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丘】是什么意思?什么叫比丘?
浏览: 次
背景色: 未选择
比丘是什么意思?
比丘,是出家受具足戒者的通称,佛家指年满二十岁,受过具足戒的男性出家人。比丘是梵语(bhiksu)的音译,华言乞士。乞是乞求之名,士是清雅之称。谓出家之人,上乞法以资慧命,下乞食以资色身,故名乞士。俗称“和尚”。比丘的具足戒共有二百五十条。
比丘是佛的弟子,当然要从佛乞法,但为什么要向俗人乞食呢?原因是:比丘出家学法,一般不作治生产业,乞食不但可以省事修道,而且可以破除骄慢之心。《金刚经》载:“(佛)著衣持钵,入舍卫大城乞食,于其城中,次第乞已,还至本处。”释迦牟尼出家时,净饭王派憍陈如等五名亲信随侍。释迦成道以后,这五人在鹿野苑听法出家,是最早的比丘。
各佛典对「比丘」的解释
《释氏要览》云:“梵语云比丘,秦言乞士,谓上于诸佛乞法资益慧命,下于施主乞食资益色身。肇法师云:‘因果有三名:一名怖魔,即因出家时,魔宫震动故,至果上名杀贼;有云出家者,具正信正因,发勇捍心,求佛果大菩提,誓度一切众生,真实大心者,方能震动魔宫尔。二因中名乞士,果上名应供;三因中名破恶,即持戒名破恶。至果上名无生。’
《涅槃经》云:‘能破烦恼,故名比丘。破我等想,修戒定慧,度三有四流,安处无畏道,故名比丘。’《大庄严经》云:‘破无明藏,故名比丘。’《瑜伽论》云:‘比丘者,舍离家法,趣非家等,具足别解脱律仪众同分是其自性,于其形色勤精进故,怖畏恶趣,自防守故,摄无损故,名比丘。’
《毗婆沙论》偈云:‘手足勿妄犯,节言顺所行,常乐守定意,是名真比丘。’《杂阿含经》偈云:‘所谓比丘者,非但以乞食,受持在家法,是何名比丘?于功德过恶,俱离修正行,其心无所畏,是则名比丘。’
《大威德陁罗尼》:‘有一长者,名选择,投佛出家,剃发已,时有尊者婆难陁唤言:长者!选择答曰:我今出家,剃发为比丘,非长者也。时婆难陁语曰:不但剃发名为比丘,乃以偈说云:若断欲希望,复断诸漏尽,诸法无希望,不可说有法。随顺向涅槃,随顺趣厌离,入信到彼岸,此成为比丘。’
有四种比丘:一、毕竟到道比丘,谓阿罗汉;二、示道比丘,谓三果圣人;三、受道比丘,谓初果向;四、污道比丘,谓凡夫破戒者。凡夫持戒比丘,随信随戒法故,必在受道下称也。问:污道比丘堪为福田否?答:《大婆沙论》云:污道比丘,虽破戒而不破见,虽破加行,不破意乐,信有因果,如是正见意乐,九十六种外道所无。但施主于彼起正信,不生嫌恶,自生大福矣。”
《智度论》云:“比丘名乞士,清净活命故。乃至复次,比,名破;丘,名烦恼。能破烦恼,故名比丘。复次,出家人名比丘,譬如胡、汉、羌、虏各有名字。复次,受戒时,自言我是某甲比丘,尽形受持戒,故名比丘。复次,比,名怖;丘,名能。怖魔王及魔人民,当出家剃头,着染衣,受戒,是时魔怖。何以故怖?魔王言:是人必得入涅槃,如佛说有人能剃头,着染衣,一心受戒,是人渐渐断结离苦入涅槃。”
《维摩经·注》云:“肇曰:‘比丘,秦言或名净乞食,或名破烦恼,或名净持戒,或名能怖魔。天竺一名,该此四义,秦言无一名以译之,故存义名焉。’” 忠曰:“比丘号不必局声闻僧。”
马鸣《遗教论》云:“此修多罗中每说比丘者,示现远离相故,复示摩诃衍方便道与二乘共故,又于四众亦同远离行故。”《住法记》释第二义云:“欲明比丘之号,不局声闻,取其所修,皆受斯目,方显遗教普被群机。”
♡ 喜欢 (0)热点推荐
-
【自在】是指什么?佛教自在的意思?
佛教的自在是指进退无碍。真正的自在,不是想做什么就做什么,而是摆脱了烦恼的束...
-
畜生道 是什么?什么样的人会投生畜
畜生道是什么?什么样的人投生畜生道? 畜生道是什么? 畜生道,六道之一,又作傍...
-
我执是什么意思?如何破除我执?
我执是什么意思?什么是我执? 我执,也就是执着自我,即以自我为中心,一切以我为...
-
【三昧】佛教中的三昧是什么意思?
三昧,佛教用语,指禅定境界。系修行者之心定于一处而不散乱之状态。三昧是梵语(...
-
法相是什么意思?佛教法相指的是什么
佛教法相是什么意思?法相指的是什么? 法相,在佛教里有两个解释,一是指诸法的相...
精华推荐
-
行善 佛教解释行善的意思
行善(佛教解释) 行善以善行为本,以使得受助者真正受益为原则,在双方人格平等,...
-
庄严的意思,佛教的庄严含义是什么?
庄严 (汉语词语) 庄严,指端庄而有威严;形容人庄重、严肃、严正。见《法苑珠林...
-
佛教中的莲花是什么意思?
佛教中的莲花是什么意思? 当我们走进佛教寺庙时,便可到处看到莲花的形象。大雄宝...
-
【拜忏】拜忏是做什么?拜忏是什么意
拜忏是做什么 拜忏,又称为礼忏,就是礼拜诸佛菩萨,忏悔自己的一切罪业。 凡夫的...
-
【三界】是指哪三界?佛教中的三界是
三界(梵语:trayo dhātava? ,巴利语:tisso dhātuyo)指众生所居之欲界、色界、无色界。...
- 愿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
- 上报四重恩,下济三途苦。
- 若有见闻者,悉发菩提心。
- 尽此一报身,同生极乐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