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课 天台宗 (四)
十一、六即佛
智者大师,立六即佛义,以示由凡夫修行,乃至佛果的位次。学者若知虽六而皆即,则不至自轻,而生退屈,若知虽即而实六,则不至自高,而生上慢 (1),从此努力修持,由第一即,次第至第六即,即万行皆圆矣。
一、
理即佛
一切众生,虽轮回六道,日处尘劳烦恼中,与觉体相背,然而佛性功德,仍然具足,故名理即候。颂曰:动静理全是,行藏事尽非,冥冥随物去,杳杳不知归。颂中第一句言:众生皆有佛性,在四威仪中 (2),不离言个,夜夜抱佛眠,朝朝还共起,故曰理全是。第二句言:但凡夫所作为,皆背觉合尘,故曰事尽非。第三四句言:时刻皆昏昏冥冥,向外驰求,随物欲而流转,不知回光返照,这完全属于凡夫位。
二、
名字即佛
或从知识处,或由经典中,得闻即心本具,寂照圆融,不生不灭的佛性,于名字中,通达了解,知一切法,皆为佛法,一切众生,皆可成佛,点头会意,豁尔有悟,故名名字即佛。颂曰:方听无生曲,始闻不死歌,今知当体是,翻恨自蹉跎。颂中第一二句言:一向不知心即是佛,今日才听到自性真常,不生不灭之说。第三四句言:既知当体即是,反恨从前虚度光阴,以致未能实证也。
三、
观行即佛
这是圆教五品外凡 (3),进一步依教修观,知一切法皆是佛法,心观明了,理慧相应,故名观行即佛。颂曰:念念理常照,心心息幻尘,遍观诸法性,无假亦无真,颂中第一二句言,既悟佛性,依教修观,回光内照,息诸尘虑。第三四句言:观诸法自性,常住不变,故无假,不可得,无所有,故亦无真。
四、
相似即佛
这是圆教十信内凡内 (4),初信断见惑,七信断思惑,八九十信断尘沙惑。在这个位上的行者,于观行即中,愈观愈明,愈止愈寂,虽未能真悟实证,而于理彷佛,有如真证,故名相似即佛。颂曰:四住 (5) 虽先脱,六尘未尽空,眼中犹有翳,空里见花红。颂中第一二句言:纵使初信断见,七信断思,四住烦恼,虽能先脱,然而对六尘的习气 (6) 未尽。第三四句言:见思虽尽,而无明未破,不能见真空法界的本体,如眼中翳在,尚见虚空有花也。
五、
分证即佛
这是于十信后心 (7),破一分无明,证一分三德,即入初住,而证法身,从此成法身大士。其间从初住起,各各破无明,证三德,至等觉共历四十一位,破四十一分,故名分证即佛。颂曰:豁尔心开悟,湛然一切通,穷源犹未尽,常见月朦胧。颂中第一二句言:一路分破分证,层层开悟,如通竹节,节节豁然遂通。第三四句言:纵使位登等觉,然而犹有元品无明 (8) 未破,未能彻见心性,有如薄云掩月, 望之朦胧也。
六、
究竟即佛
这是从等觉,再破最后一分无明,则惑尽真纯,彻证即身本具的真如佛性,入妙觉位而成佛,故名究竟即佛。颂曰:从来真是妄,今日妄皆真,但复本时性,更无一法新。颂中第一句言:从无始来,真如自性中,有无明存在,以致全真成妄。第二句言:时至今日,无明净尽,彻证本来,则全妄皆真矣。第三四句言:无上正觉,乃自性具有,非从外来,今虽成佛,但恢复未起无明时的原来性体,更无一法是由新得而来也。今将十种位阶,及六种即佛,列表于左:
【注释】
(1)
上慢为增上慢的简称,言我得增上之法,所起的慢也。如未得圣道,谓为已得,未证圣果,谓为已证之类皆是。
(2)
行住坐卧,名四威仪。
(3)
