痴慢,贪瞋痴慢里面就包括是非人我。这些东西统统放下,你的烦恼习气就去了一半。你的智慧慢慢就会开了,经典里面的话你就能听得懂了,你能体会到里面的意思;换句话说,你会尝到法味,你会得法喜。就像六祖惠能大师见五祖所说的,“弟子心中常生智慧”,你有没有?如果你见到五祖,你跟他说,弟子心中常生烦恼。你是凡夫!你学佛你没有得道。
佛法殊胜功德的利益你没得到,你要得到的话决定是烦恼轻、智慧长。尤其我在讲席里常常说、常常提醒,为什么?大家都犯这个毛病!就是对一切人事物有控制的念头、有占有的念头,这就迷了;诸佛菩萨绝对没有这种念头。示现在世间,或者是住持佛法,他为正法久住,为利益一切众生,决定没有自私自利。这个自私自利的表现就是要控制一切人事物,要占有一切人事物,没有这个念头。所以他不生烦恼,他只生智慧,对人、对事、对物,决定遵守佛陀的教诲。佛陀给我们讲的多半是原理原则,我们一切的作为总是以这个为标准,不至于太离谱。
所以,用心用真诚心,烦恼不断真诚心不能现前,我讲的这个十六个字,“自私自利,名闻利养,五欲六尘,贪瞋痴慢”,这十六个字去掉、放下了,你才有一点诚意。印光大师讲,一分诚敬、二分诚敬、三分诚敬,有了,有个两、三分的诚敬,那就很了不起,你学佛能得两、三分的受用!从此之后,你的功夫逐渐向上提升,境界愈来愈佳了。他怎么不欢喜,法喜充满!这是学佛真有受用,特别在现前这个时代,佛法衰微到极处。
早年,九0年初那个时候,我每年都会到北京去一趟,去干什么?看黄念祖老居士。他在中国讲《大乘无量寿经》夏莲居老居士的会集本,我在海外也是讲这部经。前几天,我把李老师传给我的本子给江老师看,当时在座的许多人都看到了。这个本子五十年前李老师在台中讲的,在台中法华寺,那个时候我跟他没见过面。你看他的眉注,毛笔,规规矩矩,每一章、每一节、每一小段,他都注得很清楚。我跟他老人家十年,他就把这个东西交给我。当时我一看到就非常欢喜,我给老师报告,我说老师,有你这样这么详细的眉注,我学讲这个经不会有障碍。老师笑笑:现在不可以讲!我说:为什么?他说:你年岁太轻了,功力还不够,如果遇到有人反对、障碍的时候,你抵不住!
所以,我就把本子收下来,打消讲这个经的念头,到台北去讲《大佛顶首楞严经》。一直到李老师往生,我就又想起这个本子,这个本子许许多多的人没有看见过,原本在我手上。所以我就发心印一万册,把这个功德回向给老师,增高品位!没有想到这个本子印出来的时候,到处结缘,每个人看到都欢喜。于是乎都来找我,“法师!怎么样,讲一遍给我们听听”,所以第一遍是在美国讲的。从这个之后就讲开了,讲到现在是第十一遍,第十一遍是在新加坡讲的。在此地我们是讲《华严》,这两次在新加坡讲这个经,我去一次讲五天,连续讲五天,听众超过三千人,法缘依然是很兴盛。
由此可知,欢喜听这部经的人,这部经的缘分特别殊胜。这是《经》的功德,不是我的力量,我没有这么大的福报。怎么知道?我讲经讲了很多,但是讲任何一部经,听众总没有讲《无量寿经》听众那么多。所以我就知道这不是我的功德,我没有这个能力。如果是我讲得好的话,应当我讲任何经典都有这么多的听众,没有!只有讲《无量寿经》,人就会那么多,比讲《华严经》的听众还多,感应不可思议!所以我们学习一定要认真努力,尤其要懂得一门深入,长时熏修。
现在依《无量寿经》修行的人很多,每天念五遍、十遍,这还是做预备工作,你没有真干。什么叫真干?要把《无量寿经》上讲的道理,真正变成自己的思想。《无量寿经》里面的教训,确确实实用它来改正我们身、口、意三业的行为。经本一展开,序分,还没有到正宗分,序分就把修行三个纲领提出来了。“善护口业,不讥他过;善护身业,不犯律仪;善护意业,清净无染”。你看看总纲领就提出来了,身口意三业清净,我们懂不懂这个道理。三业清净就是真诚的流露,真心,菩提心!真心是菩提心,它就透出来!这叫修行。
