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学问答(一) 通问(一)
总目录:
一、通 问(一)
二、通 问(二)
二、析 疑
四、因 果
五、持 戒
六、名 相
七、修 持
八、唯 识
九、禅 观
十、心 性
十一、密 宗
十二、净 土(一)
十三、净 土(二)
●佛教是佛陀对九法界众生至善圆满的教育。
●释迦四十九年所说的一切经,内容就是说明宇宙人生的真相。人生就是自己,宇宙就是我们生活的环境。
●知觉名佛菩萨,不觉名凡夫。
●修行就是将我们对宇宙人生错误的看法、想法、说法、做法,加以修正。
●佛教的修行纲领是觉正净。觉而不迷,正而不邪,净而不染。并依戒定慧三学,以求达到此目标。
●修学的基础是三福,待人依六和,处世修六度,遵普贤愿,归心净土。佛之教化能事毕矣。
——净空
通 问(一)
问:佛为一大事因缘出现于世,大事是何等事?(余萍)
答:大事者,生死也。请细思想,人间之事,尚有大于此者乎?惟此事独佛能了之,所以应世,来为众生解决此事也。
问:人生究竟为什么活着?佛教如何说法?(施无畏)
答:此名人生观,各个观点不同,佛法谓是善恶业力牵引。一度来受果报。悟者借此寻求解脱,迷者再造新殃,再受后报。
问:世上宇宙真理是否有一个?谁(哪一个宗教)是唯一真理?(黄圣吼)
答:此问题颇笼统,宇宙之大,事物之多,要从何处说起。兹可说,各事物各有真理,若归纳之,有一个总真理,所谓“万法归一”。此“万法归一”,名“一真法界”,而不与万物俱,万物生灭无常,“一真法界”,如如不动,所以名为真也。何种宗教悟得此理,且有把握办得到,便是真理宗教。
问:佛与圣人有何区别?(李中心)
答:圣人种种不一,有世间及出世间两大类,此两类又分若干种,世间圣人,仅以我国而论,尧舜禹汤文武周孔伯夷柳下惠等皆是也。出世间圣人,十地菩萨降而至缘觉声闻等皆是也。佛则与此两类皆不同,即上两类圣,所知所能者,佛皆知能,佛所知所能者,上两类圣,有所不知不能。
问:佛教救世有出世的独立人权,为何掺杂世间的善恶是此非彼?(陈问耘)
答:佛法在世间,不离世间觉。不说烦恼,何显菩提。
问:佛前供养之香、花、茶、饼、果,各项有何意义?(庄庆贤)
答:此有事理之别。事者,依俗礼常用之品供养表示诚敬而已;理者,因诸供养中,以法为最,故取物以代法也。香表精进,烛表智慧,花表忍辱,茶水表布施,饼果表禅定。尚有涂香一种,显教多不用之,乃系持戒之意,合此为六波罗密也。
问:有人说佛教不烧金纸银纸,但用果、香、花、烛、茶、供养佛菩萨什么意思?(王计)
答:金银纸箔,皆是给鬼之物,佛故无用。供佛亦不过表我诚敬,佛岂真享,惟佛陀慈悲戒杀,制限素食,故供献亦只用果茶等类。
问:有人问,佛家供佛用,果、香、花、烛、茶,什么意义,请老师明白开示。(阿桃)
答:供具本有多种,总以不杀物命为原则,然细论之,所供之品,亦有取义,即以所举者而言,果为食物表显禅定,香表精进,花表忍辱,烛表智慧,茶者水也,表显布施。
问:每尊佛像胸前,皆雕上一个卍字号,不知它的来源为何?(谢智远)
答:佛身有三十二种瑞相,不同常人,此字即瑞相之一也。
问:中国第一代出家是什么法师?(释心川)
答:佛教入华之始,周秦汉魏,尚无定论,何能言汉土出家之第一人。假承认始自汉明帝,据汉法本内传,略云“时司空刘峻德及道士吕惠通等,共千人,请求出家,帝皆许之”;便可谓刘等为始。又据梁高僧传及费长房三宝记,云曹魏高贵乡公甘露年间,颖川人朱士行为汉土出家之始。代远年湮,古事难得确证者,非止此也,在未发现他说时,暂存其两说,聊作参考资料可耳,亦不必定泥之。
问:要具备哪几个条件,才为僧宝?(陈心愿)
答:为献身救度众生,先舍离眷属田产,入寺求比丘剃度,此谓出家。(从俗言)再经受沙弥以至比丘具足等戒,方称僧宝。佛家律制如是,凡少明戒律者,无不知之。
问:在家居士为何不能收皈依弟子?(陈心愿)
答:僧者众也,乃指一切比丘之集团,皈依僧,实皈依其集团。在家人不过近事男女耳,并非比丘,无资入此僧团,何能僭分,妄受皈依。
问:信佛之人,未知可以深信命卜相士所判断之命运否?(善因)
答:命由心造,相命之士岂能支配我心?沙弥救蚁延命之事,是其前鉴也。
问:做善事,种善因,将来可得善果,这是一定的道理,可是念经念咒为什么会种福,则颇令人费解?(黄冠中)
答:既信种善因得福果,当知种恶因得苦果。请细体察众生日日所作:身多杀盗淫,口多妄语恶口两舌绮语,真正善事,渺乎渺矣。推其造作之本,惟在于“意”,意善则身口现善,意恶则身口现恶。诵佛经咒,恶意不生,恶不生之时间,即是种福之时间。
问:佛说人们终日在苦海愁波中挣扎残喘,可是为什么又说人身难得呢?(黄冠中)
答:人身愁苦,能启生厌出离之心,苦而不极,能得如法修行机会。若天则享乐忘忧,修罗恨不释,畜愚痴,鬼饥渴,地狱受苦无间,皆无解脱之缘,所以贵乎人道也。
问:观音菩萨据说久已成佛,其佛号为何?(周慧前)
答:据千手千眼大悲心陀罗尼经云,号正法明如来。乃过去无量劫之事,安能说何年月。
问:无数恒河沙佛国是不是即是三千大千世界?(蔡世芳)
答:三千大千,有能算之数字,悟河沙是难算之数字。
问:大乘之“六度”与小乘之“五戒十善”有何异处?(蔡世芳)
答:五戒十善,修己之义多,六度益他之义多,此其异 处。
问:在路上遇见出家僧宝,不知可在路上顶礼或如何?(陈林洲)
答:居士见僧宝,自应顶礼。但在通衢马路,方便合掌问讯可矣。缘路上车马往来,若匐匍顶礼,则碍交通也。
问:凡遇初面大德,向其顶礼,因何内心反觉悲感,如遇久离至亲一样,双眼欲泪,是何因缘?(颜佛兆)
答:此乃至诚恳切之心,亲近恭敬之极,而有之表现也。
问:具有神通之和尚,如何仅见于文字,今日是否仍有实例,台湾有否?(张弓)
答:真有神通者,皆秘而不宣,凡自炫者,皆无道也。夫如是,其真有道者,人何能知。
问:“观音得道”一书,为一佛教民间畅读小说,请问,此书内容,观音得道经过,是否正确?(香远)
答:齐东野语,信口捏造。只是夕阳西下时,一般闲散汉,在丘陇树根边,向村翁乡婆之取笑诚耳。
问:佛经甚多,遍阅为难,祈选择若干部有注解有买处之佛经名称,并指示阅读先后之次序!(沈钟五)
答:为答此问题,先敬奉一语,在初机求学时,只宜照前人所修者去作,暂不可讲求考据,是此非彼!研究次第,不妨由简入繁,首从《八大人觉经》起,接研《四十二章经》,《佛遗教经》,《梵网经》,此为应有常识。《净土三经》,此属求定之行门。《百法明门论》,《八识规矩颂》,《三十唯识颂》,《金刚经》,《般若心经》,《永嘉禅宗及证道歌》,此性相两学,多主于慧解。《大乘起信论》,此融会性相,可以调和偏执。经过此一阶段,然后再研大套典籍,比较易入矣。以上各书,谅台省流通佛经之店或皆有之。
问:佛教以虚寂为宗,无来无去,并不相信轮回之说,只因佛教对于印度婆罗门教的轮回一说未予破坏,该“未予破坏”是否有同情迷信之意?(张鸿声)
答:众生大梦未醒之时,即有轮回。现相宛然,便非迷信。此不能说同情婆罗门,喻如中国人有口吃饭,外国人也有口吃饭,甚至各种动物,皆有 口吃饭,此是现实问题。不能说谁同情谁,至云无来无去,那是说的法身,与无明识神,小有分别。
问:佛教所谓“因果轮回”与“极乐世界”是否仅在“正心养性”使人易信而一而已,抑是真有其事?(张椿萱)
答:初学之人,何能明了心性,越详说,越不懂,倘能精进不退,五六年后,再提此一问题,并不为迟。所询“因果轮回极乐”等,皆真实不虚,切勿疑而谬解,漭漭荡荡招殃祸也。
问:不识多文之乩童,坐坛时则能诗能画,下坛后则无所知,何以故?(杨慈)
答:或有通文之鬼狐凭依之耳,此等怪诞事,修道人宜远避之。
问:有人问,释迦牟尼佛在世时有阿罗汉能现种种神通。现今有阿罗汉否?假若证四果阿罗汉临终后神识到何处去?(耀耕)
答:我辈凡夫,不识圣者,不敢言现世有无。若至圆证四果,是已断分段生死,任运自在,不能言神识到何处矣。
问:魔王能驱群魅扰乱正法,佛陀于金刚座下成道前,魔王亦曾威逼利诱企图破坏;魔王是否超脱业报之外?否则应即身堕入地狱矣。或云魔系代表自性无明及情欲之词,然道高一尺,魔高一丈,确指有物对立?法身遍一切,如义魔是否亦即佛?(黎明时)
答:魔既扰乱正法,便是起惑造业,报尽因熟,自食其果。世尊被魔,乃系八相成道,善巧说法,非真实也。魔表无明,语亦不虚,盖万法唯心,觉时是佛,迷时即魔耳。
问:人畜之间的阿修罗是指何物?(黎明时)
答:有福无德,似天似神之一种众生耳。
问:“梦”在佛学作何解释?梦境是否预告人的吉凶祸福或其他?(黄槐庭)
答:梦系心识或业所幻之境,故有时与吉凶相应耳。
问:相命学有关于佛学吗?或是另外一种的秘法?(庄庆贤)
答:业占相吉凶之事,而维持生命者,佛家谓之邪命。四众弟子,皆不应为,以其涉迷途而背正觉也。
问:佛徒食前合十恭敬当作何观想?(翟孟秋)
答:尽虚空俱是三宝,遍法界无量众生,作如是观,如是供养。
问:单独诵经,不解其中的意思有没有利益?(萧金荣)
答:诵经与研经,均有利益,研经能开智慧,诵经能得定也。
问:蚁身如是之小。本性与九界众生一样乎,或有减少?(王慧香)
答:一勺水与一池水之湿性,并无有异。惟勺与池之水,各如其量而已。
问:立身处世能对各方面圆满是聪明乎抑智慧乎?(杨素月)
答:在世法上说,无甚区别,勉强说智慧似体,聪明似用而已。
问:洞明因果,无妄想可生,无烦恼可起,是否为智慧之证?(杨素月)
答:在出世法上说,可说是智慧作用。
问:聪明与智慧之界限为何?(杨素月)
答:前二字在世法上,常并称不分,后二字在出世法上,亦常用不分。若必求其界限,则耳听能察而不谬,谓之聪;眼看能察而不错,谓之明。通达有为之事项,能以决断,谓之智;通达无为之空理,安忍于法,谓之慧。
问:如何方为悟缘生法?(林圣)
答:明了教相,或是作到般若之行,即悟之矣。
问:为什么执著就是苦?(杨天元)
答:执著是迷惑障碍之境,圆融是智照解脱之境。然此是学问与功夫问题,非是初机所能明了,若误解便是魔境,初机在不明教相之时,只可依教奉行,不宜躐阶谈玄说妙。
问:佛说八万四千法门其真理是一是二?(智引)
答:兹就一个人体来讲,在上者曰头,头又分眼耳鼻口等。在中者曰身,身又分乳脐背等。在四外者曰肢,肢又分手足指掌等。在内曰脏,脏又分心肝脾肺等。试问此是一是多?佛法真理八万四千,亦犹是也。
问:经云:不生灭。何法不生,何法不灭?(萧绍馨)
答:惟有真如。
问:如来五眼者,何谓肉眼、天眼、慧眼、法眼、佛眼(萧绍馨)
答:肉眼有碍则不能见,天眼远近明暗皆无阻碍,此二是实用眼也。慧眼能观真空之理,法眼能体假相之由,此二是用智察也。佛眼即单用和用互用,无不能之。
问:见惑易断,思惑难断,除发惭愧心外,还有何办法使思惑易于断除?(顾赓彤)
答:思惑者,贪痴慢疑等,修四谛,观十二因缘,行六度,皆可断也。参禅者即断此二惑,持净者亦断此二惑,但参禅必断惑,方有成就,持净者虽不断,可带业往生耳。
问:兜率天不出三界外,则免不了成住坏空,是否究竟?(高添丁)
答:既有成住坏空,是无常法。究竟者,不生不灭常寂光明也。
问:释迦佛是否现在说法,在何处?(郭家宁)
答:尽虚空遍法界,在在说法。其法身说法也,智者知之。若夫报应二身说法,有缘者遇之。
问:释迦佛诞生时说:“天上天下,惟我独尊”中之“我”字是指佛性,或指俗说的我?(郭家宁)
答:自以第一说为圆融。不过此我字,出诸世尊之口,则两说无所不可,固不必起分别也。
问:众生皆有佛性,性有无大小与形状,若无者,该如何形容?(李学诗)
答:台端有念头否?如无念头,何以居于屋中,瞑目思索,高能知天上之日月星辰,远能知大陆之家乡山水,如有念头,大小方圆,是何形况,请赐见教。佛性者念头之体,念头者佛性迷后之用,用尚不能说出,体更须要自参!
问:既然法法平等,何以普贤菩萨说:诸供养中,法供养最?(杨德荣)
答:法法平等,从性与理上言;法供养最,从相与事上言。
问:真心生万法,则真心成佛教之上帝矣,道安师说此不对,究何说?(杨德荣)
答:心生万法,及心为佛教上帝二句,被安师所呵斥者,不知指上指下,语义欠明,不敢率答。但就第二句论,居士似承认能生者,确为上帝,只此一见,便该吃法师百棒耳。
问:以中道论非善非恶非空非有,天堂岂不是地狱,果尔还修什么?(张弓)
答:善自善,恶自恶,空自空,有自有,天堂自天堂,地狱自地狱,事相分明,安能说“岂不是”三字,如此说即是颠倒矣。要知非善恶空有之“非”字不能当“岂不是”讲!凡夫境界,思不过“善恶”两途,观不过“空有”两边,报不过天狱两极。试问思不属“善恶”,观不着“空有”,报不在天狱六道,这是什么境界?这是“非”字之妙义,莫误会也。
问:不投师不受戒,如一旦顿悟,可否成佛?(张弓)
答:有“独觉”者如是耳。然此生之觉,亦系由多生修行而来,今者万万人中,难遇其一。佛亦有藏头及圆满之异,悟更有大小几次之别,极不简单!
问:在观无量寿佛经内说下品下生之一则中有句“五逆十恶”,五逆者指杀父、杀母、杀阿罗汉、破和合僧、出佛身血,而诸佛阿罗汉是法身,刀斧不能伤,凡夫焉能杀之,此则难以了解?(李荣棠)
答:佛有法报应化等身,法报二身,凡夫见尚不可得,况伤害之。应身如释迦世尊在日之身,化身如木雕泥塑铜铸纸绘等,皆是也。
问:觉我此一生,为无始无终的大生命中之一段小因缘而已。此身有时本来不算为生。此身灭时亦不算为死。对不对?(玄音)
答:如是如是。鹅头禅师示寂偈曰:“昔本不生,今亦不灭,云散长空,碧天皓月”。即此意也。但此段小因缘,确有圣凡之不同,在圣者是随缘赴应。在凡者是业力牵引,一为自在,一为缠缚。我辈凡夫,自应竭力出缠,求得自在,切不可懵懵懂懂,一味逞旷达语也。
问:闻寺院钟鼓念佛声,生起羡慕,泪水不由自主直流,欲制止悲心,反加涕泣,是不是业障弥深呢?(翁德和)
答:羡慕极则爱敬生,爱敬极则依恋生,依恋极则感激生,感激至无可如何,性天中自涌涕泪。此是初学慕道真诚之心,非业障也。
问:既然“烦恼即菩提,生死即涅。”则何有智愚之分,悟迷之别?(胡正临)
答:此问本非初机易了,讲之愈详,听之愈味。兹先仅就“理”与“行”两端解之。本性迷时,即是烦恼,而有生死;本性悟时,即是菩提,而得涅。然迷悟总一性也,故云,烦恼生死,即菩提涅。再以海喻,静时曰水,动时曰波,然动静非二物也,此就“理”上言之。若明乎性一而分迷悟,物一而分动静,又何疑乎?即者“理体”分者“事相”也。复次,未发大心者,视生死如冤家,耽涅是乐境;已发大心者,为度无量众生,不乐涅,甘入生死,视诸烦恼,皆是菩提。故云即也,此又就“行”上言之。
问:娑婆世界成住坏空,三次称三大阿僧劫,在此三劫以前或以后,是否说此世界是没有了?如是则无量无边劫是否指其他世界言?还是此界也在内?(胡正临)
答:成住坏空,系记四个“中劫”之名,更不限于娑婆。三阿僧劫,又是另一计算之数字名词。如度量衡然,各有各之计数法则,此答前三句之言。后段惟有设喻明之,昼夜二十四小时,大风不息,海水涌浪,此伏彼起,忽尔滚滚向东,倏又滔滔翻西,此二十四小时之时间,请问是东浪之时间;抑或西浪之时间?系一个浪之时间:抑多数浪之时间?
问:楞严经“不知身心外洎山河虚空大地皆妙明真心中物”此是否示意心物一如?果尔则依法法平等故,吾人之流转,应不限于有情六道内,应也及于植、矿等无情类,此始能谓色心平等?(胡正临)
答:此问须分言之,经所云者,只言万法皆心所现,如心不现,何能所知,语之范围如此而止,心物一如,理上可如是说,事则各有界限。例母子一体理也,事则母自母,子自子,倘必执母子是一之理,其父能指其子为妻乎?至云流转不限有情,亦未尝不有其事,然众生之命,多依有情淫欲而有,流转六道者常也。而神识有时接触矿植等物,而矿植并未交媾,是亦无入胎机会。如云魑魅魍魉,亦能交感动作,不过偶然之事,或鬼神凭之,或物老为怪,总未见处处木石,皆能言语动作。读书者,须善会其义,勿以辞而害之也可。
问:释迦牟尼佛为何介绍我们往生西方世界,世尊自己生何世界?世尊为何不造世界呢?(宝珠)
答:世界无尽,皆是众生业力所现,不缺乏,释尊又何必再造。弥陀造世界者,不过悲悯众生业杂,世界多苦,故造一有乐无苦世界,接引他界众生耳。众生生者,皆是受释迦世尊之训而转业者,不转业者,亦无分生,故仍得谓之众生业力所感。释尊曾以足按地,立变庄严,因众生业力关系,不能持久。明乎此,便知净秽在众生之心及业,释尊纵尽变无边世界,而成极乐,恶业众生所见,仍是秽土。如同观一水,天人鬼龙所见各异,理亦同也。
问:三界是指有色、无色、有欲念三类,有色无色是指哪类生物?(柳子奇)
答:欲指染者男女饮食;色指尚著妙相庄严;无色则两者皆空矣。
问:佛家戒定慧三学与儒家定,静,安,虑得功夫相同否?(胡正临)
答:在用功行程上,可云大致相似。佛家之慧云何,儒家之得何指,则有别矣。
问:菩提树四十期答真惭愧居士问二:临终放光,若问其出界与否;验暖气之舍离处最为标准。这暖是如何验法?乞示其详。(黎明时)
答:额天、胸人、腹畜、膝鬼,脚底地狱。亦有谓腹鬼膝畜者,手中无书,不记所本矣。
问:医师诊病,如遇明知不可治之病时,应否直告该病人,如不直告,而含糊其词,是否构成“妄语”?(沈钟五)
答:不告只是守默耳,不得谓之妄语。
问:生研读佛书极有趣味,越看欲贪多读,似此会犯贪戒否?(何永丁)
答:恋著六尘,名为贪欲;勤研佛经,名正精进,戒非所禁,何有犯戒。
问:淫是人生观最耻一事,今社会上男女互恋,这是淫吗?可不可!(潘振邦)
答:夫妇同居,人之大伦,乃为正淫,并不违法,夫妇以外,谓之邪淫,法律道德俱所不许也。
问:如何忍得痛苦?(姚清源)
答:多听佛理,深明因果;识破假相,自生忍力。
问:六神通其中有“宿命通,漏尽通”此处尚不明,请示!(萧慧心)
答:通晓过去若干世之生死来去,曰宿命通。烦恼已尽,不在漏落轮回,曰漏尽通。
问:素食者,可以结成舍利子否?(黄锦良)
答:经中云是戒定慧所薰,若只素食,不过戒之一种,条件尚不完全,恐无此瑞相。不见其他宗教乎,亦多有一生素食者,却未见有此成就。
问:信徒食清菜起源?(庄庆贤)
答:佛戒杀生,主张素食,此即起源。
问:近来不慧发心素食,减恶向善,今已素食将近半载余,精神如往,但体力大减,身体虚弱,不知是否素食所致?(蔡永德)
答:肉食健,素食弱,乃世俗心理,如云素食健而少病,纵医学界尚有怀疑。实事如斯,今举一例,象驼牛马不肉食力皆大,不过无虎豹豺狼之凶性耳。少林寺僧皆素食,易筋,洗髓,金钟罩,铁布衫,拳技,天下无敌,尚不敢取信乎?
问:吾弟喜事,仍然俗惯杀畜,吾观痛心,竟无奈何止乎!光眼见杀,此事未知何法超度?(潘振邦)
答:念往生咒即可,但须诚心。
问:有人问我杀猪的人可以不可以拜师,但是他皈依后还要杀猪,这样可以皈依吗?(陈联生)
答:“放下屠刀,立地成佛”。杀猪之人,如何不许皈依。求皈依应先忏悔,方是真心。如何仍操刀杀猪,是无忏悔之心,皈依之益,恐不能得。
问:餐食误饮肉汤或尝着混兽肉之蔬菜有何妨?(庄庆贤)
答:误食者,不为犯戒,以其无心也。尝试者,自是过矣。若因环境不许,食肉边菜者,又当别论。
问:中医之药方内适其病状屡时须调合晒干之蜻蜒蝉壳等等昆虫类,信徒患病可否服用之?(庄庆贤)
答:必要时,作药观想,非贪口腹者比,但与念佛回向为佳。若杀活动物作药,则与戒律有背,是杀他而益己,失却菩提心矣。
问:各种疾病皆由病菌侵入体内故,若服药有否犯杀菌罪?(蔡世芳)
答:菌是无情植物,杀之无妨,况又是医病耶。
问:对于蚂蚁及人,都是有觉性的、未知杀死一只蚂蚁或者杀死一个人,何罪较重?(郑义郎)
答:众生性命,皆是平等。惟造杀业者,起心动念,多有差别。既有差别,则罪果当分轻重。杀人之心,自较杀蚂蚁之心,凶恶增加数倍,故罪大。如不了此义,兹举一例,可以辨明,路上行人与家中父母,同是人耳,试问杀父母之罪,与杀路人之罪同否?
问:医学上所谓细菌是否众生?是何道众生乎?什么业力来转变?请指示出自何经?引经示证。(林火寿)
答:世间之物,分三大类,曰动、曰植、曰矿。动物有情,以业力通于九有;植矿无情,不造六道之业,无所受报 。细菌,属于下等植物,为无情之物体,不列何道。
问:杀虫类,是否有罪过?弟所耕营之柑、茶园夏天发生柑虫及天牛茶虫,其他种种虫类甚多,若不杀者损失颇大,应如何之?(李永青)
答:先应知杀生造罪,乃因果上之自然恶性,非可向某神解释者,此其原则。台端可向农业专家探问,使其预先避免生虫为佳,否则自可在可能范围内,力求少杀,不得已时,只有与其念佛回向耳。
问:杀蚊虫是不是算杀生,是将我们的血利他好,或者灭他好呢?(黄天送)
答:生指动物,杀指杀害,此甚简单明了。将血与他名布施,灭他名杀害,乃是两件事。肯布施者自然不杀,此是大乘菩萨境界。亦不杀亦不布施,普通学人皆可作到。
问:要寻访良师,打破疑团,见自本性,因身不便,不敢扰他人苦恼,拟自禅净双修,无师津贴,一心拜佛修持,能否打破黠黯,见本来面目?(翁慧欣)
答:“禅净双修”因也,无师既不解禅,亦不达净,何况“禅净双修”乎?如无明师,但肯老实念佛,不走错路,已是夙有善根之人,因真自得果满也。“见自本性”果也,不明教相,何者是性,何者是见,皆是一团黑漆。纵得其讲矣,如何修,如何得,岂为空言侈谈者。只能精进不退,下品往生,已是杰出之士,果满原赖因真也。
问:有人向我说,金刚经教人一切不着相,说我念经,也是着相,这话我听了也有理,不念心里又不安,应该怎样才对?(刘学忠)
答:听了他之话认为有理,正是着相,不念心里不安,也是着相,此皆是居士知见不定,随风摇动所致。动则有相,定即无相,定者云何,行住坐卧,不离这个。念到纯熟,不知何者是能念,更不知何者是所念,既无分别,何有其相?
