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在当下
梁乃崇教授
时间:91年12月16日
地点:厦门精舍
纪录:廖堂顺
整理:丘英美、汪满妹
※能知能觉有主动权
吴女士问了能知和被知的问题,这个问题大家都听过。当然,「被知」我们都很清楚,「能知」就比较不容易体会。刚才我们做返闻闻
自性的练习,自性就是能知,我们要体会自性,就是体会能知能觉。如何体会能知能觉?我们有一个方式,可以让大家感觉比较真确一点──就是能知能觉有主动权!所以你只要体会到自己主动的能力,感觉到主动权,那个就是你的能知。譬如说你现在到这里来听法,是你主动决定的,也就是你的能知所做的决定;反过来说,如果你不想听我讲话,不想听也是你决定的,也是你的能知所做的决定。所以,你能够完全自主的下决定,就是拥有了主动权。
※体会到主动权,就可以体会到自性,就可以体会到能知能觉
体会到主动权,就可以体会到自性,就可以体会到能知能觉了。大家都知道,我们每天要做很多的决定,你要决定吃饭,你要决定睡觉,你要决定到哪里去,这些都是你的能知能觉在做的决定,一旦体会到你的主动权,就可以体会到你的能知能觉了。即使你要把决定权放弃,譬如说我现在不决定了,吃饭还是不吃饭,靠别人帮我决定;要不要信佛教、要不要
修行,靠老师帮我决定。这个要靠别人帮你决定,要放弃自己的决定权,也还是你自己决定放弃的,像这种绝对的主动权,任何人都无法取代,这个就是能知能觉的主动权。
每个人都有主动权,主动权在哪里?主动权就在能知能觉这里。你只要知道这一点,就会晓得你时时刻刻都在行使你的主动权,也就是你的能知能觉时时刻刻都在发挥作用。你们如果可以把握这个方式,就比较容易体会到能知能觉了。
为什么这样比较容易体会得到呢?因为这种讲法是当局者的讲法,而不是旁观者的讲法。过去我们常常讲能知能觉是空性,是无……这些都是旁观者对能知能觉的描绘,对你们而言,还是隔了一层。但是如果用主动权来作诠释,听者就不是旁观者,而是当事者,是以当事者的观点来讲的,所以你们会觉得很直接。
※在纯粹的能知状态中,你会有永恒的、虚空的、无穷的、平等的感觉
用当事者、主动权这样的讲法,你如果能体会到一些感受,你就在纯粹的能知状态中,也就是在自性中,或者说已靠近自性了。那时你会有什么感觉呢?你会有永恒的感觉;此外你还会有一种虚空的感觉;再者你也会有无穷、无量无边的感觉;最后你还会有一个觉得万事万物都平等的感觉──这些感觉是每一个人都知道的,当你有这种感觉时,其实你已经靠近了能知,或已经在纯粹的能知的状态中了。
以上所说的这些感觉,每一个人都可能体会过,我们可以马上调查一下:对于永恒没有感觉的请举手,也就是不知道永恒是什么的请举手,没有!对虚空、这个天空没感觉的请举手,也没有!对无量无边,无穷大没感觉的请举手,也没有!对于什么东西都一样的感觉,不知道的请举手,有!怎么会不知道呢?譬如说你的一块钱和我的一块钱是不是一样?这个一样的感觉没有吗?有!就是这个!我再问你们:你的一百元跟我的一百元是不是一样?
问 : 刚才的一样是说万事万物都一样。
师 : 你只要有其中的某一个一样的感觉就可以了。当你开始知道这个就叫做一样时,接着就要持续做到别的一样,如果能够做到冤亲平等──仇人和亲人一样,那个一样就跟我的一百元和你的一百元一样,是同样的道理。当然你可以说:我做不到冤亲一样。没关系,但一样、平等你总知道吧?像永恒,我们也做不到,但是我们懂,我们知道什么叫做永恒,是不是?
大家对这四个感受没有问题,这些你若懂了,就是懂了
菩提心,就是懂了能知能觉,虽然你可能做不到,但是只要你懂,你就有机会做到!如果你完全都不懂,那又怎么能做得到呢?这是可以实践的,而且在实践的时候,我们知道我们在实践什么。
这种讲法也可以用在返闻闻自性上,当你返闻闻自性做成功的时候,就是对以上讲的永恒、虚空、无量无边、一样等等状态的心,都能够体会,都能够落实。所以能知能觉是非常平常的事情,是我们无时无刻都在用的东西,并不难,更不是遥不可及。关于本来面目,当你还没体会到时,你会觉得比登天还难;但当你真正体会到的时候,你就会觉得比喝白开水还简单了。明白这个道理以后,能知能觉就没有登天那么难了,而大概只是登楼梯而已,差不多是爬几层楼,不会超过10层(一楼比喻一地,十楼就是十地)。
※当下就是当局者,就是当事者
问 : 请问梁教授,常常听人说:把握当下!而当下的意思又好像不是指现在……
师:当下一般把他解释做现在或此刻;但是我觉得它的意思好像超出这个,真正的意思不是这样子,但是没有人讲得出来。我今天就把它讲出来:当下就是当局者,就是当事者,不是旁观者的意思,当下真正要表达而又没有表达出来的东西就是这个。
我们太多人都是以一个旁观者的、无明的、不自觉的角度和立场来想事情、做事情!譬如说我们在讲本来面目时,那个本来面目就好像是被你拿来讲的一个东西,本来面目怎么可以被你拿来讲?本来面目就是自己,那个讲者就是本来面目,它是不可以被讲的,它是能讲,它是一个当局者,是一个当事者,不是一个旁观者。所以「活在当下」的意思是 : 我是当局者,不是旁观者!但是这个东西就是讲不出来,好难讲出来,它真正要表达的就是:那个行使主动权的主体,现在要行使我的主权了!
