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觉悟网 > 人物 > 居士人物 > 宋智明 > 正文内容

空谷的回音 禅宗宗范段落讲解--如何成道的问题

宋智明  发表时间:2021-05-16   作者: 宋智明  来源: 网络  点击:     放大 正常 缩小 关闭 手机版

 禅宗宗范段落讲解

--如何成道的问题

(一)悟心之人自解做活计,翻转本体做功夫。

悟心的人,理悟后通过打坐用功,觉照,离开了道理,离开了文字,离开了相对的境界,直到后来根尘脱落,能知所知所有的分别心都脱落了,在空的无相当中,灵知了了,见到本来面目,叫做见性。见性以后,知道我们本性体是空的,但是这个空不是空的感觉。这个空是本来空,本来如是。一切诸法虽然有种种相貌差别,但他的体性是空的,在我们六根所对的六尘当中,当下了知,一切诸法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来不去,非内非外,这样了然的一种了知,就是见到了诸法的性。正在这个当下,不是石头木头,而是灵知了了,在灵知了了当中,一尘不染,一法不立,一丝不挂,时时刻刻都是这样,能够说话和做事,但是当下的心是空灵而无住,这个时候称之为见性。然后保护它,时时照顾它,见性后还要明心,明心的状态,明这个起心动念。你的心是什么样的心。虽然我们说体性是空而没有分别,但是心有它的作用,你的心是慈悲呢,还是嗔恨呢,是焦虑呢,还是安详呢,你的心是狭窄呢,还是广大呢,无量差别的心,都要明白,去化解它,叫自解做活计,是活的功夫,不是教来的,时时刻刻化解自已的心,虽然具备慈悲智慧庄严功德,而没有一切染污,这叫做心的功夫。明心之后念念都觉照,觉照使心越来越活泼,使我们的烦恼执著越来越轻微,觉照的力量越来越强,本性在一切因缘当中都能作得主,自心的光明越来越透彻,二十四小时或经常的透彻明了,明了的程度,可说是衡量修行人差别的一个尺度,你的觉照力量多大,你的觉照能不能够在任何时候显现,不被尘劳烦恼所覆盖所迷惑。不受外道邪思邪见所影响,是不是不被任何境界任何手段所影响。这就是一种力量。

在生活当中,各种各样习气,自然会去了各种各样的习气,不住在贪婪等烦恼上,也不住在清净上。他不会说,我没有贪婪啊,我很清净啊,他没有这个。

(二)上上升进

不妨炒很多菜给众生吃,也没有好吃不好吃。了缘,欠人的债要还掉,修到后来,不受自己情绪的影响,天气的影响,乃至不受任何人的控制和影响,我们感情上也不欠人的债。生活当中也不欠人的。而且要广做布施.供养。利益。但是做这些时候,没有一点执著和回报的心。这样是同体大悲。没有执著的缘,这样是好因缘。殊胜的缘,了缘,缘了了以后,你就成功了,行住坐卧在一片光明当中,觉照当中,寂照同时,灵知了了,一片当中,开始睡觉的时候不知道,后来睡觉也灵知了了,那气脉就可以变化了,身体转了以后,境界也跟着转,转境界就起机用,随心自在,大机大用,身心的变化,世界的变化,都在你的本性当中,大机大用后,随类示显,无碍自在,方能圆满无上的道。

所有的功夫都是本性的功夫,本性的觉照不是向外求法,都是本性的妙用,翻转本体做功夫,终日使得十二时,全性在修,全修在性。

你没有被时间所用,你没有被他人所用,都是你自性起用,全体的佛性去修,性修不二就是大圆满。全部的修在性上。

“其间多生调熟,不离当生便证圣位。”

不离这一生,就证到圣位,六祖讲终生不退者,定入圣位。大珠云,顿悟人不离此生即得解脱,即修时即入佛位修,顿悟者,不离此生即超三界

“又云如此功业,由行为本。”

古德讲,未悟之前,全贵见地,自已透脱,而不是老师学来的。既悟之后,全重行履。不在见地上了,不去讨论,而在绵密的觉照当中,做到真正心无挂碍,解脱自在。

“若不降心,而入取证无有是处。”自诳诳他,彼此俱堕。努力努力,然禅宗下客,只论见性,不论禅定解脱。在天台教中有云,虽平等法界无说无示,而菩萨行位,终是炳然。

初登欢喜地,庆快平生,即迷而觉,然后在行为当中,处处与本性相应,保护它。进一步观照分明,内不覆正念,外不触恼众生,自然获六根清净,动念即了,则到二地。

到了第三地,虽然能做到这一点,但众生对你有意见,有打击,毁谤或苦难的境界,压力的境界,你的心能透得过,不影响你了,在这些境界上都很安稳,也能安忍不动,也能空灵无住,是三地。

