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严佛土(一)
梁乃崇教授
我们可以在世间找到佛世界,并建立佛世界,
可以永无止尽地趋近于圆满。
通常学佛的人都接受了一个看法,以为佛性是好的,而众生是不好的;出世间是好的,世间则是不好的;并且视世间如火宅,认为它是苦的,要赶紧出离;甚至认为世间是虚妄的、不实的,所以我们要脱离这个不实的世界,而到无相的、空的、无的佛世界。因为有这样的想法,再加上经典上也讲了许多这样的事情,所以一般人对佛教徒的观感就是消极而离世的,而佛教徒也以这样的特质沾沾自喜,认为这是我们的特色。
由此延伸出来一些现象,例如佛教徒不去改善世间的事情,因为既然这世间是虚妄的、苦的,是准备要离开的地方,那又何需花那么多时间去改善?所以几乎不做这方面的努力,甚至连对自己的健康也抱持这样的看法,认为身体是不好的,是业障,因此应该受罪以消业;倘若佛教徒还在意身体,就显示他没修好,看不开。
这样的看法,我认为是有偏差的,因为我们可以反问一下:如果这种看法是对的,是宇宙本来的真理,为何又要留下这世间呢?留下这样的世间究竟是为了什么?既然世间对世人来讲,是真实存在的,我们却要把它视为虚妄不实,这样是不是有了偏差呢?
而我自己是把世间与出世间看成同等重要,且认为是相通的,虽然一般都把它们分成两个对等的东西来看,但我还是觉得两者是相互依持、彼此相成,不可以舍弃任何一边。所以我对一般倾向舍弃世间而求取出世间的看法,觉得是有问题的。
倘若这样的想法只是一个中间的过程,还不致构成问题;但若认为终极的状况就是这样,那问题就大了。因为如果终极的状况就是如此,那我们就会疑惑,为什么宇宙要有这个世界?既然它那么不好,那你为什么又要钻进来呢?如果没办法回答这些问题,那我们就要调整这种态度,不要把这世界看成是虚妄的、不值得来的,其实它应受到和佛世界、毗卢性海同等的重视。假如大家能把这个观点调整过来,那么佛教徒就不会被人看成是一群消极的人,佛教也不会被视为是消极的宗教了。
我会注意这个问题主要是从基督教的想法对比出来的,因为基督教对世间的事业与活动通常都很积极投入,甚至投入近代社会所演变出来的资本主义中。他们的资本主义是以增加财富为经济主力;且在生财的活动中也把基督教给纳入,因为他们认为增加财富是在荣耀上帝,所以资本主义能与宗教结合。但东方的经济活动和文化背景一直缺乏这种精神,以致台湾近些年来,虽因实施资本主义而累积了许多钱,却因不知如何善用,而衍生出许多社会问题,完全没有显现出富有后的高贵庄严,原因就是缺少这种文化背景。
因此我就想要发展一个合乎佛法的工商文化,把佛法的宗教精神注入。经过思考后,我觉得我们可以做一件不太困难的事,就是重新诠释佛法。其实佛法里面原本就有,只是被诠释得偏差了,在大乘佛法里,就提到我们要庄严佛土,这与基督教的荣耀上帝是类似的。「佛土」就一般的解释来说,好像不在这个世间,但我要解释的是:「庄严世间,即是庄严佛土」,不过要做到这点,必须把「世间」全等于「佛土」。我们要拿什么来庄严世间、庄严佛土呢?我们要拿佛性的特质、毗卢性海的特质来注入这世间,也就是平等、解脱、清净、不二、无分别、包罗万象、整体一致的特质,与西方文化标举的真、善、美、和谐的特质相近。我们要拿这些美好的特质来庄严佛土、庄严世界。
世间这些东西都是有相的,都是在被知的范畴里,在被知、生灭中,所以是无常的。就时间上来看,毗卢性海却具有「恒常」的特质。不过在世间的有相、无常中,我们仍然可以显现佛性的特质,只是以另外一种形态呈现而已。有关这部份的工作,我们已在「佛学与科学研讨会」中做了很多,也了解科学中许多定律、原理的特质,是可与佛性的特质相合的。我们要怎样庄严这世间呢?就是拿这些佛性的特质,在有相的世间显现出来,精益求精,不断地改进,这便是在庄严佛土,也是我们希望去做的。
当然这样的观点对于习惯接受显教的人而言,好像改得太多了,会不适应,而我也并不想把大家调到不适应的状况,我只是提出这个想法而已。你原来以毗卢性海、解脱门为努力的目标是可以的,但不能把它当作最高的目标,它后面还有一个更高的目标,那就是出菩提路。我们千万不能把出菩提路,当作是降低水准,误以为出菩提路是从最高的毗卢性海降到世间。降到这个世间做什么呢?就是把这个世间还没有入解脱门的众生,一起带到毗卢性海去。出菩提路正确的解释是将世间建立成──人间净土,这就是佛世界,这世间就是毗卢性海,所以出菩提路是比入解脱门更高的目标。
十二地菩萨是入毗卢性海,十三地菩萨则是从毗卢性海回头,倒驾慈航,出菩提路入到这个世间,永无休止地建造佛土。而佛土在哪里?就在这里!它不是无形无相的,而是具相的、真实的,你现在就置身在这个世界里。然而要怎么才知道已经把佛土建得很好了呢?就是要愈来愈慈悲,愈来愈平等,真相愈来愈清楚,这不正是科学所努力的过程?从近几百年艺术发展的轨迹看来,艺术是不是也在做同样的事?虽然终极并不是圆满的真、善、美,但是愈来愈好,而且永无止尽地在进步,这就是这世界本身的现象。