跟《坛经》里面能大师说的一样,“若真修道人,不见世间过”。也有人说:法师,人都不见世间过,这人不变成白痴,不变成傻瓜了,怎么他连个善恶都没能力辨别,那是傻子、白痴,那是真修行人?这是你自己错会了意思,经典、祖师没说错,他们有定、有慧,看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什么叫不见世间过?不把世间一切众生的过失放在自己心上,这叫不见,不是不知道,不知道变成白痴!为什么不放在心上?如果把世间一切众生的过失放在自己心上,自己的心不就变成垃圾桶了吗?那就错了。
我们六道凡夫就是这样的,喜欢把别人的过失,把一切不善放在自己心上,让自己的心变成垃圾桶。心已经变成垃圾桶,你这个身还会健康吗?心里面有严重染污,这个身受影响,身体就不健康。佛菩萨心清净,决定不把一切不善放在心上。他怎样?他跟我们相反,他把一切众生的善放在心上,使自己的心纯净纯善,净生智慧,善生福德。所以,他的智慧、他的福德天天增长,高明!这是我们应当要学习的。人与人之间,六道凡夫里头,最大的毛病是什么?情执!“这个人跟我很好,那个人我不喜欢”,情是迷!迷才会有执着。
所以,生活是修行,处事待人接物,佛菩萨是用智慧,用真诚、清净、平等心,用真实智慧表现出是真正的大慈大悲。大慈大悲是以真诚、清净、平等、正觉做依靠;换句话说,慈悲就是真诚清净平等正觉的表现;里面是真诚清净平等觉,外面显示的是一片慈悲,大慈大悲里头没有情执。所以慈悲就是爱心,他的爱是清净的,没有染污,就是没有执着;他的爱是平等的,没有分别;他的爱是觉悟的,没有迷惑。用这样的心过日子,用这样的心办事,用这样的心处事待人接物,他样样做得圆满,样样跟佛菩萨相应,这叫做学佛。我们懂不懂?我们会不会?如果不懂、不会,你要认真学!现在时间到了。
诸位同学,现在我们来谈谈护法。佛陀的教育,我们都知道是一个多元文化的社会教育。教育在世间,佛门的术语叫正法久住,要真正做到正法久住必须要具足两个条件,就是“弘与护”。正如同一个学校,学校里面一定有两种人,一个是教员,他专门负责弘法的;另外一个是职员,职员是专门担任护法的。所以,有弘、有护,弘护是一体。护法比弘法更重要,弘法是教员,护法是校长。所有一切的职员,像学校讲教务主任、训导主任、总务主任,各个部门的管理人员,都是护法。佛法兴衰,大权是在护法人的手上,不在弘法,这个诸位一定要知道。
所以,佛法兴旺,那个功德是护法的,不是弘法的。正如同学校办得好,人才辈出,功劳是谁的?校长的,是教务主任,是训导主任的,不是教员。教员是他聘请来的,是替他服务的、替他教学的,所以教育政策是出自于校长,这里头护法的这些人员有莫大功德。他既然是担负着佛法兴衰的重任,他的果报不可思议!佛法要兴,他的功德、福德不可思议!佛法要衰,他背的因果也不可思议!这是我们同学不能不知道的。道场就是一个学校,你一定要懂得,这是社会教学的场所,不是普通场所。圣贤教诲的所在,到这里面来,都是接受圣贤教诲的,你教了他什么?
为什么说护法比弘法的人功德还要大,护法的人也在教,他不用口教,他用身教。所以诸位要晓得,中国自古以来丛林寺院,护持的(就是执事),住持、当家、知客这些执事,是菩萨,不是凡人。虽然他不讲经说法(讲经说法有另外的法师),他完全做到。你看他的起心动念、言谈举止,就是佛,就是菩萨,值得人尊敬,他是做出来给人看,所以他关系佛法的兴衰。他护持两大类人,一类的就是继起的人才,我们今天讲接班人。你自己做得再好,弘法、护法工作做得再好,如果后继无人,你死了一切都结束,你的成绩等于零,你的功德也等于零。这一点要懂!