问:世间法讲劝人爱惜字纸,将废纸烧毁,然世间贫苦人专收废纸卖给制纸厂,稍图微利,并且废纸,一举有两得,前后哪一种最好?(衡钰)
答:残废佛经,不能修补者,可采前法:普通字纸,可采后法。
问:敝人幼年无知,傲慢不听母诲,反出污言恶骂双亲,现已年长,自知不孝,有无量无边之罪过,欲求忏悔,双亲已隔世远矣。悔之不及,心中十分惭愧和悲哀,未知如何能报答亲恩?如何忏其罪?(潘玉泉)
答:每日定时诵阿弥陀经一卷,念弥陀圣号几百声,或几千声,以此功德,回向双亲,往生极乐,此是真实之报恩,彻底之忏悔,追远者要不懈,事死者如事生,果能如是,古人丁兰又不能专美于前矣。
问:晚一入睡,即梦幻潮涌,甚至入睡前,而梦幻已起,可说无时不梦,但晚询及他人,都说是间有,难道独我常有,到底是间有是常有,其对心理或生理有何关系,有何方法克制?(章普明)
答:梦境纷纭,系杂念过多,精神不能专一所致,若身体四大不调,亦能多梦。
问:常闻定业不可解,然则杀人者人定杀之,佛法所讲念佛,可以消灾免难,亦可离苦得乐,甚至解脱证果,那么杀人的罪业,消到什么地方呢?(詹金枝)
答:杀人偿命,欠债还钱,此是原则,如会佛法,则多善巧。在对方能使其超升解怨,受逼迫之环境消去矣。在自方能作到断诸惑妄,业尽情空,结果之种子消去矣。然尚有两条例外,亦应当知:一在大修行人视身如幻,神通游戏,故不辞果报相。如安世高大师,两度到洛阳偿命,禅宗六祖,夜遇刺客,置金案上曰,只欠汝财是也。二是修净土者,带业往生,乘愿再来,度脱怨亲,皆成法侣,不离安养,一生补处是也。
问:后学昔阅印光文钞起信,故于公之言教莫不视为法宝,惟见公不许人多看经教,有之亦只限于净土经论,对此不能无疑,以公之宗教兼通,何以不许人求通宗通教,岂弘扬净土之菩萨应如是耶?抑末世人根陋劣,只有持名方契机耶?(钟观靖)
答:法门无量誓愿学,圣训也,焉有不许人多看经教之理,至于只限净土经论,亦不如是。然于问答中或有如是之言,果何故欤?是皆因其机而引之,恐其躐级谬解,不独无益,而又害之也。试举其例,如“烦恼即菩提,生死即涅”,“魔来杀魔,佛来杀佛”,“心不系道”,“非修非证”之类,其旨岂初机所能了哉。世尊法王,种种教义,尚分五时而演,因机而分次第可知矣,法者药也,必应病而投之。
问:古今社会有上流人物反比平凡人更不信佛法,按因果说:有福享,皆是前世修,因何现在有的人连入寺庙拜佛看经典都不愿意;是否夙生修福不修慧,致今生与佛无缘想否?(颜田)
答:今之显达,不愿践履寺庙,亲近三宝,情形甚为复杂,居士所云修福不修慧,夙生之因是也。尚有现在之环境习俗,影响力亦甚巨大。再吾教之种种之不景象,不能引人之好感,吾徒亦应自咎。
问:甲乙二友系初学上司,两位均通释道儒,而甲一闻正法则习净发菩提心,年来日见精进。而乙佛理虽较通彻,工余谈及佛学,辩才豪爽,而赞佛法,结论仍不信有净土,感应,轮回等,似此单识理可有办法拨开执尘,使其归入明行足同登莲邦,祈示!(颜田)
答:真知灼见,与世智辩聪,截然两途,居士称乙佛理通彻,余不敢信。如果通彻,则权实不二,三谛圆融之理自明,便可法法无碍。净土感应轮回等事,始自华严,终至涅,无不言之,乙不肯信,是自标识见高超,而以佛经为卑鄙,岂能称为通彻,且亦不足称为赞佛法矣。此公或系耳闻之学,倘后如遇高僧大德,境界或能转变。
问:做一个虔诚佛弟子根除傲慢心理,首贵忍辱,但忍辱是否有限度?应至何种限度?(周家麟)
答:宜以七觉支作借镜,凡有益众生,或助长菩提,“忍”可不加限度,如释尊昔受歌利王割截身体是。或不忍而益众生长菩提,于“忍”则有从权,如释尊昔救五百商人,而杀起恶心者是。当时之杀机,是悲悯,非忿恨,是救他堕落,而自愿堕落。迹似不忍,实仍为忍也。
问:弟子自入佛门,受佛法薰陶,觉对人间一切趣味索然,原来预备高考心理及期望,均已消失,对各种哲学及经济学等,均无心继续研究,此种心理,是否正常?恳赐开示!(周家麟)
答:争逐名利,固可淡薄;进德修业,不可消极。盖为利益众生而学佛,必研世法,方备接引梯航焉。
问:律宗行者可往生极乐否?抑另有修持之法以终归宿?(翟孟秋)
答:各宗有各宗修法,所赐亦有权实之别。往生极乐,为净土宗之果,先必有信愿行之因。若修律宗,而肯回向西方,发愿往生,自可生也。
问:日中一食,在佛学问答上,也曾看见解释,并也领教过几位法师,自然各有理由,我想这与善恶上有什么关系,中国风俗,自古就是一日三餐,佛教限一天一餐,岂不是强迫人损害身体?(沈子良)
答:此问即见文释,又闻语解,自不待区区再为赘述。惟云强人所难及不合中国古俗二端,指为诟病,先生疑此,就此奉答。佛家虽有日中一食之制,能守者遵之,不能者任之,并非每一教徒,皆得如是,安有强难。即经受菩萨大戒者,条文亦限六天,惟知其益者,及明白卫生之理者,多自动常守一餐,此其一。宇宙之大,事理万端,似不应以中国有无分善恶。中国古有杀人殉葬之事,今可从乎?况一餐为贵,中国古实有之。按礼记礼器篇,在以少为贵一章中,有“天子一食诸侯再大夫士三食力无数”之文,注者大意,谓位尊者德盛,其饱以德,不在于食味。噫!自打倒孔家店,中国文化全湮矣,此其二。
问:皈依上忏下云法师,历年来修净业,持名一法,但是念佛时少,离念时多,心一天生灭不停,生住异灭,成何体统。弟子平素阅读诸祖师著集其云,学佛之人,志求见性,方是佛子等语。因近阅读六祖坛经,亦论见性直指心源,成佛作祖,只此一心,人人本有,个个圆成,众生迷故,不识自心是佛,因且弟子拟弃净业而学禅,必须拜公为师,希望慈悲摄授,日课如何定法,坐禅时应如何,祈示为盼!(郑均海)
答:见性成佛,是归根结底之肯定语,但性如何见法,则其法不一,所谓“归元无二路,方便有多门”也。居士虽多看经典,大概无人指授,似无系统,故有临歧之疑,须知参禅,是求见性,念佛亦是求见性,但能见与否,却不简单,果见性固佳矣,倘不见性,仍属苦轮不息。净之稳处,在带业往生,当生见性,固上品而证法忍,纵不见性,已出轮回。居士已皈依忏公,自应依之而修净,且不可朝秦暮楚,举棋不定,以误前途也。区区昔年虽少学参,小悟亦未曾有,何敢以盲引人,祈恕。
问:佛教徒于政治观,应抱何种之态度为适?(菲岛慧康)
答:佛教徒亦公民一份子耳,对国家效忠,思想纯洁,岂有二致。本范围只谈佛理,不涉政治,先生必问,予系信而好古之人,但知“多行不义,必自毙。”及“仁者无敌于天下。”两句古训,为天经地义耳。
问:晚近学佛四众,凡皈依一师,必蒙赐一法号,且该号例含字派,原来字派,乃世俗之宗谱耳,昔释尊众弟子如“陈如”“摩诃迦叶”“须跋陀罗”等,均照其原有姓名,并未赐有字派法号也,佛法东来之始,僧伽仍沿俗姓名,后或只依师姓,晋代道安法师,倡导废俗姓氏,从释尊姓释,及汉译阿含经后,以经中有四河入海。无复河名——等句,遂普遍确定废弃原姓名矣。当时非但未有字派,而师弟之间,法号亦有袭一字者,如高峰与中峰,是其例也。赵宋以后,字派大兴,出家二众,亦未例外,是则出家后,俗姓已除,重立新谱,不免随俗合流,欲门户派系而不日深,奚可得哉!是否属于无明陋习,应否根本革除?(赵超)
答:此事在昔益大师,已曾言之,而至今未革。从权而论,与经义律旨,并无抵触关系者,顺古从今,似不必执,执则处处障碍矣。为必反古,岂止此耶?今日僧伽之衣食住,均成诤论,考佛世衣不穿海青,食必乞化,住非寺庙,除此,琐事尚多,不胜更张矣。窃以在质方面,自当依经,在用方面,只要无伤大体,不妨随世演变。至云因此造成门户,似亦未尽如是,寺人孟子,吴孟子,邹人孟人,名字本同,岂结为派系耶?子桑户孟子反,子琴张,名字各异,何碍其莫逆耶?又疑,属于无名陋习,习固是也,无明无与也。
问:所谓福报的“天”是指欲界之人天?抑色界天?(罗德彰)
答:统指三界,因福有别于慧,若是慧者,即超界外矣。
问:众生烦恼未断,蒙佛接引到极乐世界时,如前恶习再起作恶,净土岂不还闹成五浊恶世?因众生无始无明都造致六道轮回不息,何况已恶习重重?(李永白)
答:心本不生因境有,诸法缘生,试看极乐之境缘何似?自知此问纯是戏论。
问:各宗教皆是劝善,法律所许,信教自由。我想无论学哪一种宗教,皆是学好,但是各宗教互相攻击,这样动作,能算善吗?凭空口劝人学善,自己不善,是不是有点矛盾呢?(花莲一读者)
答:各宗教虽皆劝善,佛教自有特质,即了生脱死一着,非他宗教所能彻底,此必深研教义,加以比较方知。若说学好,未指范围,或系好人欤?果知所测,佛教更不以此为止。说到攻击,乃是人事问题,非教义如是,但佛教自古皆是忍受攻击,并无衅自我开之事。今虽与人争辩,亦是少数人忍力薄弱,抵抗而已,为护法计,有不得不然者,矛盾岂在我乎?
问:佛教经典,字也奇怪,文又难懂,现在还守着旧法子,不知改良,所以传教的力量比不了耶教。在下却是好意,何不想法把经文翻译的通俗一点,教人看了明白呢?(花莲一读者)
答:俗有俗学,圣有圣学,圣能该俗,俗不能该圣。然非终不能也,必精进求学,自依次第,渐可阶升。如世俗学校,而有小学,初中,高中,大专等等,非可躐级者然。或世俗文学,少不通达,即读孔子之书,亦不能解,况佛经乎?设羡他教经文通俗,闻而易解,此正是不能进入高深之劣根。请看各善堂之宝卷及鸾诗,皆能通俗,皆能劝善,尤其西游记封神榜等,更觉通俗,亦能警世,与道云乎哉?至云书加翻译,理由极不简单,有非数语解决,请看江希张所翻之白话四书,谬误百出,早为识者诟病,世谛尚然,圣谛可知。
问:大势至菩萨即是什么菩萨?哪位菩萨修成功?道场何在?他的任务如何?(陈圣音)
答:十法界四生六凡,皆曾展转多劫,各个说其已往姓名,经上亦无此全数记载。有者皆悉习闻习知之有数诸尊,然亦只记其有关现果之数生,明乎此则知诸尊,皆悉多劫修来,此处举一,实恐漏万,反为不美。此尊菩萨道场,现在西方极乐世界,与观世音菩萨,同为阿弥陀佛之辅弼,以接引众生往生极乐为任务。
问:虚空无穷,大千无尽,佛教亦然,而最初始觉者依何而觉,是无始吗?(李学诗)
答:欲知始觉,必须先知始迷,先生若能了知始迷,则始觉依何而觉,自能了解。最后又提质问,始觉“是无始吗?”尊意似有疑此为自相矛盾之处,上不云乎,知觉必先知迷,区区学浅,仅闻“无明”(迷)有“无始”之说,又闻有本觉之说,细味“本”字,亦含“无始”义,祈合观之,先生之疑,或可涣然。
问:本是鸾生,今已皈依三宝做佛弟子,而不去鸾堂是否会受神等谴责?如再去做鸾生是否合皈依之戒条?(陈键兴)
答:初受三皈,名曰翻邪三皈,即改邪归正之义。佛为人天师,三界尊,佛之弟子,谁敢谴责,三皈之首戒曰“皈依佛,不再皈依天魔外道。”如再去作鸾生,分明违犯皈戒,而失去三宝弟子之资格矣。
问:专在家里看经书及念佛是否可以?(陈键兴)
答:佛法圆融,方便随缘,焉有不可之理,惟心诚是第一条件,余在其次。
问:学佛为了什么?其目的为何?有佛弟子告诉我,是为了脱生死,解脱六道轮回,我想这是出世境界,但凡人众生入世应该做到什么境界?(还是看破生死,还是生死听其自然)(纪禹)
答:入世应当诸恶莫作,众善奉行,孝悌忠信,不使有缺,此是律己。再进六度四摄,善巧方便,广度众生,超到彼岸,此是利他。上举两条,皆是学佛入世应为之道,明乎此,则知出世易而入世难也。再者,解佛理则生死始能看得破,既学佛,则生死不使听自然。
问:五戒之中邪淫一戒,有佛弟子告诉我,戒邪淫常做亲人观想,自可戒。予是卅几岁未结婚青年人,又在芸芸众生工作,外有淫语邪词之引诱,内有生理上之冲动,何况在这亚热带,没有相当佛学境界的我,虽做亲人之观想,亦不能克制魔障。自知生前业重,请指示方法,尤其难者生理上的抑制。(纪禹)
答:在家人原许结婚正淫,又何必专思邪淫耶?纵不学佛而犯邪淫,亦为道德法律所不许,更受因果报应之支配,求快于片刻,受苦于千劫,真聪明人,自能抑制。人云作亲人观,不过方法之一种,此药不灵,须另换药,可取五种不净观行之,试看如何。(注):五不净观为:一、种子不净,是身以过去结业为种,现以父母之精血为种。二、住处不净,在母胎不净之处。三、自相不净是身具有九孔,常流出唾涕大小便等不净。四、自体不净,由三十六种不净物所合成。五、终竟不净,此身死竟,埋则成土,虫啖成粪,火烧则为灰,究竟推求,无一净相。
问:请指示几本佛教持戒方法的书籍及因果神通书籍!(纪禹)
答:初学看戒,有五戒相经笺要一书最易了然。因果书多不能举,流通佛经之处,谅必皆有,但文白之语不同,此须自己选择。有“寿康宝鉴”及“欲海回狂”二书,均说犯淫之害尤宜先取读之,此先生对症之药也。
问:余自从生病以来,每日常见一些透明之东西在飞绕,且胸中如有东西填压,不能畅怀,若出声念佛时尤甚,似有人以手掌施压一样,睡梦亦曾梦见有什么东西手持刀欲刺余,但余急跑躲避,终被刺着背胁,醒方觉筋肉收缩,有时也梦见在食东西,余测不知是饿鬼否?平时常觉心神昏闷,毛孔竖直,且常生惊恐疑之心,如上情形希老居士印证是否鬼绕之病,应该如何却之?(慧康)
答:云此固属病态,然亦恐有夙孽,宜一面觅名医诊治,宜一方求高僧忏悔受戒,至心念佛,普为回向,当可化戾为祥。
问:人若睡觉的时候,即不省人事,偶被人呼唤当时,遂即再醒而来,这是何故呢?(何坤茂)
答:人之见闻觉知,一切动作,全赖六根六识互起攀缘,互相联络而生,兹以时钟为喻,意识如“法条”,前五识如“齿轮时针”等,睡眠如停止“垂摆”而暂息,“法条”之推动能力并未失去,醒来如催动“垂摆”使再行摇,“发条”弹动之力起,而齿轮时针俱起作用矣。此乃俗解,倘后于唯识有所研究,即了真义矣。
问:鬼道乃三恶道之一,亦即种恶因受恶报之一道,为何鬼道尚有神通之获得,而能运用其神通变化,祸福阳上世人,其故安在?(方奋青)
答:虽属恶道,其报自不一致,如畜生虽属恶道,尚有麟凤龟龙之灵。鬼类甚多,属于四王天者,及鬼道之多财者,多有神通,此有报得者。亦有生理所具者。祸福人间,是其鬼官行权,或报恩怨等。
问:有一友人素以看相为生,斯友一日来舍,进门就说此屋门向白虎,主破财,我未答言,过后我想彼言不可信,因为有佛菩萨在处,无所不利,然否?(翟孟秋)
答:阴阳五行生克之术,限于俗凡,佛弟子当遵经语,深信因果。作善虽居凶地,地亦转吉,作不善虽居吉地,地亦转凶。试看自古之奸慝权贵,居住之第,岂有不择吉之理,然至恶贯满盈,仍不免家破人亡,是因果之关系欤?抑地有吉凶欤?
问:老人在家修法搅扰,致赴寺内挂单修之,若今生不了悟,可生毛带角还否?(潘振邦)
答:住寺出供养,或自备饮食,如不欠债,何还之有。
问:父母不识字,日日佛随钟无间断,但我当子弟朝夕课程,愿回向与父母,不知回向何文?(望老师另写一文)(潘振邦)
答:即将五言八句之回向文,易数字减为四句即可,谨拟如下:“愿以此功德,上报父母恩,尽此一报身,往生极乐国”。
问:供养地藏以香华,衣服饮食诸“玩具”,供养菩萨用玩具是何意义?(赖栋梁)
答:凡不属日用生活之品,如一切装饰清供等物,皆可曰玩具,世俗之钟鼎字画金石珠玉皆是也。梵刹之幢幡网轮螺花香皆是也。
问:是否一切鬼神皆有五通。若然因何不能自度或度他,而要法师(超度)呢?(莫我虚)
答:神鬼通力,有几种并不一定,且尚有大小之别。要知度之一事,更有超升与出世之不同,然此二者,俱非五通之力所能作到,仍以业力为之主体,恶业堕三途,有漏善生人天,若论出世,只有佛法,故必赖法师。纵世间六道升沉,在即堕之后,善种未起现行之前,如堕深渊,必赖船筏,乃可出之,佛法者实筏也,其法有转业之力,故现苦亦须赖之解脱也。
问:目莲救母是借着诸大菩萨的心力吗?为什么心会有力?从什么地方发出?怎样发出,车船能如意行动是有外力推动,心真的有自动吗?目莲母是因业障消除后(业障较轻后)得救吗?众生可以带业往生,但业带在众生的意识中抑是带在什么上面?为什么持咒念佛可以消业?如何消去?(莫我虚)
答:此问分五段,需分答之,(一)凡是动物就有心,(这心不是指的心脏,乃是说的灵觉)有心就起念,起念便有身口意三处之造作,造作之事,有大小强弱久暂种种不同,此种种不同,便是心力之表现程度。儒家亦说心力,曾云‘心不在焉,视而不见,听而不闻,食而不知其味’,试思见听辨味,极微之事,尚是心之作用,何况其大者。(二)台端又提车船作心之喻,区区以为比拟不甚恰当,盖动力有主动被动之别,车船不过被动物体,只可比人身口,而身口之动,当在乎心,如车船之动,亦有主者,其主者方能喻心耳。(三)目莲尊者之母,罪消得救,载在盂兰盆经,经如不信,则无话可说矣。(四)往生是第八识,此亦名含藏识,一切善恶种子,俱藏此中,如电影之胶片然,影不离胶片也。(五)亦为台端举喻明之,冰箱而装坚冰,以手探之,僵指冻肤,若以暖气时时输入箱内,试问内装之坚冰如何?’
