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藏菩萨本愿经讲记 (第十卷)
净空法师主讲
新加坡净宗学会录影室
请掀开经本。
【阎浮众生业感品第四】
第四品。从品题上我们很清楚的看到,经里面所说的这些事,都是属于我们这个世界,佛经里面称为南阎浮提洲,就是指我们这个地球。佛告诉我们,佛法的修学以经为主,这是四依里面教导我们,依法不依人,依义不依语,这是永恒不变的原则。因为我们看到古德有一些注解,注得似乎与现代科学里面所观察到的不相应,这种情形我们存疑可以。不可以说现代科学所讲是正确,把佛经所说是迷信,如果我们用这个方法来观察,那就大错特错了。因为许许多多的境界是我们肉眼见不到,我们相信佛在经上讲的话。祖师大德没入这个境界,所说的不一定完全相应,我们可以拿来作参考,也不必去否定它,反正有此一说就好。诸位如果看注解里面,譬如他讲《长阿含》里面,月亮为什么有影子?这个影子是阎浮提的树影。现在接受科学教育的人是绝对会否认,像这些地方我们不必争论。如果不能够彻底明了,存疑就可以了。请看经文:
【尔时地藏菩萨摩诃萨白佛言,世尊,我承佛如来威神力故,遍百千万亿世界,分是身形,救拔一切业报众生,若非如来大慈力故,即不能作如是变化。】
佛菩萨度众生,所谓是‘方便有多门,归元无二路’,这是圆满智慧,高度的技巧,所表现出来的。有许许多多设施,不是我们凡夫心思、观念所能够达到,所能够理解。凡事决定不能看眼前,眼前是手段,一定要看目的。如果目的是纯正,手段非法也是纯正,这个高明;如果目的是邪恶,手段再善都是邪恶。如同过去父母、老师教导子弟一样,有时候骂他、有时候打他、有时候痛责备他,但是意思是善的,都是望他向好处去学,后来的结果是好的。如果天天溺爱,一切都随顺著子弟的心,娇生惯养,到长大的时候作奸犯科,那父母、师长是错误的。佛菩萨教化众生的手段、手腕那就更高明、更特别。我们在《华严经》上所看到,像胜热婆罗门、甘露火王、伐苏蜜多女,用贪嗔痴这个手段,好像完全是背道而驰,可是到最后看他的结果,都得清凉自在,都能够远离贪嗔痴,证得自性的圆满功德,所以他是属于善巧方便。
在《地藏经》上我们也看到这个现象,比《华严经》这三位菩萨表演的还要殊胜,都是用地狱,恶毒的这些鬼王,鬼王都是菩萨化身,不是真的鬼王。真的鬼王怎么能够参加,忉利天宫释迦牟尼佛的法会?我们人道比鬼道还要高一层,高多了,人都不能参加世尊的法会,怎么鬼、畜生能参加?这个里面鬼王里头有示现畜生身,都是大菩萨,都是地藏菩萨一类人物;换句话说,统统都是地藏菩萨。我们今天能够理解佛的教导,真正能够发心,依照本经的理论方法修学,也发大心—‘地狱不空誓不成佛’,我们自己也就入了地藏菩萨的俱乐部,也是地藏菩萨一流人物。地狱是表什么?苦难。世间所有苦难众生,他们还没有脱苦,还没有能够破迷开悟、离苦得乐,菩萨愿意留在世间永远教化众生,不成佛道。其实不成佛道是形式,不是真的;真的,地藏菩萨久远劫早就成佛,他的学生成佛的都那么多,老师哪有不成佛的道理?不居佛位。佛好像是校长,他不当校长,永远当教员;学生已经作校长,老师还在这个学校当教员,就是这么个意思,我们一定要懂得。
地藏菩萨对佛这是表演给我们看,虽然是佛的老师,佛是他的学生,但是今天老师是菩萨地位,学生是佛的地位,一定要表示尊师重道,这一点我们要学习。任何场合当中,我们常常记住,给众生做一个好榜样,现在社会大众,几个人知道孝顺父母?几个人知道尊重师长?师是老师,长是长辈。我们要提倡,我们不做,等谁去做?我们在这个地方,有一些老法师到这边来访问,或者我们到别的地方去拜访其他的老法师。我们要明了,他的年龄比我们大,他出家的时间比我们久,戒腊比我们高,在座席上一定要请他坐上座。我们虽然是客人,是他的上宾,我们也要把上位让给他。为什么这么做?尊师重道。千万不要人家一让你,你就端端正正坐在这上面;是可以,不是不可以,为什么?你今天是客人,你今天是主客,是应当的。但是我们请他上座的时候,对于教化众生更为有利,要明白这个道理。念念为佛法,念念为众生想,这个就对了。现在一切众生,举世之人大多数贪嗔痴慢与日俱增,三毒增上就带来举世的灾难。灾难从哪里化解起?从人心,地藏菩萨在此地不就是给我们作示范。今天忉利天宫这一会,忉利天主是主人,释迦牟尼佛、地藏菩萨都是佳宾,佛称赞菩萨,菩萨恭敬世尊,彼此恭敬。为什么?为一切众生,这个意思我们要懂,精神、形象我们都要学习。