我认为如果佛法在这方面没有做调整,就是没有看到这点,因此就没有进步;我们希望它在这方面愈来愈进步,就必须做些调整。
佛世界是很大的,从佛的角度来看,即使这个小世界及许多其它小世界,都不会被舍弃,就如同普贤菩萨的大行,他完全没有要脱离这恒河沙数世界,各个世界任何一个众生,他都没有舍弃不管,他一直都再回来入这个世界。
所以,最早我在想这个问题时,以为需对佛教作一个宗教改革,但深入了解以后,发现我想要做的,佛法里面都有,我想要修正的,佛法里面也都具备了,只是现在佛法里面多了一些解读的偏差,所以我不是改革,只是把偏差扫除,并没有提出释迦牟尼佛没有讲过的东西。至于这些解读的偏差也是无可厚非的,因为这是对当时不同程度的人所做的解释,而现在我们已经走到另一个阶段,原有的诠释是要调整的,若不知调整,是对佛法了解不够深刻。
现在我要证明佛法原来就是这样的,请大家翻到《圆觉经》〈清净慧菩萨品〉里讲「如来随顺」的这一段:
「善男子,一切障碍即究竟觉;得念、失念,无非解脱;成法、破法,皆名涅槃;智慧、愚痴,通为般若;菩萨、外道所成就法,同是菩提;无明、真如,无异境界;诸戒、定、慧及淫、怒、痴,俱是梵行;众生、国土,同一法性;地狱、天宫,皆为净土;有性、无性,齐成佛道;一切烦恼,毕竟解脱;法界海慧,照了诸相,犹如虚空----此名如来随顺觉性。」
我本来想要改革佛教,是因为喜欢如来随顺觉性的境界,所以会觉得一般佛教在这个地方的解法不对。
再来是《华严经》里的一段文字,也是我们修内证时要修的,那是我师父在我一开始修内证时加进来的:
「心、佛、众生三无差别,实相现前,如如不动,自觉、佛觉、众生觉一如无二如之旨,直趋无上正等正觉,究竟涅槃。」
这里是说心、佛和众生,三个都没有差别;既然没有差别,所以就不可以把众生舍弃,同时也不能把这个世间视为火宅。而「实相现前,如如不动,即自觉(自己的觉悟)、佛觉(佛的觉悟)、众生觉(众生的觉悟),一如无二如(通通是一个真如,没有第二个,是完全一样的东西),直趋无上正等正觉(十三地)。」这个时候是彻底地把世间、出世间打成一体,所以是最高的。并不是说这只是回头倒驾慈航,来做做救度众生的好事;而是这个世界本身就可以化为佛土,可以成就十三地的佛土。
我们再从「简修法」来看,其中也含有这个意思。我们修法请本尊来,与我们合而为一,在这个过程当中,本尊就代表佛,他跟你的佛性是相应的。这个法就是在演一个程序,把臭皮囊化为本尊,也把这个世界化为本尊的世界。所以这个法本身就是在改造世界、改造众生,它是入到这个世界来的,并没有要逃离。如果好好修,本尊的功德、智慧、神通力全都会贯注给你,本尊的健康、寿命也都会加持给你,你是不是变得更圆满呢?同时是否也代表这世界更完美了呢?这个法本身就是在执行十三地菩萨的工作,而你在修这个法时,便是与诸佛一起执行这个工作,当然也就会让这个世界愈来愈好。
或许各位会想:这个世界当然是有生灭的,迟早会结束的,生生死死的,有成住坏空的,时时刻刻在起变化的;然而它如何才能表现出永恒的常性呢?我要告诉各位,它仍是可以表现的,虽然所表现的方式与毗卢性海的那个常性不同,但还是表现了轮回,不断地轮回,不断就是它的常性;同时它也表现了空和广阔无边的特质。也就是说,这个世间可以永无止尽地改善,这个「永无止尽」就显示了无量无边的特性,即使是生灭的世界,仍然可以表现出这个恒常的特质。当然这个特质与毗卢性海稍有不同,一个具相,一个不具相。然而在具相、被知的范畴里,表现的是另一形态。所以我们可以在世间找到佛世界,并建立佛世界,可以永无止尽地趋近于圆满。
当然,倘若各位的修行工夫还不到,心还没有开悟,可能没有办法体会这种永无止尽的完美,那么各位还是可以先做入解脱门的工作;但是要知道那不是修行的最高境界,不是修行的终极目标,在这之上,还有十三地菩萨所要做的永无止尽的工作,这是我们需要调整对佛法的认识与实践的地方。我甚至希望将来佛法在做这个工作的时候,能够一代代累积改善这个世界,而不是每代都要从头做起。
另外,大家可看看被我们视为外道的欧美国家,他们在科学上、在求真方面,一代代不断地推进,而有今天昌明的科技;他们的政治制度,也是从君王专制,不断改进成现今的民主制度;在社会条件方面,我们发现近几百年来,他们也有长足的进步。但反观我们中国,从宋朝以后,文化并没有什么进展,原因之一便是没有累积成果,我希望将来我们能够做到这点。同时我也要说明一点,也许有人会想:「你这样的说法,是入了毗卢性海的人才能做的;我们根本还没有到,怎么能做这种事呢?」我想要回答这个问题,可从几方面来谈:
第一、你看欧美那些没有佛法的国家,不曾到过毗卢性海,他们能做到的事情,难道我们做不到吗?