问:比丘尼身,居士向其顶礼时,应怎称呼?(颜佛兆)
答:亦以法师称之,不必起分别也。
问:如对佛教尽身形护法者,如方伦,念生等诸大居士,偶然逢面,向其顶礼,应怎称呼?(颜佛兆)
答:年高者称老居士,年等者称大居士。
问:普门品之“梵音海潮音”,是指普陀山之海潮而言,或指佛法如海潮之普遍?(颜文暴)
答:梵音谓清净无染之音,海潮音说法契机,如海潮之不失其时也。普陀山之潮音洞,是借典于经,非经文借普陀之境而谓也。
问:心经之“舍利子”有的说是佛陀的智慧第一的弟子舍利弗,有的说是佛入涅后的舍利。此到底前者是,或后者对?(颜文暴)
答:舍利子虽有前后二解,但心经所云,是指人名。
问:据说在美国有一富家子,他母亲拥有巨大的财产,他为着能早日得到它,不惜一切将他的母亲杀死,他是否该被判死刑?假如被判死刑,将他杀了,是否犯戒?(在佛教上讲起来)(莲云班莲友)
答:执行赏罚,是政治问题,化导人心,是教育及宗教问题,各有权限,不必混为一谈。政治有种种法规,依之而行,正是遵守国法,犯法者被判死刑,乃法律使之死,而非官吏使之死,犹之造恶者入地狱,乃其业力所牵,实非神鬼使之也。佛教立场,岂有异议。
问:查我国古例,有种种不同的宗教,对于世俗人家每有丧喜事必须聘请舆师勘查地理,择日,即选择良时吉日,对于相刑相克趋吉避凶等等。余系最近皈依三宝的佛教信徒,对于佛理亦无研究,胸中十分疑虑,因此以上三点是否我们佛教徒亦须遵守?(杨金全)
答:堪舆择日等,均属占相吉凶,佛教徒业此者,名曰邪命,信此者名曰邪信。佛教徒应依理智,于趋吉避凶之事,向因果中求,千准万确,不必从俗也。 问:决定行门须皈依本宗法师,以求指迷,而我已皈依禅宗广钦和尚,若修净土是否须重皈依净宗法师?(郑长林)
答:皈依僧,乃皈依僧团之谓,一切僧皆吾师矣,不必重行皈依。若学法门,自不妨向专门某宗之大德,执弟子礼而求教,如孔子身通六艺,师亦有多人焉。
问:弟阅凤山佛教莲社煮云法师所著“南海普陀山传奇异闻录”其中所说大悲观世音灵感处令人肃然起敬,然则其他普通各禅寺及念佛诸居士所供奉观音菩萨圣像是否均不及普陀山大道场观音菩萨灵感?(卓忠振)
答:菩萨灵应,在乎心感,果能至诚,所在皆灵也。
问:十方佛国以外有无其他佛国?十方诸佛菩萨中其佛位有无高低,何佛成佛最早?及阿弥陀佛是否为十方诸佛中佛位最高者?又大悲咒每句中是否菩萨圣号?(卓忠振)
答:既曰十方,则横穷竖遍,安有其外。言佛则佛佛道同,言菩萨则有四十二级之别,兹以月喻,自初一至十四,皆喻菩萨,其光明各有不同。至十五则喻佛陀,正二三月乃至腊月之十五夜月,无不相同也,偈中称“阿弥陀第一”,赞其愿也。大悲咒乃系真言,古例不许翻译。世间所流通之绘图注解本,区区学识浅短,未解梵文,对之总觉怀疑。如咒中“娑婆诃”句甚多,而注者每一“娑婆诃”,则各异其讲,何字同音同,竟有若干分别也。居士此问,恕不能答。
问:印度国家,自释迦佛成佛后,成为全世界佛教发源圣地,然则释迦佛未成佛之前,其他国家有无佛教存在?(卓忠振)
答:佛法之运,大部分正像末灭四期。此世前际虽有佛法,但经过灭法之后,释迦世尊,方才降世。如此而言,释迦如来未降世前,各国可说并无佛教。
问:莲宗自初祖远公大师起至印公大师圆寂列至十三祖止计有十三位。其“禅”“密”两宗祖师,截至现在止计有几位?(卓忠振)
答:禅自达摩西来,为东土初祖,传至五祖后,分为南北两派。北未别分,南自六祖而下有五家七宗之别。分枝吐芳,各宗有各宗之祖,繁难备述,可查五灯会元。密之统系,算法特别,自西土大日如来起,经中国而至日本之弘法上师止,名曰八祖相承。
问:魔王波旬,他的魔福怎样得来的,在魔福之福报尽时,是否堕三恶道,在波旬堕落后是否由其魔子魔孙,像阿弥陀经中所说“一生补处”似的升为魔王?(张葆衡)
答:魔王报尽,自然堕落。至云魔子魔孙继位,虽未见经文,想当然耳。
问:佛教中的地狱,是指何处?是否唯心所造的(张葆衡)
答:经中有云,铁围山底及地底等,皆为大地狱之所,山间旷野随处皆有,此为孤独之小地狱。
问:佛教中,出家二众,不食肉类,谓众生皆为过去累生父母,并为未来诸佛故,不忍去吃众生之肉,但是在经典上说及天人,在天界中福报享尽时,有时堕为木石金土。那么蔬菜中亦有众生所堕者,出家二众若食了蔬菜岂不是犯戒?(张葆衡)
答:天福享尽,堕落下道,尝闻之矣。至于化为木石,区区看经太少,尚未见之,只可存而不论,以俟通家。出家众食菜,应仔细洗涤去微虫,古未有自来水时,饮料尚须绢滤,类推可知。然戒杀之行,亦只是歇其心力,避其力所及者,尽我慈悲,其非心身作到者,只有听之。如呼吸及行步等,无一而不杀生,无心之过,既已重多 矣,故不更作有心之杀。
问:地球在成住坏空过程中,在坏的时期,六道的众生皆往何处去?又谓四禅天下受风火水之害,那么在空的过程中,四禅天是否仍旧存在,抑或亦败坏?(张葆衡)
答:四禅身有生死,世界自有成坏。然世界之坏,非必经此三灾,到时自会消灭,如木屋然,火水风固可坏之,纵不经此,久已自腐。
问:解夏结夏,符是道家,佛有符否?(黄伯敬)
答:此僧众至夏季安居之制,自四月十六日起,至九十天为止,起时曰结,终时曰解。亦有自五月十六日起者,更自四月五月初起者,故有三种安居之别。“符”佛家未曾听说。再者,居士既言自己购有佛学辞典,仍无可查,实则不然,以上各问,佛学辞典中,俱有详载,故为简单答复,如求详细,请自查之。
问:古人云万恶淫为首,诸善孝为先,但家道贫寒所逼致有失孝,使双亲含怨归土如何是好?(潘振邦)
答:尽孝不在贫富,在乎尽心尽力而已,亲已殁世,欲报大恩,只有为作佛事耳。
问:反省痛解前非后,平日积德累功,济困扶危,对人言不欺不瞒,见恶怒视,众善奉行等是否补得失孝之罪?(潘振邦)
答:反省改恶修善,固是大佳,如能将作众善,对佛回向给双亲,使亲超升,岂但消罪,反而大有功德。
问:弟子自六岁胞弟才三岁我慈母两眼就失明,家庭环境又不好,我弟兄两个生来罪业深重,幼时多病,慈母已失行动自由,也要为我洗衣煮药,克尽一切困苦,抚养至成人,其劳苦胜如常人百倍,至要知尽孝道报答其万分之一,但慈母已西归,每忆到其抚养功劳则心痛如焚,要如何才能补其养育之恩?(王文全)
答:在世间法上说,要仰不愧天,俯不怍人,为国家尽忠,为职务守义,作一完全正人,以显父母之名。在出世法上说,每天诵经,或是念佛,以此功德,回向先人,使得超升净土。果能行此二者,是真报恩,而有实益于亲也。
问:了凡四训中谓天地鬼神委实鉴照监视着人的罪恶,重罪,就要降下百样灾害。这与佛说的业报是否相同?(萧金荣)
答:天地鬼神监临,与业报并无不通,譬如世间法院监狱,虽则严厉,受审受刑,还是自造。更应知法院监狱,是人所造,天地鬼神,是心所造。
问:数见台湾寺庙,多皆神佛并供,是否合法?有违佛教教义否?(詹养)
答:所谓宗教者,要有一定之信仰,杂乱则与本宗不合,所修当无成就,喻如脚踏两船,船开落水者也。有神庙道人,后加供佛者,是渐转觉。有佛寺僧尼,后加供神者,是渐转迷,如求合法,必先明理。
问:佛教徒应不应尊敬神?(妈祖、关帝、仙公等)(詹养)
答:众生平等,皆是过去眷属,未来诸佛,当该一律恭敬,此常不轻菩萨之行也。但恭敬与信奉,大有区别,万不可混为一谈。如对本国元首,自应披胆沥肝,拥护奉事;对他国元首,但尽合礼之肃敬而已。明乎此,佛徒于佛神之间,各有分寸矣。
问:神亦多行救世,是否亦等于菩萨?(詹养)
答:菩萨梵语,华译觉也。不独救人身命,尚须教人明心见性,大觉大悟,究竟证果。神只有救身能力,不会度众解脱轮回,故不能以菩萨称之。
问:有些神,感应比佛菩萨更灵,佛菩萨岂不如神吗?一般人信佛,多为愈病。如替他念经念佛,多不如用神教咒术来得快?(詹养)
答:灵应在乎诚感,心对神专精,即感神灵,心对佛专精,则感佛灵。居士所举两问皆是与神缘深佛缘浅之人,故感应有迟速也。兹举一喻,三轮车街头巷尾,招手即来,摩托车必至行中面订,然各得车矣,同时开驶,试看何车在先?
问:佛法所云十方三世,该“十方”系指何方?又在家修行居士早暮经常须念何经及佛菩萨圣号若干声,方合修行标准?(卓居士)
答:四方四角及上下,合为十方。在家居士,诸务纷杂,参访机少,以修净土法门为便。经应诵“阿弥陀经”,佛应持六字洪名。台湾各地佛经流通处,有“歧路指归”一书,宜作参考。
问:《妙法莲华经》及弥陀经内“池中莲华大如车轮”之“华”字系读“花”字音,何以不直书该“花”字,当时写经人究何用意?(卓居士)
答:华为古字,古书常用之,今日所读经册,多系晋魏所译,故仍从之。
问:请问诸天名称?属于何界?寿数几何,恰当人寿几年?各诸天之天君是怎样称呼?(妙元)
答:天大体说,有二十八层,最下六层名欲界,中十八层名色界,上四层名无色界。每层各有专名,寿命最下层者为五百岁,合人间五十年为一昼夜计算,向上算法递增。其名散见各经,欲求简单,检一本带注之《阿弥陀经》,在序分中查看,自能明也。
问:除了西方极乐世界,十方无量佛土,亦有如娑婆,分为三界吗?(妙元)
答:一个大千世界,即有三界,世界无量无边,三界亦无量无边也。
问:有人认为地球还有生命,则不往西方净土亦无不可。有人认为净土法门是愚民政策之一部,因愚夫愚妇可修之故。有人说在娑婆修道即可,西方净土是没有其处的,因为佛祖也说佛土亦幻,非真,故不必往生西方,往生自心佛土即是,因心净佛土净之故,前记诸见皆是充分对吗?若不然,请再解说一次。(妙元)
答:可分三段答之:(一)地狱也有极长生命,愿意长住在内,亦无不可。(二)三藏经典,处处指归净土,未想到全是愚民政策,但不知释迦老子他愚迷众生,是什么希图?古人修净土者,有文殊、普贤、马鸣、龙树、诸大菩萨。我国有慧远、智者、永明、莲池、诸祖。历代名臣名儒,有白居易、苏东坡、文彦博、吕蒙正、袁宏道、彭尺木、何止数千。这些人是愚夫愚妇,想必骂愚夫愚妇之人,定是智慧无上之大圣人,可惜众生福薄,不曾与他亲近。(三)自心是什么,区区实在还不知,还不会,就不敢说对与不对。莫若请这位善知识说出来,是方园长短青红赤白,让大家大彻大悟。
问:经书名目种类很多,每日轮流诵念可否?(李木泉)
答:日诵专取一二种,作为修持定课,多则搅乱,研究则不限数量,仍以能接受者为准。
问:杀生祭神是否有罪障,非亲手杀者如何?(李木泉)
答:杀生是恶业,焉得无罪,祭神是求福,原因已恶,安有福来。且聪明正直之神,必不享之。神若享之,是分杀者之罪矣。更以非亲手杀,疑为无罪,请问近日报载张昌年之惨案,汪震并未动手,彼有罪乎,无罪乎?
问:从前由寺院送学者“在家念佛方法”一张,与歧路指归之第三十七页至三十八页之在家念佛方法符合,但是此样由心念佛号之外还要学禅定否?倘在家念佛,守“杀、盗、淫、贪、、疾”之外,还要守何戒?(杨文玉)
答:念佛属于净宗,果能信愿行三者具足,决定有所成就,不必再去学禅,盖禅不遇明师,暗中摸索,费力无功,倘持至一心不乱,便是禅定。自戒三身业,三意业固有功德,总不如求戒师正受为合法,且对戒相得真解也。
问:一劫之年数据金刚经讲义江味农居士算出为十三亿又四千余万年,又此贤劫中亦当出佛千尊,但仅释迦,弥勒二佛间之距离即需五十六亿七千万年之久,如此之差额令人费解?(胡正临)
答:劫分小中大三种,其积算之数经论亦不一致。按智度论,一增一减(即人寿自十岁百年增一至八万四千为极又如是退减至十岁止)为一小劫,二十小劫为一中劫,四中劫为一大劫,江居士所算或系小劫之数。再弥勒距释迦,虽云五十六亿多年,并非佛佛出世。相距时间皆如是数也。
问:受持读诵金刚经之功德,世尊于是经中尝说:“我于然灯佛前得值……无空过者”。其功德千万亿倍不及持诵之一,然则世尊前之诸佛未说金经否,否则亦免世尊多劫苦修?(胡正临)
答:前佛虽有如是经典,尚有得遇与否之别,此其一。金经之在今世,岂不普遍,不遇不闻者,数何可量,诵持虽多功德,仍偏修福,若云成佛,还应修慧断惑,此其二。试看今之诵金经者,已不乏人,立地成佛者,究几人哉。
问:成佛必须自觉觉他觉行圆满,此种功夫纯属内证,但菩萨宜较佛觉其程度究有深浅,但观音既称古佛化现,何必定退菩萨位,直至当来候补阿弥陀佛位?学人愚痴实难解此意!(胡正临)
答:此皆善巧方便,度生示现之相耳。如世尊久远本已成佛,仍来此现八相而成道,应知皆系以身示范,诱人进修。若明乎观音如来,不但示现菩萨,且示现声闻缘觉,乃至天龙八部等三十二相,则于此便无疑矣。
问:工余弘扬佛法,同事中多不信,也不谤,是否弘扬者德学浅薄,无感召力,抑或众同事与佛因地未熟,祈大德赐良方普利群执。(颜田)
答:应机说教,本非易事,不问对方接受与否,在他是已下一粒种子,在己是多一份功德,两有俾益。既肯发此大心,便是菩萨,自应尽己之力,广学法门,劝化他人,不厌不疲,持之久恒,自收奇效。
问:佛说处处皆可为道场,随便说因果,有辈闻后即辩驳不现实。说是古人造来劝世,应举何证破其迷心,祈复!(颜田)
答:古事证据,无非经书,既然不信经书,能信今日报纸所载之事乎?在在皆是因果,惜不觉悟。古书不信,报载不悟,只有待其身历其境,或能信之。身历而仍不信,虽佛出世,恐亦救他不得,区区更无能为力矣。
问:同事中有一个半残废者,反叫人勿信佛法,公然地在正信近事男面前大骂佛菩萨,听者毛骨悚然,是否与其理论,或者悯怜深障,由其业力生灭,勿与较长短?(颜田)
答:不去理他,免彼此都招烦恼,各行其道,各有因果。
问:佛弟子有入妻接产房,再入三宝佛寺礼佛,未知有无过失?若是道教论理便是入产房不清净有污秽,来生有罪果?(李清水)
答:入产房后,欲再入寺礼佛,可沐浴之,心诚身即洁矣。
问:若是居士家况关系未皈依佛门,照佛戒律修持,未知和皈依功德一样否?(李清水)
答:皈依与修持,不必混为一谈。但既信奉佛,自当皈依,方合事理。惟修持不皈依,虽有功德,但以无师承,而信奉亦欠诚敬,功德自少。设皈依者,而不修持,或懈怠不进,亦无多大功德也。
问:昔闻“三世因果”丝毫不少,则是说或数世而后受报,或数劫而后受报,敢问此世间有无永远安宁,和平之可能?待弥勒尊者降生时,此间有无受恶报众生?战争、命案有无发生可能?若无何故?(莫我虚)
答:此问题浅说不圆,深说难解,兹取折中之说。永远安宁,惟佛净土。此界名曰娑婆,乃恶心众生其业所现者,原则无常,必经成住坏空阶段。世界尚不能永常,安宁焉有永远之理。纵至弥勒降生,不过较末法现象少佳耳。五逆十恶,仍旧发生,成住坏空,依然流转,如果天下太平,弥勒何苦来此。
问:闻已圆寂的章嘉大师是禅宗大德,而敝人是拜章嘉大师的(集体拜师),若依敝人个性言,自觉宜修禅宗,若依环境言,则宜修净土宗,不知我应该何者为妥?(张维明)
答:章嘉大师实是密宗。应知皈依者,系皈依僧团也。此僧团中诸法皆备,若论修法,则须视个人之根器,契合为佳。居士既以环境宜修净土,则修净可也。
问:禅宗的秘密是不传他人的,依敝人曾是拜禅宗大德章嘉大师为师,是否可以以此条件而向现在的禅宗大德问道?(张维明)
答:禅宗并无秘密不传之说,切勿误会。盖心性一道,全在自悟,非可言语传授,所谓言语道断也。居士欲向禅宗大德问道,未尝不好,但禅德是何人,须先有个认识!
问:若修净土宗,而兼研禅宗以明理,是否精进要快而有一举两得之妙呢?(张维明)
答:不问修禅修净,皆须解理,果能深通一法,自解其余,窃谓在此末法之期,人根钝劣之时,精一已大不易,兼修恐更难也。
问:回向发愿文是否以自作为宜,因自作是纯发自自心的,也就等于立誓一般,好像是个人的一篇自传,是不能说谎的。(张维明)
答:初机人佛理尚未清楚,恐发愿不正,似依古德所定者佳,后来知正见正,亦可自作愿文。
问:敝人很想要戒掉荤食,然而身体多病衰弱已极,是缺乏养分,如戒掉肉鱼之类,身体会更衰弱下去的,处此情形下,是否只要心存不是贪口味而食,食时并存大悲心即可呢?(张维明)
答:不食肉,体衰弱,此一问题,现在尚不是定论。不经医学界及科学家,作长期考辨,不易骤下断语。居士本是初发心者,一切暂从方便未始不可,嗣后学修若进,便能自解也。
问:在亡者前诵经礼忏不知诵给亡者听,或是活人听?(陈联生)
答:并非给谁听之问题,乃是给谁消之问题。譬如有人生疮,医动手术,不是给谁看之问题,乃是给谁治之问题。
问:人死后不知是否仍在灵前,或者是随罪业转生去呢?(陈联生)
答:死后未入六道以前,有中阴身,此身可被感召而来灵前。或入鬼道以后,亦能召来灵前。除此二者,则不能矣。然此二者,皆有相当寿命,若其寿命尽后,则另有寄托,便不能再来矣。
问:般若波罗密多心经,哪个佛说,在什么地方说?(陈联生)
答:经语分明,乃观自在菩萨所说,乃在佛说般若之时,秉承所说。此经在华,有几种译本,考唐宋翻译,如法月,智慧轮,法成,施护诸师等,皆有在王舍城灵鹫山等字句。
问:佛在世时,见蚂蚁微笑说,七佛出世,未脱蚁身,现在到处都有蚂蚁,皆是过去之蚁身直到至今,是不是,本性能减少否?(洪环)
答:未开天眼,不能前知,以理推之,此中当有七佛前而未脱者,惟不能肯定到处之蚁,皆是彼时蚁身。彼蚁纵由七佛前,展转至今,性亦不减。但恐染污愈深,解脱之缘,益缈茫耳。
问:世尊去天上龙宫说法,是神识去抑或色身去,以及一切弟子云何同去呢?(洪环)
答:世尊法力无边,神识与色身,都可前往。诸弟子皆大阿罗汉,俱有神通,故可同去。
问:人死之后,投胎鬼道,有父母兄弟姊妹六亲眷属否,抑或孤孤单单乎?(洪环)
答:鬼有胎卵湿化四生,胎卵之类,当有眷属。
问:台湾菩提书局出版之二课合解第十一面华藏第一图并说,谓四洲即四地球。地球有四个未尝不可,而依其所说地球乃浮浸于咸海之中似与事实不符(地球四周是气而非咸海)应如何解释方可通顺?(沈钟五)
答:世界诸相,本属幻化,非实非常。非常则成住坏空,刹那变易,非实则皆为心变,唯识无境。据此则四洲咸海,都无所有,凡有诤执,概是戏论,此真谛也。若以俗谛言,古人文字简略,再经翻译,庐山面目,或失其真。又经后人绘图,演成呆板之定型,益坠雾中。再由诸家注解,各执一是,令人讹疑更多矣。敝意亦是盲猜,似不妨言一洲是一地球,咸海亦不必定指球外。盖洲为水中之陆,有独群之别,如台湾者独岛也,菲律宾者群岛也;此阎浮提乃为一群洲,合亚美欧澳等洲,统浸入咸海,下为风轮,即环球之气,似古今之说,无不合也。
问:印光大师嘉言录第九十七面,论阅经不应究经义,然佛经由印度文译成华文之时,无不深究经义,且逐字推敲,若阅经不应推究经义,那些译经者岂非多事?(沈钟五)
答:学人对经,有阅读诵研诸法,阅为默观,读为对卷朗念,诵为掩卷背述,研为详究义理。前三皆为求定,后一法乃专求慧,各有界分。行前之法时,若兼思维,不但定不能成,即三法亦皆不成。行后一法时,若兼其他,亦复如是。印祖所言,非不许研经,谓法不宜乱用耳。
问:须弥山位于四大部洲之中,是只有佛能见到,抑或凡夫修到就能看到,或者须弥山是比喻名词?(余萍)
答:佛说有现量语,比量语,譬喻语,随顺语,假定语。区区系肉眼,不能证见此山,居士以圣言量,即信实有,亦无过错。
问:有人问普门品一句“若有女人设欲求男,礼拜供养观世音菩萨,便生福德智慧之男,设欲求女,便生端正有相之女”,是说无子之人若求菩萨就能生子,若是命中注定无子之人,亦可求乎?(余萍)
答:命中有子,生男生女乃其本分。命中无子能生,方是菩萨神通加被之功。
问:佛教之真理是否三法印为代表,若有余外,请大德详示(即耶稣教之真理在何处)?(柯冰)
答:三法印乃是小乘,大乘只一法印耳。真理者,乃颠扑不破之理,所谓不可思不可议者也,必破除我法二执,始能见得。终日哓哓者,多属妄语,并无真理,此惟与智者道,难与俗人言也。无佛智而言真理者,只是某一段落之真理而已。彼教真理,非我所知。
问:三藏十二部经各藏部有几卷?(柯冰)
答:我国自隋唐以来,历代所收不同,又各种版本,互有增减,是各代所收及各版本之卷数,皆不一也。若分言之,不胜其繁,只可言最后之频伽精舍所刊,总计之有八千四百余卷之多。若以三藏分言,各有若干,区区粗心,尚未去查。即今台北所印之大藏,虽在眼前,究各藏各若干卷,实亦未曾置意焉。此犹区区所住之房,有人问汝之房顶,瓦分几栊,窗上玻璃,共有几块,却瞠目无以对,只可曰,容我查查再说。
问:藏经之结集有几次,各次离佛陀入灭后几年?(柯冰)
答:大概小乘四次,有佛灭之本年结集者,有距百年,及二百四百五百年者,大乘似是一次,于佛灭后,经七日夜所结集。此观考据之学,必对照多种书,方得端倪,亦非三言五语之问题也。太虚大师全书中有详记,可检读之。
问:佛教由何时传入我国至今有几年?(柯冰)
答:我国史书所详,无可否认者,自是东汉明帝。然尚有他书所记,亦各有据。如魏略西戎传:刘向列仙传所载,是西汉成哀间亦有佛经。又汉武帝毗邪王来降,得金人之神,是更在西汉之初。王嘉拾遗记,载燕昭王时,申毒国道人至燕都,又有记秦穆公得石像,观上所列,是一一提前。而列子一书,又载周穆王时,有化人来之事,此说佛入中国之最早者矣。总之,此皆以迹象求之也,我国风气,重前而轻后,崇佛者必欲提前,恶佛者必欲退后。除汉明一说外,余皆诤论未定,区区不善考据,只本所知,奉答而已。
问:佛陀之圣号为何十种,以何因缘而称呼?
答:佛陀十号,并非姓氏之称,乃就其德能之大而显者,定有十种称颂耳。如今称赞人曰,某公吾兄先生,是三号焉。曰某公某长是良吏是正人是国家之柱石,是五称焉。中国以前之封号,亦多有其例。
问:老师常说:人死后四十九日便投胎。然吾长子既死后六年,常托梦其妹说:“无房子可住”此后次子又梦见其兄棺材露日,翌日即往坟地见状况如梦不异。由此神识四十九日投胎之说如何解释?倘骨骼即是假,何以又顾其无房子可住?(池慧霖)
答:此非中阴身,乃鬼道之身。一切凡众,皆有“我”“我所”之执。居士亡子,生时既不闻佛法,何能破执。其执骨为“我”,执棺为“我所”,自是常事,何足为奇。
问:僧尼不拜他神,见了金刚经有云“无有高下”若论神圣能可以德证果之大小,想起人在苦海漂流以何不拜?(黄锦良)
答:僧尼为三宝之一,乃人天百神之师,师不拜弟,理之当然,有何怪异。
问:“阿僧劫”每个大劫中有四个中劫,是成住坏空,此四中劫,照经上所说果有确实否?(许有淮)
答:阿僧劫与大劫不同,莫混为一。至问成住坏空确否,试看每日有子午朝暮否?每年有春夏秋冬否?明乎此,则不疑矣。
问:释提桓因是三十三天的天主,亦要轮回否?(许明淮)
答:纵然生到四空之非想非非想天,尚得轮回,何况欲界之第二天乎。
问:五根,五力,七菩提分,八圣道分,四念处,四正勤,四如意,共三十七道品之深妙,似吾等初机无领悟之法,唯有五根,五力,能知一二,其余全蔽,七觉支的前二种精进能用智慧明白真正道理。此智慧是由勤根同进力发动出来?或者系由别种法得来的智慧,抑是天然的智慧?(许明淮)
答:此却一言难尽,希居士先觅一本台中莲社佛学常识课本,查看三七道品,得其大意后,再看各经中三七道品详注,自能小有领悟。又问七觉支用智慧等等。兹略为解释。修三七道品,须按七科之次第,在前“五力”中“慧力”成就时,自然知见趋正,善能分别。再进而修七支,始时起觉照,知“法”应取应舍,何者应“精进”,及不应“精进”,余可类推。此智慧固是本有,然不修前法,亦不能显现也。
问:每年佛诞四月八日系按阳历抑或阴历,在各地有何盛典,在梧栖附近有何亻布道大会?(陈问耘)
答:阴阳二历,民间奉行,极不一致,各寺纪念佛诞,亦各随其便,所询梧栖有无大会,则不知也。
问:劝人恶三途而好天人,是否仍未超脱进入寂灭(非断非常)境地?(陈问耘)
答:教有五乘说法,此是对下下根所说之方便语。教幼稚园儿童,若授以大学课程,便知这老师是双料笨伯。
问:佛系法身不生不灭,世间一切烦恼不是无明之生,为何要纪念有生灭之应身呢?(陈问耘)
答:凡夫之身,是为烦恼所牵而来,无明所生。佛非如是,乃是为度众生,乘愿所化。我辈纪念应身,不过报恩微忱,各尽其道而已。
问:最近有人问,他说人有无灵魂,又说究竟灵魂在哪里,又说医院给人开胃病蒙药往病人嘴上放他就不知痛了,如死一般,要有灵魂该作梦呀,并且又不作梦?(释心川)
答:此问题非初学所能明了,即解释清楚,恐亦不能领悟。经云“不在内,不在外,不在中间”,唯此,若指定一处,即是大错。兹以留音唱片为喻,试问声在何处,究竟片有没有声?谓没,人知其分明发声。谓有,何以不自发声?会得此机,思过半矣。若谓作梦是有灵魂,不作梦是无灵魂,再举一喻,人行动时知觉起,谓是活人,若睡眠时知觉伏,可谓是死人乎?请再体会?