他要护持两种人,两种人都是接班人。一种是护法的接班人,一种是弘法的接班人。所以,年轻人出家,到寺院里面来常住,共同学习,你就得观察他能不能讲经说法。如果能,就帮助他走讲经弘法的道路,那什么事情都不要他过问,专门学讲经。天天在讲台上磨炼,讲经的人要真正能成就,最重要的是要接受人的批评,你才会有进步。你要诚诚恳恳的向你的听众请教,因为听众一般不会批评你,都是赞叹你,“你讲得不错,讲得好”;谁肯说你讲得不好。所以你要很诚恳的,至少听众当中要有个很知己的朋友,他真帮助你。你要有这个心量接受批评,改过迁善,你会成就;你要不接受批评,你就不能有成就,你不可能有成就。这个道理不能不懂!很重要。
如果他不是个讲经的材料,那你就好好训练他当护法,出家人在寺院里面护持道场的,叫内护。让他担任执事,能力强的,让他来管家,我们讲的当家师;有交际手腕的叫他担任知客师,对外的联系,运用他的专长。无论是学护持、是学弘法,一定要知道自己的责任,一定要知道因果的理与事,因果的道理与事实,不能错因果!这在佛门里面自古以来,祖师大德常常挂在口上。护持的人要全心全力爱护学讲经的法师,要给他方便,要处处照顾他,他的成就就是你的成就。他要是失败了,那就你全盘失败了,你培养的学生没有一个成材,你的护持全盘失败。
护法同时还要护持信徒,因为道场跟学校不一样。学校只是教学,道场里面还有念佛堂,还有禅堂,所以,有些人到这个地方来修持的,你也要照顾周到,要给他方便。因为佛门跟学校又一个不相同的地方,学校学生年龄很整齐,一年级、二年级,年龄相差一、两岁。但是佛门里面的教育是社会教育,多元文化的社会教育,来学的人,年龄参差不齐,有十几岁的,有六、七十岁的。不同的年龄、不同的行业、不同的文化水平、不同的生活习惯,护法的人都要了解,都要懂得要怎样去照顾。护法的人天天要开检讨会,昨天有哪些事情做得不如法,有欠缺,今天要改正。天天改,你这个道场才会兴旺。
最重要的是要接受大众的批评,你看古人跟我们讲的三句话,“富在知足,贵在知退,福在受谏”。什么是福报?接受别人的劝告,接受别人的意见,这个人有福。为什么?他会改,他会不断的进步,渐渐他做到究竟圆满。不能接受别人批评,不能接受别人劝告,这个人注定失败。纵然眼前,那是过去生中的福报,好像满兴旺的,他在享福他不修福。你冷静观察,几年之后他就衰了,他就败了。他的衰败不要紧,因为这不是别的行业,这是佛法,那个因果就重了。佛门衰在你的手上,败在你的手上,你的罪过是阿鼻地狱。
江逸子居士画的这个地狱变相图,你仔细去看看,那是真的不是假的。只有迷惑颠倒的人胆大妄为敢造不善,他不知道果报可畏,如果真正知道因果报应,他绝对不会做。特别是在佛门里面担任执事,不论是哪一类的执事,纵然是个很普通的义工,这都是他修福、造孽的场所。他修福,那是大福报,他造孽,那就是地狱果报,三途果报;三途里面绝对大多数是在地狱。所以不能不谨慎,一定是战战兢兢,古人讲的如履薄冰。很小心谨慎去做,要做得如法,如法就是没有自私自利,没有贡高我慢。团体决定遵守六和敬,你能够遵守六和敬,护法神拥护你。你要抛弃了六和敬,佛菩萨不会护念你,妖魔鬼怪常常来帮助你,帮助你什么?帮助你造孽;换句话说,帮助你堕地狱,你知不知道这个事实!
