禅修的开发过程
-------与无锡居士对话(妙戒圆净记)
一、 问:如何在作用处回照和开发本性?是不是行住坐卧先观空?
山人答:观空容易死,悟到空是可以的,悟了以后,这个空它本来没有东西,但是一切的境界都是它的显现,然后明白不二,但悟其空性,不要执着于空,直接一点,因为有的人住空久了,他要离开空很难。
二、 问:有本书说如果悟到本性的话,要安住在无分别的空?
山人答:这是其中的一个方便,如果更直接一点的话,直接看念头的源头,那么他就可以不管空,但是空可能是一个过程,他也会经历这个空,但是他不是有意地坐在空上,就是不经历空的观念,但是要达到空。
三、 问:这个空前面加了无分别,就不是纯粹的空了?
山人答:那就不是有意去观空了,是知道一切本来是空的,如果悟性高的人,他悟到本来空,他就无分别,无分别就无所住,无所住就不会执着,不会执着,他的身口意就不会在作用处产生障碍,自然显现空空不空的妙用。
四、问:我觉得无分别是离开文字、语言思维、作意的?
山人答:对,离开观念、语言、文字的概念和境界感受,他都要离开一切有为的作意的。
五、 问:感觉本性是一个知道的知?
山人答:这个知是见到本性,入门的地方,无分别的知,就是空寂,这个知就是灵知,能说话、做事的无分别的灵能,这是禅宗第一关,最初入门的地方,就是知“本有”,还不够的,要在一切处,就是说在你六根的作用处,起心动念的一种境界当中,都要了悟,都是本性的作用,一切境界都是本性显现,而且如如不二,全体圆明,这种悟就是彻悟,悟的很彻底,极乐世界和娑婆世界是不二的,在我们的本性当中都是它的体现,是它法尔的体现 ,凡夫身和圣人身是平等一如的。这个能作用的主体,我们所谓的灵知觉性和作用的地方,说话、做事以及所作用的对象境界,这三个如果是一体的话叫互回,禅宗讲互回,却是一道的,这是活的,比如你从这里说出话来了,这句话又在境界上起反映了,反映你又知道了,又知道这个反映了,都是本性妙用,这宗门下叫互回境界,是互回的,是流动的,这里面你没有一个地方不是本性的作用,没有一个地方不是本来,(缘起法里因因果果全部都是本性的显现)智慧越高,照得越透,那么你对境界越明朗,作用也越活,这个就是大菩萨,小菩萨的不同,有的人只能看到自己,只能照到目前一点点,他不能圆照法界,不能圆照一切众生。
(插问:这就是主人翁禅?主人翁禅始终有一个这是我的本性讲话,我在做功夫,死的时候我要到哪里去,我有个主人公在,我睡觉得对候,是不是知道,一直提着这个,甚至自己飘出来,这是我出来了,主人翁禅找到我的本性,他还不能圆到无情众生,山河大地是他的依报,外在的,也是本性显现,这方面的悟性还不够)对,主人翁禅,一个是作为过渡,明白了本性是可以的,但是很多时候,他会把这个当作真实的道,像湛愚老人的心灯录、王阳明,他就执着这个禅,这人上灵圆,他就执着本来,你就在这上面用功,然后起作用,发神通都是它,那么这就是主人翁禅,禅门的外道(插:他没错啊)他还有个东西,那个执着严重了就是邪道了,(插:天台宗观介尔一心与主人翁禅好像是一样的。)一心是法界之心,这个法界之心在没有悟入之前,要借现前一念这个意识的心来作功夫下手,但是你见到三谛圆融道的时候,三观一体的时候,这个介尔之心就消融在法界的缘起之中,三千就是一念,一念就是三千,无大无小,那么这个之前主人在哪里?如果有主人,比如说我是佛,是主人了,佛会说我是佛吗?但是应众生机方便说是可以的,(插:那天台宗把一念作下手处,那禅宗把主人翁禅作为初步入门下手处,)那么这个祖师就有善巧不善巧,善巧的话给你一个台阶,再把你台阶挖掉。这是善巧的,如果不善巧的,就会把这个台阶当实有,站在上面就产生邪见,本来无法的,就是执着为有法,有一个我,有一个傲气啊,有一个我的功夫,我的光明,我的境界就出来了,这个很危险。