问:地藏本愿经白话解释第六品第一四七页说。在这贤劫期间,有千佛出世,释迦是第四尊佛,还有九百九十六佛。在佛经说三宝佛是过去弥陀,现在释迦,未来弥勒。怎样不说第一劫佛,二劫佛……。为何说三宝佛呢?(无名氏)
答:劫如尘点之多,不可计算数,不知第一从何说起?且此经为释迦如来所说,故注家只叙释迦之应世时期而已,何能扯前拉后,本题以外,多出枝节。
问:沙弥律仪要略上下篇之开首均有云“五夏”“十夏”者,其五夏十夏之意义云何?(姚本洁)
答:佛家每年四月十六日至七月十五日,有结夏安居之制,即以之算年,几夏者几年也,犹世俗言春秋同。
问:佛云万物都有灵性,然所谓灵性,未详有无量的区别,例如一只蚊虫所蕴蓄之灵性,是否较苍蝇为少,而苍蝇又是否较飞禽走兽为少,而飞禽走兽是否又较人为少,抑系依光度之弱与强而分,随业力之大小而轮回六道?(周家麟)
答:有形有质之物,可以用量计算,性无形质,不可以量计其多少。喻如人与犬猫皆有梦,(犬猫有梦系经研动物学者所推断)梦亦无形质者,故不能量出三者之梦,各得几斤几两。若论强弱之用,自然有别,盖如来藏染净互薰,净胜者,善用大而恶用小,染胜者,则反是。至云轮回六道,更不能单言业力大小,尚须与善恶种因合观。
问:闻梵呗能圆音利物,而经常所诵香赞及弥陀等赞是否即系梵呗之一种,梵呗有若干种?有无歌谱可资修习?(周家麟)
答:我国现行各种佛赞,可云梵呗,但已不同汉魏之渔山呗韵矣。若夫天竺古时,似是经句咒语,自有特别之韵,专称梵音。如经载王闻经声悦而布舍,雁闻诵读恋而盘旋,可知不如后世之唱,必依声谱板眼而成者也。今尝闻诵华严字母者,亦是借磐鱼铛铪成韵,未见唇喉吞吐:有若何之异处,想知古调今不传矣。
问:寺院有的设在山间,有的设在郊外,有的设在都市,哪一个位置适当呢?(庄庆贤)
答:佛寺设在山野者,为自修者宜,远尘劳易得寂静也;设于都市者,为度他者宜,近群众便于接引也。
问:在一家庭内有的信佛教,有的信外教,有什么方法来统一归信佛教呢?(庄庆贤)
答:“道不同,不相为谋”。一个家庭,信仰各异,此离心离德之表现。家不齐,而希其兴,恐是缘木求鱼。如欲转移家人,统一佛化,自必以身作则,清净三业!有苦自吃,有利均他;至诚无伪,行之有恒,家人即被化矣。尚须自明佛理,知见正确,运用善巧方便,言语契机。前者是以德摄,后者是以智摄,则对方如坐春风,必心悦诚服矣。
问:信者有的念珠带在身,有的没有带在身,到底信者须要全部带在身吗?(庄庆贤)
答:信仰在心,不在念珠。而念珠常随身者,可时时提起念佛之心,亦不无助缘耳。
问:信徒往厕所屡时不慎将佛书念珠徽章等物随身带入,或穿法衣而进,有何关系?(庄庆贤)
答:念珠与徽章乃随身携带之物,或有误携入厕,此皆欠慎之过。若佛书乃在案上恭读者,读毕则合本加袱,安有携入厕中之理?有之则是有心为恶。法衣临穿,尚须向之合掌,绝不许穿之登厕,纵是海青,尚不得穿而小解,况袈娑耶?
问:诵经之时为什么用佛具?(庄庆贤)
答:佛具指何,未曾言明,自不能答,细玩而揣之,得非谓木鱼钟磬之类乎?若然,此为取音节整齐,及人不昏沉。且能引起众生之观感,而易使其发心也。
问:点香有的用三条,有的用一条,原来应该用几条?(庄庆贤)
答:初无一定,后随各地风俗而异。三条者,系取戒定慧之意,各随各地习惯行之可也,无所谓应该。
问:寺院有的烧金纸,有的没有烧金纸,原来是有烧金纸吗?烧金纸是什么意思?(庄庆贤)
答:金箔纸等,乃系向鬼布施之物,佛不需此,寺中明理者,不向佛前行此等事。
问:敬受的老师,我们班员是佛弟子,必定度化众生!第一对佛祖,第二对老师来报恩,希望您能永久住在台中市指导我们信徒,老师高见如何?(庄庆贤)
答:“必定度化众生”此语一出,声腾纸上,诸佛皆闻。区区希望居士要履行此言!然欲实现此事,自必戒乘两端,下一番工夫,倘肯屈尊下问,当尽愚诚贡献。至于永住台中,其权操于因缘!然区区之意,亦未尝不与居士有同心也。
问:西方极乐世界是否随着地球同时旋转?我们在亚洲其国土在我们西方。若人在美洲其国土是否在西方?(李仕仁)
答:科学旧说,太阳是恒星,地球是一小星,属于太阳系,故绕之公转,惟空间太阳系不仅一个,极乐岂止在亚洲之西,且在此整个太阳系之西也。若按佛学推测,此球只是一个单位世界之一洲,即娑婆三千大千世界之一天下,兹只以娑婆范围而论,几等于太仓一粟。极乐在西,是指娑婆大千之西,非指此一天下之西也。再以前喻申明之,一个大千世界,喻一个太仓,然太仓实无量无边,经言“之西”,乃言十万亿太仓之西,非谓一粒粟之西也。
问:六道众生除了人道可修外,其他如鬼道天道亦可修行成佛吗?(李仕仁)
答:众生皆有佛性,自有修行成佛之可能。惟他道或贪乐而不思修,或受苦而无暇修,或迷愚太重而不知修,易修易成者,独人类一道耳!故曰人身难得,贵人身者,为其易修成佛也。
问:佛国除了西方极乐世界外还有其他佛国吗?释迦牟尼涅后住在何国?(李仕仁)
答:前条所言一个三千大千世界,即是一个佛国,大千世界无量无边,佛国自亦如之。佛有法报应三身,报应二身有限量,法身则充满虚空,无所不住。
问:世尊涅后,是生何佛国?抑是三界内?(廖妙吉)
答:佛有三身,所谓法身,报身,应身。法身居常寂光土,此土但有其名,实即真如之理体。若以色相言,尽虚空遍法界,无不包罗,何有三界内外之分。报身居实报无碍土,此为佛智变现,并无空间时间限度。应身则百千万亿,届净居秽不等,可曰凡圣同居土,亦佛智变现,则有成住坏空之劫,欲色空等三界,水火风等三灾。身与土既粗述矣,更要知佛之涅,与凡夫死亡不同,凡夫死则有一神识;再向他处投胎,故云有生;世尊涅,不过是此界应身息化耳!“生何佛国”一语,自加不上。
问:天界有几层,三千大千世界云何讲,地球有几个?(慧亮居士)
答:天有二十八层。虚空无量,世界无尽。为便于言说起见,假定若干星球组为一单位世界(如此地球五洋六洲经纬道带亦系假定)集千单位世界,为之小千世界;集千小千世界,为之中千世界;集千中千世界,为之大千世界。地球即星球,请于夜间,仰面观天,试问有几个星球?
问:兹有一同事以出家人所持净行,何以寺内皆设牛皮鼓而忍心击之一问,使我无言解答。寺内设鼓而用牛皮似是白玉生瑕,应作何解释?(罗德彰)
答:鼓非寺庙创制,杀牛取皮,更非寺庙主张,不过寺庙买一现成之乐器耳!然此牛可云大幸,既称以身布施三宝,又常受经声佛号之加持,当得解脱。实胜落于梨园,或入战场而助人造业者多矣,击之何不忍之有。
问:佛教徒若超荐祖先,是作一次即有效,是做多次才有效,有无感应,子孙何能得知?(张宽心)
答:多次自然胜于一次,缘功德愈多愈善也,然亦须视如法不如法,如法者一次即有效,不如法者,百次无益也。所谓如法不如法者,修法之师,及设置之坛场,并营斋之主人,此三有一欠合,功德当不圆满,统不合者,可想而知矣。
问:人人若离开恶人,究竟恶人要望谁救度他去归正路呢?(吕正凉)
答:此分菩萨非菩萨,有正知见无正知见而言,菩萨有大慈悲,一例普度,自于恶人而不远离。有正知见者,纵不能化度恶人,亦不致被恶人转变,离与不离,无益亦无害也。若非菩萨,又无正知见,试问亲近恶人,果何取乎?
问:忉利天有天女、天人之分。兜率天有男女分别否?(杜粉)
答:兜率列在六欲之数,当有男女之相,惟除内院而言也。
问:生兜率天内院有再堕落之虞乎?(杜粉)
答:生内院者,超越生死矣。后即随弥勒佛下降此土,于龙华三会证果,安有堕落之说乎。
问:结婚的人可否携妻子出家?道教有吕洞宾携妻修仙的美谈,佛界有否?(李中心)
答:家之讲解甚多,简举之:一、备一切生产所居之处者。二、夫与妇也,诗云“之子于归,宜其家室”。出家者,更分多种,今之初现比丘相者,仅是身出家之一种,即是离开家产及妻子之谓。下问如分投僧尼两寺剃度,自无不可;如仍同居,不知出的是甚么?所举吕洞宾美谈,在这里牵扯不着。
问:一个佛化的家庭是怎样的形态的?并请举一个实例?(李中心)
答:并无异状,不过同一信仰,同修佛法,同守佛戒而已。先生虽欲学佛,必须读经,先明大概,敝社可以拣选入门之书相赠,知其益后,方能谈佛化家庭也。
问:基督教有牧师等的职业传道人,佛教的法师、僧尼等是否亦为职业传道人呢?(李中心)
答:任法师者,即是牺牲一切,专为化导众生之出家僧众。上弘佛法,下度众生,是其职务,是其行业。并非为博取金钱而作此,故不可与雇员职业一例看也。
问:弟子每日在家早晚课诵念佛,未知自家祖先及亡人能否闻此佳音?(香元)
答:此不一定。倘能专为回向,或念回向文时,上报四重恩之句,默作观想,则能感召得益耳。
问:释迦佛,阿弥陀佛,及观音菩萨,头额之中为何皆有一痣?(香元)
答:非痣也,乃三十二种瑞相之一。是两眉中间,生一极长之白毫,中空光明,盘旋起来,宛如一颗明珠。画佛像时,无可表显,或画一点,或画一圈,借以示意,塑像则有嵌宝石者。
问:我国佛教十宗与夫禅宗之五派其传承及教义前人已言之甚详,惟关于各宗正修持之具体方法,除净土法门所在皆有外,其他派系殊途同归,则修持之法当自各别,请为专文论之!(法称)
答:尊命作论,叙述十宗修持之法,略则不明,细则太琐,区区谫陋,实无此大手笔也。兹但言其梗概,如穷研须读各宗专经。“律”乃佛门之法规,为各宗所共守,犹国家之宝典。“禅”在今日,多取照顾话头去参,以求明心见性。“净”主“放下万缘,一心念佛”,纵惑不断,但求带业往生。“密”是手结印,口持咒,意观想,以求感应成就。此三宗侧重修持,故曰行门。余六宗侧重演教,故曰解门。然其六宗,非不行持,所行亦不外前四宗之法也。
问:地藏经中有佛告鬼王:“我亦告梵天帝释令卫护汝:”此梵天帝释究指何佛或神?(胡正临)
答:梵天者,色界诸天是;帝释者,欲界第二天之天主是。
问:天见水现为琉璃,鱼龙目为烟云,饿鬼见之则为脓血,此是理推?还是实证所得?(胡正临)
答:
问:“一句弥陀非大彻不能全提,而最愚亦无少欠,倘些子分别,便成大法魔殃,只贵一心受持,宁羡依稀解悟。乞儿若见小利,急须吐唾无余,捧打石人头,曝曝论实事”祈解!(郑朝信)
答:与前条之意,大略相同,前七句可解,后四句须参。初句是举此一句洪名,乃殊胜法门。二句谓此法非上根大彻大悟者。不能圆融全彰。三句谓下根愚钝若念,亦无比人缺少几分。古人谓是无上深妙之禅,意即在此。成与不成,只是当下承当问题。四五二句,是教直心念去,不起分别,若起妄情,便是此法魔障。六句谓贵在念到一心,即是到家功夫。七句之意,言不必如禅家疑悟,然疑有大小,悟有彻底与依稀,真能彻底者少,依稀相似者多,故不足羡彼也。然而并无定解,随机应变,若不如此,便成死法。狗子有佛性,狗子无佛性,应病与药,非应药而故招病。
问:古德云:念佛有佛像,向佛像而念。无佛像,要向西念。有时西的方位,有人工作,恐被人讥笑,或遇污秽不适当,转向东、南、北念,未知功德比较如何?(邱合顺)
答:佛法重心诚,佛之法身遍满十方,有时不能向西,任何一方,皆能感应,既感应矣,功德自大。
问:极乐世界多候补佛位,何以成佛须要“候补”?(简宗修)
答:候补者,候补往某一处成佛也。其人功已圆满,证成极果,只候某一世界佛法灭尽,便往其处,重开道场也。如弥勒为此娑婆之补处,观音为彼极乐之补处等等。
问:阿弥陀经中前面所提到的诸菩萨从何处来?其菩萨果位是不是和其他阿罗汉同为释迦佛所度?(简宗修)
答:彼土菩萨,皆系先后往生之人。或凡夫往生,经过修功,证成菩萨,亦有他方菩萨,希早成佛,求生彼土。彼佛国土以及功德,十方诸佛共赞,十方佛土之佛子,皆有往生,早知度者为诸佛,不独释迦一佛耳。
问:念佛号时,常遇许多妄想,如在白天可以念大声驱逐,然在晚上睡梦中,无法出声念,遇此妄想,如不理它,则它纷纷而来,且愈多,如欲抵制,则感头痛,因此进退两难,不知有何妙法,又此头痛是否着魔?(郑朝信)
答:梦中既有色,当然亦有声,即知有妄想,即能会念佛。醒时念佛,驱醒时之妄想,梦中念佛,驱梦中之妄想。但恐梦中不觉,随幻逐妄,若言“如欲抵制,则感头痛”是在梦能觉矣。觉则能作主,心中自有声,心起佛声,则立除妄,头痛亦是幻梦,一律摒除。
问:“一心念佛”之精义?(黄宏介)
答:念法甚多,皆有精义,古人曾集出四十余种,要在契机。普遍者,神念神听,心念心听,或口念耳听。妄念若起,不强除妄,不起分别,皆作佛观,此名方便随缘止,大有受用。他则各有其义,非能数言可尽。
问:阿弥陀佛今在说法,此法与娑婆世界之佛法有异同吗?(王幻如)
答:佛佛道同,善巧有别。佛国方便不一,说法次第或异。如娑婆难修,释尊劝生极乐,极乐易修,弥陀则不必劝生他土。此土说三七道品,统演七支,极乐演法,只言根力觉支正道。方式千变万化,归元总是一也。
问:阿弥陀佛成佛以来于今十劫,不知在此十劫以前,娑婆众生有没有另一个求生极乐国土的地方?(王幻如)
答:十方无量佛土,皆能往生。但往不易,成就亦难,不及弥陀接引,一生补处,如是易生,如是速成耳。据此则十劫以前,无有似今日极乐净土,偈云“十方三世佛,阿弥陀第一。”“九品度众生,威德无穷极。”谓此可以知矣。
问:净土宗旨在于念佛一心不乱蒙佛接引生净土。其要点似在于“念佛一心不乱”。倘不能“一心不乱”是否亦能往生净 土?(杨智悦)
答:学佛原则,依法不依人。“一心不乱”煌煌经文,岂可不遵,但有多少义趣耳。有理一心,有事一心,有长时之一心,有短时之一心,有平素之一心,有临终之一心等等。一心者定也。必定始静,必静始明,必明始能心佛感应。所谓“以心作佛”,“即心是佛”生死大事,何能徼幸成功。小乘罗汉,尚须七番生死,遑论成佛,三之远,此则一生成办,带业出要,再不有作,出苦无期矣。古德著一“念佛四大要诀。”第一即曰“念佛不求一心。”此不过云,初学不先求一耳。乃慈悲接引之意,因未曾说明,即有违经之嫌。后世诸祖,颇以此语为病,贻误后学。上举种种一心,最低必得临终一心,若无把握,往生无望。
问:盖一般人均有事业,既有事业必有杂念,尤其念佛时都难免有杂念渗进,颇难达一心不乱之境界,在家众都有负担家庭经济之责任,是以不能不从事生产事业,如从事生产事业,必定随之带来麻烦及烦恼,引起念佛时杂念渗进,不能达“一心不乱”之境。如是言之似不能往生?(杨智悦)
答:净土学人,不求义理,多恃“带业往生”“佛来接引”疏忽心业障碍,大是徼幸自欺。在家有经济负担,公教有功课钟点,若能明理,而善用之,俱不为害,所谓搬柴运水俱是道耳。净土大乘,自他两度,定课念佛,作自度想。家庭经济,公教课务,敦伦尽分,作度他想。为求往生而自度,为求往生而度他,为求度他往生,而负家庭经济,为求度他往生,而作公教职务。推而广之,谓之万法归一,归一即是一心,此名行住坐卧,不离这个,这个往生之信愿行也。
问:理一心就断见思二惑,那么事一心是断什么?每部经典深妙的理,老师都能通达,是不是老师已得到理一心?万念归一是一心吗?那么得到不乱时还有心吗?(池慧霖)
答:事一心能断外尘攀缘,可伏见思二惑,所谓带业往生者,事一心也。三藏浩如烟海,在下不过一知半解,且所见所读,量数少,妙亦未见,理亦不达。纵或有人,精通三藏,而不实行,亦难一心,心一不一,不在多增知见也。万念归一,可谓一心,有一存在,自然有心。
问:实相念佛往生还有阿弥陀佛来接引否?常寂光的境界,是否还在西方?(池慧霖)
答:实相念佛,见弥陀之法身,既见佛矣,云何不接。常寂光土,即法性土,包尽虚空,是西方亦在常寂光中也。
问:世界皆有成、住、坏、空,极乐世界当亦如是,若然阿弥陀佛有无违其本愿?(心炳)
答:佛有三身,曰法报应。应身有始有终,报身有始无终,法身无始无终,必先知此。身土皆心,并无二致,应身当娑婆之土,报身当极乐实报之土,法身当常寂光土。娑婆有成住坏空,极乐实报有隐有显,常寂光土无隐无显,大致如此也。
问:请问念佛修行期间要多久才能成佛?(心炳)
答:普通法门,名曰竖超,三僧劫,始得成佛,念佛法门,名曰横超,但得往生,可以一生补处。若在此土念佛,不求往生,无论渐顿,亦必断尽无明,始得成佛,期间不能预定。
问:设若有一年轻的念佛者(和尚)夭折了,有可能成佛吗?(心炳)
答:念佛法门,专求往生极乐,一到极乐,便脱轮回,已离分段生死而已,并非成佛。到彼再修,或经变易,或不变易而一生,补处成佛。在此世界之念佛人,不论缁素,不论老少男女,念到一心者,命终以后,可生极乐,是否带业往生,不能带业成佛。
问:关于念观世音菩萨圣号能否往生的问题,可否如下答法“虽能往生比较麻烦”。如在世间法中,要找某机关团体洽办事务,除有特别规定外,最好是直接向单位之首长洽办,以免去签办批示等手续,阿弥陀佛是西方教主,当然念阿弥陀佛较为简便。(鲜纯贤)
答:不必如此曲喻,亦不必多饶唇舌,圣量高深,凡情难测。但应“依教奉行”,自能到家。经中尝有戒语:“若他观者,多为邪观。”“非彼所闻一切境界,终不可取。”经是佛说,故曰依法不依人,既依法矣,尚有何错。
问:念佛求愿往生,弟子以为除执持名号外,应多诵弥陀经观想西方胜境,使胜境种子落入八识心田充满其中,到命终乱心位时,西方胜境的种子先出来则示往生矣,所以古德云“生则决定生,去则实不去”即此理也然否?(鲜纯贤)
答:专持名号,是修法之一,兼作观想,亦是修法之一。各随个人之根器而取。尚有其他之法,无非皆取随机,非可勉强,此修法论事之简语也。若夫“生则决定生,去则实不去。”乃是证果论理之简语也。前者因地指事之语,后者果地说理之语。
问:弘一大师劝人老实念佛,怎样才算老实?(志西)
答:真信不疑,发愿往生,苦乐顺逆,概不退转。再闻他法,亦不改修。奇异境界,心不妄求,佛说一心,功到自成。此即老实念佛也。
问:记得长者曾开示念佛方法,谓心念心听,心念神听等记不大清楚,烦请再开示,并请指导其法!(志西)
答:何处所说,事久已忘。然尝见古德教人念佛,有十二字之法,乃“口念耳听,心念心听,神念神听。”似与今问相近。此十二字,共分三句,亦是由浅入深,并非混用。初学人只应先学“口念耳听”一法,果能由生渐熟,一字念清楚,心在此念处,一字听清楚,心在此听处,念出听入,皆是洪名,如此心即洪名,洪名即心矣。
问:弥陀经解释内,解人可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可得各种神通,想什么就现什么,假使想见亲属可见到否?(慧纲)
答:神通有“天眼”一种,即横能看各界,竖能观多生,如此能力,不但可见此生之眷属,多生之眷属,皆可随意见也。
问:厌娑婆欣极乐急要往生,应用何法可以快速往生?是否业未尽不能快生,此业应如何使之快尽?(慧纲)
答:往生只言寿尽,非谓必业尽也,此处不可相混。寿指一生应得之果报,业指多劫所造之因缘,寿至一定时期自尽,业必多劫修持方断。往生乃论寿尽,并不必须业尽,寿应听其自然,不应促之使短,若极厌娑婆,惟有精进持名耳。
问:因身体不健,住在尼寺,大殿上,早课亦即起床,因不会念楞严咒,自己在寮房内,礼观音菩萨百零八拜,早饭后拜净土忏,人觉疲倦,每日念佛壹万声,想多念佛礼拜,惟每日爱睡昏沉时往大殿绕佛二、三圜即觉腰痛,不得多圜,应如何使之精进,否则是否与往生有碍?(慧纲)
答:楞严咒不会不念,自礼观音亦甚佳。每日念佛万声,暂时说不为少但须注重一心不乱。绕佛三匝,多则腰痛,即只绕三匝,亦无不可。只信愿深切,便不碍往生,如是专修不杂即是“精”,不疲不厌不退即是“进”。
问:佛云四十八愿其中十八愿是平时有实行一次十念法此人以直到死止无念佛此人可得往生否?(福明)
答:学佛有一原则,即依法不依人也。又有依文解义,三世佛冤,又忌偏执二边,不契中道,凡此皆应仔细思维。如尊问者,第十八愿,固属大悲本愿,此不过提一大纲,尚有微义存焉。若死此句下,余四十七愿,都与赘言,本经中之六度万行,亦成废话。再净土一宗,主张持名,在小弥陀经,必汇参之,方不偏执,小经明明云“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缘,得生彼国”,岂可错会十念之文,而自贻误。且看今之念佛人,日有持千持万者,较诸十念何如,而真得往生者,果有几人哉?请思前祖,“二六时中绵密不断”,“日持十万”,“净念相继”等,岂非皆是愚人,自找麻烦。
