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觉悟网 > 人物 > 居士人物 > 蔡礼旭 > 正文内容

林则徐的十无益

蔡礼旭  发表时间:2017-02-19   作者: 蔡礼旭  来源: 网络整理  点击:     放大 正常 缩小 关闭 手机版

\

  我们早上提到,在各地都有很多在历史当中留名的圣哲人,也代表那个地方的人文的风气,所以我也很习惯到一个地点去,了解一下当地有哪些圣哲。到福州的时候,去参观了林则徐的纪念馆,早上我们也提到,林则徐用物理的方法做了一次相当大规模的销烟行动,把这些鸦片都销毁掉,所以只要有心,他的科学也会进展的很快。而且林则徐他对于水利方面相当在行,后来他被流放到边疆一带的时候,他并没有颓废丧志,反而能够“素患难,行乎患难”,还是尽心尽力照顾当地的人民,从事水利的建设。所以林则徐的水利建设,至今还影响着边疆一带的人民,很好运作。

  林则徐当初带兵的时候是在东南沿岸,军队也带得相当好,英法联军到了东南一岸,不敢跟他们直接对打,反而绕到北方的港口去打仗。所以他们也很害怕林则徐。但是因为当时朝廷比较腐败,英法联军直逼北京城的时候,林则徐就被换掉,后来就被贬到边疆去了。所以说实在话,其它的国家再强,只要自己国家内部不乱,人家也无法欺负。就是因为那时候朝廷整个腐败现象严重,才使得民不聊生。

  林则徐在他的人生历炼当中,写下了“十无益”,告诉我们,人生只要你没有从根本来下手,会空忙一场,会过得非常的空虚,所以这十件事值得我们去思惟。“十无益”:父母不孝,奉神无益;兄弟不和,交友无益;存心不善,风水无益;行止不端,读书无益;心高气傲,博学无益;作事乖张,聪明无益;时运不通,妄求无益;不惜元气,服药无益;妄取人财,布施无益;淫恶肆欲,阴骘无益。从这“十无益”我们也感受到,林则徐也强调人生要重实质,不能重形式,重空乏的外表。

  第一个,“父母不孝,奉神无益”。连父母都不孝,天天拜神,甚至于布施很多钱去建寺、建庙,有没有用?没有用!最重要的要依照圣贤、依照这些神哲的教诲去做事,才能真正得到受用。而世间一切事迹的圣哲,所有的教诲一开始绝对是强调以孝道为根本。所以儒家讲“夫孝,德之本也”;佛家讲“三世诸佛,净业正因”,也是从第一福“孝养父母”做起;道家《太上感应篇》也是提到“忠孝友悌,正己化人”。所以必然德行的根本都是从孝道开始扎根,而德是万福之根基,所有的福分一定都是从德行当中建立起来。

  第二个,“兄弟不和,交友无益”。在家庭里面跟兄弟姐妹都不懂得互相友爱,互相提携,有没有可能出了社会以后,马上跟朋友相处的很好,有没有这个道理?凡事心行是一如,这个行为在家里如此,他的存心亦如此,绝对不会说踏出这个家门就变另外一个人,那可能就是有附身的状况才有可能。一般正常情况,我们可以从一个人的行为去观他的心,而那个行为最真实的就是在家庭当中的表现。之前我们也提到,日本在选拔人才,要重用一些重要主管的时候,他们有个法宝,就是看他孝不孝顺父母,再来看看他有没有照顾妻儿,有没有友爱兄弟。所以“兄弟不和,交友无益”。

  第三个,“存心不善,风水无益”。所谓“命由我造,福自己求”,而福田是靠心耕,当我们念念善心,已经在积累自己的福分、功德了,所以莫向外求。现在的情况是不是这样?经济愈不好,算命的风气就愈盛,甚至于现在很流行改名字,一改还不是一个人改,全家都改。所以现在人不懂道理,很可怜,花了一大堆钱没什么效果。而当他这样花钱的时候,请问给了他下一代什么样的榜样?迷信。六祖惠能大师说,“一切福田,不离方寸”,不离我们这一颗心,“从心而觅,感无不通”。所以,我们从根本来经营生命,不要迷信、不要追求这些不实的东西。

  其实外在物质确实会影响人的心理状态,比方说,我们到了一个很乱的房间里面,你的心情好不好?当然会受影响。但是当我们的心清净,我们的心恭敬的时候,遇到这样杂乱的环境,我们会怎么样?一定会动手把它弄整齐,那风水当然就随着人心转变过来。所以中国话讲,“福地福人居”,因为福人居福地的时候,他的心跟一般人不一样,他懂得惜福,懂得爱惜物品,希望生活能够干净整洁,当然他一住进去整个环境就变掉了。所以风水也是动态的,命运也是动态的,光看我们如何去用心、如何去转化。

  第四个,“行止不端,读书无益”。当孩子的言语、行为不端正,假如他《四书》都背起来了,会有什么结果?相不相应?不相应。所以有个孩子他母亲批评他,因为他书背很多,他马上跟他母亲讲:妈妈,你有孔老夫子的“温、良、恭、俭、让”吗?假如你没有,你也没资格说我。“行止不端,读书无益”,书读愈多愈傲慢,所以读书的根本基础在谦卑、在恭敬,一切的学问都从孝敬心中发芽,这两个根不扎好,读的书再多,祸患无穷。所以读书的次第很重要,林则徐先生就求学问,也给了我们两点非常中肯的劝告,第一个,一定要从孩子的生活行持当中去历炼,从生活行持,对长者、甚至于对所有万物都应该恭敬,然后内化成他的存心。所以,第四点跟第五点都是读书的正确态度。