现在这个社会上很多人都这样,而且跟你讲话,他有一个冲的东西,我怎么样,跟你比一下,有这些东西出来,这是佛教里面的禅门的外道,斗争性就会出来,所以这里认得的,是自救不了。古人讲夜夜抱佛眠,日日共佛起,如果从这里认得的,恐怕自救不了,恐怕有问题,要看什么人,如果这个人是无我的,他知道就可以了,可以起妙用。如果这个人,有我呢,他说你转头转脑干什么?比如说叫他名字,哎,你转脑干什么?这是谁呀,他就明白了,噢,这是我,如果有个我在,再不经过打磨的话,他就完了,他就很辛苦,他要怎么保持我,怎么入定,觉照,保护它,太辛苦了,这就是过去留下的痕迹太重,自我、自己要用功,我要怎么进步,我要怎么学习,对法,对理论、对境界舍不得放,对自己的功夫舍不得放,那种人就会住在上面。
有的人一悟便休,他明白了,他没有自我,没有主人,没有境界可得,他说一切都是佛性作用,显现,哎呀,他就睡觉,吃饭就吃饭,他说什么叫妄想啊,什么叫生死啊,都了不相干,他就很自在。但是他会有的,有境界动心,但是一动就知道,一动就放,他就不执着,是悬崖撒手啊,自在得很,他是大丈夫气概,一悟便修,很彻底,他不想给自己住,住在佛号上,住在某种道理上,住在身体上,唷,身体很舒服,还不想离开,那么他没有这些。
很多修行人是为世俗来的,哎呀,我有病,我福报不够,怎么样,我要到哪里去,自己要了生死,有很多很多的目的在这里面,那么在修行上,他就有执着,他要我要不断地学习理论,我要见很多的师父得加持,我要把身体修好,福报增长,等等,都要,那么肯定他有个要的主体主人公,我要的,我要作这样的事的,他时间停留长了,那么他就离不开,师父就要破他,破他很难受,因为他习惯了,离不开这些。
但有的人一开始就没有为这些来,一开始就我一定要成就佛,生死什么,这些没有什么关系,世间的烦恼和我没什么关系,问题不是我的,他一开始有大气魄,本来就不为这些来,一旦他明白,噢,这就是我们的本性,这就是不二的理性,这个就是无上的道,他一下子就好了,他还拘束什么,拘束干什么,拘束境界干什么?为生死来干什么?不为生死,那些理论,都是故纸,他说有什么用,活泼泼的就在现在,当下起用。但是里面找不到一个东西,没有东西可用,这就是禅宗的上上机,一悟便了,就很透彻,他不在功夫里,(插:悟了以后把自我融化掉很难),就是要你明白,没有自我可化,要你悟到没有自身的主体存在,没有生死,了生死干什么?(插:就我而言我还是有我的,)是的,你还是没有悟透嘛,悟力不够,定力有,本性也明白一点,但是悟性不够,为什么悟性不够,心中的文字太多了,依傍文字太多,你的思维不离文字,不离道理,你的悟性就没有,因为文字是什么?它都是有对比的,有我和无我,生死和涅槃,它的任何一个概念,它都是有对比的,没有独立的概念,有天必有地,有好必有坏,有男的必有女的,佛任何时候说法都是有对立的,以三谛说法,佛对治众生烦恼说法以第一义谛,然后转世俗谛,以世界悉坛说法等等,任何说法都是有对象的,任何对象境界都会升起另一种智慧的,有对立,那么一个悟道的人,他照破了对立,把对立照破了,把文字概念照破了,把自我照破了,那么他就是宇宙,就是法界,就是一切(插:那么文字起什么作用呢?)