问:证罗汉果,是无来无去,若修净土的证到寂光净土,还有西方可去否?又证到常寂光净土,须经过多少时间成佛?(池慧霖)
答:此问大是误会,修净土者,愿在西方,寂光土者,即西方四土之最究竟者,何问还有西方可去,此直是身在含元殿,更问长安路矣。经云“惟佛一人居净土”,乃指寂光也,居士第二问等于“中秋十五夜,问月几时圆”。寂即解脱,光即般若,即法身所居,当下即是矣。
问:六字洪名南无阿弥陀佛,南无义为皈依,佛亦觉者之通名,云何以南无作佛名之二字?是必有说,而学人不知,故问。又南无在梵语或巴利语应是一字二音,阿弥陀应是一字三音,佛则一字二音,我国既均采音译而不翻,然又明言六字洪名,此六字似嫌未能如实,虽无关重要,亦有说乎?(高仰嵩)
答:南无二字,乃心念表示之名词,阿弥陀佛四字,乃个人符号之名词,合二名词,为一种法门,法门亦须有名词,是六字洪名者,法之名词为心与佛二合之称也。一字二音,或是三音,是巴利文语之组织,汉字读法,一字只发一音。既经译成汉文,自当依顺汉文方式立言,汉文系方块形,一方块为一字,故曰六字也。
问:阿字音我国有(e)与啊(a)两读盍双声叠韵字也。持名念佛时,国人仍是各依所习,念成e或a音。老居士十年前在觉生月刊上教人念识字音与e相近;然依各种中英文佛学辞典、英文所注梵、巴音皆宜念a音。是否可以各从所习不加分别?(高仰嵩)
答:中国地大,语系复杂,即本国文字,同一字之发音念声,地各不同,古今亦异,何者为标准,甚难言也。就以“国”之一字为例,古读为以,今读为果,或读为鬼,试问孰正?注音字母之书,多采北京音声,此亦不过方便求其通行一法耳,若论梵音,须会梵文,尚须口传,否则音亦不正。“阿”之一字,只发喉音,念阴平声,庶乎相似,否则只随乡音,但取恭敬即可矣。
问:地藏经内有一段,若有善男子善女人于佛法中所种善根,或布施,或供养或修补塔寺,或藏理经典,乃至一毛一尘一沙一滴,如是善事,若能回向利益法界是人功德百千生中,受上妙乐。如但回向自家眷属或利益自身,如是之果,即三生受乐。舍一得万报。今欲问者就是我们每日的功课都是回向,愿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这是利益自身,那么愿此功德普及于一切,我等与众生皆共成佛道,此种回向比前功德大是否对将来往生可靠,又稳当呢?(周慧德)
答:居士所见甚大,但愿以此功德之八句回文,亦包罗无余,何不注意下文耶?如四恩,三途,见者闻者,悉发菩提,同生极乐,已尽之矣。回向即是发愿,诵已多年,不必再行更张。
问:学佛人全靠平日修持的功夫纯熟到临终才能提起正念,现在道弱魔强,在家居士俗念胜于佛念,学佛的人一心没有两用,俗念太多了,佛念就未免减少,在这世念浓厚之下,如一杯牛奶,渗上一大桶清水如何还有奶味呢。这样稀微的道念来修佛法,今生何能得度呢?(周慧德)
答:既知如是,除精进外,安有他法。至于俗念纷繁,非关在家出家,只在肯不肯下决心耳。但信深愿切之人,虽家事多端,而心中仍然信愿相续,自能善巧方便,忙里抽闲,不离这个,所谓“竹密不妨流水过,山高岂碍白云飞”也。
问:弥陀经内有其人临命终时,阿弥陀与诸圣众,现在其前。所要问者,十方世界的众生念佛者多,惟一位弥陀何能同时现在其前,接引往生呢?(周慧德)
答:弥陀法身,周遍法界,时时相应。如不明白,请思每日所念之赞佛偈,“光中化佛无数亿,化菩萨众亦无边”二句,尚不恍然耶?应知三身仍是一体,化佛来迎,往生何疑。
问:菩提树第一一一期,有净宗初祖慧远大师,虎溪三笑是什么意思,请指教。(周慧德)
答:东林寺外,有水绕流,水名虎溪,远师送客,不逾此地。当时陶渊明、陆修静二人到寺,谈道甚契,师送之不觉逾溪。虎起大鸣,始知逾界,三人大笑,喜心道各相契也。
问:念佛时只观听自己念出声音,同时观想弥陀庄严佛容,可得一心(不必多观想,弥陀经内极乐世界种种现象)对吗?(王清汉)
答:念而能观固佳,即不能观,单念兼听亦可得力。至云观弥陀经中境界,在作课诵此经时,随念作观,未尝不可,至经毕念佛,则不可观矣。
问:佛像面容各有差异无相似(除了特征外)如观想时采用自己印象较深就可否?(王清汉)
答:造像岂能一致,理宜采自羡者为准,但既采定矣,应使其印相深切,在任何时地忆佛之际,此相分明现前,即获大益矣。
问:早晚念佛定课,不算佛珠,以时间规定亦可否?(王清汉)
答:自无不可。
问:某法师来嘉主持法会时指示,要观想面前有八尺阿弥陀佛金身,昨天老师开示观想丈六金身,是不是八尺,丈六皆可以观想?( 仁富)
答:八尺从劣观,易成也:丈六加倍,少难也。此不一定,以自己之心量定之,能八尺则八尺,能丈六由丈六。倘能五须弥四大海,则更佳矣。
问:凡圣同居净土,实报庄严土,方便有余土,常寂光净土,此四净土,各应至何等程度始能达到,是否以声闻、缘觉、菩萨、佛,相对而修乎?(陈宽凤)
答:修行之人,在于证道,所谓道者,即是佛性。我辈佛性,尽被惑业障遮,故生死不主,称曰凡夫。修净者惑业分毫未断,往生只种人天,但所生处,有佛菩声缘,得以聚会,故曰“凡圣同居土”。断见思惑之声缘所居为“方便有余土”。分断尘沙惑之菩萨,所居为“实报庄严土”。圆满佛果,所居为“常寂光土”。土名虽四,而实是一,土心非二,故随断惑现有别耳。
问:净土法门欲到四净土,是否经由极乐世界?(陈宽凤)
答:极乐世界,而具四土,非极乐以外,另有四土也。以古代帝国为喻,“寂光”者禁城宫阙也,“实报”者京都府省也,“方便”者庶政衙署也,“同居”者繁华街市也。帝居禁阙喻佛陀,宰辅居府省喻菩萨,百官居衙署喻声缘,富豪散处街市,喻带业凡众之人天也。
问:弟子问在工作及想像时应如何行持使念佛工夫不致间断,承长者示念佛时心在念佛工作想像心应在工作想像,过于工作想像时存一为助念佛,而工作想像之观感,则万事皆是念佛,弟子愚钝,对助念佛之义,尚不甚了然,祈再开示为幸。(某居士)
答:净念贵乎相继,外可断而内不可断,此为生死大事,岂浮浮泛泛,便能成就。今日末法,修福者多,求慧者少矣,虽口言了生死,而其行实于了生死无关,净念不继,而又未得一心也。我辈白衣,为谋生活,必有工作,在工作间用身力时,心中默念佛号。用心力时,存一我道未熟,必须借俗养身以求道之念!所有工作,皆定此目标。俗人工作为吃饭,我工作为求道,亦是净念相继也。
问:修净土法门之者,若能一心持名至临终时,幸能见佛瑞相,但是要如何分别出此相到底是佛化或魔化呢?如楞严经上云有五十三种魔能应众生欲,故分不清楚?(本如)
答:修他法门,如观心,参话头,数息等,倘见佛像,是与所修并不相应,方有现魔之虞。修净者求见佛像,佛像即现,自是本分,并非魔事。但若见时不可执著,倘或喜或惧,更出差路,仍一直念持,听其自然,乃为正规。
问:修净土法之者平时持名能正念,但是至临终时因四大分散时之苦痛难提正念,未知此种人是否也能往西?(本如)
答:经云:“其人临命终时,阿弥陀佛与诸圣众现在其前,是人终时,心不颠倒,即得往生阿弥陀佛极乐国土。”细味经义,可以了然,若临终难提正念,便是颠倒,恐生障碍矣。
问:无量寿经中有一段文佛对阿难云无量寿佛国土有胎生,如此托在何胎,本来只有莲花化生而已,为何有胎生呢?(本如)
答:九品以外,生边地者,假曰胎生,详看本经上下文,自能解矣。
问:若度众生心切者,往生后未能闻佛说法,是否须待莲花开后闻法开悟,才能倒驾娑婆度众生。凡是不以安养回入娑婆度众生者,都闻佛说法开悟之上上品吗?(蔡麟定)
答:回入娑婆者,皆是有道有学之士,若莲胎未出,何能他往。净土法门,菩提为因,凡上品生者,早曾发愿再来度众,未有不来之理。
问:各不同的国家的人,修成正果,往生西方极乐世界,语言能相通吗?(心炳)
答:生到彼国,即得神通,众鸟之语,水风行树之音尚且能懂,岂有反不懂人语之理。不但能懂极乐之语,他界之语,亦能尽通,不然,每日清旦,供养他方十万亿佛,何能闻法乎?
问:依阿弥陀经上说,那里(指极乐世界)的环境大部是金、银、珍珠、玛瑙,连树木都是金叶子,鸟也是金的,这样生活,不会很呆板单调吗?(心炳)
答:楼阁形势万种,能住能飞。宝树随时放光,光中可现无量他方世界,且能作百千种乐,喷百千种香,鸟皆杂色,音各奇妙,且能演法,闻者开慧。天乐鸣空,六时雨花,铺地成毯,光色璀璨。一切一切,千变万化,随意所适,重重无尽。如是尚曰呆板,尚曰单调,试思娑婆秽土,不呆板单调耶?
问:何以世尊不自创净土极乐世界而介绍阿弥陀佛之西方极乐世界与众生?(游堂振)
答:阿弥陀佛既创极乐,而且广大无垠,他方又何必步人后尘,画蛇添足。世尊虽不再造极乐。然未尝不将此秽土,思改极乐,惜人不察耳。倘使西方极乐,至人满为患时,世尊亦未必不另造极乐,但此时则不需要。
问:弥陀经上云:其中多有一生补处,余者非一生补处者如何成佛?老师谓:阿罗汉不能到西方极乐世界,何故不去?观音菩萨又何能去也?(游堂振)
答:一生补处者,不经变易生死即成,非一生补处者,须经变易生死耳。阿罗汉法习小乘,与弥陀净土不相应故,观音菩萨乃系大乘,极相应故,不但能去,且为彼土之导师耳。
问:极乐世界是否物质世界?既云佛身光明无量,如何有昼夜?(简宗修)
答:既云五尘,当是物质,但云变化所作,是七宝诸相,皆佛所化。然此状况,究称性境,仰为物质,须求教于净相两宗大德。至云昼夜,非是明暗,乃指花开花落,鸟鸣次数,随顺此地,假定而言。
问:阿弥陀经中谓极乐世界有无量阿罗汉及菩萨,却不见其他佛,何故?成佛后不住西方吗?(简宗修)
答:一个佛土,一佛主教,犹一学校,校长只一。再以国家而论,总统亦只有一。其土众生,修到极点,亦名等觉,等觉即佛也。因土有佛,故不称佛,必到另一世界主教,始称佛也。
问:“其土众生,……盛众妙华,供养他方十万亿佛”此“佛”指法身?报身或化身?释迦佛“在世”时受过他们的供养否?(简宗修)
答:极乐本分四土,众生更分九品。此修持之功有深浅,所证之果位有高低,所知所见,便尔不齐,其所供者,可想而知。本土释迦世尊,受彼供养,岂能在外,此能去彼焉不能来。观音菩萨,乃彼佛之胁佐,尚来此供佛闻法,上弘下化,彼众来供,例此可知。
问:以后很想时时念佛但不知怎才得法?(简宗修)
答:初步先求易简,渐进再渐增多。前于讲座时,所发之弥陀接蒙等书,册后多附有念佛课程,可量时间,增减行之,要在进而不退也。但诸法圆融,应机而作,后生疑问,不妨函商。
问:莲花生的形体是否相同?或随其三界众生之形象有所差别?(郑胜阳)
答:大同小异,同者皆有相好光明,异者其相好以所证之福慧不一,现象少有殊耳。同异者,亦非固定,自随其变易而转变,必到佛身,方尽同耳。彼处未云三界何有三界众生。
一 心 念 佛
答:此形容佛身之大耳。佛相两眉之间,有白毫一盘,俗呼为佛顶珠,而其大如五座须弥山。佛目之光为绀色,一目之大,如四海之广,面其身之大,更可知矣。若求详细,可参二课合解。
问:过此有十万亿佛土,有世界名曰极乐,究竟谁先去的呢?有否根据?(莲云班莲友)
答:以三量而论,圣言量便是根据,经云已发愿,今发愿,当发愿;若已生,若今生,若当生。不过如是,未曾说名,谁人?予何能举。
问:尝见感应录中,往往有诵持地藏经令已亡父母得超生极乐,回向偈中亦有“愿我宿现诸父母……接引往生安乐国”之文,窃念吾人念佛未到一心,往生尚无所握,何以为亡亲诵念反易?且往生必先具足信愿,如亡者信愿不足时将如何?(钟观靖)
答:经乃圣教量也,感应录系信者见闻所录。古训“依法不依人,依了义经不依不了义经”等四句,宜作南针。尊问二者,吾从乎圣教量也。
问:禅靠自力,净依他方,又云自他不二,究竟禅净应说是一是二?(钟观靖)
答:禅亦不离经教,是有他力也;净须信愿念佛,是有自力也。不过二者有尚乎轻重之别。无他力自力不生,无自力他力不应,是为自他不二也。
问:一般念佛之老太婆能明唯心之旨者究有几人,此与心外有法之外道何异?(钟观靖)
答:老太婆不解唯识,但能具信愿持名,诚心即已不起分别,焉有内外,故多成就者,未可轻也。
问:信外道之人,亦称念佛号,后如有往生极乐之愿,能否得佛菩萨接引?(钟观靖)
答:求法须离邪见,功成在乎专一,既归佛门,当离外道。邪正混杂则法不真,法既杂乱,则念何能一,虽有往生之愿,恐是可东可西之流荡心耳。资粮不足,往生焉有其分。但人对宗教,尚有信归小别,有归信一致者,有信而未归者,有归而未信者,所言之外道,倘名在外道而不信,心在佛法尚未归者,果发切愿,亦得往生,心力为之也。
问:佛说极乐世界,是否因应某些执著不舍,贪恋五欲的众生而说的一种方便,还是实有一个极乐世界?(邓长林)
答:居士此问,正是佛法理路不清,自生执著。应知我佛说法,权实得中,事理不背,我辈初机,只有依圣言量,而信受奉行。若以极乐世界为方便假设,则净土三经皆妄语矣。
问:念佛念到一心不乱,即外无所求,内无烦恼,此时即在极乐世界,耳闻皆是弥陀法音,眼观皆是菩萨所化,还是待此身死后,实可往生净土见佛闻法?(邓长林)
答:此身如旅馆,旅客坐此馆中想往美国,而在此时美国之境界,已历历分明。试问此客此时是已到美国乎?是仍须出此旅馆舟机前往乎?
问:念佛是念自心佛,还是念心外佛?当念佛之时,将能念之心与所念之佛,融会为一,心佛为二,即心即佛,念佛即是念心。如此念去未知是否有误?(邓长林)
答:居士这段高论,准是述自他书,惟何是自心,何是心外,何为心佛无二,即心即佛,恐不能真了其义,若差之毫厘,谬以千里矣。区区四十年来,才晓得几分“心内”,至于“心外”,却还未曾能明。以愚见论,莫如一切不管,但集中全力,自念自听便得真实受用。应知此“当前一念”,即玄妙难言,不必格外之乎者也,多寻麻烦。
问:阅印光大师著,居家士女学佛程序曰:修习禅定,即修止观,而念佛乃是修习止观的一种方便,何以很多书刊又曰禅净不可双修。(邓长林)
答:“有禅有净土,犹如戴角虎。”何尝不许禅净双修?然须深解禅净二法者行之,方不迳庭。若事理不明,歧中加歧,则禅不禅,净不净,二门俱破矣。就以“居家士女学佛程序”中,此段文字而言,乃谓禅净皆是“止观”,非教人同修禅净也,岂可误会!
问:弥陀经内云:“阿弥陀佛成佛以来于今十劫。”查劫有小中大三种,阿弥陀佛成佛十劫,究指何种之劫?小中大三劫每劫有多少年数?又西方佛国在阿弥陀佛未成佛之前,有无他佛,较阿弥陀佛成佛为先?(卓忠振)
答:人寿自十岁起算,过百年增一岁,增至八万四千岁为止;由此百年减一岁,减至十岁为止,此一增一减之两极数,合之为一小劫。二十小劫为一中劫,四中劫为一大劫。弥陀经中所言之十劫,前人曾云指大劫言也。
问:极乐国土有无众苦,但受诸乐,众生生者,皆是阿跋致,然佛教教人知苦灭集,儒家亦有忧劳兴国,逸豫亡身之训,带业往生之人,八识心田习气未除,一旦生到安养,享受诸乐,如何能精进不退?请示其理。(钟观靖)
答:乐可分二,欲乐与法乐也。三处七宝,种种庄严,是为欲乐。乃对娑婆众生所说,随顺其习,使之生羡而求往生也。而在彼土,此种种庄严之尘,实是说法之具,生到彼国,见闻知觉,因五尘说法之故,决定改观。经云:“自然皆生念佛念法念僧之心”,既自然念三宝矣。是心已与道合,是为法乐。此是一法不作一法用,正是其善巧方便处。
问:楞严大势至菩萨圆通章“忆佛念佛,现前当来,必定见佛”①请问忆与念是两法还是一法?②此念是用口念抑心念?③所见佛是化佛抑自性佛?④如果是心忆心念,与禅家看话头和参话头有无不同?(钟观靖)
答:①此是文法关系,中文有一类专用双字,圆通章文即是此类。如是者甚多,例“言语”,“思想”,“行动”,“欢喜”等,本可皆作一义讲,若必单字分讲,亦未尝不可。忆念二字,与上正同,忆若明记不忘,念若念兹在兹。②是用心念。③此当是自性佛,更应知吾辈念佛,纵现报化,亦不出自性也。④如言经则不能拘泥,因经文圆通一切,不必以宗派划范围。若言执持法门,自有区别,禅参话头,旨在开悟,净起佛念,旨求往生。
问:经云:“若有众生,欲生我国,至心信乐,乃至十念,若不生者,不取正觉”,又云执持名号若一日至七日,一心不乱,即得往生极乐国土。二说何以不同?(钟观靖)
答:至心者,心无杂念,彻底到家之谓。信乐者,是深信不疑,愿乐往生之谓。此等功夫作得到,临终一念,便可成就,何待十念。一日至七日者,即是期望作到此等地步。
问:净土法门称为万修万人去,何以念佛之人仍有许多不能往生,因地不正欤?修持未得其法欤?抑立言之意先以欲钩牵欤?(钟观靖)
答:“先以欲钩牵”义不如是解,兹暂不论。所谓不生者,因缘不一,如上说二句,乃其最主之因。
问:永明寿禅师“有禅有净土,犹如戴角虎。”禅净双修是否比专修为胜?(钟观靖)
答:此为修禅者劝,非为修净者劝。因禅境高而净法稳,高再得稳,一往无阻。若稳者求高,未必人人可能,不能恐两门俱破,反唐捐其功矣。四偈合观,当悟永师命意所在。
问:念佛用心念心听之法,声相甚细,此与观世音菩萨耳根圆通入流照性功用是否相同,可否称为念实相佛?又此能念之心与能听之心是一是二?(钟观靖)
答:心念心听与入流亡所及实相念佛,并不甚同。惟念听之心。理非二个,听时即念时。事可说二,念听却又甚分明也。如日当空而照,照自有光,是照与光,可说是一,亦可说非一也。
问:古德云:得生与否,视信愿有无;品第高下,在持名深浅。今有人具足信愿行,而不能发广大之心,只翼往生极乐国土享受诸乐,如此当不能与阿弥陀佛悲愿相应,倘其人信愿深切,亦能得往生否?(钟观靖)
答:亦得往生,不过彼国之人天,或声闻而已。不发大心,难得补处。
问:极乐国土人民寿命无量,其数自应与时俱增,何以回入娑婆度众生之菩萨,末世罕见,岂各人缘有胜劣耶?(钟观靖)
答:此地球不过娑婆世界若干分之一耳,再以中国而论,又不过此地球若干分之之一。短短之千余年间,而有净宗诸祖,及净土圣贤录中所列诸士,何得谓为罕见?即今各地亦大有人在,不然净宗便如三阶教消灭矣。
问:曾闻一位居士说,娑婆的人想往西方世界,西方世界的人想往娑婆世界,求心乃为究竟,因心即佛,即净土,那么,我们修净宗的人又何须求生西方,对此作何解说?(萧金荣)
答:似是而非之话,最为害事,此类是也。殊不知娑婆人想往生西方,是为了生死;西方人想生娑婆,是学已成就,乘愿度众,凡圣各别,求生意亦不同,岂可相混。至云求心,试问初机之人,能知心是什么?知之矣,如何求法?不是一句空话就了。心是佛,是净土,话也不错,问他有心否?他若有心他是否就是佛?
问:弥陀经内云“……迦陵频伽共命之鸟是诸众鸟昼夜六时出和雅音……”答句,足见西方佛国亦有昼夜之分,其佛国夜间是否鸟息花合而已?抑或如尘世夜间之黑暗?(卓忠振)
答:实无昼夜,以花合鸟息,记时而已,此世之光,全赖日照,彼界人器两间,俱有光明,绝无暗时。
问:念佛之人用什么方法可得“未来过去”之知?(李永青)
答:过去未来乃系神通,得定以后能有,然与了生死无关,不可妄求招魔,须知念佛为求生西,果生西矣,则六种神通,不难具足矣。
问:别世父亲母亲诵什么经可往西方极乐世界?如何可知有接引?(李永青)
答:有毗卢遮那佛大灌顶光明咒沙法,可以采用,载在大藏经秘密部。
问:念佛完毕回向,不知是一日回向一次,或是一个月回向一次呢?我以前所念的佛忘记回向,现在回向有功效吗?(陈联生)
答:念一次回向一次为佳,后宜仿之。以前念者,现在回向,亦有功效。一句佛号,一颗金刚种子,千劫万生,力量尚不消灭,提出回向,胡疑无效耶?
问:自己的妻子刚生产几日,突遇莲友要临命终之时,未知可否参加助念佛号?(邓义郎)
答:生产未久之人,气血皆亏,不宜助念,重使伤气,并非因其不洁,不可念佛耳。佛视众生如子女,子女至危急时呼唤父母,虽不洁,父母亦不厌嫌而弃之不顾也。
问:有人问“阿弥陀佛的父亲是什么人?”他说你若答复我,我即要信佛。(洪环)
答:昔法明和尚向大珠禅师曾有此问,师
答:“阿弥陀姓尸迦,父名月上,母名殊胜妙颜。出陀罗尼集。”又鼓音王经云:“过去久远劫中,有国名妙喜,王名尸迦,祖父清泰国王,父月上转轮王,母殊胜妙颜王后,生三子,长曰月明,次曰尸迦,三曰帝众。”此段记载,上及祖父,旁及兄弟,尤为详细,可转告问难之人。但信佛自有起信因缘,如仅知此,便为信佛条件,恐非出于至诚。再希转达前途,佛法系救众离苦得乐之事,三宝乃无上福田,切不可当儿戏,开玩笑,自招过尤也!
