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桐:理财要一夜暴富,成名要趁早,学习要速成,就连蹒跚学步的孩子也不能输在起跑线上。当今的中国似乎一切都要快才行,然而被这么快的生活节奏抛在脑后的是我们的身心健康。中国人开始变得焦虑,那么如何在这样一个浮躁的社会,让自己的心情变得平静下来?如何摒弃那种浮躁的心情?我们今天请到的嘉宾是中国佛教协会副会长,深圳弘法寺方丈印顺法师,来和我们分享佛法中的智慧,有请。
解说:印顺大和尚,北京大学硕士,泰国朱拉隆功大学佛学博士,2000年于深圳弘法寺,礼当今佛门泰斗本焕长老为师,剃度出家,其后更被本焕长老付法传灯,成为临济宗第四十五代衣钵传人。现任中国佛教协会副会长、海南省佛教协会会长,担任深圳弘法寺、海南三亚南山寺、尼泊尔中华寺等多家寺院方丈。2011年12月5号,印顺大和尚被泰国国王御赐“华僧大尊长”的荣誉称号。
田桐:印顺法师您好,非常感谢您来到我们的节目。我们今天谈到的这个话题,实际上是让自己的内心变得更加平静,但是我们知道现在整个世界都是一个快速嘈杂的这样一种感觉,我们是怎样在这中间,让自己的内心变得更加的安静,有一种办法吗?
印顺法师:其实我觉得一切的宗教呢,都试图站在各自的角度来解释这个世界,佛教讲的八万四千法门,是针对不同人的具体的根性,不同的因缘、不同的愿力所讲的,所有的法门都只有一个目的,都是要降伏其心。佛教认为我们每个人都是未来的佛,我们每个人都可以成佛,只是我们自己呢,被无始劫的业障所蒙蔽了,看不到自己的自性了而已。就像天空被乌云所遮盖,如果来一阵狂风把乌云吹散的话呢,我们自己自性的光明,也可以照射天地,跟佛菩萨没有任何差别。
田桐:但是现实社会就是我们必须要结婚、要生子,要考学、要买房、要买车,这些都是客观存在的事情,我们怎么样摒弃它这种压力,然后把自己内心变得更加的安静?其实这是很难做到的一点。
印顺法师:其实释迦摩尼佛,他也是降生在人间,他学习在人间,他出家在人间,他修行在人间,他觉悟在人间,他奉献在人间,他呢,最后入灭也在人间,他从来就没有离开过这个世界。他所讲的一切的法,都是针对当下的众生,当下的世界所讲的,离开了当下的世界、当下的众生,一切的佛法都没有存在的价值和意义。
田桐:那么其实在现在世界卫生组织也有这样一个数字是说,全球大概有四分之一的人有过抑郁的倾向,而有七分之一的人,曾经在人生的不同阶段都有过抑郁症,那么如果真的出现了这种焦躁、抑郁的情况,我们应该怎么办呢?
印顺法师:我想呢,人生,在人生的道路上,是有过这种念头和那种念头都是正常的,重要的是,我们不被当时的境界所转,我们走过来了,我们不被当时的困难,或者不被当时的一些不好的念头所左右,我们最后超越它了,认识我们自己,超越我们自己,首先是要学会接受我们自己。
田桐:现在社会上有这种信任的危机,比如说我们遇到老人摔倒了,没有人去扶,这种现象屡屡发生,您觉得怎么看待这种现象?大家心里都是存在一种什么样的心情来做这件事情的?