文字是对没有开悟的人作引导作用,是借这个文字来开晓他的心,心开意解,明白以后,他就丢掉了,没有道理了,他在这个层次上没有对立了,另一个层次上又不能产生,以后更加深,更加细,再通过观照,师父引导,再化解,化到后来,彻底化掉了,比如说五乘次第中的人天乘、声闻缘觉、菩萨、佛乘,他是一层层,龙树菩萨也是一样,开始他破外道之见,破凡夫之见,破声闻、缘觉,破菩萨,最后连佛的知见也破掉,这是见文字破文字,看你着在什么地方,这是龙树菩萨中观论,破的干净了,外道的知见破干净了,你还想外道干什么?外面世界和你无关了,人的境界破掉了,凡夫的境界和你无关,(插:文字可以帮助我们有悟的体验)但是这个已经超越文字范围了,那么你心中就没有文字了,(插:是没文字了)那就对了,那是另一个境界,就善用文字,这是妙用,(插:我最初得到老师教益,是知空者谁?)大乘止观里,慧思大师,他讲一个人修到了空性,但是他会住到空上,他说这个时候要回光返照,知空者谁?这个就是参究,禅宗以空为起点参究,有的是以念头为起点作为参究。它是空为起点,很多修道的人,他有定力就定在空中,那么祖师就鞭策他,那么在空里面,谁知道空?这个一照,空就脱落了,他本性就显现,活起来了,脱落以后,连这个知也化掉,也要化掉,知也化掉,不过这里的人很难把握这个,把知化掉了,又没有着力处,提起这个知才有力量,(插:我现在离不开这个知)这个在知当中又要照透这个知,化掉这个知,就没有知的,是照,不是知,(插:我好像觉得照就是知,)不是,知,有个我在知,有一点着我的(插:那么无分别的知呢?)那不是知,是照!是四面八方同时的,知是在这里的,在前面的,就是念咒,知在念咒里,咒是什么呢?在念咒的时候,你是朗照的,整个都是明朗的,咒只是其中的一个作用点,你在念咒,是你的照显现了这个咒,那和知不一样,照是道用,是道的作用,知是功夫的一个地方,悟后作功夫的地方,(插:老师说的照是道用,真好回答了我刚才问的一个问题,就是如何在在作用处开发本性)刚才讲到作用处开发本性,是活的,为什么,他的能照的体性是空的,他的作用是应机而用的,就是六根都在用嘛,用的境界的反映这里面都是活的,全部在照用当中。
如果知呢?就会因住我的作用,我什么说话,我作什么清清楚,明明白白,(插:我是这样的,比如喝茶,我不会去联想,)你不用知道喝茶,这个茶和周围的人以及你的动作,都在照里面,不仅仅是知道喝茶,就是临济祖师讲的照用,有的人开悟见性了,有人先照后用,有的人先用后照,有的人照用同时。
六、 问:怎么样照用同时?
山人答:这个是你,比如在显现当中都知道、都在照、都明朗,但是你要怎么作用呢?照了以后,知道它需要什么,某个人需要喝茶,我给他倒茶,某个人要听什么话,我照了以后才跟他说话,这是先照后用;第二是先用后照,就是某些因缘,他先这样用,用了以后,照一下我效果怎么样?比如我话讲了,你有什么反映,我要照一下才知道,这是先用后照。但是照用同时呢,他在照的时候,用已经出来了;在用的时候已经知道了他什么反映、变化,同时都知道,叫照用同时。
七、 问:那是不是在用的时候,心始终是不动的?
山人答:他动和不动都没有,连个不动都找不到,连动的也找不到。
八、 问:我在电话里问老师,能善分别诸法相,于第一义谛无动转?