  第五点提到“心高气傲,博学无益”,慢心一长,道业即失,所以我们也要观察到孩子有没有处处谦让,处处谦卑,这个就很重要。在海口有个孩子,他也是很早以前也读了两、三年的经典,他母亲在这些方面就特别谨慎叮咛,这个孩子见到每个老师都是恭恭敬敬九十度鞠躬,也看得出来孩子这个鞠躬已经内化成他的存心。当他母亲经典有什么不会,都把他找过来,“来,这一段背给我听”,当孩子背完以后,母亲感谢他,他也是很谦恭说“不客气”,不会产生傲慢。

  有一次,我们几个老师还有这个孩子一起到深圳去,我们去讲课,这个孩子也去听课。刚好有一盒饼干,里面有十块,大家都分完以后还剩下一块,刚好九个人分掉了。这个孩子吃完,本来在房间里面,他觉得很好吃,他就走出来,他说:这个饼干很好吃,还有没有?我们就看着那块饼干,也都没说话。这个孩子一看剩一块,马上趋向前来,把这个饼干拿起来,然后走到我的面前,说到:这块应该给蔡老师吃。然后他就进去了。第一个,孩子一点都不贪,第二个,他还知道饼干要先拿给谁吃,他很会去了解到进退应对的分寸。所以说实在的,学中国文化绝对不会学呆,这些礼仪当中都让孩子非常灵活,懂得怎么样去变化。

  刚好在去年有一次海口防空演习,老师也不慌张,因为每个状况出现都是一个机会教育点。所以老师马上就跟孩子讲:当防空演习的时候,你们应该带一些随身必须要的东西,其余不要带太多。就看到每个孩子开始收拾行李。有些孩子收了一大堆,提都快提不动了,可以看出来这个孩子内心怎么样?很没安全感。这个孩子,他没有整理什么东西,跑到一个地方把抽屉打开来,那抽屉里面放着一张孔老夫子像,他看着他的老师说:老师,这个应该带走!他的老师当下感动得眼泪都快掉下来。诸位同修,他在危机之下,第一个念头是要带走孔老夫子的像,相信这个孩子往后的人生,面对很多挑战,孔夫子的教诲一定会从他的脑子冒出来,进而从这些态度去处事做人。所以这两点,我们为人长者也要谨慎,去建立孩子正确的学习态度。

  再来,“作事乖张,聪明无益”。当做事的时候不循着正道去走,不循着圣贤教诲去做,只是耍耍小聪明,那迟早会闹出一些状况出来。毕竟做事当中最重要的还是要有德、有福分,虽然我们用小聪明可能一时间有个蝇头小利,但是终究折掉福报,到头来还是会败丧掉。所以贪图这个蝇头小利就好像是“刀头舐蜜”,看到蜂蜜很甜,但是这个蜂蜜却是在一支刀子的前面,虽然我们舔了一下确实很甜,但是之后舌头也可能被割伤、割掉了。但是诸位同修,我们现在孩子是理智多,还是小聪明多?小聪明。所以不要鼓励孩子小聪明,很多孩子在耍小聪明,大人还笑得乐呵呵的,有没有?所以教育要敏感,当孩子不老实的时候,我们还是要严肃的去引导。

  还有些爷爷奶奶,小孙子抱在手上,不懂事,动手给他打一巴掌,这个奶奶还笑得很开心说:你看,孙子打我。孙子看她笑成这样,左脸已经打了,连右脸再打一下。这都是教育敏感度不足,这个相当值得我们为人长者谨慎。因为孩子的是非判断还没有形成,应该让他中规中矩,一些对的行为我们一定要塑造起来,当他习惯成自然,自然就可以循规蹈矩。这个功夫不在小时候做,大了以后就很难扭转。当然假如他已经大了,这时候我们也要以身作则,用真诚、用德行再去转化,所谓“亡羊补牢,犹未晚矣”。

  第七个,“时运不通,妄求无益”。当时节因缘不成熟,我们硬是要做,可能累了自己,也累了他人。所以当时节因缘不具足,我们应该静下心来好好提升自己的能力,等待时缘成熟了,再好好发挥,好好把这个事成就起来。所以人也要能屈能伸,能屈得愈低,下一次机缘来了就能够展得愈高。

  第八个,“不惜元气,服药无益”。身体的健康不单是要靠食物、靠一些医生,更重要的还要靠自己不要糟蹋身体。不然,纵使你有再多的财富,也不可能有个健康的身体。

  第九个,“妄取人财,布施无益”。在民国初年有个公案,就是他在清末的时候贪污了一笔钱,让很多灾民都饿死了。后来民国以后,他可能内心非常的恐慌、后悔,所以又拿着钱财去大量的布施,地方的人都觉得他是个大善人。但是后来死得很惨,又堕到地狱去,因为他“妄取人财”,而这个“妄取人财”让太多人遭殃,纵使他后面再来布施,也补不掉他前面所造的罪业。所以我们确实时时守好这一颗心,不能有占他人便宜的念头,所谓“吃亏是福”,懂得舍、懂得让才能够让人生走得愈来愈宽广,而福分、福报最好是晚年再来享,那是真正的福分。

  最后一个,“淫恶肆欲,阴骘无益”。欲望,我们的言行非常的错误,造了很多的罪业,纵使祖宗有再多的阴德,也会在短时间内统统折掉。这是林则徐先生的“十无益”,让我们经营人生都是抓到根本,所谓“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所以“孝悌也者,其为仁之本与”,做人的根本在孝悌,林则徐的“十无益”也是从孝悌开始扎根起。

阅读文章时如发现错别字或者其他错误,欢迎指正,以利弘法,您的支持是我们进步的动力。挑错|打印
精华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