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觉悟网 > 人物 > 汉传佛教人物 > 悟慈法师 > 正文内容

杂阿含经卷第二十六 - 杂阿含经新译

悟慈法师  发表时间:2020-08-18   作者: 悟慈法师  来源: 网络  点击:     放大 正常 缩小 关闭 手机版

杂阿含经卷第二十六

六四二、知经:本经叙述三无漏根。所谓未知当知根、知根、具知根。

像如是的经教,乃结集者的我们,都同样的听过的:有一个时候,佛陀住在于舍卫国的祇树给孤独园。

那时,世尊告诉诸比丘们说:「有三种根。所谓未知当知根、知根、具知根(旧译为无知根)是。」(1.未知当知根:入于见道的剎那时,对于无始以来的生死,而欲知未曾知道的四谛之法,而生的意、乐、善、舍、信、勤、念、定、慧等九根,为之未知当知根。2.知根:由于修道预流果,乃至阿罗汉向的六个阶段的圣者,已知道四谛之法,而欲断惑而生的九根,为之知根。3.具知根:于无学道,也就是阿罗汉而生的九根。为之其知根。(劣译俱舍学有详解。)

那时,世尊即说偈而说:

觉知学地时 随顺直道进 精进勤方便 善自护其心

如自知生尽 无碍道已知 以知解脱已 最后得其知

不动意解脱 一切有能尽 诸根悉具足 乐于根寂静

持于最后身 降伏众魔怨

(到了觉知学地之时,则随顺于此直道迈进,而精进,而勤于方便的善自守护其心。)

(这样,即喻如自己知道自己的生死已尽那样,也已知道无碍道。由于知道之故,而解脱后,最后能得其知〔无知〕。)

(到了不动,而意解脱时,则一切有,会善于灭尽。诸根〔未知当知根、知根、具知根〕都已具足,喜乐于根之寂静,唯持此最后之身,能降伏诸魔怨!)

佛说此经后,诸比丘们,听佛所说,欢喜奉行!

六四三、净经:本经叙述由于信等五根,而断三结,而得预流果。

像如是的经教,乃结集者的我们,都同样的听过的:有一个时候,佛陀住在于舍卫国的祇树给孤独园。

那时,世尊告诉诸比丘们说:「有五种根。那五种呢?所谓信根、精进根、念根、定根、慧根是。」(根为有力,为能增长之义。所谓有能生、增上之力的就是根。信等五根,善能生一切善法之故,为之根。详细说明,出在于六四七经)。

佛说此经后,诸比丘们,听佛所说,欢喜奉行!

六四四、须陀洹经:如比丘对于五根能如实善观察,就能了知断三结-三结断知,而证须陀洹果。

像如是的经教,乃结集者的我们,都同样的听过的:有一个时候,

佛陀住在于舍卫国的祇树给孤独园。

那时,世尊告诉诸比丘们说:「有五根。那五根呢?所谓信根、精进根、念根、定根、慧根是。如果比丘,对于此五根,如实而善于观察,而能如实而善于观察的话,就能知道对三结已断除(三结断知)。三结就是所谓身见、戒取见,以及疑。这叫做须陀洹(预流,已预入于涅槃之流。由此而入于圣者之数,通称为初果的阿罗汉)。

这种果报的得有者,已经不会再堕入于恶趣之法,已决定正向于正觉迈进。唯为七有于天人之道往生(于人天各转生七次),就会究竟苦边(尽诸一切苦恼,得阿罗汉果)。」

佛说此经后,诸比丘们,听佛所说,欢喜奉行!

六四五、阿罗汉经:本经叙述由于信等五根,而得阿罗汉。

像如是的经教,乃结集者的我们,都同样的听过的:有一个时候,佛陀住在于舍卫国的祇树给孤独园。

那时,世尊告诉诸比丘们说:「如果对于此五根(信、勤、念、定、慧),能如实而观察的话,就能不起诸漏。其心就能得到离欲而解脱,就名叫做阿罗汉。是诸漏已尽,所作已作,离诸重担,逮得己利,尽诸有结,以正智而心善解脱。」

佛说此经后,诸比丘们,听佛所说,欢喜奉行!

六四六、当知经:本经叙述的内容为信等五根之解说。

像如是的经教,乃结集者的我们,都同样的听过的:有一个时候,佛陀住在于舍卫国的祇树给孤独园。

那时,世尊告诉诸比丘们说:「有五根。那五根呢?所谓信根、精进根、念根、定根、慧根是。信根者,当知就是四不坏净(对于佛、法、僧、戒之四,生不坏的净信)。精进根者,当知就是四正断(未生之恶令不生,已生之恶勤于断灭,未生之善令其生,已生之善令不失)。念根者,当知就是四念处(身、受、心、法)。定根者,当知就是四禅(色界初、二、三、四禅)。慧根者,当知就是四圣谛(苦、集、灭、道)。」

佛说此经后,诸比丘们,听佛所说,欢喜奉行!

六四七、分别经:本经的叙述,为详细说明五根的内容。

像如是的经教,乃结集者的我们,都同样的听过的:有一个时候,佛陀住在于舍卫国的祇树给孤独园。

那时,世尊告诉诸比丘们说:「有五根。那五根呢?所谓信根、精进根、念根、定根、慧根是。」

甚么叫做信根呢?如比丘,对于如来之处发起清净的信心,其根本乃非常的坚固,不管是其余的沙门,或婆罗门,或诸天,或魔众,或梵天,或沙门、婆罗门,以及其余的世间,也不能沮坏他的清净的信心,这名叫做信根(四不坏之净信,唯举佛耳。)

甚么叫做精进根呢?所谓已生的恶不善之法,令其断灭。而生此欲愿,而方便,而摄心。而增进。对于未生的恶不善之法令其不生起。而生此欲愿,而方便,而摄心,而增进。对于未生起的善法,使其生起。而生此欲愿,而方便,而摄心,而增进。对于已生起之善法,安住而不忘,而修习增广,而生此欲愿,而方便,而摄心,而增进,就名叫做精进根(所谓四正勤、四正断。)

甚么叫做念根呢?如果比丘,住于内身之身观,殷懃而方便,以正念正智,而调伏世间的贪忧,对于外身、内外身之受、心、法也同样的,如住于法之观念等,也是如是之说,就名叫做念根(四念处的说明)。

甚么叫做定根呢?如果比丘离开欲恶不善之法,离开有觉有观而生喜乐,……乃至第四禅具足而住,就名叫做定根(四禅的说明)。

甚么叫做慧根呢?如果比丘,对于苦圣谛如实而知,对于苦集圣谛、苦灭圣谛、苦灭道迹圣谛如实而知,就名叫做慧根(四圣谛之说明)。」

佛说此经后,诸比丘们听佛所说,欢喜奉行!

六四八、略说经:本经叙述由于信等五根而得预流果。

像如是的经教,乃结集者的我们,都同样的听过的:有一个时候,佛陀住在于舍卫国的祇树给孤独园。

那时,世尊告诉诸比丘们等事,都如上说。其有差别之处,就是:「如果比丘,对于此五根如实而观察后,就能知道对于三结已断灭

(三结断知)。那三结呢?所谓身见、戒取见、疑是。这名叫做须陀洹(预流)。已不会再堕于恶趣,决定正向于三菩提(正觉、涅槃)迈进,唯余七有之往生于天人之处(七次往反于人天),就能究竟苦边。」

佛说此经后,诸比丘们!听佛所说,欢喜奉行!

六四九、漏尽经:本经叙述由于信等五根,而能成就阿罗汉果。

像如是的经教,乃结集者的我们,都同样的听过的:有一个时候,佛陀住在于舍卫国的祇树给孤独园。

那时,世尊告诉诸比丘,都如上说,有差别的地方就是:「如果比丘,对于此五根,如实观察后,就能得尽诸漏,能离欲而解脱。这名叫做阿罗汉(无生,已离生死),诸漏已尽,所作已作,离诸重担,逮得已利,尽诸有结,以正智而得心解脱。」

佛说此经后,诸比丘们,听佛所说,欢喜奉行!

六五○、沙门婆罗门经:由于如实而知信等五根之集、灭、灭道迹之故,而得出离,而得成就正觉。

像如是的经教,乃结集者的我们,都同样的听过的:有一个时候,佛陀住在于舍卫国的祇树给孤独园。

那时,世尊告诉诸比丘们等事,都如上说,有差别的地方就是:「诸比丘们!如果我对于此信根、信根之集,信根之灭,信根之灭道迹,不能如实而知的话,我则终究不得从那些诸天、魔众、梵天、沙门、婆罗门等当中超出、脱离,不得心离颠倒,也不能得成阿褥多罗三藐三菩提。如信根那样,对于精进根、念根、定根、慧根等,也同样之说。

诸比丘们!我对于此信根,以正智如实而观察之故,对于信根之集,信根之灭,信根之灭道迹,以正智如实而观察之故,我在于诸天、魔众、梵天、沙门、婆罗门等众当中,为出为离,心离颠倒,而成就阿褥多罗三藐三菩提。如信根那样,对于精进根、念根、定根、慧根、也如是之说。

佛说此经后,诸比丘们听佛所说,欢喜奉行!

