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刚经》与禅的关系如何?
浏览: 次
背景色: 未选择
在《六祖坛经》里,惠能大师一再提到《金刚经》;《金刚经》不但与《六祖坛经》有很重要的因缘,与禅宗更是关系密切。
禅宗自六祖大师以后,分为「南顿北渐」,即所谓南宗禅与北宗禅。南宗禅是以《金刚经》印心,北宗禅则以《楞伽经》印心。六祖大师是南宗顿教的开教祖师,《金刚经》与他本人的关系非常密切。因为,六祖大师最初在故乡岭南,就是因为听人念诵《金刚经》而契入佛法;后来到了黄梅亲近五祖,也是因为听五祖讲说《金刚经》,至「应无所住而生其心」,当下茅塞顿开,彻悟本自清淨的自家面目,于是受五祖弘忍大师传法印心,成为禅宗六祖。《金刚经》从此取代了达摩东来以「《楞伽》四卷,可以印心」的传统地位,并为中国禅学开启了历久不衰的黄金时代。
讲到《金刚经》与禅的关系,首先应该对《金刚经》做一番认识。《金刚经》总共有五千多字,主要的宗旨在于说明「空」。所谓「无相布施、无我度生、无住生活、无得而修」,这个「无」就是「空」。但是空并非世间一般所谓甚么都没有叫做空;「空」是建设「有」的,空是涵盖空有不二的无,这个「无」的「真空」,才是真正最究竟的般若宗旨。
说到禅,禅是甚么?禅是自我,禅是生活,禅是艺术,禅是幽默,禅是我们的自心本性,禅是无。所以,禅宗所表达的境界,也是一个「无」字,与《金刚经》的主旨可以说非常的契合。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里,如果能有一点《金刚经》的般若,有一点禅的幽默、禅的自然,生活就会有不一样的风光。就如同在菜里放了盐巴,菜的味道就会更加美味可口;又如在客厅里插了一盆花,顿时能使满室生香,增色不少。所谓「平常一样窗前月,才有梅花便不同」。
生活里有般若、有禅,是非常重要的。因为没有般若,则心中充满愚昧、妄想、颠倒、执著,那就是苦恼的世间;假如有了般若,就好像有了光明一样。在佛教里面讲般若光、智慧光,光能照破无明、黑暗、烦恼。有了禅,生活就能自然、洒脱、自在,就不会紧张、烦恼。所以,有人说:「若将禅心过生活,何愁烦恼不能了?」
在《金刚经》里的经文说:「过去心不可得,现在心不可得,未来心不可得。」为甚么过去、现在、未来三心不可得?因为我们的心虽是一个,可是这一个心如《大乘起信论》说「一心开二门」,也就是说众生与佛本具同一心性,但因无明妄动而有生住异灭、迷悟染淨的相状,因此就有一种是真如心,一种是妄想心、生灭心、无明的心。
我们平常生活在妄心里,日夜攀缘五欲六尘,充满无明妄想,念念生灭不已;过去的心已灭,现在的心念念不停,未来的心未生,所以说三心不可得。
过去有一位德山禅师,他在北方听到南方弘扬禅宗的顿教法门,特地做了一部《金刚经》的疏钞,想要批驳「顿悟成佛」的说法。
当他带著《青龙疏钞》南下,在路上肚子饿了,见到小店里有一个老婆婆在卖茶点,德山禅师上前要买点心充饥,老婆婆说:「禅师!你担子里面装的甚么?」
「我担子里挑的是《金刚经》的注解。」
「你是研究《金刚经》的呀!我有一个问题请教你,如果你能回答得出来,今天的点心就由我供养。」
德山禅师一听,一个老婆婆能有甚么了不起的问题,就说:「好!你请问,有甚么问题啊?」
老婆婆说:「禅师!《金刚经》里说:『过去心不可得,现在心不可得,未来心不可得。』请问禅师:现在你要吃点心,是点的甚么心呢?」
德山禅师被这个老太太一问,哑口无言。
所以,禅不是从知识上去理解的,它是透过修行证悟,是从生活里获得的体验。
在战乱时,有一团军队,到一个寺院里抢劫,寺院里的出家人看到盗匪放火烧房子,纷纷跳到佛殿的屋顶上。
在熊熊燃烧的大火中,住持快川禅师就问这许多参禅的人,他说:「你们大家赶快加紧用功,我现在问你们一个问题:『在熊熊大火当中,我们如何大转法轮?』」意思是说,在生死存亡的危急关头,如何才能把握自己,安住身心?如何能够弘扬佛法,普度众生?
快川禅师逼著大家,「快参!快参!」正在大家犹豫的时候,快川禅师就说:「参禅何须山水地,灭却心头火自凉。」
所以,参禅那里需要找山明水秀的地方,只要把心里面的妄想、无明、烦恼熄灭下来,在大火里面也可以转法轮,在大火里面也会感到身心清凉。所谓「心若起时,不随它起,起心自觉;心若去时,莫随它去,去心自觉;心若住时,莫随它住,住心自觉」。
因此,我们在生活里面,「若自了了自知,不住一切处,即明了了尽本心,亦名了了尽性」,这就是所谓「无所住心,无所生心」。在佛门的证悟上讲,这就是证到无生法忍。所谓无生法忍,就是不生不灭,不会受世间的无常颠倒。我们悟道以后,禅的这一「无」,就可以说是无限、无量、无边,也就是让我们进入到无限的世界、无边的空间,乃至超越时间、空间。所以《金刚经》也好,禅也好,主要的就是要我们能够超越。
♡ 喜欢 (0)上一篇:圣人怎么有差别?什么差别?
热点推荐
-
七月十五盂兰盆节为什么又叫佛欢喜日
七月十五盂兰盆会 是僧自恣日,又叫做佛欢喜日 《盂兰盆经》:善男子,若有比丘、...
精华推荐
-
译经中姚秦三藏法师鸠摩罗什的传奇历
在经文中经常看到的译经者:姚秦三藏法师鸠摩罗什,那么他是谁呢? 鸠摩罗什大师塑...
- 愿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
- 上报四重恩,下济三途苦。
- 若有见闻者,悉发菩提心。
- 尽此一报身,同生极乐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