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觉悟网 > 入门专题 > 中级佛学教本 > 正文内容

中级佛学教本 第七课 经咒忏赞颂偈

中级佛学教本  时间:2021-12-30   作者: 方伦居士 著  来源: 网络  点击:     放大 正常 缩小 关闭 手机版

第七课 经咒忏赞颂偈


书之称为经者,不限于佛教,古之五经 (1)、六经 (2)、十三经 (3)、道德经 (4)、山海经 (5)、茶经 (6),皆称经。后迦叶摩腾 (7)、竺法兰 (8)、首译四十二章经 (9),为丙典 (10) 称经之始。梵语修多罗,旧译为契经,因上契诸佛之理,下契众生之机,故称契经,今略去契经,今略去契字,但存经字。佛经为佛所说的教法,倘能依文悟理,则有无量功德,若释其义,则有五义 (11),四义 (12) 等之别。如大方广佛华严经,妙法莲华经等皆是。

梵语陀罗尼 (13),译为咒,有无字 (14),一字 (15),多字 (16) 之别,为佛菩萨从禅定中,所发的种密言句,例不译义,吾人但依音讽诵,自然具大力用,若按其字句,强事义解,则反然失真。如楞严咒 (17),大悲咒 (18),往生咒 (19) 等皆是。

梵语忏磨,简称为忏,是悔过之义,一切众生,不论在往世或今世,其身口意三业的所为所思,未能合于善法者,比比皆是,真个罪积如山,孽深似海。若不对佛菩萨前,至心忏悔,誓不再作,使恶种子不起现行 (20),则将来因缘凑泊时,便会现出三恶道的境界了。所以拜忏是佛门的重要课目之一,须时时行之。如梁皇忏 (21),水忏 (22) 等皆是。

世人多夸奖自己,毁谤他人,这种习惯,能增长我慢 (23),招引过恶,所以行者修道时,必须反过来说自己罪衍,这便是所谓忏了,誉他人功德,这便是所谓赞了。在人中,佛菩萨的功德最大,地位又最高,所以赞文皆以佛菩萨为对象,不特语句真挚高华,读之能生敬意,排俗念,且亦寓见贤思齐之意。如大弥陀赞 (24),炉香赞 (25),伽蓝赞 (26) 等皆是。

颂或偈

梵语伽陀,译为颂或偈,是把文中要义,结作四句,以期易于记诵者,每句字数不定,或四字 (27),五字 (28),六字 (29),七字 (30) 等皆是。

经云:此方真敬体,清净在音闻,所以借境摄心,以音为上。或念经,或持咒、拜忏、唱赞、诵偈,皆以音声,而作佛事。文字虽宣之自口,而功效实达之于心,故青磬木鱼,涵义深远,幸勿以肤浅视之。

【注释】

(1) 易、诗、书、礼、春秋、称五经。

(2) 五经加乐经,则名六经,乐经亡于秦,遂不传。

(3) 易、诗、书、礼、春秋周礼、仪礼、公羊、谷梁、孝经、论语、尔雅、孟子、称十三经。

(4) 周李耳撰,亦称老子。

(5) 未详何人所作,中多述地理神怪事,凡十八篇。

(6) 唐陆羽著,凡三篇,皆有关于茶事者。
(7) 亦作摄摩腾,中天竺人,能解大小乘经,汉明帝遣蔡音等往天竺求法,遇之,永平十年,与竺法兰共至洛阳,译四十二章经,为印度高僧, 莅华传法的第一人。

(8) 中印度人,与迦叶摩腾,同来中国,宏扬佛法

(9) 为佛经传入中国的第一部,后汉迦叶摩腾,竺法兰二人共译。

(10) 佛之教典称为丙典。

(11) 杂阿毗昙心论,列有五义:一者出生,生诸法故。二者显示,示教理故。三者涌泉,义无尽故。四者绳墨,辨邪正故,五者结缦,贯穿诸义故。

(12) 四义者:贯穿所说之理,是贯义,摄持所化之生,是摄义,古今不易,是常义,远近同遵,是法义。

(13) 梵语陀罗尼,此云总持,总一切法,持无量义,故总持。原有四种,咒陀罗尼,不过是其中之一,但通常皆以咒为陀罗尼。

(14) 如圆觉经云:「有大陀罗门,名为圆觉」是以圆觉为陀罗尼,而圆觉者,惟是一心,并无文字,故为无无字陀罗尼。

(15) 一字者:如字字类。

(16) 多字者:如楞严咒,大悲咒类。

(17) 又名佛顶咒,楞严经所说之神咒也。

(18) 千手千眼无碍大悲心陀罗尼的简称。

(19) 拔一切业障根本得生净土陀罗尼的别名。

(20) 阿赖耶识,有生一切法的功能,谓之种子,由此种子,生色心之法,现苦乐境界,谓之现行。

(21) 梁武帝为亡后郗氏,堕蟒蛇身,乃制慈悲道场忏法十卷,请僧礼忏,以超荐之,后世因名为梁皇忏。

(22) 唐悟达禅师,膝上生人面疮,遇异僧掬水洗之,疮愈,因著慈悲水忏法三卷。

(23) 倨傲所执我,令心高举,因而慢他,名慢我。

(24) 所以唱赞阿弥陀佛者,起句为「弥陀佛、大愿王……」

(25) 为焚香赞佛之文,每于法事开始念之,起句为:「炉香乍热,法界蒙薰……」

(26) 所以赞护法菩萨者,起句为:「伽蓝主者,合寺威灵……」

(27) 如:诸行无常,是生灭法:生灭灭已,寂灭为乐。

(28) 如:若以色见我,以音声求我,是人行邪道,不能见如来。

(29) 如六祖偈曰:「菩提只向心觅,何劳向外求玄,……」

(30) 如八识规矩颂:不动地前才舍藏,金刚道后异熟空,大圆无垢同时发,普照十方尘刹中。


【习题】

(一) 契经二字作何解?
(二) 经含五义,试述出之。
(三) 何谓贯、摄、常、法、四义?
(四) 现行二字,作何解释?
(五) 一、梁皇忏,二、水忏,各因何而制?
(六) 何谓我慢?
(七) 颂或偈,是何意义?并举出一首四字偈为例。

阅读文章时如发现错别字或者其他语法错误,欢迎指正。挑错
精华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