你的心态对人对事物非常自然,随缘,非常亲切,非常安详的,你能承受一切,而且知道生活一切都是它的因缘,自已在因缘当中,不取不舍,不会动了,这关过了以后,这里面包括许多,你的名利呀家庭呀,男女呀等压力呀,这里面都要一一透过。

第四地就是精进用功了,从白天到夜里,都在绵密觉照当中,因为没有事情啦,也没有自己和心啦,得罪人啦,别人给你的压力,八风啊,没有这些了,只是你的功夫了,心里面很省事,从此自已你再也没有什么事情了,不论是什么事情发生对你没有影响,无所谓了,好和坏,轻和重,从多和少,种种一切的发生,对你都没有影响,家里死了什么人,没有什么感觉,没有什么痛苦。这里面正是精进的时候了,绵密觉照,你的世界一片空寂当中,灵知了了,能量非常大,到了这里的时候,意生身就出来了,三昧正受意生身,念念在正受当中,不用去再透境界了,什么都没有压力,任何时候都在做功夫,普入佛刹,随意无碍,在光明当中做游戏,任何时候,都在正定当中,在真空的寂灭的乐当中,到八地生死已了。

平时没事时没有欲望,这叫见惑断,各种讲法你都能消融,叫大乘的见惑断,面对五尘没有欲望,则是思惑断,生死即了,心始终是空的,但这是从小乘讲的。

大乘的,活泼的做,在五欲里兴风作浪,做游戏,心是空的,没有执着,是愿力因缘机感显现的方便。不是无谓的事情,这是大乘生死了。尘沙惑也断了,无明也破了(大部分),种种缘起里心湛然一片。

(三)要看受生自在不,看平时自由不自由。

禅宗见地高,忽略了密行,禅密相融是一种捷径。

要把自心、身、境依次转了,才能成道。心念转了,一片空灵无住,然后转身体,身体的气脉,通达充实,没有一点业气,没有一点执著,身体和心融为一体,变成一个非常大的能量,非常大的光明,意生身就成就了,身体有挂碍的人意生身不会成就的。(这里面分四等,第一等出三界有份,第二等临终住在光明的地方,也不究竟,还要回来,随其愿力。第三等临终勇猛放下万缘,仗此般若正因,来生一闻千悟。第四等此生未彻,精进用功,来生亦得遇佛法,受生自在。大意。)

(四)如何调习。

在一切当中,没有对待,这个地方叫常住法身,法身是无相的,看不见的,但是法身在一切地方,觉照,空灵。如果认这个就是法身还不行。如果你在一切地方都没有对待,随心自在,一切的相都是本性放光,见到最染污的最不好的境界也是本性放光的话,这个地方叫常住法身。很多人把法身缩小了,只有一点点灵光,那不够。任何时候任何境界都是它,才叫常住法身。

六祖云“迷时师度,悟时自度,只合自性自度。”在自性当中度自性的众生。

不要落在三界的心量上,不要落在欲界,为欲望的生活为五欲所迷。不要落在色界上,被光明所迷,被定境所迷,不要落在无色界当中,被无念所迷。一切都不迷不执著,三界的心量都没有,但无一念即除生死根。你还到哪里求宝贝呢,还到哪里求加持呢。佛四十九年也没有办法说到这个地方。(正是大加持,也正是无说之妙说)。

悟得自性的人,时时刻刻和佛相应和法界相应。常住法身当中,不是得了无上的大法宝吗?

前中后念,比较过去未来现在即是轮回,一个念头,通过修行,这些念头了断了,不落概念不落观念,不被知识所迷,不被境界所动,那么我们说了妄念,了妄念关键是没有分别,没有分别才能了妄,了妄是不是心修好了呢,也不一定,还有习气有惯性,有的人会觉得孤独,有的人对家人有一种执著,慢慢消干净,消干净了呢,心也空了,念也空了,就证悟了体性,法界的体性,本来面目,有的人念一离开的话,他的心附在一种空的状态,也能见到本性的边缘,但是不等于他的心修好了,也有不好的心在里面,但是要慢慢的悟后起修。