“菩萨白佛言”,白是下对上,敬辞;说话多谦虚、多恭敬。“我承佛如来威神力故”,不说他自己有能力。我今天有这个能力,在无量无边世界里面,分身度化一切众生,仰仗佛力加持。其实他不仗佛力加持,他自己也办得到,谦虚的话、恭敬的话,给我们后学作榜样;我们有能力做到,也深深感激大众力量的加持。我们今天在这里举行一个法会,无论法会大小,要靠大众力量,台前、台后,道场里面跟道场外面,社会大众他们出钱出力,善意的赞扬都是神力加持。菩萨明了,所以有一个真诚感恩之心,凡夫迷惑不知道。佛虽然教导我们,时时刻刻提醒我们,我们不觉悟。从早到晚无论在什么时候,我们回向‘上报四重恩,下济三途苦’,这两句话念得口熟了,意思懂不懂?真的不懂。你要真懂了,一切众生对我都有恩德。护持的人有恩德,赞叹的人有恩德,供养的人有恩德,再跟诸位说,毁谤的人有恩德,破坏的人有恩德,陷害的人还是有恩德。
这些倒行逆施,他的功德在哪里?他的功德教我们反省、教我们警觉。菩萨教化众生,一个从正面,一个从负面,正面劝善,负面帮助你警觉、帮助你断恶。让你看到恶的这一面,你想到这个不好,我应该要把恶的因断掉,示现种种恶的果报来提醒你,让你觉悟。没有这些逆缘、逆增上缘,人就迷惑在顺境当中,不知道觉悟。所以往往一个逆境来了,人一下觉悟、一下就回头,哪里不是恩德?《地藏经》里面,这一类的事情非常非常之多,我们要细心去体会。
“救拔一切业报众生”,造业受报这一些苦难的众生,特别是指地狱,地狱里头造作的罪业极重,受的苦极深。地藏菩萨以大愿力来帮助这些苦难众生,应以什么身得度,他就现什么身,应以什么方法教化,他就用什么方法,极其善巧方便。末后说如果不是如来大慈力的加持,即不能作如是变化。这些用意作法,在我们佛家里面讲行法,修行的方法,都是提醒我们,都是在此地苦口婆心示现教导我们。请看下面经文,底下这句经文非常非常重要。
【我今又蒙佛付嘱,至阿逸多成佛已来,六道众生,遣令度脱。】
佛在前面把入灭之后,这一段时间很长,我们在前面读过;度化苦难众生的事情,付托给地藏菩萨,以及与会的一切诸大菩萨,以地藏菩萨为主。这个地方几句话是菩萨承当世尊的嘱咐,他依教奉行,他承当。换句话说,佛不在世谁代理佛?地藏菩萨代理佛,一直等底下一尊佛出世。由此可知,我们在这部经上看到,就能够在虚空法界一切诸佛刹土里面所见到,地藏菩萨的化身是尽虚空、遍法界,哪个世界要没有佛出世,代表佛的都是地藏菩萨。不仅仅他是世尊灭度,弥勒佛没有出现之前他代理,所有一切诸佛刹土,前一尊佛灭度,后一尊佛还没有出世这个当中,代理佛度化众生统统是地藏菩萨。
地藏菩萨值得人尊敬,地藏的弘愿,诸佛如来不能不赞叹、不能不佩服。为什么?他度的众生是最难度的,佛所度的众生,众生差不多都根熟了,佛出现来度。根性没熟,依旧在造作一切罪业,极难度的众生,地藏菩萨去度。所以这一部经我们要细读、要深思,深解义趣,然后才知道这个经在一切经典里面,也是属于根本*轮。特别是在我们现前这个世界,阎浮提众生来讲,这是我们修学的基本法。明白这个道理,确实能灭一切罪,能修一切善,为什么?你真正明了,真妄邪正、是非善恶,你真正通达明了,这个不容易,没有高度的智慧做不到。后面这一句更好了,
【唯然,世尊,愿不有虑。】
安慰世尊,请您老人家不要顾虑。末法灭法这么长时间之内,罪苦的众生,菩萨一肩承当,把教化众生的任务使命,他担负起来。请看经文:
【尔时佛告地藏菩萨,一切众生未解脱者,性识无定,恶习结业,善习结果,为善为恶,逐境而生,轮转五道,暂无休息,动经尘劫,迷惑障难。】
这是世尊告诉地藏菩萨,我们一般习惯上说为地藏菩萨开示。实在说,菩萨在此地代表我们大众,世尊为菩萨开示,实际上就是为我们开示。我们现前是在一个什么样的状态之下,佛在此地都给我们说出来了。我们自己说不出来,自己迷惑颠倒,佛清楚、佛明了,点醒我们。
“一切众生未解脱者”,解脱两个字我们要懂得,解是对烦恼讲的,烦恼没有解除,现在的术语叫解放,烦恼没解放;脱是对生死讲的,六道轮回讲的,你没有能够脱离六道轮回。这八个字就是指六道里面的众生,单说一切众生,六道之外的四圣法界也是众生,也属于有情众生;但是加一个未解脱者,专指六道众生。六道众生是什么个状况?“性识无定”,性是心性,识是分别、执著;不定,变化太大,前念才灭,后念又生,不一定相续,常常会改变主意,这叫性识无定。不要说我们对于一切人、一切事,我们的主意拿不定,对自己也拿不定。早晨想的事情,晚上就要改变、就变卦,这是事实。所有一切意念当中,佛给我们归纳三大类:善、恶、无记,这三大类。善、恶造业,无记是无明,也不是好事情,我们懂得是无记也造业。无记造的是什么业?糊涂业。无明糊涂,没有智慧。
