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觉悟网 > 人物 > 居士人物 > 蔡礼旭 > 正文内容

长善救失

蔡礼旭  发表时间:2017-01-10   作者: 蔡礼旭  来源: 网络整理  点击:     放大 正常 缩小 关闭 手机版

好,而这个“悲智双运”当中,首先,我们要抓到教育的根本。教育的根本:长善救失。而这个“长善”当中,这个善最重要就是善心,就是这一颗心。救他的过失。

而这个长善心就让我们了解到,成就孩子的这一颗善心才是教育最重要的根本跟目的。因为,父母、老师假如没有认知到这一点,可能会觉得,孩子身体长大、孩子成绩不错,都是看到表面而已,没有看到他心地的发展如何。

所以有一个故事讲到,一个小偷,光天化日之下到了一个大家族去偷金子,他也挺有天份的,好像能够感觉得到金子放在哪,真的去给人家偷。拿到金子很高兴,就要走了,可是他是在光天化日之下,那个大家族这么多口人,当场就把他给抓住了,然后把他拉到衙门去。这个县太爷就很不能理解,他说:这大白天,你去偷人家的金子,你难道没有看到旁边有很多人吗?结果这个小偷说:有吗?有人吗?我只看到金子而已啊。

这是一个寓言故事。大家细细去感受,“欲令智迷,利令智昏”。人啊,汲汲于名利,汲汲于某种追求的时候,他整个精神统统被它给控制住了,其他的感受能力会越来越弱。所以这个欲,很厉害啊。

你比方说,虚荣心上来了,只希望孩子成绩给我好,给我得奖,到底孩子痛不痛苦,顾不上了。真的哦,我们不能体恤到身边人的心啊,一定是我们的虚荣心越来越重。因为柔软的心、感同身受的心是本有的,怎么现在不能用出来?它有障碍。

包含夫妻相处也是这样。今天我们虚荣心起来了,常常:哎呀,你穿这衣服,让我很没面子。就开始先生可能拿着太太去跟人家比来比去的,也感受不到太太在这种情况也是很难过的。你说,“你看人家身材这么苗条,你赶紧去减肥吧”,“你看人家都是双眼皮,你否赶快去割双眼皮吧”,不断地去要求另一半,虚荣心在作祟,那太太就很累啦。假如太太常常拿先生去跟人家比,“人家都赚多少钱了,你才赚这么一点点儿”,“人家都买房了”——真的,就是有一个大学的教授,而且他是那个领域顶尖的哦。顶尖的不代表赚很多钱。结果太太每天在那里唠叨:你看人家又赚多少了,你还在这里干嘛。结果,她的先生最后受不了,跳楼自杀。太太有没有感觉先生这么痛苦?感觉不到。为什么?被虚荣心障住了。这个东西害死人啊。

今天我们能够保持那一份耐心跟爱心,迟早人的潜力会发挥出来的。不要去比较。为什么?每一个人的整个成长、发展,他是不同的嘛。所以要坚信“人之初,性本善”,这一个态度非常地重要。

好,刚刚跟大家举到的,不能只看到一个人,“哎,他的成绩越来越好,成绩很稳定”,还要看到他的内心是什么样的状态。为什么这么分析呢?假如一个人从小的成绩统统都是名列前茅,其实这样的人很可能得失心是非常重,他输不起。所以父母、老师面对孩子的学习成绩,都要去引导他的心态:成绩好了,不能对人骄傲;成绩不好了,不要自暴自弃、不要气馁,要“见人善,即思齐”。成绩好了,不要嫉妒别人,也不要觉得自己高,别人低,要懂得去付出,去帮人,“己有能,勿自私”。假如老师、家长没有这些心理的引导,那在这种这么重视成绩的社会风气,坦白讲,所有的孩子全病了。成绩好的傲慢,成绩不好的自甘堕落。全部都生病了,然后在这个成绩当中患得患失,太严重了。我们教育的目标是让孩子是(有)健康的人格啊,而不是只有看到那个成绩啊。

请问大家,哪一个成功人士说“我今天成功,就是因为小学三年级我的数学考了九十八分”?有没有?人生啊,什么是根本?孰轻孰重啊?是这一个健康的人格最重要。他在成绩当中都懂得自我反省,懂得学人之长,他一定有出息的,不用担心啊。所以一直逼,逼到最后,一定是“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什么是“小利”?眼前的分数就是小利。没有顾及到孩子的心灵是不是健康、正确地成长。

我常常看到那个大学联考考完了,高中毕业生从三楼、从四楼就把书包、课本,“欻”,丢下来,“砰”。记者也没学《弟子规》,尽照这些镜头,这些镜头不要照了。可是我们当老师的比较敏感,每一个动作的背后,我们在想,孩子是什么心理状况?他对读书厌恶成那个样子,请问他考上大学了,人生一帆风顺了吗?考上大学正是他最需要学习的时候,结果他已经对学习这么样地厌恶了,那他以后能学到什么东西?所以这么多大学生去读大学,这四年都是玩。他们有一个说法叫“university,由你玩四年”。是啊,他的心坏了,那一些曾经拿到的奖状、奖杯又有多大的意义呢?

而且,我们还要想到的,孩子不是拿个大学毕业生的证书而已,请问:他的人格能不能事业有成?他的心灵能不能组织一个健康、美满的家庭?“悲智双运”啊,这个智慧要看根本,要看得很深远啊。所以我们冷静去观察一个现象,这一代的孩子读书要逼呀逼呀,上一代的孩子不用逼呀。上一代的孩子不只读书不用逼,以后他工作,以后他组织家庭不用让父母操心。而现在的状况是读书操心到工作,工作操心到以后组织家庭,都提心吊胆。我们忽略了最根本的就是这一颗责任心、这一颗孝心、这一颗善心,这个才是根本,它是学习的根本动力,它也是一个人努力生活、努力工作的根本动力。有责任心了,他的工作跟家庭你也不用担心。所以我们从这里感觉到,经典《礼记·学记》讲的“长善救失”,很高的智慧啊。一句话就把教育的根找到,教育孩子、教育学生、还有教育我们的员工,都要从这个根本开始。

阅读文章时如发现错别字或者其他错误,欢迎指正,以利弘法,您的支持是我们进步的动力。挑错|打印
精华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