六五一、沙门婆罗门经:由于如实而知信等之五根之集、没、味、患、离之故,得出离,而成就正觉。

像如是的经教,乃结集者的我们,都同样的听过的:有一个时候,佛陀住在于舍卫国的祇树给孤独园。

那时,世尊告诉诸比丘们,都如上说,有差别的地方就是:「诸比丘们!如果我对于此信根之集,信根之没,信根之味,信根之患,信根之离,不能如实而知的话,我就不得于诸天、魔众、梵天、沙门、婆罗门众当中,为解脱,为出为离,心也不能离开颠倒,也不能成就阿褥多罗三藐三菩提。像如是的,对于精进根、念根、定根、慧根,

也是如是之说。

诸比丘们!我对于信根,信根之集,信根之没,信根之味,信根之患,信根之离,能如实而知之故,在于诸天、魔众、梵天、沙门、婆罗门众当中,能为解脱,为出为离,心离颠倒,而得成阿褥多罗三藐三菩提。」

佛说此经后,诸比丘们,听佛所说,欢喜奉行!

六五二、向经:具足信等五根之人为之阿罗汉,依次为阿那含、斯陀含、须陀洹。反之,则为凡夫

像如是的经教,乃结集者的我们,都同样的听过的:有一个时候,佛陀住在于舍卫国的祇树给孤独园。

那时,世尊告诉诸比丘们等事,都如上说。有差别的地方就是:「如果比丘,对于此五根,如做到法利满足的话,就能得成阿罗汉。如果为软一些,劣一些的话,就得阿那含(不还果),若再软一些,劣一些的话,就得斯陀含(一来果),如果又再软一些,劣一些的话,就得须陀洹(预流果)。满足的人,就能成就满足之事,不满足的人,就成就不满足之事,对于此五根,绝对不会空,不会无果报的。假若对于此五根,一切均没有的人,我就会说他为外道、凡夫之人数。」

佛说此经后,诸比丘们,听佛所说,欢喜奉行!

六五三、广说经:本经叙述的内容,纯粹为前经之详细广说。

像如是的经教,乃结集者的我们,都同样的听过的:有一个时候,佛陀住在于舍卫国的祇树给孤独园。

那时,世尊告诉诸比丘,都如上说,有差别的地方就是:「如果比丘对于那些五根,增上明利,而满足的话,就能得证阿罗汉果,而得『俱分解脱。』如果软一些,劣一些的话,就得『身证』。对于那五根再软、再劣的话,就得『见到』。对于那五根又再软、再劣的话,就得『信解脱』。对于那五根如果一再的软、一再的劣的话,就得『一种』。(一间。不还向当中,如果断除欲界的九品修惑中之七品或八品,而尚余一品或二品之修惑的话,则须在于欲界的天界中受生一次,称之为一种,或称为一间)。

如果对于那五根又软、又劣的话,就得斯陀含果(一来果)。对于那五根再软、再劣的话,就得『家家』(断除欲界九品修惑当中之前三品,或前四品的圣者,因为出一家而至另一家,也就是从人间生于天界,又从天界生于人间,故称家家的圣者。或说不是人天往还,乃是人又人,天又天的转生。)(请参阅劣译俱舍学。本经细节均在该书里面。)

对于那五根又软、又劣的话,就得『七有』之果(极七返有。于人间和天界,最多往返七次,也就是人天计为十四生之间,必定会证得阿罗汉果,而得究竟苦边,所谓须陀洹──预流果)。

如对于那五根,又软、又劣的话,就得『法行』(随法行。指声闻的弟子,得见道之利根的圣者,对于法,能自作思惟,如理修行)。

对于五根,如果又一再的软、劣的话,就得『信行』(随信行,指

声闻的弟子,得见道之劣根的圣者,从他人之处听闻佛说之教法,而生信仰,而随此法而修行者)。

这名叫做比丘之根波罗蜜、因缘知果波罗蜜、果波罗蜜、因缘知人波罗蜜。(也就是由于知根而到彼岸,由于知根之因缘如何而知其果报之如何等事)。

像如是的,如果对于五根满足的话,就作满足之事,知道五根减劣的话,就作减少之事,对于那五根,则不会空,不会没有果的。如果没有具此诸根的人,我就会说他为作凡夫之人数。」

佛说此经后,诸比丘们,听佛所说,欢喜奉行!

六五四、慧根经:本经叙述五根当中,以慧根为首,如堂阁之栋一样。

像如是的经教,乃结集者的我们,都同样的听过的:有一个时候,佛陀住在于舍卫国的祇树给孤独园。

那时,世尊告诉诸比丘们说:「有五根。那五根呢?所谓信根、精进根、念根、定根、慧根是。此五根,一切都为慧根所摄受。譬如堂阁的众材料,乃以栋为首一样。都依于栋,以摄持之故。像如是的,五根乃以慧根为其首,以摄持其余四根之故。」

佛说此经后,诸比丘们,听佛所说,欢喜奉行!

六五五、慧根经:本经的内容和前经同以慧根为五根之首, 唯举

功德为其有差别之处。

像如是的经教,乃结集者的我们,都同样的听过的:有一个时候,佛陀住在于舍卫国的祇树给孤独园。

那时,世尊告诉诸比丘而说:「有五根。那五根呢?所谓信根、精进根、念根、定根、慧根是。信根者,当知就是四不坏净(对于佛、法、僧、戒之净信)。精进根者,当知就是四正断(未生恶令不起,已生恶令断灭,未生善令其生,已生善令其增长)。念根者,当知就是四念处(身、受、心、法)。定根者,当知就是四禅(初、二、三、四禅)。慧根者,当知就是四圣谛(苦、集、灭、道)。这些功德,一切均以慧根为首,以摄持其余之四根之故。

乃至佛说此经后,诸比丘们,听佛所说,欢喜奉行!

六五六、慧根经:本经叙述成就慧根的话,就能成就其余的四根。

像如是的经教,乃结集者的我们,都同样的听过的:有一个时候,佛陀住在于舍卫国的祇树给孤独园。

那时,世尊告诉诸比丘们说:「有五根。那五根呢?所谓信根、精进根、念根、定根、慧根是。如果圣弟子成就慧根的话,就能修习信根。而依于离,依于无欲,依于灭,而向于舍。这叫做信根成就。信根成就的话,即是慧根。如信根那样,像如是的精进根、念根、定根、慧根也如是之说。因此之故,就此五根来说,乃以慧根为其首,

以摄持其余之四根之故。喻如堂阁,以栋为首,乃为众材所依,以摄持之故。像如是的,五根乃以慧根为其首,以摄持其余之四根之故。」

佛说此经后,诸比丘们,听佛所说,欢喜奉行!

六五七、慧根经:本经叙述怎样得信根?并说明慧根为五根之首。

像如是的经教,乃结集者的我们,都同样的听过的:有一个时候,佛陀住在于舍卫国的祇树给孤独园。

那时,世尊告诉诸比丘们说:「有五根。那五根呢?所谓信根、精进根、念根、定根、慧根是。如果圣弟子,欲成就信根的话,应该要作如此而学:圣弟子!众生无始以来的生死,乃为无明所著,爱欲所系,致众生在于长夜,在于生死当中中往来驰流,不知本际的实相。由于有『因』之故,而有了生死。如果『因』永尽的话,就没有生死。这些无明大闇之聚,是为一大障碍,这样,则到底谁能般涅槃呢?唯有苦灭、苦息、清凉,而隐没,始有可能(指无明之消灭,始能解脱而涅槃)。

如信根是这样,像如是的精进根、念根、定根、慧根,也如是之说。此五根,乃以慧根为首,因为其余的四根,乃为慧根所摄持之故。喻如堂阁那样,是以栋为首,其它都是以栋所摄持的。」

佛说此经后,诸比丘们,听佛所说,欢喜奉行!

六五八、慧根经:本经叙述五根的功德,以慧根为首。

像如是的经教,乃结集者的我们,都同样的听过的:有一个时候,佛陀住在于舍卫国的祇树给孤独园。

那时,世尊告诉诸比丘们说:「有五根。所谓信根、精进根、念根、定根、慧根是。甚么叫做信根呢?所谓圣弟子,在于如来之所,发起信心,其根本很坚固,是诸天、魔众、梵天、沙门、婆罗门,以及诸世间法所不能断坏的,就名叫做信根。甚么叫做精进根呢?所谓四正断(未生恶令不生,既生恶令断灭,未生善令生起,既生善令增长)是。甚么叫做念根呢?所谓四念处,(身、受、心、法)是。甚么叫做定根呢?所谓四禅是(初、二、三、四禅)。甚么叫做慧根呢?所谓四圣谛(苦、集、灭、道)是。这些诸功德,均以慧为首,喻如堂阁,以栋为其首一样。」

佛说此经后,诸比丘们,听佛所说,欢喜奉行!

六五九、慧根经:本经叙述信等五根,以慧为首等和前几经都同,唯以发菩提心为其特点!