“恶习结业”,造的恶业,将来要受恶报。一个恶念要受一次恶报,什么叫一个恶念?一个念头一刹那,一刹那还说太长了。《仁王经》上告诉我们,一弹指有六十刹那,一刹那有九百生灭,也就是有九百个念头。一个念头就要受一次报,我们人生在世这几十年当中造多少业,怎么能不受报?果报随著你念头的善恶,随著你念头的轻重、大小、偏圆,果报不同。“善习结果”,果是讲善报,人天福报,佛家讲小果。“为善为恶,逐境而生”,这是讲一个人为什么会造善,为什么会造恶,遇到缘起现行。善、恶是我们阿赖耶识里面储藏的种子,种子习气永远不会消失,遇到缘它就起现行。遇到恶缘就把自己恶习气勾引出来,遇到善缘善的种子就起现行,自己做不了主,自己不能控制,一般讲你自己没有定力、没有智慧。智慧是观察明了,定力是不受诱惑,人要到这个境界才不造业。没有这个境界,外面境界到底是是是非、是善是恶,你不能辨别清楚,你不知道。我们是凡夫,我们也不知道,可是佛教导我们一个原则非常之好,让我们用纯善之心,来看人、看事、看物,这个好,决定得利益。看到善人好事,这是佛菩萨示现正面教导我们,看到恶人恶事,这是佛菩萨示现提醒我们,我们把一切人、一切事、一切物,都看作佛菩萨示现,我们的真诚心、恭敬心才生得起来。
华严会上善财童子就是如此这般的教导我们,五十三位佛菩萨所示现的男女老少、各行各业,就是我们现实的社会。我们要想在这一生当中成就,只有这样的学习。这个学习给诸位说,决定不是勉强自己,我一定要这个看法;本来如是,没有丝毫勉强。我们在大经上听佛菩萨讲这些原理原则,简单扼要。《华严》所说,世出世间一切诸法,‘唯心所现,唯识所变’。如果我们真正能对这八个字稍有领会,就能够悟到《华严经》上所说,是真的,不是假的,不是教我们假设你用这个看法,不是,是事实真相。确确实实除自己之外,一切人、一切事、一切物,全是诸佛菩萨大慈大悲,大权示现,成就我这个凡夫。不是说你试试看假设这样子,那错了,不是这个意思,我们这才接受如来真实教诲。
所以我们见到善,好事善人,勉励自己,见到恶人恶事警策自己,这一切人、事、物,无一不是善知识,无一不是佛菩萨,我们在这个境界里面,一生当中才能圆满佛道。自己学成之后,也要示现给别人看,也要给别人做一个好样子。好样子,这个好不是好坏之好,好坏之好是相对的,这个好是好坏两边都舍弃掉,真好。所以你可以做正面的示现,也可以做反面的示现,一个目的令众生觉悟、令众生回头,这叫好样子。所以要记住,为善为恶逐境而生,境界为缘。觉悟的人跟迷惑的人,最大的差别就是观察境缘不一样,运用境缘来助修不相同。觉悟的人他善于观察境缘,利用境缘助长自己的道业,迷惑的人迷在境缘里面造业。这个地方讲未解脱者,未解脱是迷惑颠倒的众生,他为善为恶,这个善恶是相对的。善是世间善法,只能得人天善果,不能出离三界。恶是决定堕三恶道,三恶道是以地狱为主,饿鬼、畜生是附属的。
“轮转五道”,轮转是轮回,五道是不说阿修罗,单指天、人、鬼、畜生、地狱,说这五道。为什么不说修罗?《楞严经》上告诉我们,除了地狱道之外,其他的四道都有阿修罗。阿修罗福报最大的是天阿修罗,次一等的是人间阿修罗,鬼里头有阿修罗,恶毒的鬼王阿修罗,畜生里头有阿修罗,所以阿修罗可以不说。如果加上阿修罗一道?专门讲天阿修罗。要不说,天阿修罗就归到天道一类。所以说五道、说六道,意思是相同的。‘轮转五道,暂无休息’,这是讲生死轮回,佛在大经上常讲,生死疲劳没休息,这里死了,那里就投胎去,又去投生去了;生生死死、死死生生,他永远不停止,所以比喻作轮转,苦不堪言。“动经尘劫”,尘点劫。
“迷惑障难”。‘迷’是无明烦恼,六道里面所谓是见思烦恼,这是迷,迷惑。‘障’,常讲二障、三障,三障:惑、业、苦,迷惑、造业、受报。为什么障?障碍你明心见性。‘难’是讲八难,我们常说三途八难,难是你遭难了。八难里面特别要留意,世智辩聪是八难之一,一般人以为它是好事。长寿天是八难之一,长寿天在哪里?四空天。为什么说四空天是遭难?四空天里面没有佛菩萨讲经说法。讲难,八种因缘,盲聋喑哑八种因缘,是障碍你闻法的机缘,不容易接触佛法,没有机会学佛,这个叫遭难,不是普通的难,没有机会学佛就遭难了。长寿天生到非想非非想天,寿命八万大劫,八万大劫这么长的时间接触不到佛法,你说多可惜。
