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觉悟佛教网 > 佛经 > 无量寿经 > 正文内容
无量寿经
阿弥陀经(51)
观无量寿经(28)
普贤行愿品(29)
圆通章(39)
心经(90)
金刚经(74)
圆觉经(5)
楞伽经(36)
楞严经(123)
维摩诘经(94)
六祖坛经(121)
华严经(156)
地藏经(158)
十善业道经(26)
大般涅槃经(43)
盂兰盆经(31)
药师经(84)
解深密经(36)
佛说八大人觉经(14)
法句经(10)
大宝积经(2)
佛说四十二章经(49)
佛遗教经(10)
占察善恶业报经(19)
吉祥经(4)
妙法莲华经(180)
成唯识论(24)
中观论(58)
现观庄严论(16)
俱舍论(32)
大悲心陀罗尼经(3)
佛经注音(285)
佛经原文(861)
佛经译文(143)
佛经故事(159)
佛经入门(0)
其他经书(6)

佛说大乘无量寿庄严清净平等觉经 前言

无量寿经  时间:2014-02-24   作者: 净空法师  来源: 未知  点击:     放大 正常 缩小 关闭 手机版

当前背景色: 未选择

  佛说大乘无量寿庄严清净平等觉经 前言

  净空法师讲述

  民国三十九年(一九五0)李炳南老居士,在台中首次宣讲此经。一直到他前年往生,我们才继续提倡。至今两三年来,一方面是诸佛如来的加持,同时也是十方众生机缘已成熟。所以大经能普遍的受到同修们欢迎。读诵、受持与日俱增,这是非常好的现象。

  我们晓得这部大经,是一切诸佛如来共同宣讲的,也是十方三世一切诸佛所护念的。有这麽多诸佛菩萨护念,受持行化之人,地方自然不会遭劫难。今天在全世界读诵、受持,人数很多,感应道交真是不可思议。

  四年前(一九八七),华藏图书馆发起流通这部大经,同时宣讲,於今年(一九九0)年初第一次圆满,总共讲了九十次。今天是第二次启讲大经。虽然是同样一部经,讲者、听者的境界都不相同。不要以为这部经我已经听过,何必还要听第二遍?若有此意念,在佛法修持上,都很难得力。历史告诉我们,有许多祖师大德,一生专依一部经典,专弘一部经典,甚至一生有宣讲三、四百遍的。

  由此可知,这部经是讲不倦,听不厌,能如此体会才有成就。清凉大师一生专讲《华严经》。《华严经》太大了,一遍讲完,再讲第二遍,第二遍讲完,再讲第三遍,一生讲了五十遍。《华严经》,如果每天讲八个小时,一年都不休息的话,大概可以讲一遍,五十遍就得讲五十年。他很长寿,活了一百多岁,后人称他为「华严菩萨」。

  《弥陀经》比较短,古德有一生讲三百遍的。这都是我们的榜样,是我们的典范。我们要想在这一生中,修学真正有成就,那就必须效法古人,一门深入。所以,听经不在乎种类多,因为一经通,一切经通。怎样才是一经通,一切经都通?就是要不断的熏修,深入一部经久修才有功。若同时学多部经,这个效果是达不到的。在讲席里,我时时提醒同修们,一定要「专精」,一遍讲完之后,再讲第二遍。

  一、此次讲述参考资料:依李炳南老居士提要,及黄念祖老居士注解。

  二、确认净土法门为一乘了义,万善同归,三根普被,凡圣齐收,横出三界,迳登四土,极圆极顿,不可思议之微妙法门。

  这一段是自古至今,中外的祖师大德共同承认的,不是我们修净土的人对净宗经典自卖自夸。我们要真正相信,要确实的、肯定的认识它。「确认」是肯定的认识。净宗法门的代表,就是这一部《大乘无量寿经》。

  『一乘了义』,什麽是「了义」?佛说法有两个原则是不能违背的:

  第一、决定不能违背真理。「真理」是什麽,「真理」在那里,我们要把它搞清楚。不可以含糊笼统说个真理就完了,叫人摸不著边际,那就是空谈。「真理」就是真心。「心」就是理。佛在大经上告诉我们,「世出世间一切法,乃是唯心所变,唯识所现」,所以尽虚空遍法界,就是心识的变现。「理」就是真心,就是本性,也就是哲学里所讲的宇宙万有之本体,其实就是清净心。清净心就是真心,这是理。在本经经题里,「无量寿」三个字就是理,是真心本体的德相。真理是决定不能违背的。违背了真理,那就是魔说,不是佛说。

  第二、不违背众生的根器。「根器」就是现代人讲的「程度」。你讲得太深,别人听不懂;讲得太浅,听了没味道。所以,一定要适合大众的程度。这是佛说经的两个原则,要契合真理,又要契合众生的需要。因此,佛说法就有很多标准。不是佛有什麽标准,而是因为众生程度有浅深及需要的差别,所以标准就不一样,佛说法就有很多层次。就像办教育,有幼稚园、有小学、有中学、有大学,按照你的程度来教学。佛法是教育,也离不开这原则。因此就有「五乘」、「三乘」之说。「五乘佛法」就是人乘、天乘、声闻乘、缘觉乘、菩萨乘。

  「三乘佛法」,人、天乘除外。因为人、天没有离开六道,不能算是果位。果位最低的是阿罗汉。阿罗汉出了三界,永脱轮回。阿罗汉、辟支佛、菩萨,称为「三乘」。或者说「二乘」,就是大乘、小乘。声闻、缘觉合称为「小乘」,菩萨是「大乘」。

  佛当年住世,晚年最后一个阶段讲《法华经》,在《法华经》中把他教化众生的本意宣布出来。他说,「唯有一乘法,无二亦无三,除佛方便说」,原来真正的佛法是一乘法,说二乘、说五乘,是方便说。「一乘」是成佛的法门。五乘里讲的人乘,就是来生还得人身;天乘,来生升天;声闻乘,来生证阿罗汉果;缘觉乘,证辟支佛果;菩萨乘,是成佛的法门。所以,本经不是人乘,不是声闻乘、缘觉乘,而是成佛的法门。我们要认识清楚,才能达到修学的目标。

  所以,真信念佛法门的人当然少,你仔细看看,有几个人像是这一生要作佛的样子?佛的福慧太大,他们不像佛,也就成不了佛,所以他们不相信念佛法门。我们的同修真不容易,看看面孔,都像要成佛,否则你怎麽肯来听念佛法门。你肯听,肯学,这一生成佛的机缘成熟了。所以它是「一乘法」,不是「二乘、三乘」。不但是一乘,而且是一乘里的了义法。了义是究竟圆满,没有一丝毫的欠缺。

  在整个佛经里,讲一乘法的,总共只有三部经。其余许多的经典,都是大乘、小乘、声闻、缘觉的经典。这三部经,《华严经》是一乘了义,《法华经》是一乘了义,本经也是一乘了义。古大德曾说,把一切经典作一个比较,《华严经》第一。《华严经》跟《无量寿经》作个比较,《无量寿经》是第一了义,是了义中的了义,大乘中的大乘,一乘中的一乘。我们一定要把事实认识清楚,认识清楚之后,你才晓得受持这部经典的功德,不是任何一部经典可以比拟的。

  古人讲「人身难得,佛法难闻」,我们今天得人身,闻佛法,尤其能闻到佛法里的第一经,这是多麽不容易!这个善根福德、因缘,实在是无与伦比。

  『万善同归』。世出世间的一切善法归到那里?都归到《无量寿经》里。因为无量寿是我们的自性,无量寿是一切法的本体,所以一切善法都归到念佛法门,归到「阿弥陀佛」这句名号。古德称赞为「万德洪名」,这是真的,一点都不假。有许多人认为持咒、拜忏很灵验。持咒、拜忏是初级的佛法;念阿弥陀佛是最高级、最究竟的佛法,两者不能相比。所以古人常说,念经不如念咒,念咒不如念佛。念佛是第一。念一切经,不如念《华严经》;念《华严经》,不如念《无量寿经》。《无量寿经》是一切经里的第一经,这才是十方如来自行化他的根本法门。一般人只晓得根本法门是《华严经》,不知道本经是《华严经》的精华,是《华严经》的浓缩。这本经展开来就是《大方广佛华严经》;把《大方广佛华严经》浓缩就是《无量寿经》。所以《无量寿经》就是完整的《华严经》,也就是完整的《大藏经》。念这部经,等於把整个《大藏经》都念过了。这个秘密,知道的人很少。要知道,你若能持《无量寿经》就是占了大便宜。因为《大藏经》那麽一大部,要念到那一天才念完?而一部《无量寿经》一个小时就念完了,这不是大福报吗!「万善同归」这一句含义非常深广。

  『三根普被,凡圣齐收』,是非常难得,所以本经在三部了义经里,是了义中的了义。《华严》可不是三根普被,可不是凡圣齐收。《华严经》的对象是四十一位法身大士,没有证得法身的,都在门外进不来。所以《华严经》只度圆教初住以上的菩萨们,声闻、缘觉、人、天没分。这是真的,你就是今天念《华严》,念《法华》,你能不能得到利益?若不回向求生净土,真实利益你得不到。真正能得到利益,是一万人中难得有一个,所以它虽然是一乘了义,但不圆满。对中、下根性的人,它不能普遍的度化。

  净土法门是「三根普被」,上根、中根、下根都有分。莲池大师讲的,什麽人没分呢?不信的人就没分。只要你相信,肯发愿,肯依照这方法来修行,人人都有分。修学净土宗的条件有三:「信、愿、行」。不分男、女、老、少;不分贤、愚、贵、贱。这是《华严经》、《法华经》不能和本经相比的地方,所以它在《华严经》、《法华经》之上,是有道理的。这两句是从因上说。凡夫就是中、下根性,圣人就是上等根性。

  『横出三界,迳登四土』是从果报上说,这又不可思议。即使是《华严》、《法华》,也不能横出三界,它还要修定。「定」的层次,是一层一层往上提升,四禅八定,到第九定才超越三界。它是次第往上修,不能横出。净宗法门不需要修定就成功。修定的功夫不容易,实在难得!但修净土法门不需要修定,不需要消业,叫做「带业往生」。带业就可以往生见佛。

  我们一般凡夫消业太难,业消不掉,所以成佛没有希望。为什麽自己的业消不掉?因为见思烦恼、尘沙烦恼、无明烦恼皆消不了,成佛就没分。修《华严》、《法华》,必须破ㄧ品无明,证得一分法身,才能契入它的境界。这是我们一般凡夫做不到的。

  念佛法门是一点烦恼都不要消,都不必破。这样好,我们安心,只要具足信、愿、行三个条件,就能往生。不但烦恼不消,即使造作极重的罪业也没有问题。为什麽?前面讲了,「凡圣齐收」中有六凡,包括地狱众生。就是落在阿鼻地狱的众生,若遇到念佛法门,肯相信,肯发愿求生西方极乐世界,肯念阿弥陀佛,地狱众生也能往生。我们业障固然很重,但还没有造作这麽重的地狱罪业。造地狱极重罪业的都可以成就,我们更没有问题,这一生一定能成功。「横出三界」,只有这个法门。释迦牟尼佛当年住世讲经四十九年,说无量的法门,只有这个法门是横出三界的。除这个法门之外,都是竖出,不是横出。竖出难,横出容易。

  最不可思议的、最殊胜的就是「迳登四土」。我们晓得诸佛如来有四种净土:「凡圣同居土、方便有余土、实报庄严土、常寂光土」。同时往生这四种净土,这是没听说过的。千经万论里,佛没有这样讲过;十方一切诸佛刹土里,也没这事。唯有西方极乐世界独特,它的净土很特别,阿弥陀佛有四土,但是四土在一起,所以一生一切生。