山人答:这也是方便说。(插:那是不是照用同时?)也可以这样讲,这是对不明白的人作如是说,如分开说吧,意思说要善于观察(插:体是怎样?用是怎样?)对,对明白人来讲,他这两个概念都不存在,连一个不动都不存在,连一个善于分别的心都不存在,只是同时显现,比如说看电脑,里面的问题一看到就知道了,这个人为什么这样问?回答已经写出来了,这叫照用同时。
(插:那我还要想想怎样善巧地回答他)那是先照后用。如果你不是知、是照的话,就是不仅仅限制在文字里面,照,是照透文字的背后,他这句话还要照透这个人为什么这样写,照力是不同的,这个照力的差别很大很大,非常大。那么你现在不是用知,要用照,(插:我感到用知很受用)用知,还有功夫在,用照就没有了,(插:我有时觉得无分别的知就是安住当下,当下在用功,圆明呢?)这一切都是,山河大地都是,好的事,坏的事都是。(插:我明白了,要是当下还有当下在,要是圆明就突破了这个当下的概念。)是的,有的人修行,他很正,持戒做人,很精明,他一点错误不犯,要把自己守得很精,当下不能失掉,要念念知,念念觉,但是照的时候,他活了,他是随缘而现,有的人悲伤,那么他就显现悲伤,他快乐就显现快乐,悲伤就悲伤,快乐就快乐,他不会说,噢,悲伤不好,快乐好,他就不需要了,倒霉就倒霉吧,自己摔了一跤,就摔了一跤吧,起来就起来,像庞居士不是摔到大桥下面,他的女儿庞娟过来也躺在他旁边。这样的境界,人就不会把我的门槛守得很精,我要做得特别好,我不能错,我一定要对,你们错不要紧,(插:就是自我的形象)对,是自我的形象,到了这一步,他有个透关的功夫,种种的事情到来他没有得失心,失败就失败了,他不会说,我这个失败,一定要转成成功,怎么好,他没有这个的,随缘兴,随着种种的因缘升起,而兴起我们大道的作用,种种因缘都知道,一切都是助缘的,达摩祖师说随缘,就是任运,任命运的,禅宗叫任运功夫,第一知是保,保养圣胎;这个照用,就是任的功夫,叫任运。这个把知一放开就大了,知在呢?就是有个东西在的,有一个知在,是说知的那个作用在,守着它的。照呢,就放开了,现在念佛也好,持咒也好,都在朗照当中,然后你这个朗照就起作用了。
九、 问:那个无分别的知,还很薄弱,常常还覆盖呢,那现在变成朗照,会不会踏空呢?
山人答:你在知上再照,是现照,这是禅宗向上成道的秘诀,能不能转过来起照,能不能照透根身世界,这是成道的秘诀,这和大圆满脱嘎是一样的,你照后朗照着,照身体的气脉,一照就通,哪里有舒服,一照就化掉,有妄想一照变成妙用,这是很殊胜的,这时全靠照,大圆满还要靠太阳,这些光来引这个照,禅宗不需要这个,就直接起照(插:大圆满靠太阳,还要靠水晶球什么)对,引出照而不是知,它朗照当中和这些光相映引发出来的力量,而且它逐渐逐渐会开发觉性中的五大智慧,五大种能量,五种光明,然后你真的就是说会放光的,后来,这个光是看得见的很大的,很大能量的,手一举,这道光就出去了,眼睛就有两道光,叫远通水光,是从中脉心轮里面出来的,通过背后,通到眼睛里的光,这个光出来,照到哪里,哪里就显现,就知道什么境界。(插:那神通境界就是这样)哎,不同的气脉,不同的照用都会出来,这是成道的秘密,(插:那外道神通和我们不一样,)不一样,外道他不能虚明,他会执着,他会聚集能量,他会在这个能量上用识神,用功夫去用,这就是外道。他也能有灵通,也知道,那他是执着,(插:那把识神化空,)这不是外道了,识神化掉了,就不是外道了。他就是是进入虚明境界,就是和宇宙的道相应,(插:我现在具体的功夫,离开心意识这一步)你为什么要想到心意识呢?(插:我觉得这一步我能体验到)这些名相到你这里都不要起来,比如说(插:我向老师表达不好表达,只好借助名相表达,)也可以,(插:老师讲知空者谁?