佛菩萨在这个经上,赞叹我们阎浮提人,阎浮提人虽然很容易造作一切罪业,但是也有一个长处,也很容易回头,所以佛菩萨赞叹。地藏菩萨讲,我们行善,极小的善事,一毛一渧这么小的善事,佛菩萨看到都欢喜,都乐意来帮助。这就说这个地方众生,虽造业,容易回头。在天上,愈是高层次的天愈难回头。佛在经上讲,学佛二十种难。富贵学道难,天人富贵,天天享福,享得很自在,学佛这么辛苦他不干,他不知道苦。贫穷学道难,一天三餐饭都吃不饱,天天在挨饿、饥饿的状况之下,哪有什么心情来学佛?这是把天上比作富贵,把三恶道比作贫贱,都难。所以人是一个小康之家,也不太富贵,也还没有挨饿,这种人很容易觉悟,他知道苦,他容易觉悟。所以二障、三障、八难,这是很不容易脱离。下面世尊再用比喻来说:
【如鱼游网,将是长流,脱入暂出,又复遭网。】
鱼比喻众生,六道里面这些众生;网就比喻六道,三界六道;长流比喻造业,永远不断在造;脱入就是比喻生死轮回。正是比喻,六道里面的众生性识无定,就像鱼到处游一样,没有一定的方向,没有一定的目标,常常游到网里面去。网是罗网,魔的罗网,魔是什么?魔是折磨的意思,你的身心永远在受折磨、在受摧残,苦不堪言。根本的原因,佛法当中说,‘爱不重不生娑婆,念不一不生净土’。说明六道轮回根本的原因是什么?情执,这不是好事情。情是什么东西?给诸位说,情就是智慧,觉悟了它是智慧,迷了的时候它是情。佛在经上常讲‘烦恼即菩提’,觉悟的时候烦恼是菩提,迷了的时候菩提是烦恼。诸位一定要晓得,智慧无量无边,烦恼也是无量无边,这一迷一切迷,把你自性里头,无量无边的智慧统统变成烦恼、变成情执;一旦觉悟之后,所有一切无量无边的烦恼,又恢复成为无量无边的智慧,一念之间;一定要觉,一定要明白。六道众生所讲的情、所讲的爱,他前头有一个基本的原则在,性识无定,换句话说,它的情无定,它的爱也无定。今天爱了,明天不爱了;今天有情,明天无情了,不定。
所以你一定要懂得,世间人不管怎么样跟你讲情、讲意、讲爱,你一定要心里清清楚楚、明明白白觉悟,那是什么?虚情假意,可别当真,当真你就上当了。上什么当?生死轮回,不是真的。真的爱、真的情,跟诸位讲,佛菩萨才有,永远不变。因为佛菩萨的性识是定的,凡夫众生性识是不定的。所以佛菩萨那个情,真的情、真的爱,他不用情跟爱的名词,他用慈用悲;慈悲就是真情真爱,永远不变,这我们一定要搞清楚。我们要学佛菩萨,对一切众生真正有情,真正爱护,永恒不变,这就是佛经上讲‘无缘大慈,同体大悲’。
这个地方我们可以多说几句,这是佛在一切经里面,可以说四十九年佛常说,不知道说了多少遍,目的都是提醒我们。佛当年讲经说法,天天有新来的听众,佛很慈悲,‘佛氏门中不舍一人’,有一个人新来,重要的开示没有听到,佛都要重复说一遍。迷失了自性,心性不定,这个里面生出来的情与爱是短暂的,是很容易生变化,决定不是真的。我们必须要学佛,佛的情、佛的爱是真的,永恒不变。而且他情与爱是清净的,一尘不染;是平等的,不是对这个人爱,对那个人讨厌,没有,尽虚空、遍法界。对佛菩萨敬爱,对地狱、饿鬼、畜生也敬爱,这个敬爱一定是平等的,不会说对佛菩萨多一分,对畜生少一分,决定没有这个现象。为什么?他这大爱是从自性里面流露出来,是真心里面本具的德能。
《无量寿经》经题上讲‘清净平等觉’,他的慈悲、他的大爱与清净、平等、觉决定相应。如果与清净、平等、觉不相应,那就是性识无定。为什么?意识心作主。我们凡夫用心意识,心意识不定,这我们一定要认识清楚。所以一切六道众生不能够出离生死轮回,主要的原因在此地。由此可知,我们这一生念佛想求生西方极乐世界,就常常讲要看破、要放下。这是放下里头第一条,要把世间的虚情假意放下,彻底放下。放下之后提起,提起诸佛菩萨无缘大慈,同体大悲。放得下,提得起。提起诸佛菩萨的大爱,你能够舍己为人,什么都能牺牲,什么都能舍弃,为利益一切众生,这就效法地藏菩萨。请看经文:
【以是等辈,吾当忧念。】