  『极圆极顿,不可思议之微妙法门』,这一句是总赞,赞叹到了极处。「圆」是圆满。在圆教里面,这是极圆之教,超越了《华严》、《法华》。「极圆极顿」,「顿」是快速。禅宗是最顿的,它比禅还要快。密宗讲即身成佛,它比密更密。禅与密都不能跟它相比,所以这法门是极圆、极顿,不可思议之微妙法门。我们真正要认识清楚,才有信、愿。我们如果中了大奖,得几亿万元的财产,死了,一文钱也带不去。那个没用处,你得到这个法门才是真正之宝,不是世间财富能相比的。为什麽?真正了生死,真正出三界。从今天起永脱轮回,成佛去了。世出世间,还有那一桩事能跟它相比?没有能相比的。认识清楚之后要努力修学,不要空过这一生。

  同时还要把这桩事告诉我们的亲戚、朋友、邻里、乡党。自己遇到,得到好处,必要告诉他们专精修持净土法门,同生极乐。多生多劫以后,若是他还在六道轮回、受很多苦难,再碰到你时,他才不会怪你害他生死轮回,吃了很多苦头。如果我们告诉他了,他不相信,将来再遇到你,他不会怪你。只要把这个法门告诉他,我们的责任就尽到了。信不信,修不修,是他自己的事。

  三、本经持名念佛法门,圆满直捷,方便究竟。

  极圆、极顿,是圆到什麽程度,顿到什麽程度,这也不能含糊笼统说过。本经与小本《阿弥陀经》是属同一部。无论是理论、方法、境界,都是相同的。只是这本说得详细,经文长,称为大本;小本讲得简单,讲得省略,称作小本。这两个本子都主张「持名念佛」。念佛的方法很多,许多方法里唯有「持名」最为方便,不受任何限制,一切时、一切处、一切境界里都可以念阿弥陀佛。出声念,不出声,心里默念皆可。所以这个法门是『圆满直捷,方便究竟』。

  我们学佛,「佛」是什麽,佛的意义是什麽,都没有搞清楚,修学就大有问题。「佛」是觉的意思。学佛就是学觉,觉而不迷就是学佛;学佛就是学正,正知正见,不是邪知邪见;学佛就是学净,心地清净,一尘不染。所以,佛就是「觉、正、净」。这三个字是一而三,三而一,三个字只要得到一个,其他两个同时得到。三个是一体的三面,一个得到,三个都得到了。这一体三面,要从那一面下手最方便、最圆满、最直捷?就是从「净」。

  讲席中曾经跟诸位说过很多次,禅宗是从「觉」入门;教下是从「正知正见」入门;净宗(念佛法门)从「净」入门。要是你选择这一宗,就是学清净心。是不是还需要博学多闻?要是你能得到清净心,然后才可以博学多闻。如果博学多闻得不到清净心,那就坏了。在我想像,博学多闻不容易得到清净心。为什麽?经典看多了,未解如来真实义,对释迦牟尼佛都怀疑,会怀疑释迦牟尼佛思想有问题。你看经上,一会儿佛讲什麽都没有,空了;一会儿他说不空,一切都是有的,释迦牟尼佛讲话前后矛盾。到底是空、是有?为什麽释迦牟尼佛说话会颠三倒四?是因为你不知道,释迦牟尼佛是对不同根器的人说法。实在说,释迦牟尼佛一生一句经都没讲过。《金刚经》云:「若人言如来有所说法,则为谤佛,不能解我所说故。」佛实在没有说法,佛一生无非是帮助人们破除执著而已。

  你执著空,佛就说有,破你执著空;你执著有,佛就说空,破你执著有。你书看多了,不知道佛这话是对谁说的。我们如果执著有,佛凡是讲「有」的那些法门,我们都不能要。为什麽?他不是对我们说的。我执著「有」,佛应该讲「空」,破我执著有。如果我执著「空」,则佛所讲「空」的一切经典,对我没有用处。我们要念那一切讲「有」的,破除我执空。对症下药,药到病除,这才有意思。就好像你现在害病,看药铺里那麽多药,你全盘接受,都拿来吃,这一吃准是呜呼哀哉。是不是大夫有过错,还是药店过错?都没有过错,是你自己糊涂。佛法亦如是,看经典能随便看吗?懂得这个道理,你就晓得经典不能随便看。如果不对症,就像药一样,随便吃,没有病会吃出毛病来。

  我们今天看许多学佛的人都学成精神病,思想言行都不正常。这不是经典的过失,不是佛菩萨的过失,是自己糊里糊涂乱学一通,得到这样的结果是非常可怕的。自古以来,佛在经典上教训我们,亦复如是。如《阿难问事佛吉凶经》,真正是入佛门的第一部重要经典。佛第一句话教我们,要依靠「明师」。这个「明」不是名气很大的「名」,是心地光明的「明」。名气大没用,现代人很会制造知名度,所以知名度高并不代表他有修有学。往往真正有修有学的人,反而没有人知道。

  找一位真正有修、有学、有正见的老师给你指路,就不会错。你找到这位老师,必须真听话才行。不听话,对老师还要怀疑,怀疑老师修学教导的方法。这样的态度,是自己菩提道上最大的障碍,结果什麽也学不到。什麽叫做老师?所谓「师」就是他过去走过的路,吃了好多亏,上过很多当,他现在将他修学历程的种种经验传授给你,使你在修学过程中不再犯同样的过失,这就叫做师。

  后人记住前人的教训,不犯前人的过失,后人比前人更高明。这样的学生,一定会超过老师,所谓「青出於蓝而胜於蓝」,这是「师道」。现代人福薄,不懂得事师之道。所谓「事师之道」,是记取老师过去走的冤枉路,我不走,这就是事师之道。老师走过的冤枉路,我还要再走,这是迷惑颠倒,这是真正愚笨,不是聪明人。

  现代科学技术发达,譬如学造飞机,试问你是要学现代最新式的飞机,还是要学一百多年前刚刚发明时的飞机?如果要学刚开始发明的飞机,这是笨,学了几十年、一百多年,永远追不上现代化。聪明人就学最新式的,还要研究改进,超越先进,这是「事师之道」。所以,前人走的冤枉路,告诉后人有直捷的道路,你不要走我的冤枉路。可是我把这些真心话告诉你,你并不相信。

  有人来问我:「法师,你是怎麽学的,能不能把你的经历告诉我?」他想跟我学。我学佛三十八年,我摸索这条路,走得好辛苦。你要听我的话,我教你这条路,你就省了三十八年;你要是照我的路去走,三十八年未必有我的成就。所以,明白这个道理,我今天讲这一段,你们才能体会。

  佛陀经过无量阿僧只劫,路走得太辛苦、太冤枉了,吃了很多苦头,到最后找到一条成佛的路。他找到了,把这一条路指示我们。我们不相信,还要走释迦牟尼佛那个老路子,还要无量阿僧只劫还找不到,你说这多愚笨、多可怜。一切诸佛成佛之道是什麽?就是这一句「阿弥陀佛」。释迦牟尼佛在无量劫之后,找到的成佛之路也是「阿弥陀佛」。我们果能接受,这称为「师承、师道」。本师经过无量劫才发现的,我们当下就接受了,立刻就成功,就跟他的地位平等。他成佛,我们也成佛了。难!真正不容易,所以你要相信我。原理在那里?原理就是用念佛的方法修清净心。经云,「信心清净,则生实相」。

  佛所说无量无边的经典,全都是清净心里自然流露出来的。我们心清净了,跟佛心是一样的,一切经就像是我自性里流出来的一样,怎麽会不懂,怎麽会不明了呢!所以古人讲「一经通,一切经通」。

  一经通,就是死心塌地学习一部经。我今天在全世界讲经,就讲这部《无量寿经》,其余的经,我都不讲了。为什麽?其余的都是二流、三流、四流的。我今天讲第一流的。过去讲很多经是因为没有发现,不识货,没找到。现在找到了,才晓得连《华严》、《法华》都是二流的,其他三流、四流的,我不要了。此经确实是诸佛如来自度化他的第一经!《弥陀经》跟这部经是同部,当然也是第一经。所以,我们现在所讲的就是这两种:《无量寿经》与《阿弥陀经》。两种同时讲,可收相辅相成之效。所以在图书馆,我们一星期两天讲《弥陀经疏钞》,两天讲《无量寿经》。希望诸位真正能体会这个意思。你能体会这一点,就是「住真实慧」,你所得到的是「真实之利」。圆满、直捷、方便、究竟的利益,你就会感觉到了。

  一超直入,最极圆顿。

  这八个字的含义极深极广。我们要仔细体会才能得到真正的受用。『一超』,不但是超,还『直入』,不拐弯的。《华严》、《法华》都拐弯,唯独这个法门是直捷入进去的。这是一切诸佛成佛的不二法门。

  以弥陀一乘愿海,六字洪名之究竟果觉,作我众生之因心,以果为因,因果同时,从果起修,即修即果,心作心是,不可思议。

  净土法门之所以这麽殊胜,完全是以阿弥陀佛『一乘愿海』。「一乘」是佛乘,是成佛。乘佛陀的大愿,是遇到最好的老师,把他最后得到究竟圆满的成果,贡献给大众。换句话说,我们不需要麻烦,不要再修因证果,修因证果之路很长,直接就在佛果上修。所以,他不是从因到果,他是从果上修。「果」就是「阿弥陀佛」这四个字,加上「南无」就是六个字。

  『六字洪名之究竟果觉』。诸位晓得,要把这一句「南无阿弥陀佛」六个字讲清楚,就是这部《无量寿经》,因为《无量寿经》也叫《阿弥陀经》。「阿弥陀佛」是什麽意思?阿弥陀佛是题目,而《无量寿经》就是六字名号的注解。又《大方广佛华严经》是《无量寿经》的注解。《大方广佛华严经》是全部的《大藏经》概要,而《大藏经》也就是《华严经》的注解。你要是把这个关系搞清楚,就发现原来这一句阿弥陀佛就是整部《大藏经》,就是佛的一切教法。不单是释迦牟尼佛,十方三世一切诸佛所说的无量无边法门,这一句阿弥陀佛全包括了。因为它是「果法」,不是因法,所以『六字洪名之究竟果觉』,这不是方便果。

  阿罗汉、辟支佛、菩萨皆是方便果,乃至於藏、通、别都是方便果。究竟果是圆教的佛果,圆教佛果就是一句阿弥陀佛。老师将之贡献给我们,作我们『众生之因心』。所以,我们今天修的因就是果,果就是因,是一点也不差。这真正是不可思议的法门。『以果为因,因果同时,从果起修,即修即果』,这就是念佛,念这部《无量寿经》。

  我劝大家念《无量寿经》,每天念的遍数愈多愈好。这是三学、六度、十愿圆修的方法,何况又是果觉。或有人说,直接念阿弥陀佛不就好了,何必要念《阿弥陀经》、《无量寿经》?这话说得没错,直接念阿弥陀佛是不怀疑、不夹杂、不间断的老实念,你自己决定往生,但不能利益众生。因为一般人总认为这是老太婆教,很难信受,不知道这一句阿弥陀佛是什麽意思,为什麽要老实念。又以社会大众对念佛法门存有种种误会,没有人瞧得起这一句阿弥陀佛,所以你劝别人念,也劝不了。念《无量寿经》就不一样了,因为《无量寿经》里的理论、境界、方法、事理、因果,样样圆满,绝非迷信,才能带动社会,人人生起信心,大家才真正认识这一句阿弥陀佛名号的无量功德。