印顺法师:我想首先是我们这个社会要倡导一种积极的、向上的、真善美的一种氛围,不管是从制度上或是从我们整个的社会的舆论引导上,我首先希望我们的所有的媒体,都是传播一些真善美的东西,传播一些正能量,让我们可以在黑暗中看到光明,看到希望。让我们在绝望中能够超越自己,走向光明,也让我们是在种种的频繁和琐碎中间,能够看到人生的真正的意义,能够淡定、从容地来面对我们的生活。所以我觉得媒体呢,有重塑社会道德体系的责任。
田桐:好的,非常感谢您,我们接下来有请印顺法师给我们带来他今天的演讲,今天演讲的题目是《我们的焦虑与希望》,有请。
解说:三十多年来,人们一路狂奔,创造了惊人的物质财富,而在此过程中,环境恶化、诚信缺失、焦虑弥漫,该如何在这个变革的时代,寻找内心的平静?重构人生的幸福与快乐?《世纪大讲堂》,《我们的焦虑与希望》正在播出。
印顺法师:阿弥陀佛,尊敬的主持人,我们现场的朋友们,观众朋友们,很高兴来到《世纪大讲堂》与大家结缘。刚才主持人已经介绍了,我呢来自深圳,大家知道深圳呢,三十几年前还是一个小渔村,三十年后的今天,它变成了一个国际化的大都市。它用三十几年的时间创造了这个世界上的奇迹,创造了惊人的深圳速度。弘法寺呢是伴随着深圳改革开放而成长起来的一个寺庙,它也和这个城市一样,带有时代的烙印。改革开放三十几年来,我们一路狂奔,我们创造了大量的社会财富,也创造了脚人的经济的业绩,我们每个人都是在拼命的创造中,希望来获得自己的幸福,但是我们发现,物质没有给我们带来幸福,最终我们在拼命的创造的过程中间,也在拼命的破坏我们自己的内心的世界,我们对生活充满了焦虑、痛苦,甚至绝望。种种的不安和烦恼,不断地来困扰着我们的生命。
我国的卫生部门统计,每年我国死于自杀的人数将近三十万人,还有两百万人呢自杀未遂,这就意味着说我们每两分钟有一个人死于自杀,在15岁到34岁青壮年的人员结构中间,自杀成为他们死亡的首要因素。我想起了狄更斯的《双城记》开篇的一段话,这段话的内容是“这是一个最好的时代,也是一个最坏的时代,这是一个智慧的年代,这是一个愚蠢的年代。这是一个信仰的时期,这是一个怀疑的时期。”毫无疑问,我们生在一个伟大的时代,一个伟大的时代也必定是一个变革的时代,一个变革的时代也一定是一个充满了动荡的时代。这种动荡不只是表现在我们的外部世界,也表现在我们的内心。佛教认为,我们要知道我们世界上的一切,都是我们自己所创造的,好是我们自己创造的,坏也是我们自己创造的,天堂是我们自己创造的,地狱也是我们自己创造的。我们每个人都在创造自己世界的同时,在改变这个世界,在创造自己生命的同时,来超越我们自己。
佛教认为,我们只有搞好四大关系,才是我们的希望之道。哪四大关系呢?一个是我们自己和物质的关系,我们工业化的重大的成果,是让我们在几十年的时间内,极大地丰富和提升了我们自己的物质生活,让我们一个个从田园牧歌式的生活中,奔向城市,日复一日地去奋斗拼搏,来寻找我们人生的幸福。我们却发现,我们在日复一日的拼搏中间,伤害了我们的身体,荒漠了我们的灵魂,迷失了我们的方向,失去了我们的幸福。我们在满足了一个又一个的欲望的过程中间,又被一个新的欲望所代替,在欲望的不断的接力过程中间,我们的欲望会不断的放大,造成各种各样的环境问题、社会问题、道德问题、诚信问题等等。我想起了《荀子》记了一个故事,说是纣王呢是非常喜欢一双象牙的筷子,他的叔父见了之后,箕子见了之后非常的担忧,为什么呢?他说你有这个象牙的筷子,必然要用犀牛做的饭碗,要用玉石做的杯子。为了和象牙的筷子和犀牛(玉石)的杯子相配套,必然要制作精美的食品,和与之相配的衣服、房子和各种各样的珍奇华美的物品。这些物品如果国内不能满足,我们到世界各地去搜罗、去掠夺,他说商朝的灾难不远了。?
