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觉悟网 > 人物 > 汉传佛教人物 > 真禅法师 > 正文内容

华严宗简论 第五章 华严宗的观法 第四节 宗密禅教一致的学说

真禅法师  发表时间:2020-12-18   作者: 真禅法师  来源: 网络  点击:     放大 正常 缩小 关闭 手机版
  第四节  宗密禅教一致的学说
  宗密是一位从教入禅的大师,其观法的特点,是将禅与华严紧密地结合起来。他在夹圆觉经大疏钞锣卷十三说:“余先於大小乘法柏教中,发心学习数年,无量疑情求决不得,後遇南宗禅门真善知识,於始终根本迷悟升沉之道,已绝其疑”。宗密遇到南宗的道圆,使心中无敷疑情顿然消释,因此,他的观法是得力於禅家的荷泽禅和教家的《圆觉经》。从此出发,宗密将禅者的修习,按照深浅不同,分为四个等级:
  一、外道禅:是欣求生天,厌恶欲界。这是印度外道禅者追求的目的,属四禅、四空定。
  二、凡夫禅:明佛教因果之理,惧三途苦,求人天乐。修施•戒、禅定等一切善法,得生人道天道,乃至色界,无色界
  三、小乘禅:视生死如冤家,三界如牢狱。知苦断集,慕灭修道。修无我观智,得阿罗汉果,灰身泯绝,永离诸苦。
  四、大乘禅,分为三宗:
  1.息妄修心宗;说明众生虽然本具佛性,但为无始无明所覆盖,不能显露。比如镜之尘垢,必须勤加拂拭,才能出现明净镜面。同样人们的烦恼,必须时加消除,才能显现本具的佛性。是以行者应该远离闹市,安住静处,调身调息,跏跌宴坐,舌挂上颚,心注一境,使妄想歇息,真心朗照。此宗代表有南倪、北秀、保唐、宣什等人。
  2.泯绝无寄宗:主张凡圣等法,皆如梦幻,都无所有,本来空寂。平等法界,无佛无众生,法界也是假名。无修可修,无佛可成,设有一法胜过涅槃,我说亦如梦幻。无法可求,无佛可作,凡有所作,皆是虚妄。如此了达,本来无事,心无所寄,方免颠倒,始名解脱。此宗代表有石头、牛头,径山等人。
  3.直显心性宗:宣示真性是非凡非圣,非因非果,非善非恶。然其体即用,能够造作种种,为凡为圣,现色现相。对此心性,禅家有两种不同的意见。洪州宗认为心性也名佛性,即是我人日常语言动作,贪瞠慈忍的心相。佛性指人人本来是佛,用不到起心修道,任其天真自然,任运自在,名为解脱。荷泽宗认为妄念本寂,尘境本空。空寂之心,灵明不昧。此空寂之知,即是真性,任迷任悟,心本自知。“不藉缘生,不因境起,知之一字,众妙之门”。虽备修万行,但以无念为宗。唯得无念知见,则爱恶自然淡泊,悲智自然增明,罪业自然断除,功行自然增进。然此二家,皆会相归性,故同一宗;不密从《华严》的性起教,入荷泽禅的见性宗。但其思想核心离不开《华严》的印记。如其所见“不藉缘生,不因境起,知之一字,众妙之门”的心性。是从《华严经出现品》一段经文引申出来的。现将这段经文引证如下。
  佛子!无一众生而不具有如来智慧,但以妄想执著而不能证得,若离妄想,一切智•自然智、无碍智、即得现前。譬如有大经卷(喻佛智慧)量等三千大千世界(喻智体无边廓周沙界),书写三千大千世界中事,  一切皆尽(喻体上本有恒沙功德,恒沙妙用)。此大经卷,虽复量等大千世界,而全住在一微尘中(喻佛智全在众生身上,圆满具足)。如一微尘(举一众生为例)一切微尘,亦皆如是。时有一人,智慧明达(喻世尊),具足成就清净天眼,见此经卷在微尘内(天眼隔障见色,喻佛眼隔烦恼见佛智),於诸众生无少利益(喻迷时不得其用)。即起方便,破彼微尘(喻说法除障),出此大经卷,令诸众生普得饶益。如来智慧,亦复如是,无量无碍,普能利益一切众生,具足在众生身中。但诸凡愚妄想执著,不知不觉,不得利益。尔时如来,以无障碍清净智眼,普观法界一切众生,而作是言:奇哉!奇哉!!此诸众生,云何具有如来智慧,愚痴迷惑,不知不见。我当敦
  以圣道,令其永离妄想执著。、於自身中,得见如来广大智慧,与佛无异。宗密时代,敦,禅二家,门户知见很深,相见如寇仇,相敌如楚漠。他为了化干戈为玉帛,促成佛教内部妁大团结,竭力主张禅教一致之说,编写《禅源诸诠集》一书,从教中寻找禅的源头,将教之三教舆禅之三宗相配对。三教:一将识破境教(唯识法相宗),二破相显性教(三论宗),三真心即性教(华严宗)。三宗:一息妄修心宗,二泯绝无寄宗,三直显心性宗。
  一、将唯识法相宗与息妄修心宗的北禅相配对。唯识宗认为一切客观存在,都是识所变现、提出“境无识有”的主张。北宗禅的重要文献爽大乘开宗显性顿悟真宗论镊,引用阿赖耶识与大圆镜智等唯识宗的术语,来论说心性,可以看出其与唯识宗的关系,是源渊有自。义北宗禅在修持上主张,时时拂拭外境舆烦恼,凝心静住,这与唯识宗的五重唯识观,何岂相似乃尔。
  二、将三论客与泯绝无寄的牛头禅相配对。考牛头法融禅师,曾於牛头山从灵法师学三论,又从止观寺僧诠、茅山大明法师学习般若止观。因此法融的无得正观的禅学思想,与三论宗的般若学,是息息相关的。
  三、将华严宗与直显心性宗的洪州禅、荷泽禅相配对。华严的性起说,举体全真,性起唯净。所谓性起,即依体起用。世出世间一切诸法,全是性起,则性外更无别法。所以诸佛与众生交彻,净土与秽土融通。法法皆彼此互收,尘尘世界,相即相入,无碍熔融,具十玄门、重重无尽,皆由性起。此与曹溪•荷泽将一切烦恼视为佛性的全体作用,不谋而合。
  宗密禅教一致的学说,为中国佛教开辟一条新的道路,由宗派林立,步入宗派融会的新时期。继宗密後,有永明延寿(九〇四—九七五)著《宗镜录》一百卷,将法相、三论、天台、华严,与禅融会。将真如心,贯通各宗的异说,以华严根本大教,融会性相争端。继承永明延寿思想的,元代有中峯明本(一二三六—一三二三),明代有云栖袜宏(一五三五—一六一五),近代有圆瑛宏悟(一八七八—一九五三)。宗密的学说,传到朝鲜、日本後,一些禅师将其奉为龟监。可见其对国内外佛教是有着重大影响。
阅读文章时如发现错别字或者其他错误,欢迎指正,以利弘法,您的支持是我们进步的动力。挑错|打印
精华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