像如是的经教,乃结集者的我们,都同样的听过的:有一个时候,佛陀住在于舍卫国的祇树给孤独园。

那时,世尊告诉诸比丘们说:「有五根。那些五根呢?所谓信根、精进根、念根、定根、慧根是。甚么叫做信根呢?如圣弟子,在于如

来之处,发起菩提心所得的净信心,就名叫做信根。甚么叫做精进根呢?如在于如来之处,发起菩提之心,所得的精进方便,就名叫做精进根。甚么叫做念根呢?如在于如来之处,初发菩提之心所起的念,这名叫做念根。甚么叫做定根呢?如在于如来之处,初发菩提心所起的三昧,就名叫做定根。甚么叫做慧根呢?如在于如来之处,初发菩提心所起的智慧,就名慧根。喻如堂阁,其余都如上说。」

佛说此经后,诸比丘们,听佛所说,欢喜奉行!

六六○、苦断经:本经叙述修习五根,可断一切的苦恼。

像如是的经教,乃结集者的我们,都同样的听过的:有一个时候,佛陀住于舍卫国的祇树给孤独园。

那时,世尊告诉诸比丘们说:「有五根。那五根呢?所谓信根、精进根、念根、定根、慧根是。如果对于此五根去修习,多多的修习的话,则过去、未来、现在的一切苦恼,都会断灭。」

佛说此经后,诸比丘们,听佛所说,欢喜奉行!

如苦断经一样,像如是的究竟苦边、苦尽、苦息、苦没、度苦流、于缚得解、害诸色,过去、未来、现在一切漏尽等经,也像如是之说。

六六一、二力经:本经叙述数力,以及修力等二力。

像如是的经教,乃结集者的我们,都同样的听过的:有一个时候,佛陀住在于舍卫国的祇树给孤独园。

那时,世尊告诉诸比丘们说:「有二种力。那二种呢?所谓数力(择力,思考力),以及修力(实行力)是。甚么叫做数力呢?所谓圣弟子坐在于闲林中的树下,作如是之思惟:由身所做的恶行,会在于现法与后世,受到其应报的恶果报。我如果行过身的恶行的话,我就应当自悔,也要教化他人忏悔。我的大师亦当悔过,我的大德梵行,也当忏悔。我应该以法来责我自己:『身作恶业,会恶名流布,到了身坏命终之后,当会生在于恶趣-泥犁(地狱)之中。像如是的于现法,于后世都会有恶报。应该断灭身之恶行,要修身的善行。』像身恶行一样,口、意之恶行,也如是之说,就名叫做数力。

甚么叫做修力呢?如果比丘学习如上之数力,圣弟子之数力已成就后,随后便得修力,得修力后,修力就满足。」

佛说此经后,诸比丘们,听佛所说,欢喜奉行!

六六二、二力经:本经叙述如果数力成就的话,则三毒会尽,修力会满足。

像如是的经教,乃结集者的我们,都同样的听过的,有一个时候,佛陀住在于舍卫国的祇树给孤独园。

那时,世尊告诉诸比丘们等事,都如上说。有差别的地方就是:「圣弟子学习数力成就后,那些贪、瞋、痴都会节断、灭尽。像如是

的圣弟子,依于数力,尽立数力的话,就能随得修力。得修力后,修力会满足。」

佛说此经后,诸比丘们,听佛所说,欢喜奉行!

六六三、二力经:本经叙述修力就是修习四念处。

像如是的经教,乃结集者的我们,都同样的听过的:有一个时候,佛陀住在于舍卫国的祇树给孤独园。

那时,世尊告诉诸比丘们等事,都如上说。有差别的地方就是:「甚么叫做修力呢?所谓修习四念处是。」

佛说此经后,诸比丘们,听佛所说,欢喜奉行!

如四念处一样,像如是的修习四正断、四如意足、五根、五力、七觉分、入圣道分、四道(1.加行、2.无间、3.解脱、4.胜进)、四法句(1.无常、2.苦、3.无我、4.涅槃),止观等,也像如是之说。

六六四、三力经:本经叙述三种三力。所谓1.信、进、慧,2.住信力、念力、慧力3.信力、定力、慧力。

像如是的经教,乃结集者的我们,都同样的听过的:有一个时候,佛陀住在于舍卫国的祇树给孤独园。

那时,世尊告诉诸比丘们说:「有三种之力。那三种呢?所谓信力、精进力、慧力。又次,有三种力。那三种呢?所谓信力、念力、慧力。又次,有三力。那三力呢?所谓信力、定力、慧力。」

佛说此经后,诸比丘们听佛所说,欢喜奉行!

六六五、三力经:本经叙述应当学习信、精进、慧等三力。

像如是的经教,乃结集者的我们,都同样的听过的:有一个时候,佛陀住在于舍卫国的祇树给孤独园。

那时,世尊告诉诸比丘们说:「有三种力。所谓信力、精进力、慧力。像如是的,比丘们!应当作如是之学:『我当成就信力、精进力、慧力。』」

佛说此经后,诸比丘们,听佛所说,欢喜奉行!

如精进力那样,念力、定力,也如是之说。

六六六、三力经:本经叙述信、念、慧之三力,是详细的说明。

像如是的经教,乃结集者的我们,都同样的听过的:有一个时候,佛陀住在于舍卫国的祇树给孤独园。

那时,世尊告诉诸比丘们说:「有三种力,所谓信力、念力、慧力是。甚么叫做信力呢?所谓圣弟子在于如来之处,入于净信,而根本坚固之故,那些诸天、众魔、梵天、沙门、婆罗门,以及诸同法都不能破坏,就名叫做信力。甚么叫做精进力呢?所谓修习四正断。甚么叫做慧力呢?所谓四圣谛。」

佛说此经后,诸比丘们,听佛所说,欢喜奉行!

其余的二力经,都如上说。

六六七、四力经:本经叙述三种四力。就中乃详明第三种之觉力、精进力、无罪力、摄力。

像如是的经教,乃结集者的我们,都同样的听过的:有一个时候,佛陀住在于舍卫国的祇树给孤独园。

那时,世尊告诉诸比丘们说:「有四种力。那四种呢?所谓信力、精进力、念力、慧力是。又次,有四力,为信力、念力、定力、慧力。又次,有四力。为觉力、精进力、无罪力、摄力。」

这些诸经,均和上面三力经里所说的同样,有差别的就是:「甚么叫做觉力呢?如对于善与不善之法,都能如实而知,对于有罪、无罪、习近、不习近,卑法、胜法、黑法、白法,有分别法、无分别法,缘起法、非缘起法,都能如实而知,就名叫做觉力。甚么叫做精进力呢?所谓四正断,如前面广说过的(已生恶令断,未生恶令不生,未生善令生,已生善令增长)。

甚么叫做无罪力呢?所谓无罪之身、口、意,就名叫做无罪力。甚么叫做摄力呢?所谓四摄事,也就是惠施、爱语、行利、同利是。」(新译为布施、爱语、利行、同事之四摄法。其解释为菩萨摄护众生时,应有的态度。本来就是佛教的子弟应有的常态。)

佛说此经后,诸比丘们,听佛所说,欢喜奉行!

六六八、四摄事经:本经叙述四摄事。乃详解最胜的惠施、爱语、行利、同利之行。

像如是的经教,乃结集者的我们,都同样的听过的:有一个时候,佛陀住在于舍卫国的祇树给孤独园。

那时,世尊告诉诸比丘们,都如上说。有差别的地方就是:「如果论说甚么叫做最胜施的话,就是所谓法施是。最胜的爱语就是所谓善男子,如乐(愿)听时,能应时(及时)的为之说法。行利之最胜的,就是所谓对于不信的人,能令其入信,建立于信。如立戒的话,就要以净戒。对于悭吝者就以布施。对于恶智者就用正智令入其建立。至于同利之最胜者,就是所谓对于阿罗汉则以阿罗汉,对于阿那含(不还)则以阿那含,对于斯陀含(一来)则以斯陀含,对于须陀洹(预流)则以须陀洹,对于净戒者,则以净戒,而教授于他。」

佛说此经后,诸比丘们,听佛所说,欢喜奉行!

六六九、摄经:本经叙述三世众生有所取者,均为四摄事。

像如是的经教,乃结集者的我们,都同样的听过的:有一个时候,佛陀住在于舍卫国的祇树给孤独园。

那时,世尊告诉诸比丘们,都如上说,有差别的地方就是:「如所有之法,属于大众之所应取之法,其一切的一切,均为是四摄事。如

有的,乃一取布施,有的则一取爱语,有的一取行利,有的一取同利。在过去世之时,过去世的众生,如有所取的,也是四摄事,未来世之众生,应当有所取的,也是四摄事。或者一取布施,或者一取爱语,或者一取行利,或者一取同利。」

那时,世尊即说偈而说:

布施及爱语 或者行利行 同利诸行生 各随其所应

以此摄世间 犹车因釭运 世无四摄事 母恩子养忘

亦无父等尊 谦下之奉事 以有四摄事 随顺之法故

是故有大士 德被于世间

(布施以及爱语,或者有行利,或者为同利等诸行之生起,各各都随着其所应而行应行之法。用这些法以摄诸世间,则有如车辆之由于釭〔车轮中的铁〕而得以运行一样。)

(世间如果没有四摄事的话,则虽有那慈母之恩,而当子女的却会把其养育之恩忘掉,也没有如父等尊严的人,被谦下之辈的人所奉养等事。)

(因为有了四摄事之随顺之法之故,因此之故,有了大德士,其德行会恩泽于世间!)

佛说此经后,诸比丘们,听佛所说,欢喜奉行!