古时候的道场如法,如法就是会议多,佛门里头没有叫开会这个名词,叫什么?它叫羯磨。羯磨就是开会,羯磨是会议当中的表决,征求大家的意思。一般不是很重要的事情,叫白一羯磨。就说一次,大家听了,如果有意见提出来,没有意见,通过了,就这么办。重要的事件,譬如这个人出家、剃度,这是大事情,我们同不同意他出家,这个要说四遍,这是最隆重的。你看看受戒的时候,三师七证,十个出家人坐在那里,教授和尚宣布某某人要发心出家,大众师(就是你们这九位法师)同不同意,如果不同意马上就提出来,这就通不过。说一遍,大家都没有话说,那就通过了,也不要举手,不说话就通过了。再重复说第二遍、说第三遍、说第四遍,四遍都没有反对意见,这通过了,同意你取得出家身分。这是最隆重的大事。
通常寺院里挂单的,外面出家人要到我们这边来住几天,我们大众师同不同意,都要开会。这种情形比出家当然是要轻一点,大概是说三次,重复说三次,三次大家没有意见,通过,我们准许他在这个地方挂单。挂单有期限的,有几天的,几天的就很简单,大概一次,顶多两次,就可以通过了。如果长期挂单,那至少要三次,让大家细心去考虑。佛教是民主的,佛教不是专猘的。如果老和尚对这个人认识,可以向大众介绍这个人的来历、这个人的修持,跟大家介绍。介绍完之后,通常是维那师的事情,白众,或者是知客师宣布,征求大众的意见。平常小事,白一羯磨。像念佛堂,现在念佛堂开放,在一般,寺院庵堂念佛堂是二十四小时都开放,禅堂亦是如此,念佛人随时都可以进去。现在由于在都市、闹区,这里面是商业大楼,不能住人的,于是念佛堂就有像上下班的时间一样,早晨什时候开门,晚上什么时候关门,就有时间限制。谁负责这个事情,都要大众来决定。住持方丈可以提名,提几个人,大家推选哪个人来担任。如果发生特殊情形,有些人很早就来了,门没有开,这时候能不能通融一下,这个白一羯磨就行了。
所以,大大小小日常生活当中琐碎事,点点滴滴都是开会。他们开会的时间在哪里?在吃饭。你看不要召集,吃饭的时候大家都来了,就利用吃饭的时间来办事,这省事!吃饭统统云集在斋堂,统统都到齐,所以办事方便,羯磨也叫办事,我们现在叫通过,提案通过。凡事总要考虑到合情合理合法,情理法三方面都要顾到。执事与执事当中,凡夫总免不了人情,但是你要记住,人情往往害事,往往造成许多障难。这个障难,小,是妨碍你自己本身的工作,大,就会破坏佛法形象,结罪不同。破坏佛教形象,这个罪重;妨害你自己的工作,这个罪轻。
因此,中国古代寺院丛林的执事,任期是一年,到时候总辞,重选,这是丛林里面的规矩。什么时候总辞?腊月三十,除夕的晚上,总辞。总辞之后马上就开始选举,选举就是羯磨,做羯磨,没有什么投票,没有什么举手。或者是由清众提名,清众大概是几个人联名提名,这个可以表决的。或者是住持提名,提下一届哪个人做方丈,总得提个两、三个人,然后来表决,监院、各个部门的执事。通过之后,第二天初一,早晨大家一起上早课,他们就就任,这是新的一届。
一年换一次,不断的改进,不断的求进步,所以常常做检讨。他们的检讨工作是天天做,都是利用吃饭的时间,这是最方便了,不耽误大家的工作。你要是召开一个会议大家都来,有的时候耽误他的工作,所以多半利用吃饭时间。还有利用早晚课的时间,这个很方便,大众统统要来。上早晚课总得要来,三餐饭统统要来,利用这个时间来办事,就是来处理事务,事务并不很多。三餐饭,两堂功课,早晚两堂功课,一天有五次的聚会,再多的事情,再复杂的事情,也都很容易来处理掉。现在我也曾经见过规模大的寺院丛林,住众几千人,堂口很多,那得要分开,要分多很部门。因为要是全体集合在一起做早晚课,大殿没有那么大,所以往往分开,斋堂往往也分开,似乎有分院的这个意思。他由分院领导人来主持,这是规模大的道场,都做得很如法。
护法里头最重要的是人事关系,中国古人讲得好,“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天时、地利、人和,人和最重要,人要不和肯定道场就破坏了。内部要和,然后扩展到信徒要和,再扩展到社会要和。现在我们讲多元文化,我们住在这个地区,跟这个地区所有不同的宗教要和,才真正能够利益这个地方,利益这个社会,最大的利益,祥和。所谓和睦相处!
现在大家心目当中希求的安定和平,安定和平要从我们本身做起。我在这几天讲演当中都说到,我们要真诚,自己真诚心对待别人,不要求别人用真诚心对我,我们不求这个,只求我要用真诚心对人。为什么?我学佛,我真学。他虽然学佛,是不是真的我不知道,他真学也好,他假学也好,与我不相干。我真学我就要用真心待人。我要学包容,我要学忍辱,我要学谦让,我要学尊重,我要学礼敬,统统是我自己学。道场所有执事都有这样的共识,那就叫“见和同解,戒和同修”,这两条你就做到了。这两条是六和敬的根本,人人有这个共识,人人都是这样子、这个心态来护持道场,这个道场哪有不兴旺的道理!