  不念《无量寿经》,这一句「南无阿弥陀佛」谁也不认识,它是什麽意思也不知道,它到底好处在那里,也说不出来,所以必须用念经的方式,既自利,又利他。好处在此,能自度度他。大家能这样念,能带动全省;全省这麽多人读诵、受持,这个地方不遭难,人人有福。大劫难来了,我们台湾不遭难。凭什麽?有这麽多人在受持《无量寿经》。因为你念经,依教修行,念这句佛号,念念相应,十方诸佛护念,一切菩萨龙天善神都来保护这地方,功德不可思议。

  『心作心是』。「心」就是真理。尽虚空遍法界,十法界依正庄严「唯心所现,唯识所变」。《观经》里告诉我们:「是心作佛,是心是佛」。我们的心就是佛。学佛学什麽?学佛就是修心,修养真心。真心是佛。真心没有妄念,妄念就是妄心。妄念没有了,真心现前,就是成佛。妄念没有了,就是「觉、正、净」现前。

  我们今天念《无量寿经》,念这一句阿弥陀佛,那就是「是心作佛」。这佛是究竟圆满佛,真不可思议。如果诸位说念这部经还不够,还要念别的经,我从前讲过:第一等人就念一部经,这是上上根人,一切诸佛都向他致敬,因为太难得了。一生念一部经即是专精。第二等人,念两三部经。第三等人念五部、六部经。念得愈多,等级就愈往下降。

  我劝大家修净土,如果你是第一等人,一生就受持一部经,《无量寿经》或是《阿弥陀经》。若是第二等人,就劝你受持《净土五经》。若是第三等人,再加上《净土十要》、《印光大师文钞》。如果还觉得不够,那我就不说了,因为你这一生不一定能往生。

  如果我教你们再走我从前的老路,就对不起你们。将来你要是真正觉悟了,会骂我,会觉得我太可恶,明明有一条近路不教你,还教你走好多迂回路。你会恨透我,是我对不起你。就像一切诸佛把成佛的路子找到了,他今天告诉我们,我们要是立刻接受,诸佛菩萨都佩服我们的善根、福德、因缘太好。他要用无量劫,我们却不费功夫立刻就有成就,成果立刻就跟他相等,佛菩萨也佩服,的确是不可思议。

  下文解释这个六字洪名之究竟果觉。《弥陀要解》是蕅益大师的著作。蕅益大师也是过来人,走了很多冤枉路,最后才找到这条路。蕅益大师的全集分量很多,初学不须多看,只看《弥陀经要解》就够了。这是他著作里的精华,其余的暂时可以不必看。莲池大师的全集,也只要看他的《疏钞》就行了。他一生修行的心得就在这一部书上,莲池大师所有的东西,你全得到了。蕅益大师的《要解》通达了,他的全集你也通达了。学东西要抓住纲领,一通一切都通,这要紧。

  四、《弥陀要解》云:「一声阿弥陀佛,即是释迦本师於五浊恶世所得之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法。今以此果觉全体授与浊恶众生,乃诸佛所行境界,唯佛与佛方能究竟,非九界自力所能信解也。」

  这一段是蕅益大师一生修行的心得。我们要能相信、接受,就是省了几十年冤枉路。这是蕅益大师发现的,这一句「阿弥陀佛」是释迦牟尼佛成佛的秘诀。释迦牟尼佛怎麽成佛的?是念佛成佛的。

  『五浊恶世』,现代的社会浊恶到了极处。「浊」就是污染。现在全世界每个国家都重视环保,「环保」是近代的新名词。以前地球环境没有严重的污染,用不著刻意讲求保护。现在环境已是严重污染,所以大家有警觉心,要来保护了。其实这只是治标,不是治本。大家只见到表面,而根本的污染却在一切众生心地的深处。这不得了!你看看现代社会人心,被那些污染?财、色、名、食、睡,被这些妄想执著所污染。这种污染的严重性,比环境污染不知道高出多少倍。环境污染,大家警觉到了,要环保;而我们人心的污染怎麽办?佛法就是一切有情众生心地污染的环保师。

  我们今天宣扬佛法,就是在做环保工作。在严重的污染环境里面,成佛的方法就是依靠一句阿弥陀佛,一部《无量寿经》。这是讲真话,其余一切经都没有这个力量。从前的人污染比较轻一点,用其他的法门、其他的经典,确实有一点效果。今天的人,生长在这样严重的污染环境中,一切法门、一切经典都不起作用,唯独这一法门能对治。如果释迦牟尼佛今天出现在世间,我相信他所有的经都不讲,只讲念佛法门,讲别的经没用处。诸位要深深体会!别的法门是对从前人说的,对污染轻的人说的。我们今天在严重污染之下,还去学那些没有用的东西,浪费精神,浪费时间。希望大家痛定思痛,真正把这环境认识清楚,我们才能在佛法里得到真实的利益。

  这是说明怎麽成佛的,把成佛的法门贡献给我们。我们依照这个法门修学,即身就成佛。所以,他就将这『果觉全体授与浊恶众生』,传授给我们了。我们是作恶至极的众生。

  净土法门是佛的境界,唯佛与佛才能彻底明了。九法界包括等觉菩萨在内。等觉菩萨要是没有佛力加持,他也搞不清楚。我们今天能说、能听,都是三宝威神力的加持。这是引用蕅益大师《弥陀经要解》的一段开示。这一段开示明白的告诉我们,释迦牟尼佛是用什麽方法修成佛道的。他是念佛才成佛的,正符合《观经》所讲的「深信因果」,念佛是因,成佛是果。不仅仅释迦牟尼佛如是,乃至十方三世一切诸佛如来成佛,无不是依念佛法门,所以千万不要把这法门看轻了。实在讲,它是如来果地上的境界,佛果上的境界,只有佛才能究竟明了,绝对不是九界凡夫所能了知的。依自己的能力,不能成佛果。我们能信,能理解,是过去无量劫来累积的善根、福德,才能蒙佛力加持。得佛力加持,我们才能信,才能解,才肯发愿求生。

  上次我讲的跟这次讲的不一样,这次能把味道讲出来。上次讲不出来,不是我保留,是我未参透,今天才发现。所以,你们愈是后来听讲的,福报愈大。听过前次讲的,今天他不再来听,是福报小,只能听浅说,深一层的义理,他就没有福来听。

  又曰:「举此体(指法界体)作弥陀身土,亦即举此体作弥陀名号。是故弥陀名号即众生本觉理性。」可见此经正是如来称性极谈也。

  「体」就是阿弥陀佛之体,也就是法界。「阿弥陀佛」翻成中文,「阿」是无,「弥陀」是量,「佛」是觉,意思是「无量觉」。无量就是尽虚空遍法界,过去、现在、未来。用今天的术语来讲,时间、空间,时空里的一切万物无量无边。用一个名号作代表—无量觉体,没有一样他不是正确圆满的理解,觉而不迷,这就是阿弥陀佛名号的含义,所以这名号就是宇宙万物的本体。法藏比丘在西方极乐世界成佛,就用这名号,西方极乐世界也用这名号。所以『弥陀身土』都用这「阿弥陀佛」名号。

  『亦即举此体作弥陀名号』,可见得名实相符。名是实之名,就是我们自家的真如本性,所以古德常讲「自性弥陀」、「唯心净土」。阿弥陀佛与西方净土就在我们心性之中,是我们自心变现之物。若是自心变现,现在要想求生,那有不往生的道理!我们常听说,世间法求人最难。求生西方极乐世界,不是求人,是求自己。原来弥陀是自性弥陀,净土是唯心净土。见阿弥陀佛证西方净土,要从自性中求。这是把原理说出来了。可见此经正是如来『称性极谈』,这一句话说得好,也非常重要。

  《华严》、《法华》在大乘法里,是为大家公认的一乘圆教圆满法门。可是跟《无量寿经》比较,这两部经比《无量寿经》还要差一等,差在没有《无量寿经》讲得圆满。因为《无量寿经》三根普被,利钝全收;而《法华》、《华严》不及它。《华严》、《法华》只度四十一位法身大士,也就是说,圆教初住以前,别教地前的菩萨都没有分。这一比较,《无量寿经》比那两种还要圆满,所以称作「称性极谈」,也是登峰造极之意。

  五、《观经》云:「是心是佛,是心作佛。」吾人能念之心,即是如来果觉,即是本来成佛。此心持名,即是「是心作佛」。本来是佛,现又作佛,是故当下即佛。直截了当,方便究竟,奇特殊胜,不可思议。

  这是《观无量寿佛经》讲净宗的原理。净宗修学的理论、基础,就是『是心作佛,是心是佛』。什麽是「佛」?「心」是佛。所以禅家常讲「明心见性,见性成佛」。「心」跟「性」是同一个意思。「性」是本性,是从体上讲的;「心」是从作用上讲的。有体当然就有作用。体不变,体是不生不灭,不来不去。我们现在迷失了本体,迷失了自性;虽然迷,它还是起作用。这能起作用的,我们还称它作「心」。虽然是「心」,心上面要加个「妄」字。「妄心」就是迷失本性所起作用的名称。「妄心」也称为无明。「明」是明了;「无明」是不明了。对於自己,对於环境,对於宇宙人生都不明了。本来是明了的,现在不明了了。

  所以佛教我们修行要修明心,使不明的心恢复光明。「心」只要不迷,便恢复光明,心本是净。把本性比喻作水,把不明的心比喻作波浪。水若是起波浪,波浪虽然还是水,但它观照的作用失掉了,就不明了了。现在要怎样修?要把这水静下来,让它恢复到平静。水在平静的时候就像一面镜子,外面山河大地照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心为什麽会失掉了本性?因为心动了,起心动念。起心动念就是波浪,波动使一真法界变化为十法界依正现象。

  佛讲「十法界」。除佛法界外的九法界,其差别就在妄心振动的幅度大小不一样。九法界里地位愈高的,振动的幅度愈小。像菩萨,菩萨心还是动的,但是动的幅度很小,微微的浪花,还算是平静的。愈往下层,心的妄动愈来愈严重。三恶道众生的妄心是大风大浪,所以迷惑颠倒,完全迷失自性的真相。

  由此可知,佛法修学的枢纽在「定」。八万四千法门,也就是八万四千种不同的方法。「法」就是方法,「门」就是门道、门径。方法、门径尽管不同,修学的目的却相同,都是修「定」。念佛人就是修「一心不乱」;不是修别的,绝对不是修得见神、见鬼、见菩萨、见阿弥陀佛、见莲花。若是修到见什麽,就是你的心在妄动,这不是好现象,是错误的。我们修的是一心不乱,修的是清净心。心净则土净,清净心就是真心,清净心就是净土,这是关键之所在。极乐世界弥陀净土,就是清净心性显现出来的。

  「佛」是「觉」的意思。通达一切法,称为「佛」。《华严经》告诉我们,「应观法界性,一切唯心造」。这是讲十法界依正庄严,都是自性变现出来的。自性变现,那有不知道的道理。自己造的业果通达明了,即是明心。明心就是见性,因为心就是性。现在我们的心不明了,所以性颠倒了。其实佛法里的这一句,跟儒家讲的「大学之道在明明德」,意思是相同的。

  「德」就是本性,就是真理,就是自性。自性本来是光明的,现在再加上一个「明」,这个「明」是动词。「明德」之上何必要再加一个明?可见现在不明了,不明就要使它恢复光明,与「明心见性」、「见性成佛」是同一个意思。中国的孔夫子与释迦牟尼佛的见解相同。佛经说得详细,而儒家的经典文字少,说得简单扼要。