六七○、四力经:本经叙述如成就觉、进、无罪、摄之四力的话,则会离开不活、恶名、众中、死、恶趣等恐怖。

像如是的经教,乃结集者的我们,都同样的听过的:有一个时候,

佛陀住在于舍卫国的祇树给孤独园。

那时,世尊告诉诸比丘们说:「有四种力。那四种呢?所谓觉力、精进力、无罪力、摄力,都如上说。如果比丘成就此四力的话,就能得离五种的恐怖。那五种呢?所谓不活的恐怖,恶名的恐怖,众中的恐怖,死的恐怖,恶趣的恐怖,这名叫做五种的恐怖。」

佛说此经后,诸比丘们,听佛所说,欢喜奉行!

六七一、四力经:本经乃详解有四力,而能离开五种恐怖之所以。

像如是的经教,乃结集者的我们,都同样的听过的:有一个时候,佛陀住在于舍卫国的祇树给孤独园。

那时,世尊告诉诸比丘们,都如上说,其有差别的地方就是:「圣弟子欲成就此四力的话,就应当如是而学:『我并不怖畏不能活,我为甚么要怖畏不能活呢?如果身行不清净之行,口行不清净之行,意行不清净之行,而作诸邪贪、不信、懈怠、不精进、失念、不定、恶慧、悭吝而不收摄的话,他就应该怖畏不能活。然而我乃有了四力,所谓觉力、精进力、无罪力、摄力,有了此四力之成就之故,就不应恐畏如不活之怖畏。」像如是的,那此恶名之怖畏,众中之怖畏,死之怖畏,恶趣之怖畏等,也如上说。」

佛说此经后,诸比丘们,听佛所说,欢喜奉行!

六七二、四力经:本经叙述的内容为觉、进、无罪、摄等四力之详

细说明。

像如是的经教,乃结集者的我们,都同样的听过的:有一个时候,佛陀住在于舍卫国的祇树给孤独园。

那时,世尊告诉诸比丘们说:「有四种力。所谓觉力、精进力、无罪力、摄力是。甚么叫做觉力呢?所谓慧、大慧、深慧、难胜慧等,就名叫做觉力,甚么叫做精进力呢?如对于不善之法,不善之数,黑、黑数,有罪、有罪之数,不应亲近、不应亲近数等,而离开此诸法后,对于诸余之善法、善数,白、白数,无罪、无罪数,应亲近、应亲近之数等,而对于如此等法去修习,去增上精勤、欲(愿望)、方便,而堪能以正念正知而学习的话,就名叫做精进力。至于无罪力、摄力等,都如上所提示之修多罗(契经)之说。」

佛说此经后,诸比丘们,听佛所说,欢喜奉行!

六七三、五力经:本经叙述信、进、念、定、慧之五力。

像如是的经教,乃结集者的我们,都同样的听过的:有一个时候,佛陀住在于舍卫国的祇树给孤独园。

那时,世尊告诉诸比丘们说:「有五种力。那五种呢?所谓信力、精进力、念力、定力、慧力是。」

佛说此经后,诸比丘们,听佛所说,欢喜奉行!

六七四、五力当成就经:本经叙述信、进、念、定、慧之五力,应当学习成就。

像如是的经教,乃结集者的我们,都同样的听过的:有一个时候,佛陀住在于舍卫国的祇树给孤独园。

那时,世尊告诉诸比丘们,都如上说。有差别的地方就是:「诸比丘们,应当要作如是而学:『我应当勤加精进,应当成就信力,精进力、念力、定力、慧力。』」

佛说此经后,诸比丘们,听佛所说,欢喜奉行。

六七五、当知五力经:本经叙述的内容,乃为信、进、念、定、慧等五力之解说。

像如是的经教,乃结集者的我们,都同样的听过的:有一个时候,佛陀住在于舍卫国的祇树给孤独园。

那时,世尊告诉诸比丘们,都如上说,有差别之处就是:「所谓信力,当知就是四不坏净,精进力者,当知就是四正断,念力者,当知就是四念处,定力者,当知就是四禅,慧力者,当知就是四圣谛。」

佛说此经后,诸比丘们,听佛所说,欢喜奉行!

六七六、当学五力经:本经叙述当一位比丘的人,应该要修学信等之五力。

像如是的经教,乃结集者的我们,都同样的听过的:有一个时候,佛陀住在于舍卫国的祇树给孤独园。

那时,世尊告诉诸比丘们,都如上说。其有差别的地方就是:「因此之故,诸比丘们!应当作如是之学:我应成就信力、精进力、念力、定力、慧力。」

佛说此经后,诸比丘们,听佛所说,欢喜奉行!

六七七、五学力经:本经叙述有:信、进、惭、愧、慧,为之五学力!

像如是的经教,乃结集者的我们,都同样的听过的:有一个时候,佛陀住在于舍卫国的祇树给孤独园。

那时,世尊告诉诸比丘们说:「有五种学力。那五种呢?所谓信力就是学力,精进力就是学力,惭力就是学力,愧力就是学力,慧力就是学力」(惭为出自内心之羞耻,愧为对他人而生惶恐之羞耻。所谓惭自愧他,是一切善法的原动力。)

佛说此经后,诸比丘们,听佛所说,欢喜奉行!

六七八、当成学力经:本经叙述当一位比丘,则应成就此信等之五学力。

像如是的经教,乃结集者的我们,都同样的听过的:有一个时候,佛陀住在于舍卫国的祇树给孤独园。

那时,世尊告诉诸比丘们等事,都如上说。有差别的地方就是:「诸比丘们!应当要作如是而学:「我应当成就信力就是学力,当成就精进力就是学力,当成就惭力就是学力,当成就愧力就是学力,当成就慧力就是学力。」

佛说此经后,诸比丘们,听佛所说,欢喜奉行!

六七九、广说学力经:本经叙述的内容,为信等之五学力的广说。

像如是的经教,乃结集者的我们,都同样的听过的:有一个时候,佛陀住在于舍卫国的祇树给孤独园。

那时,世尊告诉诸比丘,都如上说,有差别的地方就是:「甚么为之信力就是学力呢?如在于如来之处善入于信,其信的根本乃非常的坚固,是诸天、魔众。梵天、沙门、婆罗门,以及其余的同法,所不能破坏的。甚么为之精进力就是学力呢?所谓四正断(未生恶不生,已生恶使其断,未生善使其生,已生善令增长),如前面所广说的。甚么为之惭力就是学力呢?所谓羞耻是。如耻于起恶不善之法等诸烦恼数,而受诸有的炽燃的苦报,于未来世,还有生老病死,忧悲苦恼

之报,就名叫做惭力是学力。甚么为之愧力就是学力呢?所谓对于诸可愧之事而愧。对于起诸恶不善法等烦恼数,而受诸有的炽燃的苦报。而于未来世时,有了生老病死,忧悲苦恼等而羞愧,就是名叫愧力是学力。甚么为之慧力是学力呢?所谓圣弟子之住于智慧,而成就世间生灭的智慧(通达生死)贤圣的出厌离,决定而正尽一切苦,就是名叫慧力是学力。」

佛说此经后,诸比丘们听佛所说,欢喜奉行!

六八○、当成学力经:本经叙述当成就信等五力,内容文句比六七八经还简略。

像如是的经教,乃结集者的我们,都同样的听过的:有一个时候,佛陀住在于舍卫国的祇树给孤独园。

那时,世尊告诉诸比丘们,都如上说,有差别的地方就是:「因此之故,诸比丘们!应当要作如是而学:我应当要成就信力是学力,精进力、惭力、愧力、慧力就是学力。」

佛说此经后,诸比丘们,听佛所说,欢喜奉行。

六八一、白法经:比丘于善法如变、退、不久住者,他人当以五种白法呵责之。反之,则以五种白法庆慰之。

像如是的经教,乃结集者的我们,都同样的听过的:有一个时候,佛陀住在于舍卫国的祇树给孤独园。

那时,世尊告诉诸比丘们说:「如比丘对于善法,假如有变,有退,或不久住的话,他人就应当用五种白法去呵责你。(五种如法之种种语,据理去诘难之)。

那五种呢?就是说:你不以信而入于善法。你如果依于信的话,就能离开不善之法,而能修诸善法。你因为没有精进,没有惭耻,没有羞愧,没有智慧以便入于善法之故。你如果依于慧等的话,就能离开诸不善之法,能修诸善之法。

如果比丘,对于正法并没有变,没有退,能久住的话,他人当以五种白法来庆慰于你的。那五种呢?1.以正信而入于善法。如依信的话,就能离开不善之法,而能修诸善法2.以精进3.惭4.愧5.慧等而入于正法。如果依于慧等的话,就能离开不善之法,而能修诸善法。」

佛说此经后,诸比丘们,听佛所说,欢喜奉行!

六八二、白法经:比丘如还戒、退戒时,他人当以五种白法呵责之。反之,即以五种白法庆慰之。

像如是的经教,乃结集者的我们,都同样的听过的:有一个时候,佛陀住在于舍卫国的祇树给孤独园。

那时,世尊告诉诸比丘们说:「如有比丘,还戒、退戒的话,他人应当以五种白法来呵责你。那五种呢?1.如有比丘,不以信而入于善法的人。如果依于信的话,就能离开不善之法,而能修善法。2.不以

精进3.惭4.愧5.慧等,而入于善法的人。如果依慧等的话,就能离开不善之法,而能修诸善法。如果比丘尽其寿命,纯一满净,梵行清白的话,他人应当以五种自法来庆慰你,都如上说。

佛说此经后,诸比丘们,听佛所说,欢喜奉行!