箕子从一个象牙的筷子推而及之能够看到一个国家的未来,中国古代的造字是很有智慧的,那个欲望的欲字是怎么写的?是一个五谷丰登的谷,你五谷丰登了,拥有一切了,但是呢你觉得心里还欠点什么东西,我们为了满足自己的欲望,不断的贪婪、掠夺和索取。让我们自己的心不断地向外去追求,向外部的世界去掠夺和征服,那我们的心会永不止境地被外部的世界牵着鼻子走,没有安宁的时候。如果我们被物质牵着鼻子走的话,我们成了它的奴隶,不是它的主人,我们对待物质的态度应该是为我所用,而不是被它所困。所以我们佛教讲,若被物转,即是凡夫众生,若能转物呢,即是如来。
我们要处理第二关系是什么呢?自己和他人的关系,佛教认为,我们一切的生命呢都是,一切的世界,事物和现象都是众缘和合而成的。我们不可能脱离这个世界而孤立地存在。就像我们每一个人生命的诞生,也是需要各种条件。从我们诞生的呱呱坠地这一刻起,我们也需要我们家人的呵护、培养、成就,亲戚、朋友、师长、六亲眷属的成就,才有我们现在生命的状态。缺乏了其中的任何一样,我们都不可能是今天的这个样子。就像一个种子它离不开阳光、水分、土壤等等各种条件是一样的。我们只有惜缘、惜福,来珍惜我们自己和家人的关系,珍惜自己和同事的关系,珍惜自己和社会的关系,珍惜自己和自然的关系,我们才能够活得自在和从容。我想起来了我出家的时候,我师父给我不知的功课,老和尚给我不知的功课是什么?每天要读一部经,这部经是什么《普贤行愿品》,如果你把这部经书学好了,会怎么样呢?如果你把这部经书学好了,会行于世间,无有障碍,如空中月出于云翳,好不好啊?你不用是舍弃你当下的一切,你可以在工作中、在生活中来成就自己,来圆满自己。它讲了它的十大愿王的内容是什么呢?一者礼敬诸佛,二者称赞如来,三者广修供养,四者忏悔业障,五者随喜功德,六者请转法轮,七者请佛住世,八者常随佛学,九者恒顺众生,十者普皆回向。它每一愿都有一个很完整的观修方法,具体到我们生活中的用来讲呢,我们大家想一想,佛教认为人人都是未来的佛,人人都可以成佛,所以说我们要学会礼敬我们身边的每一个人。
首先从礼敬你的父母开始,从你的家里人开始,从你的亲戚朋友开始,从你单位的同事开始,推而广之去礼敬身边的每一个人。第二愿呢,称赞如来,一句话说人跳,一句话说人笑,你让他跳还是让他笑?我们每个人都希望得到别人的称赞,称赞我们身边的每一个人。第三愿呢广修供养,广修供养就是什么?要学会广结善缘,这我想起来了一个大家都比较熟悉的一个小故事。有一天呢朱元璋在微服私访的时候,在一个破庙旁是正中午,饥渴难耐,这个时候一个农民呢,就把自己的一壶茶呢拿去供养了他。朱元璋感念到这个农民很有善心,就给他封了一个县令。当地很有名的一个秀才看到心里很不舒服,就在那个破庙旁边写了一副对联,这副对联内容是什么呢?说是十年寒窗下,不如一壶茶。第二年朱元璋重游旧地,看到这副对联知道是针对他的,也回赠了一副联,这副联的内容是什么呢?说他才不如你,你命不如他。我们要学会在惜福、感恩中间,来成就我们自己,在奉献中来圆满我们自己。
第四愿呢叫忏悔业障,不管我们怎么努力,这世上总有我们力所不及的东西,也有我们自己不如意的地方。也有我们可能不能达到的愿望,这个时候,我们要学会干什么,要学会忏悔业障,从自己身上找原因,要学会来反省自己,不要埋怨社会、埋怨家庭,埋怨他人,埋怨一切,要从我们自身上来反省、忏悔,因为只有忏悔的力量,才是最真切的,只有反省和忏悔才是能从本质上来发现问题,最终能来解决问题。