本来空的时候,没前念没后念,在空的时候找到一个能知道空的这个主人翁,这个肯定离开心意识,肯定无分别)对,(插:现在老师提示要求,知了以后,还要照,照用同时,我今天第一次听到,)对的,你能够明白在无分别当中起照,有体,得体性一如,它是无分别的,就是知和空是不二的,知空不二就是法身,但是你不去朗照,法身是素法身,起朗照就是报身,这个照就是报身开发,这个用就是化身、大悲化身的开发,三身是这样圆满的。(插:你在起作用时,又是一个知,又是一个不动你再去朗照不是动了吗?)不是,这里面连知也没有,连不动也没有,它是一片虚朗,身心世界都是它的显现,当然你开始的时候没这么广大,但是你当下是虚朗的照,这个要体会的,不是说道理的,说道理没有用,但是你已经体会到了这个知、空,就是素法身了,就是本性,(插:素法身什么意思)就是没有具报身啊。你报身开发了,就不是素法身了,法身的功德就出来了。(插:我现在讲话也是法身功德出来了?)这是理解与知用,但是真功德还不够。(插:那不是法的妙吗?)是啊,但是这是在凡夫地上妙用,还没有到菩萨地的妙用,还没到佛的境界的妙用,(插:凡夫的妙用与菩萨的妙用,是不是凡夫他没有神通?)不仅仅是这样,很多的差别的,凡夫会受到凡夫境界的影响,凡夫身体的影响,身体没有转,境界没有转,心念当中的功德性、智慧性、光明性、庄严性,没有开发,这些没有开发。(插:我认为凡夫是有分别的,菩萨是无分别的,)这是从本质上的一方面,从这个分别无分别的角度来讲,这个凡夫也可以做到无分别,也可以的,他有几种状态,一个人他有无记性,没有任何事的时候,他也无分别;一种人他体会到无分别,但是不起用,死在无分别上,他悟到了无分别性,但是他没有用,那么这个无分别是凡夫的无分别。那么圣人的无分别,他是真正在任何时候,任何境界当中心没有分别,然后在没有分别的心具足一切功德庄严,这是圣人的境界,具足一切功德庄严,这是圣人和凡夫区别。(插:我看到老师书里面讲到,“游舞”两个字,好像对我有加持,我觉得看一切缘起法,都像游舞一样的话,自然会落到空性里去)对的,(回归到空性)回归到空性,无论禅宗、密宗都是很重要的一步,但是善巧的话不建立观念而入,如果空性中没有概念就是本性,带有空性的概念就是分别,就是凡夫和外道。
(插:我觉得如果悟道的人,他看文字、写文章,像老师这样给人讲法,会不会有落处?)
不会,他是照,不是知,如果知的话,比如知一个烦恼境界,你的知一进到烦恼境界,你的知会染污的,会影响的。(插:但是无分别的知,他不会染污的)你如果进去的话会染污,你会主动地避开,或者主动地转化,不进去,那么只能这样。就是说,你不可能深入到里面去的,但是照可以照到里面去。(插:那照要在悟性很彻很透的前提下才可进去。)就是要做到心中无,没有东西,没有落于概念、自我,他才能照进去。(插:那就是要道力很强的,才敢于进去,否则我不敢进去。)一般是这样的。
所以我们看六祖大师的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他听金刚经,应无所住而生其心,他就悟了,悟了这个理性,般若的智慧开了,但是这个时候,他还要去求法,要去修行,还要找师父等等,其实没有很踏实的,没有证到的。他在五祖接引他以后,去劳作的时候,在这个时候,他的智慧在照,五祖也在加持他,他就证到法身本来无一物的境界,很清朗的境界,所以他精辟个偈子出来: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这个时候是真正的空性,真正的无物的空性,是一丝不挂的,还没有起大用,还不知道怎么用。只知时时勤拂拭。这都是有为的,有痕迹的,没有回到不用修,本来清净的状态,那么这个时候叫得体,证得体性。三更半夜,五祖跟他讲的话是引发了他的照用,他力量很充足了,就引出来了,是过来人示现的,这个时候,何期自性本具万法,何期自性本来清静,本无生灭,何期----就是想不到,一旦引出来,照天照地,一切在里面,一切具备,他就证到了,证到了大用,这照用就证到了,(插:我在高明寺写了一篇知天知地)我今天讲的话就是破你的知,要你在知中不知,不知中而知,然后达到圆知,圆知之后,再离知而照。