六八三、不善法经:本经叙述如信、精进、惭、愧、慧等力退减的话,则不善法会生。

像如是的经教,乃结集者的我们,都同样的听过:有一个时候,佛陀住在于舍卫国的祇树给孤独国。

那时,世尊告诉诸比丘们说:「如果比丘,假若不欲使恶不善法发生的话,则唯有信善之法。如果信,有退减的话,则会永住于不信,诸不善之法,就会发生。乃至欲使恶不善法不生的话,则唯有精进、惭、愧、慧而已。如果精进、惭、愧、慧等力退减,恶慧永住的话,则恶不善法就会生起。如果比丘依于信的话,则能离开不善之法,而修诸善法。依于精进、惭、愧、慧的话,则能离开不善之法,而修诸善法。」

佛说此经后,诸比丘们,听佛所说,欢喜奉行!

六八四、十力经:本经叙述如来和阿罗汉之不同如何等事,并详说佛之十力。

像如是的经教,乃结集者的我们,都同样的听过的:有一个时候,佛陀住在于舍卫国的祇树给孤独园。

那时,世尊告诉诸比丘们说:「如果比丘对于色生厌,而离欲、灭尽、不起、解脱的话,就名叫做阿罗诃三藐三佛陀(应、正遍知)。对于受、想、行、识,也如是之说。如果又有比丘,对于色生厌,而离欲、不起,解脱的话,就名叫做阿罗汉之慧解脱。对于受、想、行、识,也如是之说。诸比丘们!如来、应、等正觉,和阿罗汉之慧解脱,到底有甚么种种之别异呢?」

诸比丘们白佛说:「世尊是法根、法眼、法依,唯愿为我们解说。诸比丘们听后,当会信受奉行!」

佛陀告诉比丘们说:「你们要谛听!听后要善思!当会为你们解说。所谓如来、应、等正觉者,乃谓先前并未听闻过之法,而能自觉知,在于现法之身当中,了知而得三菩提(正觉)。对于未来世,能说正法,使诸声闻觉悟。所谓四念处、四正断、四如意足、五根、五力、七觉分、入圣道分等法。这叫做如来、应、等正觉。所未得到之法能够得到,未制之梵行能制,能善于知道,善于说道,为大众之将导,然后使声闻成就随顺于法、随顺于道,令他人乐奉大师之教诫、教授,而善于正法。这叫做如来、应供、等正觉和阿罗汉之慧解脱之种种别异之处。

又次,有五种学力,以及如来的十力。那些为五种学力呢?所谓信力、精进力、念力、定力、慧力。甚么为如来的十力呢?所谓如来处非处如实知,这叫做如来之初力。假如成就此初力的话,就是如来、应、等正觉,而得到先佛之最胜处之智,而转于清净的梵轮,在于大众当中,能作狮子吼而吼!(1.知处、非处智力)

又次,如来对于过去、未来、现在之业法,能如实而知其受因与事报。这叫做第二之如来之力。如来、应、等正觉,成就此力,而能得先佛最胜处之智,能转梵轮,在于大众当中,作狮子吼而吼!(2.知业报力,新译为知业异熟智力。)

又次,如来、应、等正觉,乃能如实而知禅、解脱,三昧、正受,染恶、清净、处净。这叫做如来之第三力。如果此力成就的话,就为之如来、应、等正觉,而得先佛的最胜处之智,能转梵轮,在于大众当中,作狮子吼而吼(3.一切诸禅三昧力。新译为一切静虑解脱三摩地三摩钵底出离杂染清净智力。)

又次,如来乃知众生的种种诸根的差别,能如实而知,这叫做如来的第四力。如果成就此力的话,就为之如来、应、等正觉,而得先佛的最胜处之智,能转梵轮,在于大众当中,作狮子吼而吼!(4.知他众生诸根上下力。新译为根上下智力。)

又次,如来乃悉知众生的种种意解,能如实而知,这叫做第五之如来之力。如果此力成就的话,就是如来、应、等正觉,而得先佛的最胜处之智,而能转梵轮,在于大众当中,作狮子吼而吼!(5.知他众生种种欲乐力,新译为种种胜解智力。)

又次,如来乃悉知世间众生的种种诸界,能如实而知,这叫做第六之如来之力。如果成就此力的话,就为之如来、应、等正觉,而得先佛最胜处之智,而能转梵轮,在于大众当中,作狮子吼而吼!(6.知世间种性力,新译为种种界智力。)

又次,如来乃对于一切至处道,能如实而知,这名叫做第七之如来之力。如果成就此力的话,就为之如来、应、等正觉,而得先佛最胜处之智!能转梵轮,在于大众当中,作狮子吼而吼!(7.知一切道智处相力,新译为遍趣行智力。)

又次,如来对于过去的宿命的种种事忆念时,乃从一生至于百千生,从一劫而至于百千劫之事:我在那个时候,于那个地方,诞生为如是之族,如走之姓,如是之名,如是之食,如是之苦乐之觉,如是之长寿,如是之久住,如是之寿分齐。我在于那个地方死亡,在于此处诞生。在于此处死,在于那处生。像如是之行,如是之因,如是之方,宿命之所,之更动等事,均能如实而知,就名叫做第八之如来之力。如果成就此力的话,就为之如来、应、等正觉,而得先佛最胜处之智,而能转梵轿,在于大众当中,作狮子吼而吼!(8.知宿命力。新译为宿住随念智力。)

又次,如来以天眼净,超过于人眼,见众生之死时、生时,妙色、恶色、下色、上色,向于恶趣、向于善趣、随业报而受等,均能如实而知。如这位众生乃成就恶业,成就口、意之恶业,谤毁贤圣,受邪见之业。由于此因缘,在其身坏命终之时,堕于恶趣,生于地狱之中。这位众生,有身之善行,有口、意之善行,不谤毁贤圣,受正见之业法。由于彼因彼缘(这种善因善缘),在他身坏命终之时,往生于天上的善趣等,均能如实而知,这叫做第九之如来之力。如果此力成就的话,就为之如来、应、等正觉,而得先佛的最胜处之智,能转梵轮,在于大众当中,作狮子吼而吼!(9.知天眼力,新译为死生智力。)

又次,如来乃诺漏已尽,为无漏之心解脱、慧解脱,在于现法当中自知身作证。所谓:我生已尽,梵行已立,所作已作,自知不受后有,就名叫做第十之如来之力。如果此力成就的话,就为之如来、应、等正觉,而得先佛之最胜处之智,能转梵轮,在于大众当中作狮子吼而吼!(10.漏尽力。新译为漏尽智力。)

像如此的十力,唯有如来已经成就,这就是如来与声闻之种种差别

之处。」

佛说此经后,诸比丘们,听佛所说,欢喜奉行!

六八五、乳母经:婴儿小时,乳母应一一照护,稍成长时,除必要外,就给其自由游戏。佛教弟子时,其智慧如渐成熟时,即任其自由考究。

像如是的经教,乃结集者的我们,都同样的听过的:有一个时候,佛陀住在于舍卫国的祇树给孤独园。

那时,世尊告诉诸比丘们说:「譬如婴儿,经父母生后,就付托于其乳母,叫他随时(及时)摩拭,随时沐浴,随时乳哺,随时消息(时时照拂他)。假若乳母不谨慎的话,婴儿就会以草,或以土等诸不洁净之物入其口里,此时,乳母当即教令他除弃其秽物。如能及时除却的话,就为之善,假如婴儿不能自己却退秽物的话,乳母就会用左手持其头,右手探其哽。这时婴儿虽然会非常的苦,但乳母也必须咬其苦,而探其哽,是为了欲使其长夜安乐之故。」

佛陀又告诉诸比丘们说:「如果婴儿已长大,已经能够有所识别之时,到底会不会再拿草,或土等诸不净物,放入其口内与否呢?」

诸比丘们白佛说:「弗也,世尊!婴儿长大后,已经有所别知,尚且不会用脚去触诸不洁净之物,更何况放入口中!」

佛陀告诉比丘们说:「婴儿幼小时,乳母应随时料理,给与消息,及其长大后,智慧已成就,乳母得以放舍,不勤于其消息等事,因为他已长大,自不会放逸之故。像如是的,诸比丘们!如果声闻,在其

初学时,智慧未具足,如来就以法随时教授,而消息他。假若为久学,智慧已深固的话,如来就会放舍他,不再随时殷懃的教授他。因为他的智慧已成就而不放逸之故。因此之故,声闻有五种学力,如来则成就十种智力,如上面广说过的。」

佛说此经后,诸比丘们,听佛所说,欢喜奉行!