  实在讲,《四书》不亚於《大方广佛华严经》。《四书》的确是我们中国国粹的精华。要真正懂得《四书》的意思,一定要念《大方广佛华严经》。《大方广佛华严经》就是《四书》的注解。《四书》里有理论,有方法。《中庸》是理论,《大学》是方法;《论语》和《孟子》,就像《华严经》里的善财童子五十三参。孔夫子说出来了,并且作样子给我们看;孟夫子也作样子给我们看。这道理很相似,很接近的。从这个角度去读《四书》,就非常有味道,趣味无穷。世出世间的大圣大贤,无非是为一切众生展现大智慧觉者的快乐生活,教人学习。

  佛法真正不可思议,让我们晓得心就是佛,佛就是心,『是心是佛』。每个人都有真心,所以佛说「一切众生本来成佛」。虽然有妄心,妄心是依真心起的,没有真,那来的妄。好像我们人,人身是真的,影子是妄的。影子是依人身而有的,离开人身那来的影子?离真没有妄,妄依真起。要把真、妄确实搞明白,就不迷了。不迷就明心,就成佛了。这是从理上说的,人人本来就具有的,无有差别。九界众生跟佛没有差别。

  上面说的是「性德」,下面这句讲「修德」。要紧的是修德,『是心作佛』这句重要。我们要想成佛,这一念就作佛。有人求人间的富贵;求家人的平安;或者求来生升天,他没有想到要求作佛。向往升天,天界不究竟,并不圆满。天上福报比人间大一点,寿命长一点而已。欲界天也有生、老、病、死,所以不究竟。纵然生到无色界天,死了之后还要轮回。我们把这些现象搞清楚,搞明白了,为什麽不发心去作佛?若以为作佛太难,佛太高了,怕作不成佛,认为自己这一生业障深重,罪业无边,怎麽能成得了佛;其实这些想法、看法都错了。你只看到现象的片面,没有看到整体。如果你看到整体,就不会怀疑。

  十法界的因缘果报,就在我们的现前一念,这才是真正的事实。所以,我们的心念佛、就是作佛;念菩萨就是作菩萨;念罗汉就是作罗汉;念天,将来能够升天;念贪、瞋、痴就堕三恶道。贪心堕饿鬼道,瞋恚心堕地狱,愚痴堕畜生。愚痴就是是非、邪正搞不清楚。是非颠倒,邪正不分,就堕畜生道。这事实真相我们搞清楚了,我们要想作佛,作佛是怎麽作法?刚才说了,你就「老实念佛」,必定作佛。所以人的心理、观念很重要,佛说,一切法从心想生。

  我们看看上了年纪的人,身体不好,常常生病。为什麽那麽多病,病都治不好?因为他一天到晚想病,他就作病人。自己想病,这病怎麽能好!所以我劝同修们,心只要念念想佛,不要想病,病就没有了。即使真的有病,病也会没有了。为什麽?你不想它,它就没有了。可见一切法真的是由心想生。

  我过去在讲席中曾经告诉诸位,身体是一部机器,无数的细胞就是组合的零件。什麽力量在控制它,组合它,就是「念头」。我们常常想病,它就组合成病,那就生病,就受病苦。若念念想作佛,它的组织就不离佛,就会改变体质。这种改变不是因为进补吃药,吃药改变不了,而是在观念上改变,念头上改变。不在饮食,不在医药,是在念头上、心理上改变,你的体质也就自然改变了。一个健康的人为什麽天天想病?这是愚痴!

  我们要作佛,就要想佛,常常想佛,念念想佛。自心念佛,即是如来正觉。这「如来」不是别的佛,是自己。经上凡是讲到「如来」,都是说的自性。『如来果觉』就是自性觉。我们能念自心,心心想见佛,心心想成佛,就是自性觉,就是本来成佛,即是『是心是佛』。

  念佛法门不可思议,无比的殊胜。教你念阿弥陀佛,想阿弥陀佛,即是『是心作佛』。在修行里是真正第一。成佛,并不是成别的佛,是成阿弥陀佛。阿弥陀佛,经上讲的「光中极尊,佛中之王」;课诵本里常念「法界藏身阿弥陀佛」;「十方世界中,阿弥陀第一」。我们现在成佛,要成第一的阿弥陀佛。『本来是佛,现又作佛』。你本来是佛,本来具足自性觉,现在又念佛,想阿弥陀佛,就是现在又作佛。如是修持那有不成佛之理。

  我们见面常常都会问:「你今天做什麽?」有没有人回答,「我今天在作佛」。这很重要,你今天作佛,天天作佛,怎麽不成佛?当然成佛。所以,千万不要把宝贵的光阴去打妄想。打妄想是造六道轮回的业因,就是造无边的罪业。同样是这个心,与其造无边的罪业,不如念念作佛。佛就是把这秘密的法门教给我们,传授给我们。你若学密宗,这一句阿弥陀佛就是无上的密咒。这是真的,一点不假,念这咒就成佛。

  念密宗里的那些咒,你未必能成佛,念得不如法,会变成魔。念阿弥陀佛决定成佛。念阿弥陀佛,『当下即佛』。念佛的时候,当下就是佛。念念相应,你的心、愿、行只要与佛相似,就相应了。心是佛心,愿是佛愿,行是佛行,这是相应。如果不相应,口里念阿弥陀佛,心与阿弥陀佛不一样,愿也不一样,行为也不一样,这是不相应。若不相应,虽念不能成佛,所以古德说「一念相应一念佛,念念相应念念佛」。一定要知道阿弥陀佛的本愿,阿弥陀佛的本心,阿弥陀佛的本行。这些在那里?全在这部《无量寿经》里。这一部《无量寿经》要是念熟了,你都能理解,你的心、愿、行就与阿弥陀佛相应。那个时候念这句佛号,跟普通人念的就不一样,是念念相应。所以,本经不可不读,不读不相应!

  也许有同修要问,「我们在《往生传》里看到许多老公公、老太太,一生只念这句阿弥陀佛,往生时瑞相很好。他们没念过《无量寿经》,怎麽能往生?怎麽能成佛?」说老实话,那些老公公、老太太是上上根人,我们比不上。人家心地清净不打妄想,一天到晚就一句阿弥陀佛,净念相继。我们做得到吗?做不到就比不上人家。如果你这句阿弥陀佛念到底,什麽妄念都没有,不怀疑、不夹杂、不间断,就可以不念经。如果一面念佛,还一面打妄想,本经是非念不可!这不能不知道。

  夏莲居居士是菩萨再来,应这个时代众生的需要,把《无量寿经》重新整理会集,成为一部新的经本,普度末法众生。这不是普通人能做得到的。我们的善根、福德、因缘,可以说是非常深厚。在这本子流通还不到五十年,我们就可以人手一册,就能依照这本经来修行,这是很大的善根、福德、因缘。因为这法门『直截了当,方便究竟』,比《华严》、《法华》还要直捷。《华严》后面普贤菩萨十大愿王导归极乐,是拐弯才去的。我们不必经过那条路就到达了。这方法确实非常「方便」,一句阿弥陀佛随时随处都可念,不受任何限制,没有任何障碍。人人能修,人人能学,人人能成就,这是「究竟」。

  『奇特殊胜,不可思议』。八万四千法门里,这确实是最特别殊胜的一个法门,任何法门都不能跟它相比。

  六、净土诸经中,唯此经备摄圆妙,以发菩提心,一向专念为宗。以弥陀十念必生之大愿为本。深明三辈往生之因,广摄九界圣凡之众,正显持名念佛之法,直指往生归元之路,是故此经称为净宗第一经也。

  佛陀当年在世,专门介绍弥陀净土的有三部经,称为净土三经:《无量寿经》、《阿弥陀经》和《观无量寿佛经》。后来的大德把《华严经》的《普贤行愿品》,和《楞严经》的《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附在三经后面,合称为净土五经。现在我们看到的净土诸经,是五经一论。一论就是《往生论》,是天亲菩萨作的,专说修持弥陀净土。

  在这些经论中,唯独《无量寿经》介绍西方世界最为详细,最为圆满。所以说『此经备摄圆妙』。「圆」是圆满;「妙」是赞叹。无论在言论、方法、境界,都达到了究竟圆满;而且经文不多,真是妙!这一句是纲领,『以发菩提心,一向专念为宗』。「菩提」译成中文是「觉」。「菩提心」就是「觉悟的心」。什麽样的心才觉悟?真正认识清楚这个世界生死轮回可怕,这心就觉悟了。真正发心想要超越六道轮回,求不生不死,这心是觉悟了。如果再能发心,念「阿弥陀佛」求生西方极乐世界,这心是大觉,是无上觉,是究竟觉。这就是发菩提心。

  发无上菩提心,就是发心求生西方极乐世界。若是心不觉,就是迷。迷在那里?迷在六道,迷在生死,因为他没有超越三界的念头。我们称阿罗汉为「正觉」,因为他发愿超越六道轮回,了生死,出三界。我们想求升天,这也是觉,但不正,因为升天尚没有离开六道。天道只比人道好一些,寿命长一点,死了以后还是堕落,还要轮回,所以虽觉不正。出三界才称「正觉」,明心见性才是「正等正觉」。

  念阿弥陀佛求生西方极乐世界,称作「无上正等正觉」。若是发心求生西方极乐世界,就是实践无上正等正觉。你真有这心愿,老实念佛,人家问你:「今天干什麽?」你说:「今天在作无上正等正觉。」作无上正等正觉就是作佛。今天没有作别的,今天在作佛,天天都在作佛,这还得了!

  『以发菩提心,一向专念为宗』,这是修持重要的原则。怎麽作佛?要专念。专念这部《无量寿经》,专持这句阿弥陀佛名号。不念经的时候,就念佛;不念佛的时候就念经。二六时中,净念相继,就成功了。这就是作佛。如果我们不念佛,不念经,就会打妄想,妄想就是造六道轮回之因。贪心起来了,就作饿鬼。人死了以后,堕入六道,不见得都到鬼道去,为什麽常常讲人死作鬼?这话说得也有几分道理。你们想想看,在贪、瞋、痴的念头里,就是贪心最重。若贪心重,贪心引导你沦落到饿鬼道;瞋恚心重,就到地狱道。毕竟是贪心重的人比较多,沦入饿鬼道的人自然就多了。诸位同修一定要记住「一向专念」。现在的世间是乱世,欲出离乱世,最宝贵的是光阴。要把这宝贵的光阴做正经事;正经事就是念佛,就是作佛。不要把宝贵的光阴浪费掉,这才是一个真正觉悟的人。

  念佛法门最忌讳的是夹杂。我们的目的是修清净心,心一有夹杂,就不清净了。念经,专念一部;发心讲经,也专讲一部。如果你发心专讲《阿弥陀经》,一生就讲这一部,不讲第二部。能讲到三百遍、四百遍,后人看到你,一定合掌称你「阿弥陀佛」,你等於是阿弥陀佛再来。要是什麽经都讲,就什麽都不是,这样很难成就。诸佛讲经是为教化众生。教育是师道。老师把自己走错的路告诉后人,使后人不要再犯同样的错误,这是教学。今天我把过去走过的错路告诉你们,你们不相信,还要照我的错路去走,真是冤枉!