五品者:一随喜品,闻实相之法,而信解随喜者。二、读诵品,读诵法华,及诸大乘经典,而助观解者。三、讲说品,将所见解的佛法说出,以利他人者。四、兼行六度品,是兼修六度,以助观心者。五、正行六度品,是正行六度,而自度度他,事理具足,观行转胜者。十住以上,称为圣者,以下皆是凡夫,为别于十信内凡,故称外凡。
(4)
圆教以十信为内凡,别于外凡而言也。
(5)
四住者:一、见一切住地,是将三界的见惑,汇集为一地,故名见一切。二、欲爱住地,是欲界的思惑。三、色爱住地,是色界的思惑,四、有爱住地,是无色界的思惑。
(6)
正惑的余气,名为习气,如装豆腐乳之瓮,腐乳虽已出尽,且经洗涤多次,然而犹有咸味。行者多生积习,虽经长时修行荡涤,然而余气犹存,亦复如是,参看中级卅一课注一。
(7)
此位尽时,名为后心。
(8)
又名根本无明,或无始无明,是迷于中道实相之理,为生死流转的根本惑体,亦是一切众生所迷的元初根本, 故名元品或根本,又此无明与真如,皆为无始,故亦名无始,断之而成佛矣。
【习题】
(一) 何谓上慢?
(二) 解释一、理即佛,二、名字即佛。
(三) 诸法自性,何以无假亦无真?
(四) 圆教初信断什么?七信断什么?八九十信断什么?
(五) 何课习气?试设喻以明之。
第廿三课 真言宗 (一) 一、显密略义与小史 在佛法...
第四课 华严宗 (一) 一、华严经有三本三译 大方广...
第廿六课 真言宗 (四) 十一、六种无畏 无畏是安稳...
第一课 律宗 (一) 一、戒律的重要性 律居三藏 (1...
第九课 天台宗 (二) 四、百界千如 此宗认一切法,...
第廿五课 真言宗 (三) 八、六大缘起 地水火风空识...
第卅四课 净土宗 (五) 十四、组织念佛饬终团 行人...
第三十课 净土宗 (一) 一、净土宗得名的由来 净土...
第卅一、卅二、卅三课 综合指要 1. 大家都没有天...
第十五课 法相宗(二) 四、五位百法 俱舍宗立七十...
第三十课 净土宗 (一) 一、净土宗得名的由来 净土...
第廿八、廿九、三十课 综合指要 1. 见性当然有大...
第卅一课 净土宗 (二) 五、极乐国缘起及其概况 往...
第卅二课 净土宗 (三) 七、弥陀第十八十九二十愿...
第卅三课 净土宗 (四) 十一、作观想以留印象 观想...
第卅一、卅二、卅三课 综合指要 1. 大家都没有天...
第卅四课 净土宗 (五) 十四、组织念佛饬终团 行人...
第卅五课 净土宗 (六) 古德法语摘要 念得阿弥陀佛...
第卅六课 总说 释尊应种种机,说种种法,故有大...
第卅四、卅五、卅六课 综合指要 1. 念佛明明是心...
第一课 律宗 (一) 一、戒律的重要性 律居三藏 (1...
第二课 律宗 (二) 五、印度戒律分裂为五部 佛在世...
第三课 律宗 (三) 九、通别二戒三聚净戒及广中略...
第一、二、三课 综合指要 1. 人类本来是多欲的凡...
第四课 华严宗 (一) 一、华严经有三本三译 大方广...
第五课 华严宗 (二) 四、法界缘起与法界三观 本宗...
第六课 华严宗(三) 七、十玄缘起 十玄缘起者,谓...
第四、五、六课 综合指要 1. 相传华严经由文殊与...
第七课 华严宗 (四) 八、六相圆融 此宗更分析法界...
第八课 天台宗 (一) 一、天台宗的渊源 北齐 (1) 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