六八六、狮子吼经:本经叙述成就六种的智力的话,就是如来。

像如是的经教,乃结集者的我们,都同样的听过的:有一个时候,佛陀住在于舍卫国的祇树给孤独园。

那时,世尊告诉诸比丘们说:「如来有六种之力。假若此六种力能够或就的话,就是如来、应、等正觉,而得先佛的最胜处之智,能转梵轮,在于大众当中,作狮子吼而吼!所谓对于处、非处,能如实而知,就是如来之初力(知处、非处力。)

又次,对于过去、未来、现在之心乐法受,能如实而知,如上面广说过的,就名为第二之如来之力(知业报力)。

又次,如来乃对于禅、解脱、三昧、正受能如实而知,都如上面广说过的,就是如来之第三力(一切诸禅三昧力)。

又次,如来乃对于过去种种宿命之事,能如实而知,都如上广说过的,就是如来之第四之力(知宿命力)。

又次,如来以天眼净,胜过于人眼,观见诸众生之死于此、生于彼等事,都如上广说过的,就名叫做如来之第五力(知夭眼力)。

又次,如来已断尽结漏,是无漏心解脱、慧解脱,都如上面广说过

的,乃至于大众当中,作狮子吼而吼,就是名叫如来之第六之力。」(漏尽力)。

佛说此经后,诸比丘们,听佛所说,欢喜奉行!

六八七、狮子吼经:本经叙述如有人向佛间六力时,佛陀就会为之记说。

像如是的经教,乃结集者的我们,都同样的听过的:有一个时候,佛陀住在于舍卫国的祇树给孤独园。

那时,世尊告诉诸比丘们,都如上说,有差别的地方就是:「假若有人来问我,有关于如来之处非处智力的话,就会如如来之处、非处的智力,所知、所见、所觉,而成等正觉等事,为他记说。

如果又来问如来自以乐受的智力之事的话,就会如如来自以乐受之智力,所知、所见、所觉,而成等正觉等事,为他记说,这叫做第二之如来智力。

假若有人来问如来之禅定、解脱、三昧、正受的智力的话,就会如如来之禅定、解脱、三昧、正受,为他记说。

如果有人来问,宿命所更的智力的话,就会如如来之宿命所更、所知、所见、所觉的,为他记说。

如果有人来问如来之天眼智力的话,就会如如来之天眼所见的,为他记说。

如果有人来问如来之漏尽智力的话,就会如如来之漏尽智力所知、所见、所觉的,而为他记说。」

佛说此经后,诺比丘们,听佛所说,欢喜奉行!

六八八、七力经:本经叙述有七力,如成就七力的话,就会尽诸有漏。

像如是的经教,乃结集者的我们,都同样的听过的:有一个时候,佛陀住在于舍卫国的祇树给孤独园。

那时,世尊告诉诸比丘们说:「有七种力。那七种呢?所谓:信力、精进力、惭力、愧力、念力、定力、慧力。」

那时,世尊即说偈而说:

信力精进力 惭力及愧力 正念定慧力 是说名七力

成就七力者 得尽诸有漏

(信力、精进力、惭力,以及愧力,正念、正定、正慧等力,就是名叫七力。如果成就此七力的话,则诸有漏均会灭尽!)

佛说此经后,诸比丘们,听佛所说,欢喜奉行!

六八九、当成七力经:本经叙述当比丘的,应当要成就七力。

像如是的经教,乃结集者的我们,都同样的听过的:有一个时候,佛陀住在于舍卫国的祇树给孤独园。

那时,世尊告诉诸比丘们说:「有七力。」如上说,有差别的地方

就是:「因此之故,比丘们!应当要这样的去学习:『应该修学而成就信力!』像如是的,对于精进力、惭力、愧力、念力、定力、慧力,也应当照这样的决心去学习!」

佛说此经后,诸比丘们,听佛所说,欢喜奉行!

六九○、七力经:本经叙述和前二经同。唯文句之少许之更动耳。

像如是的经教,乃结集者的我们,都同样的听过的:有一个时候,佛陀住在于舍卫国的祇树给孤独园。

那时,世尊告诉诸比丘们说:「有七力。」都如上说那样。有些差别之处,就是:那时,世尊即说偈而说:

信力精进力 及说惭愧力 念力定慧力 是名为七力

七力成就者 疾断诸有漏

(信力、精进力,以及惭力、愧力、念力、定力、慧力,就名叫做七力。成就此七力的人,就会快速的断诸有漏。)

佛说此经后,诸比丘们,听佛所说,欢喜奉行!

六九一、广说七力经: 本经叙述七力之分别广说,也就是详解。

像如是的经教,乃结集者的我们,都同样的听过的:有一个时候,佛陀住在于舍卫国的祇树给孤独园。

那时,世尊告诉诸比丘们说:「有七力。那七力呢?所谓信力、精进力、惭力、愧力、念力、定力、慧力。

甚么叫做信力呢?对于如来所起的信心,深入而坚固,所有的天神、魔众、梵天、沙门、婆罗门,以及其余的同法,都不能破坏,就名叫做信力。甚么叫做精进力呢?所谓四正断(四正勤),如上面广说过的。甚么叫做惭力呢?所谓对于恶不善之法,非常的耻厌,如上面所说过的。甚么为之愧力呢?对于可愧之事,非常的愧疚,愧悔生起恶不善之法,都如上说。甚么为之念力呢?所谓四念处(身、受、心、法),如上所说过的。甚么为之定力呢?所谓四禅(初、二、三、四禅),如上所说过的。甚么为之慧力呢?所谓四圣谛(苦集灭道),都如上面所说过的。」

佛说此经后,诸比丘们,听佛所说,欢喜奉行!

六九二、八力经:本经叙述八力,为特种的八力。

像如是的经教,乃结集者的我们,都同样的听过的:有一个时候,佛陀住在于舍卫国的祇树给孤独园。

那时,世尊告诉诸比丘们说:「有八种之力。那八种呢?所谓自在王者之力,断事的大臣之力,结恨的女人之力,啼泣的婴儿之力,毁呰人的愚人之力,审谛的黠慧之力,忍辱之出家人之力,计数的多闻人之力。」

佛说此经后,诸比丘们,听佛所说,欢喜奉行!

六九三、广说八力经:本经叙述和前经同为有八力之义,是一详解。

像如是的经教,乃结集者的我们,都同样的听过的:有一个时候,佛陀住在于舍卫国的祇树给孤独园。

那时,世尊告诉诸比丘们,都如上说,有差别的地方就是:「所谓自在王者之力,就是王者之现显自在之威力是。断事大臣力就是当大臣的现出断事之功力。结恨女人力就是女人之法(性质),所现出的结恨之力。啼泣婴儿力就是婴儿之法(性质)所现出的啼泣之力。毁呰愚人力就是愚人之法(性质)所触事(遇事)而现出的毁呰之力。审谛黠慧力就是有智慧的人,恒常所现出的审谛之力。忍辱出家力就是出家之人,恒常现出之忍辱之力。计数多闻力就是多闻之人常常现出思惟计数之力。」

佛说此经后,诸比丘们,听佛所说,欢喜奉行!

六九四、舍利弗问经:本经叙述舍利弗间佛:漏尽比丘之力。佛说漏尽比丘有八力。

像如是的经教,乃结集者的我们,都同样的听过的:有一个时候,佛陀住在于舍卫国的祇树给孤独园。

那时,尊者舍利弗往诣世尊之住处,到后稽首礼足,然后退坐在一

边,而白佛说:「世尊!漏尽的比丘,到底有几种力呢?」

佛陀告诉舍利弗说:「漏尽的比丘,有八种力。那八种呢?所谓漏尽比丘之心,都顺趣于离,流注于离,浚输于离。顺趣于出,流注于出,浚输于出。顺趣于涅槃,流注于涅槃,浚输于涅槃。若见五欲,则犹如看见火坑那样。像如是之见后,对于欲念,欲受、欲着等,其心不会永住,而修习四念处、四正断、四如意足、五根、五力、七觉分、八圣道分!」

佛说此经后,尊者舍利弗,听佛所说,欢喜奉行!

六九五、异比丘间经:

如尊者舍利弗之问佛经一样,像如是的,有异比丘之问佛之经。

六九六、问诸比丘经:

问诸比丘之经,也如上所说的。

六九七、九力经:本经叙述,为有九力之说明。

像如是的经教,乃结集者的我们,都同样的听过的:有一个时候,佛陀住在于舍卫国的祇树给孤独园。

那时,世尊告诉诸比丘们说:「有九种力。甚么为九力呢?所谓住力、精进力、惭力、愧力、念力、定力、慧力、数力、修力。」

佛说此经后,诸比丘们,听佛所说,欢喜奉行!

六九八、广说九力经:本经之叙述为九力之广说。

像如是的经教,乃结集者的我们,都同样的听过的:有一个时候,佛陀住在于舍卫国的祇树给孤独园。

那时,世尊告诉诸比丘们说:「有九种力。那九种呢?所谓信力、精进力、惭力、愧力、念力、定力、慧力、数力、修力是。甚么叫做信力呢?对于如来所起之正信之心,深入而坚固,都如上面所说的。甚么为精进力呢?所谓四正断,都如上面所说过的。甚么为惭力呢?都如上面所说过的。甚么为愧力呢?也如上面所说过的。甚么为念力呢?所谓对于内身之身观念住等,都如上面所说的(身受心法四念处)。甚么为定力呢?所谓四禅是。甚么为慧力呢?所谓四圣谛(苦集灭道)。甚么为数力呢?所谓圣弟子,若在于闲房、树下时,都作如是之学:身、口如行恶行的话,就会在于现法当中,以及后世里面,当会受到其恶的果报。都如上面所广说过的。甚么为修力呢?所谓修四念处,都如前说。」

佛说此经后,诸比丘们,听佛所说,欢喜奉行!