如果彼此意见不合,我看不惯你的,你也看不惯我的;我不赞成你的,你不赞成我的。这个时候怎么办?赶紧辞职,这是我劝你的。为什么?这种思想、行为是堕地狱的业因,这个不好!中国佛门有个谚语,意思很深,他说你想害某人,你就叫他做当家,你就叫他做住持,为什么?当家、住持担任重要执事,如果有一念私心他准堕地狱,他不会上天堂的,来生人天福报他都得不到,你害人!那害什么?愚痴就会被人害。有智慧,警觉性很高,遇到有些人不能合作来找麻烦的时候,立刻辞职就不会了。我就不会上当,我就不会被害,我也不会堕落。
所以,执事修福、修功德很容易!但是堕落同样容易,就看你一念心行是正还是邪;换句话说,你是依靠佛菩萨教诲办事,还是依靠你自己的意思办事。依靠我自己的欢喜、喜爱,或我不欢喜,依照这个意思去办事,那肯定堕落;你里头有情执在,这不是智慧。执事还有一个重要的工作要做,那就是调和,调和大众,调和不要用口,用身!我自己做得正、行得正,那一切都正。中国古人说得好,“成其身而天下成”,这是讲修身,我的身成就,成就了德行,成就了智慧,自自然然能感动别人。“治其身而天下治”,治是从断烦恼说的,断烦恼、断习气,我做我自己的。我自己烦恼习气真的断了,就能帮助别人断烦恼、断习气,好榜样在此地。如果没有智慧,没有修养,以为拿到这个权位可以作威作福,抓到权了,一切人就要听我的,那他不是为大家服务,他是让大众来承事他。你的福报能享几天?你有多大的福报?你的福报享尽了,你不堕落谁堕落。
所以,三宝家的事业,上是对佛菩萨负责任,为他服务,正法久住!下对一切众生负责任,使众生有很好的修学场所,有很好的学习机会,你要有这个认知。你对人要有平等心,对人要有真诚心,“诚敬”两个字念念不忘,你才能把如来家业办好。你才能真正利益一切修学的众生,无论是初学,无论是老修,你都能面面顾到。世出世法里面最忌讳的是瞋恚,就是发脾气。中国古圣先贤教导子弟,教导后人,修身里头第一句话说什么?“惩忿”!这两个字怎么讲的?用我们的佛教的话来讲大家容易懂,“不瞋恚”;瞋是表现在面孔上不高兴,恚,面孔虽然没有表现,心里不舒服,不可以。把这个摆在第一句。
我们佛门里头常讲,“一念瞋心起,百万障门开”,你把事情就做坏了。许许多多人尊敬你、拥护你,希望你把这个道场带好,但是你会常常发脾气,脾气一发怎样?人家远离你,怕你,不敢跟你共事。好了,你的手脚都没有了,你天大的本事你一个人办不了事。古德常讲“得人者昌,失人者亡”,大事小事都一样,你要有很多好的助手,很多人帮助你,你事情很容易办。没有人帮助,没有人愿意来关怀、照顾你,你的事情就难了。特别是站在领导的地位,无论你的地位是大是小都一样。小单位你管三、五个人,三、五个人真正尊敬你,真正拥护你,全心全力替你办事,你这个小单位工作就很出色。如果常常骂人,常常教训人,常常对这个也不满意,那个也不满意,好了,你底下这些人怕你,变成怎样?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少事不如无事,你的业绩就没有了。刚才说过,对你自己的功过是小事,不是大事;在佛法里,对于整个佛法形象,这是大事,不是小事。
学院,对于在此地参学的同修,他在此地学经教,我们要怎样照顾他?我们学院有念佛堂,万姓祖先纪念堂,这个念佛堂二十四小时开放,我们是不是时时刻刻关心、随时随处来照顾。夜晚念佛,天气寒冷的时候,有没有想到他衣服够不够,有没有想到晚上热的茶水不断,小点心不断。念佛堂一定要有值班,这个值班谁去做,如果我们常住人不够,那就请义工来帮助。值班一般不能超过三个小时,三个小时一定要换一班,他有足够的时间休息,他明天还有精神、还有体力来办事。
念佛堂念佛,大家都晓得磁场很殊胜,都喜欢进念佛堂,你看连日本的土井法师,这是我们意想不到的。他们在日本很少念佛,他到这儿,看我们念佛堂,喜欢,有人请他到我们楼上去坐坐,他都不肯,他要在念佛堂,很难得!尤其念佛堂供奉着万姓先祖的神位,以真诚清净心、念佛求生净土心,回向供养祖先,这是无比殊胜的功德!愿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我们真干,祖先们都看到了,看到我们念佛往生,他知道念佛往生是真的,念佛往生是好事,我们列祖列宗将来念佛往生净土的多了!这是真正“上报四重恩,下济三途苦”的究竟圆满落实。所以我们香港的道场、古晋的道场,都是以念佛为主。少数喜欢听经的人,另外给他辟一个小教堂,从网络、从卫星收看我们讲经的节目,一定要晓得念佛为主!