世尊所忧念就是这一桩事情。世尊心里头没有忧念别的,忧念尽虚空、遍法界一切罪苦的众生,他不对某一个人。前面我们看到,前面看到摩耶夫人,她还好像表示有一点情执,特别留恋阎浮提众生,而地藏菩萨给她说法的时候,那个心量就广大了,都是做样子给我们看。摩耶夫人做得对不对?对。做得怎么对?我们帮助众生从近处帮助起,不能说近处的不顾,去顾远处的,没这个道理,不合理、不合法。帮助人一定要从近处,由近即远。哪些是近处?你的家人最近处,要度众生先度自己家里的人。家里人为什么度不了?是自己没做好,自己做得不如法,你家里人不相信。你自己做得如法,你家里人对你生恭敬心,佩服你,愿意跟你学,听你的话。所以你自己要做得如法,自己要做出一个好样子来给家人看。然后做出给你的亲戚朋友,你所认识的人看,逐渐逐渐把这个面扩大。摩耶夫人是教我们度众生的技巧,佛菩萨是从整个面来给我们讲,全都是善知识,都是为了教导我们而做种种示现,他们表演给我们看。实在讲如何能把佛法发扬光大,令一切众生欢喜接受?《地藏菩萨本愿经》这是最好的剧本,可以把它搬上舞台,把它做成电视连续剧,把它拍成电影,没有一个不喜欢,没有一个不爱好,善巧方便利益一切众生。
可是要做这桩事情,实在讲是应当要向这个方向去发展,编剧的人、导演的人、演员先要到讲堂来上课,我们把这个经从头到尾统统讲清楚、讲明白,大家都发心作地藏菩萨,大家都发心来建立地藏的事业,然后这个片子一定成功,才能拍得成功。现在也有一些佛教的这些电影、连续剧,我看看都不甚理想。什么原因?导演、演员不懂佛法,所以这个效果当然就差很多了。一定要演员、导演真正懂得教义,深解义趣,他们写的剧本,演练的技巧,才能展现出高度的智慧,才能真正做到善巧方便。我们有这个心,也有这个愿,缘不具足。今天没有一批这些电影、电视的演员、导演来跟到我们一起来学佛,现在还做不到这个。如果有这么一批人,因缘成熟了,众生有大福报,全世界的众生都有大福报,整部的《华严经》都可以搬上舞台。《华严经》我们虽然没有讲多少,才讲一点点,你们听起来都很有味道,样样都可以搬上舞台,在日常生活当中,样样都是我们在生活当中做出榜样。所以学佛菩萨就是学表演,我们没有走上这些演员的舞台,我们今天在这个社会舞台当中。要懂得自己怎么好,怎样把这出戏演好,让这一些未解脱的众生,看到这出戏他能有感悟,他会感动,他会觉悟,就达到弘法利生的目的了。
我们看看佛忧念的是什么?我们今天忧念的是什么?我们忧念的,错了,假的。我们忧念的是自己一身,身家性命,假的,不是真的。身是无常的,身外之物更是不可得,一定要懂得这个道理,明了事实真相。诸佛菩萨一切真实,我们要深信不已,认真的学习,依教奉行。再看后面这一句:
【汝既毕是往愿,累劫重誓,广度罪辈,吾复何虑。】
世尊听到地藏菩萨的报告,也非常欢喜,说你既然“毕是往愿”,地藏菩萨发度众生的愿不是在今天,无量劫前他就发了这个愿,生生世世实践他的愿望,而且多次重发。像我们每天念四弘誓愿,‘众生无边誓愿度,烦恼无尽誓愿断’,我们是天天念四弘誓愿,不是发,如果真发了,那还得了?这个愿如果真发了,你就不是凡夫。不是凡夫,是什么?你是发心住的菩萨。我们看看《华严经》上所讲发心住的菩萨是什么地位?圆教初住;你已经超越六道、超越十法界,四弘誓愿真发了,就超越。不但不在六道里面,你也不在十法界里面,一发就超越了。天天念,不行,念不能超越,要真发。我们仔细观察,四弘誓愿是不是地藏本愿?是,一点都不错。今天在忉利天宫地藏菩藏又发愿,接受世尊的付托,帮助这些苦难的众生。世尊在此地,说这个话也是赞叹他。“累劫重誓”,这个字念‘ㄓㄨㄥˋ’ 行,念‘ㄔㄨㄥˊ’也行,都讲得通。‘ㄓㄨㄥˋ’是他发的誓愿很重,‘ㄔㄨㄥˊ’ 是他多次发这个誓愿,两种读音,两种意思都讲得通。佛看到他们直下承当,也就很安慰了,没有再顾虑、没有再牵挂了。
其实全是表演给我们看的,诸位要晓得,释迦牟尼佛也化身作地藏菩萨。为什么不用佛身来出现在这世间,继续给我们说法?不行,这些众生性识无定。如果要看佛久住世间,诸位要晓得,众生懈怠、懒散;不要紧,今天不听经,明天他还讲,今年不学,过两年再学不迟,他老在讲。如果说是佛马上要灭度,这下慌张,赶快学,不学,机会没有了,他就紧张了。所以佛示现灭度、示现住世,都是善巧方便,我们懂这个意思。求学亦复如是。我过去在台中求学,时间短,我得的利益比一般同学多。什么原因?我们是外地去的,到台中作客,时间很短,赶快学,认真的学,不定那一天机会没有了。住在台中市的人,他没有这个观念,李老师常住在台中市,今年不成,还有明年,明年不成,还有后年。那个心永远是懒散的,一直到李老师往生了,也没学成。李老师在台中住了三十八年,这心情不一样。我们作客,这个心情是很紧张的,是要把这个机会好好的抓住,知道机会一失掉就不容易再得到。佛菩萨出现在这个世间,以佛的身分出现也是这个意思,不能常住;常住,众生往后就懈怠,佛的教学就不灵了,所以不能示现常住。
请看底下这一段经文,这一段经文世尊跟地藏菩萨一问一答,旁边又插了一位菩萨进来。