  我走的什麽错路?就是当初没有专习一经,专讲一经。如果我专门讲《无量寿经》,或者专讲《阿弥陀经》,我今年讲经已经三十一年了。三十一年不中断的话,今天走到全世界任何地方,大家必定称我「无量寿佛」、「阿弥陀佛」。年轻的时候无知,好高骛远,虽然有老师指导,但不相信,现在才真正觉悟。觉悟之后,我什麽经都不讲了,人家来请我讲,我说:「谢谢,不会讲。」人家说:「你从前讲过了。」从前我真是胆大妄为,胡说八道,现在不敢讲了。现在我只讲三部:《无量寿经》、《阿弥陀经》、《普贤菩萨行愿品》。

  《普贤菩萨行愿品》和《无量寿经》合起来是整部的经典。本经第二品「德遵普贤」,经中多次讲到普贤道、普贤行。所以,魏源居士将《普贤菩萨行愿品》列在三经之后,称为净土四经,这的确是很有慧眼,很有道理。我们用这三经求生净土,就决定有把握,决定靠得住。不可以贪多,贪多会坏事。大家要记住「一向专念」,一个方向,一个目标,专念就行了。

  『以弥陀十念必生之大愿为本』。为什麽「发菩提心,一向专念」,我们就有把握往生,而且决定往生,一点都不怀疑。凭什麽?就凭四十八愿里的第十八愿「十念必生」。十念都必定生,何况我们「发菩提心,一向专念」,那有不往生的道理!这是往生的依据,一点都不要怀疑。经中明白开示三辈往生之因。净土有上、中、下三辈,《观经》里把它开为九品。九品就是三辈的展开,三辈是九品的归纳,意思完全相同。文字虽有详略之别,但义理完全相同。这义理在《无量寿经》里讲得相当详细。『深明三辈往生之因』,讲到经文,我们还要详细讨论。

  『广摄九界圣凡之众』,「广」是普遍,普遍摄受九法界。九法界里的菩萨、缘觉、声闻是圣人;六道是凡夫。所以,念佛法门所度化的对象是九法界所有一切众生,比《华严》、《法华》广大得多,是《华严》、《法华》之所不及。

  『正显持名念佛之法,直指往生归元之路』。持名念佛的方法「直指往生归元」。「归元」就是见性成佛。念佛法门就是教我们明心见性,证无上正等正觉,成究竟圆满的佛果,这才叫归元。不仅在娑婆世界如此,在十方三世,无量无边恒沙诸佛国土里,亦复如是。要想究竟归元,只有一条路,念佛法门。一切诸佛成佛,就是走这条路。

  现在佛把这条路指授给我们,我们依照这条路走,一生必定成佛。所以,你要依照这路子去修行。你能这样做,十方诸佛对你的修行都佩服得五体投地。为什麽?他们成佛经历无量劫,走了好多冤枉路,吃了好多苦;你真幸运,一下就把成佛之道找到,这一生就成功了。他们要修三大阿僧只劫,修无量劫才成佛,而我们几天就成佛了,这一生就如愿了。这是令一切菩萨不得不佩服的啊!

  诸位同修今天要是肯接受这法门,我也佩服你。我走了三十八年才找到这条路,你怎麽一学佛就把这路子找到了;我比你多走了三十八年冤枉路。若是你能相信,那是你的福报。要是你不肯相信,你走我走过的老路子,走三十八年,未必能有我这成就,未必走得通。若你要走诸佛那条路,你就去念《大藏经》,三大阿僧只劫也未必有成就;这一生没指望了,还不晓得要搞多少次六道轮回。这要知道,千万不能再当面错过这修行的法门。这是「直指往生归元之路」。

  『是故此经称为净宗第一经也』。为什麽称净宗第一经?古德有个比喻,以释迦牟尼佛四十九年所说的一切法门来作比较,《华严经》第一。《华严》跟《无量寿经》比较,《无量寿经》第一。这不仅是净宗的第一经,也是释迦牟尼佛四十九年所说一切经的第一经。我们必须知道!因为它是直截的成佛之道。你要懂得这个事实,才知此经不仅是释迦牟尼佛所说的第一经,也是十方三世一切诸佛如来所讲的第一经。所以,受持本经的功德就不可思议了。受持这一部经就等於受持全部《大藏经》。受持这一部经要一个字都不漏。受持释迦牟尼佛四十九年所说的一切法门,也是受持十方三世诸佛如来无量劫所宣说的一切法门。

  当今几个人能认识这部经?为什麽摆在面前,却当面错过?因为不识货。真能识货也不简单,中国人讲,「只怕不识货,不怕货比货」。我是比了三十八年才比对出来的,才认识它,这才清楚明了。然后遇到黄念祖居士,他给我作证明,果然是找到了。有一些人总是有点怀疑它是第一经,讲的语气不敢肯定,模棱两可。黄居士给我证明,完全肯定它是第一经。

  七、清初彭绍升居士曰:「此经阐扬者少,实以无善本故。」

  这句话说得很有道理。这部经是如来所说的第一经,净宗为什麽不能普遍的宣扬,原因就是它没有善本,翻译得不圆满。所以,宋朝王龙舒居士、清朝彭绍升居士、魏承贯居士,先后都有会集本及节校本。这三家会集的本子,现在我们都收集在《净土五经读本》里面。我们这一代的人福报很大,远超过前人。像李炳南老居士在台湾一生弘扬净土;道源老法师也是一生弘扬净土,这些本子,他们都没有全部见过,因为这些本子很少流通。《大藏经》里只有王龙舒的本子,台湾没有别的单行本流通,找不到!只是听说有,没见过。我们这一代同修有福。每年我到香港弘法,就留意这些本子,找了三年,才把这些本子找齐了;然后把它合印成一册。诸位打开《净土五经读本》,《无量寿经》九种本子全部都在手上。它是自古以来净宗的大德们想不到的,我们今天都到手了,我们的福报超过前人。但是王、彭、魏三家的本子多少都不圆满,不能称为尽善尽美,所以印光大师不取。印光大师对他们的本子有所批评,并不是不应该会集,是他们会集得不完善、不妥当。

  莲公老人悲智双运,宗说俱通,圆融显密禅净於一心,专弘持名念佛摄万德。

  这段简单介绍经本的会集人—夏莲居老居士。夏老是前清末年的人,曾作官。他的国学基础、佛法的造诣,都为佛门四众弟子所景仰。『悲智双运,宗说俱通』。「宗」是宗门,「说」是教下。「宗说俱通」就有三藏法师的水平,因为他宗门教下都通达。这是肯定会集这部《无量寿经》的夏莲居居士,也是一位三藏法师。不但「宗说俱通」,而且「圆融显密」,他在密宗里修学也很有成就。

  『圆融显密禅净於一心』,这不是普通人,他绝对不是专弘净土,只懂净土,其他的宗都不懂。他是样样都懂,样样都通,是位大通家。我们有缘遇到,很羡慕老居士,发心跟他学习,学禅宗,学教下,再学密宗。好了,你这样学,要走他走过的路子,这是非常危险的修法,恐怕还走不到一半,这世间的灾难就来了。那时该怎麽轮回,还是怎麽轮回,这就可惜了。你看看他到最后怎麽走的,到最后还是专心念佛往生净土。我们要记取这个教训,他最后是专弘净土,专修净土。

  『专弘持名念佛摄万德』。万德是什麽?宗说、显密、禅净,世出世间一切法原来都在这句佛号之中。大澈大悟,这是大觉,真正彻底觉悟了。自己觉悟之后,发现这是无量法门中的第一法门。找到之后,他绝不自私,从此而后自行化他唯此一门。

  冀此无上宝典,饶益当来,乃继前贤,重行会集。

  他发现《无量寿经》是第一经,发现《无量寿经》在一切法宝当中是第一无上的法宝。但惜此经至今没有善本,这才发心重行会集。

  『乃继前贤』。前贤就是指王龙舒、彭绍升、魏承贯,他们都有会集本及节校本传世。

  屏弃万缘,掩关三载,净坛结界,冥心孤诣,稿经十易方庆经成。

  这段是说明夏老居士会集的经过。我们看这本经书薄薄的,分量不多,岂知他用了整整三年时间,闭关三年,把一切事情都放下,夜以继日专心会集。把五种原译本,重新做一番校正比对;重新编辑,编成一个最完备的本子。所以,这个本子就是五种原译本的集大成,是最圆满的本子。经文中每一个字,每一句都是五种原译本的原文,他没有改动一个字。

  印光大师过去批评王、魏二家的会集本,因为会集者把原文改变了。他们改的没有问题,因为他们对佛法、世法都通达,改得反而比原文更好。但是印光法师说,在学习态度上是不可以的。因为既然是会集,而不是翻译,一定要忠於原本。虽然你改的没有问题,怕的是开启后人任意改经之端。他若是看不懂,也随便改一改,张三改几句,李四改几个字,经本传到后世就愈传愈讹,经的内容就全错了。因此,印光大师对於王、魏二种会集本有严厉的批评。夏莲居知道前人会集之病,决定要忠实於原译本,一个字也没有改动。

  『净坛结界』。净坛是用密法加持。『冥心孤诣』,也就是说一心、专心,一心一意来做这件工作。三年当中,念念就是想把五种原译本会集成一个完善的本子。

  『稿经十易方庆经成』。会集的稿本,先后修改了十次,这才算是定本。完稿是在民国二十一年。定本流通是在民国二十五年。读原本的序文,此经是二十五年才开始流通的。

  蒙慧明老和尚印证,慈舟专讲於济南,并亲为科判。

  慧明老和尚是当代的高僧。这位老和尚也是显密圆融,宗说俱通,是很难得的一位善知识。在台湾,《慧明法师开示录》这本小册子流通很广。黄念祖的《无量寿经》注解前面有一张照片,就是慧明老和尚给夏莲居居士印证的,两人站在佛像面前,手上拿著经书会集本。

  『慈舟专讲於济南,并亲为科判』。慈舟法师是民国初年一位杰出的法师。在台湾的忏云法师是慈舟法师的学生;已经往生的道源老和尚也是慈舟法师的学生。慈舟法师曾经在济南开讲《无量寿经》,就是采用夏老的会集本,而且还有科判。我前年到北京访问,黄老居士将此科判赠予,喜慰无量,即将慈老科判附在经本后面流通。因为本省佛教界,道源老和尚跟忏云法师都是受人尊敬的,此科判是这两位法师的老师做的,对於在本省流通《无量寿经》,决定能启发大众的信心。

  梅公於中广播讲此经,称为最善之本。

  梅公是梅光羲居士。梅居士是台中李炳南居士的老师。黄念祖是梅光羲的外甥,梅光羲老居士是黄念祖的舅父,真是家学渊源。黄念祖居士又是夏莲居居士的学生,亲近夏老二十年,是夏老的传法弟子。梅光羲居士曾经在中央广播电台播讲此经,称赞这个本子『为最善之本』。

  且在序文中赞曰:「精当明确,凿然有据。无一义不在原译之中,无一句溢出本经之外。艰涩沉晦,使之爽朗;繁复冗蔓,归於简洁;凌乱俾成整严,阙疏悉令圆满。必期有美皆备,无谛不收。……虽欲不谓之善本不可得也。」

  序文在本经前面,是梅老居士写的。他在序文里赞叹:『精当明确,凿然有据』,称赞本经是纯而不杂。自然是夏老的选择、编辑得非常恰当,明白确实,字字句句都有根据。这样的会集,印光大师就会喝采,不会责备了。这是会集者良好的态度。

  『艰涩沉晦』。古译里确实有很多比较难懂的地方,读不顺口,意思也搞不清楚。他在会集的时候使之明朗。

  『繁复冗蔓,归於简洁』。就在五种原译本里,采取意思很清楚、很明白、很圆满的经文。

  『凌乱俾成整严,阙疏悉令圆满』。「阙」就是有的本子上有,有的本子上没有,他都能将文义会集,抄在一起补足圆满。

  『必期有美皆备,无谛不收。虽欲不谓之善本不可得也』,这是赞叹到极处。夏居士将这五种原译本重新校对,重新整理,重新编排,重新分组(就是分类),再加上四十八品的品题。编得非常有体系,而且字字句句都是五种原译本的原文,的确是花了三年苦心做的。利益众生无量无边!