※只有「活在当下」——做个当事者,才能成就功业
通常人们都没有行使主权,都把主权放弃了,那他就变成一个旁观者,好像跑到别处看着自己,自己好像是被另外一个人看着。一般我们在叙述事情时,都是以一个旁观者的态度,尤其是从事学术工作者,由于学术研究要客观,一客观就变成旁观者,而不是当事者了。当事者想出来的办法都是非常直接,而且简单好用;反之旁观者就像一个很有学问的人,讲起事情来洋洋洒洒,丰富得不得了,但听众听完以后却不晓得怎么拿来用,因为讲者只是一个旁观者,学问只是拿来讲的,本来就没有要把它拿来用,因此旁观者所能成就的事业是学术,而不是功业。由此可见,角度和立场不一样,结果完全不同,确定你的立场是旁观者或是当事者,是非常重要的。
再谈到企业管理,像彼得杜拉克、彼得圣吉、波特这些企管大师,他们写出来的书,读完以后不晓得怎么用,因为那个东西本来就只是拿来做学问的,不是拿来用的。而奇异公司Jack Welch的自传就不同了,它所呈现的全都是当事者的言语,所以我一看就懂,也晓得怎么用,因为他讲的就是要拿来用的,而且马上就可以用。当然这也牵涉到阅读者的立场,如果读者是用旁观者的立场,去看以当事者的态度所写出来的自传,他就会觉得这本书写得好烂、好平庸;但是如果自己就是一个当事者,去看当事者所写的书,一定会觉得好高兴、好喜欢。
这就牵涉到立场的变化了。要反省到立场这里,就是要有能力反省到十二
因缘的「无明」,也就是能够反省、自我检查到阿赖耶识这里,不然你就看不到这个地方。所以,如果想成就事业,把事情做好,你自己必须要变成一个当事者,所有的事情、想法,都要以当事者的立场去想、去面对;如果你始终站在一个旁观者的立场,冷眼旁观,是绝对做不好的。
例如下棋,所谓当局者迷,为什么会迷?因为当局者实际在那里做。为什么旁观者清?因为旁观者在那里冷眼旁观,并没有做,所以他是轻松的,输赢对他来讲也是无关痛痒的。再如同我们看球赛,看得投入的球迷,已经把他自己变成当事者,好像自己进场去打球了似的,这样子的观众才会有热情。如果只是一个旁观者,输赢没关系,不过看球而已,就不会有热情了。所以,当一个人是旁观者的时候,这个人一定冷冷的;反之如果是一个当局者,他一定会有热情。
修行也一样,如果你们还是以旁观者的立场来修,是不会产生热情的。有一个很好玩的特征,如果你是一个旁观者,那么修行时便不容易有feeling,而做事情要有feeling也很难,大概只能很理性的冷眼旁观、隔岸观火。要想对事情有feeling,必须是个当事者才行。
※要做修行的当事者,不要做修行的观察者,才会真正的修成
要做修行的当事者,不要做修行的观察者,才会真正的修成。因为修行的旁观者,只是在旁边看而已,是没有办法修成的。我们有很多人,终其一生,只是一个旁观者,从来就没有做过当事者,而且也无法审查到自己只是一个旁观者,这样子就没有办法悟到本来面目了。总之,想要体悟能知能觉,修行时你一定要是当事者,一定要在当下。
问:假设我们一直都是在当事者的状况,会不会形成入戏太深的状况,就是粘上去了?那要如何平衡,提醒自己保持一份出离的心?
师:做为一个当事者,常常会在这个
世间迷得太深,也就是在被知的部分迷得太进去了;但如果你学了我们的
佛法,佛法就会教你如何体悟能知能觉,配合着当事者的态度,那就回来了。当然,如果是一个没有遇到佛法的人,或者没有学到像我们圆觉宗这样的佛法,虽然是一个当局者,但可能不晓得要回头去体悟能知能觉,就容易迷在被知的部分。不过,由于你不以旁观者的态度面对世间事,还是能把世间事做好的,大概不会成为一个学问家。
话虽如此,但是这个旁观者和当局者,仍有好多不同的层次。有些人对某些事情是当局者,可是对某些事情又变成是旁观者,这个变化还是很多、很复杂的。譬如说大部分的中国人,当他在吃东西的时候,都是当事者;但在看书的时候,却常常变成旁观者。也就是说,中国人通常在用视觉、听觉的时候,做旁观者的机会多一点;但在吃东西的时候,又都变成当事者了。所以中国人很会吃,吃的文化很发达。
问:请问老师,如果我们要体会能知,尽量自己做一个当局者,行使自己的主动权,但是这样好像还不够,因为我们难免要跟同修在一起,他也许是走不同的路线,他自己也觉得他在他的能知,他是当局者,尽管我们看起来觉得他有点偏离,我们又要如何让他知道这种情形?
师:当局者当然指的是局内人,若是旁观者,那就是一个局外人了。遇到这种情形,我们要尊重别人,这个人可能是你的亲人,也可能是距离你远一点的人,不管如何我们都尊重他们这些旁观者。但是我们可以讲讲我们的体会,只要你对当事者和旁观者有深刻体会,不妨表达一下你的见解,别人听或不听都给予尊重,只是给他们机会,如果你都不讲,或许他们从来没听过,也没想过。从中我们可以学到怎么度人,并且认清每一个人都是有主动权的,我们要尊重他们的主动权,这又是另一个层次的功夫了。
问:请问老师,是不是可以讲一下,我们看书时,是怎么知道作者是以一个当事者或旁观者在写书?
答:这个不容易,要你自己体会到「什么是当局者」、「什么是旁观者」的时候,一看就知道,如果你自己都还搞不清楚的话,那是很难看出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