【说是语时,会中有一菩萨摩诃萨。】
这些菩萨都是等觉菩萨,都不是普通菩萨。
【名定自在王。】
从他这名号,我们就晓得,他在禅定里面得大自在。佛法里面常讲‘那伽常在定,无有不定时’。
【白佛言,世尊。地藏菩萨累劫已来,各发何愿,今蒙世尊殷勤赞叹,唯愿世尊,略而说之。】
世尊在大会里面赞叹地藏菩萨,定自在王菩萨哪有不清楚的道理,明知故问。因为他知道,这一会集结的经藏一定会传之久远,没有参加这一会的人,看到释迦牟尼佛对菩萨的态度、对菩萨的赞叹,总不免疑惑。菩萨究竟有哪些愿、哪些德行?值得世尊这样的赞叹。可是不参加法会的人到哪里去问?以后纵然得知这些讯息,没地方问。定自在王菩萨慈悲,他知道,他代我们发问,让世尊来给我们说明,断除我们的疑惑。所以这种发问在佛经里面叫利乐有情问,也是值得我们学习。我们有的时候自己没有疑惑,但是想到别人有疑惑也要发问。尤其是现代,我们利用科技的方法,讲经、讲演都录像、录音流通,所以观听不一定是在现场,可能现场以外观听的人更多,无法统计。他们有疑问到哪里去问?所以利乐有情的发问,我们应当要学习。请看经文。
【尔时世尊,告定自在王菩萨,谛听谛听,善思念之。吾当为汝,分别解说。】
菩萨发问,世尊一定解答,而且世尊知道,这个解答可以利益许许多多无量无边,没在现场的大众。在未开示之前,这几句话诫劝菩萨,实在讲就是诫劝我们现前大众,要“谛听谛听,善思念之”,这八个字重要。我们能不能听懂佛的意思,关键就在这八个字。开经偈里面所说,‘愿解如来真实义’,如果没有这八个字,你就很难解如来真实义。谛是什么?‘谛’是真诚,用真诚心来听。什么叫真诚?离妄想、分别、执著,这叫谛听;换句话说,听法的时候心里头不许可有一个妄念,这叫谛听。‘善思念之’,善思就是悟处,听了之后有悟处,我们佛家讲开悟,闻法开悟。谛听才能开悟,悟了之后要念之,念是行,念兹在兹,八个字里面信、愿、行都包括,都在其中了。这是闻法必须要具备的心态,没有这个心,没有这种态度,那真所谓是闻所未闻,闻而无闻。这个闻法等于没有听到,那就空过了。
【乃往过去,无量阿僧祇那由他不可说劫。】
这是先说地藏菩萨往昔之事,为我们介绍这尊菩萨,让我们认识地藏菩萨、了解地藏菩萨,然后我们才相信他,我们才愿意跟他学习。这是要说明地藏菩萨过去修学的因缘,无量劫中地藏菩萨的事迹永远说不尽,只能在这一切事迹里面略举几个例子。这是释迦牟尼佛给我们说,地藏菩萨最初发心的一个例子,这个时间太久太久了,我们今天习惯上讲天文数字。
【尔时有佛。】
在那个时代,这久远劫之前,那个时代有一尊佛。
【号一切智成就如来。应供、正遍知、明行足、善逝、世间解、无上士、调御丈夫、天人师、佛、世尊。】
这十个称号,在佛家说是诸佛的通号,这十个称号显示佛果地上的智慧德能。成了佛这是证果,智慧德能无量无边,也是称赞宣说不尽。佛将果地上无量无边的智慧德能归纳十大类,用这十个称号来表示。这十个称号,我们略略的说一说。“一切智成就”是佛的别号,一切智慧成就了。从“如来”往下这十个是通号,每一尊佛都有这十个名号,这是诸位同修要记住、要晓得,不要产生误会。因为有很多人说是佛,哪个佛最大?如来佛最大。这都是一个错误的观念,小说看多了,孙悟空跳不出如来佛的手掌。每一尊佛都称如来,所以如来是通号。
‘如来’怎么讲法?最简单一个说法,今佛如古佛之再来,所以叫如来。佛佛道同,成了佛样样都平等,完全相同。菩萨跟菩萨不见得相同,不会完全相同,佛跟佛是完全相同,所以说是今佛就如古佛再来。那个意思要说深一点,《金刚经》上有一个解释,‘如来者,诸法如义’,这个解释好。诸法如义,这个如是什么?如就是真如本性。所有一切诸法跟真如本性统统相应,这叫如来,这个意思说得非常非常的圆满,从理上讲。说如古佛之再来是从事上讲;其余意思还很多,我们就省略了。
“应供”,供是供养。佛是一切人中,真实究竟圆满的善人,究竟圆满大智慧、大德能之人,是我们的好榜样、好老师,应当接受我们供养;我们供养他,这有福报。所以应供,应当接受人天的供养。
