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文章背景颜色设置

佛教人物

支娄迦谶

浏览: 次 

背景色: 未选择

简介

支娄迦谶
支娄迦谶

  支娄迦谶,简称支谶,贵霜帝国佛教僧人,其本为月氏国人 。后汉桓帝末年(公元167年前后)从月支来到洛阳的佛经译师,最早将大乘小乘佛教典籍翻译成中文(167年-186年)。他通晓汉语,除了独自翻译而外,有时还和早来的竺朔佛(一称竺佛朔)合作。他译经的年代是在灵帝光和、中平年间(178—189),比安世高稍迟,译籍基本上属于大乘,内容广泛,后来“般若”学说不但为统治者所接受,而且深入平民中间,成为汉晋南北朝时的显学,可见他的学问广博,思想细致,但他后来不知所终。

中文名: 支娄迦谶 职业: 僧人
别名: 支谶 信仰 佛教
国籍: 中国 主要成就: 最早将大乘佛教传入中国的高僧
出生地: 月氏国 代表作品: 翻译《道行般若经》、《兜沙经》
出生日期: 东汉    

发展历程

  据《出三藏记集》卷十三载: 支谶,本月支国人也。他通晓汉语,学问广博,思致幽微,操行淳深, 性度开敏,亶持戒法,讽诵群经,志存宣法,以 精勤著称。在汉灵帝光和至中平年间(公元178年-189年),在洛阳翻译了大量 佛教经典。支娄迦谶到中国内地,时间与安世高仅是前脚后脚之差,俩人基本上是同时的,但支谶在洛阳从事十余年的佛经翻译工作之后却不知去向了。

  与当时安世高所译的基本上都属 小乘佛经的情况正好相反,支娄迦谶所译的佛经几乎全属 大乘佛经。可以说,支娄迦谶是中国翻译和传播 大乘 佛教的创始者。如《道行般若经》,亦称《般若道行品经》,与三国吴支谦译《大明度无极经》、 姚秦鸠摩罗什译《小品般若波罗蜜经》属同本异译,是反映 佛教般若学的较早的一部佛经,主要宣扬 大乘佛教的 诸法悉空 、 诸法如幻 的思想。此经是 大乘般若学介绍进中国内地之始。《首楞严三昧经》和《般舟三昧经》都是讲 大乘禅观的佛经。 首楞严 是 首楞严三昧 之略。 首楞严 意译为 健相 、 勇伏 等, 三昧 即是禅定的另一种梵音。这种禅定,能统摄一切佛法,具有不可思议的神秘力量。所谓 般舟 ,意为 佛现前 、 佛立。称修习此三昧,可以使 十方诸佛 出现于 修行者面前。《般舟三昧经》还特别宣扬了阿弥陀佛净土信仰,说一个人只要专心思念西方阿弥陀佛,经一昼夜或 七天七夜,就会在 禅定中见到阿弥陀佛,死后即可往生西方净土 极乐世界。这是西方净土思想传入中国内地的开端。 

  支娄迦谶除了独自翻译佛经外,有时还和早来的 竺佛朔合作翻译。影响最大的《道行般若经》和《般舟三昧经》就是两人共同翻译的。

  支娄迦谶翻译的佛经,由于有安世高的 译作可资观摩取法,在遣词造句方面都已积累有一定的 经验,所以支娄迦谶的译文比较流畅,能尽量保全原意,故多用音译。后人说他译文的特点是 辞质多胡音。晋支敏度评价说,支娄迦谶 博学渊妙,才思测微,凡所出经,类多深玄,贵尚实中,不存文饰。①说明支娄迦谶的译经,质胜于文。在汉代的译经中,由于 佛教处于初传时期,译出的佛经也多半为一卷一部的小部头经典,安世高译的三十来部佛经中,绝大多数为一卷本,只有少数为二卷本。而支娄迦谶却译出了10卷本的《道行般若经》,在当时可算是大部头了,能译出10卷本的佛经也是一件不简单的事情。但由于受时代的局限,支娄迦谶的佛经与安世高及其他译师一样,对于许多 佛教专有名词、术语的翻译,很多都是晦涩、欠通的,有些则明显地受了汉代鬼神方术观念影响,如把真如译为本无 , 灭谛译为尼谛 , 无我 译为 非十 等等,不一一列举了。

译经

  支谶所译佛经为三种:

  1.《般若道行经》十卷(光和二年,即179年译)。

  2.《般若三昧经》二卷(现存本三卷,译年同上)。

  3.《首楞严经》二卷(中平二年,即185年译)。

  另外,从译文体裁上比较,道安认为像支谶所译的还有九种:

  《阿阇世王经》; 《宝积经》(一名《摩尼宝经》); 《问署经》; 《兜沙经》; 《阿閦佛国经》; 《内藏百宝经》; 《方等部古品曰遗日说般若经》; 《胡般泥洹经》; 《孛本经》 其中后三种现已缺佚。又支敏度《合首楞严记》里提到而为道安所未见的还有一种:《閦真陀罗所问宝如来三昧经》一卷。总计支谶译籍现存九种,缺本四种。僧祐《出三藏记集》依据《别录》加了《光明三昧经》一卷,这是支曜译本的误记。

影响

  安世高所译的佛经是小乘经典,而支娄迦谶所译的是对中国后世影响最大的大乘佛经,后来「般若」学说不但为统治者所接受,而且深入平民中间,成为汉晋南北朝时的显学。在支谶从事译经的年代中,有一批月支的侨民数百人入了中国籍(见《出三藏记集》卷十三《支谶传》)。月支人信仰佛教较早,他们依照原来的习俗,立寺、斋僧,举行各种宗教活动。其中有支亮(号纪明)从支谶受业,发扬了支谶的学说。佛学的初传虽然依附了道家,使它外观混同于方术,可是在已入汉籍的月支民族中仍旧保持其传统和特点。这对后来佛学传布而逐渐接近真相,起了相当作用。