通过念可看出一个人要是很傲慢,很执著,他还没有修好,修好的人他的心是很空灵的,他的本性非常清净,非常庄严,不会因为世间的名利或某一种因缘,起不好的心。他不好的心起不来,好的心也起不来,没有好不好,但是自然显现功德,念头修好了,就变成化身,语言也是化身,身体的行动啊,你的心念都是化身,把心修好了,就是报身,心修得大誓愿,大智慧,大慈悲,大光明,大庄严就是报身,体性修好了,就是法身,一念不生的当体灵知,三身在这里面当下具备的。

念念寂灭唤做海印三昧,不是就没有心念,心念正起的时候就是海印放光,如果比量的心起了,就不是海印放光。

(五)非凡夫行非圣贤行是菩萨行。

你不是凡夫,没有凡夫,不要说我是凡夫就过凡夫的生活好了。更不要建立我是圣贤,你没有办法说自已,你怎么说自已都说不清楚,因为你没有自已,根本不是自己,这里面没有一个东西,这样做这样行是菩萨行。

谁说这个不好,不随他的脚跟转,也不要随着师父转,(也许师父)今天说你大根机,明天说你根本没有开悟。

(六)诸法即是解脱,没有其它的地方可以解脱。

这杯茶,立处就是真,不要到外去求一个真,一切法皆是佛法,(不要去分别)净土宗禅宗,他是外道,他是凡夫,他没有修行,这里面在你的心里面绝对是没有差别的,你看一个人绝对没有一点点看他不好的地方,这个人怎么怎么不好,过去做了什么事情,这个人被魔跟着了,这个人怎么怎么样,根基这么差,你这里面一点都没有,如果你有一那你就不真了,你的立处就不真了,做不到的时候一觉化掉,耶稣也是这么做的,也是菩萨行啦。

真正圣贤的心是没有污染的,没有看人一点点不好,当然,也没有好的执著,这个人对我这么好,这个人这么庄严,我对他好一点,我特别喜欢他,他也没有,他如果有这个在,他也污染了,他也不真了,他是很平等,很真实的,诸法即是解脱,如果你没有看到一点点不好,不是解脱了吗,看到不好,就是你的不好,你不解脱,如果你没有看到他好,没有执著,也是解脱,这就叫解脱,没有其它的地方可以解脱你。在这个地方就是解脱,所以说诸法即是解脱,你最喜欢的东西被别人拿走,那就拿走吧,一点感觉都没有,这就叫当处解脱。行住坐卧尽是不思议用,不一定要打坐,当然也不妨打坐,不尽有为不住无为。

有为就是无为,无为就是有为,只是不住不依而已,哪里有什么叫有为什么叫无为,没有办法说有为无为,没有办法建立有为无为,不可说不思议。

我们现在念头叫妄想吗,根本不叫妄想,如果你一执著那是妄想,如果你不执著的话,怎么叫妄想呢,就不是妄想,法性本有,禅不属坐,但反过来,讲我不用坐,坐即执著,那你又坐了,又执著了,坐在不坐的一边去了,坐和不坐都不执著,都不可说,该坐的就坐,不坐的就不坐,这里面没有坐和不坐的区别,若见此理真正合道,随缘度日,坐起相随,给你名利,你不要不要啊,给你一种缘你不要不要啊,说来的就来啦,该去的就去啦,随缘就这么过,你心里面没有,无论是坐是起都是灵知了了,都是觉照分明,这里面没有什么分别和执著,也不损恼众生,以慈悲的行利益大家,而不执著,慢慢地增长了你的净业,你的缘就特别好,跟着你的人都很殊胜,都进步了,有漏的,不好的东西,到了你这里都消融了。

你不起计度分别情感的话,这一切存在都是实相,不会有一点影响,修到寂灭的境界,心里面透明的一片湛然不动的,没有办法形容的清凉,明朗觉照寂寂然然,你走路说话还是那么一片当中。寂寂然然当中,一片空灵当中,说话做事,但这个过程当中还会累啊。什么原因,心虽然空了,身体还没有转啊,不断的觉照,增加力量,使你的气脉修得非常充实,身体也转变了,就无碍了,而且具有很大的加持力了,你的手放在别人的头上一放,这个人获得了最大的加持力,(妄想)化掉了,非常的一种光明,能量,欢喜等等。

(讲于石家庄)

 

阅读文章时如发现错别字或者其他错误,欢迎指正,以利弘法,您的支持是我们进步的动力。挑错|打印
精华文章
最新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