第五愿是什么呢,叫随喜功德,就是我们要把别人做的好事,当成自己做的好事一样,别人取得的成就当成自己取得的成就一样,来随喜他、宣扬他、赞叹他,而不是嫉妒障碍。我们在随喜的过程中间,来不断地放大我们自己的心量,在随喜的过程中间,来不断地来培植自己的福报。你像我们手里拿了一支点燃的蜡烛,一个蜡烛的光明呢毕竟是有限的,我们每个人都把我们手中的蜡烛把它点亮,这个蜡烛的光芒没有减少,因为我们每个人点燃我们自己手中的蜡烛,这个世界变得更加的温暖和光明。随喜功德之后的下一愿是什么呢,是叫请讲法轮,请佛住世。请转法轮就是我们在生活中、在工作中间,要学会来向我们身边的领导、同事、长者,请他们呢从他们生命的智慧来帮助我们,让我们的人生少走弯路,让我们的生活中少犯错误,让我们减少我们自己的事业中间的很多的障碍。希望他们能够长久的伴随着我们,不要舍弃我们,能永做我们人生的良师益友,永做我们生命的舟航。
常随佛学,就是要我们在学习的过程中间,来把握、认识规律,能够认清这个事物的真相,不被外界所转,不被眼前的种种现象所迷惑。你光认识到了没有用,还要去行,在行的过程中要做什么,要恒顺众生,一个人一个思想,一百个人一百个思想,你让一百个人做同一个思想是不可能的事。所以说在生活、工作中间,你要学会干什么?要恒顺他,他喜欢吃甜的你给他甜的,他喜欢辣的你给他辣的,他渴了你给他一杯水喝,他饿了你给他一碗饭吃。随顺不是一种无原则的妥协,也不是一种是无原则的放弃和放任,随顺是一种慈悲、智慧,随顺他的过程,就是一个是教育他、引导他、成就他的一个过程。我们如果能够做到这前九种方法的话,我们同时还要把我们所取得的一切成就要普皆会行,要与你身边的人分享,你单位同事来分享,要和这个是我们的国家和民族,一切有缘人都来分享,和一切的众生都要来分享。你要回报给呢,整个天地万物,一切有情。
解说:心理疾病与自杀率逐年增加,人们愈发意识到,想要快乐,务必要学会与自己相处,该如何处理自己与自己的关系?信仰又能够带给我们怎样的智慧?《世纪大讲堂》《我们的焦虑与希望》正在播出。
印顺法师:第三个关系呢,是自己与自己的关系。自己与自己的关系,就是我们要学会认识我们自己,然后呢欣赏我们自己,相信我们自己,超越我们自己,成就我们自己。2500年前,佛陀在菩提树下,开悟传道的第一句话就是说,奇哉奇哉,大地众生皆有如来智慧德相,皆以妄想执著,不能证得。佛陀发现最大的秘密节是我们每个人都有佛性,每个人都可以成佛,只是我们自己呢没有发现罢了。我们佛教的一切的仪式和仪轨,不管南传的、藏传的、汉传的,不管它是诵经也好,持咒也好,打坐也好,念佛也好,都是增长自己的智慧。一个人开悟了没有什么了不起的,他还是要回到民众中,回到社会中,在成就别人的同时,来庄严自己的国土,培植自己的福根。离开了众生,一切菩萨都不能成佛,所以《普贤行愿品》上讲,是故菩提,属于众生,如无众生,一切菩萨皆不能成无上正等正觉。自己和自己的关系,处理好自己与自己的关系,最重要的就是认识自己,接纳自己,相信自己,超越自己,成就自己。