第三个通号,“正遍知”。知是无所不知,遍是普遍,没有一样他不知道。不但遍知,而且正确的遍知,他所知道的没有丝毫错误。佛所讲的一切经法,哪里会有错误?如果要有错误,大概都是被后人依自己的意思改动,那就产生错误了。所以经典流传到今天,几千年来通过翻译,古时候手抄本难免没有抄错的字,难免没有漏脱的句子,我们现在从事这个工作都知道,很困难的事情。纵然发现到经典里面这个字可能不太对,有错误,这个地方有问题,决定不能改动。如果你发现了,可以注在旁边,用小注注在旁边,原文不能更动。什么道理?我觉得这里不对我改一下,你觉得那里不对也改一下,那好了,再过个几十年,这个经典面目全非,简直就不能读了。所以纵然有错误,不可以改,注明。古来大德这个样子就做得很好,他们发现有错字,这个字可能是什么样的字,或者应当做什么样的字,他注在旁边,不改动本文,使原来的面目永远保持下去,利益后学。这是对历史、对众生负责任的作法,我们应当要学习。这是正遍知。
世间人一般宗教徒赞美上帝全知全能,正遍知就是全知全能。实在讲,上帝并不是全知全能,佛才是全知全能。佛是谁?佛是我们自己的真心本性,我们自己的真心本性是真正的全知全能。因为尽虚空、遍法界都是心性变现出来的,它哪有不知、哪有不能?所以这是很合理的说法。如果我们自己心性完全透露出来了,完全显示出来了,对于整个的宇宙过去、未来,确确实实是正遍知,这不是假的。
“明行足”,足是圆满,明是代表智慧,行是代表修学;两样都圆满,这是用佛法名词来讲,性修圆满。明是自性的般若智慧,性德;行是修德。没有圆满的时候称菩萨,圆满就称佛。也可以看作解行的圆满,明是解,行是修行,解行的圆满。
“善逝”,这一句就是大乘经上常讲的‘无住涅槃’。无住涅槃确实是善逝,为什么?他这个善,不住生死,不住涅槃,这才叫善。凡夫住生死,不善;死了再投胎,不善。二乘住涅槃,也不善,堕无为坑,不起作用。佛与大菩萨,善,生死、涅槃两边不住,这才真正叫善逝。不住涅槃,所以他随类化身,应以什么身得度,他现什么身。不住生死,虽度众生,虽然化现种种身度一切众生,一尘不染,心里面干干净净,作而无作,无作而作;也就是讲不但是于事相上不执著,心理上都不落痕迹,这就是不住生死。诸位要知道,不住生死就是住涅槃,不住涅槃就是住生死。他两边都不住,两边圆融,真正叫大涅槃,这是如来果地上的大涅槃;大涅槃是生死、涅槃两边都不住。
“世间解”,世间,规模小的是六道,再扩展一点的是十法界,再放大一点的,世出世间,就尽虚空、遍法界,佛都知道,没有一样他不了解,所以称之为世间解。“无上士”,士,现在人讲知识分子,古时候讲读书人,读书明理。读书人里面最高、最上,没有比他更高、更上,今天讲知识分子里,他是达到登峰造极,没有比他更高了。
“调御丈夫”,这名号是从他教化众生善巧方便上建立。佛有智慧、有能力、有善巧,能调伏众生的心,能帮助众生断恶修善,这就好像驾御。‘丈夫’,所谓是大丈夫,大丈夫的意思跟英雄两个字的意思,完全相同。别人做不到,他能做到,这称大丈夫。他是调御丈夫,能够调和九法界众生,帮助他们觉悟,帮助他们断烦恼,帮助他们了生死、出三界,成佛作祖,佛有这种能力。这属于德能上建立的。“天人师”,师是师范。一切诸天,说一个天、说一个人,把六道、十法界都包括了。他是六道一切众生,十法界一切有情的表率、模范。
“佛”这个字大家都清楚、都明了,是印度梵语音译过来。它的意思是觉悟,里面包含自觉,觉他;自己觉悟,帮助别人觉悟,觉行圆满。只求自觉,不帮助别人,这是小乘,阿罗汉。自己觉悟,也帮助别人觉悟,这是菩萨。如果自觉、觉他都圆满了,这就叫佛,就是佛的意思。圆满,怎么算圆满?菩萨说是自觉可以圆满了,这是觉他,还有许多众生都没有得度,他怎么圆满?这个圆满,诸位要懂得,菩萨觉他还是帮助自己觉悟。我们常讲老师教学生,教学相长。什么时候圆满?在教学当中,我们自己修学时间虽然不长,十几年,几十年当中,一定有体会。我们得到一些学生,得到一些来问难的人,对我们的帮助很多很多。有一些重大的问题,别人不问,根本没想到;他一问,我们才想到。看看自己有没有智慧?有智慧能解答,没有智慧还要赶紧去找资料,去向别人请教,帮助自己,所以教学确实相长。
菩萨他要断见思烦恼,要断尘沙烦恼,要破根本无明,不借重一切众生的帮助,他也没办法。所以他在教学当中,一切大众帮助他们开智慧,帮助他断烦恼,他才能证得无上菩提,这就叫圆满。他自己圆满了,才能够圆满度一切众生。众生得度要靠缘分,所以佛不度无缘之人。圆满在度众生来讲,他有能力度等觉众生,这叫圆满,他成佛了。菩萨不能叫圆满,为什么?等觉菩萨,你可以度十地以下,不能度等觉,度众生不圆满,化他不圆满。成佛了,是一切众生他都有能力教导,这叫圆满,觉行圆满是这个意思。有能力度等觉众生,那就无所不度,度众生圆满是这个讲法。