  是此本问世以来,讲说赞扬,流播中外,见者闻者,欢喜信受,行见大经光明,常照世间。《无量寿经》之善本,於兹庆现,此实为希有难逢之大事因缘也。

  自从这本子印出来流通以后,『讲说赞扬』,依照这本子讲说、赞叹。『流播中外,见者闻者,欢喜信受』。当时就有这现象,现在更普遍。这个本子在全世界每一个地方,我们为大家介绍时,没有一个人不欢喜的,确实像梅居士所说的『行见大经光明,常照世间』。「大经」就是《无量寿经》。一般佛教称大经,是指《大方广佛华严经》。在净宗称大经,就是指《无量寿经》。

  『《无量寿经》之善本,於兹庆现』。此经善本,一直到夏莲居居士的手上才出现。我们现代人有福,对净宗所有障碍都破除了。『此实为希有难逢之大事因缘也』。

  八、本经之殊胜在於契理契机。

  佛经称之为契经,就是一定要契理、契机。「理」是真理。现代人讲真理,佛法里讲「真如本性」,就是我们常讲的真心,一定不可以违背。凡夫用心是妄心;佛菩萨用心是真心。从真心里说出来的话就「契理」,其次要「契机」。「机」是众生的根器,也就是能领会接受的程度。如果佛说的法门,虽然契理,但讲得太深了,我们听不懂,那等於白说,没有利益的。如果我们有相当的程度,佛说得太浅了,我们不需要听,也收不到效果。所以,必须要能适合众生的根器。一切大、小乘经典都是为众生所宣说的,每部经都符合这标准。如果不符合,就不是佛法,也就不是佛所说的。既然每部经都合这标准,为什麽说本经最殊胜?这是在於「契理、契机」。

  一切经都契理、契机。本经殊胜在契理达到究竟之理。一切经典里,讲契理都比不上这部经。如果讲契机,那就更不如本经。因为本经「三根普被,利钝齐收」,上能契合等觉菩萨,下能契合地狱众生。这的确是一切法门、一切经典所没有的,我们从这一点能认识本经的价值。

  理者:实际理体,亦即真如实相。本经乃「住真实慧」,「开化显示 真实之际」,并「惠以真实之利」,纯一真实也。

  现代人学佛,尤其是年轻人,第一、要求新。旧的、老的都不要学,一切要学新。第二、要求变。第三、要求快。这是现代社会潮流,不能说他错。特别是在现代社会,人人都追求「新、变、快」。要怎样才真正达到最新、巧变、最快?诸位要记住,这三种求法决定离不开「戒、定、慧」。如果离开戒、定、慧,便不是佛法。不是佛法是什麽?

  佛在《楞严经》上说得好,「末法时期(就是指现代),邪师说法如恒河沙」。邪师就是魔子魔孙。释迦牟尼佛在世的时候,魔王波旬去见世尊,告诉世尊,「我要破坏你的佛法」。因为佛法要度众生出三界,魔王最不愿意看到众生超越三界,这是他最不喜欢的事。魔王说,「我要破坏佛法」。佛就告诉他说,「佛法是正法,正法是没有任何势力可以破坏的」。魔王说,「等到末法时候,你的法缘衰了,我就派我的魔子魔孙都出家,都剃了头,披了袈裟,来破坏你的佛法」。释迦牟尼佛听了之后,一句话也不说,流眼泪了。所以我们要记住,要警惕。

  因此,在今天须知不一定穿上袈裟,剃了头,就能代表正法。有些居士学的是正法,而有一些出家人是学邪法。在魔子魔孙和居士里,也有学邪法的。果真如此,这世界麻烦大了。所以在现前社会里,我们怎样亲近一位善知识,实在是太难了。善知识头上也没有贴个标签:「我是善知识」。假如他头上真贴了一个善知识的标签,恐怕又未必就是善知识。

  你看《华严经》善财童子五十三参,那一位善知识不谦虚,都能自谦且能尊重他人。所以,正法、邪法;或真的佛法、或假的佛法,一定要用我们的智慧辨别。如果不能辨别,有一个方法可以用,只要你老实就不会上当,「老实念佛」就可以。对於一切人、一切事、一切物,我都平等恭敬,平等心看待。魔王能力再大,也没有办法障碍;我们也不会受其害,反而能得到他的利益。可是各位要记住,原理、原则绝对不能违背,那就是「戒、定、慧」三学。

  因戒得定,因定开慧。佛法的修学以「定」为枢纽。「戒」是帮助得「定」的手段,而非目的。「定」是修行的关键;我们学佛的目的是要开智慧。智慧从那里开?从定开。所以,智慧没有办法求,只要得到定,「定」起作用就是智慧。定、慧是同一桩事。「定」是体,「慧」是用,有体当然就有用。由此可知,我们只要得定就不怕不开慧。

  在净宗里的定就是「一心不乱」,也叫做「念佛三昧」。三昧就是禅定。我们是用念佛的方法来修定。所以,古德极力提倡「持戒念佛」,戒律非常重要。《无量寿经》从三十二品到三十七品,都是讲「戒律」。我们依照这一本经修行,不必再找麻烦。念佛人求的是清净心,能把「五戒十善」修好,对於我们求「一心不乱」,求「念佛三昧」决定有帮助。所以,只要依照《无量寿经》来修就好。

  本经的特色是把「戒、定、慧」融合在「信、愿、行」三资粮之中。信心清净了,信心里就具足戒、定、慧。因为清净信心,不会有过失,戒就在信心里。信心清净绝不动摇,就是定在其中。信心清净不生疑惑,就是本经讲的『住真实慧』。可见「清净信」包含三资粮;一个「信」把戒、定、慧都包含在里面。你们想想看,这不快乐吗?你要求快、求新、求变,都在里面,总出不了三资粮。

  「愿」、「行」也是如此。愿、行坚定,戒在其中。不会三心二意,不会犯一切过失。因为只有一个愿望,要往生西方极乐世界见阿弥陀佛,没有闲工夫去想坏事,做坏事,所以愿、行里也是戒、定、慧三学都包含在其中。

  信、愿、行中,「行」是持名。二六时中就这一句「阿弥陀佛」,念念相继,无有间断。你们想想看,戒、定、慧三学在不在其中?都在这句名号之中。实在找不到还有那个法门比这更新、更快、更善巧,所以你要求新、求变、求快,在此经经文之中都说尽了。

  通常我们只知道,文殊、普贤、观音、大势至这些等觉菩萨,他们「住真实慧」。我们连什麽叫真实慧都不懂。刚才我透了这麽一点消息,你能信,能愿,能念这句「阿弥陀佛」,就是「真实慧」。我们自己「住真实慧」而不自觉,这是迷,不是悟。迷没有关系,因为你还是永远住在真实慧之中。假如一旦觉而不迷的时候,你的信心清净,不生烦恼,对世出世间法看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你现前的生活幸福、快乐。在这世间你是最幸福、最快乐的人。真的,不是假的。悟了就得到,迷了就得不到。这是「住真实慧」。

  「住真实慧」就是念这一部经,念这句「阿弥陀佛」。要从信心、愿心来念这部经,念这句阿弥陀佛,就是住真实慧。念一个小时就住一小时真实慧,念两个小时就是住两小时真实慧。要是不念,就住在烦恼里,不念经就打妄想。念经、念佛,把一切妄念都放下,就是住真实慧。

  住真实慧的利益就是下面一句『开化显示真实之际』。「真实之际」就是「真如本性」,正如禅家所讲的「明心见性」,「见性成佛」。这是你自己得到的利益。「开」是开显。「化」就是我们今天讲的变,「变」是变化。开显变化显示什麽?显示真如本性!禅家用参究的方法达到这个目的,我们净宗用信、愿、持名的方法,同样也达到这目的。而且净宗的方法比禅宗更稳当、方便、快速。这就是自利。

  『惠以真实之利』,就是利他。「惠」是给予,是惠施。我们自己住在真实慧,得到真实之际,自己得到好处,要把这好处介绍给别人。惠以真实利,一切经典里,没有比此经更真实的了。

  同修之中有不少是听第二遍,也有听第三遍、第四遍的。心里应该明白,一切经里,没有比这一部经更真实。这部经是一切诸佛修行成佛的方法。十方三世一切诸佛,就是用这方法修行成佛的。不仅是释迦牟尼佛把他成佛的方法传给我们,十方三世一切诸佛都用这方法成佛的。

  我跟诸位说过《华严经》修行的次第。有些同修们还没有听到,现在要注意听。我们诵经念佛,是不是为求解脱?答案是否定的。我在此地讲,你们在此地听,是不是想契入经的境界?答案也是否定的。你要是抱著我来听听经文的内容是什麽意思,那就错了,你听到的是皮毛。要怎麽样听?记住马鸣菩萨教人要离言说相,离名字相,离心缘相。要「听而无听,无听而听」,听经的时候就是戒定慧闻思修,三学三慧一时齐修,同时圆成,这就是住真实慧,才会开悟,才能契入。听我讲一句话,把这句话记在心里,甚至怕记不住,还要写在纸上,这是打妄想,你所听的都是邪知邪见。为什麽?你看《金刚经》上说:「若人言如来有所说法,则为谤佛。不能解我所说故」;「说法者,无法可说」。世尊四十九年都没有说过一句法,我还有什麽可说。的确佛一句话都没有说,我也一句话没说。你怎麽听那麽多?所以,我是说而无说,无说而说;你们应是听而无听,无听而听。这才相应!这是相契,才会开悟。

  在讲堂听经一个半小时,专心在这里听,听经是修行。一个半小时专心听,不打妄想,不起分别,不起执著。读经是三学三慧,念佛是三学三慧,听经还是三学三慧。听经会修,穿衣、吃饭、处世、待人、接物,样样都是三学三慧同时圆具,这就有成就了。这是一切经所诠之事理。

  本经确实第一殊胜,十方诸佛用此方法成佛,一切诸佛劝导六道众生依此法门,修此法门,当生决定成佛。有的人以为难,当然难。你看看那些人像不像一生成佛的样子?念佛法门只是对成佛人说的,有人此生成不了佛,他对这法门当然不能接受,他会学其他的法门。其他的法门或是教你成菩萨,教你成阿罗汉,教你得人天福报;唯独这个法门是教你现在成佛。我们的根性真成熟了。怎麽知道自己根性成熟?如果听了此经生欢喜,真正能信得过,真正肯发愿求生西方极乐世界,愿见阿弥陀佛,那就恭喜你,你这一生成佛的机会成熟了,你就是念佛法门的当机者。一点都不会错。

  这三种真实,『纯一真实』的理念,不掺杂丝毫的虚妄,纯真无妄,比《华严经》、《法华经》还要纯。《华严经》到最后如果没有十大愿王导归极乐,它还有欠缺,就不圆满。我们在《华严经入法界品》看到的就是《普贤行愿品》,称为《四十华严》。前面三卷半是本会,后面吉祥云以下是末会。佛以善财童子作为修行的典范,也就是教导一切修行人,应该用什麽样的态度,用什麽样的方法来学佛。善财童子给我们做了一个榜样。

  善财的老师是文殊菩萨,文殊代表「住真实慧」。善财在文殊会下成就「念佛三昧」。我当年读《华严》,讲《华严》的时候,在《华严经》里生起了疑问:善财童子到底学那个法门?无量法门中,他学的是什麽法门?文殊菩萨学什麽法门?普贤菩萨学什麽法门?然后再仔细的查经,原来他们学的都是念阿弥陀佛的法门。我发现这个事实,所以才回过头来,对净宗念佛法门再也没有怀疑,死心塌地接受了。这才真正找到门路,真正相信念佛了。