六九九、十力经:本经叙述特殊的十力。也就是世俗所指之十力。

像如是的经教,乃结集者的我们,都同样的听过的:有一个时候,佛陀住在于舍卫国的祇树给孤独园。

那时,世尊告诉诸比丘们说:「有十种力。那十种呢?所谓1.自在王者之力,2.断事的大臣之力,3.机关工巧之力,4.刀剑贼盗之力,5.怨恨的女人之力,6.啼泣的婴儿之力,7.毁呰的愚人之力,8.审谛的黠慧之力,9.忍辱的出家人之力,10.计数的多闻之力。

佛说此经后,诸比丘们,听佛所说,欢喜奉行!

七○○、广说十力经:本经的叙述为十力的广说,实为十力的略解。

像如是的经教,乃结集者的我们,都同样的听过的:有一个时候,佛陀住在于舍卫国的祇树给孤独园。

那时,世尊告诉诸比丘们,都如上说。有差别的地方就是:「所谓1.自在王者之力,乃为王者会现显自在的威力。2.断事的大臣之力,乃为大臣现露断事之功力。3.机关的工巧之力,就是造机关的人,现露其工巧之力。4.刀剑盗贼力,就是盗贼必定会现出刀剑之力。5.结恨的女人之力,就是女人之法(种性),会现露出结恨之力。6.啼泣的婴儿之力,就是婴儿之法,(种性),所现露的啼泣之力。7.毁呰

的愚人之力,乃为愚人之法(种性),触事而露毁呰之力。8.审谛黠慧之力,乃为有智慧之人,常现露审谛之力。9.忍辱之出家人之力,乃为出家之人,常现忍辱之力。10.计数的多闻之力,就是多闻之人,常现思惟计数之力。」

佛说此经后,诸比丘们,听佛所说,欢喜奉行!

七○一、如来力经:本经叙述有十种之如来之力。

像如是的经教,乃结集者的我们,都同样的听过的:有一个时候,佛陀住在于舍卫国的祇树给孤独园。

那时,世尊告诉诸比丘们说:「有十种的如来之力。如果成就此力的话,就是如来。应、等正觉,而得先佛的最胜处,能转梵轮,能在于大众当中作狮子吼而吼。那十种呢?所谓如来乃对于处、非处,能如实而知,就名叫做初力,……乃至漏尽,都如上面所说过的。

佛说此经后,诸比丘们,听佛所说,欢喜奉行!

七○二、如来力经:本经的叙述为如来十力之略说。

像如是的经教,乃结集者的我们,都同样的听过的:有一个时候,佛陀住在于舍卫国的祇树给孤独园。

那时,世尊告诉诸比丘们,都如上说。有差别的地方就是:「如果

有人来问:如来之处、非处智力的话,就如如来之处、非处之智力所知、所见、所觉而成就等正觉等事,为他记说。……如是乃至漏尽的智力,广说都如上面所说过的。」

七○三、如来力经:如来乃对于所有之法,都已意解作证,而教导质直的弟子,由于有了五力、十力之故。

像如是的经教,乃结集者的我们,都同样的听过的:有一个时候,佛陀住在于舍卫国的祇树给孤独园。

那时,世尊告诉诸比丘们说:「假若将所有之法,彼彼(各各)都能意解作证的话,这均为是如来之无畏之智之所生的。如果比丘来时,和我的声闻,并不谄不伪,而生质直之心的话,我就会教诫、教授他,为他说法。在朝晨为他教诫、教授说法后,到了日中时(中午时),就会得到胜进之处。假如日暮时,为他教诫、教授说法的话,到了翌日之朝晨时,就会得到胜进之处。像如是的教授后,他就会生起正直之心,真实时,就知道为真实,不真实就知道为不真实,上则知道为上,无上(不是上)就知道为无上(不是上)。当知、当见、当得、当觉等,均能了知,此事乃是有了其是处的(有原因的)!

所谓五种学力、十种如来之力是。甚么为之五学力呢?所谓信力、精进力、念力、定力、慧力是。如来的十种力,到底是那十种呢?所谓是处如实而知,也如实而知非处,…其它都如上面之十力经所广说过的。如果有人来问有关于处、非处智力的话,就会如如来之对于处、非处智,乃以等正觉而所知。所见、所觉的,为他记说。…乃至

第十之漏尽智力,也像如是之说。

诸比丘们:处、非处智力,我会说:『此为定,而不是不定。』…乃至漏尽智力,我也会说:『此为定,而不是不定。定就是正道,非定就是邪道。』

佛说此经后,诸比丘们,听佛所说,欢喜奉行!

七○四、不正思维经:如不正思惟-思惟不当时,就会起五盖,而退七觉支。反之,则不起五盖,而起七觉支。

像如是的经教,乃结集者的我们,都同样的听过的:有一个时候,佛陀住在于舍卫国的祇树给孤独园。

那时,世尊告诉诸比丘们说:「如果不正思惟的话,则未生起的贪欲盖就会生起,已生起的贪欲盖会重生,会令其增广:未生起的瞋恚、睡眠、掉悔、疑等盖,就会生起,已生起的瞋恚、睡眠、掉悔、疑盖会重生而使其增广(以上为五盖)。

未生起的念觉支会不生起,已生起的念觉支,则会退减,未生起的择法(简别法的真义)、精进、猗(轻安)、喜、定、舍(平心坦怀)等觉支会不生起,已生起的择法、精进、猗、喜、定、舍等觉支,则会退减(以上为七觉支,旧译为七菩提分)。

假如比丘能正思惟的话(思惟正确),则未生起的贪欲盖会不生起,已生起的贪欲盖会使其消灭:未生起的瞋恚、睡眠、掉悔、疑等盖,会不生起,已生起的瞋恚、睡眠、掉悔、疑等盖则会断灭。未生起的念觉支就会生起,已生起的就会重生而使其增广:未生起的择

法、精进、猗、喜、定、舍等觉支就会生起,已生起的就会重生而使其增广。」

佛说此经后,诸比丘们,听佛所说,欢喜奉行!

七○五、不退经:本经叙述五盖为之退法,修习七觉支为之不退法。

像如是的经教,乃结集者的我们,都同样的听过的:有一个时候,佛陀住在于舍卫国的祇树给孤独园。

那时,世尊告诉诸比丘们说:「有五种的退法。那五种呢?所谓贪欲、瞋恚、睡眠、掉悔、疑等盖,就是退法。如果修习七觉支,而多多(反复)的修习,使其增广,就是不退之法。那七种呢?所谓念觉支、择法觉支、精进觉支、猗觉支、喜觉支、定觉支、舍觉支,就叫做不退法。」

佛说此经后,诸比丘们,听佛所说,欢喜奉行!

七○六、盖经:本经叙述五盖会障碍菩提涅槃。有七觉支,则会转趋于菩提涅槃。

像如是的经教,乃结集者的我们,都同样的听过的:有一个时候,佛陀住在于舍卫国的祇树给孤独园。

那时,世尊告诉诸比丘们说:「有五种法。能为黑闇,能为无目,能为无智,而会羸弱智慧。并不是明,不是等觉,不能转趣于涅槃。那五种呢?所谓贪欲、瞋恚、睡眠、掉悔、疑等是。像如是之五法,乃能为黑闇,能为无目,能为无智,不是光明,不是正觉,不能转趣于涅槃。

假若有七觉支的话,就能作为大明,能作为眼目,能增长智慧。可说就是光明,就是正觉,就是转趣于菩提涅槃。那七种觉支呢?所谓念觉支、择法觉支、精进觉支、猗觉支、喜觉支、定觉支、舍觉支。能作为光明,能作为眼目,能增长智慧。可说就是光明,就是正觉,就是转趣涅槃。

佛说此经后,诸比丘们,听佛所说,欢喜奉行!

七○七、障盖经:本经叙述五盖之障碍与七觉支之利益。

像如是的经教,乃结集者的我们,都同样的听过的:有一个时候,佛陀住在于舍卫国的祇树给孤独园。

那时,世尊告诉诸比丘们说:「有五障、五盖,会烦恼人之心,会羸弱人之智慧。此障阂之分,乃不是光明,不是正觉,不能转趣涅槃。那五种呢?所谓贪欲盖、瞋恚盖、睡眠盖、掉悔盖、疑盖是。像如此之五盖,会作为覆,作为盖,会烦恼人之心,使智慧羸弱,而为障阂分。并不是光明,不是等觉,不能转趣于涅槃。

如果有七觉支的话,就不是覆,不是盖,不会烦恼于心,而会增长智慧。会作为光明,作为正觉,而转趣于涅槃。那七种呢?所谓念觉

支等,如上面所说过的,乃至舍觉支。像如此之七觉支,则不是骑,不是盖,不恼烦于心,而会增长智能。是为光明,是为正觉,而转趣于涅槃。」

那时,世尊,即说偈而说:

贪欲瞋恚盖 睡眠掉悔疑 如此五种盖 增长诸烦恼

此五覆世间 深着难可度 障蔽于众生 令不见正道

若得七觉支 则能为照明 唯此真谛言 等正觉所说

念觉支为首 择法正思惟 精进猗喜觉 三昧舍觉支

如此七觉支 牟尼之正道 随顺大仙人 脱生死怖畏

(贪欲、瞋恚之盖,睡眠、掉悔、疑,像如此之五种盖,乃会增长人之诸烦恼的。)

(此五盖乃会覆盖世间,深着而难以度脱。是障蔽诸众生,使众生不能得见正道。)

(如果得到七觉支的话,就能为之照明。唯有此乃为真谛之言,乃为等正觉所说的。)

(七觉支乃以念觉支为首,其次之择法觉支就是正思惟法之真义。其次为精进觉支、猗(轻安)觉支、喜觉支、三昧觉支、舍觉支〔平心坦怀〕。)

(像如是之七觉支,乃为牟尼〔圣者、佛陀〕之正道。如果随顺此大仙人〔指佛陀〕之法的话,就能脱离生死的怖畏。)

佛说此经后,诸比丘们,听佛所说,欢喜奉行!