“世尊”,具足前面这十个号,十种德号,这就称之为世尊。世出世间人都尊重他、都尊敬他,他有这样的智慧德能,所以称之为世尊。就像我们现在客气尊称别人,尊敬的。尊就是尊敬,加个世尊,就是一切世间所尊敬,这个意思就很广很深了。
【其佛寿命六万劫。】
这在那个时代,佛的寿长,那个时代的人民寿也长,佛所示现的寿命,一定跟大众是一样的。像释迦牟尼佛在三千年前,出现在我们这个世间,他老人家示现是七十九岁圆寂,我们习惯上讲佛住世八十年,实际上七十九岁。说八十年,我们中国人讲虚岁,八十岁;住世八十年,讲经说法四十九年。这是释迦牟尼佛示现,跟我们这个世间人寿命差不多。由此可知,一切智成就如来,他那个时候众生福报大,寿命长。从这里看得出,他那个地方,那个时代,众生的福报很大。
【未出家时,为小国王,与一邻国王为友,同行十善,饶益众生。】
这样叙说一切智成就如来,这一尊佛在没出家的时候,这个时间太久太久了。他已经成佛了,成佛一般讲修行,从凡夫修成佛很长很长的时间。这要讲他久远劫因地的事情。他是一个小国王,与邻国王为友,这两个国王,邻国都非常难得,都是很好的国王。“同行十善,饶益众生”,他们用什么方法治国?用十善业道来治国,这非常难得。‘饶益’,益是利益。国王念念都是希望人民的生活能过得好,人民真正能得利益,过得很幸福、很美满。饶是丰饶,不但利益而且能得到很丰富,无论在物质生活、精神生活上,都能够达到满足,这才叫饶益。可见得国王的心非常之善。
【其邻国内,所有人民,多造众恶。】
邻国是与他交界的其他的国家,里面的人民造作恶业了。他们这两个国好,这两个地区好,国王教得好。所以古时候国王,儒家的标准是三条:作之君,君是君王,你是国家的领导人;作之亲,领导人是人民的父母,要以父母爱护儿女这一种心,对待全国的人民,爱民如子,你要保护他、你要养育他;还要作之师,你是人民的老师、人民的表率、人民的楷模。这才是一个最好的领导人,让全国人民真正享到福报。享谁的福?领导人的福,他教得好,都是讲师范。从前帝王居住的处所叫京师;京是大的意思,师是师范,模范的城市。全国城市以它作榜样、以它作模范,叫师。名称多好,用意多善,所以我们不要小看了从前帝王专制,你小看是错误。今天我们到北京皇宫里面去看看,皇宫里面的办事的处所,办事叫大殿;大殿就是帝王开会、集会办公场所,场所叫什么?太和殿。太和殿后面,中和殿,再后面,这三个最主要的建筑物,保和殿;太和、中和、保和。他用的是什么心?他用什么样的心态面对全国人民?用‘和’,上下和睦,全国一团和气,这个国家哪有不兴旺的道理?我们佛家讲六和,他讲三和。世出世间的圣人都是教我们以和为贵,我们要懂得这个意思,所以这是真正的圣主贤王。如果他接班的人、后裔,都能够遵守这个原则,这个朝代会永远传下去,哪里会灭亡的道理?后代的人不遵守,为非作歹,这个国家就亡国,政权就会丧失了,我们一定要明白这个道理。这两个国王好,所以他们的国家治理得非常好。但看看外面其他的国家那就不一样,人民造恶造罪,造罪当然要受报。今天时间到了,我们就讲到此地。
现在我们又遇到一个劫难了,现在大家常常在谈的...
净空法师简介 净空法师多年在台湾、美国、加拿大...
今天借这个机会,给各位同修们介绍,太上感应篇...
净空法师开示语录选 净空法师 著 宿业深重 空即是...
(共一集)2016/4/1 香港机场亚洲博览馆 档名:32...
问:下面十三个问题,佛说万物皆平等,动植物都...
经题 会集人 净空法师讲述 夏莲居大士会经 沙门释...
发大誓愿第六 净空法师讲述 【发大誓愿(1)第六】...
法会圣众第一 净空法师讲述 ◎经文易解 【法会...
(资料图) 1 俗话常讲好事多磨,为什么多磨?因...
净空法师开示语录选 净空法师 著 宿业深重 空即是...
致美国布什总统函一 2002年9月9日 (第一次) 尊敬的...
致美国布什总统函二 2005年6月14日 (第二次) 尊敬的...
致美国布什总统函三 2006年6月18日 尊敬的布什总统...
致英国女皇伊丽莎白二世函 2006年3月24日 尊敬的女...
致新加坡李显龙总理函 2007年1月24日 尊敬的总理显...
致澳洲陆克文总理函(一) 2008年3月3日 尊敬的总理阁...
致台湾马英九先生函 尊敬的总统九公阁下慈鉴:...
致印度尼西亚总统尤多约诺函 尊敬的总统阁下慈鉴...
和大怨 必有余怨 老子曰:和大怨,必有余怨,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