我想起了我刚出家的经历,我出家的时候,第一年老和尚规定的功课是早晚三百拜,一天十遍《普贤行愿品》,一千遍《大悲咒》,每个月背一部经典。第一年时间内,我背完了《禅宗七经》、《净土五经》,第二年正月初八,在广州光孝寺,老和尚给我拿了一本书,什么书呢?《法华经》。老和尚说这是你这个月的功课,我一看直接就崩溃了,我说师父不行不行不行,这本书太厚了,就拼命地把这本书往他面前推,老和尚说你答没答应我,每个月背一部功课,背一部经典?我说答应了,但是这本书也太厚了。老和尚说,你把这身衣服脱了,回去算了,你把这身衣服脱了,回去算了,不要骗人骗己了。那话说这个份上怎么办呢?我就背呗,你走路也背,吃饭也背,做梦也在背,你睡的好好的觉,坐起来背一段经书倒头睡下去。那个时候呢我说了,用功的苦都不叫苦,用功的苦都不叫苦,最痛苦的是什么,第一年情况是别人都反对我,老和尚坚定地支持,第二年只要有人在老和尚面前告状,老和尚就开始骂我,不管这个事情是不是你做的,跟你有没有关系,有没有这种可能,只要有人说,老和尚就骂。那简直是,简直是没有办法,有一天骂了14次,好不容易把他老人家哄的睡觉了,把门一关,靠在门口喘了一口长气,觉得今天终于过去了,没想到老和尚打电话给我,说印顺进来,又把我给臭骂一顿。你那个时候你想,功课多得要命,你根本就没有办法去完成,老和尚每天用这种方式来棒喝我、成就我,并且他还经常教给你一些,没有任何可能去做的事让你去做,你好不容易绞尽一切脑汁,想尽一切办法,把这个事给做完了,你发现老和尚把这个事几乎忘干净了。
你一天做完他骂你三天,三天做完骂你一个星期,一个星期做完,你这个月都别想活过去了,老和尚把我所有的尊严碾得粉碎,扔到臭水沟里,让所有人去踏上一万只脚,让你所有的信心给你碾得粉碎,让你绝望连绝望的念头,痛苦的连痛苦的念头都生不起来,然后在这个基础上,重新来让你能够走过来,建立起自己的信心。突然有一天,老和尚又骂我的时候,我就非常高兴,老和尚说你这个人一不要脸,二不要皮的,我这骂你,你可以嬉皮笑脸的,我说师父,你骂我是为我好呢还是为我坏呢?他说哪个师父不想自己徒弟好,我肯定是为你好嘛。我说有人为我好,为什么不高兴呢?老和尚说麻烦了,麻烦了,麻烦了,以后画个老虎挂在你面前都没用了。从此以后,老和尚没有骂过我。所以这个是老和尚成就我的故事。
我之所以拿来分享给大家,就是希望大家能够从这个事件中间能得到一点启示,能够呢来对照自己的生命和生活,学会认识自己,接纳自己,相信自己,超越自己,成就自己,把握自己的身心。这是我们每个人一生的功课,心清静了,世界就清静了。?
第四个呢,就是自己与信仰的关系,人活着主要追求一些东西,信仰能够使我们直面苦难,变得坚强。信仰能够呢摒弃和遏制人性中的丑恶,让我们满怀敬畏地面对生命、面对自然。有信仰的人他的生活一定是充实的,潜力一定是无限的,生命一定是丰盈的。我刚讲了一部经的故事,也讲了我的师父成就我的故事,那我的师父他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呢我的恩师上人本焕长老,他出身于清朝的光绪33年,那还是一个有皇帝的年代,他经历了晚清、民国、新中国,他二十岁出家,同年呢在湖北武汉宝通寺受戒,然后呢前往千里之外,亲近当时开大悟的高僧来果老和尚。来果老和尚当时是清末的武状元出身的,也是清末开大悟的高僧,能在他老人家座下超过一年的,就堪称凤毛麟角。而我们老和尚在他身边呢,当侍者,当衣钵,然后到禅堂里呢去做维那、堂主、后堂,一待就是七年。