问:有人
问:你们念佛有什么好处?要以如何答覆,请居士详细的解释,因答得对,可藉此接引人进入佛知见;如答不对,亦可使人退失善根。(愚居士)
答:念佛好处,万言难尽。惟居心度众,命区区说一种答法,以便接引对方,自是菩萨心。但说法贵乎契合,将来何人来问,尚不可知,且张三有张三之心理,李四有李四之心理,如预先拟就一套言语,临时背诵,未免呆板,此实随机应变之事也。仅列数种,备作参考而已。如灭罪增福,开智慧,诸佛加被遇险化夷,精神集中却病延年,改正妄念转凡成圣,命终往生极乐,证成佛果不生不灭等。
问:弥陀经云:念佛人一日至七日,一心不乱者,临终时即可往生净土等句。依据七日时间而论,很短暂,然则普通俗人念佛,只念七天,终时能否往生净土,有无须要日日念佛而至终时为止?(卓忠振)
答:七日者,分明指定一心不乱。如不得此境界,然已深种善根,倘已得此境界,仍须日日念佛,至命终佛方来迎。假若间断,即是退转,往生无分矣。
问:有人说生无忧虑,死无挂碍,真世间第一等,宜念佛。事半而功倍也。其义如何?(朱幼)
答:一切放得下,才能平时心安,死时逍遥,自然前途有个果位。若无相当功夫,何能办到。但是念佛之人,平时一心,临终不颠倒,与此境界,岂非相似。就是说,若肯念佛,此功比他功,等加一倍,而一入手,事业已成就一半矣。
问:诸佛菩萨皆愿力宏深,名号甚多。若欲遍礼念即觉杂繁(近于多神教),若专念一、二佛名号恐失获其所功德,或失敬怠慢他佛否?(洪荣保)
答:阿弥陀佛圣号,乃无量佛之义,又云弥陀是法界藏身。古德常曰,持弥陀一名,即是持遍法界无量诸佛之名也。且有作课回向毕时,常诵“十方三世一切佛,一切菩萨摩诃萨”等句者,亦甚圆融。
问:西方极乐世界是不是在地球的范围里吗?(廖春英)
答:经中分明白,从是西方,过十万亿佛土,是不在此地球范围矣。
问:净土法门带业往生,所有带去善恶业种子,未审将来还要受报否?(赖慧蘩)
答:法无缘不生,西方无恶缘,只有无漏法缘。因之道心增长诸惑渐断,报亦出世证果之报,非复世间三苦之报矣。
问:修净重在信愿行,自谅愿行不及信力,自信临终仗佛慈力接引,未悉自力铿,佛力大,合一返照生西作确定观待可否?(颜宽文)
答:果能作生西确定观,即是愿力切矣,更希加工念佛,则三要备矣。
问:万一今生未达西愿,深怕来生迷途,或投与佛隔阂之地,岂不枉费今生修持,希大德开示!(颜宽文)
答:此想便与前条矛盾矣,奉劝居士,还是死心蹋地,真切信愿,勤加持名为妥,不能生西,今生修持,固不唐捐,几生方能遇缘再修,大成问题。
问:现在我最喜好念佛。因为念时的清净,觉得太快乐了。因此对于阅读,总觉得厌烦恼,除了有关心体的读物外,余皆不感兴趣。这样心情是否对?(章普明)
答:一门深入甚佳,但须立定誓愿,不为外诱所摇动,方为贵耳。
问:念佛法门理论上虽云万修万人去,且记载上亦不乏古德生西之例,但依全体念佛众生看来,却是万中无一,因其重点在“一心”,而末法众生,根钝智浅,“惑”重“执”固,欲达“一心”,实非容易,事实上绝大多数念佛众生,不过仅能藉念佛而种善根,仍难逃轮回之教是否?如是则与修其他法门之不能即生脱六道者相类?(赵泽宇)
答:一心有暂久之别,境久者往生上品,境暂者亦不失为中下。虽此境界难得,果然深信切愿。净念常提,临终不失,即是心不颠倒,决可往生。经云:“一心不乱”,是教人取法乎上,向有把握处去做。多人不生者,是信不真,愿不切,净念若存若亡,不能常提,如此便是心不在焉;可东可西之人,往生自无其分。修他法门,必须断尽诸惑,明心见性,方有成就,故云难行道。修净但得伏惑,即能感应道交,带业往生,故云易行道。古偈曰:“不用三修福慧,只将六字出乾坤。”居士何得云相类耶?
问:学佛学事理,其念佛一门,何为事何为理未甚明彻?乞为指示!(吴伦炳)
答:理指教理及经义,此必须透彻,方不盲昧。事指一切方法及律仪,当依之而行,方有成就。
问:弥陀经中所谓: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缘得生彼国之句,与十念往生句,难易差别甚远,故学者多生疑惑修难,“曰必修大善根福德故为难云?”(吴伦炳)
答:多种善根福德者,乃净土门中之通途,最为稳当,所谓万修万去也。十念往生者,必宿根深厚,或利器上根者,一念即能妄想不起,唯精唯一,所谓至心念佛一句,能消八十亿劫生死重罪,况十念乎?然此等人,百千中无一也。
问:南无清净大海众菩萨,是否指虚空无量无边的菩萨总称名号?抑是单指一尊菩萨的名号?(颜宽文)
答:指西方极乐之一切菩萨,非指尽虚空,亦不指一尊。
问:阿弥陀经有云“……其土众生,常以清旦……供养他方十万亿佛,即以食时还到本国……”何以释尊住世之时,未有弥陀国人,前来供养?(李孟泉)
答:法华会上之观世音,楞严会上之大势至,请问来自何国?此系大名鼎鼎,学者尽知者。而释尊说法,往往有他方菩萨百千万亿,试问此数中,某菩萨来非西方,能一一指出否?
问:弥陀成佛于今十劫。在此期间,往生者已不少,且都有神通,但何以未见一人返此,为吾人证明西方实有?(李孟泉)
答:来此正自不少,吾辈肉眼自不知耳,丰干即其一人。西方境界,释尊金口所说,诸祖皆为证说,声如雷震,居士未闻之乎?
问:经云:“从是西方过十万亿佛土,有世界名曰极乐。”岂不太渺茫和矛盾么?又佛具万德万能神通无量,何不化三界六道为净土,为什么必依众生念佛才可往生?佛有无缘大慈,何以要人念他名号才肯接引?(李永白)
答:太阳系有八大行星,更有谓若干太阳,我亦以为更渺茫。“矛盾”未指出何事,无法置!答经云心佛众生,三无差别,但知佛万德万能,宁不知心亦万德万能耶?无论世界本无净秽,实诸世界亦属空空!须知有无净秽,皆是心相,佛与众生,各现其相耳。心念佛方与佛见,不念则不见,如迷子逃逝,母虽日念,子不回心,愈逃愈远,倘子念母,方能相逢。
问:净土法门为当生成就之佛法,且易修,当时世尊何不多赞叹弘扬此法门?为什么只三经一论,而且正法和像法的人多修别门,而到此末法才兴此法门呢?这岂不是末法的人比正法像法的人福大?如即佛经为什么说佛前佛后为八难之一?(李永白)
答:开首华严,结局法华,两大经王,皆赞净土,其他经论,赞净者累累难数,所谓千经万论,处处指归,不知尚须何等赞扬,莫非尽废他法,单说净土,方谓多赞乎?正像末期,是人根利钝变化,不是指定某期始学某法,来问谓“末法才兴净法”,大是误会。不过他法断惑,利根可办,净法带业,钝根亦能成耳。兹再答末句所疑,佛前无经,佛后经义晦隐,多启斗争,众生多歧,故云难之一也。
问:临命终时观佛观不成,观西方又观不成,老师说要观受戒的戒坛就会成很好的地方,好地方是三善道或是西方极乐世界?(宽观)
答:临终四大分离,难以观想矣,总是念佛稳当。所说戒坛好相者,是教人印上一个净影子,免得时时现世俗尘相,发生毛病。修净业者,虽然印此好相,还是要竭力念佛,渴望生西。
问:打佛七七天有得一心的人,必定可以往生,可是平时因事忙,而不能继续做功课,不知能否往生极乐世界?(宽观)
答:此事必须有恒,事忙可采十口气念法,再于行住坐卧心中默念,亦得往生。
问:阿弥陀经首提佛说,何以下加不得佛字?(胡正临)
答:正宗分开首,曾云“尔时佛告舍利弗”,序分佛说此经已,是经家之叙佛字。文中不再言者,以此经无他人语,尽为世尊所说,故不必重加佛字。
问:有没有青年念佛,就在青年时期往生?请举例子!(林良柱)
答:无论修何功夫,还是青年时去学为好,如种树然,必从幼时扶直。往生指寿数尽后,并非念佛求其速死。惟黄泉路上无老少,总宜即知即行为妥也。
问:信愿行坚定,但不愿做功德,反造恶口,是否能往生西方?(衡钰)
答:经云:“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缘,得生彼国”。善福少尚不可生,况再有意造恶乎!
问:念佛不做任何功德,是否就可往生西方净土?(衡钰)
答:净土是大乘法门,功德是利他之事,如鸟双翼,齐举始飞。所谓功德者,非必费用金钞,如清净之业,劝人念佛皆是真实功德也。
问:我们念佛的人。他在平时用功很好,万一起了恚与人冲突,此恨心至命终还不能舍,像这些人,一方面念佛,一方面发无明,还能仗佛菩萨的威力,带业往生吗?(谢智远)
答:不怕念起,就怕觉迟,更怕相续。既知恚害事何不即舍,又何必续至命终?人只有当前一念,念则障佛。念佛即感佛,知能障佛,便谈不到往生矣。
问:临命终时,有魔化身为弥陀来诱引往生的人,不知真的弥陀相,有什么特相为凭,才不会误往生之大事?(谢智远)
答:此不必虑,果平素心缘弥陀,临终正念仍是弥陀,决无魔境,所谓如是因如是果。若常时杂修不专,心多攀缘,临终失去正念,便无把握矣。然至此时,刹那之短,虽知恶境,何术许尔逗留而不去耶?所以临终助念,为不可少之一举。
问:日本佛教有一宗曰法华宗,专门持念“南无妙法莲华经”是何意义?一生持念,归宿何处?(朱幼)
答:持念之法本有多种取意,如禅家念话头求开悟,净家念佛求往生等。中国亦有法华宗,其修持之法,不止如是。日法华宗内容区区不详,料想专念经题,或其诸法之一耳。然念此亦与禅家之念义相同,“归宿”有时间远近之别,“何处”须视修者之誓愿何在。
问:阿弥陀佛发四十八愿,其中有“至心发愿,欲生我国者,十声念我名号,是诸众生,若不得生我国者,我誓不成佛”等句,若果如此则罪大恶极之人,是否亦仅念十声名号,便可往生?又这十声佛号,是在人生过程中任何时期念之即可,抑或留待命终时始念?同时如此容易往生,为何娑婆众生仍是有增无减呢?(张椿萱)
答:大恶之人,宿生有大善根者,可得往生;以无善根,决不能至心发愿也。十念往生,是指其果,重在临终之时,然平素十声,亦是因种,藏在八识田中,遇缘自然起现行,但不知在几生几劫耳。娑婆众生,有增无已,以前答之屡屡,请查前面“问答”自知,兹不再烦赘。
问:念佛往生莲邦九品化生,在四圣果中往生者自得何果位?(黎明时)
答:四圣果既不同,发愿行持,或又各别,何能固定。
问:临终一念弥陀,即往生极乐世界;一念之慈,即生天上;一念之,即堕毒蛇。如理一念无生,应即涅么?(黎明时)
答:前三例限于再生。一念无生,当下即是涅。倘连此一念也无,更相应矣。
问:净土法门大小乘兼有,如何分别说明,恭请吾师指教?(吕慧良)
答:净土法门,本属大乘,盖佛对小乘不言其他佛土事。且求往生者,重在证果发愿再来,而度众生,非为安居乐业,自享清福。故经训,发菩提心为往生正因。惟此法门,三根普被,小机自了之人,亦能念佛往生,其近迹似小乘耳。
问:净法四种,除持名外,余三种属于横超,抑属竖超?(曾福吟)
答:言横超者,泛指净业也;虽有四法,其为横超无二也。
问:梦中时常向人说,这世界太恶浊,这假身是受苦的根本,何必恋他呢?请大家快来念佛,离苦得乐,大家肯听,我就把身卖给你,但要你们念佛成就,这是何境界,是著相否?(詹金枝)
答:凡梦皆系念头反影,等于种子起现行。等觉以前之菩萨,皆不能无梦,梦亦是表念之净妄,功夫进退。居士有是等梦,而又时常如是,乃上求下化勇猛精进之菩萨心境也,大佳大佳。梦如是,觉亦如是,净业定速成就!虽能自利利他,而不存我有自他两利之心,即不为著相,所谓三轮体空也!
问:静坐时兼默念佛号,有无妨碍!(黄涵)
答:默念易于入定,甚佳。然卧时念佛,亦宜默持,出声则失敬也。
问:许多念佛诵经,每日多少数目,一一登记,此乃是否不必要之举?(黄涵)
答:诵念登记之法,乃为专发一愿者;记其数目,以考满愿为止。若夫长修之士,但规定日诵若干卷经,若干声佛,有进无退即可矣。
问:参禅与念佛,同是一样功德,是否每次课诵完毕则须回向,又行住坐卧亦可念佛,整日如是,但回向在何时?(黄涵)
答:念佛分定课散课,定课或朝暮二时,或再加入任何一时。作此课时,以坐为佳,必求心定不乱,课毕即回向之。散课则于定课以外,只有闲暇,不论行住坐卧,皆可行持,于一次停止时回向之。
问:尝于著述中看到有大弥陀经小弥陀经之词,何谓大弥陀小弥陀?经常课诵的佛说阿弥陀经是大弥陀还是小弥陀?后学无参考书,故不详。(黎明时)
答:弥陀经现通行者,为罗什大师所译,尚有玄奘法师译者,皆称小本。有王译者,文字繁多,称大弥陀经。此无量寿经,因对小本言,亦称大本。
问:极乐世界,为何佛要假说是西方?其实我们的西方又是美国的东方了。又佛说人天界中,多假以王、王子之词,带浓重的时代精神色彩,佛说法义理圆融,独这些地方受时空限制作何解?(黎明时)
答:“我国西方,又是美国东方”,乃只拘一个小圆球而言,此小圆球不过大千世界中几万分之一。经上所言乃是十万亿个大千世界之西,实非在此小圆球上摸索,如蚂蚁缘西瓜者然。惟虚空无尽,何有方向,言东言西,亦是方便之语。经言西方者,其用意之深,姑且不论。就文字上讲,有“从是”二字,指远指近,皆无语病。下段文字欠明,天道我不知,人间至今尚有称皇称王者。世有之,佛言之,何可责以有色彩?而彼时无总统主席之名,竟预名之,当时人得非骇怪耶?
问:弥陀经中有句:“阿弥陀佛成佛已来于今十劫”,而阿弥陀佛寿命无量无边阿僧劫,就是无始无终。照此十劫前有西方极乐世界否?(静修精舍)
答:此段经文,指报身佛而言。所谓报身者,自是有始无终,故云“成佛以来”。按无量寿经所载,极乐乃弥陀愿力所成,十劫以前,当无此世界也。
问:持名念佛,目的在除杂念,以致心无障碍,如是才有往生的可能,然军人的处境无刻宁静,但我的愿望,不在往生,欲求来生替佛度生,不知能如意否?(无名氏)
答:度生必有智慧学问,种种条件,并非空存此想,便能度生。往生之义,正为求学,速得成就,乘愿再来,普度一切,如拯溺者,必先学泅水也。
问:结七念佛,止静之时,是要心中默念佛号,抑或心中什么念也不要起呢?但是念佛号的时候,心中还不能清净,要是止静的时候,要他不起念,用什么方法才会静下去呢?(洪环)
答:净宗功夫,自有净宗之办法。闻之前代祖师云,佛七止静之时,不过止声不出,心中仍是一句圣号,默默相续,此所谓净念相继也。若使一念不起,或不念而念,念而不念等,皆非初机所能作到。若作不到,而强抑制,不但此种强抑,又是妄念,亦恐增病耳。若为上等根器之人,能以一止便静,亦可听其静下去,并不拘泥一法。
问:西方极乐世界,天乐鸣空与天雨妙华,天是与此界四王天同一个,抑或西方另外有别的天,甚不明白?(余萍)
答:所谓世界者,是举环周及上下而言也。每一大千均各有其环周上下,东西两天,自是分界。
问:弥陀经一句,七重栏,七宝行树,七宝莲池等,为何皆用七字?(余萍)
答:佛家表显功德之事,以七事者为最多。如七方便,七加行,七科道品,七圣财,七觉支,七最胜,七种无上,七圣七贤等。西方种种庄严多采七数者,即是表示彼界一切皆具功德也。
问:军人若于战场死,只一刹那间更无暇念佛,此人之神识亦有往西的希望吗?(李仕仁)
答:保民作战之时,正宜心中念佛,以增无畏布施之信念,且希佛力之加被。果届寿数已尽,凭此信念,决定往生。
问:阿弥陀佛至今有若干年之历史?观音与势至都是同时成就佛果?或有前后之差别?(詹金枝)
答:经中有云:弥陀成佛,于今十劫。劫为数字之名,其算法即人寿十岁起,经百年增一岁增至八万四千岁为止;再经百年减一岁,减至十岁为止。此一增减为之一劫。观音势至二尊,俱后于弥陀而证果。倘问二尊于极乐补佛,经有之,则先观音而后势至也。
问:释迦牟尼佛以何因缘,能知西方净土为弥陀劝赞往生之处?(詹金枝)
答:佛有无量神通,其天眼通,即能彻见彻知也。
问:阿弥陀经云:“其佛国土,尚无恶道之名,何况有实。”是何意?又有迦陵频伽共命之鸟等类,是同指在此世界,或专指在西方?(詹金枝)
答:“实”为实有其事。“名”者仅有其名,恶道者畜生饿鬼地狱也,此言西方不但无此事实,即此虚名,并亦无之。下段之问乃指西方,按本经自无有众苦,但受诸乐句起,至诸上善人聚会一处句止,皆是说西方也。
问:无量寿经下,佛告阿难,其有众生,生彼国土……其钝根者成就二忍;其利根者,得不可计无生法忍。如此说来吾人生西后之成就尚有钝利之别?(胡正临)
答:如无钝利,莲花何分九品,净土何分四相?只言多有一生补处,何不言皆是一生补处也。
问:又同经下:阿难于睹极乐世界之庄严后,佛询阿难……彼国人民有胎生者、汝复见否?对曰:已见。极乐世界胎生人民是否说非莲花化生者?若不,则与娑婆之胎生众生有何不同?(胡正临)
答:彼土既无女相,焉有胚胎,此不过言其钝根无智,昏闷如处胎耳。细观经文下段,已自阐明,祈详研之。
问:临终念佛若不能定心时,是否说往生无望?(胡正临)
答:临终刹那,最为吃紧,经云:心不颠倒,即得生;不能定心,但能不失正念,亦有往生之望。
问:散心念佛(行住坐卧)告一段落时,均须念回向文否?(胡正临)
答:尚是回向为佳,以其愿力时时得加强也。
问:谨读印老嘉言录中开示:“青年人宜先著实念佛功夫,待其业消智明,障尽福崇时,再行发挥,自可阐明佛意,宣传宇宙……”以宿业深重,世俗缠缚,青年人念佛时妄念时起时伏,降伏妄想,如之何可也?(傅愚之)
答:此系时间久暂问题,功夫到时,妄念自消。不必躁求,只用心口耳三轮循转之法,按时而念,不断不懈,自得水到渠成之效。
问:记得数月前梦游街道遇一年可五十左右之妇人,见吾便拜,致吾立时头痛,眩眩欲倒,知为魔,遂念佛数声,彼魔立即倒地,在地上作旋转状。又见魔子孙四五人同时亦倒在地上同样翻来覆去,而吾念佛声一停,彼魔等遂即起立,吾亦遂醒。不知如何请示!(林成)
答:众生轮回六道,多造恶业,六道之内,多有怨家。心邪时恶业牵引,则感召其来;心正时,光明豁露,则能驱之远避。念佛时心即是佛,怨魔岂能相近。
问:生净土者神智洞达,若彼此互见前作恶业,岂不太难为情?(杨德荣)
答:神智洞达,则情识已空,且问“太难为情”从何处起?
问:三昧者定也,依此解释,无论禅定与念佛,其三昧一也。但禅修在性,念佛著相,其三昧显境异同?念佛三昧须否经过“色”“无色”界?抑或直显西天净土?(罗德彰)
答:若云著相,念如是,参亦如是:若云在性,参如是,念亦如是。三昧有深浅,是其异处,深浅在功夫,不论禅净也。念佛横超法门,不需经过天界。
问:弥陀经,六方佛出来证明欲使众生生信,不知出现时,在六方耶,抑或现在娑婆虚空,出广长舌相证明乎?(郭金针)
答:经中固已明言,各于其国云云。其国即指诸佛各个国也,此虽不来娑婆,而有通者,及佛加被者,皆能得见得闻;例以观经韦提希之睹极乐,可推而知也。
问:西方极乐世界,是诸众鸟说法,使人听了皆生念佛念法念僧之心。但生西了后,莲花化生,还要念三宝名吗?(洪环)
答:此为诸惑未断,带业往生者而言,是等之人,带惑即起妄念,必时常闻法,方能心与三宝契合,离垢显真耳。若不离垢,何能证得补处之果乎?
问:学净土宗早晚二课应诵何经?或只念佛就好?但觉太简单。(王阿金)
答:净业功课,阿弥陀经,往生咒,六字洪名,此其法中之一。若喜繁时,可按台中莲社所订之课诵本去做。再嫌简单可依通常之朝暮二课做。话虽如此,其实精在专一,不贵多也。
问:六道众生在生所造之业,是否已于地狱中偿还清楚,始能往生,有否带业往生情事?(胡正临)
答:带业往生,乃为修持净业者,所得之成就专辞,亦是发愿往西者之独得结果。并非不修而可自致者!明乎此,六道众生,不问其升堕如何,一段之业,偿清与否,皆与往生之事,丝毫无分。
问:树刊二五·六期合刊本内融熙大德所撰净土要义,略谓除西方净土外,尚有兜率净土,琉璃净土,香积,妙喜世界等净土,请问大德,既有如斯多之净土,其与西方净土有何不同?吾人为何念佛只求西方。而不求生其他净土,难道其他净土不易去么?(胡正临)
答:净土岂止融师所举之数耶?极乐净土,乃法藏菩萨摄取二百十亿净妙佛土之精华所成,其往生诚如所问,有难易耳。弥陀曾发四十八愿,九品接引,是自力而兼他力,如有人携之行路,易达前途也。
问:净土法门虽云殊胜,但须临终时不忘正念,一心称名,始能感应道交,蒙佛接引。但若修持者于前线被敌人炮弹打死,或后方被炸弹炸死,或其他或遭天灾殃等,处此情境生命呼吸即完,不及念佛洪名是否有碍往生?(胡正临)
答:所虑之三种问题,乃为无真信切愿实修之人而说。不知此等人,纵无上三问题,亦无往生希望,以其心原不在道也。阵前决胜负,后方防空袭,天灾处危险,皆是生命呼吸之间,尤不念佛,其平素放逸可知。若曰,猝不及防,细思此三者,均非突然加临,与山崩所压失足堕水,迥不同也。
问:念佛之人临终若起恶念即堕三恶道,若忘了念佛或无助念之人则不得往生,如此与平时不念佛者有何分别?临终起恶念为堕三恶道之因,则平时起恶念是皆堕三恶道之因?若恶念不断是否亦将堕无限三恶道?(胡正临)
答:一念十法界,一念一粒种子。念佛之人临终若起恶念,固须堕落,惟平时念佛种子,并不消灭,后来遇缘,而起现行,虽未能生西,确可牵之再升善道。不念佛者,则无此益。若恶念相续不断者,自然生生死死,相续堕落。
问:心中慢慢默念四字名号,心中是听得清楚,加速再念,只能微听起始及尾音之“阿”“佛”两字,“陀”字音最明,“弥”字音最细微。若再加速念则以闻“阿”“陀”两字,“弥”“佛”两字极少闻。如此加速念法是否正当途径,乞示(蒋俊义)
答:无论四字六字,总以字字入耳印心为妙。
问:佛性广大无所不包,其所现法相,当不限于人道,是人于念佛往生后所见之法象,是否乃系随缘现化,若然,有相可见,是否仍未究竟,至究竟后之境界当无所谓相,成为一无相之灵明妙体,自亦无所谓东方西方之别,此种思维,是否合理?(周家麟)
答:净土有四,最胜者为常寂光。佛身有三,最胜者为无相之法性。寂光与法性,即如居士思维云云。
问:念佛要求恭敬一心,自须字字着实清楚,若此,其速度似不宜过快,但与念佛遍数多多益善之要求似有冲突,何者较善,恳予开释!(周家麟)
答:字字清楚,无念法要件之一;精勤多念,亦念法要件之一。若清楚而加勤,多念而清楚,既尽善又尽美矣。
问:世尊到七十二岁,才说法华经是真实法,以前所说,皆是权说。但是净土法门是八万四千法门中特别法门,一念佛法界之大乘法亦可谓权说乎?(顾凤英)
答:在此土修,一念佛法界,因地是实,往生后一生补处,果地是实,此法门何得云权!惟权实虽有二名,必欲分成两橛,亦有不可能处,譬如大海,水即波波即水也。世尊四十年前,所说者,皆为显实而立,并非仅及于权耳。
问:阿弥陀佛成佛以来于今十劫,成佛了十劫中就度娑婆苦恼众生是不是?假使度了十劫,时间如是之久,因何众生愈多,甚不明白?(余萍)
答:虚空无尽,世界无尽,众生无尽。是诸众生升沉来往,并非此界众生只生此界,他界众生仅限他界!譬如码头地方演戏,天天演,天天有人看。此看者皆是东西南北之人,此去彼来,无有断绝。娑婆世界,亦码头之戏场耳,人故不见其少。
问:有人问弥陀经一句:“从是西方,过十万亿佛土,有世界名曰极乐。”回向文又一句:“屈伸臂顷到莲池”。请问为何又能去的这样快?(余萍)
答:生西乃是心住,非为假合之身往。要知尽虚空遍法界,皆存心量中,举念即是。屈伸臂顷,尚是迟说。
问:阿弥陀经一句:“阿弥陀佛成佛以来于今十劫”,娑婆世界出一尊佛是三大阿僧劫,释迦牟尼佛以上二次之佛有说净土法门指归否?那个时候的众生生西没有?(宽湛)
答:未见经中记载,似可不必妄答,但为满问者之意,只有据理推测。弥陀成佛之前,未有莲邦。娑婆世界之古佛,自无劝生西方之理。弥陀成佛完成极乐之后,娑婆世界,释迦佛以前之佛,当亦劝修极乐矣。弥陀经云“已发愿”“若已生”是释尊指前代之修众语,再佛佛道同,释尊如是说,前佛亦必如是说也。
问:往生西方以后再闻弥陀说法,不知与现在有否相似?(萧慧心)
答:佛佛道同,并无二致。未生是凡,往生侣圣境界不同,所闻之法,悟入自与此有异耳。
问:一般不信佛教之人常常说念佛是形式,往生是假设,若闻此话以何解?(答萧慧心)
答:念佛之人,有形式者,有不形式者,此不能一概抹煞。如言往生假设,须看出此言者,是何等人?如系信天神宗教者,可反问他天神亦假设耶?不信宗教而信有祖先之家可问他之祖先亦假设耶?两俱不信之人,是断灭空之邪见,佛尚难救,况区区之言语耶?