  善财童子是在文殊会下成就「念佛三昧」,也就是般若经里所讲的「根本智」。根本智是「无智」,无智即是实相般若。他修的是大定,只有无智的大定才能把烦恼断尽。四弘誓愿,「烦恼无尽誓愿断,法门无量誓愿学」,要先断烦恼,再学法门,这就是开慧。烦恼没有断,所学的法门都变成烦恼。烦恼已经够多了,再要增加烦恼,怎能成就?烦恼没有断,所学的世出世间法,都变成所知障。所知障里必定会生烦恼,所以你的烦恼障、所知障是天天增长,与道相违背。「道」是什麽?道是清净心。与你的清净心相违背,你学了佛,一天比一天烦恼,一天比一天苦,一天比一天糊涂。

  从前李老师很客气的说,那些不善学的,一个个都学成佛呆子了。念书不会念的,念成书呆子;学佛学不成,都变成佛呆子了。所以,善财童子的确是一个教人学佛的好榜样。大家一定要记住,要修清净心,先要断烦恼。不但佛法如此,儒家教学也是如此。

  孔夫子教学四科:第一是「德行」。断烦恼,修清净心,就是德行。第二才是「言语」。言语是人与人之间沟通的工具,说话非常重要。第三才是「政事」。第四是「文学」。「政事」就是办事的能力,训练技能,在社会上才有谋生的能力。今天台湾的教育,只有后一半,前面一半丧失了,因此知识愈丰富,社会愈不安定。这就是没有道德的基础。佛法也受了影响,四弘誓愿前面两愿不要了,从「法门无量誓愿学」学起,愈学烦恼愈多。不学佛的时候烦恼还少,愈学烦恼愈多,愈学罪业愈重。最后往生到三恶道,这很可惜。怎麽知道生三恶道?只要他每天修学佛法,增长的是贪、瞋、痴、慢,不是增长戒、定、慧,不是增长信、愿、行,就往生到三恶道去。增长贪、瞋、痴,这是颠倒,这是学佛学错了;这是愚痴,不是智慧。

  我们看到《华严经》显示的四弘誓愿的次第:先断烦恼,再学法门,后成佛道。从善财童子五十三参的过程,先在文殊菩萨那边断见思、尘沙烦恼;出来参学,从德云比丘一直参访到弥勒菩萨,是「法门无量誓愿学」;最后遇到普贤菩萨(第五十三参)十大愿王导归极乐,那是「佛道无上誓愿成」。他把次第摆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换句话说,这一部《四十华严》就是四弘誓愿的详细解释;我们要是不相信,不遵守,就没有法子。

  在此经中,「住真实慧」比什麽都重要。所以,你要晓得真实慧是什麽意思,用现在新的术语叫「落实」。使真实慧落实,就是落实到这部《无量寿经》,只有这句「阿弥陀佛」。若能把它抓住,若能每天都去念诵,就是「住真实慧」。后面的利益,自然会得到。所以,本经是『纯一真实』之经。讲到真实,它超过了《华严经》、《法华经》。

  又本经称为中本《华严经》,经中所诠之一切事理,即《华严》之事理无碍,事事无碍之一真法界。《华严》秘奥之理体,却在本经。

  古德对本经的看法,以蕅益大师说得最明白。他在《要解》里说,《阿弥陀经》是《华严》奥藏,《法华》秘髓。我们念这部经就等於念全部的《华严经》,念全部的《法华经》;也等於念了全部的《大藏经》。又《华严》、《法华》是《大藏经》的精髓,而本经又是《华严》、《法华》之精髓。所以你们要在这一切经里挑选,试问问你挑选那一部?本经是佛经里的第一经,古人称为中本《华严》。《八十华严》是大本,此经比《华严》分量少,所以称中本。有大本、中本,还有小本。小本就是《佛说阿弥陀经》。因为《阿弥陀经》与本经是同部。古人说两经只有繁简不同,本经说得详细,《阿弥陀经》说得简单,但义理没有差别,完全相同。

  这是讲到契理,我们一定要知道。知道了,我们的信心才能建立,才能真正的相信它。其次讲契机。

  机者:根机。至於契机,更是本经之独胜。

  「独」是指一切经里,它是第一殊胜,没有比它更殊胜的。又说《华严》的当机者是四十一位法身大士,权教、二乘、凡夫都没有资格。《华严》虽然是圆顿大法,圆里还有欠缺,不能度中下根基的人。像达摩传来的禅,六祖大师在《坛经》里说得很明白,他所接引的根器是上上根人,换句话说,上中以下都没分。六祖所接引的是上上根之人。而神秀大师的标准低一点,他所接引的是大乘人。北宗就是神秀,接引的是大乘人,南宗接引的是上上根人。由此可知,中下根性的人都没有分,虽然是顿,圆顿还有欠缺;唯独此经才是圆顿到极处了。

  以持名念佛,三根普被,凡圣齐收,上上根全体承当,下下根亦可依之得度。下至五逆十恶,临终念佛,亦必随愿得生。横出三界,圆登四土,顿与观音势至并肩。可见此法门究竟方便,善应群机也。

  这一段是总说。三根就是上根、中根、下根。『上上根全体承当』。上上根是那些人?《华严经》上说的,文殊菩萨、普贤菩萨、弥勒菩萨是上上根人。他们都是念阿弥陀佛,求生西方极乐世界的菩萨,一点怀疑都没有。这是讲到最上根器者,而下下根人也可一样得度,也能以这部经得度,能成就。这比《华严》、《法华》,六祖、神秀,又圆得多了。《华严》、《法华》,六祖、神秀,还有很多不能度的中下根器的人,而这一部经、这法门,下下根人都能得度。『下至五逆十恶』一样能得度。五逆十恶是极重之罪,立刻就要堕无间地狱。「五逆」是杀父亲、杀母亲、出佛身血、杀阿罗汉、破和合僧的五重罪。这样的众生在其他大乘经里是没救的,一切法门都救不了他,唯独念佛往生净土的法门能救他。你就晓得这法门力量有多大。

  犯五逆十恶的人如何能得度?『临终念佛』,十念、一念都能往生。这是阿弥陀佛四十八愿中的第十八愿,「十念必生」之大愿,就是指五逆十恶到临终的时候,有机缘遇到善知识教导他,劝他念佛求生净土;他能信受,真心忏悔,念一声到念十声佛号,都能往生。在一切经、一切法门里是找不到的。所以,这个法门是对这种根器人讲的,确实在一切经中最殊胜。它是独胜,第一殊胜,无比的殊胜。

  诸位同修必须牢牢记住,我们不能以投机取巧的心,看到犯五逆十恶的人临终念佛还可以往生,现在我多造一点罪业没关系,临终还有救。你要是存这种心,到临终时堕地狱,就不能怪我,也不能怪此经不灵,要自己负责。经上讲的没错,五逆十恶临终得度,要具足三个条件。想想这三个条件,你到临命终时能不能具足?

  第一、临命终时,头脑很清楚。大家不妨到医院看看重病的人、快要走的人,有几个人临终的时候头脑很清楚?如果临终的时候迷惑颠倒了,人家帮你助念,你都不会念,甚至於听到佛号还生烦恼,那就不能往生了。所以,第一个条件就很难,临终的时候,头脑必须清清楚楚、明明白白才行。

  第二、在这关键时刻,有缘遇善知识提醒你念佛。你能不能有把握,到临终的那一刻有人来提醒你?

  第三、是善知识一提醒,你立刻就能觉悟,立刻就忏悔,深信切愿念佛往生。这三个条件缺一个都不行。以上这三个条件在理上讲得通,事上也是真实的,决不是假的。我们临命终时,能不能具备这三个条件?要是没有把握的话,现在就要加紧努力,决不存侥幸之心,一定要老实念佛求生净土。

  所以往生西方有两种方式:第一、是平素看破放下,断恶修善,积功累德,诵经念佛,力求净念相继。用这方法,劝人念佛,求生净土,就是往生的一条正路。第二、是临命终时才遇到佛法,十念忏悔往生。这两种方法中,以「净念相继,积功累德」是正常的。临终十念是很不容易,这样的人多半是过去生中,生生世世念佛,他的善根福德非常深厚,而在这一生迷失了本性,造作一切罪业;临终遇到善知识,一唤就把他唤醒。这是很不容易的一桩事情,我们千万不能存侥幸之心。如果存侥幸之心,这一生自己一定会犯下大错,错过无量劫来希有难逢的作佛机缘。所以,要依教奉行,走这条光明的正道。

  生到西方极乐世界,不管你是什麽品位,即使是五逆十恶之人,临终一念往生的人,到西方极乐世界,也是『横出三界,圆登四土』。念佛往生的成就不可思议,因为西方极乐世界是平等的世界。同修们已将《无量寿经》念过很多遍,想必大家都知道了,生到西方极乐世界是没有一样不平等的。阿弥陀佛是什麽样子,你就是什麽样子,你长得跟阿弥陀佛一样高,体质肤色也跟阿弥陀佛一样,一切受用也一样,这是平等法界。十方诸佛法界都不平等,唯独西方极乐世界是平等法界。这些道理和事实都记载在这部经上,要详细向诸位报告。

  『顿与观音势至并肩』。观音、势至是等觉菩萨。生到西方极乐世界,我们跟菩萨都平等了。现在在这个世界看到观音、势至的像,就拜他求他,到西方极乐世界就是老兄老弟,学长学弟了。如果我们要用通常的方法来修行,诸位想想,要修到那一年才能跟他们平等?而念佛一法,往生就成功,就能跟他们修成平等。所以,在一切法门里没有比这更殊胜,『可见此法门究竟方便』。一切大乘法都是方便法,但不究竟。连《华严》也不能称究竟方便,它不能度中下根器的众生,就不能算是究竟方便。唯独此经、此法是究竟方便,净念相继,没有一个不即身得度。除非你不信,不愿意见阿弥陀佛,那就没法子了。你若能相信,肯见阿弥陀佛,愿生净土,没有一个不得度的,这才是究竟方便。

  九、净宗之妙,在於「不离佛法,而行世法;不废世法,而证佛法」。

  若是讲到净宗法门的妙处,就妙在『不离佛法,而行世法』。佛法是觉法,觉而不迷;佛法是正法,正而不邪;佛法是净法,净而不染。佛法就是觉、正、净。在信、愿、行三个字中,字字都具足「觉正净」。信里具足觉、正、净;愿里具足觉、正、净;在这句阿弥陀佛名号里,更是具足觉、正、净。

  「不离佛法」,心里常常有这一句阿弥陀佛,心里常常想著阿弥陀佛。供养佛像的功德不可思议。你们喜欢那一尊佛像,就供养那一尊佛像。我到处讲经都劝大家,最好自己供养一尊佛像,随时随地都带著这尊佛像。这尊佛像对自己非常亲切,到临命终时,佛就化现这尊佛像来接引你,决定不会错的。因为自己一生就想他这样子,他就是这样子。所以,佛像不必供养太多,不要常常换。到临命终时,到底是那一尊佛像来接引我?佛来了,就怀疑这尊佛到底是真的还是假的。你一念疑心,机会就失掉,就错过了。所以,决定供一尊佛,必使日夜思念之阿弥陀佛面像很熟,到临终时来接引就决定错不了。