效仿古人头悬梁,连续在禅堂里打了十个(七),除了正常打又打了十个生死七,精进生死七。十个精进生死七什么意思同志们呢,一个七是七天,十个七七十天呢,这七十天内,在禅修的过程中间不许睡觉,这怎么可能呢大家想想,他为了防止自己呢,在禅修过程中间呢打磕睡,然后就用绳子把自己呢,吊在那个,把自己的脖子吊起来。他七年后离开高旻寺,发现扬州城他已经变得不认识了。然后选择了三步一拜的方式呢,朝着五台山拜了几百里路,护送五台山的镇山之宝华严经字塔到上海。他母亲病危的时候呢,日夜侍奉他母亲,母亲圆寂以后,在他母亲坟前守灵49天,燃臂孝母。什么叫燃臂孝母呢?就是用灯草把它绑起来,蘸上清油放在这两个肩窝里,边烧边加清油。边烧边往上加清油。
1948年的时候,被虚云老和尚呢请到了南华寺做方丈,广东韶关南华寺,六祖真身的地方。1958年被打成右派反革命,关在牢里关了22年,结果他出来以后,怎么讲呢,他说是监狱里边有监狱里边的众生要度,监狱外边有监狱外边的众生要度。一个出家人真正用功的出家人,用功还要分什么地方,那不是个真正用功的人。经他老人家剃度受戒的,这几十年呢应该也有数十万人。皈依弟子呢三百余万人。传法弟子上千人,可以这么讲,他是海内外当之无愧的佛门泰斗,禅宗巨匠。圆寂以后,可以这么讲,舍利无数,可以说老和尚的一生呢,给我们每个人的生命呢,做了一个很好的一个榜样,让我们知道,因为信仰让我们可以超越人生的一切的苦难,而让生命散发出更加灿烂的光彩。因为信仰,让我们在这个世界上可以做到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从容平淡。
众所周知,在科学主义盛行的现代社会,建立信仰呢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然而我想说的是,你现在没有信仰没关系,你信仰的大门先不要忙着关闭,康德曾经说过,有两样东西我思考得越深入越久,我越对它们充满敬畏,那就是我头顶的星空和心中的道德法则。这两句话后来刻在了他的墓碑上。我非常想告诉大家两句话,第一,只要我们耐心寻找,总有一片星空值得我们守望。第二,即便我们暂时没有信仰,我们一样可以学会包容,学会放下,学会感恩,学会慈悲,唯其如此,我们才能远离颠倒梦想,才不会再焦虑,我们每一个人的生命才有希望,我们的国家和民族才有希望,我们的社会才有希望,阿弥陀佛,谢谢大家。
解说:追逐名利的欲望,已成为当下社会的普遍现象,也是人们内心焦虑的根源,该如何认识这样一对矛盾?《普贤行愿品》中讲恒顺众生,面对当今生活不如法的现象我们该如何恒顺,如何将佛法应用于我们的现实生活?《世纪大讲堂》《我们的焦虑与希望》正在播出。
田桐:非常感谢您刚才的精彩演讲,我现在心里都感觉是豁然开朗,特别的平静,而且您刚才的演讲会让我受益匪浅、回味很久。我们现场的观众朋友,有一些问题想和您进行交流好吗?
印顺法师:好的。
田桐:来,现场的观众朋友们,您请,拿起你的话筒。
观众:大法师您好,我有一个问题想问您,佛教能如何帮助我学习?
印顺法师:孩子,一切的佛法呢,都是要我们开启我们自己的智慧,打开我们内心的这扇窗户,来认清楚这个世界,你智慧开启了,自己智慧的窗户打开了,对这个世界呢把握了,你还能学习不好吗?