王阳明说我们的本性,他说有人问他,晚上睡觉的时候本性哪里去了?他说晚上等于花收了,白天花又开了,他说本性,这是属于他的知,他落在知上,(插:我不是这个知)你不是,他就是有一个主人,(插:我知道他的知是不对的。我觉得净堂有篇文章供养很多师兄,他讲我现在真的知道了性空的道理,真正知道一切的有情无情都是我自性的显现,而且现在要做融化自我的功夫)这句话讲得好,融化自我一个在理上靠悟性的,真正悟到没有自我,这个四大五蕴本来空寂本来没有,这个悟性很重要的,非常重要。第二,已经明白见到本性的知,在知上然后起照,不落这个知,已经知了,不要再知,已经知道打座了念佛了,还知干什么?不要知,不要知的时候,开始慢慢照,你就知道了,前面恍然一片虚明,明明朗朗,(插:我是的,就是不会讲,)这是照的开始,这个照经常会出现的,然后你把打痤当中照的境界,在平时当中,让它显现一下,你就知道照了,或者睡觉,让它进入显现的状态照,一照。(插:我在电话中问老师,老师说要把悟的痕迹化掉,我又有一点感到寸步难行了。)悟的痕迹,在照当中不要想是照,知当中不要想是知,就是去痕迹嘛,悟了不要想到自己是悟了,不是去掉了吗?(插:我刚才想到老师清清朗朗的一句话)就是照,从这里照,如果在这个时候显现的时候,你的知当然在的,这个知被这个境界淡漠了,化掉了,化掉了,你全部在这个明朗当中,这时候就没有身体了,(插:有的。)如果有不要紧,你再定在这个朗照当中,定在里面再返照身体,再返照身体,身体就化掉了,(插:不但身体没有了,全部的缘起法都没有了,就像游舞一样了。)对,这就叫融化,在大圆满口诀里融化,身体的细胞都开始变化了,(插:我看大圆满及老师的大手印直指,全部是很大的加持力。)在融化以后,后来你如果在这个时候显现,莲花生大师,或文殊师利菩萨显现,他们在这个虚明朗照当中,(插:显现他们的形象,)显现出来,马上一道光就和你相融,得到很大的加持力,这是不可思议的修行方法,然后佛的光明,法界光明无量光嘛,跟你的刚刚开发的光相融得到加持,你就印入了这个光明,成就特别快了,这是成就最快的方法,(插:而且我的肉身体已经没有了,消融了)对,那么一片光明当中显现阿弥陀佛就是你,阿弥陀佛所有缘起性的功德,他的愿力在这里体现,就是你的体现,就是光明,然后你就和佛不二了,就特别的殊胜,这是这个时代成道最快的方法。(插:问题是很刹那刹那一种瞬间的感觉,要把握这个机会。)这个在密中就是子母光明相会。这是成道的秘诀,西藏那些成道快的就是这个方法,如果不这样修的话,以自己的力量,不知要慢多少倍。
密宗为什么叫密,为什么这么殊胜?关键在以成就者的加持力,然后融化你的身心,以你的身心的融化回照圣者的境界,得到一致,得到相应,这是最快的方法。这样如果你遇到一个成就者,他能够带你,他很快把你融化进去,(插:他有这样的加持力,可以把你融化进去)密宗的上师都是要成就者,他才能帮人成就,显教没这个要求,显教的祖师只要到信位就可以做祖师,但是密宗里不行,要八地的菩萨才可以做祖师。
修行要找到路,找到证入本性的成就的路,这非常重要,而且要一步一步地来,跳级跳不过去,(插:我以前对无记与无念分不清,)到了朗照的时候,你就会发现,这个作用处它是不可思议的,就是怎么样要保养这个道,不损失,为什么要师父的,他成道很难,他这个朗照的力量加持给众生了,把弟子带上来,自己就停留住了,他上不去了,如果自己一个人修,一直这样朗照,和诸佛祖师相应的话,这一辈子很快就成就,有的三年,有的五年,最慢的七年就成就了。