问:修净土法门死后可脱离六道,而去西方世界修行才能成佛?(无名)
答:事实如斯,往生到彼,未有不修者,且一生补处,为时最短,不似此世诸多恶缘,阻碍其修,修亦须阿僧劫之长久也。
问:阿弥陀佛发的愿与东方世界众生有缘之证明?(无名)
答:弥陀有缘,实不仅限东方。其愿为何,详载无量寿经。
问:净土生无生论一书,第一节真法界门里面“一真法性中,具足十法界,依正本融通,生佛非殊致”,这一句甚不理解,恳求明示!(林国栋)
答:此四句若详释,连篇累牍,非本栏所及,兹仅说其大略,谓真如本性中,自然足四圣六凡十界,此中之生身正报及地土器用之依报,皆从一念而现而转,然此真如,众生与佛,本同具而平等,现虽迷悟有别,本原则无二致也。
问:极乐世界有无统一的语言?若无,生在那里的如何联络?又阿弥陀佛说法用何种语言?我们用本省话虔诚地念佛,念经,祈祷,如何?(童心)
答:一生极乐,自具神通及无碍辩才,其无碍辩有四,于诸方言辞通达,即其一也。不但此也,鸟鸣树声,尚能通达其意,况乎人言。至佛言语,尤为奇特,只用一音说法,众生随类各得其解。明乎本问前段,则知众生任用何语,念佛诵经,佛皆悉闻,心诚无不感应。
问:修净土宗的人,与他宗奉祀佛像是否相同?(魏伯勋)
答:各宗多有本尊,是必须依奉者,如净宗供西方三圣,华严供奉华严三圣,红密供奉莲花生祖师,黄密供奉宗喀巴祖师等,是其不同,然供奉释迦世尊,则无不同也。
问:家庭念佛堂,挂种种神像,是否相宜?对于修净有关系否?(魏柏勋)
答:佛尊神卑,不能同列。且皈依三宝者,只许供奉佛像,明其专一也;否则心中印有多神,自然影响修功。若有其他神像,可恭送其他神庙,佛法平等,虽不供奉,并非侮慢,偶尔遇到,宜起恭敬,如家中父母,义当孝奉,若外客来,亦宜对之加礼貌焉。
问:闻念佛或持咒必有大感应,能消业障,但未知是消过去之业,或现世之业?(钟林招)
答:不问宿现,一律皆消。喻如严冬厚冰,当非一日结成;然春风一吹,即得融解。试问其所解者, 新结乎?抑旧结乎?不过解时,由浅而深,有逐渐之相耳。
问:未学佛前业虽有但无多,学佛之后于今业障更多,有增之无减,未知何故?语云好事多魔,寸道尺魔,是此原因否?或者数世应报之业,在此世使我报尽,始得生西之故否?(钟林招)
答:最后疑者是。
问:不管任何业障,对朝夕两课断然继续,平时所作课诵不断,在因业障缠身心中不能静,虽念佛中其念头常走开,斯此有效果否?(钟林招)
答:白矾投于浊水,水因澄清,此人皆知者也。然十斛之水,投以白矾一撮,自不能清,力微故也。若能继续加矾,到以相当量数,水必清矣。要知最后一撮矾之效力,乃由最初之撮矾及继续之撮矾而来也。
问:西方莲池、莲台、莲花化身,或是种种佛、菩萨,都脚踏莲花。究竟莲花有何妙处?关于佛门有何关系?(李俊)
答:佛法有权有实,或为实而施权,或开权而显实,或废权而立实,必权实并提,方中道圆融。莲为心中之特别品类,一生则花果同时,有权实互即,中道不偏之相,显示西方净土切实圆融。此第一义也。娑婆为秽,西方为净,莲花标出清涟,一尘不染,显示西方净而不浊,此第二义也。莲虽清净,实出自淤泥,显示菩提乃由烦恼转,佛法不离世间觉,此第三义也。莲虽亭亭净植,仍不离开泥沙,显示西方固属清净,总不舍离秽众,故有乘愿再来之宏誓,此第四义也。
问:信愿行三资粮具足,但是要紧在临命终时一刹那间念头,如若水火灾厄或被车轧死,这种无可预备念佛,这样的惨死,能往生否?(李俊)
答:念到熟时,自然脱口而出。尝见世人遇有痛苦,辄能呼天呼娘,而况习熟之佛号?纵口不能念,而心中分明,是更较口诵有力也。
问:我们往生到西方极乐世界时,所见的佛及菩萨以及一切佛说的宝贝,可如我们娑婆世界的物,同样看得见就摸得着吗?还是如电影见有摸无呢?(陈万漳)
答:见亦有,摸亦有,经云宝池沐浴,衣供佛,如手摸无,何能浴,何能供?问:常闻老师说九品往生,下品下生是在莲胎很久,必华开才见佛。但是未开之时,能得自由行动否(慧香)
答:一花之大,数十里或数十万里,何能拘束行动,但不见庄严不闻法音不免沉闷。但此是十恶五逆之徒,偶遇知识,临终念佛所生者。我辈未造五逆,而又终日修持,如得往生,定不在下品耳。
问:平时信仰观世音菩萨,只念菩萨圣号,临命终时观世音菩萨能来接引往生否?(宽萍)
答:念弥陀往生者,以弥陀本愿。即是接引往生,以是之故,亦可不用回向,因法专也。观音智多方便,普门救苦,不一定接引往生也。纵众生念观音专求往生,亦能随化身,满其所愿,然净土三经,教念弥陀,不如依之奉行,合于圣言量耳。
问:经说:“从是西方过十万亿佛土,有世界名曰极乐”。这极乐世界是否宇宙间的一个星球?倘是某一星球,过十万亿佛土,距我们世界这么远,若依现代天文学家说:“光的速度,每秒跑三万万公尺”一个星的光要到我们的世界,要经几十年,或几万万光年。那么,我们要生极乐世界,我们的情识能比光的速度快耶?或是怎么生法呢?如不是宇宙间的一星球,何以证实有其世界呢?(白永居)
答:往生极乐,乃以心往,吾人心量之广,无有穷际,等同虚空,经中虽曰,极乐娑婆,相距十万亿佛土,实则统包心量之中,此不过心一转移,并不费弹指时间。兹设一喻,虱虮从吾人之右手,如思行至左手,当费相当时间,吾人两手俱在吾身,若以右手而合左手,岂不在刹那即办耶?
问:现在释迦牟尼佛是在哪一个世界呢?如在我们这娑婆世界,佛的慈悲愿力皆是平等,我们何以要求生净土呢?如说是这世界是秽恶,除了三恶道之外,十方诸佛国土,或诸天都清净快乐,何以独我们世界秽恶呢?(白永居)
答:此须分段解之。一、佛固慈悲平等,土却净秽有别,净者乐,秽者苦,为欲离苦得乐,故求往生西方。二、佛有三身,法身遍满虚空,非凡眼所知,应身随缘而现,自世尊灭度,此世可云无佛。三、愿力则佛佛不同,如释加文佛之愿力,专向娑婆苦世度众,亦犹地藏专向地狱度众也。四、诸天并非究竟快乐,欲天有五衰,色天有三大灾,无色有生死轮回,何得云是清净。五、众生所居土之秽净,系为宿业所感而生。
问:念佛后一定要念回向文吗?我想临命终时,八苦交煎,四大分散,神识昏沉,恐怕不能念,未知如何?(李永茂)
答:回向文乃平素所发之一种愿力,临终不须自念,彼时只净念相继,信愿行三者,即具足矣。
问:下品的往生,莲花未开以前是包在莲花内的这不是很穷屈不自由吗?(李永茂)
答:亦较轮转六道,受苦不停,太觉消遥矣。
问:权教实教的意思是什么?弥陀经是权教抑或是实教?(李永茂)
答:实是真实不虚,权是善巧方便。弥陀经教人念佛往生,万修万去,极乐确有,弥陀现在,以心求佛,以佛印心,心佛一如,事理昭然,乃真实而又真实之教也。然此非深究心法者,恐难洞彻其义,故佛称曰难信之法。
问:先父母等生前持长素念佛,敬奉观音,享寿七十四而终,是否能往生西方,如欲超度当以何法为佳?(谭成章)
答:必解净土法门,修其因,而后得其果。倘能持素念佛,而专求福报者,仅能得人天之果,所谓如是因如是果也。居士如欲超荐先人,只宜专修净法,如令尊令堂果在人天,当能赖之往生极乐,如已生极乐,亦能赖之莲品增高。
问:每课诵念佛六百,观音圣号二百,大势至菩萨二百,清净海众菩萨三声,大悲咒七遍,往生咒七遍,请问老师对否??(宽珠)
答:此亦未尝不可,倘能增加佛数更佳,如以时间无暇,不妨减念菩萨之时间,改为念佛。
问:灭法之时诸经相继灭尽,只有六字南无阿弥陀佛现在虚空,众生若肯念者即能往生,实是太便宜。那时是人,现世亦是人,佛即大慈大悲救度众生,何不现时就现在虚空使人念念往生西方?何独优待灭法众生?(慧香)
答:南无阿弥陀佛六字,现在各寺多有写出贴于壁者,男妇老幼,几至尽人而知,尚不等于现于虚空乎?永明祖师曾云万修万去,佛何尝薄待现在?且有许多经典,解释此理,增我正信,我看还是现在比将来便宜。只是一般众生不肯念耳。
问:有许多精进专修净业行者,临终不得往生是否有下列情形:一、定业难移;二、持戒不慎,偶有毁犯而不自知,也无人提醒,无从忏悔故;三、在募化,推销,赠送事不慎,为所种的恶因所障;四、临终时为恶因缘障碍。恳乞解!答若有遗漏尚乞补充。(邵育荃)
答:此问虽有四句,归纳可分为二,一为定业难移,一为戒行有亏生障。须知此二者,固能为害,其主因只在“正助”两功,俱不精进,若能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谨持戒律,尚有何恶缘之可生?若能行住坐卧,一句洪名,念念无间,尚有何定业而不能转?果能如是,是为自修生力,况又有他力之弥陀大愿,六方之佛陀护念耶?其不往生者料是信愿行皆不充分耳!!
问:修净土可以横超四土,这样容易。但是念佛一法,有时无妄念似进,有妄念似退,有什么最好的办法呢?(周慧德)
答:净念能继,妄念自无。此必有相当功夫,始能作到。以后不必问妄与不妄,但于不工作或不用心力之工作时,莫把六字洪名放去,即是精进不退也。
问:念佛法门中之般舟三昧,有所谓“克期取证”者,此不嫌于执相著相,揠苗助长之患否?(欧阳曼)
答:此释尊彻底悲心,不思议最微妙之法门,一大藏经,无不处处弘此,是法八面玲珑,至圆至顿,实非凡夫所能妄测,假若执相,何有于圆,揠苗助长,何有于顿!
问:阿弥陀佛为佛中之王,亦为咒中之王,此说不知出于何经?(赖栋梁)
答:弥陀身为法界藏,光寿悲智俱无边际,宏愿四八,度生无余,功德超乎诸佛,故称曰愿王;阿弥陀不翻,为是秘咒,只一阿字,便是一切发音之母,八万四千陀罗尼所由出,三藏十二修多罗所从演,故亦曰王。不必泥于经典。
问:甲乙二人同修净土,甲发愿曰:“余命终时必求上品,若以铜台来迎,誓不往生,愿重生娑婆”,其理由为在此土修一日,胜在极乐修一年。乙发愿曰:“余毋求品位高低,眼前若得往生即先往生”,其理由为菩萨尚有阴阳之迷,先了生死,乃万稳之计。请问斯二愿谁最可取?(楼永誉)
答:乙最可效法,甲好为大言,尚昧净土之义。但甲之错在重生娑婆,待取金台,不知一生西方,得不退转,一生补处,又何忧乎金台?若引怀玉大师为口实,不知大师希取金台,仍在当生。
问:修净业人欲求延长寿命,以期成就念佛三昧,增高生品,每日于定课中加念观世音菩萨及消灾延寿药师佛圣号,默求加被,是否可以如愿,此种希求,亦合佛法否?(钟钧梁)
答:只宜精进,求其一心,生即上品。若居士所拟,不但是落“身见”,而著“寿者相”,实亦是二三其心。
问:修净业人深愧此生未报亲恩,于每日定课中加念地藏王菩萨圣号,默求为二亲加被超升,合否?倘在回向时已经称念“愿我宿现诸父母……同仗如来慈悲力,接引往生安乐国”回向文,亦有此种需要否?(钟钧梁)
答:净业原非专为自了,回向必取其普;父母之恩,昊天罔极,焉有报毕之理。回向超升,自属应为!但如问中之七言文,即甚周全。如必在求地藏菩萨,宜在课毕,另发别愿。
问:经偈中有“假使百千劫,所作业不亡,因缘遇会时,果报还自受。”句(行箧无书不知有错否。)又云“念佛一声,可灭八十亿劫生死重罪。”二说不同,究竟在凡夫位业障亦可消灭否?(钟钧梁)
答:前偈业因不亡,遇缘受报,自是放逸任运,终食其果。后文念佛一句,灭罪多劫,正谓反转其流,能变异熟。两文之意,各有关键,并非相违。凡夫学佛,即是向圣,倘或不能消障,又安能进乎圣阶?
问:每日除念佛应回向外,其余念观世音菩萨暨地藏王菩萨数百声,又诵金刚经暨普门品各一遍,是否亦应回向?(桂引杏)
答:戒、解、行、向,四义,为学人应备之条件,微末之善,尚回向菩提,课外之圣号经品,仍以回向为圆融也。
问:我们称念佛号一天要算几千万遍,那里一年一度的天公生或神生日不拜,不就对他们失敬过意不去?(隐名)
答:称念佛号,专为自净其心,与佛感应道交,以备命终往生,不退补处,直证佛果。天公神鬼生日,本有其信徒前往致礼,似无须佛徒多事搀越,如以心中过意不去,亦万不可杀生去祭,只宜素食供养,默与念佛,祝其往生极乐,则合佛家平等慈悲之义矣。
问:走西天路人,有没有什么可以当见证,给未学佛的人看?(隐名)
答:临终种种瑞相,往生传斑斑可考,尚有何疑?
问:西方空中常作天乐,并且昼夜六时雨天曼陀罗花。此世界之天,不作天乐,不落天花,那么此世界的天,与西方极乐世界的天是不同乎?(慧香)
答:彼国地水,极尽庄严,既与此界不同,空际庄严,亦自不同此界。居士莫误天体普覆,似无两样,实则各地皆异,岂止极乐,如此地球各空,甲处降雨,乙处飞雪,丙处则杲杲晴日,丁处则黯黯狂风。一洲一时,尚且有异,又何疑乎彼空不同此空耶?
问:弥陀经云:若一日二日,乃至七日,一心不乱,即得往生,不能一心之人能往生乎?(宽湛)
答:不能一心者,临终宜借他人助念之力,倘无助念之人,能收心念佛,而不系念世情者,亦可往生。
问:阿弥陀经一句:“其中多有一生补处”。老师说是补佛位,不知是补西方的或他方的佛位?(宽珠)
答:虚空无尽,世界无尽,随处可补,不限极乐。
问:弥陀经一句,众生生者皆是“阿跋致”,甚不理解。(陈云)
答:阿跋致是梵语,译中文曰:不退转。此世人根既劣,环境亦恶,修行进退不定,故少成就。纵有小成者,遇顺逆境,摇动甚心,又失其果,劝他修者,受人讥诮,或遭困难,亦退其行。生到极乐,则有进无退,靡不成就者矣。
问:念佛不回向,可能消灭罪业否?(李永茂)
答:亦可灭罪,但不及回向合法耳。
问:闻云念佛出声则度人鬼,忆默念则度自身神识确否?念观世音圣名与佛名是否能真同等效果?(潘思旭)
答:度自度他,或自他双度,全由个人之愿力,不关高声与默持也。至问念佛与念观音之同异,概言之可云同等,然求往生者,当以念佛为是,依经教奉行也。
问:弥陀经之六方佛中,下方世界是指此娑婆世界之地下否?(德碧)
答:虽在此界之下,但仍处空中,并非在地之下层。观虚空各星,可明其理,星在空中,上下左右重重无尽,星球即是世界,方向者乃依一星之本位,而假定之名辞也。
问:又听人说,修净土不过是种种善根,这话对吗?(史春)
答:此话极对,树无根不长,何能希其开花结果。念佛因根也,往生果实也。经云“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缘,得生彼国”。惟某人这句话的毛病;在“不过是”三字。彼善意恶意,俱不管他;“依法不依人”之训,自宜奉为圭臬耳!
问:有人说净土法门,是度下根器及老太婆的,若有学问的人,不是要多研究经典?(史春)
答:此话也对,古德云:正法时期戒成就,像法时期禅成就,末法时期念佛成就。今非末法时期乎?此期众生非多数下根乎?修净正是契机。观经不为韦提希所说乎?韦提希即是老太婆。但所疑者,有学问之人要多研经典。难道修净土之人,皆不许研经典乎?文殊、普贤、马鸣、龙树,诸大菩萨,彰明昭著,皆修净土,彼皆不识经典乎?刘遗民、白居易、苏东坡、文彦博等,皆为一代鸿儒,统修净土,莫非皆目不识丁乎?或者大学问之人,只是钻研三藏飞翰文,例须摈斥修持乎?斯吾之未能解?!
问:修净业之人,临终要正念现前,即能往生西方;假使横祸或急病,心神散乱要怎样呢?(阿云)
答:临终正念分明,全在平素修持有得,果有得矣,虽遇横祸,或得急病,心神亦不散乱。而防备万一,所以有助念团之组织。
问:有人问我六祖坛经一句:东方人念佛求生西方,西方人念佛求生何处?(金针)
答:此祖师扬禅破执语也。尚未圆解教相者,摭拾入口,恐吃不消。必要我下一转语,便道:“花开见佛,悟无生忍,还有什么求生处!”如不会这一着,另换一句“化身万亿,周遍沙界,普度众生!”