七○八、树经:五盖如五树,能使善心荫覆堕卧。如修习七觉支,就会转成不退。

像如是的经教,乃结集者的我们,都同样的听过的:有一个时候,佛陀住在于舍卫国的祇树给孤独园。

那时,世尊告诉诸比丘们说:「如果族姓子(望族的子弟、士夫)舍弃世间的杂务,而去出家学道的话,则依次为剃除须发,穿着袈裟(杂染衣、法服),依正信而为非有家庭之出家学道之人。像如是的虽为出家人,但是在此当中,有一种愚痴的士夫,都依止在于聚落城邑,在于朝晨,会穿衣持钵,进入村里去乞食。而不善于护持其身,不坚守其六根的门头,不收摄其心念,看到少壮美貌的女人,就生起染着,而不正思惟,其心就这样的驰走去取相,趣向于色欲之想,而为欲心炽盛的人,终会烧着自心与自身,致于返俗还戒,而自退没!本来乃厌离俗务,而出家学道,反而染着,反而增诸罪业,而自破坏,而沉翳没溺!

有五种大树,其种子虽为微小,而其树却会生长巨大的树木,而能映障众多杂小的树,使其被荫翳而萎悴,不能生长。那五种呢?所谓揵遮耶树、迦捭多罗树、阿湿波他树、优昙钵罗树、尼拘留他树是。像如是的,有五种的心树,其种子虽然至为微小,但是却会渐渐的长大,而荫覆诸节,能使诸节都被荫覆而堕卧。那五种呢?所谓贪欲盖,会渐渐的增长,瞋恚盖、睡眠盖、掉悔盖、疑盖,都会渐渐的增长。由于增长之故,会使善心荫覆而堕卧!

假若修习七觉支,多多的修习后,就会转成为不退。那七种呢?所谓念觉支、择法觉支、精进觉支、猗觉支、喜觉支、定觉支、舍觉支是。如对于此七觉支,修习,多多的修习后,就会转成为不退转。」

佛说此经后,诸比丘们,听佛所说,欢喜奉行!

七○九、七觉支经:本经叙述应修学七觉支,使其断灭五盖,则能转进满足。

像如是的经教,乃结集者的我们,都同样的听过的:有一个时候,佛陀住在于舍卫国的祇树给孤独园。

佛陀说:「如果比丘专一其心(专心一意)的侧听正法(倾听正法),善能断除五法,修习七法的话,就会使其转进满足。甚么叫做断五法呢?所谓断贪欲盖、瞋恚盖、睡眠盖、掉悔盖、疑盖,就名叫做五法断。

甚么为修习七法呢?所谓念觉支、择法觉支、精进觉支、猗觉支、喜觉支、定觉支、舍觉支是。如果修习此七法的话,就能转进满足。」

佛说此经后,诸比丘们,听佛所说,欢喜奉行!

七一○、听法经:专精听法的人,能断五盖,而满足七觉支。离贪欲而满足七觉支,叫做心解脱,离无明为慧解脱。

像如是的经教,乃结集者的我们,都同样的听过的:有一个时候,佛陀住在于舍卫国的祇树给孤独园。

那时,世尊告诉诸比丘们说:「圣弟子们!如果以清净的信心,专

心一意的听法的话,就能断除五法,而修习七法,而使其满足。那五法呢?所谓贪欲盖、瞋恚盖、睡眠盖、掉悔盖、疑盖是。这此盖会因之而断除。

甚么为七法呢?所谓念觉支、择法、精进、猗、喜、定、舍等觉支是。此七法如果修习而至于满足,而净信的话,就为之心解脱,假如为有智慧的人的话,就是慧解脱。如果被贪欲染心的话,就不得不喜乐(不会愿乐于修习七法)。被无明染心的话,其慧就不会清净。因此之故,比丘们!离开贪欲的人,就是心解脱,离开无明的人,就是慧解脱。假若那位比丘离开贪欲而心解脱,而得身作证:离开无明而慧解脱的话,就名叫做比丘之断爱、缚、结、慢,而无间等,而究竟苦边!」

佛说此经后,诸比丘们,听佛所说,欢喜奉行!

七一一、无畏经:无畏王子请问有关于富兰迦叶之无因说。佛说:五盖为烦恼之因,七觉支为清净之因。

像如是的经教,乃结集者的我们,都同样的听过的:有一个时候,佛陀住在于王舍城外的耆阇崛山中。

这时,有一位名叫无畏的王子,每日都步涉,仿佯(仿佛)游行。有一天来诣佛所,和世尊面相问讯慰劳后,退坐在一边。他白佛而说:「世尊!有一位沙门婆罗门(指外道的出家之宗师。南传为富兰迦叶),曾作如是之见解,而作如是之说:『没有甚么因,也没有甚么缘,众生自有烦恼。没有甚么因,没有甚么缘,众生自会清净。』

世尊!这又为甚么呢?」 (无畏王子为阿阇世王之弟。初皈依尼干子外道,后皈依佛陀)。

佛陀告诉无畏王子说:「沙门婆罗门之此种教说,为不思惟而说的。由于愚痴而不辨别,为不善之说。并非知思,并不知量,而作如此之说:『无因、无缘,而众生自有烦恼。无因、无缘,而众生自会清净。』为甚么呢?因为定有甚么因、遇有甚么缘,众生才会有烦恼的。定有甚么因,遇有甚么缘,众生才会清净,才是真义之故。到底是甚么因,甚么缘,众生有了烦恼?有了甚么因,甚么缘,众生才会清净呢?所谓众生乃因贪欲增上,对于他人的财物,他人的众具,而生起贪欲而说:『此物乃为我所有的。』爱好而不肯离弃,而爱乐不已。对于其它的众生,起了恨心、凶心,而计挍,而欲打、欲缚、欲伏,加诸非道于他人。为造众难,而不舍弃瞋恚,身耽于睡眠,心生懈怠,或掉动。内既不寂静,而心常疑惑,而有了过去之疑,未来之疑,现在之疑。无畏王子啊!像如是之因,如是之缘,而众生才有了烦恼。有了如是之因,如是之缘,众生才会清净哩!」

无畏王子白佛说:「瞿昙!有了一分之盖,足以烦恼人之心,更何况又有一切之盖?」

无畏王子继之而请问佛陀而说:「瞿昙!到底要有甚么因、甚么缘,众生才会清净呢?」

佛陀告诉无畏王子说:「假若婆罗门,有了一个胜念,决而成就,经过久时之所作,久时之所说,而致于能随顺忆念的话,则应当在于那个时候学习『念觉支』。念觉支修学完了后,念觉就会满足。念觉满足后,就于选择分别而思惟。那时则修习择法觉支。修习择法觉支完了后,择法觉支就会满足。那选择分别而思量其法后,就应精进方便。精进觉支正在于此时修习。修习精进觉支后,精进觉支会满足。

彼既精进方便后,就会生欢喜,而离诸食之想,而修习喜觉支。修习喜觉支完了后,则喜觉支会满足。喜觉支满足后,则身心会猗息(轻安),就修习猗觉支。修习猗觉支后,猗觉会满足。身心猗息后,就会爱乐,爱乐后而心定,则修习定觉支。修习定觉支后,定觉支会满足。定觉支满足后,贪与忧等就会灭,则舍心会生起,而修习舍觉支。修习舍觉支后,舍觉支会满足。像如是的,无畏王子啊!由于此因,此缘之故,众生就会得清净。」

无畏王子仰白瞿昙而说:「假若有一分之满足的话,就会使众生清净,更何况又是一切呢?」无畏王子又仰白佛陀而说:「瞿昙!应当要怎样名此经?应怎样去奉持呢?」

佛陀告诉无畏王子说:「当名此经为觉支经。」无畏王子白佛说:「瞿昙!此为最胜的觉分。瞿昙!我是位王子,虽然安乐,但也常求安乐。我平时很少有出入往来,今天到了山上来,本来觉得四体很疲极,然而得闻瞿昙您阐说觉支经,就统统把那些疲劳忘掉!」

佛说此经后,无畏王子,听佛所说,欢喜而随喜。就从座站起,而稽首礼拜佛足后离去。

杂阿含经卷第二十六完

阅读文章时如发现错别字或者其他错误,欢迎指正,以利弘法,您的支持是我们进步的动力。挑错|打印
精华文章
最新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