  我们图书馆供奉的阿弥陀佛像,虽然小了一点,我们已供养了十年。最近才摄影印刷出来,印得很好,把佛像放大了,非常庄严。我很喜欢这尊佛像,所以我就供养这尊佛像。现在有不少同修发心,把它印成小张,方便随身带著,这非常好。时时刻刻看到就是这尊佛像,不看第二尊佛像,念佛法门要求「一心不乱」。天天跟这尊佛像在一起,跟阿弥陀佛在一起,即是『不离佛法』。家里人不相信,或者是反对佛教,我们就供养小佛像。我们念经、拜佛的时候,就把佛像请出来;不念经,不拜佛的时候,我们把佛像收起来,跟家人不相妨碍。家里人不愿意念佛,我在心里念,不要念出声,也不妨碍家庭。

  家人一定要和睦,这就是佛法。学佛学到一家不太平,是错的。家人为什麽反对你学佛,这里一定有道理,是你自己学错了,你并没有依照佛法去做。净宗修学要从「三福」修起,第一是孝养父母。你能孝养父母,父母怎麽会反对你学佛。如果你学了佛就不孝父母,不听父母的话,看到学佛的同修比什麽人都亲切,疏远了未学佛的家人,认为父母家人作恶;其实是自己在造罪业,你就跟父母家人对立了,家庭怎麽能和睦!这是自己错了。将来你能不能往生?说老实话,不能往生,念佛念得再好,都不能往生。所以学佛的同修,第一要家庭和睦。六和敬里,先是家和合。你应当把对待佛陀、师父、同参道友的那种恭敬心,在家里恭敬你的父母和家人,一家人就快乐了。这是对的,佛法就是这麽修的。这就是『而行世法』,把佛法里所修的,应用在你的家庭之中,应用在你的生活之中,才得真实的受用。

  『不废世法,而证佛法』,这一句话说得更透彻。世法里样样做得圆满,就是佛法,不是离开世法才修佛法的,世法佛法是一桩事。净宗讲出世间法,是讲你的心念。心被染污就是世间法,心地清净就是出世间法。「心净则土净」,如何把心净化?这句「阿弥陀佛」就是净化心地。一切妄想、执著、烦恼现前的时候,立刻回归到一句「阿弥陀佛」,什麽事都没有了。一切念头都归到阿弥陀佛,只想阿弥陀佛,不要再想其他的念头。其他的念头,都是搞六道轮回,唯有这一句阿弥陀佛,就是证佛法。「一念相应一念佛,念念相应念念佛」,这就是证佛法。佛法就是觉而不迷、正而不邪、净而不染。

  这个法门因为是从果上修,不是从因上修的,因果同时,修证同时。在一切世法里都是佛法,没有一法不是佛法。穿衣吃饭、言语造作、待人接物全都是佛法,全都是觉正净。

  最为方便,随时随地可修,不误世间工作,依旧顿脱生死。

  这是它殊胜方便之处,因为念佛法门著重在心地起修。心同佛,念同佛,解同佛,行同佛,果位那有不同的道理!心同佛,念同佛,因就相同了。佛是清净心,佛心里没有一个妄念。我们的心清净,也没有一个妄念,心就同佛了。

  怎样做到没有妄念?同修们一定要认真学习《了凡四训》,你的妄念就没有了。《了凡四训》的道理、事实真相念通了,真正体认到「一饮一啄,莫非前定」,还有什麽好想的?想也想不到!命里没有的,是想不到的;命里有的,不想也来了。既然一饮一啄皆是前定,袁了凡肯定这是事实,他跟云谷禅师在禅堂里坐了三天三夜,不起一个念头,那并不是什麽功夫。他没有得到念佛三昧,但他相信因果报应,所以不打妄想。从前章嘉大师教我们,「学佛的人要把一生,一切的境缘,都交给佛菩萨去安排。我们不要操心,让佛菩萨去操心」。我们一饮一啄,佛菩萨操心,我不操心,我心就定了,就自在了。我们自己还去操心,想这个,想那个,这就错了,我们的心就不清净了。

  一切随缘而不攀缘,决定不妄想。想得愈多,失望愈多;失望愈多,痛苦愈多。这又何苦来哉!自己跟自己过不去。为什麽不修清净心?清净心真的得到了,正如六祖讲的「何期自性,本自具足」,则样样都具足了;「何期自性,能生万法」,一切法自然就现前了。像西方极乐世界,思衣得衣,思食得食,想什麽,就现什麽出来,这多自在!

  由此可知,我们今天最重要的是以修德开显性德。著重在修性德,就是前面讲的「住真实慧」。这三种真实皆是本性。老实读诵这部经典,老实念这句阿弥陀佛,要把弥陀四十八愿变成自己的本愿,我的愿跟佛就相同了。我们对於宇宙人生的看法、见解,都能依照这部经典作标准,把它修正过来,使我们的见解、思想、看法跟阿弥陀佛完全相同,这是解同佛。我们的生活,我们的行为也要依照这部经典的教训,都把它做到,我们的行也同佛。心同佛,愿同佛,解同佛,行同佛。恭喜你!你一定是上品上生。只要你的心、愿、解、行与佛相同,老实说,你现在就是西方极乐世界的大菩萨,不是凡人。你还没往生,已经是乘愿再来的菩萨,而不是娑婆世界的众生,你已经超凡入圣了。

  所以说『不误世间工作,依旧顿脱生死』。「顿」是对现在讲,现在就脱离生死轮回了。所以,要学大菩萨的修证,不要学世俗的错误观念。世俗观念是什麽?我老了,会常常生病。天天想老,怎麽能不老!一切法都是从心想生。想老人应该生病,则老病应念而来,这是错误的观想。他不想佛,不想菩萨,只是想老,想病,结果都被他想到了。如果把这些世俗念头都摆脱,专想阿弥陀佛,专想西方极乐世界,把老与病都忘了。跟诸位说,你就不老,也不病。现在医学讲,心理健康比生理健康更重要,心理是生理的主宰。

  以前有位法师,他从小出家,民国三十八年,他被抓去当兵。因为出家人会剃头,所以他就当剃头兵。剃头兵有外快赚,他的生活过得不错,但是他还是想离开军队回来出家。因为年轻,没办法退役,就装心脏病。心脏病不好检查,检查不出来。他装了三年,真的得了心脏病;一直到现在,心脏病都不好,常常发作。这是无病想出病来的。

  《观无量寿佛经》中的十六观,说明观想是能成就的。观想佛,便成佛。观菩萨,便成菩萨。他观心脏病,果然就得心脏病。所以,希望净宗的同修,心里根本没有「老」、「病」二字,你一生都不老、不害病,不但自利,而且利他。怎样利他?叫他亲眼看见念佛法门的好处,我就是个最好的证明。你看我,我不老、不生病,就是念《无量寿经》,念阿弥陀佛修得的。我把佛法介绍给别人,希望他能生信心,因为有修学善果的证明。现代人,你要劝他,没拿出证据来,他是不会相信的;而我本人就是证据,活的证据在他面前,他不能不信。

  在三转法轮里,示转、劝转,最后是证转。由此可知,观念正确是非常重要。所以,佛在经上跟我们讲十法界的因果,我们一定要知道,什麽样的因,会得什麽样的果报。我们想得好的果报,就要修好因;要修善因,才能得善果。所以「顿脱生死」,现前确实是可以证得。

  既能自觉觉他,广度众生於未来,亦复自他俱利,造福社会於今世。

  这话是真的。我们自己觉得现在没有替社会造福,但是你要晓得,现在你认真修行,就是造福社会。世间多一个真正修行的人,此处必得诸佛护念,三宝加持,这地方就有福了。一个地方众生享福,福从那里来?此地有真正修行人,地方才有福报。不一定要你去做社会福利事业,去做慈善事业。你心与道相应,就是造福社会。到有成就了,心清净则国土清净。对社会福利的事业,如果有缘也应当做;没有缘也不要攀缘,攀缘则失清净心。做社会福利事业要有一个原则:「我心不乱,我心不染,作而无作,无作而作」,这就对了。所以决定不能让自心被污染。

  佛在经上讲,末法(现代社会)是五浊恶世。「浊」就是染污。现在我们知道地球上生态失去平衡,环境染污很严重,尤其是台湾的环境染污,空气的染污。我们在台湾住久了,染污的环境住久了,抵抗力强。你看在外国住久的人,来到台湾才一个月,回去就害一场大病。我们在此地呼吸空气不觉得困难,他们呼吸却很困难,这都是不能适应环境染污严重的原因。

  有更严重的,就是心理染污、精神染污。这比物质染污还要严重,真正是浊恶到极处,非常可怕。佛法的三个门:觉、正、净,是平等的。走觉门,走正门,现在都来不及了,所以不得不走净门,先求心清净,身清净。身要净,要注意饮食卫生。吃东西决定不要吃得太多,尤其是修行人,要保持精神饱满,吃东西要保持不饥不饱。吃太饱,人就昏沉,精神提不起来;饥饿的时候,精神也提不起来。修行人吃六、七分饱就够了。吃的要乾净。

  李老师常说,不要到馆子去吃。他提出警告,千万不要到馆子吃东西,因为不乾净。至於日常生活,愈简单愈好。大陆贫穷,苦难很多,但是有一个很奇怪的现象,就是人都长寿。在前几年,有外国人到大陆去调查,到底什麽原因使他们长寿?结果发现他们吃的东西简单,每天吃同样的食物。我们要是天天吃一样,就觉得没有味道,总是每餐讲求变化。大陆上没得变化,天天吃同样的。他们长寿,这很有道理的,所以吃东西愈简单愈好。

  由此可知,造福社会或弘法利生,都不可以妨碍自己的清净心,要提高警觉。万一清净心有了障碍,立刻就要回头。如果心地不清净,不但不能度众生,自己这一生也毁了,那就太可惜。这一生不能往生,不知道要到那一生那一劫,才再遇到这样的机缘。彭际清居士说,这是无量劫来希有难逢的因缘!不是常常会遇到的。所以,遇到了,一定要把握住。

  十、经云:「当来之世,经道灭尽,我以慈悲哀愍,特留此经止住百岁。其有众生,值斯经者,随意所愿,皆可得度。」

  这是《无量寿经》的经文,同修们都很熟悉。引用这段经文,说明它的契机是无比的殊胜。众生好比病人,得了许多奇怪的病症。佛法是药,所有一切法门都治不好的病,用这一帖药能治。你就晓得这药才是无价之宝。到末法时期,佛法灭尽了,就是说众生的病已经无药可救了,一切法门都失去治疗效果,念佛法门还是有效,还可以在一百年中,帮助大家往生成佛。既然能往生成佛,其他小的愿求当然不必说了,所以是『随意所愿,皆可得度』。

  『经道灭尽』时,还有这麽大的能力,何况现在!只要冷静的思考,才能认识这一部经的功德、效果之大,一切经、一切法门都不能相比。在这段经文里,我们得到了肯定的答案。

  诚此界他方一切有情,离苦得乐,究竟菩提之法要也。

  「此界」是娑婆世界,「他方」是十方诸佛世界。就是尽虚空遍法界,一切诸佛刹土。『一切有情』是说无量无边的众生,就是九法界众生,上自等觉菩萨,下至五逆十恶的众生。能离一切苦,能得究竟乐,这是无上的法门。法门里最精要之法门,称为「法要」。

  这一段话的用意,就是要我们认识肯定这部经,在整个佛法里所占的地位和价值。真正认识了,我们会用真诚心、恭敬心来学习;这部经的真实利益,我们才能得到。

  下文是本经的玄义,依据《华严大疏》十门开启;现代人所谓的概要。概要是介绍本经。可见前面说的重点都在认识本经,认识它的价值,认识它的地位。肯定之后,才认真努力的学习。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本文地址:

https://www.juewu.org/fojing/wlsj/3579.html

阅读时如发现错字或其他错误,欢迎指正。挑错
精华文章