问:有人问观世音菩萨头顶上一尊化佛及大势至菩萨头上有宝瓶是什么意思?(宽喜)
答:观音顶上立佛表悲,势至顶上宝瓶,盛诸光明表智。二圣胁辅弥陀即是智悲双运之意,以期普度群众也。
问:净土法门是佛说八万四千法门以外之特别法门,三根普被利钝全收,当生成就的……世尊成佛三大阿僧劫,阿弥陀佛成佛亦三大阿僧劫。那么世尊与阿弥陀佛修行那时候,没有净土法门可以修吗?(杜粉)
答:诸佛皆有净土,但在法藏比丘未成佛以前,无极乐净土耳。
问:净土法门,既是殊胜,世尊报恩为何不劝父母同修此法呢?(三木)
答:佛母摩耶夫人,已早生忉利,佛之养身姨母大爱道,已出家比丘尼证无生果,自应别论。佛父净饭王并六万释种,佛均劝其往生净土矣。事载大宝积经,可以查阅。惟佛在世时,鉴机说法,皆得解脱。正不必专说净土。其时众生根利,而又亲承。
问:西方极乐世界之莲池很多,且大至十由旬二十三十由旬乃至一百一千由旬云云;但莲华也有百由旬千由旬的,似此两者同样大小有见莲华不见池矣。(善德)
答:西方莲华,虽云若干由旬,然大小随意而出,池亦如之,愿将莲花观满宝池,或疏或密,意想则转,不必过泥。
问:念佛一法,可消罪业,可消病障,可以往生,怎么还教密咒消灾等等咒法呢?(汤善福)
答:人之根器不同,各有所喜,故随顺众生,法有多门。然六字洪名,即属秘密,古德云:只一阿字便是八万四千陀罗尼之母。持名者,实亦显亦密耳。
问:经云是心是佛,是心作佛,何以再念佛求佛?何以再度众生?(吴福丽)
答:是心是佛,乃云“本觉”。是说此性本来清净,迨因一念,而有无明,则转为众生,是“不觉”矣。不觉即不是佛,“念佛”是起觉念,此又谓之“始觉”。即由迷再开始转觉。功夫深一步,觉则显一分,是名“随分觉”。如作到万缘皆空,一尘不染,念而无念,无念而念,性同圆镜,光明彻照,是“究竟觉”。觉到究竟,即是佛矣。觉与不觉,皆由于心。故曰“是心作佛”。惟由不觉再转成觉,岂偶然哉?即赖“念佛”之力也。自性众生应如是度,更本同体大悲之心,无边众生亦应如是度。
问:贪财贪名之人,临终可不可往生西方?(黄母)
答:临终往生,要在放下一切,正念分明。贪财名者,倘于命终,遇善知识,与彼助念,及其开示,果能提起正念,继续不失,当能往生。否则受贪业牵引下堕矣。
问:弥陀经云:“阿弥陀佛成佛已来于今十劫”,闻娑婆世界十劫,仅有极乐世界十日,若这样算,可说极乐世界到现在,才有十日乎?(陈招治)
答:未尝不可如是主张,考此于万佛名经内云:娑婆一劫,极乐一月。亦不过比较两土岁时之修短而已。弥陀经中二句,实乃仅说娑婆,表明法藏菩萨于此世界成佛已久,似不必拘泥依此计算极乐。按大本经所载,极乐无有日月星曜之象,亦无劫数之名。据此,则极乐岁时,实不可计算耳。
问:念佛人食三净肉,倘犯杀戒,可往生西方否?(简实夫)
答:无意者轻,故犯者重。轻者或不为害,重者定生障碍。若能至诚忏悔,求师重受,便是补救之法,犯者亦不宜从是自弃。
问:家人现在做杀业生活,今虽已念佛,但又不能改业,到临命终时可能往生否?有影响家族否?(邱福来)
答:念佛之人,决不可再作杀生职业,不能因临时之身命,牵害永久之慧命。若家中人营此业者,宜劝其改。一时办不到,也须慢慢设法,以求达到改业为是。在未改业前,可代为念佛忏悔,若自己不作种种之杀,无碍往生,共业共受,各业各受。
问:读“禅话与净话”后恍然大悟,决修净土,兼学佛家禅,惟后学前曾进××道,立有重大誓愿:“……叛道离师五雷劈身……”等,兹若归依释教,则前我立誓言,是否会报么?(楼永誉)
答:外道立誓,皆系欺骗愚众,既知其非,自宜改邪归正。前立之誓,乃系邪誓,今归之途,乃系正途。未闻弃魔向佛,改邪归正,而有受恶报者。信其邪誓,而不敢改,佛法中名“戒取见”,是邪见之一。信佛德能,毅然归依,前誓果灵,佛代受之。
问:宇宙之大,吾人可相信,除地球外,其他星球必有相仿之动物,故西方极乐也必有其地。吾人初生西方时若无禅功,则必净染俱备,或虽净多染少,然西方因富裕极乐之故,且男女均有,则是否会因饱暖之故,而杂染种子继续出头之危险?(楼永誉)
答:生西之众,识田虽带染污,但西方并无男女之相,亦无恶缘,染污种子,只有消灭,绝无再起现行之理。祈以净土三经读之,自能了解也。
问:吾人八识田中既备十法界种子,且也俱熟,待外缘引发,决生现行。兹设若有大善人终身信奉基督,念念不入地狱,求进天堂,因该人识田中既无十恶种子,将来临终自无地狱现行,然而没有天堂,没有上帝,阿弥陀佛可否怜他而引往西方?(楼永誉)
答:撒豆种而忽生瓜,理讲不通。生西条件,须具“信愿行”三种要素,如缺其一,便不感应。佛虽慈悲,彼人无愿,道既不交,何能接引。
问:阿弥陀佛眉间常放白毫光,释尊及一切诸佛,亦有常放之毫光否?其所放之光为何色?(大宽)
答:释尊眉间之毫,亦系白色,各经都有说明;今举其一,如法华序品中记载是也。既弥陀释尊皆为白毫,诸佛眉毫,凡无特别记载者,均可以此例之也。
问:“慈云净土文”有“愿以净光照我”之语,这净光是何色?其景象如何?赞佛偈有“光中化佛无数亿”之句,这光是不是即如“观经”第八观所说“其光金色”?(大宽)
答:佛身之光不一,不问眉毫白光,身臂金光,或其他光,只是佛光,便称净光,何必定拘一色。
问:释尊示现之形,其如“观经”所示紫金色,抑亦阎浮檀金色?(大宽)
答:随众生所感而现,并不一定。以上数问,实无关宏旨,读经似不必沾沾于此也。
问:“观经”第七观之莲华台,其为“其光如盖七宝合成”之摩尼珠光之台欤?抑为承荷此宝华之台欤?抑二者皆非而另有解释欤?(大宽)
答:此观先说莲花,其次说花内之台,次第分明,不可相混。其说花时,言莲花之叶(即花瓣)间,有摩尼珠,放千光明,其光犹如伞盖,覆于莲花之上。言花至此为止,言台乃系下文。
问:“弥陀经”内极乐国土七重栏……皆是四宝周币围绕,这四宝是否即为下文金银琉璃玻璃?又栏是什么?(大宽)
答:四宝即如所云,栏即是栏干,横者称栏,竖者曰也。
问:生在极乐世界的人,既是实相,必是四大和合,哪能不空,还可享受无量寿?(施好学)
答:来问五句,中间三句,不免有误解名句之处。细味所问,或疑生到极乐,仍是四大假合之身,哪能享得无量寿命。按投生一事,皆系神识,有胎卵湿化四种。生极乐者,乃系神识往彼莲中化生。生彼以后,此神识之化身,渐渐转迷成悟,证到大圆镜,此智即是真如,不生不灭,故云寿命无量。
问:生到极乐世界的人,是否莲花一开,就成形体上之大人?还是要经幼少等阶段才能成年?又生到极乐之人的面貌是否与在人世间相同?(施好学)
答:花开出现,便是三十二相。广大金身,并不如此世须经年岁渐渐长成,亦不如此世之卑劣丑态。
问:一切法是众缘和合而成,西方极乐国土庄严,是否能例外?若不能例外,一切法是无常,哪能供给无量寿的诸上善人住下去?(施好学)
答:万法依众生心幻起之假相,本无自性,故生灭无常。觉心乃如来藏证得之真空,如如不动,故恒常不变。娑婆秽土,乃众生妄心幻生,不免成住坏空,极乐净土,乃弥陀真心神通宏愿结成,故劫寿无量。缘众生心有生灭,而所现之土,亦随之而生灭,弥陀心只恒常,而所结之土,亦随之而恒常也。
问:鄙人每日诵阿弥陀经、心经、大悲咒各一遍,往生咒数遍,持珠念佛千声,不知长此念去可否求生西天?(桂引杏)
答:持往生咒或三遍七遍二十一遍,以有定数为佳。他课无不合,长此念去,不休不断,决定生西。
问:鄙人妻儿均在难中才每日祷念佛号恳求保佑,是否违佛法普救之旨?(桂引杏)
答:人在难中,代为祈祷,并不背理。但能普为大众回向,功德益大。一灯之光,照一人与照百人光并不减,而益者则有广狭之别矣。
问:闻净土宗中亦可带业往生净土(靠佛之力)如是净土有业,净土不净有漏,终久亦必毁坏,然否?(支世荣)
答:带业往生,乃净土宗专有之法。不能云为“亦可”。业是起惑造惑之果,更是受报异熟之因,若到业尽情空,便是成佛,业情不尽,便是凡夫。再察起惑之由,多因环境恶劣使然,所谓“心本不生因境有”,西方庄严清净,无造业受苦机会,见佛闻法,有开悟断惑助缘。惑业如病,西方如医院,入医院求愈疾病,生西方为断惑业,若以为藏垢纳污,是逋逃之数,则大误矣。
问:释尊未出世度生以前,那时的众生死就不能往生吗(施湘痕)
答:生于佛前佛后,即系遭难,以不闻佛法,无由解脱也。惟释尊来此娑婆度众,已经七八千次,倘在前次应化,说过净土法门,而经教未灭时,彼时众生,当能往生。否则法门尚不曾闻,安有往生之理。
问:听了大乘起信论,确知修净土之稳当,但念佛一事,最要在心与佛合,才能了生死。可是业障深重,妄念胜于佛念,有何办法?(周慧德)
答:常观身受皆苦命在呼吸,妄念自能渐少矣。
问:印老文钞内有一段:“待至同生净土以后,用大圆智镜摄彼莲池海外之影,普赠苦海之同胞”,但自听经以来,未闻这样的话,请师指示!(周慧德)
答:此乃印老悲悯一般苦恼众生,业重障深,不知净土法门,纵有知者亦不深信,而发此愿。用自己圆智之镜,作为摄影之机,摄照极乐世界,而将此照片,普赠众生,希他眼见而起信也。
问:净土文所示“九品莲花为父母”,是真由莲花内出生吗?抑是或喻莲花出于污泥而不染之清高,以比我佛门弟子之清高?(郑至善)
答:此二兼有之。
问:省庵大师劝发菩提心文,莲宗诸祖法语集要合编一书之中,善导和尚专修法门有云:“或问念佛生净土耶,导曰如汝所念,遂汝所愿,乃自念一声,有一光明,从其口出,十至于百光亦如之”,此一节之意思,是否念佛的每个人都有光明从口出?但在心中想念之人有其光明否?(李永茂)
答:此系功夫问题,非人人能为,亦非人人不能为。
问:地藏王菩萨发愿云:“地狱不空,誓不成佛”,果到地狱空之一天,六道众生是否全都往生?(黄妈惜)
答:地狱乃六道中之一道,果至空时,自是彼一道空耳。于彼五道何干?而超出地狱之众生,亦非遽生极乐。
问:释迦牟尼佛的洪名,历史上都有记载,何以阿弥陀佛的洪名大家都要称念,独于历史上无记载乎?(林景星)
答:一个国家成立,有职官记载国家之事,后人再据之编纂史书,世界各国,中国最古,史书所载者,亦不过四千余年耳。释尊降世,距今仅二千五百余年,故史有记载,弥陀成佛于今十劫,史书何能知其事耶?
问:弥陀经上:“从是西方……”的“是”字,既系指世界而言,则天文学云:“太阳乃恒星,永不移动,地球绕太阳而自转。”若果如是,则早晚用何判别西方?(楼永誉)
答:西方之名,本依所居之处而假定,此为便于言说,非实有也。经意原系借此,使人摄散心于一处,果能制心一处,无事不办矣。明乎此,但当依经所教,以日落处为西,不起分别,即得受用,待得经教渐明,功夫渐深,此等问题,便有着落。
问:带业往生西方后,是成为五十一阶级内之菩萨?或为阶级外之凡夫菩萨乎?(奚子为)
答:既云菩萨,安有阶外?经云:生皆不退,一生补处。但能往生,不愁不成菩萨。
问:已然念佛求生西方,是求不受生死苦,若是行善、布施、敬佛、敬神,没有念佛,这能得生西否?(慧贵)
答:行善至敬神四事,只是有漏善业,仅得福报而已。至云没有念佛能生西否,请思不求种因,而希得果,有是理乎?
问:念佛是念心,敬佛敬神是表现敬意,如此,岂是佛神时时刻刻在寺庙佛像神像之前吗?有人教三二日为一期,规定集合来拜诵经,这岂不是团体凑热闹?如此有什么功德?也能消灾吗?(慧贵)
答:佛之法身,充满虚空,不限于庙;无始无终,有感斯应,不限于时。神则未证法身,当然拘于一处,不能与佛同时并论。三二日集合诵经一次,自比一天经也不念者好。能否消灾,更须视诚敬若何而定。
问:多拜佛拜神功德较大?或是多闻法多念佛功德较大?(慧贵)
答:此四者以念佛功德为最大,为其是无漏正道,能证涅也。拜神功德最小,以其不过对他方一种恭敬而已,无他益处也。
问:弥陀成佛至今十劫,故史书不能记其洪名,那么世人何以知弥陀佛的生日?(叶庆春)
答:宋代永明大师,有弥陀化身之号,后人即取大师之诞辰,而纪念弥陀,此系借用。
问:站在人类中,好坏份数,就有六分坏,如果诚心念佛,在可能中罪障消尽,否则能往生西方否?(战觉力)
答:有意者多为罪,无意者多为过,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只求不造新业,便亦大佳,纵未消尽夙业,亦可仗佛愿力,带业往生。
问:定、梦境界,合目坐定,诵大悲咒,观想在眼前,有许多的大和尚站在身前,如何请指示!又睡眠间梦见多位老先生,内中有两位坐在左右,口说演戏,第一幕二幕,最后一幕,观音地藏,说完时大家各自散去。梦已清醒,好坏如何请指示?(战觉力)
答:此皆妄境,宜急排而去之。念佛注重一心不乱,宜取加注之弥陀经详研为妥。盖是经为持名之根本教典,不可不知也。
问:每日早晚各念佛二百声,并弥陀经大悲咒心经各一遍(因家务及小孩太多不能多念),工作时外加散念可否往生?(郑兰荪)
答:只能诚敬,无不往生,所云规定大致尚可。
问:未皈依佛教的人,有实行八德,不犯十恶,像这样人临终有可能去到西方吗?(柯仙江)
答:此等善人,只能升天,享受有限度之假乐,决不能往西方。不种如是因,希结如是果,何能讲得通?
问:学佛念经之人,若未修身口意之十善业道,不知念佛有效否?(魏柏勋)
答:念佛是正行,清修三业是助行,正助双修,如鸟之两翼,方能翱翔前进。据此义而论,尚是加修十善为妥。倘念佛者念到万缘放下一心不乱,即不必另修十善,盖既得一心,三业俱臻清净矣。
问:学佛以后,受了世俗人讥诮话,不免起恨心,也知这心是地狱种子,但是功夫不到,听了闲言,就要管不住自己,请师指示最好办法!(周慧德)
答:对己着想,我是菩萨,应起觉照,当行忍辱。对他着想,尔乃痴汉,应起悲心,与以原谅!再急用一句洪名,当作金盾,绵绵念去,压住心,不然他痴我,同一坠落。
问:念佛是愿见佛的,这不是抵触着:“若以色见我,以音声求我,是人行邪道,不能见如来。”之世尊金言呢?(李永茂)
答:此禅净功夫修法之不同,禅在明心见性,得见心性,即是见佛,但心性无相,若以相求,自是邪错。净依经教,以心作佛,不妨相求,然佛有三身,境有四土,法身及寂土,亦皆无相,是则根本上又无不同也。
问:念佛往生与否,尽在临命终时之一念如何,但彻悟禅师念佛法语云“当密自检点,日用所起之念,与何界相应者多,与何界相应者猛,则他日安身立命之处,不劳问人矣”。未知哪个为实?(李永茂)
答:临终所起之念,全系平素积习所成,事不两歧。
问:上品上生是带业往生吗?如果能够把一切的罪业都消灭得干干净净的时候,证得什么果位呢?(李永茂)
答:极乐四土,各分九品,如常寂光土上品上生,并不带业。古德云:未断二惑,生凡圣同居土;二惑若断,生方便有余土;尘沙无明若断,生实报庄严土;生相无明若断,生常寂光土。
问:记得十六观经中云:除了上品能即时花开见佛,中品及下品都要坐在莲花中,经过相当时间,甚至要十二大劫,莲花才开。何以弥陀经中讲已生彼国之众生,能听空鸟等演法,能看极乐世界之各种庄严,能盛众妙华供他方佛,这些众生,如是花开,已证圣人,为何还有凡圣同居土之名称呢?(舒淑婉)
答:小本略,观经详。略详虽殊,其理无二。小本所云见者闻者,皆是花开见佛以后之事。其花开后,并非尽是圣人,此圣字是指证有果者而言。如上品中生之经经过七日,得无上正正觉,下品上生之经十二劫得入初地,正等觉初地,皆是证果,其在七日及未得十二小劫以前,则仍是凡夫。至下品中下两生,只云发无上道心及菩提心,更是证果有待矣,所以有凡圣同居土也。
问:佛不妄语,经说极乐国土庄严美妙绘声绘色,宛尔具在。该土楼台地榭,花树禽羽,是否全为精神活动,而非色尘境界,如庄周梦蝶,非实有耶?(瑞锡)
答:所疑极乐,谓非色尘,而是梦境非实,此对佛学名相,未知其义,凡是目取之相,皆名色尘,空则万法皆然,岂独庄生蝶梦,即此根身器界,亦是众缘和合,幻出之相,并无实体,然有相即起用耳,望先辨明界说,自减误会。极乐世界,土分四类。有真实,有方便,须凭学者功夫分证,向人讲解,亦须观察对方,应机与说,否则错下一语,两无所益,居士既知佛不妄语,又奚疑极乐非实耶。
问:佛说阿弥陀经时,文殊、弥勒诸大菩萨皆列席参听。盖菩萨之身相殊胜庄严,而凡夫之身形短小粗陋,乃迥然不同也。但未知当时菩萨是现凡夫身而列席听法?或本以菩萨身相?又当时大众(凡夫众)是否均睹菩萨圣相,或有缘者方能睹之?或唯凭世尊金口说示即知者也。又天人与世人不同,未知现我人之身量(七八尺高)?或本以天人之身量(数由旬)?而在座之大众,是否知是天人或不知者?(邱炳辉)
答:佛菩萨天人等身之胜劣,随众生缘各异其相,如一溪水,天视为琉璃,人视为水,龙鱼视为云烟,饿鬼视为焰火,其理正同。倘有现凡夫身者,则凡夫自得见之,否则开天眼者方能见之耳。
问:不度众生,闭门自修者,是自了汉,出来度众,多惹是非,然即两不全一,不如学老太婆规矩念佛,比较可否?(萧慧心)
答:不宜如此消极,可参看二九六页答周慧德之问,无烦恼何有菩提?两者只在一转移间。
问:常闻凡圣不同居,又说西方无分凡圣,此意义尚未明白,请示!(萧慧心)
答:带业往生,未断诸惑,得与上善,俱会一处。此即极乐净土殊胜处,此即弥陀威德无极处,但此只是西方四土之一耳。
问:闻天外有天,此指西方是否?地外有地,此指地狱是否?(萧慧心)
答:世界无边,此世界之上,尚有世界,彼自有天,故可曰天外天。此世界之下,又有世界,彼自有地,故可曰地外地。无涉与西方及地狱耳。
问:楼下开赌博或开饭店杀生等为业,但楼上作道场,有所损害于念佛人否?(萧慧心)
答:初学人未能泯相,远之为宜,事实上一时如离不开,只有摄心守意,各干各事,各不相妨,亦无有害。
问:佛说娑婆是苦,西方极乐无胜,众生何以取苦舍乐事究何也?(萧慧心)
答:耽着五欲,以苦为乐,永劫习气,一时难除。彼对佛言,既不起信,极乐胜境,又不曾见,譬如蝇性喜臭,檀龙脑等处,总不喜前趋耳。
问:阿弥陀佛,本极乐教主,彼之形像,何以传来此土?而现传之形像,是否真实?(王权)
答:无量寿经及观无量寿经均载彼佛德相,此界所传,本有所据。
问:临命终时种种瑞相,可以断定生西无疑,然而遗族或其友人梦中或由巫者之言或由其术看见在阴间地狱受苦,或要其遗族超度,如何一旦到了极乐世界,皆是不退转,哪有再在地狱之理?(王权)
答:噩梦原本无凭,觋巫更是虚妄,不足听信。
问:禅宗皆不著相,净土因初机,从著相入手,为方便故,究应要否破相?抑在何时期学习破相耶?(智恒)
答:初学之人,教相不明,遂有执空执有之病。要知有见须破,空见亦须要破,以二者皆不圆实也。既至学有深造,便知真空不离妙有,妙有即是真空,空有不异,然亦非有非空,若到此境,试问还破什么?
问:念佛人倘无发慈悲喜舍之大愿难于往生,对否?(智恒)
答:念佛为大乘法门,以发菩提心为正因。菩提心者,上求下化是。只求己生,果能正助双修,功夫精进,亦能往生。因净土一法,普摄根也,但品味不高而已。
问:既有正信念佛,念念相继不断,倘有故意犯五戒十恶者,能否往生乎?(智恒)
答:念佛贵心与佛德相合,存心犯戒造恶,净念即不相继矣。往生与否,何能此时预断,哪粒种子先熟,须看临终时遇何因缘而定。黑白二业,遇缘各起现行耳。
问:阿弥陀经中世尊言“舍利弗,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缘得生彼国。”注释言“若只修自己好,不发菩提心度脱众生是为小乘,就是小善根,故要孝养父母,念经拜佛,修六度,十善,受持禁戒等之助行,方得生极乐”。若如此则经云带业往生如何?又鹦鹉及杀猪业者等一时念佛,听念佛,就可消业障带业往生极乐,他是罪业重重之辈,可证无小善,岂能修助行之六度、十善、五戒?弟无明不能理解望为明示!(吴伦炳)
答:系指何人之注,未曾说明,无从查起。且恐来问录此注时,尚有遗漏。净土三经,皆重正助双修,此是通义。取法乎上,仅得乎中;若取法乎下,试问将何得乎?此古人必策励修者努力上乘之苦心也。观无量寿经,往生列有九品,无量寿经,尚说边地。鹦鹉屠户,只有正行,虽得往生,但品不高耳。
问:依歧路指归等书之次序,念佛后念回向偈完了礼毕(课程完了)后,随即念地藏菩萨名号百声,或念观世音菩萨名号百声,而为祈祷病苦或福利,未知可否?(吴伦炳)
答:课外别愿,有何不可。
问:阿弥陀经末之咒语,未知念经后定一要念否、其咒未知有何能得大灵验否?念几回就能应验否?其念不在念经后,另在别处可以念否?(吴伦炳)
答:倘系往生咒,当然须念。其念诵次序,详列歧路指归。按持咒通例,十万遍谓之成就,其后作课时,三遍七遍二十一遍,皆可随忙闲而定。若问应验,是在诚心,又不能以次数作标准也。
问:阿弥陀经之解释云:念第一种回向偈“愿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佛土甚多,恐有害怕须要念第二种回向“愿生西方净土中,九品莲花为父母,华开见佛悟无生,不退菩萨为伴侣。”为稳当,不知如何?或二种一时同念不知可否?(吴伦炳)
答:心既存西方净土,弥陀自然知之。安有敲钟而鼓忽发声之理?不过此二偈,以前者为最圆满,居士欲统念,亦无不可。
问:念佛的十念佛,闻印光大师有言能可十念而已,不可用十念、二十念、三十念之法未知实否?因用十念未记数,二十念三十念四十念的记数容易,不知可否?(吴伦炳)
答:十念而已者,指念十口气之法,十念记数者,又另是一法,勿得相混。大师之言,岂有不实?可细心读之,不可误会!
问:愿生极乐,必须发度脱众生的大愿则可云云。未知其发大愿是不时有所心念,或念头就可否?或是要不时在佛前誓愿则可?但不论大小功德都要念回向偈,其偈是用第一种,或是用何?念偈是在佛前?或是在不论成何等之功德,同时在成功后随时而念否?(吴伦炳)
答:心须常存此事,更贵实行此事,方为愿不虚发。回向以第一偈为功德普遍,在家可向佛前,在外则心念一遍,诸佛皆知。
问:无量寿经四十八愿别行略解,第二不更恶道愿,设我得佛国中天人寿终之后,复更三恶道者,不取正觉。国中是指西方极乐世界,生到极乐世界寿命无量无边,如何更有寿终?(慧性)
答:此须与第十五愿合观,其十五愿之大意,是寿命无量为原则。但或长或短,各随其愿,倘为欲度众生,往投浊世,即为极乐寿终时。
问:善导和尚系弥陀化身,教人修持方法,专念往生西方,万不漏一;杂修谓兼修种种法门以心不纯,百中稀得一二。此兼修种种是甚么?(陆玄智)
答:佛法虽有十宗,归纳之可分研教行持两门。禅净密三宗,皆是属于行门。善祖之训,专为指净宗范内之法;兼者指夹禅夹密等行。
问:修净土法门可以带业往生一事,弟子想三皈依以前所作恶事属于旧业;三皈依以后若作恶事,即属新业。新旧业均可带同往生否?(陆玄智)
答:已经皈依三宝,便不应再造恶业。若一面念佛,一面造业,是染净二力互熏,究竟谁胜?岂能预料。染胜三途有分,不生即是不生;侥幸净力胜矣,胜即得生,即已生矣,试思业不带去,置于何处?
问:十方都有三千大千世界,不知西方亦是三千大千世界否?(詹秀)
答:经云西方有无量寿佛,如是等恒河沙数诸佛,出广长舌相,遍覆三千大千世界等句,是知西方并不例外。
问:有人谓阿弥陀佛圣诞是十一月十七日,何以知之,出在何经?(王成一)
答:弥陀既非此世此土之佛,又以历法种种不同,何能知其诞辰。相传是日为永明大师寿诞,大师弘扬净宗,有小弥陀之称,故借是日以纪念弥陀也。
问:二月十九,六月十九,九月十九日观世音菩萨什么纪念?(王成一)
答:相传二月系诞辰;六月系成道日;九月系出家日;此亦借日纪念而已。
问:为人祝寿诵阿弥陀经及念南无阿弥陀佛六字五百遍以上可否?但此时要用之回向文请开示!(陆天养)
答:回向文可念:“愿消三障诸烦恼……”四句,余无不可。
问:为人消灾诵弥陀经及念南无无量光佛六字五百遍以上可否?但此时要用之回向文请开示!(陆天养)
答:回向文亦可念“愿消三障诸烦恼”四句;或念“愿以此功行,庄严佛净土……”等八句。但佛号直念“南无阿弥陀佛”即可。缘阿弥陀三字,无量光明,无量寿命,无量慈悲,无量智慧等无不包括也。
问:净 宗专以念佛拜佛为往生资粮,而般若宗(金刚经)以“若以色见我,以音声求我,是人行邪道,不能见如来”四句呵斥行者,此岂不与净宗教理完全相违,不知释尊是何密意?请示之!(方明)
答:一个法门,一个修法,犹之一把钥匙,开投一锁,其理正同。人手固有不可,结处无不一样,至举相违之处,只系因地上之分别而已。所谓归元无二路,方便有多门也。再举一例:如四方各地有人欲往台中,临行问路,答者对台北来者则曰向南进行,对屏东来者曰向北进行,台东来者则曰向西进行,清水大甲等地来者则曰向东进行,骤然听之,似是相违,其实是观其立场,应机施教。若诸人不起疑惑,皆能达到台中。倘以答者语言相违,不加信从,必皆取一方向而进,定有三人离台中转远也。
问:弥陀经中,六方诸佛赞叹净土,是不是释尊说此经时,六方诸佛同时赞叹?(陈净愿)
答:是。
宣化上人关于《大悲咒》的问答 摘自《宣化法师答...
净土百问 目录一、初机入门(1)初学净土者,应如何...
宣化上人关于大悲咒的问答 摘自<宣化法师答问录...
念佛百问 净宗法师 目录 第一部分 有关现世利益...
佛教问答(净界法师) 什么前五识和第六意识? 如何...
《智敏上师书信二集》 问答部分 智敏上师 二 问答...
六度篇 目录: 1、我自己经济一般,钱不多,然后...
葛印卡老师答问的宝库 放弃虚假的幻想,迈向真理...
常见学法问答法增比丘1.什么是佛教?答:佛教是根据...
(一) 《问》师父在开示的时候,说念佛的时候,不...
(一) 问佛七圆满后,应如何精进,方能增进念佛信...
(一) 《问》打坐时要如何念佛,才能使心清净?...
宣化上人关于《大悲咒》的问答 摘自《宣化法师答...
101.佛法要在生活中得到受用,如何真正做到世间和...
实修问答集(惟贤法师) 1. 四十一位法身大士与佛在...
佛陀的族姓简释 释迦牟尼佛的家族姓,种族姓,四...
佛学问答 海涛法师 出家与供养 皈依与律仪 念佛与...
佛学问答(一) 通问(一) 总目录: 一、通 问(一) 二...
佛学问答(二)通问(二) 问:阿弥陀佛四十八愿中,...
佛学问答(三) 析 疑 问:世界是怎样造成呢?(卢淑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