念佛一定是以绕佛为主,我们在《华严经》里面学到的。吉祥云比丘,八十卷里面称为德云比丘,德云、吉祥云梵文是一个名字,中国翻经的人不同,所以翻的名字不一样,意思一样。第一个人,他教善财,以绕佛为主,实在绕累了,你就坐下来休息一会儿。坐下来休息的时候,口里头不念,听。这时候你养神,体力很容易恢复,坐个五分钟、十分钟,精神恢复了,站起来跟着大家一起再绕佛。如果觉得精神提不起来,疲倦,你就拜佛,到当中去拜佛。拜佛是很好的运动,拜佛也是耳听,心里面念,不出声,拜佛的时候出声伤身体。佛法确实对我们身心健康念念都照顾到,真的是健康长寿,少病少恼;少恼是少烦恼,没有烦恼,养身心清净。
道场里面的大众最重要是和睦,最重要是无事,古大德常说“丛林以无事为兴旺”,无事里头最重要的是没有意见。古来的祖师大德很聪明,大家都是凡夫,杂心妄念哪有那么容易断得了,人与人相处哪有情投意合的,太少了,总有意见。有个妙法,这个妙法就是“止语”。进道场不准说话,他念头渐渐就静下来,很重要!我们今天只是念佛堂,限制在念佛堂,进念佛堂决定不说话。如果能够限制在整个道场,这个道场的人真正会有成就的,而且成就的人一定很多,为什么?不说话。有意见也变成无意见,有是非也变成无是非。
“止语”是妙绝了的一种修行方法,我们虽然没有限制,自己一定要自己限制自己,言语愈少愈好,言语愈简单愈好。十句话,你能够两、三句就说出来,好言语,你学过的。两、三句话能说完的,你要说十几二十句,啰嗦!伤身也伤心,所以不能不学。六和敬比什么都重要,特别是六和敬里面前面两条,那是中心,“见和同解,戒和同修”。希望大家放弃自己的成见,常常在经典上学习佛菩萨的教诲,这叫真修行。现在时间到了。
现在我们又遇到一个劫难了,现在大家常常在谈的...
净空法师简介 净空法师多年在台湾、美国、加拿大...
今天借这个机会,给各位同修们介绍,太上感应篇...
净空法师开示语录选 净空法师 著 宿业深重 空即是...
(共一集)2016/4/1 香港机场亚洲博览馆 档名:32...
问:下面十三个问题,佛说万物皆平等,动植物都...
经题 会集人 净空法师讲述 夏莲居大士会经 沙门释...
发大誓愿第六 净空法师讲述 【发大誓愿(1)第六】...
法会圣众第一 净空法师讲述 ◎经文易解 【法会...
(资料图) 1 俗话常讲好事多磨,为什么多磨?因...
净空法师开示语录选 净空法师 著 宿业深重 空即是...
致美国布什总统函一 2002年9月9日 (第一次) 尊敬的...
致美国布什总统函二 2005年6月14日 (第二次) 尊敬的...
致美国布什总统函三 2006年6月18日 尊敬的布什总统...
致英国女皇伊丽莎白二世函 2006年3月24日 尊敬的女...
致新加坡李显龙总理函 2007年1月24日 尊敬的总理显...
致澳洲陆克文总理函(一) 2008年3月3日 尊敬的总理阁...
致台湾马英九先生函 尊敬的总统九公阁下慈鉴:...
致印度尼西亚总统尤多约诺函 尊敬的总统阁下慈鉴...
和大怨 必有余怨 老子曰:和大怨,必有余怨,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