如果他出山太早,带弟子就很难,(插:因为他要分心)不是分心,他朗照是一种能量,是法界道力的能量,他就是照众生,照弟子了,这个能量加持他就少了,力量就不够了,他是这样子,(插:那请上师给我们灌顶啊,他的能量也会少,)是啊,肯定会损失,他会背一些业,你的难受的感觉会到他那里来,那他会化掉,他是因为悲心大,所以他不急于自己早日成就,是生生世世转世来利益众生的,活佛是发了愿的,再来人啊,他说我先不成道,我先帮助大家,是这样来的,因为他真的成了道了,他不会以身相出现,他是以化身出现,(插:那释迦牟尼佛也是化身)对啊,是化身出现。应身是通过胎的,(插:我觉得大圆满、大手印口诀等特别有加持)他是成就者证量里面流露出来的,特别的加持力,不可思议的,所以你得到一次传承,一个成就者的灌顶,这个力量一直会在的,一直连着的,是不可思议的,非常的殊胜,你现在要不守知、不离知,那么目前就是道,但不要守着知,活泼泼地去用,不要担心失去什么,(插:我就担心失去知。)然后你那个明朗会经常出现,因为你有个东西在,障碍你了,守着这个知,反而把明朗放不开,一放开,它就在,它本来就在,那么你经常在明朗当中,融化一切。(插:那个明朗是不是源头?)不是,这里面已经不执着源头了,因为法界都是明朗,就是我们的道,就是报身,就是觉性的全体,为什么叫阿弥陀佛为无量光,他是法界、是无量的明朗,我们现在刚刚开始,这个明朗,它本来具备的,只是被六尘烦恼,被自我意识所障,(插:那这个明朗在没有的时候,我去把话头引出来可以吗?)可以的,(插:别的时候不要话头的)是的,明朗已经现前,就是在明朗当中不二,就是明朗就是你,你就是明朗,但是不起我和明朗的概念,就是安住了,这是密宗的大圆满安住法,真正的安住了,不是安住知了,那么这升起报身的地方,然后在明朗当中,显现莲花生大师,或者哪一个跟你有缘的菩萨、本尊、阿弥陀佛都可以,然后相应,这样的话,修行就快了,非法的快,(插:那这个是有相的显现,还是无相的显现?)
先是有相的显现,这个显现里面会发光,在明朗当中化作光明,这光明和你的明朗是不二的,然后你觉得这个光明就放大了,放得很大,就是这条路了。(插:那我自我的概念就融化在光明中了,没有了。)对呀,活泼泼的不用守,然后睡觉,一夜当中都是明朗,开始做不到的,中间要睡的,但是开始的时候明朗,或者醒过来,照一下明朗,经常这样,(插:经常照一下明朗。)对,修到这一步不容易,修到这一步,离道不远,但是力量还弱的,(插:很刹那很瞬间的。)你还要靠菩萨的,不要执着阿弥陀佛,那一位菩萨,在你明朗当中放光的,你都可以用的,都可以是观的,莲花生大师也是阿弥陀佛化身,每一个成就的菩萨都在光明当中以他的形象放光来照,那么你跟哪个菩萨有缘,显现他的时候就放光,哪个放光越大,你就进去,修行就快了。
第七章 断疑生信 绝相超宗 悟人无疑,疑人不悟;...
永嘉大师证道歌讲要 净明山人 今天我们讲永嘉大...
禅与止观法门 净明山人讲 智理居士记 禅与天台止...
《大乘入楞伽经》讲要 讲述:净明山人 这部经是...
净土宗功课简例 净土行者的功课因人而异,应机而...
第三章 古德有关净土观法的开示 关於净土观修法...
《宝王三昧念佛直指》晨语 上师阿弥陀佛修法 -...
禅修与念佛 问:有的人24小时在修,结果不放下,...
佛教净土法要(第一卷) 净上白毫观修法 第一章 释...
禅修的功夫与证量 问: 网上讲的解悟, 和证悟,从...
第十二章 除障显理 了相非相 师法已得,解行一致...
第三章 光明庄严的圆觉法会 讲完了经题,也就掌...
第十三章 依师离四病 尽化微细惑 修入圆觉,道惑...
第四章 太阳圆风与狮子之剑 在圆觉的法界里,文...
第十四章 道场圆加行 三观齐妙功 圆觉必因觉觉而...
第五章 香象过河 一蹋到底 当一个学佛者成为自心...
第十五章 圆归如实的道 恒河沙佛所说的经,三世...
第六章 蒙山透关 普眼法界 讲到修行,一定要注意...
如何排除禅悟之障 宋智明 如何抉择禅法与善巧行...
第七章 断疑生信 绝相超宗 悟人无疑,疑人不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