  支娄迦谶所译出的佛经,数量虽然不是很多,但对中国佛教史和思想史的发展,却产生了很大的影响。支娄迦谶传译的大乘佛典,重点是般若学说,反映了龙树以前印度大乘佛经流行情况。如他译的《宝积经》、《阿閦佛国经》、《般舟三昧经》都是构成大部《宝积经》的基层部分。《道行经》是大部《般若经》的骨干。《兜沙经》又属于大部《华严经》的序品。由此可知印度的大乘佛经开始向境、行、果各方面平均发展。还有支娄迦谶译出的《首楞严三昧经》说:佛告坚意,有三昧名首楞严,若有菩萨得三昧,如汝所问,皆能出现于般涅槃而不永灭,示诸形色而不坏色相,遍游一切诸佛国土而于国土无所分别。 这种用大神通游戏世间的思想,在中国这个盛行神仙不老方术的社会是深受欢迎的。此经自支娄迦谶译出至于姚秦,二百余年中,先后竟有7个译本,支娄迦谶的首译之功是不可抹煞的。支娄迦谶译出的《般舟三昧经》,将阿弥陀佛介绍到中国来,给中国佛教以很大的影响。

  所译的《道行般若经》则对后来义学影响最大。在这部译经里,支娄迦谶借用道教思想概念来传播般若,如他把 波罗蜜行 译为 道行 ,把 如性 译为 本无 等,而当时思想界有道家的 无名为天地始 等说法,正好有了接受般若理论的基础,也正是通过这类思想使般若理论在中土能够迅速地传播。而《道行般若经》则成了学习般若理论的入门译籍。支娄迦谶所传译的大乘般若学的基本理论为 缘起性空 ,即认为世界上一切事物均为因所生,根本没有固定不变之自性,世俗认识及其面对的对象,纯属虚幻不实,唯有 般若 能超越世俗之见,把握诸法真知。所以 般若 智慧的获得唯有通过对世俗认识的否定才有可能,这与老庄的某些思想是相通的。魏晋玄学盛行时,般若学在佛教中得到突出的发展,此经起了不少的作用。支娄迦谶的弟子有月氏的支亮、再传弟子支谦,继承和发扬了他的学风, 世称天下博知,不出三支 (费长房《历代三宝记》卷五引)。此外,洛阳孟福、南阳张莲等人皆传承其学。魏晋以后,虽然小乘佛教也有发展,但由于大乘佛教的学说更适合中国的文化和社会环境,以至后来发展成为中国佛教的主流。支娄迦谶功不可没。

参考文献

  《古今高僧》 东汉桓帝末年(167年),洛阳来了位状貌齐古的月支国僧人,他就是我国佛教史上有名的翻译家,启大乘佛经汉译开端的支娄迦谶。

  支娄迦谶,平时常省称“支谶”。大概在汉灵帝光和、中平年间(179-189年),止支谶在中土进行了为时十多年的佛经翻译工作。这些翻译,有时由他独立完成,有时也邀竺佛朔进行合作。竺佛朔也是西域高僧,来华的时间要稍稍早于支谶,对于汉地语言颇为通晓。

  支谶翻译的佛经,可以考知年代的有三种:光和二年(179年)所译《道行般若经》十卷,《般舟三昧经》二卷(现存同年所译三卷本),中平二年(185年)所译《楞严经》二卷。另外晋释道安著述经录时,认为从译文体裁上可以推知为支谶所译的佛经,还有《阿阇世王经》二卷,《宝积经》又名《摩尼宝经》一卷,《阿閦佛国经》一卷,《内藏百宝经》二卷等九种(内有三种已失传)。再之,支敏度在《合首楞严记》里提到,另有道安未曾看到的《伅真陀罗所问宝如来三昧经》一卷。

  道安为什么按照译文体裁,就可知道这些佛经出于支谶的译笔呢?原来支谶的译经风格在于辞质朴,不存文饰,内多音译,梵味浓,所以译后虽未署名,还是被认了出来。

  支谶所译这些佛经有个特点,就是几乎全属大乘佛经。也正是因为这样所以后人往往把他看成是大乘佛经汉译的创始人。

  综观这些译经,以《道行般若经》和《般舟三昧经》为最有代表意义,尤其是演说般若缘起性空的《道行般若经》,成为后世研究般若理论的原始译著。可是由于从费长房以来好多经录家都有过竺佛朔也曾翻译《道行般若经》、《般舟三昧经》的记载,所以后来又有人认为,或许这两部经是他俩携手合作的成果。

  支谶的弟子,主要有月支国支亮,后来支亮又传支谦,世称“三支” 。

喜欢 (0)
阅读文章如发现错字或错误,欢迎指正,以利弘法。点此报错

上一篇:道证法师

下一篇:明贤法师

热点推荐

精华推荐

  • 愿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
  • 上报四重恩,下济三途苦。
  • 若有见闻者,悉发菩提心。
  • 尽此一报身,同生极乐国。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文章内容均来自网络,本站不发布任何信息

特别声明:本站服务器置于海外,仅供海外华侨浏览

所有内容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仅供参考。

WWW.JUEWU.ORG

觉悟佛教网

没有版权,欢迎转载

关于本站

2019-现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