第二、当你在修我们的「简修法」时,就已经踏出这一步了。
所以没有一定要修到高水准才能做,因为佛法本身就是宇宙、人生的真理,不管你要不要给它加上「佛法」这个名字,这个真理都在宇宙里运行。就如同「万有引力」、东西会落下来这件事,在牛顿还没有发现它的时候,东西就会落下来;不会因为你还没有学到万有引力,东西就停在半空中不落下来。佛法的真理就是如此,不会因为你说祂是佛法,祂才这样,你不说祂是佛法,祂还是这样,事实上,佛法本来就是这样的,而且正因为祂早就如此运行,所以欧美国家才能表现出来。二者的差别只是看得透不透彻,或是抓到巧妙的早晚而已。这是普遍的宇宙真理,不会因为你骂祂、不相信祂,祂就不见了,你看不到祂,祂还是存在于这个宇宙中的。
此外,《金刚经》中有句话:「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若见诸相非相,即见(现)如来。」「即见如来」,那如来现在哪里?怎么现?就是由出菩提路,建立报、化二土,把这世间圆满成佛世界这种方式来现,也就是刚才我说的,把佛的特质呈现在世间。我们把本尊请来,然后住顶,合而为一,本尊即是借这种方式呈现于世间。还有持咒时,最好能持到由本来面目在念这个咒,这也是一种现法。一般对「现如来」的解释,大概是现在一个虚无飘渺的世界里,这样的解释就不实在了,是非实相。
另外《金刚经》还有两个偈子:「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一切无为法,如虚亦如空,如如都不动,万法在其中。」
所以从以上各点可知,佛法本来就是这样的;至于大家所得的印象不同,那是因为听到一些偏差的解释,而我所引证的,都是从经典里面而来。所以,在我这样的观点之下,你对人生的看法与做法就会积极起来,不会觉得这个臭皮囊、这条命迟早都是要死的,活那么久做什么,早点死算了。因为这种想法是不对的,不够庄严,我们虽然寿命有限,但可以努力变得比较长一点,像现在一般人可以活到八、九十岁,再来可以活到一百多岁,最长的可以活到两百多岁,而莲华生大士活了八百多岁,这就是在寿命上的改善与进步,也就是在庄严世间、庄严佛土。当你以这样的心情在活时,就会满足一点,而不会觉得活得很无奈、很无聊,整个生活态度会变得完全不一样。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来,对一件事情的态度和看法,会影响到我们的作为。
资料记录-赵义梅
资料整理-吕秀玉
《金刚经》的实践-建立人间净土 梁乃崇教授 【...
「心」与「物」──探索心物的本质 时间:2004年...
十二因缘 梁乃崇教授 (一) 无明→行→识→名色→...
享受修行 时间:2005年2月13日 地点:崇友人文讲堂...
现代的佛法 梁乃崇教授 我今天要讲的是「现代的...
开悟 梁乃崇教授 有那一点开悟的经验,对修行来...
从亚洲金融风暴谈返璞归真的生活方式(下) 梁乃崇...
我、人、众生、寿者相 梁乃崇教授 有关「我、人...
回头是岸 梁乃崇教授 「回头是岸」在佛教里常听...
一心多用 梁乃崇教授 这个题目本来准备讲给在P公...
回头是岸 梁乃崇教授 「回头是岸」在佛教里常听...
探究真心(上) 梁乃崇教授时间:91年8月11日地点:...
佛教的财富观 梁乃崇教授 各位先生、各位女士:...
探究真心(下) 梁乃崇教授时间:91年8月11日地点:...
现代的佛法 梁乃崇教授 我今天要讲的是「现代的...
自性与生死 梁乃崇教授时间:2002年7月20日(星期六...
佛法与人类文化 梁乃崇教授 【引言——人类的问...
我们的未来 时间:90年1月14日公益讲座地点:清大...
《金刚经》的实践-建立人间净土 梁乃崇教授 【...
理性与感性 梁乃崇教授 当我们恢复感性直觉(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