观众:谢谢。
观众:我想问个问题,就是在《普贤行愿品》当中,有一条叫恒顺众生,那么面对当今社会一些不如发的现象,我们该不该去恒顺,或者是怎样去恒顺?也就是说我们如何把佛法在现实生活当中,灵活地去运用,请您开示。
印顺法师:我刚才讲了,首先恒顺众生,恒顺不是无原则的妥协,也不是无原则的放弃,也不是随波逐流,恒顺是一种智慧,是一种慈悲,是一种愿力。你只是在随顺它的因缘的情况下,虽顺它的因缘的情况下,来教化他、利益他、成就他,最终的本质是教化、利益、成就。因为我刚说了,一个人一个思想,一百个人一百个思想,你让一百个人做到同一个思想,是不可能的事。所以说呢,他喜欢吃甜的,你给他甜的,他喜欢吃辣的,你给他辣的,他渴了你给他一杯水喝,他饿了你给他一碗饭吃。到什么山唱什么歌,见什么人讲什么话。这样才真正地能够来教化利益成就他。恒顺的原则首先是慈悲和忍,不是无原则的妥协,也不是无原则的放弃。
观众:谢谢师父。
观众:非常感谢您刚才给我们讲的这堂课,我受益匪浅,但是您在讲课当中说到道,佛教说的都要放下,放下名、利是吧,有一个平常心对待生活是吧,但是我老有一个疑问就是说,希望师父能帮我开示一下,解释一下。你比如在现实生活中呢,遇到一些你比如说房子问题,我们得有居所啊,但是呢我要放下呢,我就得不到房子,比如跟家庭当中或者社会当中,你说名利都要放下,可是我得争取啊,争取那就难免就有一些矛盾,我就不明白我是放下我就没有房子住,没有房子住我要租房子呢,租房子就要用钱,钱又不够,买房子我也不够,这真是现实问题,你说这个矛盾,我怎么处理,希望师父帮我开悟一下,说一下好吗?
印顺法师:我觉得你这个问题,是我们这个社会呢普遍存在的一个问题,每个时代有每个时代的困惑,每个时代呢也有每个时代的烦恼,正是因为有痛苦,有困惑,有烦恼,我相信呢才有各种宗教,包括佛教。我们每个人、每个宗教只是站在不同的角度解释这个世界,来解释这个社会。我刚说的一个呢,是叫你干什么呢,看破,看破什么呀,就认清规律,把握规律,你认清规律了,把握规律了,你才能够知道智慧地去生活同样的一件事情,不同的方法,不同的是方式,我相信结果是截然不同的。看破是叫什么,是认清规律,放下让你自在生活,这些事情这些烦恼都在,都在,我们还日子要过,太阳每天还要升起。我们因为看清它的规律了,我们知道怎么样去运用它、把握它来解决它,最终能够让我们能够自自在在地面对它。
观众:明白了。
田桐:佛经曰“心净国土净,心平世界平”,静心、定心,心平静了,我们才会有清醒的智慧,而有了清醒的智慧,我们才能够放下焦虑。明心方能见性,知足才能常乐,我想我们能够通过佛的智慧,禅的文化给我们带来今天的启示和帮助。
成佛之道增注本自序 佛法是理智的宗教,不仅是信...
一、一生难忘是因缘 我今年八十九岁,出家也已经...
佛法的主要方法,在观察现象而探求他的因缘。现...
一、净土新论 ──民国四十年冬在香港青山净业林...
我来乐生院,与诸位说法,真可说感想万端。诸位的...
唯识学探源太虚 日人先有着「唯识思想史」者,留...
《如来藏之研究》自序 抗战期间,我写了『唯识学...
当代人压力大,很烦恼、很紧张、很焦虑、很忧郁、...
1、人生所为何事 平常人只说学佛,但为什么要学佛...
我们中国佛教徒特别重视素食,所以学佛的人每以...
成佛之道增注本自序 佛法是理智的宗教,不仅是信...
唯识学探源太虚 日人先有着「唯识思想史」者,留...
第一章 引论 第一节 泛论空为佛法之宗极...
中观今论自序 一、在师友中,我是被看作研究三论...
《胜鬘师子吼一乘大方便方广经》讲记 一九五一年...
一、金刚般若波罗蜜经讲记 ── 三十一年春讲于...
一、佛法是救世之光 ──讲于菲律宾信愿寺──...
佛法概论自序 三十三年秋,我在北碚汉藏教理院,...
一、一生难忘是因缘 我今年八十九岁,出家也已经...
悬论 一 大宝积经与宝积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