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善修内心尝法乐
4、苦乐源自于内心
这样我们训练到一定程度后,自己的心就会有一定的沉淀,这时就会发现内心种种的状态,比如贪心、嗔心、慢心、疑心等,才发现一天到晚都是这些烦恼塞满了自己的脑袋,甚至睡眠时也不能放下。
有了全封闭的管理和修学的环境,从早至晚就会比较少起这些念头,慢慢就会进入到一种静的状态,内心就会产生宁静的快乐。佛陀、师长告诉我们,烦恼来源于我们的内心,来源于没有调伏的心。那是一种痛苦,但是我们往往忽视,而是要求外在的环境,认为都是 “他”造成的。“他”只是一个缘,触到了这个缘,内心当中苦的因种得到激发,就产生了烦恼,导致了痛苦。真正的痛苦是烦恼,绝不是外在某一个人、事、物。内心如果没有烦恼,外在环境是影响不了我们的。有没有证明?有,灭尽一切障碍后,证得阿罗汉果位之时,外在一切环境就不会干扰他了。没有烦恼,就没有痛苦,所以真正的烦恼来源于内心,真正的快乐也是源于内心。
5、超越五欲的智慧
当觉受、证量到了一定的程度,或者某天突然有一分钟或者五分钟现起时,我们会自然产生一种希求心或向往心,一种很强的力量会让我们想要、想追求、想往上修。有一位善知识曾这样说过,修行的过程中如果没有一点点觉受,你一定会退心、会放弃。为什么有人会退心、还俗?因为没有味道,所以只好缘五欲。五欲那边好像很有味道,但那是鼠目寸光。比如说,有些科学家通过科学实验证明,发现油炸类的方便面或称泡面,里面的防腐剂、安定剂、抗氧化剂等都会致癌,日本医学专家研究发现,吃一包方便面所产生的毒素,需要通过肝脏32天才能把毒解完。世界卫生组织公布的全球十大垃圾食品中就包括油炸类。当有人知道他的癌症是因吃这些垃圾食品而产生的话,他自然就开始后悔:“唉,都是吃垃圾食品吃的。”可惜已经晚了。
学佛要具备这种智慧和超前的眼光,看透这些东西,知道这些将来对我们有害处,佛教当中有一句名言:“菩萨畏因,凡夫畏果”,我们虽然不是菩萨,但要学习做菩萨呀!我们要走大乘道,因地里就不能那样做,将来才不会得“癌症”啊。记得小时候方便面刚出来时,我每得到一包面,就很珍惜,吃的时候冲很多开水,以增加其量,然后就着一个凉馒头,好像几辈子没有吃过似的,真愚痴!愚痴主要有两个方面,一个是对事物不了解,另一个是对事物的颠倒执着,如果我知道它的过患,那么绝对不会是这种状态,至少也会有相当的收敛。
知道了这个觉受是可以达到的,天天没有负面情绪,没有对自己、对他人的损恼,你是非常快乐的,可以说世间上基本没有人可以比得上。那种快乐不是一般标准可以衡量的,一般人的智慧不够,是看不到的。比如师父的快乐,我们是无法体会的。当你某一天,妄想和负面的情绪偶尔不再那么强烈时,心是静的,寂静的心、安详的心、吉祥的心,你再与师父接触才会发现,啊!原来师父这么高量,这么厉害啊!他怎么不对我讲啊?当我们有了一点觉受,有了这种经验,才能体会到师长身上的一点相似境界。比如祖师讲,现证空性的状态:“如人饮水,冷暖自知”。每个人渴的程度不一样,喝水的感觉很难形容,那是一种清凉的状态。如果我们依善教授努力去观修,一次一次反复串习,不断练习,自然能够达到。从净人沙弥阶段开始,五年用功,才能超脱“引力”,达到类似“无功用运转的状态”。只有靠这个,如理作意缘善法。
6、珍惜“黄金五年”
如果这五年我们没有把握,把时光浪费掉的话,那么对不起,以后我们想再退回去重来,不可能了,一辈子这五年再也捡不回来了。这点大家以后是完全可以亲自验证的。现在有没有证明?也有,在家小学五年,再也捡不会来了,请问谁能再回去上小学?那个时候的基础就决定了你今后的中学、大学、工作,以后的一切,世间尚且如此,何况佛门远远超过这个。佛门的前五年比这个还重要,佛门培养的是内心去恶向善的等流,培养善的种子和等流,把八识田里的脏东西、尘土慢慢给洗掉。
这个五年非常重要,可能会苦些,哪有不苦的?在世间工作更苦,中午连休息的时间都没有,不苦吗?不论是公司还是工厂,都有赶工的情况,加夜班、白天中午不休息。你说“我不干”。今天不干,明天不干,一个星期之后,老板找你谈话:“对不起,我这个单位是面对天下人招工的,你的条件比较优厚,你可以去其他比较优厚的公司,我这里条件差。”这还是比较善巧的,不善巧的直接把你赶走了。佛门不是这样,是化导、教育。
但是我们要珍惜暇满,不是过了五年,还再来五年。没有了,五年之后有五年之后要做的事、要考虑的事、要说的话。希望大家善加珍惜,才不会浪费今生。平时做一些不该做的小动作、非理的事情,当法师、班干提醒我们的时候,不要认为这是一种障碍,或者是对我们人格的侮辱,背后的监视,这都是非理作意,绝对是妄想。佛门中谁坏?大家能到佛门中来,都是多世的修持,都是善良的,只会对我们好。不要总用一些世俗的、卑劣的想法来判断别人。有时事情做坏了,那也是不小心,也是好心办坏事,同学的心基本都是善良的,如果是非常恶毒的,我相信他很快就会感果,绝对在常住呆不长。要相信别人,即使他是不好的,也是偶尔因为烦恼,偶尔现一些忿怒相。这时我们应该想:“噢,他又被烦恼奴役了,我要和他联手打败他的烦恼。”而不是去打败这个“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